61阅读

80后创业成功人士-80后韩国CEO在京六年:创业就像不断被人打脸

发布时间:2017-09-03 所属栏目:80后创业成功人士

一 : 80后韩国CEO在京六年:创业就像不断被人打脸

  郑玹宇的汉语说得很溜,“很苦逼的”、“靠谱”、“挂了”这种词汇他也很自然地说了出来。但拿掉韩国人的标签,他所做的事和中国的80后创业者并无二致:做社交软件,租房子创业,自己去学校发传单做推广,在北京拿融资。

  他深知90后一代和80后已经太不一样。80后“想去的公司都很像,想娶的老婆也很像。”但90后,一群不认识的人也可以玩一个小时三国杀。他觉得年轻人需要一个更好玩儿的纯社交平台。“我觉得微信的心思不在社交这里。”

  少年郑玹宇在韩国写代码做网站,服兵役在印尼当老外,思考人生,最终在创业浪潮翻滚下的中国北京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回老家给老爸诉苦的时候被教育“什么时候创业都不容易。”

  从他的角度看创业,到底是怎么一件事?日前,郑玹宇接受i黑马采访,讲述了他的创业人生。

  初中开公司写代码,服兵役在印尼思考人生

  我对计算机非常有兴趣。七八岁的时候,连ABC都不知道,就开始写代码。四五年级开始,一个月拨号上网的电话费都有近30万韩币,等于现在2000块人民币吧。那时我爸妈都在工作,给我家里打电话都打不通。我没法控制,没法断掉(网络)。

  在韩国,学习的压力比中国更大,但幸运的是,父母给了我很大空间。

  我爸是开公司的,传统贸易。他是50后,韩国战后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得特别快,我父亲的看法就是,做什么都能挣钱。所以,他觉得自己事业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能力很强,(而是)运气很好。90年代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跟不上了,就会承认。他跟我说,得学会自己找机会,找生活方式。

  我初中时开过公司。爸爸还借钱给我,要我写商业计划书。两三天,我写了40多页。当时14岁就开公司了,对接的都是三四十岁的客户,天天签合同,很好玩。

  公司开了3年,那个时机很好,ADSL(i黑马注:一种数据传输方式)刚刚在韩国普及,做网站的需求很大,我们就干这个。几个合伙人都在不同的城市,客户在首尔,我每周六12点半下课后,坐1点半的飞机去首尔,周末再坐末班飞机回家,这样的生活过了两三年。三年之后“合伙人”要高考了,再加上工作一直是重复的,在我读高二的时候,我们就把公司卖了。

  韩国其实是非常保守的国家,儒家观念比较强。一般来说,孩子都会听父母的话,父母有很强的话语权。 但我父母比较开放,尊重我的选择,来中国留学和创业。

  以前还跟爸爸学过日语,但因为里面有太多汉字,太难学,就放弃了。初中时爷爷还要我去他那儿学《中庸》、《大学》。当时特别不喜欢,太难。没想到现在来中国了。

  2006年我第一次来北京,上了两年大学后去服兵役。因为会写代码,我就申请了外交部的一个项目,去印尼做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2008年去了印尼,在政府工作,(那个经历)非常苦逼的。

  我的压力不是来自语言,后来我也学会了印尼语。压力是,我是唯一的外国人,那个机构里有700多个人,就我一个外国人。我干什么他们都会看着我,上厕所都有人看。90%以上的员工是穆斯林,每年有个不吃饭的节日,除了我一人,其他人差不多整天不吃饭不喝水,餐厅也关了。我只好偷偷在桌子底下喝水。

  到女生宿舍门口发传单

  2011年,我离开印尼,第二次回到了中国,继续上大三。对我来说最大的冲击是,新同学们的变化很明显。2008年以前全是80后,回来就是90后了——不管是审美方式还是生活方式,他们非常不一样。80后相对比较无聊,更像他们父母年代的人,踏实、认真学习、天天往上走——不知道往哪走,就是往上走。想去的公司都很像,想娶的老婆也很像。

  现在这群孩子,整体放松了很多。很多90后说Gap Year(i黑马注:间隔年)很酷;80后觉得喝酒有点犯罪,一个学期只喝一两次,现在到了周末,五道口全是大学生,一起吃饭,一起玩儿。越来越像外国年轻人群体。

  这也比之前健康了很多,(因为)年轻的时候你如果不释放,老了是会爆发的。年轻人如果“靠谱”,是有问题的。(如果)20多岁的人想的和40多岁的想的一样,社会是没有发展的。

  当时媒体在批评90后,但我看到的是非常健康的一代人。

  而当年龄断层很大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机会。

  在北大读书时,没什么跨校交流的平台。人人网已经没什么人用了。于是我们基于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群体,做了一个学生交流的网站。后来做着做着还不错。

  我第一天推广时只发软文,在BBS上做了个500份的问卷调查,关于初恋的。我们把那些刺激的点拿出来,什么清华理工男的初恋比北大文科男晚一岁半,女生初恋比男生普遍早两年等等,整理完就拿出来了一个报告。北大清华学生就看这种东西,非常俗的不看。那天就来了150个种子用户,很开心。

  当时有四五个同学和我一起做,我们没课的时候包里就带着传单,去发,还被保安抓过好多次。

  为什么选择在中国创业呢?当时我判断韩国市场规模有限,而通讯的发展会让亚洲国家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亚洲会主导经济,而中国有这个机会。给我带来的变化开始时会有,比如我在韩国时人家也不会觉得我多好玩,但当外国人就很好玩。我如果是个长沙人,你们也不会对我感兴趣的吧。

  2013年7月,我毕业了,就和另外一个合伙人正式开始创业,两个人,没别人。那时候还是做网站,创业地点是在北大附近的文津酒店,租了个办公室,一个月8000块房租。装修刷墙还是我们自己刷的,后来又有了6、7个员工。中间拿投资还“挂”了两次。因为Termsheet(i黑马注:投资条款清单)签了两个,忽然有一个说不投了,拒绝的那个也没法找回是吧,就挂了。

  第二年过年的时候就想,这个事还搞不搞呢。对我个人来说,花了也有十几万人民币,还得发工资呢。我自己是没工资的,生活费是负的。

  后来找到了阿米巴。2014年3月份拿到了阿米巴的天使投资。几个月之后,光速资本投了我们A轮。当时整体市场环境比较好,VC也愿意投钱。当时投资人的看法是,人人网不行了,肯定会出现新机会。

  创业初期的推广方式是,我们自己跑到学校里发传单。我们地推的效率挺高的,发100个传单,3个当天注册。我们不要男生用户,有女生,男生肯定来。

  当时我们就在女生宿舍门口站着,发传单,出去的人不发,进去的发。说“同学你好”——一定要说同学,比较客气,看着她的脸给,这样她一定很难拒绝。她进去了,即使扔掉传单也是在宿舍扔,她自己没兴趣,也会跟室友说,你注册这个吧。如果把传单发给出宿舍的同学,保安很快会找到我们的。

  后来在人人网上面做了一个小APP,看你未来的对象是怎样,很low的(推广),但点击排名很高。

  “一群不认识的人也可以玩一个小时狼人杀”

  做社交平台的出发点是,想解决周围同学们的交流问题。

  80后工作两三年后会结婚,开始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一个个像任务一样完成,生活方式基本锁定了。

  但现在90后会出去玩,多认识朋友,不结婚的状态是很长的。现在在韩国,基本上是三十二三岁才结婚。

  以前社交更多强调目的性,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吃饭也可以认识陌生人,一群不认识的人也可以玩一个小时“狼人杀”(i黑马:一款桌游)。以前的中国是,不能相信陌生人,因为骗子太多,国产也是个贬义词,但现在是比较好的,小米,oppo,90后对国产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这和社会全方位的信赖程度是有关的。

  我个人认为,18岁和32岁是比较重要的点。18岁离开父母,32岁是结婚,个体又变成家庭。这之间的人群差不多有3个亿,这是我的市场空间。用户上限我认为是结婚年龄。

  因为结婚之后的社交变化非常大,大部分时间会花在家庭上。熟悉的朋友会碰面,但不会再拓展能一起喝酒的朋友了,社交需求少了,会维持老朋友的关系。如果四五十岁还一直在交新朋友,他一定是干销售的。

  在距离上,我们只考虑是不是同城。北京下雪了,广州特别热,两人能聊什么?

  之所以早期用户来自985、211学校,当时的出发点是,社交,不是把各种各样的人都放在一个房间里,就能有交流的。社交是需要场景的,有话题聊的。背景比较相似,更容易交朋友。先得有合适的群体在。拿Club的经营举例,一般就是女生八九点免费,后面才有男生会进来。当然现在我们不局限在大学了,只要是年轻人,都可以。

  我个人认为,微信朋友圈会慢慢拆分,角色会变得不一样。感觉现在朋友圈很多都是转发。发一个东西也要考虑给谁看,年轻的女生会分组发,不会用的压根就不发了。点赞很大程度是面子,需要跟大家搞好关系,天天帮忙点赞。

  腾讯是非常牛的公司,微信作为工具和平台也是很棒的。但前几天张小龙发表演讲,他没说社交,一直说“工具”、“平台”。对微信来说,越来越强调现实的功能了。以前是为了看信息,现在是支付。我个人觉得他们的心思不在(社交)这里。

  腾讯几个月前也出了一个校园社交的产品。他们做这个应该是想覆盖QQ、微信覆盖不到的地方。如果说腾讯想来抢地盘,做为创业者肯定是很紧张的,不紧张是骗人。如果他们送Q币吸引用户的话,其实(我们)还挺羡慕的……但对产品本身影响大不大,不好说。这是要花时间的事,不是花钱(能解决的)。每个人给100块,注册一个,是可行的,让他们继续用,是不可行的。

  我们只关注两个点。一个是社交,一个是年轻群体。

  2017年会尝试商业,去年其实也有尝试,先看广告怎样可以不像广告。我希望我们的广告有内容,集中到一个用户群体。Instagram,Snapchat单价很贵,但效果好。去年和动漫、电视剧有过合作。用户先得喜欢,才会有下一步的行为。

  我个人认为,人人网并没有集中搞社交,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在游戏那儿,一直在做游戏,而资源是有限的,游戏会做好,但社交的关系慢慢就没有了,之后游戏也没法玩。游戏不是社交的重点。我会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

  创业就是有人不断打你脸

  在印尼的时候,经常停电,没有网络。我那个时候开始想,人为什么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初中生会想,但我那时忙着玩电脑。到印尼就是面壁的状态了,晚上也没人,只能躺着想事情。

  曾经也想过去美国念商学院,但发现我不喜欢学习,去的话纯粹是为了爸妈的面子,“我儿子在哈佛”这种。钱,没太担心过。这个(创业)搞砸了,还可以去找工作。

  我的能量不是来自外界的夸奖或批评。做社交也不能随便乱走,如果迷路了,就要停下来,看看再往哪儿走。

  我的人生理想是,因为自己的存在,受到影响的人很多。也不是改变世界什么的,就是影响别人吧。就像你们记者,写文章影响人,思路是一样的。人们可能不认识我,无所谓,但我的行为会对很多人产生变化,这是我最开心的。也是我心灵深处藏着的话。

  2016年三四月份,我们拿到了软银的投资。

  会有投资人说他不看好社交,不投。但我举个例子,去年底你问别人怎么看共享单车,谁看好呢。今年九十月份,大家都看好了,但他们其实是2014年就开始做了,钱都花完了后,火了。大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变化起来是很快的。

  说话很容易,这个不看好。看一两百个,都说不好,你说对的概率很高。

  但对创业者来说,创业过程很痛苦,很漫长,都还在做。大家思考的方式不一样。社交这个东西,成功率的确比其它低,但做成的话,门槛会高。我觉得人人网其实是可以做更长时间的,但他们CEO是搞金融的,金融是核心点,如果是(当作)自己孩子的话,不会搞成这样,然后就扔了,再说什么“社交不值钱”的话。

  创业是个什么感觉呢?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新的。很多情况都是第一次碰到。

  就像你期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提前告诉你,大概要考哪些,会给很多书你看,让你准备。但现在这个“考试”,书是一直在换,我还没看完呢,这个市场没做成呢,就说要换了,看了一半说要换书了……变化太大,这是最大的问题吧。

  第二个问题是,这个项目也不像做数学题,做电商,知道大概能卖多少,挣多少,回报怎样,可以照着一个东西做,做到哪了,还差多少,比较明确。但我们做的事,没有参照物,也没人告诉你对不对。

  戴威(i黑马注:ofo创始人),也是北大的学弟,他们搞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能不能做成,现在就是独角兽了。虽然我们在校园社交这块的影响力不错,但还是相对的概念。外面的人可能听都没听过。

  创业就像有人在不断给你打脸,这里出问题,啪,那里出问题,啪,每天都是这样,一直在被打。但最终你还是得想清楚,得说话。这种痛苦也需要释放,要不然人会疯的。你还得放弃人人都喜欢你的状态。我不是想当个演员,也不是想做个好人,不可能大家都喜欢你,需要我们习惯吧。最大的动力是产品还是有人用。

  两三年前刚创业时,朋友问我,你们员工多少,我说两个人,问办公室多少平,我想想,十七平?他们在三星,在投资公司工作,拿年薪。现在看来,我觉得自己的个人成长还是比他们快——虽然钱是少了点。呵呵。

  对于产品,我们之前的考虑是,用户在这儿认识了之后,流失到微信上怎么办?现在是想,通过什么方式,让微信的年轻人跑到我们这边。去年下半年开始有这个思路的变化。

  现在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中国了,我有时候会跟爸爸说,太辛苦了。他说你二十多岁开公司,肯定不容易,但五十多岁开的话,也是不容易——什么时候都不容易。年老了也会有痛苦的事。

  腾讯那么大的公司,马化腾那么厉害,他也会有痛苦的时候,是吧?

二 : 成功人士的后面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我们都会犯有一定问题,也有一定处法。如如果一些事处理方法不对,会给自己增加负担,反而让自己、他人也很容易不高兴,会给自己情绪心里带来负面影响。成功的人处理事情就是与我们这些人处理事方法不异,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成功人士能把事情不管大、小事都能眼光放的长远对待,他们用自己宽容、微笑、思绪、沉默处理事;而我们这些人呢?遇到事情就会克制不住自己情绪,易动怒,不先搞清事的由来不在脑子中过滤下,就会冲动找别人理论,理论也没错,但理论中永远少不了语言冲突,很少用证据说法对方,根本不在乎别人感受,不管这件事针对自己或别人,都应该保证是一个清醒头脑,不要盲目从事,盲目从事后果不是让你心情有多么解脱,只会让你再次忧心忡忡,分不清真假,这部走错,恐怕不是一两句话讲清了,恐怕你要尝到失去友谊滋味,与父母相处困难,与老师渐渐沟通出现障碍,更会让你觉得你在这个世上丧失了道德观念,说话要用脑子说着脑子转着,想想自己把这句话说出的后果,到底有益还是有害,俗话说:“祸从口出”是的,但是也有正的一面,不管啥事败在嘴上,也成在嘴上,讲话是不要只顾一时痛快啥事都说说个没完没了把自己心里话讲出来,讲的好别人认为你有水平,讲得不好别人认为你很傻,还有更能让别人了解你家现状,那时你的真诚换来别人的偷笑。遇事也不要过于下定论,即使有了明目,也要耐心等待,或许有更好解决办法,应站多种角度换位思考,思考种种不同答案,遇到挫折冷静,因为谁都不会预测后面发生啥事,沉默说不定有更好机会转变。也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事想简单点,想难只会把简单事弄得更糟,但是办事效率也很重要。对于那些曾经欺负你的人,能忍就忍,不要冲动,但必须心中记着,让自己以后能些时,新旧帐积累起来一起算,因为正义属于你,但是也必须按照法律规章,教训归教训,让他记住:你欺负别人,别人会有一天欺负你的,除了你爸妈疼你,在社会里你休想有别人惯你毛病,任你摆布。做人做事方面,记住背后夸你的人是真诚的,这里很少有虚伪之词,当面夸你的人叫甜言蜜语,说难听叫做作,你可以听后心里欣慰,就当顺听下吧·~也许不久,对于那些正面交锋夸你的人会在身后说一下你的短处,请记住做人本分,没人可说你啥的,要说啥就当旁听者吧!做旁观者也挺好的,说到底就图了与人和善,一德对人,离家的心近点,离是非远点,那是你觉得有安全的从在,以乐观态度宽恕别人,这样心与心铰链换来善、美、真的存在!再次重声一遍,你做好本分自己,你就是成功人士,用良好素质热诚的心温暖世间!

 

    陕西宝鸡宝鸡石油钢管厂子弟学校初三:席瑞

三 : 80后创业者徐欢:把创业当“玩”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

公司名片:

公司名称:北京全网数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北京友联慧通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05年

创始人:徐欢

公司网站:

从公司成立至今,徐欢认为有两件事最为得意。一件是跟随他早期创业的员工的流失率很低,这让他很欣慰。另一件是公司自成立至今没有引进过一分钱的风险投资,用创始人徐欢的原话来讲:“我们是用锤子一砖一瓦敲出来的”。

之所以没有引进外来资本是因为徐欢看到了一些公司虽然引进了一些风险投资,但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反之让公司的股权结构稀释的很严重,这从长远来讲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的健康发展。但他并不认为这么做绝对的不好,只是国内的VC大多都比较急功近利,再加上软件行业的研发周期较长,所以一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风投。

从孤军奋战的一人到如今100多人的公司规模,全网数商走过了7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那个自信而内敛的技术员,到如今上市公司的老板,徐欢实现了完美的角色转换。为了公司能够寻求到更快更长远的发展,徐欢很长时间奔波于全国各地寻找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每天的时间都会被大多数的工作所占据,但他仍每天鞭策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不断的学习法律、财务、管理等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他认为这是一个企业要想寻求长足发展创始人所必须要做的事。

回想创业路上最难忘的事时,徐欢的回答到有些出乎意料:“2009年2月份,我与一位合伙人去南京参加移动积分商城的竞标,中途家里人打来电话,但我并没有接,后来才知道是妻子那天生了孩子,最后我们竞标成功,那是美好的一天。”话音刚落,徐欢又补充道:“尽管我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己却亏欠家人太多,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创业匆匆七载,得到一些,失去一些;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一些人来了,一些人去了;不管怎样,通过不断地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在创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80后创业成功人士-80后韩国CEO在京六年:创业就像不断被人打脸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528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