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过年
过年了,大年三十中午便吃起了团圆饭,样样都是我喜欢的菜,有鸭肉,鸡肉,猪肉,白菜,粉丝……姑姑,姑爷,姐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都来了。菜真是一年比一年丰盛,我的胃口一年比一年大。
一泛眼的功夫,就到了晚上,全家人一起在看春节晚会。小品让我们笑掉了大牙,杂技很精险,在演员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全家人的心都悬着,直到表演结束。每一次的表演都是那么的精彩,表演快完了,我们放起了烟花。一开始,我就放了冲天炮,因为这个是我最喜欢的烟花,我拿着它,放出五颜六色的烟花,好看极了!接下来就发红包了,长辈们都争着给我发红包,我一共得了一千三百元,发财了!可都上交给了我的妈妈大人,命苦呀!可姐姐应该比我多得多,光我爸爸妈妈就给了一千元。
要是天天春节就好了!
长塘里小学六年级:陈彦宇
二 : 过年
腊月28到家,没有到那玩,29上午到哥家,下午到从小到大的玩伴家坐了会,30过年了,初一在家待了一天,初二上午到外婆家拜年,下午就在家跟着家人续续话,好了到了晚上就要捡东西回来上班了!~~ 这就是回家的全过程了,短暂的几天其实一点事都没干.回家也没跟家屋的几个从小到大的玩伴玩玩,有的都没见到,不是我不想你们哦,只是时间太短暂了,也许就是所谓的长大的烦恼吧!~~~ 想想这几天回家的过程,自己都想笑!~~一年到头也就这时才能聚聚哦,来年回家一定要争取时间长点了,上班无奈啊!~~~ 过年的日子!!!``
三 : 过年
山裡人的過年最簡單也最複雜。
每年過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山裡人便要為過年做準備,洗洗涮涮,置辦年貨,也總要挑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掃房”。所謂“掃房”,亦即灑掃庭除、辭舊迎新之意。
置辦年貨的標準當然是不一樣的。錢多的人家自然豐盛些,錢少的人家自然就寒酸一點。但無論貧富都要備下一些白菜的,都要烤一些餅,當地謂之“年饃”,有甜的,有蔥花的。一律都要殺雞、殺豬,辛苦勞作了一年的鄉民們仿佛只有在這幾天輕鬆安閒地吃喝。
人們都往鎮上跑,去趕集。鎮上的人多起來了,馬路也開始擁擠起來,每當這個時候一些賊總會在人多擁擠的地方鑽空子,小偷小摸一把。
人們很安閒又很忙碌。到了臘月三十下午時分,人們都忙著貼春聯、包餃子,最有特色的要算“請紙”了。所謂“請紙”,實則是一種祭祖的活動。備好紙錢,去各自大門外的空地上,燒紙焚香、放炮磕頭,目的是要將已經逝去的先人的魂靈請來供奉在堂上一起過年。有些質樸,有點迷信。這種供奉一直要等到正月初四才算結束。
到了正月初四的傍晚,同宗的人們聚會在一起,又要恭送先輩們的亡靈。儀式隆重而簡單,燒紙錢、放炮、磕頭,虔誠而莊嚴。有一種說法是炮聲越響,先人們就會走得越遠。也不知道這種習俗起於何時,有些奇怪,卻代代相傳。(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祭祖結束後便是鬧社火、唱秧歌,祈禱來年有好收成。山裡人粗獷地耍獅、舞龍燈,鳴鑼敲鼓,從正月初八九開始,一直要持續到十六、十七。這段時間是人們最歡樂的日子,男女老幼都浸在快樂的氣氛中。
等這些都結束,人們又都忙著春耕,開始了新的輪回,淳樸的山裡人都盼望來年的好收成。
這片土地上的山民啊,這一群最簡單,又最複雜的人他們都在想:要是天天都過年那該有多好啊!
四 : 过年
岁月匆匆,不觉间又要过年了,不由得让人回首童年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那时日子紧,物质匮乏,生活艰苦,母亲在萝卜白菜收获的季节,腌制上一大缸酸菜一大缸咸菜,一个月后便可捞出而吃。再用麦草蒙上盖上土储存上萝卜白菜和土豆,这便成了家里多半年主食的菜肴。而家里儿女众多,穿用也就更加拮据,常常是大姐的衣服退下来打上补丁妹妹穿,我的也会传给弟弟,长幼递用成为生活的常态,所以过年便成了一种愿望,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平时不大吃到的糖果和丰盛的菜肴,穿上一年到头才有的新衣服,那可是别提有多高兴!尽管那时的丰盛与现在无可比拟,更别说衣服的面料、款式、色彩,与当下不可相提并论,但却已是很满足了,而且是如此简单的快乐,沉浸于无比的幸福之中。
那时一进入农历的腊月,空气里便已闻到了年味,家家户户开始清理自己的庭院,打扫厨灶房舍,置办年货,缝做新衣。到了初五讲究喝多种豆子熬的五豆汤,五豆汤里缺不了的是红豆,寓意红火之意。到了初八就得吃米、菜丁、豆子等混做的腊八粥了。年关一天天逼近,庭院的杂物被归置得井井有条,屋子的墙壁不是被刷白就是被糊上了新报纸,有来路的话就贴上油光彩色的画报。当然,墙上免不了是要贴上几张喜庆的新年画的,而堂屋或正厅的墙中央一定是贴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而格窗上的旧窗纸已被撕掉,换上了新买的雪亮的白纸,窗纸上贴满了心灵手巧的姑娘们裁剪的精美鲜红的窗花,千花百草,风俗礼仪,跃然纷呈。到了二十三,就是小年,家家户户越发的忙碌起来,人们开始杀猪宰羊,煎炸形态各异的干果,起锅一笼笼美味蒸碗,蒸一锅锅各式各样栩栩如生的花馍,那干果那花馍,花鸟生肖,惟妙惟肖,巧夺天工。而花馍最大的当是一笼仅蒸一个雄踞的盘龙,分明着炎黄子孙血液里不忘的龙的图腾。
为过年的筹备,人们一直忙碌到年三十。到了晚上,贴上新年的春联,给灶火爷摆上丰盛的饭菜干果,祈福神明保佑,来年红红火火。一家人围着火炉,欢天喜地的吃上一顿热腾腾的饺子,在一夜灯火通明中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那时没有电视,要守岁又不能睡觉,免不了打盹,母亲就会顺手拿起扫把敲打一下屁股,提醒睡着了新年就会不长个,一年都不会吉利的狠话,于是就捧起心爱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翻看起来。有时奶奶免得我们睡着,也会说一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和老故事,让我们保持着清醒。刚到子夜十二点,爆竹声便响彻村落的大街小巷,回荡在空旷的夜空。
第二天天不亮,男孩最是抢着起来去燃放爆竹,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再度响起,喷吐人们欢庆新年的喜悦。朝阳升起,银装素裹,雪洁满目,琼枝玉花,婀娜多姿,檐前冰挂,玲珑剔透,一派祥瑞的景象,给新年增添了分外的喜庆。街巷里到处都是人,人人满脸喜悦,相互致意新年好。邻里之间互送各自做的拿手美味,分享新春佳节的快乐。那份真诚的亲热与友善的情感,使乡村充满浓浓和睦的暖意。
按惯例,大年初一不出门走亲,一家人欢聚,共度新春佳节。早上吃过寓意新年幸福长久的糊汤饺子面,便蹦蹦跳跳随着父母向爷爷奶奶及其他长辈叩头拜年,然后收到五毛一块,甚至两毛的押岁钱,心里美滋滋地盘算着怎样花。(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向长辈们拜过年,便去找小伙伴们去玩了。说是去玩,其实还有一层向同伴们展示新衣服的小心思。如果看见有同伴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心里会有一丝嫉妒与挫败感,不过很快就会被相玩的疯狂所取代。和小伙伴们滚铁环,踢方块,顶牛,斗鸡,在那洁白的雪毯上打雪仗。虽然都是些简单原始的游戏,却是那般极兴欢畅,陶陶然乐而忘返。
过了初一,便兴高彩烈地随着父母开始走亲访友。到了人家,被热情的款待之后,大人们是聊不完的话题,拉不完的家常。而我则和亲戚家的小伙伴去玩了,这边转转,那边看看。没得好玩的地方,就和小伙伴玩起那种折叠四角而成的宝了,一宝在地,另一宝在手,将手中的宝或砸或扔,将地上对方的宝翻过面就算赢了。直到夕阳西垂,父母这才带着我依依惜别,启程回家,我拿着厚厚一摞赢回的宝,一路跳跃如兔。
待到访亲待友完之后,除了盘算新年的新打算之外,大人们还有正月十五耍社火的排练。正月十五闹元宵,社火便是新年最隆重的庆典。那一天,耍狮子,跑旱船,莲花灯,敲锣打鼓吹唢呐,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大人们忙自己的正事,小孩们则一直疯玩到十五。从初七八开始,晚上就挑起了灯笼。除了条件好的挑着些带有装饰或造型的花灯,大多还是那种圆形叫火罐的灯笼。天一黑,大街小巷到处是游荡的红红的灯笼,远远看去象天上的街灯。溫馨的烛光辉映着一个个质朴的红脸蛋,朗朗的笑声回荡在整个街巷。当然,打灯笼游街串巷,难免有淘气的,调皮的会随手抓一把雪撒向人家的灯笼,气不过的便会追逐而去,不小心摔倒,就爬起来,向着远去的背影狠狠投去一枚雪球。这灯笼每晚都挑,一直到十五的晚上,大家开始相互碰灯笼。当然,每个人都想先将别人的灯笼碰得烧着而火。最后,你碰我,我碰你,一个个灯笼在相互碰撞中火燃而烬,预示年算过到头了,开始启程红红火火的新一年。玩累了,一头沉入香甜的梦里,第二天就报到上学了。
春节即临,回首小时的过年很是怀念。那时总是盼着过年,不仅因为平时补丁旧衣,寡油清莱,粗面杂粮,过年能吃上美味佳肴,穿上新鲜亮衣,更是因那份浓浓亲情,邻里融融的真诚友善,让人感觉是那么快乐而幸福!而如今,已找不到那时的年味了,徒有岁增的苍老,和金钱欲望所裂化的冷漠人情。过年,已定格在了围城的家居,或野外的徒旅······
本文标题:过年-过年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