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那些年的往事-往事如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70年代的记忆珍藏

发布时间:2017-09-23 所属栏目:那些迷人的往事

一 : 往事如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70年代的记忆珍藏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听到这首老歌时突然有一种冲动跃上心头,突然想起那不太远的七十年代:还记得每天吃完晚饭就赶紧往邻居家跑去看电视,还记得花五分钱去买根冰棍,还记得第一次去上学的兴奋和羞涩,还记得每年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

有人曾说60年代的人成稳诚实,80年代的人叛逆而七十年代的人是生活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一群人;70年代是中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开始最初的几年后最为疯狂的一个时期;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些70年代所特有的现象和印记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而对于每一个70年代生人的兄弟姐妹们来说那是一段纯净,幸福,朴素,真诚,还有酸楚和痛苦的回忆。

每个70后的童年在那个年代来讲都是在政治环境险恶和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条件下度过的,对于这一段应该是人生当中最美好的记忆我总是模糊不清,而在记忆里总是看见大人们听见钟声上班,下午又陆陆续续回来;总是渴望每天的饭菜是大米饭和肉菜;还有那在连队最高屋顶上的大喇叭整天都在高声的“唱着歌”。就在这物质贫乏年代里我在这白天和黑夜的无聊轮换中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

直到现在我依然会清楚的记着在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我被一种好奇心吸引和在大人的“驱赶”下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学校;我要开始上学了吗?学校会是怎样的?我不停的问自己---是的,我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了。记得刚入学的那一天,我和十几个小伙伴坐在一间教室里,一位女老师站在讲台上不停地不知在说些什么;我们则无所顾忌的交头接耳,而最让我惊奇的小时候因为注射链霉素导致耳聋的“小哑巴”也来上学了!一身干净的黄军装,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一打开全是小画书。这时老师走过去给他的爸爸妈妈说了些什么,“小哑巴”在爸爸妈妈的牵着下走了。从此“小哑巴”就再也没有进过教室直到今天。现在有时回家会碰见他,会跟他一起打着手语聊会天。而我却记住了老师最后说的话:同学们,你们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则毛泽东语录在当时是所有学生的座右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大字就挂在教室黑板的上方,从看见这几个字它们就一直在我脑海里一直跟着到大学。我的教室不算很大,有十几张课桌和凳子,前方是用砖头垒的讲台,上面有一讲桌放着粉笔和黑板擦;后面墙上有一张小黑板那是学习园地,每个星期学习委员会出一期黑板报。每个课桌坐两个人,老师经常说同桌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团结,互相学习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因为那条“三八线”是不可逾越的,如果谁不小心越过了那导致的后果就是谁也不理谁---冷战一段时间。

那个时期条件比较差大多数同学每天都背着那种军用的书包:军绿色,帆布的。书包没有贫富之分只有新旧之别。有些个别女同学背着妈妈缝制的书包,上面绣了一些花或者鸟显得很别致。我的书包里不仅有书本更多的就是纸飞机,纸手枪,一些小石头子和乱七八糟的小人书。开学后,要发书了;这个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等到把还带着油墨气味的课本领回来就赶紧写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找一些厚的纸比如挂历或者包装纸来包书,我都是用那种厚的牛皮纸把书细心地包裹起来,一副爱惜书本的样子但过不了多久那书本就会沾满了菜汁油汤;没有娱乐活动却经常会拿着书本当做乒乓球拍来打乒乓球结果就是课本乱飞,纸张飘扬!有时上课无聊时还会在课本的插图上涂鸦,把一些人物画上眼镜,画上胡须等等。(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那时候的科目不是太多我记得有:数学,语文,自然,音乐,图画和手工操作,不像现在一个小学生的书包都有四五公斤重,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手工操作几乎没上过也许是条件有限吧。我那时最喜欢自然课因为我总是可以从老师那里知道许多的东西。语文课是我那时最头疼的科目,作业写不好或者字写得不好就得要抄,那时都是几十遍的抄甚至一只手里握两支铅笔抄!而现在电脑的普及导致许多的人很少写字了,甚至有些人写出的字实在是不敢恭维!

我的老师就三个其实全校的老师也就十几个,那是我经常会把老师比作园丁不像现在上了一个档次比作“灵魂的工程师”,就这三个老师管着我们这几十个花朵,那时的学生比较“野”所以老师们管的很辛苦!体罚是常有的:罚站,跑步,抄作业是常见的;即使我们被老师体罚了,回去也不敢告诉家长因为父母知道了会很高兴,在他们眼里这是老师管得严必须得这样!进入21世纪了情行已经变了---老师不得体罚学生;现在的观念和七八十年代确实不同了,但是我想我们中的许多的人都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就是在这样严格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没有老师的严格和体罚也许成不了才。记得语文老师经常会说:你们朝气蓬勃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而我当时却搞不懂下午的太阳不也是那么大那么热吗?怎么非要是早上而且是八。九点的太阳呢?如今早已走上工作岗位了,不需要乖乖的坐在讲台下听老师讲课了,也不需要做每天必须要做的家庭作业了;但奇怪的是却经常会想起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样子,回想起他们经常说的那些教导我的话......

有时在教室里夏天还好,一到冬天就要烧炉子了(南方的天气好像还不至于烧火炉),一入冬老师会通知大家:每位同学回家准备一小捆木柴拿到学校用来生炉子因为要烧煤;所以大家一回家就开始到处找木头劈开而且每根劈开的柴火要一样长,然后用绳子捆好。大家都想往好里做因为第二天老师可能看见后会说:某某的柴火弄得非常好,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被表扬的家伙可以美上好几天!

整个小学生活最让我激动的时刻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终于把红领巾系在我的胸前了。那个时候能戴上红领巾是每一个小学生的愿望。每个人都渴望有一天老师会把鲜艳的红领巾亲自给自己系上!“每位少先队员都要知道红领巾的意义,它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少先队员是光荣.......”这些话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不惜一切代价来让老师和同学知道我已经够资格当少先队员了;帮助同学,帮助老奶奶老爷爷,捡到东西交给老师等等。当我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那种激动直至现在好久都没有再出现过了!从那时起我感受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次理想实现的快乐!

我那时一上学就在盘算着什么时候放假,放假对于我来说那真是笼中鸟被放飞,池中鱼被放生的快活!其实对于每个70年代生活的人来说我们很少有玩具,大部分的玩具都是我们花费“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像丢沙包,攻城,斗鸡,捉迷藏,抓石子,挑芨芨草棍,抓嘎拉哈,滚铁环,老鹰捉小鸡,找朋友,叠三角,打陀螺等等;大自然是我们的天地;花草,树木,泥巴,沙石是我们的玩具;小鸟,昆虫是我们的朋友;沟渠,池塘是我们的泳池;树上的鸟窝我们掏过;屋檐下的蜂窝我们捅过当然也被蛰过.......。但我们是那样的快乐,我们和自然是那麽的贴近和亲密。

就这样我度过了五年的小学生活,直到我高中毕业---刚进入九十年代,那年我17岁;由于我上学比较早,再有那个时期的文化和物质的匮乏所以我始终都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不像现在的小孩子知道很多的东西能说出大人意想不到的话来;那个时候在那年代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回忆:

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一个孕育变化的时期,由于刚经历了“十年浩劫”,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还处于百废待兴的境地因此我们开始要重塑民族振兴的愿望;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榜样和“偶像”吧;像陈景润:一部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让我知道了他,再被大人和老师问道:长大了想当什么呀?我会立马说:当科学家!张海迪:我想我这个年龄的人没有人不会不知道她,一个身残志不残的人,在我的眼里她是个多么伟大的人呀!没上过学居然靠自学学会了多国的语言;那个时候学校里会经常组织我们听张海迪的事迹;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她成了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还有小英雄赖宁,为了国家的财产舍身救火不幸牺牲,那时候我们学习赖宁如火如荼而现在知道赖宁的人越来越少;反而现在的观念是不提倡赖宁的这种献身精神,也许是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确实已经发生了改变。但不管怎么说赖宁是那个时代的楷模是青少年永远都应该学习的榜样!当然还有很多这样的榜样。

我记得我第一次会唱歌,唱的就是大人教的那首《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这里”。还有就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红星歌。歌词我还记得: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跟着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紧跟毛主席跟着党,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上学后在学校里学会了好多的歌:《哇哈哈》,《春天在哪里》,《卖报歌》,《少年先锋队队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等等;等到了初中大家就开始抄歌词尤其是女生好多同学都有,每个人都把本子设计的很漂亮,在笔记本的里面自己画上喜欢的线条来装饰,有些还在里面写一些私密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歌词本都是自己最保密的东西,一般不拿出来。到了80年代中期我所听到的歌曲还都是一些歌颂新中国歌颂新生活的歌曲像:《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十五的月亮》等等;而这个时期台湾的歌曲慢慢的进入大陆了像1984年春晚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使得大家听到了一种从未感受到的音乐,自此流行歌曲广为流传。我记得非常清楚那是1987年(我上高一的那年)在中央台《旋转舞台》的一期节目中播出了台湾的组合“小虎队”的歌----来自台湾的潮(我记得是这样)。结果是红遍大江南北其中《青苹果乐园》,《爱》,《星星的约会》等歌在校园中流行一时,他们带来青春岁月的梦想和朝气,带来了纯真的爱恋,带来了美好的欢乐时光。2010年的春晚中“小虎队”再聚首又让我们重温了那段纯真和美好的回忆!从此流行歌曲就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了。渐渐地我知道了罗大佑,谭咏麟,刘德华,黎明,张国荣,BEYOND乐队等等。

而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那时候的电视几乎都是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我记得我们单位里最初也只有两台这样的电视机,那个时候还经常停电,电视节目也仅仅只有一套(马兰电视台自己播放的一些电视剧)而且是在每天晚上的八点到十一点;一到晚上吃过饭有电视的人家里可谓是人满为患!有些来得晚了还进不去屋里所以叔叔就把电视搬到外面这样就使得更多的人看见了电视节目。即使满天的蚊子到处嗡嗡地叫,人们依然恋恋不舍得等到节目最后演完。电视的普及也让我们大家熟悉了更多的演员和明星,“偶像”的概念随之产生而“追星族”也孕育而生;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的一些影视演员的照片主要在一些笔记本的插页里,由此我知道了诸如刘晓庆,唐国强等演员。慢慢的港台明星层出不穷的登录大陆这块土地,他们的举止行为,装扮让我惊讶和耳目一新所以许多的年轻人开始模仿明星们的装扮和举止。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装》的播放可以说是万人空巷,我曾经为了看《射雕英雄传》还旷课和装病,现在想想那时的外来文化元素对我们的吸引力是多么的大呀!而在此之前我们唯一的传播途径可能就是广播,收音机以及小人书了;即使是收音机那也是个奢侈品!但它仍然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许多的乐趣;评书是我最喜欢的节目,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等等说书人把一本本厚重的书说得极致说得精彩至今无人能比!他们的说书陪伴了我,使我从小就知道了“五虎上将”“常山赵子龙”“智多星吴用”“武松打虎”等等精彩纷呈的场面。如今的他们不知是否安好?真希望能再听到他们的说书!

十几年前歌手郁冬有一首歌,歌名就叫《露天电影院》:

我家楼下的空地是一个电影院

在夏天的夜晚它不再出现

如今的孩子们已不懂得从前

那时候的人们陶醉过的世界

我长大时看着他们表演着爱情

当他们接吻的时候我感到伤心

在银幕的下面孩子们做着游戏

在电影的里面有人为她哭泣

啦......

城市里再没有露天的电影院

我再也看不到银幕的反面

你是不是还在做那时的游戏

看着电影的时候已看不见星星

啦......

想想那个时候我们不就在一个大的场子上看露天电影吗?歌中所描写的不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真实缩影吗?现在在城市里很难再看见那种场景了,即使有也很难再体会的到当时的那种看电影的快乐和情感。《闪闪的红星》《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三十九级台阶》太多了,都是在露天电影院里看的。而现在却连电影院都很少去了。

还有就是小画书也称小人书或者连环画,几乎每个70年代出生的都应该看过,它曾经是几代人的精神家园。一本小小的画册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和情结,我想许多人都和我一样说读书都是从看小画书开始的;一开始我们不认识字只能从图画中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意味,就觉得好看仅此而已。等到上了学认识了字以后才开始慢慢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小画书的内容太广泛了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知识,说实话我们是看小画书成长起来的。而如今小画书已经变成了许多人的收藏品,很难再看见那时的东西了;即使再看见也都是现在再版的,也没有了当时那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和态度了。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就这样过去了,一转眼已进入了21世纪;随着国力的增强我们的下一代正生活在一个和平,富足的社会里;从他们的身上已经很难再看见我们当初成长的影子了,而那段记忆那段经历也是他们无法体会和触及的,但在他们的身上却少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单纯,奋进和自信。

2013年了,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三十几岁的尾巴上了,看着这些曾经的记忆深处的东西,我们很少拿出来回味,但现在看见了我们会有莫名的感伤,莫名的激动,眼睛里会显现出泪光。原来我们都有过那么快乐的没心没肺,单纯的无忧无虑的日子,时间过的真快,白驹过隙,马上就到不惑之年了。这20几年里,有人离开你,有人接受你;我们拥有过,也失去过;曾经,我们都是好孩子,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一个个知之甚少的孩子。 我们也会把这些讲给自己的孩子讲给他们听,但是他们绝对不会理解他们的父母会是这样的度过了他们快乐的童年。真的好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童年的纯真已成为我们每个70后的最美的回忆!回忆是快乐的!希望每个和我同龄的朋友们记住它们!会记住那个年代!会记住我们曾经拥有的珍贵记忆!

--文:水墨画

二 : 那年的事

深夜,我的思绪没有随夜的来临而渐入静止状态,倒是翩翩起舞了.贞观长歌大唐的琴音,弥漫在耳畔,键盘起伏着,窗外星星也是眨眨的,更多思维如飞翔的鸟,孤独的振翅高飞,忽而急冲而下,忽尔滑翔从日出到日落的黄昏......

时光很快飞逝,也很快回到了那个多梦多愁多苦的少年,那轻轻的脚步都是在那个时间如期而至的,带着风铃,远远的从屋外传来,狂躁不安的心就开始安静了,静静的看着她花儿一样的脸,没有过多的言语,我们就这样相互久坐着,坐着,坐着......

爱情的岁月是最快的,何况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多愁善感的少男少女的心中,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中......

由于身体的原因,我睡到了床上.塑了半个身的石膏,也站不起来,也翻不了身,整整三个月时光,所有饮食宿便都需要在床上来完成,恰在那个时间我母亲也病了,住到了医院,我住在了家里,护理工作主要是我家人,那时我才感觉到了人生的最低点是啥滋味了,睁着双眼煎熬时间一秒一秒的失去,忍受身体的折磨,经受精神的压力,却无法解脱.少年----人生最灿烂的时光,是在病榻上度过,也就是那年的阳春四月的光景,我每天从我床前的窗口,看日出看日落,看风动看云起,看流星.但我看不到外面多彩的世界,看不到春天的来临,看不到花儿在悄悄为我绽开,那一年我十八,爱情走进了心里......

风铃的声音,快乐的脚步声,是她婀娜的身姿,告诉我外面是春天了,是她带着雪白的梨花,一枝,走到我床前.是她陪我度过人生最黑暗的时光.是她陪我度过了那枯燥的等待.我无法忘怀的是她陪我的岁月,是她让我知道爱情的感觉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是她和我一起走过纯真岁月.是她和我一起走过的两小无猜的快乐时光.也是她给我精神支柱,也是她给我十年的感情岁月,美好是无法忘怀的,可痛苦却更难忘怀。

此处省略260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爱情啊,就是一个小纸条,爱情是一本心爱的日记本,爱情是一碗西红柿汤,爱情是小手帕,爱情是月光下你我相互偎依,爱情是病榻前你伤心的眼泪,爱情是彻夜的无眠和无尽的等待,爱情是千百回的寻找那一刻的时光,爱情是灿烂的梨花在那恣意的春天绽放,爱情是纸鹤传书封封都是你的笑脸,爱情是思念,爱情是煎熬,爱情是痛苦,爱情是无限期的追忆,爱情是最美的女孩在最美的时间展示最美的身体和最美的心灵,爱情是人生中可以放肆的泪水与欢笑。

深冬的夜里,大唐的声音,把我的思念带到那更远的无人夜空,寻找着她的身影,月光下的我自己酸楚起来,我想起了明年的梨花,啥时开?在梨花开放的时候,我会在哪里呢?我会在梨花开放的面前,我还能想起那--我心中的爱人吗?那雨如丝,那风如歌,那人失信久了,我孤独的在这窗前,听凄凉的雨声,听怨歌声声控诉,我无眠的昨夜和今夜无眠的我,落寞愁情更苦情.我想让风带去我的口信,我明年梨花开的时候,一定让我看到,不管我在那里奔波.告诉她,我一定前去的,和你一起看梨花.风是我的相思,雨是我的泪水,雪是我的表白,在那五月梨花开的时候,有着风铃般的声音,和花儿一样美的--她,会如期而至吗?

三 : 那些年的那些事

“哎,知道吗?刚才实验小学前面的路口,一个二年级的孩子过马路时被撞了,流了那么多血。太可怕了!据说,司机刚拿下驾照不久,这倒霉劲儿的,让这个孩子赶上了呢?”一上班,办公室里的大平就敞开了高音喇叭。众人一阵唏嘘,纷纷且愤愤地说:“这个千刀万剐的司机真是作孽呀!”“可话说回来,孩子的家长何在呢?那么小的孩子,怎么放心让她一个人过马路去上学呢?”又是大平的大嗓门:“唉,你们不知道,这个我清楚,我经常接送孩子听别人说过,孩子的父母想从小锻炼孩子的自主、自理能力,结果没成想出了这种意外。让这个家庭如何承受这种伤痛啊!”大家陷入一片沉默之中。

是啊,让大家怎么说呢?锻炼孩子确实很重要,可是现在孩子那么少,家家户户一个娃,六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点儿正的,孩子锻炼得又有出息是又有能力;点儿背的,就倒霉带样儿了,别说能力,孩子能不能剩下都不好说了。

现在人们都说,孩子们越来越没规矩,不听话不说,把大人一点儿也不放在眼里。好吃的自己随便吃,好玩儿的自己把住了。学校学习刻不了苦,家里生活甩手掌柜,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家户户的小皇帝。大点儿了,月光族、啃老族遍地都是。结了婚,生活费,父母包着;生了孩子,父母养着;添点儿物件儿,父母供者,还得都是高端的。父母如同奴仆一般,随时随地小心伺候着。这还害怕得罪了,一个不小心,人家一生气,离家出走了怎么办?这段时间,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时不时的就收到这样的信息:某某因与父母生气离家出走。父母痛不欲生,期盼某某早日回家,父母向你道歉云云。第二天,又有微信传过来:孩子找到了,多谢朋友们帮忙。让我们在感慨万能的朋友圈的同时,也意识到:在孩子和家长的较量中,孩子占了上风,家长再一次败下阵来。这时候,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个孩子,都是惯的。再跑就别管他,越找他,他越蹬劲。你要是不管他,他不就乖乖地回家了吗?”说这种话的人大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谁家的孩子出事,谁心疼。现在社会那么复杂,诱惑那么多,孩子们一直在象牙塔里生活,辨别是非的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还差得远,当危险来临的时候,当坏人靠近的时候,他也许还以为是雪中送炭的到了。网上经常有这样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失联几日后,于哪里哪里发现尸体。请问,哪一个家长能做到让自己的孩子飘荡在外面不管不顾,等待那个冷冰冰的后果呢?孩子毕竟是年纪小不懂事,大人只好爱心泛滥,哭着喊着盼着孩子早点回家了!更何况,孩子从小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只享受爱,没有付出爱。只要糖衣,不要炮弹。一旦有家长批评指责,便无法接受而与家长发生冲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化坚冰需来日方长,寸寸融化。孩子从小没有爱的付出,没有经历生活的磨难,妄想孩子长大之后一夕之间就变成有学识、懂礼貌的谦谦君子,那是白日做梦。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几年,很多人都盲目的崇洋媚外,说外国的孩子怎么怎么懂事,怎么怎么有教养。《美国姑娘是怎样带孩子的》一文中写道:“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虽然苏珊对托比如此严格,托比去却对妈妈爱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时,会采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认为漂亮的叶子,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别人送给他礼物,他会叫妈妈和他一起拆开;有什么好吃的,也总要留一半给妈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是人家美国的孩子天生就什么都会,而是有一个个“狠心”的妈妈造成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中国男人娶了个美国媳妇儿,自以为捡到了宝贝,偷着乐呢。

有的人也许会说,咱们也这样干,不就行了吗?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中国的国情和美国国情相去甚远,根本是照搬不了的。首先,中国人习惯上从“大处着眼”,深谋远虑,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为了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可以放弃眼前的享受,深信“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国人注重整体,很少考虑个体、很少考虑自我,连唱歌都是《小小的我》。西方人想问题则是先想个人的、眼前的,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然后才会考虑社会的、长远的。西方人首先考虑自我,考虑个体,别的都在其后,包括孩子。其次,中国封建社会时间太长,受封建思想影响根深蒂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子就是财”“世上唯有子女是财宝”,很多中国的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就为了给孩子娶媳妇、盖房、买楼、买车。我的一个同学在这方面表现的很有代表性,她自己挣得钱不少,而且还在夜以继日的干着兼职,常常累得心口窝疼,却很少往自己身上投资。她的观点就是:给孩子攒着吧,上学、结婚、生孩子,将来日子过不了,不还得帮着吗?我们打趣她:“你要是累死了,你老公给你孩子找个后妈,花着你的钱,还打着你的娃。”可她笑笑,依然故我。再次,西方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政府鼓励多生,国家在这方面的福利投入特别多。但是丁克一族还是很多。可中国,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动摇。孩子金贵得很,稍有不慎,悔之晚矣。在中国,由于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拐卖人口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多少个失独家庭生活在痛苦之中,只剩下孤独的父母黑夜又白天的生不如死啊!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个数字读起来就让人惊心动魄,更何况是身处其中的老人们呢?在中国,不是不能伤孩子,是伤不起呀!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年初,去石家庄出差,和同屋的一个小妹相谈甚欢。时间长了,彼此信任,也就把知心的话也说一说,倾诉一下。小妹暂且就叫她小福吧。“姐,你不知道。在农村,没有儿子会多么难受。平常让人评头论足的尚且不说,尤其是过年过节一大家子聚齐的时候,没儿子真是低人一等啊。遇有喜事儿,嫁姑娘做被、叠包袱都不让参与,娶媳妇儿更不让贴边儿,唯恐沾了晦气也生不出儿子来。那滋味儿真是无法言喻的。”小福一边说着一边红了眼圈儿。

小福三十多岁的一个气质美女。她在家排行老三,上面两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当初,她的妈妈为了生出弟弟东躲西藏躲避计划生育的检查,爸爸为此丢了公职,家里被罚的倾家荡产。这个三女一男的家庭总算如愿以偿,虽然贫穷,但三十多年以前谁家也不富裕。三个姐妹争气都上了学有了好工作,弟弟从小惯着,虽然有惊无险的长大了,但不如姐姐们出息。小福的父母虽然主要靠三个女儿孝顺,但在孩子们生孩子的时候却坚定的主张:必须生出儿子。小福的头一胎是个女儿,孩子生出来,公婆虽然脸色不好看,但是嘴上却说:“先生个姐姐也好!”小福的妈妈当机立断:“把孩子抱走藏起来,对外人就说孩子死了。”小福忍着刚生产完的疼痛,把孩子抱在怀里不撒手,眼泪流个不停。孩子被强行抱走,送往远房亲戚家。可是计生委却糊弄不过去,非要看见孩子的尸体才认可。小福的妈妈立刻托关系找熟人,巧得很,医院工作的小姨带来了好消息:正好前些日子有一个女婴早产死掉了,但已经埋了入土为安了。计生委要挖坟验尸,小福妈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和孩子家人商量好,征得人家同意。等到挖坟的这一天,寒风呼啸,还在月子里的小福拖着虚弱的身子一起到了坟上,想起自己一出生就没喂过奶的女儿在这样冷的天气是否温暖,是否有人精心照料,看见在土里露出的死去女婴的惨白的小脸儿,小福真正的大嚎悲声,痛苦到晕倒。人们七手八脚地救人,很快的把这一调包事件糊弄过去。生完孩子二十多天的小福,难耐心中的苦闷,更加上内心的不安,赶紧就提前上了班。顺利得很,一年以后小福生下了儿子,才把女儿接回家。并且给孩子们上了双胞胎的户口,这才算把心放在肚子里。

看着小福富态的脸庞,我忍不住说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你也是有福气的人了,第二胎一生就是个男孩,要不然的话,得遭多少罪呀!”“姐,你说的太对了,我有个嫂子,为了生儿子,做掉的丫头得有七八个,小月份弄不清男女,怎么也得四个月左右才行。引产一个丫头,也没有人精心照顾,身体糟蹋得不像个样子。现在才四十多岁,牙就坏的没几个好的了,头发白了一片呢。做女人真是太不容易了!”小福感慨着,眼里又闪起了泪花。

和小福聊着天,不由得想起了我的朋友大君。大君是个非常优秀的中学老师,可是什么时候看见她,都是愁眉紧锁。不知道的以为她不苟言笑是清高自大,瞧不起人。知道的明白:她的命苦,是个可怜的人。大君第一胎生了女儿偷偷地养在农村的娘家,可是她没有小福的好运气,迟迟怀不上孩子。也许是月子里没养好,也许是心情紧张,压力大。总之,虽然娘家妈妈催促,婆家妈妈着急,大君干着急没有办法。药吃了一大把,偏方讨了无数,肚子依然没有动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农村的条件不好,人手又不够,大君的妈妈干什么活儿,刚刚会走路的大君的女儿就跟在姥姥身后拌和。这天,姥姥在厨房炒菜,大君的女儿依然尾随在身后深一脚浅一脚的不离左右。突然,小闺女一个趔趄拽了姥姥一把,姥姥猝不及防,正端着倒上油的炒勺准备放菜呢。小闺女摔倒了,姥姥情急之下去抱孩子,却忘了手里还端着一锅热油。刺啦一声响,孩子嗷嗷的哭得不出人声了,空气里的焦糊味儿让已经傻掉的姥姥反应过来:一锅热油都扣在了孩子粉嫩的小脸儿上。从此,大君的脸上再也没有笑容,就算教育局查得再严,她也得办辅导班挣钱。她得挣很多很多的钱,去给孩子植皮、整容。十多年来,从未间断,没有休息过一个礼拜天,更没有节假日。朋友们要替她募捐,一起帮助她。她严词拒绝,她说是她自己的罪她要自己赎。沉重的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陷入深深的自责不能自拔,谁的劝也没有用。我们说,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她没黑夜带白天的挣钱,抱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听着孩子痛苦的呻吟,又有哪个妈妈能受得了这种痛苦?好在,虽然孩子面目狰狞,但孩子心态乐观,十二岁了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有一只美丽的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芒。可是,等到孩子十八岁以后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到那时候孩子也懂事,知道爱美了,她的心理还会这么阳光吗?所以,大君依然在挣钱的道路上拼搏,秀丽的脸庞神色依然坚定。她得挣来足够的钱去最好的医院给孩子整容,还孩子一个正常的青春.

除了痛苦的大君,更有悔掉肠子的珊珊一族。珊珊本来拥有一个幸福的小家庭:高大帅气的老公、活泼可爱的女儿。善良贤惠的珊珊经常在朋友圈里各种的晒幸福。可是突然间,朋友圈里非常活跃的珊珊销声匿迹了,群里聊天也永远在潜水状态。有知情人透露:为生二胎儿子,姗姗和丈夫办了假离婚。说是假离婚,因为夫妻两个还在一起生活。但是,实际上离婚手续是真的,是具有法律效应的。结果事与愿违,想生儿子的珊珊还没等生出儿子,把丈夫个弄没了。本来想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没成想老天爷给了她天大的惩罚:丈夫和别的女人结婚了。弄假成真的她去哪里能买到后悔药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确实如此。人们为了生儿子,千方百计,费尽心思。可是这会给今后的社会带来多大的隐患呢!据推算,按照如今的婴幼儿性别比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5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 也就是说,20年后将有数千万男子面临光棍儿困局。

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小福、大君还有珊珊,更还有数以亿计的中途流产、引产的姐妹们。身体的伤痛以及心理的伤痛让广大妇女苦不堪言。在中国,避孕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女方在做。避孕的措施基本有三种:吃药、用套、上环。是药三分毒,吃药的副作用不必多说;用套也会给妇女造成很多的妇科疾病;上环很多人不受,腰坠、腹痛,并且身体里长期有一个金属物件存在,后果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太清楚,最起码出血量是很多的。一旦避孕失败,流产势在必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妇女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月份小的流产可能伤害还小些,毕竟胎儿没有成型;三个月以上的引产就不一样了,当那一团肉脱离身体的瞬间,就成了每个被惊醒的深夜挥之不去的噩梦了,妈妈们的痛苦只有那些流在深夜里枕巾上的眼泪明白。如果流产引产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后期保养措施不到位等情况而出现意外,轻则留下妇科炎症、重则终生不孕、甚至一命呜呼了。

前几天,去参加单位一位老前辈的葬礼。本来哀伤肃穆的场合突然间人头攒

动起来。虽然哀乐低回,但掩盖不住激烈的争吵。原来,老前辈只有一个优秀的女儿,在上海工作。老前辈的弟弟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帮助老前辈的女儿扶回了在上海的灵柩。在出殡发送的时候,老前辈的女儿执意要亲自给父亲按当地的风俗打幡送往坟地入土安葬。于是,争执起来了。因为,老前辈的弟弟认为帮助扶回灵柩的那个儿子应该充当孝子打幡抱罐发送老人,按老风俗女人是不能打幡儿的。更何况,这里面有巨大的物质利益在:老人的房子甚至葬礼上所受的礼钱都要归打幡抱罐的老前辈的侄子所有。偏赶上,老前辈的女儿是个知识女性,不听那一套。自己在上海给老父亲举行了西式的葬礼,又回到老家按当地的风俗为老父亲打幡抱罐。这就打烂了老前辈弟弟的如意算盘:一个儿子的楼房有了,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老前辈的女儿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自己辛辛苦苦的照顾老人,别人没有出过一点力,为什么自己父亲的遗产要给别人?何况,在上海买的房还有贷款,为什么拱手把价值上百万的楼房送给别人呢?礼钱是父亲一辈子行事为人换来的,换句话说:是父亲自己随出去的礼钱,现在往回收而已。别人为什么就能据为己有呢?就因为自己是个丫头吗?那就更不能低这个头了,自己的父亲自己发送,坚决不靠别人。于是,老前辈的女儿被叔叔指着鼻子骂,于是出现了葬礼上的那一幕。不知道谁才是该骂的那一方?一个叔叔在自己哥哥的葬礼上骂哥哥的女儿,请问这个哥哥泉下有知会做何感想?假如,哥哥一文不名,弟弟是否会如此暴跳如雷?之所以会暴跳是因为既得利益成了泡影,按法律条文,继承老前辈遗产的是女儿不是侄子。

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屡见不鲜。没有儿子的家庭就会受到有儿子的兄弟的要挟,他认为将来自己的儿子要给没有儿子的兄弟送终,自然就高人一等。平时的日常生活都要都要处处盛气凌人,更别说没有儿子的兄弟的遗产了。我的同事杰子就深受其害。杰子姐妹六人,均生活富裕。父母二老在老家身体健壮时,姐妹六人经常买了新鲜的瓜果蔬菜、营养的保健品等前往老家探望。每每姐妹们前脚走,后脚就被大伯家的哥哥扫荡一空。六人埋怨,父母息事宁人:反正我们老了,吃也吃不了多少。老人的东西,只要是哥哥看中的,一准儿拿走。要是老人有东西送给了女婿,那势必就要起战争的,因为哥哥认为都是属于他的。老人病了,杰子守得近,姐姐们远在外地,也孙男弟女的一大帮的上了岁数来不了。端屎端尿,擦身喂饭,杰子累得瘦了一大圈儿。要不是爱人疼惜,真不知道怎么挺过那些日子。终于,老父亲寿终正寝。悲痛的眼泪没来得及从脸上流下,大伯家的哥哥就匆匆赶来,说明丧后事宜。没办法,哥哥在葬礼上打幡抱罐。老家的房子以及葬礼上收的礼钱,都归入哥哥腰包。只剩下一个孤独的老母亲仍然跟着杰子生活,姐姐们出生活费,哥哥一点儿不管。这样,六个姐妹得到了哥哥及众位亲朋好友的嘉奖:什么懂大礼呀,识大体呀,不愧是知识分子呀!六姐妹虽不指望老父亲的遗产过日子,可内心的不平衡也无处诉说,只好赶快打发走了亲戚们,休整身心,好好陪着老母亲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生活就是这样千姿百态。即使有再多的不公平,它也在某一个适宜的场所生根发芽,肆虐生长。

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全面两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随着国家政策的全面放开,人们也不会再为了生二胎绞尽脑汁的想办法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了。人们可以科学计划的生育孩子,享受生育的快乐。有了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的优越性没有了,自然就好教育一点儿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女儿才是爹妈的贴身小棉袄!一个儿子是苦命的,两个儿子是穷命的,三个儿子是没命的。因为听家里的长辈说,如今想在老家给儿子娶个媳妇,还要准备好丰厚的彩礼——“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所谓一动,说的是汽车,不动说的是房子。万紫千红一片绿,说的则是一万张5元的,一千张100元的,跟一大片50元的。在现在的农村,因为娶不起媳妇,打光棍儿的男孩们愁坏了爹妈,急坏了自己。恨自己爹妈当初不把自己生成女的。那怎么办呢,只能自己长本事,多挣钱去吧。

四 : 那年“社火”的那些事

王志英

元宵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春节以后的一个重要节日。据说,在汉代仅有一天,唐代延为三天,宋代扩至五天,明代就更长:从正月初八点灯直到正月十七日落灯。期间,白昼闹社火,热闹非凡;夜间燃彩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从而将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高潮。

我就发动和组织过运城市(现盐湖区)“元宵节闹社火”活动。

那是1985年春节前的事。

因为1984年运城市“元宵节社火活动”曾在全区比赛中落榜,所以经市委研究,把摘掉“落榜”的任务交给了市委宣传部。宣传部部长陈梦红则向市委副书记武全绒建议将我抽回来帮助组织社火活动。我答应了。从此,我和武全绒书记等就像一个“拼命三郎”那样,不分昼夜地穿梭在各个乡镇和市直各大口之间,鼓动并协助乡镇领导和市直各大口挖掘和抢救民间的“社火”文化遗产。

在金井乡贵家营村,时任乡文化站长的黄立会同志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贵家营村有座祖师庙,主持长老叫杨青。明洪武年间,明成祖向该村派了一支部队,拆了祖师庙,将杨青赶出庙门,还筑城堡,挖地道,拉夫枪粮,无恶不作。一日晚间,祖神托梦于杨青,说:“以龙之势,庙可复兴。”杨青闻言大喜,便游说乡里,筹集银两,并召集一班青壮男子日夜操练跑龙技术,后于二月二日龙抬头时在村里跑开了龙灯。周围数十里的乡民官绅们闻之,纷纷骑马驾车沓来观之,一时汇集万余之众。但见场上雷声轰轰,云雾腾腾,如同真龙降世一般。明庭惧之,遂撤兵拔营而去。杨青也因此声名大振,得以重建庙宇,供奉祖师,香火日盛。从此,贵家营村人每年二月二都坚持跑龙灯,一直延续到前些年才停止。直到这次市里组织“社火大会战”,公社书记与文化站同志才到这里发掘这一文化遗产。在文化站同志的具体指导下,贵家营村人对“龙灯”的制作、表演和“魔女”的道具、服饰才进行了大胆改进,“龙灯”的双目和口中所含的绣球均可转动,而且能表演龙口喷火、龙叠身、龙蟠柱、大翻滚等特技;“魔女”也增设了鱼、蚌、虾、龟等头饰。表演时,“龙灯”翻江倒海,八面威风,“魔女”头戴饰物,手提莲灯,袅袅娜挪,如同仙女下凡一般。见此,武全绒副书记才将原来的《魔女舞》更名为“龙灯海仙舞”。因表演时,气势磅礴,刚柔相济,蔚为壮观,不但被地区评为“优秀节目”,还被省、地电视台、省文化厅录制播放,版本远销海内外。后被载入《中国民间艺术〈山西卷〉》一书。(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陶村镇半坡村的云灯失传多年,很难恢复。但陶村镇党委和文化站的同志决心抢救,他们通过访、谈、忆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和村里看过云灯的老年人一起“回想当年”,再让他们模仿当年的动作,文化站的同志才把老年人仿跳的“云灯”动作一个一个慢慢地衔接起来,再参考外地的“云灯”动作,再加上现代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出一套既符合传统又有创新的现代“云灯舞”,看的人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市农委的巨龙喷火,气势磅礴,新招倍出。茂盛庄的狮子上天桥神奇,刺激,惊险。西王的高抬,造型逼真,楚楚动人。候村的花船,船体华丽,精彩绝仑。乔阳背高,独树一帜,百看不厌。西姚乡和东郭镇的锣鼓喧天,和鸣锵锵……引人入胜,深受群众欢迎。

………

从那年起,在全区元宵节社火比赛中,运城市(现盐湖区)才一改过去“榜上无名”为“名列前茅”,我也从中悟出一条道理:凡事在于重视。只有重视,才有措施;只有下功夫,才会有收获。“功到自然成”,就是这个道理。

本文标题:那些年的往事-往事如烟: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70年代的记忆珍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16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