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在一场婚礼上主持人致辞引用的蔡元培的话?

发布时间:2017-09-21 所属栏目: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一 :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在一场婚礼上主持人致辞引用的蔡元培的话?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在一场婚礼上主持人致辞引用的蔡元培的话是出自哪里的?


那是蔡元培的一首打油诗,现在叫证婚箴言

二 :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

本片是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以一种冷峻旁观的态度描述了一种无奈情感。在起落的电梯里红玫瑰那张娇艳明媚的脸映见她心底婉转曲折的心思,洁净明亮的洗手间里白玫瑰苍白无色的生命。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评价_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导演:关锦鹏
编剧:张爱玲....novel(asEileenChangRehyer)
林奕华
刘恒
主演:赵文瑄WinstonChao....TungZhen-Bao
陈冲JoanChen....WangJiao-Rui
叶玉卿VeronicaYip....MengYenLi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UK:110min
国家/地区:香港/台湾
对白语言:粤语

获奖:本片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最佳美术设计,最佳造型设计、最佳电影音乐

(www.61k.com)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剧情介绍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评价_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就有2个女人,他说1个是他的白玫瑰,1个是他的红玫瑰。1个是圣洁的妻,1个是热烈的情妇……留洋回来的振保(赵文瑄饰)在一家外商公司谋了个高职。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学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学期间,有1个叫玫瑰的初恋情人。他曾因拒绝过玫瑰的求欢而获取了“柳下惠”的好名声。王士洪有一位风情万种的太太,她总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做生意了,经过几番灵与肉的斗争,在1个乍暖还寒的雨日,振保被这位叫娇蕊(陈冲饰)的太太“囚住”了。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娇蕊这次是付出了真爱的。当她提出把真相告诉了王士洪时,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实的一面告诉了娇蕊——他不想为此情而承受太多责难。娇蕊收拾她纷乱的泪珠,出奇的冷静起来,从此走出了他的生命。
在妈妈撮合下,振保带着点悲凉的牺牲感,娶了身材单薄、静如止水的孟烟鹂(叶玉卿饰)。新娘给人的感觉只是笼统的白净,她无法唤起振保的性欲。振保开始在外边嫖妓。可是有一天,他竟发现了他的阴影里没有任何光泽的白玫瑰烟鹂,居然和1个形象猬狎的裁缝关系暧昧。从此,振保在外边公开玩女人,一味地放浪形骸起来。有一天,他在公共汽车上巧遇了他生命中的“红玫瑰”娇蕊,她已是1种中年人的俗艳了。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在泪光中,振保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已是1种现实中的幻影。旧日的善良一点一点地逼近振保。回到家,在一番歇斯底里的发作后,振保又重新变成了1个好人。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评价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评价_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本片是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关锦鹏以1种冷峻旁观的态度描述了1种无奈情感。在起落的电梯里红玫瑰那张娇艳明媚的脸映见她心底婉转曲折的心思,洁净明亮的洗手间里白玫瑰苍白无色的生命。精致美丽,堕落颓唐,却在一不经意间将心底的一丝纯真柔情轻轻流露,1个男子可以将女性情感刻画到如此的细腻、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而因一部《小花》(获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而在大陆为人熟悉的陈冲凭借在本片中出色的演绎了红玫瑰而获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一向以大胆出位闻名的她在本片中可谓是抢尽了风头,令曾经被誉为“港产三级皇后”的波霸叶玉卿黯然失色,同样是风情万种,但相对而言陈冲还是更懂得演戏,而不只是show身材。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片中,关锦鹏虽然表面上呈现的是张爱玲的小说,背地里却操纵种种电影手法,玩弄语言的游戏与叙述的游戏,以挑战的姿态与张爱玲对话,改写了张爱玲的小说,使得这个故事变成1个不一样的故事,1个女性得以成长的故事。虽然张爱玲的小说主角几乎都是女性,她对于女性角色的描述也特别细腻深刻,但是,她笔下的女性却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型态之中卑微可怜而平凡庸俗的小角色,张爱玲从来不赋予她小说中的女性任何自觉或成长。

在关锦鹏的处理之下,女性角色被赋予了沉默,也同时被赋予了自由。关锦鹏选择的作法便是使叙述者不进入女性角色的意识世界,并使女性角色保留暧昧而不透明的形象。观众因为无法偷听到女性角色的内在声音,便无法完全掌握这些角色。十分诡异的是,女性角色因而更具有某种诠释空间弹性出入的自由。

有一场景中,烟鹂手忙脚乱地用报纸替振保包银器,让笃保送礼。振保看烟鹂包得不成模样,夺了过来自己包,口中还叹了口气说:「人笨凡事难!」小说中叙述者描写烟鹂的反应是:烟鹂脸上掠过她的婢妾的怨愤,随即又微笑,自己笑着,又看看笃保可笑了没有,怕他没听懂她丈夫说的笑话。关锦鹏的镜头却只停留在烟鹂似笑非笑、模棱两可的表情。这种意义暧昧不清的笑容反而是自己可以掌握局势,不须对外人解释的笑容。片尾振保在卧室中乱摔东西,还朝着烟鹂掷东西,书中描述烟鹂「疾忙翻身向外逃」,而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可是,关锦鹏的电影镜头却照着烟鹂脸上无法捉摸的表情,以及她下楼后缓缓弹起娇蕊的主题曲,代表情欲流动的「玫瑰香」音乐。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对白解析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评价_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1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2个女人,至少2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振保的生命里有2个女人,他说1个是他的‘白玫瑰’,1个是他的‘红玫瑰’。1个是圣洁的妻,1个是热烈的情妇”,“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是娶“红玫瑰”还是娶“白玫瑰”?这是个问题,所谓婚姻,就是让观众目睹一朵花由绚烂走向凋谢的结局。

《红玫瑰与白玫瑰》这部电影拍得非常精致的电影,影片把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气氛营造得非常成功,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部老式电梯,把三十年代上海的风情表露得无遗。张爱玲是一位极为特别的女作家,她的极具才情的佳作、她的清末贵族后裔的身世、她的充满曲折的一生,构成了她这位旷世才女的传奇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对人物心理的刻划细腻之极,《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营造出新兴商业城市浮华背后的空洞苍白和百无聊赖和表面温馨和谐家庭底层却琐碎沉重的厌倦,透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透过虽年代相隔久远但看似熟悉亲切的故事情节,你能体味到1种人生的苍凉,那种无奈与悲哀那种凄艳的美,这是本片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慨叹。

故事是再平常不过的故事,而导演关锦鹏把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刻划丝丝入扣,呈现给观众的是男主人公那扭曲的心态下扭曲的个性,以及相应而来的扭曲的婚姻,扭曲的人生。三十年代如风过隙,三十年代脆弱、幽静、美艳的女人是寂寞的女人,她们的微笑落花似地纷纷飘过来。三十年代的月亮像“朵云轩”信笺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三十年代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代的人也已经成为过去,三十年代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关于影片

《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剧情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评价_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
《红玫瑰与白玫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叙述者对烟鹂得了便秘症,把自己每天关在浴室里病态式幻想作了十分具体描述:「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的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的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的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1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地,撇出鱼尾纹」。但是,在电影中,烟鹂独自在浴室内以手掌抚弄肚皮,却并没有叙述者为她解释她的行为,再加上这一景与振保在公共澡堂与众男子裸身洗澡这一段平行交叉发展,背景是「偷吻」的音乐,因此烟鹂在浴室中的行为因含意暧昧而甚至有情欲自觉萌发的暗示。振保洗澡之后以做爱发泄情欲,而烟鹂发泄欲望的方式则是一反往常沉默,滔滔不绝地和振保的同事谈话,并且殷殷挽留,邀请再访。

随着电影中的故事发展,影片中的男性叙述者渐渐无法掌握全部的事实。虽然他仍然叙述着张爱玲的故事,但是,影像却背叛他。电影中的叙述者说烟鹂依旧「向人解释,微笑着,忠心地为他掩饰」,但是,镜头跳接的场景却是烟鹂对笃保批评振保在外面胡来,她甚至说:「这样倒不如离了婚的好,离婚又会怎么样呢?……真不知道我要替他辩护到多久!」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烟鹂并没有这种自觉与胆量。

关锦鹏更利用2种不同的浴室空间凸显了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差异,以及白玫瑰的成长。红玫瑰娇蕊的空间是灯光昏暗、雾气弥漫,墙面的瓷砖多棱角而不规则,哗哗的水声不绝于耳;而白玫瑰烟鹂的空间则是干爽亮洁,墙面的瓷砖方整白净,代表烟鹂冷感洁癖的手绢平整地贴在墙面。娇蕊浴室中的蒸腾水汽呼应浮动于全片之中、不断重复出现、代表情欲流动的水的意象:上海的雨水、街道上的水、踩在脚下反映出人脸的水、冲马桶的水声、男性公共澡堂的水、映在墙上晃动的水影、音轨上哗哗一夜的雨声。烟鹂如白玫瑰般无个性的苍白,与干爽的浴室,隐射她欠缺情欲的自觉。但是,裁缝师两度强调,衣服颜色不对没有关系,可以再染一染色。烟鹂的个性渐渐的增加了一些色彩,正如她身上的衣服渐渐多了一些红色的色调,而她也和女儿一起学会了「玫瑰香」的音乐。

烟鹂在女儿被送到学校住读之后,把自己关在浴室内的一景,像是死而复生的蜕变。这一景结尾时,镜头焦距由烟鹂脸上移向背景的瓷砖墙面,观众惊讶地发现,原本光亮平滑的瓷砖,现在表面上裂着与娇蕊的浴室瓷砖一样的不规则棱角。在烟鹂冷静地说「离了婚又怎么样」之际,镜头从她的侧影移向桌上的一束红玫瑰。我们发现,从约会与婚礼中的沉默,转而发展到提议离婚、或是在社交场合的太太圈中发挥议论,烟鹂学会了欲望,也学会了语言。烟鹂不再是如白色一样单纯而无个性的女性,却发展出了她多棱角的个性与情欲。红玫瑰与白玫瑰不再是以联系词「与」来串连的2个分别个体,而是以斜线「/」拉合的一体两面。

除了利用镜头替女性角色说话之外,关锦鹏更利用强调近距离的电影语言,来凸显女性的特质。例如娇蕊将自己裹在振保的雨衣里,点起他抽过的烟蒂,以触觉与嗅觉来接近振保。关锦鹏甚至以极近的距离拍摄医院中的床戏特写,使画面充满肌肤的滑腻肌理,镜头无法框住人体,并失去周遭事物的环绕与方位大小的参考依据,也使得观众无法保持偷窥的距离,而必须和娇蕊与振保一样颠倒在接触的感觉之中。关锦鹏甚至强调女性所擅长的非语言的声音,以别于男性的象征语言文法,例如娇蕊自在喧哗的笑声、音轨上反复如心中辘轳般的电梯升降声,与代表情欲流动的「玫瑰香」的琴音。

关锦鹏利用《红玫与白玫瑰》所展露的肌理与多重声音大胆地挑战与颠覆了张爱玲的文字,并以具有女性特质的书写方式改写香港主流电影的电影语言模式,建立了自己的语言,1种女性声音的语言。

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_《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 -相关词条

关锦鹏张爱玲小说女性玫瑰婚姻

三 : 【佳片U约】西德电影:《白玫瑰在行动》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西德电影:《白玫瑰在行动》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德国曾拍过两部以苏菲·斯库勒为主角的影片,分别是《白玫瑰在行动》和《希望与反抗》。(两部作品都有中文配音版,前者为上译,后者为央视)

这两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同一个人的故事,但内容并不重复,更具体点地说,《白玫瑰》的侧重点在于苏菲被捕之前,《希望》的侧重点则在苏菲被捕之后,两者重叠在一起的剧情只有十分钟左右,几乎可以说是“上下集”的关系。

因此,推荐你先看《白玫瑰在行动》,再看《希望与反抗》。

苏菲·斯库勒是二战时的一个德国反战女英雄,最后被纳粹政府的“人民法庭”以“颠覆国家罪”、“反革命罪”、“反党罪”、“反人民罪”、“宣传反动言论”、“别有用心地进行煽动性活动”的名义判处死刑,去世时年仅22岁。(在6月看这种影片,真别有一番感受……)

她的故事可谓一段传奇,但其实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学生,这种女孩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她并非多么神通广大,却背负着无数德国人不敢承担的反战责任。

苏菲能够办到的事情任何人都能轻易办到,不过是喊喊几句反战口号、扔扔几张反战传单而已,但在整个德国,却很少有人这么做,只让一个无助的女孩子扛起这么大的使命。

德国人用苏菲的故事来反思自己曾经的懦弱,正是大多数人的沉默,给纳粹的横行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这种对整个民族的反省、而不是简单地去谴责希特勒或者几个纳粹党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视历史。

没有人民的软弱甚至是支持,就没有二战时纳粹的诸多暴行,德国人在战后诚恳地承认了这一点,因此也就有了《帝国的毁灭》里戈培尔说的那句令人反思的话:“我们(纳粹党)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如今沦落至此,是他们自作自受!”

强盗有罪了,强盗的家人并非无辜了,那么“冷眼旁观”的人就没有半点责任了吗?

在这里,不妨再引用一句著名的话:

“起先他们屠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后来他们屠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依旧不说话;然后他们屠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为我说话了。”

苏菲对德国人来说不是减轻自身罪恶感的遮羞布,不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革命烈士”,而是一段可耻的血泪史,苏菲的存在使德国人感到更羞愧了,正是无数个“懂事”的大人,把一对只有二十几岁的兄妹推上了断头台。

《白玫瑰》里反复强调一句话:“国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实现人类愿望的手段。”可是现实中,“国家”何时不被视为“最终目的”?一旦扯上了“爱国”,什么都是正确的。杀人和抢劫都是错误的,然而“奉旨杀人”和“奉旨抢劫”却是正确的。我们都说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可是“正义”的概念却总是由国家政府来决定的,于是《西线无战事》因为反战而被纳粹政府禁播,于是苏菲·斯库勒因为反战而被人民法院判处砍头,于是在日本喊反战的都成为了卖国贼,于是同一种做法在美国本来是正确的到了麦卡锡时是错误的到了再之后又正确了,于是毒奶粉受害者的家长在QQ上说了党的一句“不是”就被关押一年……

福尔摩斯说:“你犯下了比叛国更严重的罪行,那就是谋杀!”

这种将生命的价值凌驾于一切势力划分之上的豪言壮语,又有多少人能够将其贯彻?我承认我不能,也不敢,所以人祸降临时,我也许不该有所怨言。

[剧情资料]

导演: 迈克尔·维赫文

编剧: Mario Krebs / 迈克尔·维赫文

主演: 列那·斯特兹 / Wulf Kessler / Oliver Siebert / 乌尔里奇·图克尔

类型: 传记 / 犯罪 /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1982-09-24

片长: Germany: 123 分钟 / USA: 108 分钟

又名: 白玫瑰在行动 / The White Rose

白玫瑰的获奖情况

1983年 German Film Awards(Film Award in Silver) Outstanding Feature Film

1983年 German Film Awards Outstanding Individual Achievement: Actress 列那·斯特兹

1989年 German Film Awards Special Film Award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提名) 迈克尔·维赫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納粹德国時期,德国慕尼黑玛克西米利安大学的索菲等几名大学生,为了推翻法西斯统治和结束战争,建立了一个名为“白玫瑰”的抵抗组织。他们印刷、散发传单,号召德国人民起来反对纳粹,并开展种种破坏活动。渐渐的这支“白玫瑰”小组影响力扩大,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支持,然而盖世太保是不会让这支“白玫瑰”继续绽放的。

上海电影译制厂.刘广宁.童自荣.戴学庐.杨晓配音。

[精彩影评]

白玫瑰何以开放

白玫瑰何以开放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桑克

当代德国曾经评选十大伟人,分别为阿登纳、马丁·路德、马克思、巴赫、爱因斯坦、歌德、古滕贝格、索菲·朔尔、勃兰特、俾斯麦。其中最年轻的索菲·朔尔,死时年仅22岁,而且她是十人之中唯一的女性。她凭什么享此盛誉?看起来简单:她暗中参与制作和散发反纳粹的“白玫瑰”传单,并因此慷慨就义。仔细思想,这极不简单。当时在纳粹德国内部,个人言论受到高度限制,进而形成“沉默的大多数”这等晦暗格局。作为脆弱的个人如何发出必要的声音?索菲和其他白玫瑰小组成员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实践着关于发声的自由哲学。

索菲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非凡的勇气。1982年摄制的德国电影《白玫瑰(Die Weisse Rose)》描述了她复杂的心理变化。初到慕尼黑的索菲看到哥哥汉斯·朔尔书中“反抗暴政”的词句,便满怀忧虑地说:“我很害怕。”这种恐惧心理其实正是大多数人面临强权的心理。在强大而凶残的纳粹独裁政府面前,个体的确渺小而无力,每一个人在孤寂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看到由个体汇合而成的全体。影片中,汉斯对此做出分析:许多人只是觉得孤立无援,所以不敢拿传单,更不敢看传单。一些学生碰到传单如同触电一般,迅速丢弃。这种内心的恐惧是真实的,而纳粹思想追求的心理效果就是形成这一恐惧。它不仅造成表面服从,更主要的是强行剥夺每个人自由思考的权利,并使之成为纳粹政府的战争机器,屠杀他人生命同时,也屠杀自己的生命。二战之后,德国政府和人民对纳粹之所以猖獗以及公民在战争中的沉默,进行了深层次多方面的反思。1970年,勃兰特总理到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在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献花时,他突然下跪,向死难者请罪。这惊天一跪,充分显示了德国文化的生命力。承认罪行不是简单的事实确认,而是关乎德国传统是否丧失了反思机制。毫无疑问,战争与独裁这一双重罪行应由希特勒个人以及纳粹党、纳粹政府承担,但作为受害者的个体同样负有监督缺失的责任。在强权巨大的压力之下,沉默实际已轻易地演化成一种纵容,甚至是怂恿。

今年2月,柏林电影节公映《索菲·朔尔:希望与反抗(Sophie Scholl-Die letzten Tage)》,另一译名是《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电影描述了索菲被捕之后短短几天内的审判与斩首过程。1968年出生的导演马克·罗特蒙德说:“当年,包括我祖父母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德国人,面对纳粹暴行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希望对这种现象进行剖析。”他的话直指问题的核心,也就是每个公民必须回答的问题:在暴行发生之时,我作为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了沉默?索菲·朔尔并非三头六臂,只是一个普通姑娘,和走在街上的芸芸众生并无本质区别,是什么使她选择了出声?我以为,她的出发点仅仅是未泯的善良,这导致了她对犹太人的本能同情与对战争的本能厌恶。甚至可以这么说,不是政治觉悟使感性的索菲走向反抗之路,而是她人性中的良知。这良知不断发展壮大,最后成长为一种公民正义。索菲在法庭上对法官说的话应当有充分理由成为告戒后世的箴言:“我今天站的地方,就是你们以后要站的地方。”是啊,真正拥有审判权的只能是可以辨析的历史。

但沉默仍然能够得到理解,如同恐惧本身。1982年的电影中,哲学教授胡贝尔像沉默的大多数一样对汉斯·朔尔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在这样困难的时局之中,你们的“一张纸又能改变什么?你们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曾参加过希特勒青年团的汉斯回答得非常简洁:“唤醒人们。”胡贝尔说得有道理,一张纸的确什么也不能改变,甚至于虚幻的人心。一场社会变革的正常进行或许只能来于合法的议会政治,来于其他具有推动能力的社会力量。但是,一张薄薄的纸片还是悄然稀释了整体格局中单一色彩的浓度。这种稀释是微弱的,甚至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毕竟发生了,它不仅表达出平民对纳粹政府的不满、对侵略战争的厌弃,甚至也构成对其他异端言论的温暖拥抱。胡贝尔本人也是如此。他开始在纳粹当局的教授会议上消极抵抗,在课堂上讲授自由思考的权利,转而为印制传单提供纸张,最后索性加入白玫瑰的行列。他愤笔疾书:“不要再犹豫了!”他认识到传播思想的做法更适合于德国。唤醒,是啊,只有唤醒,像又一次启发民智的运动。1982年电影片头字幕显示了一份白玫瑰传单,上面写着:“如果暴动的浪潮席卷整个国家,就像空气一样,如果大家都来参与,那么制度就会在猛烈的浪潮中动摇。”这种说法可能过于文学化,但却表达了真理应有的激情。

如此理解不会有任何障碍:唤醒的一部分内容也包括知情权。汉斯说服索菲时谈到:“我们应该告诉人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波兰,300万犹太人被杀,而我们的报道从来不会报道,所有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犹太人都关在集中营里。”也许正是残酷的事实力量,而不仅仅是亲情的感染,使索菲从恐惧的大多数转变为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她套购限量购买的邮票、信封、到教学楼偷拿印刷传单的纸张,暑假到兵工厂实习,索菲看着对面犹太女工尤舍将面包丸塞入手雷而会心微笑……在1982年电影紧张而流畅的镜头转换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觉醒为公民的全程。

引起我注意的还有胡贝尔与汉斯的其他争论。在纳粹变本加厉的思想钳制当中,汉斯萌念:以暴力反对纳粹政府。胡贝尔认为这不仅危险,也不恰当。因为散发传单是在魏玛宪法许可的范围之内,而暴力却是恐怖活动。白玫瑰小组成员克里斯托夫也反对暴力:“我们应该用精神战胜纳粹。”以暴反暴,只能换取更危险的暴力。学校集会之时,身穿纳粹制服的领导者致辞,引来正义学生的片片嘘声,继而演变成汉斯一位倾慕者后来描述的“反对纳粹的起义”。学生警察对面相博,警察手持棍棒手枪,学生则是赤手空拳。勇气固然可佳,但肢体的愤怒能够改变什么?或许只会结出反面的思想果实。这个暂且不论。汉斯倾慕者事后发问:“人们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这完全可答:正是由于白玫瑰传单的启蒙与激励。

1943年2月18日清晨,朔尔兄妹来到慕尼黑大学主楼,趁学生上课之机,把传单依次放在教室门口。索菲在主楼光明殿二层向下抛撒传单。校工史密特看到之后迅速举报,盖世太保立即予以逮捕。随即,克里斯托夫被捕。亚历山大·施莫雷尔、维利·格拉夫和胡贝尔等80余名白玫瑰小组成员先后被捕。

严格地说,告密者校工史密特也是沉默的大多数,但他更接近于昏聩的爱国者或者布尔乔亚庸人。他热衷物质生活,恪守既成伦理,把政府等同国家,从而成为纳粹帮凶。这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1982年电影中,盖世太保表彰史密特,衣饰朴素的史密特谦卑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正是这种未能觉醒的狭隘认识,构成了纳粹强权政治的统治基础。这之中也包括索菲的男友福里茨,他甚至沾沾自喜于自己拥有向别人开枪的特权。他们无疑构成社会进步的阻力,教育他们唤醒他们,正是启蒙者的日常工作。

人性中的脆弱其实并非人性弱点,仅仅是特点而已。正因它的存在,人才之所以为人。2005年电影中,索菲拒绝了盖世太保的“好意”回到牢房,捂着肚子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是的,任何人面对生命的消逝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恐惧,索菲也不例外。但和其他人略有不同的是,索菲的理性一旦苏醒,她立刻明白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我害怕,但我并不屈服”,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拥有良知者的正常反应。恐惧不可怕,沉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问自答时丧失了良知。这是唯一不可以原谅的。索菲内在的精神生活给了她顽强的支撑。影片一开始,索菲和女友听着广播中的老歌,边笑边唱,让人几乎忘了窗外正在进行的残酷战争。导演马克·罗特蒙德说,这就是他对索菲的理解,一个拒绝认罪诱惑、为自由献出生命的人,她的精神世界必是温暖而充实。

被捕四天之后的22日下午5时临刑前,朔尔兄妹和克里斯托夫最后一次见面。他们彼此一句话不说,默默传抽着一根香烟。索菲第一个走上野蛮而血腥的断头台,她平抑着起伏的心脏,面无惧色,坦荡而从容。汉斯是最后一个,他把头伸进刀架,突然奋力高呼:“自由万岁!”这激昂的声音让人想起电影《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身受残酷的剐刑之际振聋发聩的呼喊:“FREE(自由)!”令人扼腕落泪。

战后,人们没有忘记白玫瑰,更没有忘记死难的六位烈士。1987年,白玫瑰小组成员米勒发起成立“白玫瑰”抵抗运动基金会。如今,慕尼黑大学主楼内的白玫瑰纪念馆,参观者每日络绎不绝。维利·格拉夫的姐姐今年在波恩大学演讲时说:“对我而言,讲述白玫瑰并不容易,因为这也影响了我自己的生命。但是我想,必须要和现在的年轻人讲,让他们知道并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白玫瑰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中国也非没有知音。2002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德汉对照本《白玫瑰》(王瑞芝译)。作者是汉斯和索菲的姐姐英格·朔尔,她依据当年文件遗存,详述汉斯、索菲生平以及事件经过。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此前也曾出版此书,译名是《白玫瑰一九四三》(周全译)。书中引用了当时法庭的判决书、新闻媒体的报道以及目击者的回忆,封面赫然写着德国前总统理查·魏兹塞克的评语:“每一个世代的勇气都重新决定我们的文明”。是啊,所有当代言语必然拥有历史的回声。

[请您观看]



http://player.56.com/v_NTE5NjMwMjA.swf

编辑于2011年8月15日

本文标题: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在一场婚礼上主持人致辞引用的蔡元培的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4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