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及看法

发布时间:2017-09-08 所属栏目:浅谈对法律的认识

一 : 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及看法

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及看法

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及看法的参考答案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

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

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

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习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时,要使自己由“机械记忆”转为“意义记忆”,最终上升为“逻辑记忆”.俗话说得好:概念通了,一通百通.就是说:知识的学习中,概念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因此,同学们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章节中物理概念的学习,要特别注重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每一条物理规律.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寻好的学习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自我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近期作用是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中,远期作用是使自己具有自主的继续学习能力.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同学们第一要学会“预习”,并且有意识地培养预习习惯.预习要达到的目的有:知道未来要学习的内容;明确将要学习的知识中,哪些部分已基本明白,哪些知识要在上课时聆听老师的讲解.第二要学会“有目标、有重点的听课”,这一点是跟预习密不可分的,只有预习的目的真正达到了,才能使听课时做到“有目标、有重点”.第三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这里所讲的独立完成作业,不单纯指不抄他人的作业,而且是指做作业时不对照课本、不对照课堂笔记写作业.是指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是要在同学们在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信.

在不断培养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寻找一种优良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同学们不能忽视的.所谓好的学习方法,要有两个适合:一适合所学的学科;二适合使用学习方法的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习物理的同学要学会观察物理现象,善于有目标地观察物理现象,并学会依据物理现象,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具体的学习方法会因人而异,每个同学要在认真的学习过程中去探求.基本原则是:学会有意识、有目标地观察,丰富个人的感性认知;把握好学习过的“预习、听课、作业”的三个环节;定期进行所学习知识的小结或总结.

4.加强训练,掌握物理基本技能

在物理课的学习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两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语表述问题和规范书写物理公式、解题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需要一定的记忆,例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称和表示字母;每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所有它的陈述原则.但是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同样,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大量的亲自动手做实验才能熟练掌握,在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操作技巧.实验操作时要手脑并用,照章操作,要多向自己提问题.对每一个物理实验,都要要求自己知道实验原理,明确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这样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问题的辨析能力.逐步达到依据实验课题,提出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的水平.

二 : 浅谈篮球中的物理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www.61k.com)号:1002-7661(2014)14-0037-01

打篮球是中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对于中学生而言,打得一手好篮球,在球场上飞舞,流汗时的沸腾,激情的澎湃,无疑于给他们增添了信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为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外部条件。用物理知识来指导篮球运动,学生对物理知识会有更深的理解,对篮球运动会更加热爱。
一、看篮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
篮球从高处落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球接触地面且向下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接触地且向上运动(未离地):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离地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当然,有空气阻力和球与地面接触时有摩擦力等因素,总的过程有能量损失。
二、看打篮球时,人和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主动施力:拍球、传球、接球、带球转身、投篮举臂等过程。
拍球:拍球的过程需要确定的事情是手部的实际发力点,究竟是手掌某部分、还是手指。
传球:所有的传球都是用手指完成,而不是用手掌。为控制球的速度、方向,手指应该尽可能地张开(但不能太僵硬),手腕要有弹性。
接球:两眼注视来球,手指自然分开,两拇指相对呈“八”字形,两手成半圆形(球形)。来球前,主动伸臂迎球,肩臂腕指放松。接球时,指端先触球,同时两臂随球后引缓冲来球力量,并做好衔接下一动作的准备姿势。
带球转身:带球转身的过程实际就是三个时间段的比较:
(1)球反弹起来被手从接触、手在垂直方向上给球减速,在水平方向上给球加力,使球与手臂一起随身体转动,同时,在手臂快转动到身体预定位置的时候,手在水平方向上给球减速,否则球会被甩飞;时间段为T1。
(2)在垂直方向上,因为球自身的重力和手掌摩擦力,在球垂直方向减速为0(相对手静止)后,球就会下落,此时虽然手的摩擦力抵抗球重,但是肯定会小,所以球会离手向下坠落;时间段为T2。
(3)运球人的转身速度;时间段为T3。
(4)成功转身需要的条件:T2≯T3=T1。
投篮过程:先说说原地投篮,两膝微曲,重心落在两脚之间,下肢蹬地发力,带动身体向上方伸展,右臂随腰腹伸展向前上方抬肘伸臂,用手腕前屈和手指拨球动作,使球从食指、中指指端柔和飞出。在上述过程中,手对球有冲量,改变了球的动量,当然若想将球准确地投进篮筐,球需要合适的速度(大小方向合适),即球离手时要有合适的动量(即大小、方向合适),而手就应该提供合适的冲量。
再说说跳投,设跳起高度为h,离地速度为v,则由v2-0=2gh,知h=,所以上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初速度,而事实上在到达所谓的最高处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收缩身体来达到提高质心的效果,因为收缩身体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动能,使我们在原有高度上能再向上运动,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滞空”了。运用好滞空能够很好地破解对方的干扰。
当然,在篮球运动中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物理知识,就不一一列举了。不仅是篮球运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也是不甚枚举,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把学过的知识再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责任编辑 曾 卉)

三 : 浅谈新时期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的理解与认识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与高等教育普及化、“90后”逐步成为青年学生的主体。学生结构的变化以及学生特点的调整,给共青团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文章从团学工作的角度探讨了在新时期下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的理解与认识,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特点提出共青团工作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青年学生;学生干部
高校十分重视共青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建设,每年都会举行青年教育活动,但成效与期望总是呈现出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并未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共青团及其发展意义。作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共青团员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力量,而青年学生是共青团的主力军,是历来建设的重点,其对共青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开展,影响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了解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以及团支部建设情况,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着必要性,能为团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变化的特点给团学工作提出了挑战,要求共青团必须适应形势变化,研究对象。
一、目前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的现状分析
(一)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广大青年的政治意识和组织意识有所淡化。一些团组织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历史变化,仅限于常规工作和方法,对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过于空洞。一些团组织没有用重点、热点工作来凝聚青年。许多学生对共青团的认识普遍不足,仅觉得是学生阶段应该要加入的组织之一,而对其的定义和含义了解甚微,对团员义务、权力、要求甚至根本不清楚。
(二)活动开展流程化,参与度不高。虽然高校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但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大学生有57.6%的认为共青团活动过于流程化,缺少吸引力;仅38.2%的大学生表示共青团的活动具有代表性新颖性;还有4.2%的同学对共青团的活动全然不知。
(三)主人翁意识弱,存在感差。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共青团给予青年学生的帮助过少,学生在组织存在感较弱,即使有事情也不会第一时间找到共青团。共青团对其成员纪律要求不太严,对犯错的共青团员没有实施具体惩罚内容,削弱威信缺少影响力,由于缺乏影响力,一些基层团组织已处于瘫痪状态,许多青年不知道共青团在做什么。
二、发挥共青团在青年学生中思想引领的作用
共青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任务。要适应新情况、新任务,拓展共青团的影响力、发展力,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推进新跨越、建设新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共青团工作情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在青年学生群众中加大宣传。一个团体,不管有多么好的纲领,多么好的章程,首先需要人们认识你,了解你,然后才有可能接受你、支持你、拥护你。随着共青团对招生、入党、就业等与青年紧密相关的人生大事优越性的逐渐弱化,共青团的凝聚力逐渐减弱。在这种形势下,共青团既要做好基础工作,更要多做一些宣传工作。树立“要做就做最好”的观点,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利用新媒体,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加强分类指导,(www.61k.com)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展方向,帮助制订并督促学生实施学习计划。
(二)完善党领导共青团的各项制度。要做好青年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健康发展离不开党的指导。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完善党领导共青团的各项制度,为共青团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听取一次共青团工作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和解决共青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把加强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领导纳入党组织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要严格按照《团章》规定,定期召开共青团代表大会。
(三)加强团的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大选拔青年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选举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基层团组织公开直选工作,拓宽团干部选拔配备渠道。基层团组织必须配备正职,避免“以副代正”的现象和做法;基层团组织书记、副书记空缺时,应在3个月内配齐;定期开展青年骨干、青年人才的教育培训、培养工作,指导和支持团组织分级、分类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的改进团的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要用继承兼创新的原则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如定期开展读好书活动,召开座谈会,观看电教片,撰写学习论文等方式,科学先进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发挥共青团在青年成长和社会实践中的服务作用。全面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行动项目,扶持青年自主创业,统筹做好未就业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形成“团”字号劳务输出和青年培训品牌。加强对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和培训,如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开展经常性的、富有成效的扶贫帮困、服务民生等结对志愿服务。
(五)思想交流平台建设,心理辅导不可少。一方面,建立飞信群、QQ群、博客等,及时发布学校相关政策和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应随时关注学生的空间、博客及校园论坛内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做到“学生有困惑,组织能知晓;学生想表达,沟通有平台”。加强学生心理辅助,不断开发自身学习潜能, 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助,积极调控性心理辅助、勤奋自强性心理辅助等, 掌握现代学习理念与优秀学习心理潜质。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由团组织带动广大团员,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立场、观点、纪律、敏锐性与鉴别力, 而学科、专业知识面又比较宽广、深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摆到重要工作位置。这是中央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也是高校团组织的中心任务。为此, 我们要围绕这一任务,抓好共青团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建设,立足群众基础。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 面向现代化, 为社会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穆宪.团支部工作实务(修订版)[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09).
[2] 唐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项目化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良驯.共青团工作新思路[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4年第02期.

四 : 浅谈对QHSE管理体系的认识和几点建议

【摘要】本文介绍了QHSE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其优越性,阐述了该体系在建立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只有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能确保体系有效地运行,帮助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superiority of QHSE management system were described.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ment and runing of the QHSE system were elaborat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aiming at the problems. The efficient running of the HSE system and track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ed road of the enterprises can be helped none but by the problems solved.
【关键词】QHSE管理体系;优越性;问题;建议
Key words:QHSE management system;superiority;problems;suggests
QHSE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Quality)、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是在ISO9001标准、ISO14001标准、GB/T28000族标准和SY/T6276 《石油天然气工业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共性兼容、个性互补的原则整合而成的管理体系。它的先进和高效的管理方式有效地提高了企业QHSE管理的科学性,改进了传统的安全质量管理模式。体系通过持续改进、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监测、评审”,将传统安全质量管理中相对独立的各管理环节融会贯通,全方位深层次覆盖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中各个方面,帮助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精细管理、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的新格局,使企业的质量健康安全环保工作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一、QHSE管理体系的优越性
(一)科学高效,节约成本
QHSE是将HSE体系与质量体系合二为一,好处是“即经济又实用”。也就是说,HSE体系和质量体系这些原本可以完全独立运行的两个体系经过外在和内在的兼容(www.61k.com),能够整合而有效地运行。两套程序求存同异于一套程序中,编纂一个管理手册,在各项资料的建立上能够节省资源,减少浪费。同时,该体系涵盖了安全环保健康和质量各方面,更加完善和高效。
(二)层次分明,确保运行
QHSE管理体系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管理手册,主要描述了公司的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方针、目标、指标、管理体系各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是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二是程序文件,规定了各项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活动开展的顺序和途径;三是作业文件,即为各项具体的作业活动提供了指导,它支持和配合程序文件的有效实施,包括标准、规范、操作规程、QHSE作业指导书、岗位操作卡、应急预案、交底、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四是记录,用以证实各项活动、操作开展的过程或结果,实现可追溯性。这四个层次建立分明,从理念、目标到各项程序的执行、文件和记录都规定得都十分全面,且紧密相连,确保了体系全面而有效地运行。
(三)危害辨识,预防控制
QHSE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危害因素的辨识和预防控制是事故事前控制的关键。企业根据自身健康安全特点,以最小单元各岗位开始通过现场观察、查阅资料、调查和座谈等方式,逐级开展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活动。同时成立评价小组,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一般主要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即D=L×E×C其中:D——危险(风险)等级;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通过对危险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及时更新,有效地预防了安全环保质量健康等方面的事故地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缺少有效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根本所在,而有效的人力资源更是体系运行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的QHSE体系管理人员任用随意,“懂不懂都能做,行不行都能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不是有效的人力资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QHSE管理体系工作虽然开展了但不能联系实际,更不能正常有效地运行,间接造成了“两层皮”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有效的人力资源。有效的人力资源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要挑选对企业各层面生产安全质量工作都非常熟悉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力资源。这是因为,QHSE管理体系涉及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接触过和掌握这些实际工作的员工才能很好地体会体系中所讲到的每一个程序过程,再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是对从事QHSE管理体系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二是对达到基本要求的人力资源要进行有效的QHSE管理体系理论知识的培训。这种培训要正规详细全面,不能参加那种短期的速成班。这是因为,一个初步接触QHSE管理体系的人员会感到它的理论知识非常复杂和枯燥而且不易理解,在短时间内不会掌握的很好。只有通过长期多次的培训才能使其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才能结合实际组织本企业的QHSE管理体系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性。
(二)缺乏岗位的稳定性
人员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而有些企业的员工岗位流动性较大,特别是安全环保质量部门岗位流动性更大,这种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到QHSE体系的管理和运行。这是因为,体系管理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培训才能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性,这是一个的过程。无论是过程的开始进行中还是结束后,人员的频繁调换会使这个过程反复轮回,造成体系的中断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领导的重视和人事部门的配合非常关键。采取制定岗位工作年限等措施,尽量避免对QHSE管理体系人员的调整。
(三)推进速度缓慢
QHSE管理体系涉及企业机关和基层单位方方面面的工作。目前大多数企业还都是以安全质量环保部门为主进行统一管理。然而实际运行中,要求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共同配合完成。但是部门和部门、部门和基层单位在行政级别上相当,这就给体系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体系建立初期,企业领导能够给与一定的重视,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也能配合一下。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各自工作量都很大,而且在初期对于体系的理解也少,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按照原有的表格和文件去做,反而造成了重复性工作,同时增加了基层工作压力。长期以往势必造成体系难以开展,推进缓慢。
企业领导应该进一步加强对QHSE管理体系工作的重视。除了体系管理人员的努力推进,在体系建立之初,建议委派一名行政级别高于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上层领导全权负责此事。分配好各部门工作,减少矛盾,使企业上下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各司其职,从而推进体系的开展与正常运行。
总之,以上问题如果能够采纳建议,科学而先进的QHSE管理体系一定能够为我所用,真正地融入企业,并切实有效地运行,使企业的安全质量环保等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帮助企业走可持续地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光军.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丁浩.张星臣.石油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作者简介
张小冉:工程师,大庆油田萨南实业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硕士。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五 : 浅谈对康德哲学的认识

作者简介:靳男(1993-)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摘 要:康德哲学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一道无法逾越的思想高峰,他的一生看似枯燥平淡,可是却无法掩饰他在哲学界的光芒和高度,正如马克思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①康德作为古典哲学里程碑的人物为我们开辟了另一种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标新立异。康德不仅敏锐的发现了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弊端,更是很好的去其糟粕为自己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自己所了解的阐述一点个人拙见.
关键词:康德哲学;批判;理性;继承
近代以来康德哲学一致被人们称道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如果说《纯粹理性批判》反应了康德单调的生活,那么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却承载着整个时代。康德主张言论、出版自由,认为“笔的自由是人们权利的唯一保护着”,所以康德及时在当时的迷信、封闭的社会背景下依旧保有一颗不畏惧强权政治的勇敢之心。康德哲学的思想启蒙很大成分是由于近代欧洲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所影响的,康德自称是休谟把他从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的独断论中唤醒的。恩格斯强调:“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室友康德开始的,他推翻了前世纪末欧洲各大学所采取的陈旧的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体系。”
近代欧洲发生在法国大陆的唯理论者,他们追求认识的普遍必然的真理性,把这种真理性归纳为“天赋观念”之类的理性。正如斯宾诺莎认为:“完善的方法在于指示人如何指导心灵,使它依照一个真观念规范去进行认识,理性的本性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斯宾诺莎认为从感官经验的来,不依照理智秩序呈现的一般经验是不可靠的、虚妄的知识。对康德有巨大影响的是唯心主义唯理论莱布尼茨,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认为,宇宙是由许多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精神单子组成,它们是“内在活动的源泉”,具有不同程度的知觉和能动性。作为这种能动性的高级形态的“理性灵魂”,则使人认识必然真理。唯理论者认为凡事实都有原因,而无穷系列的最后原因或“终极原因”便是上帝。总之,在唯理论那里,他们摒弃经验、单凭理性,实际上并不能区分正确与错误、科学与宗教、他们追求的普遍必然的知识实际上并不是并不都是真理,有一些是形而上学的独断。
而与之相对立的经验论则是拒绝一切理性,宣称感觉经验才是真理知识的唯一来源,沿着这条道路,休谟把经验论发展成为彻底的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因为先前的贝克莱已经把存在化为感知,但感知本身只是一段杂乱无章的瞬间印象,于是就有了一个如何能使这些瞬间印象相互连接起来的可能,具有一定规则以构成认识问题。休谟认为我们人生伟大的指南就是习惯,习惯规定着我们每天的生活,这种恒常的联系正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诸多事情发生的基础。经验论者强调所有的知识来源于感觉、反对上帝存在,但他们讲的感觉、经验等等只是一种个体的感知、被动的静观。一般哲学史常说,康德是唯理论与经验论二者的综合,这个说法从一定角度来讲有它的合理性,他指出了康德认识论的某些特征,但作为康德哲学的全面概括似乎不够准确。因为康德哲学的伦理学和美学并未在此涉及,还有唯理论与经验论各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派别,一统而论的说康德综合了唯理论与经验论,掩盖了哲学上远为错综复杂的实际情况。例如这种说法经常说,休谟的终点是康德的起点,由休谟直接到康德。于是,与康德同时而略早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便被一笔抹杀了。然而,最为重要的决定康德哲学积极方面的并不是唯理论和经验论,也不是哪一个哲学家,而是以牛顿为代表的当时进步的自然科学思潮和以卢梭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牛顿和卢梭才是真正影响康德思想的最重要的两个人。在这两个人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他们对康德影响超出了思想已经达到了现实生活当中。
正是在这种科学实验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联系前人的思想资料,康德看到,处理自然界问题的方法正在迅速前进,处理人和宇宙的很笨问题的哲学,在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支配下却一筹莫张、日渐萧条。与其说康德是大陆唯理论与英国经验论的综合者,还不如说他是机械论和目的论,同时又更是牛顿与卢梭的批判的结合者。康德正是在经了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洗礼之后才一点一点建立了他庞大的哲学体系。犹如列宁指出:“他是使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在沉寂许久之后达到的思想巅峰的著作,它的晦涩难读大家有目共睹。
正是在这段过程中,康德竭力想调和折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试图使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路线在自己的体系里得到妥协,这使得许多不同不同的思想和论证、观点经常混合在一起,不断交错的表现出来。在绪论当中康德提出了全书的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这是康德在沉思了很久之后作为根本问题提出来的。唯理论的论证从“天赋观念”和“上帝”的第一原则出发,推论出所有的知识和真题都是以这个根本的具有自明性的原则出发的,他们虽然得到的知识具有最大意义上的普遍性但是缺乏论证的基础,这样一来他们所铸构的理论大厦很快就会坍塌;而经验论者他们恰恰和唯理论各执一端、背道而驰,他们在论证的过程中具有最大的必然性,但却缺乏普遍性,他们靠着归纳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正确和公允的真理。《绪论》中提及:“经验无疑是我们知性对感官知觉的原料进行加工的首产物。”在这里“经验”并不等同于“经验的”,前者是知性作用于后者的结果。康德说道;“尽管一切经验判断都是经验的判断,即已感官直观为依据,但不能因此说,任何经验的判断就是经验判断。”在这里提出了康德对知识的一个看法,那就是虽然知识离不开感性经验,但是决不能归结为感性经验,知识必须是先验知性改造后作用于感性材料的结果。
在这里康德提出的“先天判断何以可能”正是要调和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矛盾,康德在此另辟蹊径,即提出“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综合性的知识何以可能”。这就从两者的各自弊端出发寻找了一条新的出路,为康德以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篇章。康德认为知识都是通过逻辑判断表现出来的,逻辑判断可以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两大类。在这里所谓的分析判断就是宾语包含在主语之中,能够必然得到的结论,无需再去依靠我们的经验。而综合判断则不同而是宾语并没有包含在主语之中,必须借助于我们的经验才可以被认识的,但这种认识并没有普遍的有效的必然性。因为它依赖于人的经验来证实,而人的经验室友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的。康德基本上是把分析判断与“先验”、综合判断与经验等同起来的。同时又把唯理论与前者、经验论与后者联系起来。于是,以形式逻辑的演绎法为主要工具的唯理论哲学,从所谓的先验自明公理、天赋观念出来来推演真理,实际知识一种分析判断,并不能扩充知识。另一方面,以归纳法为主要依据的经验哲学,从感觉、经验出发所得到的知识,是后天的综合判断。这种方法虽然能获得新的知识,但是却无法保证知识的客观有效必然性。所以康德要做的就是兼合二者。康德的认识论是从感性将起的。首先康德对直观、感性、感觉、质料、形式等等一系列基本概念作了深刻的规定和阐明。康德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物自体为我们提供感性的材料,我们作为主体先天的具有某种认识形式,一方面,独立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物自体提供经验的感性材料、印象、质料;另一方面,作为主体的我们自己又具有先天整理这些材料的先验直观形式,这就是我们讲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客观对象为我们提供感性材料,单凭我们的直观形式是无法完成的。同样没有我们先天的直观形式,人们只会感到一团杂乱无章的东西,并不能感到任何感性直观。康德认为,人类的纯直观便是空间和时间。为什么偏偏只有这两者,在这里康德也未做出明确的解释,有关时空观的看法,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有其独立自存的实在性,它作为上帝的属性,是无限的和永恒的,不依存于任何对象和人们的意识。它就像一个空盒子,任何东西都处在其中。莱布尼茨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种共存或者连续的关系和秩序,本身并无实体的存在,这种关系是从经验中抽取出来,在思维中有一种理想的清晰存在。在现实中,人们模糊的经验表象,他们看似起来都自己的独立性,其实并不能离开经验对象。在康德看来这两种看法都不能成立,但是却有着他们自己的优点。牛顿的时空观是离开物质实体而独立存在的,这显然是不合我们的思维逻辑的。因为经验既不能给予也不能证实这一点。按照牛顿的观点即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毁灭掉,时空依旧存在。这样时空观就化身成为永不朽的上帝了。牛顿说:“上帝是无时不在和无所不在的,正因为如此,它就构成了时间和空间。”在此,康德认为牛顿的这种时空观乃是一种虚构,但是他的优点在于无处不在的时空观可以作为科学知识的基础。莱布尼茨的时空观却恰恰相反,他把时空观归结为事物的模糊表象,这样,有关是空间的科学,便完全来自经验的概括,只具有经验的相对有效性,便不能保证它的必然性。但莱布尼茨重视时空与感性的联系,这是他的优点。一直以来,康德在牛顿与莱布尼茨之间摇摆,[www.61k.com)企图调节他们,但是后来康德发现时空观乃是人类具有的先天直观形式。
康德说;“空间不是一个从外部经验的出来。的经验概念。”也就是说,空间表现并不是知觉到事物与我占有的空间不同,即从事物各个占有不同空间的并列关系的感知中抽取出来的经验表象。康德认为,事情恰恰相反,对任何事物在我之外的经验感知,前提都必须有一个整体空间为前提。也就是说当我们感知到一个空间表现的时候对象与空间是同时存在的,对象并不能脱离空间而单独存在,这是不符合经验带给我们的认识的。不管作为感知者的我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空间表象不能从外在的现象的关系中经验的获得。相反,这个外在经验本身只有通过这个表象才是可能的。这也就是说,如要是我们感知与我之外的某事物发生关系,并使我感知他们在我之外,彼此相异,各占不同的位置而共存,这就必须以空间表现为基础。所以空间是感知任何的外面事物的前提而不是相反。其次,康德说,我们永远不能想象空间不存在,但完全可以设想没有对象的空间。因此必须认为,空间是现象可能性的条件,而不依赖于现象的某种规定。上面说的这一点强调空间不是从感知外物的经验中抽取出来,只要我们以感知到到外面对象便有了空间的表象。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的是外物存在的物自体是要依赖于空间而存在的,而空间没有必要去依赖任何外物物自体而存在,我们可以随意想象没有外物的空间的存在。
康德的时空观开始了我们对真理知识的另一种认识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是欧洲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另一种衍生和发展,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新篇章。(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注解: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2] 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出版社,2007年。
[3]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8年。
[4] 孙正聿《哲学通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库恩《康德传》,[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6]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出版社,2001年。

本文标题:浅谈对管理学的认识-谈谈对物理学的认识及看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3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