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长沙的冬天
每每提及长沙的冰火两重天,我们第一感觉就是火炉一样的夏天漫长而热情,姗姗来迟的冬天湿冷而宁静。
夏天的火热固然让人激情澎湃,但每当我们期盼已久的冬天将至,不经意间的某天某夜飘飘洒洒的雪花儿宛若一个恬静的新娘从天而下,曼妙地飘逸而至,我们能按捺住心中的那份宁静吗?大人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紧闭的窗户,探出惊喜的脑袋:呵呵,终于下雪啦,快来看哪,瑞雪兆丰年哪!小孩们似乎早已听到雪花儿的呼唤,一个个冲出屋外,双手虔诚的捧着柳絮般的雪花儿,忍不住伸出热气腾腾的红红的舌头允吸着从天而降的“盐粒儿”:下雪啦,快来打雪仗,堆雪人咯。
雪越下越大,雪人越堆越高,心却越来越暖和。记得2008年长沙遭遇百年不遇的冰灾,有多少英雄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如:吉安市遂川县的抗冰保电的英雄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为了抢修电网而英勇牺牲)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我们同样不能忘记2011年的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长沙城,当然也包括我们“有色重机”。厚厚的积雪重重的压着框架式的屋顶,感觉屋顶不堪重负,随时都会有危险发生。公司领导毅然带领所有男员工扛着铁锹,爬上积雪厚厚的屋顶,一锹一锹的铲着沉甸甸的积雪,积雪越来越少,心却越来越轻松!
2012年1月15日的长沙城下雪了,洁白的雪花儿飘飘洒洒,飘向我的心田里,晶莹而恬静。
我喜欢宁静的冬天,期盼温暖的春天。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二 : 从盆栽人才到土长人才
对于中文系的老师而言,只有寻找到生长的土地与根基,才能出来真正的人才。犹如今天的人们不太看重用化学肥料催生出来的果蔬一样,因为寡淡,而更加青睐用土家粪肥长出来的果蔬,因为更有味。
我有个同事,他是个诗人。诗人总有些不同寻常之处,也比常人多了几分坦诚。在评完副教授后,他说了句“十年内不与体制打交道”的狂语,其中的辛酸苦痛自知。
如今职称评定己成为每位大学老师不可逾越的障碍,并结成胸中之块垒。职称评定一旦与权力、金钱等挂钩,一切也都变了味。原先的土路泥泞,草木杂尘,所以就硬化路面,土地越来越少,草木几近消失。于是又再用硬化的盆装上少许的土,植物多是从盆里长出来的,注定小气,不像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有地气。人才的评定也就越来越走向僵化与机械,失去了土地与根基。树根没有土,是没有生命力可言的。
对于中文系的老师而言,只有寻找到生长的土地与根基,才能出来真正的人才。犹如今天的人们不太看重用化学肥料催生出来的果蔬一样,因为寡淡,而更加青睐用土家粪肥长出来的果蔬,因为更有味。而从盆栽人才到土长人才,除了教学与科研,还要恢复创作的评价体系。因为“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两者缺一不可。入乎其内是创作,有了创作,研究才是有的放矢,有生命力的,“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是研究,有了研究,创作才能提高,“故能观之”。
而要考量出老师的真实水平,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去行政、去人情、去关系。真正伟大的作家就意味着维护社会良知,人类良知,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真正优秀的中文系教师有必要接通古人的文化血脉。古代士阶层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如何得以承传还是个问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依然学而优则仕,甚至沦为职权的工具,官职的高低成为评价一个学者成功与否的标志,精神的独立并没有形成传统。进入21世纪,对于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日益尖锐的贫富差距等问题,具有一定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是否对现实发言、如何发言,怎样使自己的知识转化为时代进行中的点滴力量,绝对是一种立场的选择。以对民族和国家的深沉之爱选择良知独立发言,并让这种精神成为一种传统。
目前有个怪圈,就是中文系的老师与培养的研究生都注重科研,不注重创作。即使引作品入职称的评定之列,也还不是普适的准则。作品为何不能算成果,实在叫人费解。同样花费心血,同样有意义,为何不能作为评价自身水平的成果之一,而为什么搞研究的就高人一等呢?所以要消除其间的壁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如果让所谓的职称评定毁掉中文系老师的才华,那跟科举制度,八股文取士又有什么区别呢?最终只能走向僵化与灭亡!所以老师可以凭借作品评上教授等,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文学史上就那么多个作家作品,还要有创新点,自己再研究恐怕就像吃别人嘬过的肉骨头,咂过的泡馍馍一样,是咂不出多少新鲜味道来的。写出的枯燥无味的论文除了专业人士看之外,几乎没有几个人喜欢看的。我们不妨引入古人的概念,把文章的范围扩大,包括好的作品与论文,好的文章应该是批评时政、启发蒙昧、颐养人心的,或积极入世,批评世道人心,或品评人性,使人生艺术化,从而写意人生。
企业以质量求生存。文章也应以质量求生存。而今的文人要写出具有鲜活素材与生动灵魂的文章,就要从书斋走向旷野,还需要有自由的空气,思想的解放。没有思想的辩驳,就不会有大家出现。难怪李泽厚会说这是个思想家淡出,而学问家凸显的时代。当年的北大是以兼容并包的大气与包容而繁荣,而不是以无谓的文章与职称而著称。而当年的鲁迅是什么职称,他写文章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多赚工资与奖金吗?有人在文章中批评时政,而自身却官僚气盛行,一方面写养心的文章,一方面却做违心的事情,实在是一种悖谬。当然不可否认,这是个浮躁的时代,有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诱惑,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其困惑所在,关键是如何行,如何写。用生命去写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目前科研评价体系也亟需变动。而这种变动需要与杂志社、报社、出版社等联合才是有效的。中文系老师的科研应该怎么做?要消除创作与科研的壁垒,做人养心,但是何其难也!
先来看看现在学术的现状。发文章是有学问的,比真正的学问都大。有的权威期刊不仅要有关系,还要支付高昂的版面费,并且等上一两年的时间排队。这还算物有所值,一些所谓的核心非核心的期刊也要收高昂的版费,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报酬,还要自己为自己的劳动买单,实在是令人费解。因为僧多粥少,评价体系又是如此,只能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收版面费几乎成为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动辄一两千元,多则数万元,于是便制造了很多学术垃圾。
学术腐败便应运而生。连象牙塔里都充斥着权腥味、钱腥味,这样的时代就面临着巨大的缺憾。所以国家教育部门要制定政策,联合法律,健全投诉,取消版面费。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要取消,宣告死亡;一些好的杂志,要发展。要改变僧多粥少的局面。论文的评价体系要先调研,制定出合理的评价标准。每年有多少老师评职称,又有多少博士生毕业要求发核心期刊,全国就那么多核心期刊,每期就发那么多文章,达到怎样的比例才是合理的,才能达到真正选拔人才、评定人才的目的,这都是政府教育职能部门需要去做的事情。
对于学术腐败,惩戒措施要严格并利于执行。如果查出、投诉出学术造假事件,应立即取消教授等资格,在申报国家等各级基金项目时,如果抄袭、造假,只是通报批评,规定几年内不许再次申报,就像坐监狱。似乎是人性化的考虑,但却助长了其气焰,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样的人一旦造假,理应取消终身资格。既然是老师,明知故犯,实乃不可饶恕。不知道鲁迅导师活在人世,对这一切该如何评说;也不知,钱钟书先生又是如何讽刺的呢?恨之切是因为爱之深,有了这样的批判精神,才能刺痛神经,真正有效果。
文学界的评价有太多软性的东西,不同于实验结果与设计图纸的客观性、真确性。在核心期刊上有很多精道的文章,也有很多腐朽的文章,不然那么多文章,为何中国的学术界还是缺少大家与思想家?而在非核心的期刊上也有一些质量上乘的文章。年轻的老师要写出好的文章,发在好的杂志上,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之外,还需要编辑们的慧眼与慧心,不应只以职称、学历、权威、资历、名气等为标准,这样反而忽视了文章本身的水平。
所以编辑的素质要提高,要有责任、有良知,不能沉溺于钱与关系。要注重自然来稿,不拘一格选文章,选择的标准在人心。比如《北京文学》就以注重自然来稿为宗旨,也挖掘了不少有才华的新人。别把杂志社都做成了衙门,编辑们都做成了爷。在钱与人心的天平上称出自身的文化、人品的重量。除了人性的呼唤,还要有章法规范。
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启动人心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尽管理想,却是所有量化的根柢。而要落实这种人心的评定,就要有来自国家、民间双重的监督体制,检测、评价体系。取消话语霸权,根据成果,实行民主投票选举,选出各种职称的教师。而期刊也要接受专业老师的评定才合格。以人心作为职称评定的根基,不是让职称评定走向泛化,而是找到根本。面临着时代的巨大缺憾,就更需要发展人文学科尤其是文学来挽救人心。文学作为人类的“一个梦,一则幻想”,就需要人们的守候。重启人格评价体系,文人的专业技术与人品关系紧密,这与理工科老师不同。但是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成材之前先把人做好。即使专业化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人性人心,那样的人才要他何用!
三 : 迷人的冬
冬是什么
是一个快乐的小男孩
是一只快活的小小鸟
冬在哪里
在洁白的飞雪里
在透明的冰凌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冬是什么
冬是腾腾的水汽
冬是千朵万朵的梅花
冬是在冰上飞翔的冰孩子
冬是我的朋友
伴我左
随我右
跑我前
跟我后
冬带给我们快乐
七彩的冰灯
光溜溜的冰滑梯
洁白的雪雕
好迷人的冬哟
四 : 长沙的冬天
长沙素来就有“四大火炉”的称号。可一但到了冬天,情况可就大相迳庭了。呼啸着的北风才不管火炉不火炉,我行我素地刮着。长沙的冬天,是寒冷的。
我作为一个寄宿生,每周的周一至周五都得待在学校。我们的学校位置近郊,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听老师说,这儿夏天是长沙最热的,热得像火上烧的炉子;冬天恰恰又是最冷的,冷得像冰箱。现在正值冬季,冷得我们穿四件衣服才敢到外面走走。体育课,身子倒暖和了,风却把我们稚嫩的面颊抽得生疼。我们渴望觅个地方躲起来——怎么可能找到呢?风无孔不入,就连我们的教室也难逃一劫,冷飕飕的,让我们直打哆嗦。
如此冷的天,不仅人耐不住,动物们耐不住,花草也耐不住。昔日在枝头欢快歌唱的小鸟不见了,就连我讨厌的蚊子,蜘蛛,一个个的也不见了踪影。花儿凋零了,草儿枯黄了。但是,唯有那路边的松柏依然绿意浓浓,给这块寂寥的大地注入了几番生命的活力。它们低头俯视着那匆忙从树下走过的“全副武装”的人们,仿佛在炫耀:“瞧,只有我不怕冷!”北风来了,它号叫着想要肃杀这一抹绿色。而松柏毫不理会,任凭北风刮啊刮,就是笔直地挺立着,用它们的绿,点缀万物。
冬天绝不会有坏事就没好事的。有时,你一觉醒来,站在窗旁放目远眺时,你会发现地上,树上,房顶上,白茫茫的片,那就是雪啊!这是冬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大清早,人们都还没起来,所以,地上的雪是洁白无瑕的:没有脏兮兮的脚印,也没有车轮碾过的痕迹。雪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的地毯,抬头一看,还有雪花在空中翻飞,旋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雪上的脚印渐渐多了起来,那是孩子们留下的。他们打的打雪仗,堆的堆雪人,玩的不亦乐乎。叫喊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冬日雪景图。
虽然冬天是寒冷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季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春的柔和,夏的炎热,秋的丰收,冬的寒冷,缺一不可。冬天更何况还有雪这么一个忠实的朋友,我爱大自然!
青竹湖湘一初二:王誉霖
本文标题:
长沙盆栽迷迭香越冬-长沙的冬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