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蝶恋花一缕槐香
河岸青青青如玉,洋槐吐香,繁花几簇簇。馨香沁入心脾处,恋恋不忘难回路。骄阳碧空春色暮,醉意因此缕。永幸之河河水绿,紫燕长啼心飞去。
二 : 那一树槐花香
风,给这个夏日的夜晚,带来了少有的清凉。一弯晓月,透过梧桐树的枝杈,洒了一地碎银般的亮光。星星悄悄的眨着眼睛,陪伴着这个恬静的夜和梧桐树下的我。好惬意的情景,好惬意的我。此时,真想斟上一杯酒,醉上它一回。醉回到少年时那懵懂的时光,习惯地坐在我家院子前的老槐树下,闻着比酒还醉人的那一树槐花香。
那时候,我家住在大杂院里,一个篮球场大的地方,住了十户人家,院门前,长着一棵由两个人才能合抱的老槐树,没有人知道它的树龄。树干上层层叠加的褶皱,就像古代武士的战袍,从他干裂的斑纹里,似乎可以窥见它曾经历了几度岁月的沧桑。它繁茂的树冠覆盖了半条小街。到了每年的五、六月份,老槐树上,便热热闹闹的开满了雪白雪白的槐花。那沁人心脾的花香,便随着阵阵轻抚的风吹向小街的四面八方。听老人们讲,外面的亲人,在回家的路上,只要闻到槐花的香气,就是蒙着眼睛也能沿着花香找到自己的家。
由于大杂院里居住条件的限制,院门前的老槐树下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大人、孩子聚会、聊天、嬉戏的好地方。尤其是到了夏天,老槐树下,男孩子弹着玻璃球,翻着“毛片”(一种儿时玩的带有图画的纸片),而女孩子则一边跳着皮筋,一边唱着童谣,三五六、三五七、十七,四五六.......。到了傍晚,老槐树下,放上一个饭桌,七零八落的摆放着几个高矮不一的凳子,饭桌上一只白瓷茶壶里添上一撮廉价的花茶,细心的大人们还不忘放上几粒晒干了的槐花。等依次把茶杯斟满后,那散发着淡淡香气的暗黄色的液体,便在大人们的喉间蠕动。人们攒了一天的故事,在一盏茶后打开了话匣子。什么古今的、中外的、天文的、地理的等等 一切可以谈的新闻轶事,都被搬上了茶桌。我和老槐树静静地聆听着大人们的故事,看着大杂院里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们,在老槐树下演绎的快乐与忧伤。现在想来,好多的为人处事、做人的道理、历史等知识都是在大人们谈话中汲取的,以至于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都受益匪浅。
的确,我和大杂院里的人们一样对老槐树情有独钟。听老人讲,在国家暂时困难的三年中,槐花曾一度被搬上了餐桌,而且还是一道挺不错的菜肴。人们把新采下的槐花洗净,放在锅里焯一焯。可以凉拌,也可以放上作料,掺些干菜,在少得可怜的玉米面上滚一滚,然后上屉蒸熟。待上班的人们回来后,便一起享用老槐树赐与的美餐。那个时候虽缺油少盐,但从老人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可以想象,那一定是非常美味的佳肴,以至于多少年以后,老人们提起槐花时,依然是那么津津乐道。只是我无缘体会那其中的味道!
如果不是搬家,我想,我会和老槐树厮守一辈子,当我坐上最后一趟搬家公司的车时,竟情不自禁回头望去,在飞快的车轮下,我与老槐树的距离不断延长。望着还在风中摇曳的树冠,是欢送?还是永诀?一种说不出的苦涩,那种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夺眶而出的泪水,浸满了凄凉。我知道,老槐树将是我今生一个带不走的思念。
几年以后,我曾回故地,去拜访老槐树,但早已是面目皆非,曾经的故地已变成了厂房。没有看见老槐树,没有闻到我熟悉的花香。一种被抛弃了的伤感萦绕在心头。我儿时的梦,我青春时的幻想都被流失在这熟悉的陌生中!(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月亮已经收起了那一地碎银般的光。只有梧桐树的叶子还在风中唰唰作响。夜,显得更暗了,也更宁静。被开启了的记忆的栅栏还在夜阑深处延伸。冥冥中,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老槐树下边跳皮筋,边唱着童谣的小女孩。还有那手里拿着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站在盛开着槐花的树下的那个姑娘。。。
三 : 故土一缕槐花香——严苏先生《古槐》浅评
乡村的景致总是如诗如画,如同陈年老酒,令人心醉。这是严苏先生的小孟庄:一群短衣帮坐在虬根上,心里放空,视野所及是一棵百年古槐和绿油油的麦地。那虬根怒扎于深处,好像想把整块地统统掀起,但它稳固无比,暴露于地面的根系犹如暴起的青筋,又如巨龙,“在地下缠绕游走”,撑起遮天的华盖。一口陈年老钟,浑厚凝重,自有一种镇村之宝的模样。承载春耕秋收的麦场,紧挨着生活在此的家家户户。小孟庄人鸡鸣而起,日落而息,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散发着古老气息的古槐是历史的见证,见证小孟庄的昨日与今天,深深烙印着岁月的痕迹。小孟庄是有颜色的,树有颜色,农作物有颜色,人有颜色,就连她的过往也是有颜色的,仿佛一幅水墨画,墨彩显画骨,留白亦精彩;小孟庄是有旋律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好似一首交响乐,激情中释放,轻柔时低调走进内心深处;小孟庄是美丽的,她的美,不局限于生态之美,更有性情美,真实美,残缺美。拜读严苏先生的《古槐》,心中颇不宁静,不忍释卷,于此浅评。
人性的蜕变:“反标签”的刺痛
坠子和孟宏图可以说是小孟庄的代表人物,也是两个反差最大的人物。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成长蜕变,这种反差带给读者绝对的震撼。坠子,娇生惯养、好吃懒做、人见人厌;而孟宏图呈现在别人眼前的只有光鲜亮丽、“万人之上”的形象。于是乎,坠子被标为“逆子”,孟宏图则是“正人君子”。前者生活在他人的唾弃中,后者虽经历过文革波折,毕竟人的观念接受是有选择性的,人们宁愿相信那个有领导风范的孟宏图,给他们贴上了不同的“标签”。“标签化”缘于认知的差异。就像我们的潜意识里总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少了“蛮夷之气”,过于肯定了教育对心灵的作用。正是我们习惯以这种顺水推舟的思维方式看待人物,才会感到孟宏图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也可视为作者对“标签”的强烈批判。
“反标签化”是对作品中人物的别致安排,比起从小看到老的形象更具深刻性,能牵动读者心绪,抑或是感叹或惋惜。悲剧人物必不可少,而“反标签”的悲哀更能激发理性的思维与思考。当我们不齿于“孟宏图式”伪君子时,也多多少少感动于坠子的成长。那种浓郁的亲情与担当的人格并不是接受学堂之育而习得,比起满脑子的“之乎者也”,更是一种不可估量的精神价值,亦如曹文轩《三角地》里那个人皆厌之的阿雏,最终以自己16岁的生命换来了别人对他本真性情的肯定。这就是“反标签”的力量,也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效果。
乡土与城市:向心与离心
“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与城市对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人的思想方式及思想根源并没有随着潮流的推动而改变,目睹种种变化,却依然对乡村有种不可拜托的依赖,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情结。《古槐》用一种优美的文字,让小孟庄在笔尖缓缓流淌,淌进三代人的生活甚至更久远的历史。相较于废名的《竹林的故事》和沈从文的《边城》,书中没有醉人的风景、诗意的生活,却有不变的民情。这种民情仿佛深扎于地下的虬根,尽管越来越偏离彼此,却是骨肉连筋,共同稳固铸造着一个血脉相连的家族。
《古槐》中,村民们向往城市却又安于故乡。城市之于他们,只是作为经济来源的诱惑,而小孟庄才是真正的生活之地。如果说城市是一个以个体为单位的生活方式,那么乡村便是以集体为单位。然而,城市仿佛生来就缺少一种向心力,只是作为务工人员的生存基地。城市是乡村的产物,后又脱离了母体,它注重营养的汲取,忽视了根的作用。“叶落归根”,不论枝叶向何方伸展,都摆脱不了这种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认知。“古槐的冠像一把巨伞,高高地撑在小孟庄的上空,远看像一朵云。这朵云是静止的,它是小孟庄的标记,出远门的孩子,只要看到这朵云,就能找到回家的路。”一云,一树,没有工业的喧嚣,远离政治的喧闹,抽离了劳动的纯粹的审美对象,在外打拼的青年人,即便奔波他乡,也能天涯共此时,这正是乡村的强大向心力。
乡村与乡村文学:两者命运的自觉关联
现代的怀乡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这正如当今许多作家青睐于把目光投向于原始生活的写作风格,更有一批寻根作家,把背影留给城市,踏上一条归乡的路,寻求精神慰藉。
自20实世纪乡村文学的兴起,便成为了一个新的创作趋向。以至于“乡村”几经鲁迅、废名、台静农、许杰等大家之手后,依然可以衍生出无穷的故事与人。尤其是文革时文学中的人性以“革命和阶级”的幌子抹杀人性描写,文化寻根就在不断的对抗、激荡,成为一种文学发展裂变的内在律动。乡村不是农村,并不是只有土地与耕作,没有一尘不变的模样,它是一个更宽广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形成是由每位作家建构的,也是他们精神世界需求的反应,反应内心深处强烈的控诉与需求,这便是一种自觉的关联。
小孟庄是普遍的,也是特殊的,没有特别的风情,她是一个跨越三代人的写作,一座跨越世纪的桥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它像一个集合,包含了成千上万个子集,成为一个代词,涵盖着一种普遍的现象。乡村,出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乡村之间,存在个性,共性居多。它的可塑性与多样性表现为它可以成为任何人情感的载体,有不同的颜色。因而村庄总是那么迷人,有着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玄妙的生存事实,不变的是寄情乡村的无以名状的孤独。
乡村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归趋。作者将小孟庄的生老病死、泥土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落实到纸上:大丫的成人之美,尿喜、大虫、网子的青涩淳朴,大虫妈超乎平凡女人的隐忍坚毅······刚健、清新、质朴之气,挟带着对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乡村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
严苏先生三年磨一剑,奉献力作《古槐》,传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苏北风俗、民情的历史画卷。先生说,最初小说定名为《故土》,写到一半时更名为《古槐》。的确,小孟庄与古槐同呼吸,共命运,小孟庄有如搏动的心脏,使《古槐》成为一个生命,承载着无数人物与故事,历尽沧桑,风雨不催。有些情节在我们一阅而过的背后,具有强大的内在张力,值得回味。
古槐之于作者,不是槐花漠漠向人黄的愁绪,也不同于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的柔美,而是一朵故乡的云,牵动着游子的乡愁,似一朵芬芳的槐花,在读者心中绽放。
作者:胡芷睿
四 : 一片槐花香
也许就是这样的午后,一个人开始徘徊在那些年久失修的断壁残垣之间,似乎是想寻找些什么,只是仔细的想想又觉得没有丢失东西,可是还是喜欢在熟悉与不熟悉的地方或者物件之间寻找徘徊着,也许是前生的记忆遗留在了某个地方,需要今生这样痴痴的一边迷失一边寻找,似乎那样的时刻可以让❤充满期待,也有冒险或者猎奇的感觉。不管是陌生还是熟悉,当每次走进的时候总是带着陌生、期待的心情,感觉似乎一切都是那样的充满新奇。夏夜的夕阳在一片片落幕的黄昏里落下着帷幕,信步而走的路途在漫漫卷开的道路下铺开来。你说,这真的有神或者什么动作在指引吗?或许有吧!因为很多的时候相信命运,就像相信人生总是会有不同的人在周围守护着一样。
所以庆幸这一刻来到了这里,那片槐花扑鼻的地方。其实这是个熟悉的地方,小的时候的乐园。那曾经是一片杂草遍生的地方,也许对于孩童而言,那样荒芜的地方是游戏的好居所,因为没有人可以来干涉你,限制着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能踏,可是这里刚刚好,荒废的园子,半倒塌的围墙。而槐树就是那样的天然屏障,每当春夏叶子开始覆盖了那一片天地的时候,一群孩子奔跑在树下,欢笑着,追逐着,那样的惊奇,那样的欢乐带着无邪的身影穿梭在这样的午后。
还记得那是小的时候放学途径槐树下,满树的芳香,一阵风过,万千的槐花像风中飞舞的蝴蝶,飘飘扬扬的从那样清明,洁净的空中洒落下来,那是仙女的衣裙在空中飘过留下的痕迹吗?还是仙女们一不小心打翻的花篮,把花瓣抛向了人间了吧!脚下是落了一地的白花,雪一样洁白的铺在那里,好像不小心踩上那些污浊的脚印一样。
此刻多年的岁月像迎风摆舞的风筝,在无知无觉间已经飞出去了好远,只是幸好还有那样的一根线始终缠绕着,牵引着,才不至于在那样的一刻忘记了时间飘过的痕迹,点点滴滴的在心头回旋。原来的墙壁已经在某个多雨的季节里终于落下了曾经苍茫,只是不悔的一段回忆,野花似乎在今天忘记了开花的指令,在走进的那一刻沉默了,那么默默的低着头,似乎真的只是等在时间角落的无知的花朵,忘记了前世的今生谁曾经走过,谁曾经在最美的时节遇上了谁,也许沉默只是对待过往和时间的最好武器,就好像假如我不开口,我不是就是禅经里的经典,以不动之间完成了最好的回答和诠释,因为不动即是动,不说既是最好的证明。
只是那棵曾经繁盛几十年的槐树,还是繁枝翼翼,千树压枝的感觉,当从那里经过的时候仿佛还是那样弱小的自己,背着那个漂亮的书包快乐的回家,纷纷扬扬的槐花落下来落在书包上,满树的芳香带着跳进大门,看着忙碌可是年轻的妈妈喊一句:“妈妈,我回来啦!”,只是当在一步走进的时候发现自己身上没有了书包,只是空空探寻过去的迷茫少女,而在灶前忙碌的妈妈也已经是满脸的皱纹。
依旧站立在槐树下,槐花的清香还是阵阵的往鼻孔里钻,苍老的槐树带着那张苍老的面孔静静的凝视着我,在时间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无论怎样的努力总是被抛在了岁月的车辙里,往事不可追的感慨突然在那么一刻深刻的在脑海里闪现着。无法寻匿的童年时光,无法知晓的过去未来,无法体会的心酸过往,无力扭转的深刻皱纹。走过这一刻,青涩开放的桃花,紫得耀眼的丁香,白得漠视的槐花,都会依依消逝在眼底,只是曾经的梦还是夜夜在睡得最熟的时候想起。(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一片槐花香,温暖曾经一个季节的记忆,充满一生不倦的今宵。走过今天,记忆携刻美好。
本文标题:会宁一中槐花飘香网-蝶恋花一缕槐香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