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13 所属栏目:学习范文

一 :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近年来,物价飞速上涨,给国家政策以及老百姓的生活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物价问题,是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大问题,需要当代大学生予以注意以及探讨。这是大学生对国家问题关心的体现,也能培养我们的主人翁精神,为国家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一份力。

从很多资料上看出,自从被普通百姓所熟知猪肉价格上涨之后,“涨价”便成为一个很耳熟能详的名词。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公园闲谈,人们口中最常听到的词汇便是什么什么又涨价了:粮食涨价、肉涨价、油涨价、房涨价、方便面涨价、奶粉涨价、豆制品涨价、液化气涨价……飞涨的影响正悄悄地渗透到我们吃、住、用、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百姓的生活成本帐单也在随着这些物品的上涨而跳跃到一个新的数字。

    面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我选择了这次调研,可能由于时间空间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此次调研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普遍性并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但这确实是一次切实的调查,从中分析出的结果也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是本社区居民对物价问题的实际看法。根据调查问卷中以及书本网络上的各类资料,我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一点的建议,这些收获使我这次的调研活动充满了意义。

一、此次调研的一些基本情况

1.调研地点: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  xx社区

2.调研对象:xx社区御览嘉园3、4、5号楼200户居民 约800至1000人


           (xx社区是包含多个住宅小区,数十栋住宅楼的中型社区,从中随机选择三个楼进行调研)

 

                                xx社区预览图

3调研时间:XX年8月3日至8月20日

 4.调研过程:

(1)确定课题;

(2)查找关于物价问题的调研资料,根据分析整理,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

(3)调研:

①在选择的居民楼内挨户进行调查取样,共发放问卷 910 份并全部收回,有效97.94%(内容见第5点) ;

②在经居民同意的情况下,对有典型意义的受访者进行了专门采访,这些受访者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采访问题包括:物价、就业、食品安全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③走访社区附近一些大中小各型超市市场,调查近些日子以来居民各项消费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5.调查问卷内容:《物价问题对你所在社区居民生活的影响的调查问卷》

(1)您家庭的收入情况(按月计):

a.10000元以上  b.8000至10000元 

c.5000至8000元 d.XX至5000元  e.XX元以下

(2)近二至三年,您家庭收入增加与否?

a.显著下降 b.下降 c.无变化 d.增加 e.显著增加

(3)您觉得我国平均工资的上涨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a.关系不大 b.仍觉物价偏高 c.觉得生活水平提高,物价上涨不是问题

(4)近二至三年,您对物价上涨的感应程度,请举例说明:

a.没有太大变化   b.略微上涨  c.上涨迅速

(5)您认为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可多选):

(1) 食品类 :蔬菜类 蛋奶类 肉类 粮油类 包装食品类 其他:

(2)日用品类(3)家用电器(4)汽油(5)奢侈品(6)房价

(6)物价上涨对您生活有何影响:

a.负担不起一般生活所需要的开支,如食品、水电费等

b.负担不起更高的生活消费,如旅游、看电影等开支

c.能负担得以上两种消费

d.能负担得起奢侈品的消费,幸福感强

(7)关于物价上涨原因,您的看法是怎样的?

a.供需失衡 比如食品行业 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b.成本拉动 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 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

c.国内投资过热 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 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

d.国际贸易失衡 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 外汇占款严重 rmb投放过多

 

                     

受访者正在填写调查问卷

二、关于调查问卷的结果汇总

此小区是一个居住面积80至140平方米的中型小区,小区内住户大部分都为三口之家和夫妻二人,也有少数合租者。其中包括普通工薪阶层、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老板,外来务工人员等各个社会阶层。

这些居民对物价上次均持肯定态度,就第一个问题来看,选择b和c的总数占总调查人口数的87%,说明大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以步入小康。90.9%的人对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已有切身感受。44.6%的人觉得“平均工资上涨”也与己无关。而对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77.9%的人认为肉类价格上涨使自己的利益受损。20.6%的人享受到了平均工资上涨带来的好处;而在收入超过6000元的群体中,这两个比例分别是37.4%和43.4%。而中低收入人群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十分大,有几亿人未达到小康生活标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仅800美元左右。因此不难看出为什么这次食品的物价上涨会引起如此之大的社会反响。

对于单独的特别受访者,我的提问便更加细化,总体而言,大多数受访者都对物价上涨持肯定的态度。就上涨幅度看,大家都认为是适度上涨,并未过度上涨,在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从趋势上看,多数受访者认为此番物价上涨是阶段性的,有缓和的趋势。
三、调研分析

(一)     资料显示

1.食品类: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上涨3.4%,创27个月以来新高。这也是我国cpi连续3个月同比上涨超过3%的警戒线。也许说这些统计数字还是离百姓生活太远,毕竟谁也不是太了解cpi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但是据报道显示的这些事实:在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猪肉价格在20多天内涨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鸡蛋价格从几个月前的每斤3.8元上升至4.5元;
    在沈阳受小麦等原材料持续上涨的影响,酱油价格普遍上涨20%左右,原来4元的拓东一级咸酱油,现在已经卖到4.8元了;而至5月下旬,成品油价格已在一年间上涨幅度超过30%。与此相关联,国内不少地方出租车价格也水涨船高:原来卖两元一斤的苹果现在涨到三四元一斤;甚至平时不起眼的白糖,也涨价了;另外一些蔬菜、牛羊肉也在不同程度地涨价……


而菜价涨跌互现,尖椒、青椒、云豆等少数品种价格高于去年,白菜、土豆、韭菜、胡萝卜等价格低于去年,蔬菜的整体价格水平低于去年,供应总量与去年持平,基本满足市民消费需求。

2.日常用品类:

商品的涨价像传接力棒一样,纸巾、毛巾类商品也偷偷跟着涨价。


我从一个超市负责人处得知,超市方已经得知厂家的通知,后期纸巾、毛巾等部分商品价格将上调10%。目前,维达、心相印、清风等多种品牌的10只装卷筒纸,市场价格在15—23元。到时,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将进行微调,价格几乎都涨到20元以上。据介绍,纸巾涨价与纸浆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受到去年旱灾、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国内林木减产,直接导致木浆涨价;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增加,加重了纸巾生产企业的造纸成本压力。

 

3.汽油:

目前沈阳汽油价格为:90#汽油4.35元/升,93#汽油4.65元/升,97#汽油5.1元/升。

目前,我国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是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 。换句话说,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参照国际市场价格而制定的价格。世界范围内汽油价格的上涨也影响到沈阳汽油的价格。

4.房价:

     沈阳原来城市人口中下岗人员比较多,收入比较低,所以沈阳的房价调控一直很严,做的不错,经济发展不错,而且最近十多年来,依靠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建设,不需要靠房地产来提升gdp,还有个原因就是沈阳作为东三省的集散中心,大量再就业人员和外来人员也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比照小城市的吃拿卡要现象也少些,所以房价照同等规模大城市相比并不高,但仍旧年年呈现走高的趋势。     总之,全国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其比重分别为33.4%和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和10%的最低收入户食品的消费比重分别达43.5%和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看出,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是最大的。     从价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类消费比重看,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8.4%和44.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和7.5个百分点。从低收入群体看,10%的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0.9%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消费比重低,相对而言,价格下跌的实惠则得到较少。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总体归结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得越多,弹性越大跌得越多;资源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二)     具体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看,由于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禽蛋、鲜菜、汽油、柴油、石油、液化气等商品价格仍保持在高价位上运行,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6%,影响了农民人均多支出186元。这些都必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心理。人民手中钱越来越不值钱,纸币贬值,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影响人民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人民购买力降低,影响人民消费心理,商家难攻消费者荷包,消费市场不活跃 。

但涨价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说对于城镇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对这一反差现象,理应受到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买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以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相反,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因此,从价格的涨跌和居民消费比重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城镇的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不轻松。(三)     物价上涨问题的原因分析

后文调查问卷中的最后一题实际上是我做调查前做的一些总结。供需失衡、成本拉动、国内投资过热、国际贸易失衡、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归根结底,都是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造成的。

其次流动性过剩,再次是之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滞后反应。

(四)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物价上涨

     目前,让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物价居高不下。近期的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形成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较大压力和紧张心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高位回落。遏制物价,使上涨来得缓慢一些,做好应对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想方设法尽量减轻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同时,要减少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负面影响,切实将改善民生落到实处,要在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较多时,及时采取调整社会保障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有三个应对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币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三是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同时,保持股市稳定发展对当前经济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股市的稳定向上发展,可以吸纳大量过剩流动性,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好处。如果当前股市出现暴跌甚至发生股灾,那么,对当前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纳的大量流动性必然会一方面流向储蓄、其他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将会流向房地产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将推动房地产价格以及物价继续走高。因此,要建设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蓄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四、物价问题之我看——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这非常的令人惊讶,这个成功建立在智慧、强大、勤劳的中国人民和政府领导人的基础上,不管怎么说,中国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力、所以也要肩负全球的责任以及照顾全球的利益。

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而美元贬值则以一种更为“诡谲”的方式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的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当前价格走势与未来趋势分析》的报告指出,因美元币值变动导致原有期货价格涨幅提高了109%,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的巨大影响。近阶段,我们看到,cpi还是高高在上,油价虽然忽上忽下,但上涨的势头不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已经让人们变得无可奈何,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还有弱势美元、次贷危机这些原本只有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才关心的词汇,已经被老百姓整天挂在嘴边,谈之色变,这半年,每个老百姓简直都成了经济学家。

并且,天有不测风云,近一至二年,中国先后遭遇雪灾、地震,楼市冷清,股市下跌,银根紧缩,出口不畅,中小企业压力骤然加大,而我们这些老百姓感觉最明显的,就是不断攀升的物价,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就像天气预报那样,成了咱们这些普通人都关心的事,这是不是预示着中国也越过了通货膨胀的门槛?

实际上,经济的复杂就在这里,它就像个不断变幻的魔方,谁都很难说清楚,下一步它将变成什么模样,不过,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也恰恰正是经济的魅力,

温总理说今年会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其实,困难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错综交织,使决策困难,还有好不容易积攒的社会财富会被通货膨胀吞噬,低收入老百姓的生活会随着通货膨胀变得愈加艰难。

一切的一切并不能构成对中国经济丧失信心的理由,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因为通货膨胀而逆转,经济的基本面也没发生恶化,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组合拳,已经基本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蔓延。

正如中国人民所期望的那样,尽管中国国内现在面临诸多艰难挑战,但作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之一,中国要继续承担对这个世界的责任。站在全球经济的舞台上,我们从配角成为主角,肯定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是成长的代价。

 

 
 证明

 

——关于物价问题对我所在社区居民生活影响的调研情况

 
xx社区是拥有众多居民的大型社区,地处铁西区中心地带。

 

xx大学学生xxx,本次赴本社区调研3日,采用了家访,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共访问居民200余户。对《物价问题对我所在社区居民生活影响》这一课题做了实际调研,并有一定的探讨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她个人的看法,最后针对物价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调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特此证明。

 

二 : 十八大对民生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并且取得积极的成效。比如初步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实施了免费城乡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民生难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可以说,这十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民生改善成效最显著的一个时期。

(www.61k.com)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大家都非常关注,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中央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目前有关部门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按照民生优先、富民惠民的政策取向,党的十八大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针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续取得进展,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已经召开了。这次大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大会将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将成为重要国策。自党的“十六大”民生新政实施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对保障和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无论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哪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民生优先、富民惠民”已经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民生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全与完善。“十八大”将会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更加系统、更加科学的民生理论体系,制定更加完善的民生政策,惠及百姓,惠及千家万户。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需要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全方位考量我国民生政策发展历程。逐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制度安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符合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必须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必须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必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就一定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民生新政策。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需要一种改革精神和创新勇气。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敢于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我们要在民生新政方面敢为人先,大胆试验、大胆创新,总结一些地方好的做法和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民生新政本来就是改革的产物,只有在改革精神指导下才能够更加完善与健全,更加赢得民心,更加惠及百姓。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精神。我们要积极吸收海外一些有关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好做法、好思路、好政策、好制度,结合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现状加以改造为我所用。人类社会发展虽然所走道路不同、制度各异但也有许多相似性、相通性。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汲取,以人类发展共同成果来促进我国民生事业向前推进。

“民生优先、富民惠民”将是一个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将“民生优先、富民惠民”这一重大国策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将社会财富科学、合理、公正分配,才能使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当然也需要房地产界的责任与担当。在基本住房保障建设方面,房地产界能够也应当有所作为。

“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质量标准

“十八大报告有很多亮点,其中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亮点。” 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周生贤认为,美丽中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要把握3个问题:第一,从战略的层面,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搞好顶层设计。第二,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来进行谋划。第三,从环境的角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环境质量标准。

据介绍,针对一些大城市长时间灰霾天气,国家发布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检测指标,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防治措施。“‘十二五’在原来控制两种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变成了控制4种,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周生贤说。

对于目前国内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周生贤表示,主要存在未批先建、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所在地政府的执政能力问题,以及有关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的法律不健全、机制不健全4种情况。今后,环保部将采取4个方面的措施:加强依法环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大力推进信息公开,把环境影响评价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级政府所做的承诺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加大群众参与的力度;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价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

保障房建设质量为硬杠杠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生工程,保障房数量和质量,成为记者提问的焦点。当有媒体问起保障房明年的开工规模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党组书记姜伟新答:还在研究中,不能说。但他忍不住补充道:“5年3600万套,去年1000万套,今年700多万套,你自己来算账,还剩多少?”

“反正不会低于500万套。不高于多少,正在研究中。”姜伟新又加了一句。

“大概600万套左右。”翻译刚准备接话,他又补了一句。现场一片笑声,姜伟新笑着往后一仰:“看你们渴望的眼神……我这都已经违反纪律了。”

透露数量不一定会“违反纪律”,保障房质量要是出问题,那可是真的违反了纪律。“在大规模进行的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过程当中,大的资金问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反倒是质量问题产生过,我们还追究过责任,地方的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也追究过企业的责任。”姜伟新回答说。

据介绍,住建部将保障房质量作为硬杠杠,把分配公平作为生命线,完善质量、分配和运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大配套的建设问题,道路包括地铁建设、学校、卫生室、托儿所等等,这些大配套的建设也是一个很重的任务。”姜伟新说。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惠及更多群众

如今,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已经覆盖了全国95%以上的人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重新构建了崭新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平台,让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那为什么现在有一部分群众感觉还不明显呢?

“我想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城市特别是城市中的大医院看病还比较难、比较贵。二是医保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朱之鑫透露,我国下一步医改重点推动3个方面的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县级医院为重点,提升服务能力和实施管理运行方面的综合改革,力争使90%的群众看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

朱之鑫认为,人民群众的医疗诉求问题,主要还是医患矛盾的问题。这里面既有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问题,也有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问题,这些主要是以药补医这种深层次矛盾所引发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其次要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让群众理性对待疾病;第三就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切实维护好医护人员的利益和患者的利益。

朱之鑫表示,当前医改已经进入到一个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就是社会上或者记者们经常讲的深水区。

就业瞄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

“十八大上,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杨志明说,第一,要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互促共进,既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举例来说,近3年来,每年家庭服务业都能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家庭服务业还有很大的空间;第二,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第三,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渠道,可以说,发展有小则活,收入有小则快,就业有小则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给予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对服务外包企业吸纳就业,给予企业人均4500元的培训补贴;第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许多农民工现在都是普工,要成长为技工,现实的选择是技能培训。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仅仅是设备技术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我们对农民工培训实施‘168’计划,一年培训600万人,给予每人800块钱的培训补贴。大学生到企业、到科研项目见习,也给予当地最低工资80%左右的生活费补贴。”杨志明表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下决心走出一条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发展的就业新路。

三 : 青岩古镇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研究

【摘 要】青岩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石文化及不可再生的地方民族特色,在贵州省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其对青岩居民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如:居民生活空间置换、角色转换、传统社会关系变化、居民归属感减弱、经济收益增加但收益分配不均衡等。文章通过对青岩古镇的调查和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旅游与居民和谐发展的措施,以期实现青岩古镇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青岩古镇;旅游开发;居民生活;影响
近年来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风味,逐渐被人们知晓和喜爱,吸引了不少游客,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热点。青岩古镇2005年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其旅游开发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大大提升了青岩古镇的知名度,使原本鲜为人知的小镇变为外向开放经济活跃的旅游胜地。伴随着旅游开发,青岩居民的生活、古镇的文化遗产、历史环境、传统风俗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冲击。旅游发展与当地居民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近年来困扰诸多地方政府施政的一个重要阻碍,如何实现两方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旅游地,不仅是地方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当地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一、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民生活空间置换
古镇总体生活空间、生活氛围以及单个居民的住宅空间是旅游型古镇居民生活空间所包含的两层含义。青岩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升了当地传统民居以及古镇整体的商业价值,并形成了外地商人、游客与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置换。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活空间置换成旅游空间。空间消费是古镇旅游的实质,体验和感受替代了物质商品成为旅游空间消费的对象。古镇经过包装和(www.61k.com]加工成为一个“景区”,以供外来游客游览和参观。有些本地居民离开古镇在其新的居住地铸造生活文化,古镇则不断地迎来送往各地游客,变成不折不扣的景区,与此同时,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古镇传统的生活文化氛围逐步淡化,甚至退出。
2.生活空间置换成商业空间。现在,游客很难满足于只依托古镇建筑的视觉享受,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或在店铺中购买需要的商品,成为游客在观赏青岩古镇景观同时不可或缺的项目。把传统的临街住宅改造成商铺成为绝大多数青岩居民为满足游客需求及增加自己经济收入的选择。但是调查显示,其中80%的本地居民都选择了将房屋出租出去,只有少数的本地居民在自营商铺。而将房子出租出去的居民则要另找住处,有的于偏离中心商业街的地方购买或租住房屋,有的则直接搬出了青岩古镇。
古镇民居的商业化经营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在利益的驱使下,青岩的绝大多数居民愿意置换生活空间。与此同时,青岩古镇的旅游开发也不可避免的致使当地房价、地价在近年来大幅度上涨。2000年初,一间20-30平方米的临街商铺每月租金只需600-700元,而现在这样的一间房子租金每月已达到4000-5000元左右,在中心街区甚至更高。许多青岩古镇当地居民本不愿意离开古镇,但为了适应古镇的商业化而不得不依从生活空间的置换。但是,由古镇的人、环境和历史文化三方共同维系的青岩古镇美丽的容颜,缺失任何一方都影响着古镇的协调发展。
(二)居民角色转换
随着青岩古镇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开发、旅游公司进入以及居民生活空间的置换,导致众多当地居民逐渐改变了从前的工作或社会角色。如从以前单纯依靠农业生产的农民转换为旅游从业人员。青岩古镇居民角色转换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很多当地居民选择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如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旅客接待、景区管理、旅客运输、景区清洁等工作,传统的农业生产在青岩古镇生产方式中已居于次位,使古镇经济生产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第二,古镇民居经济及商业价值的上涨,促使当地居民通过从事商业活动或者出租房屋使用权而获取经济利益,这就使居民的传统角色中增加了“业主”、“房东”等角色。第三,随着部分当地居民的迁出和外地商人及旅游开发商的进入,居民在与古镇的关系中其角色逐渐从“局内人”转变成“局外人”。选择迁出古镇的当地居民对古镇日常事务的管理权和话语权逐步被外地商人和旅游开发商替代,随着时间的发展,青岩古镇人的称谓在他们身上也将逐渐消逝。
(三)居民利益分配不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岩古镇在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益改善、居民文化水平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等方面均有获益。由于居民个体能力以及景区内部地理位置差异,古镇居民依托古镇旅游发展所获得的收益差距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表现为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
个体差异方面,由于参与旅游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一方面,同样是青岩古镇繁华商业地带的居民,也表现为非均衡的收入状况。如,游客对具有古镇特色的银饰、苗绣、手绘鞋、各种特色小吃等商品需求量较大,而掌握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人在古镇商业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其收入水平也比较高。另一方面,具有固定商铺的居民收入水平远高于摆小摊或者没有摊位的游商。此外,还有一部分居民,由于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被政府和旅游公司吸纳为景区工作人员,如导游、售票员、检票员等。但这样的岗位数量毕竟有限,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
区域差异方面,景区内不同区域的旅游开发程度差异较大。景区内居民参与旅游的程度受民居的保存的完整度、可参观度、各区域的开发程度、游客的流向和流量等影响,呈现非均衡现象。位于核心景区内的居民更容易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而远离游客集散地的居民则很难从旅游中受益,他们除了进行传统农业生产大部分都选择在镇外寻找工作机会。在本次调研的32份访谈案例中,有15户居民住宅远离中心商业区,其中有12户居民家庭中均无一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家庭中主要劳动力在镇外工作,其中更有2户居民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
(四)居民归属感减弱古镇旅游开发不可避免的导致古镇商业气息加强,外来游客进入、生活空间置换等使古镇原有的面貌和生活形态发生很大改变。外来商户涌入、本地居民外迁、房屋转让、游客占用居民大量生活空间、传统习俗商业化等,都使古镇的原真性遭到破坏,使原有的“家园”离本地居民越来越远。
古镇遗产这种家园遗产与古镇居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融合造就了以遗产旅游为主的地区生活文化的不可复制性。而现在对古镇的旅游开发使古镇原本的归属权和主导权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转移甚至出让,古镇原本传袭遗产的主体权利弱化甚至丧失。这种古镇居民为了获得利益或为迎合外来者利益外迁和转移遗产归属权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古镇遗产自我传承的轨迹和方向,而家园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这就导致了古镇的原真性遭到破坏。古镇归属权的倒置导致外迁的本地居民与“家园遗产”之间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墙,使古镇离他们越来越远,彼此之间也越来越陌生,主人翁意识和家园归属感也逐渐淡化。这无疑是遗产保护潜在的巨大危机,久而久之,在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双重作用下,外来游客的进入和生活空间的置换将在居民和古镇之间形成难以逾越的情感距离。
(五)古镇传统社会关系变化
空间是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脉络,蕴含着社会性,并具有空间、历史、社会的三重辩证关系,生活空间的置换与社会生产关系密不可分。青岩古镇的传统生活空间是一个充满着社会交往、人际交情、文化活动等的社会关系网络。古镇居民居住场所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割裂原有的社会关系,并重建新的社会关系,所以青岩古镇居民生活空间的置换不是简单地搬进搬出,而是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居民将房屋出租或出售,搬出中心商业街或搬出古镇,他们虽然不一定放弃原有的社会关系,但是大多数都减少了与以前古镇亲友邻里的联系,投入到新的社会关系中。
由旅游开发而引发的新型社会关系包括雇佣关系、房东和租户关系、游客和商户的关系、本镇居民和外来商户的关系、新的邻里关系等,这些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存在于古镇旅游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和谐发展青岩古镇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促进旅游业与当地居民和谐发展的建议
(一)均衡利益分配
当地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所获利益情况决定的,利益分配是古镇旅游开发中的重要问题,均衡各方利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本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青岩古镇旅游业中,旅游发展主要依托两条中心商业街,居民与旅游的亲疏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商铺距中心商业街的远近,靠近旅游线路,其赚取旅游收益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说明古镇旅游发展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就极易造成居民收入分化,与此同时,外来就业人口涌入及本地居民的旅游就业率低也会进一步扩大这种分化。这样就很容易促使当地居民因得不到旅游业的“眷顾”而转变对旅游业的态度。因此,政府一方面要科学规划旅游线路、旅游购物、旅游景点、休闲场所等的布局;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当地居民的具体情况,结合居民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有针对性的帮助居民特别是困难居民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工作,并在政策和外部环境上为居民从事旅游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2.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的利益分配。调查结果显示,青岩古镇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旅游收入都让外地人赚走了”,当然这可能存在地方保护情绪,我们应理性的看待这一问题。政府应当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帮助本地居民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同时也要鼓励有能力和实力的外商从事古镇的旅游经营。这既可促进青岩古镇旅游业较快发展,又可对本地和外地经营者都起到激励作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3.政府、旅游开发商、居民的利益分配。政府、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问题是旅游发展中最易产生矛盾的地方。就青岩古镇采取门票制度而言,一部分居民认为古镇收取门票是不合理的,其中大部分是商户,还有一部分是未从事旅游经营的普通居民。商户不满于门票制度是由于,收门票减少了游客数量,而普通居民大多是觉得这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有亲友来访时很不方便。究其原因,主要是居民认为这些收入都被政府和开发商占去了,他们没有从中受益。而景区开发商和旅游工作人员则表示,门票收入均用在了青岩古镇的旅游发展上,例如用来进行古镇宣传、修复古建筑、举办传统民俗节日、公共卫生管理等,是名副其实的“取之于古镇,用之于古镇”。
在旅游开发或制定旅游发展策略时,其主体通常是政府、开发商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居民的意见很少被采纳或倾听。古镇居民在关系到自身利益的问题上缺少话语权,这导致政府、开发商与居民之间的矛盾逐步扩大。因此,政府在古镇旅游规划中应尽可能多的倾听居民意见建议,创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良好机制。同时,创建合理的居民参与利益分享机制,使居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多益处。
(二)推动居民参与
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的传承者与发展主体,他们最清楚什么事真实的有价值的古镇,古镇人是古镇文化精神之依托。在古镇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古镇进行开发、保护和利用,应尽可能多的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当地居民、政府、旅游开发商三方平等的交流平台,提供给居民一个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使当地群众都有在旅游发展中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机会。同时政府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还应尽可能的兼顾各方居民的利益,拉动全镇居民的参与热情,推动有意愿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古镇旅游发展中来,提高古镇居民对发展旅游的认同感。让居民能真正的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拥有话语权,真正的享受到旅游开发的益处,不仅能增强古镇居民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还能自然地营造出一个居民主动、自觉参与的良好环境。
(三)开发与保护并重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大多是矛盾的,对古镇进行旅游开发虽然带来了优厚的利益,但是对古镇具有易损坏性,古镇文化的唯一性、独特性及不可再生性导致古镇的原真性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挽回。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其灵魂所在,民俗风情、文化传统这些古镇瑰宝更是依托于古镇居民而存在的,保护好古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古镇、居民与旅游发展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更好的展现古镇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实现青岩古镇旅游业和谐持续发展。
三、结语
古镇以其独特的建筑形态、深厚的人文情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其古朴清丽的风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而古镇的人文情怀更是古镇的灵魂。青岩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是贵州省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要实现青岩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处理好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切忌盲目开发。希望在政府、旅游开发商及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青岩古镇会有更璀璨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贵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青岩镇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2] 杨婷.古镇旅游开发策划新模式的探索:以上海市青浦区金泽水乡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01).
[3]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以丽江白沙乡为例[D].厦门大学,2008.

本文标题: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调研报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105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