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数理化通俗演义-七年级读后感:《数理化通俗演义》 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

一 : 七年级读后感:《数理化通俗演义》 读后感

七年级读后感: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感

《数理化通俗演义》 这本书采用古代章回小说的形式,讲述科学真理如何被一个一个挖掘出来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发现了科学家们几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探索、甘于吃苦的精神。

伽利略25岁的时候,便对当时人们都信奉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产生了质疑,用一个铁球实验就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他的理论;而开普勒用自己精密的计算否认了托勒玫和哥白尼两大权威的说法。

要说敢于尝试,非维萨留斯莫属。这个科学狂人认为学校教的解剖学是错误的,老师的水平也不高, 他便想出一个惊人的办法:在夜深人静时,盗走绞刑架上的尸体,将它带到一个密室里进行解剖。要是换成别人,恐怕连想都不敢想。

居里夫人是爱探索的典范,她因为研究一个独一无二、无人涉足的项目——铀的放射性而意外发现了镭。但是有谁知道她研究时吃了多少苦?她租了一间房子,为省煤,家里冬天不生火。睡觉时把所有衣服都盖上还是很冷,她便把唯一一把椅子压在身上,在重压造成的虚假的温暖中才能入睡。

要想突破旧理论,创建新理论,可不是件容易事,它需要勇气和质疑精神。真理只会在具备这些品质的人的脑海中产生。

二 : 弦论通俗演义

三 : 《数理化通俗演义》在线阅读|

四 :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数理化通俗演义有感

最近读了梁衡先生的《数理化通俗演义》,对这种以章回小说形式讲述科学史的方式感到很新奇,如果中学生能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对数理化的学习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沿三条线展开,一是讲故事,用形象思维还原科学史上的人和事,以提高其阅读兴趣;二是讲解知识;三是讲解科学家在发现、发明过程中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学到知识,更有世界观、方法论的引导。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引起我更深思索的是书后《附录——科学发现简表》中列举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53年的科学发现,共74件历史事件,只有区区2名有关中国人的,一件是张衡发明地动仪,一件是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到七位小数。同样这74件历史事件中几乎没有亚洲人的身影,真是很奇怪。一部科学史几乎是由欧美人写成的,这又是为什么?

最后,我想用书中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作结,不知是不是答案,“只要我还能选择,我就将只生活在这样的国家——在那里普遍遵循的准则是公民自由,宽容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自由就是人们有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个人政治信念的自由;宽容就是尊重他的任何信仰……”

本文标题:数理化通俗演义-七年级读后感:《数理化通俗演义》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68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