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郑成功的成就-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物质文化遗产

一 :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

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2日),福建省南安石井镇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俗称“国姓爷”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人物生平

[www.61k.com]出身背景

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河南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
《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
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是1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1624年8月27日(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本宽永元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少年时期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厦门的郑成功雕塑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妈妈住在平户,直到爸爸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
1638年(崇祯十一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1641年(崇祯十四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1644年(崇祯十七年),被送往金陵求学。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郑成功儿时名福松,教师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1645年(弘光元年)5月15日,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攻占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

隆武时期

参见:隆武政权、鲁王监国
弘光政权覆灭后,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剃发令,激起各地抗清斗争蜂起。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同年七月改元“隆武”。不久,鲁王朱以海亦在绍兴称“监国”,改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
1646年(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之际,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隆武政权所在地)。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泉州南安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爸爸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妈妈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成功乃率领爸爸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46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

东南抗清

避走金门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潮州之役
清军入关的时候,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1649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1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1648年(永历二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
1650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厦门失守
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同年中秋,郑成功趁着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1650年农历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叔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郑成功复台三百周年纪念》邮票
1651年农历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今广东惠东)。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叔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同年农历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施琅擅自处决郑成功部将曾德,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爸爸、胞弟均被处死。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
漳州、海澄之役
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史载“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同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
1653年(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农历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的时候,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

力拒清廷

1653年(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农历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1654年(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
1654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同年清朝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1655年(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1655年九月,清朝定远大将军、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巩固金门、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1656年(永历十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京之役

参见:郑成功北伐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念封
1658年(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1660年(明永历十四年、清顺治十六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驱逐荷夷

自从1647年1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2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FortZeelandia),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24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1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7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Jeuriaen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人物逝世

1661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然而根据夏琳《闽海纪要》和江日升《台湾外志》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据《台湾县志》记载:“当国姓公卧病的当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黄蜂大作,初三更风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冲天,继而雷震电闪,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国姓爷归天。”
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
1680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主要成就

抗拒清朝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1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扩展贸易

商业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欲取菲律宾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郑成功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4月遣使天主教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但尚未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郑成功盛怒之下,又患疟疾,不久病逝。
后来,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因为三藩之乱郑经率军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而没出兵菲律宾。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家族成员

祖辈
郑成功家族高爷爷:郑荣(乐斋公);
曾爷爷:郑瑢(西庭公,另一说郑王容);
爷爷:郑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
父母
爸爸:郑芝龙,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力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后归降清朝。
妈妈:田川氏(1601-1646)是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名不详(平户当地传说名“マツ”,罗马拼音作“Matsu”,汉字或可作“松”);她生于田川家,后来妈妈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
妻妾
正室董氏,名“友姑”,一作“酉姑”,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郑经生母
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的雕像另有侧室庄、林、史、蔡、曾、蔡诸氏夫人
兄弟
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实际上的次子,所以又叫为“田川次郎左卫门”,七左卫门一生未离开日本,二个儿子分别姓“郑”及“福住”;
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
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
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郑芝龙四子;
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龙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钦命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
郑世默(见于《清史稿》),郑芝龙六子,后与爸爸一同就戮;
子女
郑经,郑成功长子,字符之,号式天,乳名锦。继承爸爸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官爵;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纪录中被称为“台湾国王”。
郑聪,郑成功次子,字哲顺,号怡堂。康熙二十二年,授三品之职。
郑明,郑成功三子,字哲熙,号熙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睿,郑成功四子,字哲圣,号圣之。被清兵淹死。
郑智,郑成功五子,字哲锡,号锡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宽,郑成功六子,字哲硕,号硕之。不知所终。
郑裕,郑成功七子,字哲益,号益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温,郑成功八子,字哲念,号念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一说,被清兵淹死。
郑柔,郑成功九子,字哲能,号能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发,郑成功十子,字哲奋,号奋之。被清兵淹死。
孙辈
郑克臧,郑经长子,娶陈永华之女为妻;原为郑氏王位第一继承人,但遭到冯锡范等人杀害,年仅十六。
郑克塽,郑经次子,幼名秦舍,字实弘,号晦堂,娶冯锡范之女为妻;继承延平王、招讨大将军官爵,于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结束郑氏王朝于台湾二十一年的统治。
郑克举,郑经子;郑克塽降清后面请康熙帝准其叙官。
后人
郑成功的后人现今分布在日本、台湾和福建南安市石井镇。
台湾知名鱼类学家郑守让(原名郑明能)是郑成功第六子郑宽的后代,为郑成功九世孙。
诗人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乃郑成功第十五代裔孙。
郑成功第十一代侄孙福住邦夫,是日本人。由此说明,也有不少郑氏子孙现生活在日本。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艺术形象

日本戏剧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原作者改“姓”为“性”)。主角名为“和藤内”。“和”即“日本”,日语中“藤”音同“唐”,“内”同“无”,有“非日非唐”的混合儿之意。

现代影视

1987年
香港TVB电视剧《郑成功》
吕良伟饰演郑成功
1993-1994年
台湾华视单元电视剧《国姓爷传奇》
赵树海饰演郑成功
2000年
中国大陆电视剧《民族英雄郑成功》
陈庭威饰演郑成功
2001年
中国大陆电影《英雄郑成功》
赵文卓饰演郑成功
2002年
中国央视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
何家劲饰演郑成功
2007年
台湾公共电视记录片《打拼——台湾人民的历史》
张翰饰演郑成功
2014年

中国大陆动画片《郑成功》

核舟思乡

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
1661年4月,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激烈海战,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清康熙皇帝曾作联对郑成功高度评价:“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成功虽居台湾岛,却始终心系大陆故乡情,每到中秋佳节必向大陆故乡方向捧酒遥拜,表达了郑成功怀念故乡的殷殷故乡情。这一动人场景,竟被一枚小小核舟刻画得如临其境,那就是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核舟为橄榄核材质,长3.9厘米、高1.3厘米。核舟船头正中端坐的是郑成功,他身穿锦袍铠甲,手举玉杯,正在向着祖国故乡方向洒酒祭拜。在他的左侧是1个小童,手捧玉壶正在为他斟酒;其右肩上有一只和平鸽正在扇动着双翅。船后是一位老船工,稳稳的把握着大橹。船舱由雕花和箬蓬构成,舱两侧有四扇可以开启的小窗。舱顶用浮雕刻制了祖国宝岛台湾及其岛屿,象征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把它载回祖国的怀抱。船底雕刻的是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该核舟是由河北省抚宁县民间艺人杨洪武雕刻完成的。杨洪武多年进行核雕探索与创作,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和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作品

中国龙瓷作品《郑成功》其以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充分显示1个历史人物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遥遥相望的英雄。以德化特有的优质高白瓷土为材料,结合工艺美术大师的广阔思路,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一代圣人的神韵。该作品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鉴会”金奖,已被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收藏。

传统戏曲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荷兰人向郑成功投降《携保生大帝赴台》
在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一提起郑成功,人们就满怀敬意地尊称“咱们的国姓爷”。三百多年来,白礁代代传颂着郑成功解救白礁城的故事。
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满清王朝派闽、浙督扰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灭郑成功在龙溪、海澄的主力。郑成功早已侦察到敌军的动向,派五虎将之首,亲丁甘辉埋伏江东一带,自己从厦门引渡精兵,埋伏于高屿附近的龙池岩。农历三月十三日清晨,清军包围了离同安县城六十里的白礁城。白礁村人奋起自御,坚守城池。但敌我力量悬殊,而清军又炮火猛烈。正当白礁人民面临一场血洗劫难之时,郑成功的骑兵宛如神兵自天而降,从腹背杀出。满清王朝的部队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被打得落花流水。《闽海纪要》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陈锦获当年同安之捷,颇轻敌,全军皆殁,奔回泉州。成功乘胜攻长泰,拔之,属邑俱下”。据传,当时白礁慈济宫的钟声特别庄严洪亮,声声为郑军助威。最后,钟声还把国姓爷郑成功胜利迎接郑成功的救命恩惠,一直跟他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清王朝不甘心失败,于隔年五月,派清将固金山砺会同闽浙总督刘清泰,“统马步军数万,集十县民夫二万抬攻城器具,围攻海澄城”,“大小铳炮数百门,日夜连击,无瞬息间断”。使海澄城坍塌多处。白礁村数百人连夜乘小舟赴海澄参战。郑成功亲自坐镇指挥,令部下将火药埋伏河沟边,待清兵过河,下令发地炮,把清军炸死、烧死。白礁人跟着中提督甘辉乘胜追杀,大败清军。《海上见闻录》记载:海澄为囤积粮食和生产兵器的陆上主要据点。所属地方,每家各出民夫一名。白礁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动,把白礁城的石头全部拆下来,一船一船运往对岸的海澄,短短时间里,就使海澄“城高二丈余,旧有五都土城,连而为一,皆灰石砌成,并筑短墙,安大小铳炮三千余号,周围以港水,巨浸茫茫,外通舟揖,内积米谷军器,据潮州之咽喉,与金厦二门相为表里,以为长守之计。”白礁人民为了支援郑成功修筑海澄城,加强抗清和收复台湾的陆上主要据点,做出了重大的牺牲。
1661年春天,郑成功吹响了驱逐荷夷、进军台湾的战斗号角,当时需要大量战船。据传,白礁村人民为感念郑成功当年的救命之恩,主动拆下了白礁祠堂和多座平房,取下粗大的木梁,日夜赶造朦艟。村里三百多个青年自愿组成忠贞军,他们大多熟悉水性,被郑成功编入先锋营。这些白礁子弟最先在台南将军溪畔头前寮登陆,英勇作战。白礁村的父老还组织运输队,往金门料罗湾运去一船船军饷粮秣,支援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
1662年2月1日,侵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侵略者投降了。台湾宝岛终于收归版图,郑军将士们欢喜欲狂,载歌载舞。在胜利之时,将士们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农历三月十一日,这是白礁乡子弟跟随郑成功登陆台湾一星期年的日子。他们抬着出征前从白礁慈济宫奉来的“保生大帝”(即宋代神医吴真人)神像,敲锣打鼓送至1661年登陆的头前寮,一齐面向大陆,隔海朝故乡遥拜,寄托思乡、思家之情,郑成功到台南麻豆视察,对此事很赞许。他了解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就通知部下,将郑军家眷从大陆接来团圆,并结合大量移民入台,开发宝岛。于是,不到几个月共迁“内地水陆官兵并男女计三万有余!”《台湾使槎录》郑成功为了开发台湾,废寝忘食,操劳成疾,又加风寒重感,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逝世。白礁忠贞军闻讯,无不悲恸挥泪,他们派出代表去参加滨葬,亲抬灵棺至台湾洲仔尾安葬。
白礁人为了不忘祖宗根本,就在登陆地方仿照白礁慈济宫盖起了学甲慈济宫,在每年登陆台湾的日子,就手捧鲜花,口唱锦歌,列队到登陆的海滩上隔海遥拜白礁慈济祖宫,并从将军溪畔捧掬水呷一口,表示饮水思源,既怀念大陆故里祖先,又怀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白礁子弟及他们后裔年年如此,三百多年来,从不间断,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距今三百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台南铜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南宋和元朝之际,中国政府就正式在澎湖、台湾设置官吏,进行管理。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1661年春天,正当郑成功准备赶走荷兰殖民者之际,恰好有1个爱国人士,名叫何斌,从台湾来到厦门,向成功申诉了台湾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并献上了进军台湾的地图。于是更加坚定了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
1661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五千人(一说四万多人),战船百艘(一说三百多艘),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24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1个海水涨潮的夜晚,于鹿耳门的禾寮港登陆,进攻赤嵌楼。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他们从巴达维亚派来一支援军,但是迅速地被郑成功的军队击退了。赤嵌城被围困了7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并把荷兰人所筑的赤嵌城改为承天府,把台湾改称东都。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已经三百年了。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不管侵略者暂时多么猖狂,玩弄任何阴谋诡计,但终究是要从我国领土上滚出去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教科书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嘹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1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1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人物评价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左图:郑成功民族英雄纪念馆 右图:郑成功塑像清朝评价
康熙帝:1662年7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康熙题撰挽联一副,联云:“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氏归降后,康熙皇帝下诏:“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西方评价
汤锦台:国姓爷不是1个粗鲁的海寇。他从来没有为个人的利益打仗。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治下的土地收容了所有效忠明室的人。他一生以收复明朝江山为职志。他也不是残暴之人,至少不像同一时代的欧洲人那样黩武好战。郑成功并不反对基督教义本身,如果因为士兵服从主帅的命令而把传教士给杀了,那是因为他们是荷兰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传教士。当我们把国姓爷对待荷兰人的行为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对待中国人的行为对比之后,我们只会更加站在国姓爷的一边。
礼密臣:“国姓爷可能是东方现代历史中最杰出的人物。在活跃于中国海面的各路英豪当中,没有1个人可以比得上这位英勇干练、成就辉煌大业的年轻将帅。他的能力表现在登高一呼而各方景从,不愿做顺民的,受到欺压的,都投到了他的旗下。虽然他执法如山,而且许多人是年龄长他两三倍的长辈,但却都能俯首听命,唯令是从,这就是他的威势所在。”
日本评价
台湾日治时期,在台湾的公学校曾教学童唱“郑成功之歌”。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为日式的“开山神社”,并整修为神社样式,但其福州式建筑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福州式建筑全部拆除,改建为中国北方式宫殿式建筑并于入口牌楼加设国民党徽,以示为中国正统政权。
日本存在小中华思想且深受水户学影响,而水户学基于明朝遗臣朱舜水影响,使得日本史更重视大义名分论而发展为尊皇论。《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归。无论幕末维新思想,亦或今日历代天皇系谱,无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体系下,对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一生从事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
中华民国评价
清末明初的时候,民族主义在革命者与民间大行其道,郑成功在许多刊物与传记当中,被塑造为“抵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将郑成功列为“天地会”的创建者,试图将排满革命与郑氏抗清拉上关系,借此大力宣传。
1930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1950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蒋中正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筑改以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以示正统。
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国民政府”相似,且郑成功“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等形象已深入人心,可作为国民政府宣传样板。
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日治时期台湾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台中县成功岭、延平路、开山路、台南市东宁路等。
大陆评价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在历史课本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审视、评价,郑成功也不例外。由于郑氏效忠的明朝被视为“反动”的封建王朝,虽然一度被奉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却也难逃被媒体与学者忽视的命运;在文革期间,几乎很少有人敢评论、研究郑成功与台湾。
文革结束后,郑成功再次以“击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之姿,回到教科书当中,直到今日。2005年3月,刚刚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江泽民,特别送给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领导人一系列瓷雕,主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母亲_郑成功 -后世纪念

陵墓

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台湾,享年39岁,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历经三十多年,其孙郑克塽降清后,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时迁柩归葬于南安县,拊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1929年,郑陵被盗,即时抢救石质墓志铭两块,一为郑经1674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另一是迁葬时郑克爽之《郑氏归墓祖文墓志》。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棺内布满水银,骨骼完好,取出将盔一项,龙袍一件,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靴鞋各一双,还有头发等珍贵一级文物,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郑成功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构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长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墓前石质华表一对,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径52厘米,顶端雕一座狮,保存完好。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5个字。目前,扩大保护范围,建筑陵园大围墙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和专线公道,绿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纪念馆

荥阳郑氏名人苑座落在豫佛山中,它左扶盘龙山,右依万寿山,面对宝塔山,右下方是荫泽四方的丁店水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名人苑南北长1060米,喻意太始祖郑桓公、二始祖郑武公、三始祖郑庄公三位在中国西周和东周时期任要职(大司徒)共106年;东西宽280米,喻意从郑桓公受封立国到公元1994年我们发起兴建荥阳郑氏名人苑是2800年,总面积431亩,从桓公殿月台到苑前广场落差为43.l米,喻意从郑桓公受封立国,经历了14代24君431年。苑内有郑氏始祖殿,12位历史名人祠,1400个功德碑,集贤阁、世界郑氏大宗祠稳座中间,4八个国家纪念馆和会馆,风格各异的展现在其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名人志士芳名永存的功德碑区,以及大祭坛、功德厅、九龙壁和仿古建筑的荥阳历史博物馆,更让人感到宏伟壮观,气势恢宏,它是海内外郑氏子孙的祭祖圣地。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母亲
200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郑成功纪念馆题写馆名。

2002年,值此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的时候,为表达崇祖报德,思念祖地之情,温州郑氏企业家和温州郑氏宗亲斥资在祖地荥阳兴建“郑成功纪念馆”,公元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开工,同年十二月一日竣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郑成功纪念馆题写馆名。

2012年适逢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年。12月1日至2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和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河南369投资担保公司和中国·东盟郑氏商团等协办,郑成功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和荥阳郑氏名人苑承办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郑州大会”,在中华郑氏祖根据地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郑氏宗亲与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1日上午,200多名郑氏宗亲前往荥阳市郑成功纪念馆和郑氏名人苑祭拜先祖。下午,“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郑州大会”在郑州市高新区举行开幕式。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代表主办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致辞,追思郑成功收复台湾,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林宪斋发表讲话,研讨郑氏文化历史渊源,深表对先祖深切的缅怀之情。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主持举行专家论坛,3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精辟讲述了全球郑氏的历史渊源、华夏文明寻根文化的发展传承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大历史意义。随后,郑氏宗亲代表发言,畅谈中华郑氏文化渊源,追溯历史缅怀先祖。2日,大会举行郑氏宗亲座谈会,来自全球各地的二百多名郑氏宗亲将就郑文化、全球华人根亲文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展开研讨,挖掘中华根亲文化资源,提升中原文化的特质内涵,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祀奉庙宇

开元殿-嘉义溪口
成功庙─云林大埤丰田村
武英殿─嘉义溪口潭肚寮
三老爷宫-台南市北区裕民街
沙东宫-南投县竹山镇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祖庙
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国姓庙
台北市外双溪郑成功庙
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延平郡王三将军庙(关渡宫左殿延平郡王郑成功庙)
台北市士林区圆山国姓爷庙(大忠宫<注:圆山大饭店后山坡>)

命名纪念

当前台湾有些学校、街道、地名、军舰等以郑成功的人名或称号命名,大陆的河南省固始县也有一条街道以郑成功的名字命名,玆纪念;例如:
地名:旧台北市延平区,南投县国姓乡,南投县延平里,台东县延平乡;
街道:台中市成功路,台北市延平南北路,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固始县成功大道;
学校:国立成功大学(原台湾省立工学院),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原台湾州立二中、台湾省立成功中学),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原私立延平学院),台南市立成功国小,南投县延平国小,福建晋江安海成功小学;军舰:成功级巡防舰,包括FFG-1101成功舰;其他:台南市国姓桥,台南延平市场。

二 :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

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2日),福建省南安石井镇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俗称“国姓爷”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人物生平

出身背景

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河南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
《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
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是1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1624年8月27日(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本宽永元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

少年时期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厦门的郑成功雕塑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妈妈住在平户,直到爸爸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
1638年(崇祯十一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1641年(崇祯十四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1644年(崇祯十七年),被送往金陵求学。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师从江浙名儒钱谦益。郑成功儿时名福松,教师即给他起名森,寓深沉整肃,丛众茂盛之意。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同年,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随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明朝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
1645年(弘光元年)5月15日,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攻占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遭到杀害,弘光政权灭亡。

隆武时期

参见:隆武政权、鲁王监国
弘光政权覆灭后,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强行下达剃发令,激起各地抗清斗争蜂起。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成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同年七月改元“隆武”。不久,鲁王朱以海亦在绍兴称“监国”,改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政权成立后,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从这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自是,朝廷内外都称朱为国姓,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
1646年(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军作战,颇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隆武政权所在地)。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泉州南安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郑成功劝阻爸爸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妈妈死后,更加坚定了抗清的决心。成功乃率领爸爸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1646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改元“永历”。

东南抗清

避走金门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7年(永历元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郑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1648年(永历二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朝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朝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政权,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次年(1649年)灭亡。
1649年(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
潮州之役
清军入关之际,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1649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1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1648年(永历二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
1650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厦门失守
1650年(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同年中秋,郑成功趁着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1650年农历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叔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复台三百周年纪念》邮票
1651年农历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今广东惠东)。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叔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同年农历五月,郑鸿逵麾下大将施琅擅自处决郑成功部将曾德,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爸爸、胞弟均被处死。从此,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决定再度降清。
漳州、海澄之役
1651年(明永历五年,清顺治八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1652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史载“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同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
1653年(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农历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

力拒清廷

1653年(明永历七年,清顺治十年)农历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1654年(永历八年,清顺治十一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坚持抗清。
1654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同年清朝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1655年(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1655年九月,清朝定远大将军、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巩固金门、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1656年(永历十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京之役

参见:郑成功北伐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收复台湾纪念封
1658年(永历十二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1659年(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开始了江宁白土山之役。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一时江南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1660年(明永历十四年、清顺治十六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驱逐荷夷

自从1647年1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
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
1661年4月(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岛西南建有2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FortZeelandia),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ia)。24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1个海水涨潮的夜晚,同年四月初一,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1661年五月初五,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
赤嵌城被围困了7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1661年(明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十二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Jeuriaen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初八,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人物逝世

1661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清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永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然而根据夏琳《闽海纪要》和江日升《台湾外志》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
据《台湾县志》记载:“当国姓公卧病的当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黄蜂大作,初三更风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冲天,继而雷震电闪,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国姓爷归天。”
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金门发动军事政变,自称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袭),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历帝正朔,成为了南明抗清的最后根据地。
1680年,郑经及陈永华先后死去,权臣冯锡范拥郑经幼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1683年降清。总计郑氏政权统治台湾只有23年的时间而已;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主要成就

抗拒清朝

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隆武帝(明唐王朱聿键)移驻延平府。三月,郑成功在延平向隆武帝“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后人称之为“延平条陈”),被隆武帝叹为奇策,封郑成功为“忠孝伯”,赐尚方剑,挂“招讨大将军”印。在延平设军事指挥部、水师训练基地,巡守南平闽浙赣边关。八月下旬,郑成功辞别隆武帝,在延平闽江与清军战斗,“交锋不利,率师南下”。“遂密带一旅遁金门”,以“招讨大将军”之名举义旗于金、厦沿海一带。永历七年(1653年),隆武帝封郑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1658年)正月,郑成功被明永历帝晋封为“延平郡王”,后人亦称郑成功为郑延平。

收复台湾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1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扩展贸易

商业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

欲取菲律宾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4月遣使天主教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但尚未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郑成功盛怒之下,又患疟疾,不久病逝。
后来,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因为三藩之乱郑经率军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而没出兵菲律宾。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家族成员

祖辈
郑成功家族高爷爷:郑荣(乐斋公);
曾爷爷:郑瑢(西庭公,另一说郑王容);
爷爷:郑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
父母
爸爸:郑芝龙,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力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后归降清朝。
妈妈:田川氏(1601-1646)是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名不详(平户当地传说名“マツ”,罗马拼音作“Matsu”,汉字或可作“松”);她生于田川家,后来妈妈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
妻妾
正室董氏,名“友姑”,一作“酉姑”,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郑经生母
郑成功的爸爸郑芝龙的雕像另有侧室庄、林、史、蔡、曾、蔡诸氏夫人
兄弟
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实际上的次子,所以又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七左卫门一生未离开日本,二个儿子分别姓“郑”及“福住”;
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
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
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郑芝龙四子;
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龙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钦命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
郑世默(见于《清史稿》),郑芝龙六子,后与爸爸一同就戮;
子女
郑经,郑成功长子,字符之,号式天,乳名锦。继承爸爸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之官爵;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纪录中被称为“台湾国王”。
郑聪,郑成功次子,字哲顺,号怡堂。康熙二十二年,授三品之职。
郑明,郑成功三子,字哲熙,号熙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睿,郑成功四子,字哲圣,号圣之。被清兵淹死。
郑智,郑成功五子,字哲锡,号锡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宽,郑成功六子,字哲硕,号硕之。不知所终。
郑裕,郑成功七子,字哲益,号益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温,郑成功八子,字哲念,号念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一说,被清兵淹死。
郑柔,郑成功九子,字哲能,号能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职。
郑发,郑成功十子,字哲奋,号奋之。被清兵淹死。
孙辈
郑克臧,郑经长子,娶陈永华之女为妻;原为郑氏王位第一继承人,但遭到冯锡范等人杀害,年仅十六。
郑克塽,郑经次子,幼名秦舍,字实弘,号晦堂,娶冯锡范之女为妻;继承延平王、招讨大将军官爵,于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结束郑氏王朝于台湾二十一年的统治。
郑克举,郑经子;郑克塽降清后面请康熙帝准其叙官。
后人
郑成功的后人现今分布在日本、台湾和福建南安市石井镇。
台湾知名鱼类学家郑守让(原名郑明能)是郑成功第六子郑宽的后代,为郑成功九世孙。
诗人郑愁予(原名郑文韬)乃郑成功第十五代裔孙。
郑成功第十一代侄孙福住邦夫,是日本人。由此说明,也有不少郑氏子孙现生活在日本。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艺术形象

日本戏剧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原作者改“姓”为“性”)。主角名为“和藤内”。“和”即“日本”,日语中“藤”音同“唐”,“内”同“无”,有“非日非唐”的混合儿之意。

现代影视

1987年
香港TVB电视剧《郑成功》
吕良伟饰演郑成功
1993-1994年
台湾华视单元电视剧《国姓爷传奇》
赵树海饰演郑成功
2000年
中国大陆电视剧《民族英雄郑成功》
陈庭威饰演郑成功
2001年
中国大陆电影《英雄郑成功》
赵文卓饰演郑成功
2002年
中国央视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
何家劲饰演郑成功
2007年
台湾公共电视记录片《打拼——台湾人民的历史》
张翰饰演郑成功
2014年

中国大陆动画片《郑成功》

核舟思乡

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
1661年4月,郑成功亲率战舰120艘,将士25000余人,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激烈海战,荷兰侵略军被迫投降,被侵占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清康熙皇帝曾作联对郑成功高度评价:“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成功虽居台湾岛,却始终心系大陆故乡情,每到中秋佳节必向大陆故乡方向捧酒遥拜,表达了郑成功怀念故乡的殷殷故乡情。这一动人场景,竟被一枚小小核舟刻画得如临其境,那就是核舟“郑成功思念故乡”。核舟为橄榄核材质,长3.9厘米、高1.3厘米。核舟船头正中端坐的是郑成功,他身穿锦袍铠甲,手举玉杯,正在向着祖国故乡方向洒酒祭拜。在他的左侧是1个小童,手捧玉壶正在为他斟酒;其右肩上有一只和平鸽正在扇动着双翅。船后是一位老船工,稳稳的把握着大橹。船舱由雕花和箬蓬构成,舱两侧有四扇可以开启的小窗。舱顶用浮雕刻制了祖国宝岛台湾及其岛屿,象征郑成功收复台湾要把它载回祖国的怀抱。船底雕刻的是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该核舟是由河北省抚宁县民间艺人杨洪武雕刻完成的。杨洪武多年进行核雕探索与创作,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和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

陶瓷作品

中国龙瓷作品《郑成功》其以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充分显示1个历史人物逐渐成为中华民族遥遥相望的英雄。以德化特有的优质高白瓷土为材料,结合工艺美术大师的广阔思路,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一代圣人的神韵。该作品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鉴会”金奖,已被福建省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收藏。

传统戏曲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荷兰人向郑成功投降《携保生大帝赴台》
在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一提起郑成功,人们就满怀敬意地尊称“咱们的国姓爷”。三百多年来,白礁代代传颂着郑成功解救白礁城的故事。
明永历六年(公元1652年),满清王朝派闽、浙督扰陈锦,带兵数万,驻扎同安,又调潮州和汀州诸军,企图三面夹攻,消灭郑成功在龙溪、海澄的主力。郑成功早已侦察到敌军的动向,派五虎将之首,亲丁甘辉埋伏江东一带,自己从厦门引渡精兵,埋伏于高屿附近的龙池岩。农历三月十三日清晨,清军包围了离同安县城六十里的白礁城。白礁村人奋起自御,坚守城池。但敌我力量悬殊,而清军又炮火猛烈。正当白礁人民面临一场血洗劫难之时,郑成功的骑兵宛如神兵自天而降,从腹背杀出。满清王朝的部队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被打得落花流水。《闽海纪要》记载了当时的情景:“陈锦获当年同安之捷,颇轻敌,全军皆殁,奔回泉州。成功乘胜攻长泰,拔之,属邑俱下”。据传,当时白礁慈济宫的钟声特别庄严洪亮,声声为郑军助威。最后,钟声还把国姓爷郑成功胜利迎接郑成功的救命恩惠,一直跟他赴汤蹈火,勇往直前。

清王朝不甘心失败,于隔年五月,派清将固金山砺会同闽浙总督刘清泰,“统马步军数万,集十县民夫二万抬攻城器具,围攻海澄城”,“大小铳炮数百门,日夜连击,无瞬息间断”。使海澄城坍塌多处。白礁村数百人连夜乘小舟赴海澄参战。郑成功亲自坐镇指挥,令部下将火药埋伏河沟边,待清兵过河,下令发地炮,把清军炸死、烧死。白礁人跟着中提督甘辉乘胜追杀,大败清军。《海上见闻录》记载:海澄为囤积粮食和生产兵器的陆上主要据点。所属地方,每家各出民夫一名。白礁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出动,把白礁城的石头全部拆下来,一船一船运往对岸的海澄,短短时间里,就使海澄“城高二丈余,旧有五都土城,连而为一,皆灰石砌成,并筑短墙,安大小铳炮三千余号,周围以港水,巨浸茫茫,外通舟揖,内积米谷军器,据潮州之咽喉,与金厦二门相为表里,以为长守之计。”白礁人民为了支援郑成功修筑海澄城,加强抗清和收复台湾的陆上主要据点,做出了重大的牺牲。
1661年春天,郑成功吹响了驱逐荷夷、进军台湾的战斗号角,当时需要大量战船。据传,白礁村人民为感念郑成功当年的救命之恩,主动拆下了白礁祠堂和多座平房,取下粗大的木梁,日夜赶造朦艟。村里三百多个青年自愿组成忠贞军,他们大多熟悉水性,被郑成功编入先锋营。这些白礁子弟最先在台南将军溪畔头前寮登陆,英勇作战。白礁村的父老还组织运输队,往金门料罗湾运去一船船军饷粮秣,支援郑成功收复宝岛台湾。
1662年2月1日,侵占台湾三十八年的荷兰侵略者投降了。台湾宝岛终于收归版图,郑军将士们欢喜欲狂,载歌载舞。在胜利之时,将士们开始思念家乡和亲人。农历三月十一日,这是白礁乡子弟跟随郑成功登陆台湾一星期年的日子。他们抬着出征前从白礁慈济宫奉来的“保生大帝”(即宋代神医吴真人)神像,敲锣打鼓送至1661年登陆的头前寮,一齐面向大陆,隔海朝故乡遥拜,寄托思乡、思家之情,郑成功到台南麻豆视察,对此事很赞许。他了解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就通知部下,将郑军家眷从大陆接来团圆,并结合大量移民入台,开发宝岛。于是,不到几个月共迁“内地水陆官兵并男女计三万有余!”《台湾使槎录》郑成功为了开发台湾,废寝忘食,操劳成疾,又加风寒重感,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逝世。白礁忠贞军闻讯,无不悲恸挥泪,他们派出代表去参加滨葬,亲抬灵棺至台湾洲仔尾安葬。
白礁人为了不忘祖宗根本,就在登陆地方仿照白礁慈济宫盖起了学甲慈济宫,在每年登陆台湾的日子,就手捧鲜花,口唱锦歌,列队到登陆的海滩上隔海遥拜白礁慈济祖宫,并从将军溪畔捧掬水呷一口,表示饮水思源,既怀念大陆故里祖先,又怀收复和开发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白礁子弟及他们后裔年年如此,三百多年来,从不间断,而且人数越来越多。距今三百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厦门出发,渡海收复台湾。

台南铜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在南宋和元朝的时候,中国政府就正式在澎湖、台湾设置官吏,进行管理。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1661年春天,正当郑成功准备赶走荷兰殖民者的时候,恰好有1个爱国人士,名叫何斌,从台湾来到厦门,向成功申诉了台湾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并献上了进军台湾的地图。于是更加坚定了成功收复台湾的决心。
1661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亲自率领大军二万五千人(一说四万多人),战船百艘(一说三百多艘),从金门岛的料罗湾出发,向台湾进军。24日,大军进入澎湖海面,狂风暴雨,突然袭来。为了早日完成光复大业,在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成功传令大军连夜破浪前进。郑成功的大军在1个海水涨潮的夜晚,于鹿耳门的禾寮港登陆,进攻赤嵌楼。敌军守将描难丁战败投降。于是成功留部将杨朝栋守赤嵌楼,亲自率军乘胜进攻赤嵌城(荷兰殖民者在台南建筑的“王城”)。郑成功写了一封信给荷兰殖民头目台湾总督揆一,要他投降。信中有这样几句话:“然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今予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明确地指出中国人民收复失地是不可磨灭的真理。然而侵略成性的揆一,仍然企图据险顽抗,成功命令大军把赤嵌城严密包围起来,发炮向城里进攻。赤嵌城附近的高山族人民都来欢迎和援助郑成功,城里的汉人也给郑成功传递消息,殖民者的命运完全控制在郑成功的手中了。荷兰殖民者在死亡之前,依然企图进行绝望的挣扎,他们从巴达维亚派来一支援军,但是迅速地被郑成功的军队击退了。赤嵌城被围困了7个多月,敌军官兵死伤一千六百多人,最后敌军水源被我切断,揆一黔驴技穷,只好扯起白旗,宣告投降。这一年的农历十二月,敌人在投降条约上签了字。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我国领土台湾。沦陷了三十几年的台湾,从此重又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废除了荷兰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并把荷兰人所筑的赤嵌城改为承天府,把台湾改称东都。开辟田园,从事生产,设立学校,发展文化,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
郑成功收复台湾已经三百年了。历史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的,不管侵略者暂时多么猖狂,玩弄任何阴谋诡计,但终究是要从我国领土上滚出去的。郑成功的英雄事迹和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教科书

民族英雄郑成功是福建省南安县人。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当时,郑成功驻军厦门。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郑成功指着东南方向问卫兵:“那是什么地方?”卫兵说:“是大海。”“大海那边呢?”卫兵说:“是宝岛台湾呀!”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嘹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舰队冲去。他们团团围住敌舰,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1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1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他们把粮食、海鲜、蔬菜和茶叶送来慰劳郑军官兵。高山族的酋长也送来鹿皮和兽肉,要见郑成功。郑成功赠给他们绸布和烟草,表示谢意。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力发展生产。他派人把汉族农民用的犁、耙、锄、镰等农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里。高山族弟兄逐渐学会了农业生产的新技术,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人物评价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左图:郑成功民族英雄纪念馆 右图:郑成功塑像清朝评价
康熙帝:1662年7月,郑成功病逝于台湾。康熙题撰挽联一副,联云:“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郑氏归降后,康熙皇帝下诏:“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
西方评价
汤锦台:国姓爷不是1个粗鲁的海寇。他从来没有为个人的利益打仗。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治下的土地收容了所有效忠明室的人。他一生以收复明朝江山为职志。他也不是残暴之人,至少不像同一时代的欧洲人那样黩武好战。郑成功并不反对基督教义本身,如果因为士兵服从主帅的命令而把传教士给杀了,那是因为他们是荷兰人,而不是因为他们是传教士。当我们把国姓爷对待荷兰人的行为与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对待中国人的行为对比之后,我们只会更加站在国姓爷的一边。
礼密臣:“国姓爷可能是东方现代历史中最杰出的人物。在活跃于中国海面的各路英豪当中,没有1个人可以比得上这位英勇干练、成就辉煌大业的年轻将帅。他的能力表现在登高一呼而各方景从,不愿做顺民的,受到欺压的,都投到了他的旗下。虽然他执法如山,而且许多人是年龄长他两三倍的长辈,但却都能俯首听命,唯令是从,这就是他的威势所在。”
日本评价
台湾日治时期,在台湾的公学校曾教学童唱“郑成功之歌”。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为日式的“开山神社”,并整修为神社样式,但其福州式建筑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福州式建筑全部拆除,改建为中国北方式宫殿式建筑并于入口牌楼加设国民党徽,以示为中国正统政权。
日本存在小中华思想且深受水户学影响,而水户学基于明朝遗臣朱舜水影响,使得日本史更重视大义名分论而发展为尊皇论。《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归。无论幕末维新思想,亦或今日历代天皇系谱,无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体系下,对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一生从事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
中华民国评价
清末明初之际,民族主义在革命者与民间大行其道,郑成功在许多刊物与传记当中,被塑造为“抵抗外来统治的民族英雄”。同时也开始有许多学者将郑成功列为“天地会”的创建者,试图将排满革命与郑氏抗清拉上关系,借此大力宣传。
1930年代,中国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背景下,关于郑成功的刊物又开始流行,具有日本血统的郑成功在这些刊物当中也成为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象征人物。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1950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蒋中正亦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筑改以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以示正统。
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国民政府”相似,且郑成功“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等形象已深入人心,可作为国民政府宣传样板。
在台湾,有许多学校、街道、乡镇的命名皆来自对郑成功的纪念。包括原日治时期台湾州立二中改名为“台湾省立成功中学”(今台北市立成功高中)、原台湾省立工学院改为国立成功大学、台湾南投县国姓乡、台中县成功岭、延平路、开山路、台南市东宁路等。
大陆评价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课本中,称赞郑成功“驱逐了外国侵略者在台湾的势力……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在历史课本中写着:“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团结当地的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共同发展生产事业”。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审视、评价,郑成功也不例外。由于郑氏效忠的明朝被视为“反动”的封建王朝,虽然一度被奉为民族英雄,郑成功却也难逃被媒体与学者忽视的命运;在文革期间,几乎很少有人敢评论、研究郑成功与台湾。
文革结束后,郑成功再次以“击败西方殖民者”、“收复台湾回归祖国”的“民族英雄”之姿,回到教科书当中,直到今日。2005年3月,刚刚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江泽民,特别送给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领导人一系列瓷雕,主题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简介_郑成功 -后世纪念

陵墓

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农历五月初八病逝台湾,享年39岁,墓葬于台湾的台南州仔尾。历经三十多年,其孙郑克塽降清后,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5月22日卯时迁柩归葬于南安县,拊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1929年,郑陵被盗,即时抢救石质墓志铭两块,一为郑经1674年回乡修祖坟时所立的(橄榄山墓志)。另一是迁葬时郑克爽之《郑氏归墓祖文墓志》。郑成功灵柩用棺廓两层,里面一层油漆朱红鲜先泽,棺内布满水银,骨骼完好,取出将盔一项,龙袍一件,腰围玉带镶玉十七块,靴鞋各一双,还有头发等珍贵一级文物,由南安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收藏。

郑成功墓采用水灰三合土构筑土堆墓,墓碑墓道皆用花岗石雕砌成,墓碑高75厘米,长15.8厘米,呈“山”字形,整座墓域占地997平方米,墓前石质华表一对,相距15米,高14米,呈八角形,径52厘米,顶端雕一座狮,保存完好。墓前两侧还有石板旗杆夹九对,左五右四,其中一板刻有“戍子年解元”5个字。目前,扩大保护范围,建筑陵园大围墙建立文物保管所,修筑墓道和专线公道,绿化林木花草,建置碑亭,环境宽敞,风景优美,为海内外游览和祭拜“国姓爷”的好地方。

纪念馆

荥阳郑氏名人苑座落在豫佛山中,它左扶盘龙山,右依万寿山,面对宝塔山,右下方是荫泽四方的丁店水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名人苑南北长1060米,喻意太始祖郑桓公、二始祖郑武公、三始祖郑庄公三位在中国西周和东周时期任要职(大司徒)共106年;东西宽280米,喻意从郑桓公受封立国到公元1994年我们发起兴建荥阳郑氏名人苑是2800年,总面积431亩,从桓公殿月台到苑前广场落差为43.l米,喻意从郑桓公受封立国,经历了14代24君431年。苑内有郑氏始祖殿,12位历史名人祠,1400个功德碑,集贤阁、世界郑氏大宗祠稳座中间,4八个国家纪念馆和会馆,风格各异的展现在其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名人志士芳名永存的功德碑区,以及大祭坛、功德厅、九龙壁和仿古建筑的荥阳历史博物馆,更让人感到宏伟壮观,气势恢宏,它是海内外郑氏子孙的祭祖圣地。

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_郑成功简介
2002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郑成功纪念馆题写馆名。

2002年,值此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之际,为表达崇祖报德,思念祖地之情,温州郑氏企业家和温州郑氏宗亲斥资在祖地荥阳兴建“郑成功纪念馆”,公元二〇〇二年九月一日开工,同年十二月一日竣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为郑成功纪念馆题写馆名。

2012年适逢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年。12月1日至2日,由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和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联合主办,河南369投资担保公司和中国·东盟郑氏商团等协办,郑成功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和荥阳郑氏名人苑承办的“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郑州大会”,在中华郑氏祖根据地河南郑州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郑氏宗亲与专家学者30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1日上午,200多名郑氏宗亲前往荥阳市郑成功纪念馆和郑氏名人苑祭拜先祖。下午,“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郑州大会”在郑州市高新区举行开幕式。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代表主办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致辞,追思郑成功收复台湾,激起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林宪斋发表讲话,研讨郑氏文化历史渊源,深表对先祖深切的缅怀之情。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石小生主持举行专家论坛,3位专家学者发表演讲,精辟讲述了全球郑氏的历史渊源、华夏文明寻根文化的发展传承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大历史意义。随后,郑氏宗亲代表发言,畅谈中华郑氏文化渊源,追溯历史缅怀先祖。2日,大会举行郑氏宗亲座谈会,来自全球各地的二百多名郑氏宗亲将就郑文化、全球华人根亲文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展开研讨,挖掘中华根亲文化资源,提升中原文化的特质内涵,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祀奉庙宇

开元殿-嘉义溪口
成功庙─云林大埤丰田村
武英殿─嘉义溪口潭肚寮
三老爷宫-台南市北区裕民街
沙东宫-南投县竹山镇
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祖庙
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国姓庙
台北市外双溪郑成功庙
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延平郡王三将军庙(关渡宫左殿延平郡王郑成功庙)
台北市士林区圆山国姓爷庙(大忠宫<注:圆山大饭店后山坡>)

命名纪念

当前台湾有些学校、街道、地名、军舰等以郑成功的人名或称号命名,大陆的河南省固始县也有一条街道以郑成功的名字命名,玆纪念;例如:
地名:旧台北市延平区,南投县国姓乡,南投县延平里,台东县延平乡;
街道:台中市成功路,台北市延平南北路,台南市中西区开山路,固始县成功大道;
学校:国立成功大学(原台湾省立工学院),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原台湾州立二中、台湾省立成功中学),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原私立延平学院),台南市立成功国小,南投县延平国小,福建晋江安海成功小学;军舰:成功级巡防舰,包括FFG-1101成功舰;其他:台南市国姓桥,台南延平市场。

本文标题:郑成功的成就-郑成功:郑成功-人物生平,郑成功-主要成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603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