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汽车论坛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关于胎压的讨论,其中不乏各类大神为车友们做着各种理论分析,“多打气省油、少打气舒服”、“别问,问就是2.5BAR”等等论调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就用实验的形式,为大家展现胎压的高低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流传较广的谣言主要是以上三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那么我们就对这几类情况进行实况的实验。
首先我们对油耗进行实验,测试车辆为2016款一汽丰田RAV4荣放,原车无胎压监测功能,安装第三方品牌的内置胎压监测传感器。读数还是比较精准,和充气泵上显示的胎压基本一致。
为了减少路况的不确定性,我们将测试路段选为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以中高车速行驶,全程开启空调。在比较经济的运行工况下测试油耗的差异。实测数据结果以表显里程为准。
视频正在加载中...
低胎压行驶有明显的粘滞感,“给油不走”的形容比较贴切,车辆对地面震动的传递变得模糊,加速和制动时,“忽忽悠悠”的感觉比较明显。
调高胎压之后,车辆提速变得轻快许多,即便在收油之后,靠惯性滑行也能保持较远的距离。
在路况相近的情况下行驶54公里左右,表显油耗数据有着0.6L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那么是否我们就可以为了省油而使用较高胎压行驶呢,让我们在后续的实验中说明高胎压的危害。
在高胎压情况下,车轮的滤震性变差,更多的路面震动和冲击直接传递悬挂和车身,给人很强的颠簸感。
缺气情况下,虽然噪音数值增加不多,但是从车厢内的主观感受上,噪音增加了不少,明显变得更加吵闹,舒适性也有明显下降。
视频正在加载中...
论坛里的物理学霸不是告诉我们,触地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么?实际测试结果,缺气状态下制动距离有明显的增加,虽然触地面积增大,但是缺气时过软的胎壁在制动时会有更大的形变,缺乏支撑力,这仅仅是在70km/h的情况下,在更高车速时,制动距离会有更加明显的差别。
实验至此,前两条谣言已经被彻底粉碎,第三条谣言的结论虽然成立,但是过于片面,高胎压行驶的确能带来油耗上的一些优势,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轮胎不均匀磨损带来的寿命缩短,和产生更多震动牺牲掉的舒适性。为了省油牺牲安全性,绝对不是划算的选择。
这两种状态都会影响轮胎使用寿命,缺气情况下轮胎胎壁过度变形,反复经过车轮的挤压,胎壁非常容易出现鼓包的情况,形变过大的轮胎内部温度的升高也会带来爆胎的风险;高胎压状态时,胎壁过度拉伸也会失去弹性,一旦遇到大的坑洞冲击,也会有出现鼓包或者直接爆胎的隐患。
现在很多车辆都带有胎压监测或胎压报警功能,轮胎带有内置传感器的的车型,可以精确显示实时的温度与胎压读数,是最令人放心的。
还有一种是通过ESP系统监控车轮转速的方式,当轮胎漏气形变率超过10%,车轮会产生明显转速差,当一个轮子和其他轮子转速不同时,代表它缺气了。这类胎压有先天的劣势,车轮内没有内置传感器,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胎压异常,等轮胎漏气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现;并且它只能告知有轮胎出了问题,但不能显示哪一个轮胎出了问题,误报的情况也比较频繁。
在车辆主驾驶侧的B柱或者油箱盖内侧,都能找到厂家给出的配套规格轮胎的标准胎压,例如RAV4荣放这类扁平比达到65的轮胎,我们只需要严格遵守这个标准值即可。
性能车或者跑车都会装配扁平比较低的轮胎,例如45、40的扁平比规格,这类轮胎对于胎压的要求比较严格,厂家都会在胎压铭牌上标明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标准胎压,视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例如:乘员是否满载、行李是否满载,都会有相应最合理安全的胎压标准。
总结:
标准胎压是轮胎自身规格和厂家为车辆匹配之后得出的数值,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将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总是极力推荐每一位有车的朋友都安装胎压监测,从某种角度上讲,胎压监测要比安全气囊更有意义,它可以预先发现安全隐患,将危机化解在出现之前。由于胎压监测传感器的科技含量并不高,目前市面上各个品牌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数码大厂的生态链产品还是轮胎厂家的配套周边产品,都可以放心使用,价格在300~600之间的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
本文标题:谣言终结者!这笔钱绝对不能省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