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开一段时间后,在大灯外壳内表面会有雾气凝结现象,俗称“白内障”。这种现象在寒冷天气条件下极为常见。车灯起雾不仅影响汽车美观,而且影响夜间行车照明效果,甚至因此引发交通事故。于是很多车主选择去4S店养护,不仅不能根除水雾,还要花冤枉钱。本文将对灯内雾气形成原因及市面常规除雾方案进行分析,并提出完美解决方案。
一、车灯内水雾形成机理
车灯内之所以形成水雾,主要是因为以下3点:
由温差引起的脱附。当车灯灭后,温度下降,前大灯的塑料外壳就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水分。当光源再次开启时,温度升高,塑料外壳中释放出所吸水分。(蓝色箭头)
外部水汽长期通过塑料灯罩不断渗入车灯内部。(红色箭头)
通过车灯自带防水透气产品自由进出。(绿色箭头)
其中由于温差而造成的水分脱附,是车灯“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此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占前大灯水分的80%以上。
二、消除灯内水雾原理及方法
若想达到消除水汽的目的,就必须设法加大水雾的扩散速度。根据扩散定律VD = - D · A ·dc/dx:水汽扩散速度VD与扩散面积A成正比,与扩散路径dx成反比。D为扩散常数。那么,重点就在于如何加大扩散面和缩短扩散路径,只有这样才能相应提高水分的扩散速度,让车灯内产生凝露之前将水分祛除,避免水雾出现。
1. 加大扩散面
2. 缩短扩散路径
三、消除水雾具体解决方案
市面常见的有两种:
1. 在车灯上装数根(>=2)细透气管,通过开放式布置、以及行车时形成的横向通风来实现车灯内部空气循环除,以最终达到去水分的目的。
缺点:扩散面太小。灰尘、污物颗粒、昆虫等也会随着吸入的空气一起进入车前大灯;只有车子跑起来才能有效;车内零件多,不易形成压差。
2.在车灯上装2根粗透气管+透气盖,通过扩散的原理,使得水分从透气口经透气盖扩散掉,以实现水分的去除。
缺点:扩散路径过长。灰尘、污物和沉积物会堵塞透气盖中的通气路径,从而进一步阻碍透气。
扩散面和扩散路径应该如何平衡兼顾?戈尔(GORE)的技术专家给出了直截了当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在车灯上开一个大的透气口,然后用防水透气膜(下图右上角)封上。
这种防水透气膜采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制造,由于透气口可以开的比较大,有助于加速水分的扩散。与此同时,还能防止灰尘、颗粒和液体进入,完美解决车灯内的水雾问题。
四、车灯设计也会影响车灯内凝露的清除速度
GORE®汽车防水透气产品已经解决了车灯内的水雾问题,近期,戈尔实验室又针对不同的车灯设计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车灯的外壳设计对凝露的清楚时间影响显著。戈尔实验室对两个相同GORE®防水透气产品在两种设计迥异的车前大灯外壳中实现的凝露清除时间进行了对比。
测试通过两个步骤:凝露清除测试、每个车灯的视觉分析/拆卸,在车灯状态相同的情况下,测试结果发现,使用同款防水透气产品,车灯A清除凝露所话费时间是车灯B的六倍。通过比较车灯设计,发现:车灯B的扩散路径长度小于车灯A,车灯B的交换表面积也大于车灯A,并且车灯A因为其间隙极小,更易造成局部“冷点“,导致凝露的形成。
因此,在选择了合适的水雾解决方案产品的基础上,也提醒汽车厂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此原理进行考虑,从设计上来提高车灯内凝露的清除速度,使得产品在功能发挥上可以更进一步。
五、GORE®汽车防水透气产品——车灯凝露理想的解决方案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材料透气膜具有极其紧密的网状微孔,孔径约为水滴的两万分之一,可阻隔大小低至1.0微米的微小水滴和污物颗粒。同时这些比空气分子大700倍的微孔确保了该产品可实现可靠的透气量和压力平衡,其专有的微孔透气膜可以让空气和气体自由通过,因而水分能够在产生冷凝问题之前扩散掉。
该产品还具有非常高的耐温性和耐化学性。相当出色的疏水性和疏油性,引擎罩下的透气膜会接触油、润滑剂、洗涤剂和其它典型汽车流体,这些性能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全球车辆安装了数十亿件防水透气产品,戈尔已成为汽车行业中提供创新透气解决方案的可靠合作伙伴,多年来一直深得众多知名制造商的信赖。
而关于车灯防水产品的选择,你又有什么有趣想法?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有奖答题,只要留下有效信息即可获得精美礼品,更有机会获得价值2000元的GORE-TEX冲锋衣!
2018汽车与环境论坛共约500+企业、1000+嘉宾出席,1个主论坛、6个平行论坛,5小时以上社交时间。来自上汽、长安、吉利、奇瑞、蔚来等企业的领域大佬将发表观点,与参会嘉宾分享行业干货!抢票链接:http://i.gasgoo.com/topic/qcyhj201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61k阅读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标题:车灯“白内障”如何治疗?一招破解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