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怀念母亲的散文-母亲的花圃《苦涩童年》系列散文之三

发布时间:2018-05-07 所属栏目:青涩文学系列

一 : 母亲的花圃《苦涩童年》系列散文之三

年轻的时候母亲是那条街上最漂亮的女人。而母亲最珍贵的品质远不止是她的漂亮,她那种本质的勤劳仁慈和对生活的达观才是让所有认识她的人尊敬和景仰的地方。

文革期间,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天天遭批斗,一家人沉浸在一种极度压抑的气氛之中,那时我们已经是九口之家了,可母亲一如她解放初期任秧歌队长时一样,从来走路都是一边走一边唱,远远地,听到歌声就知道母亲来了。那个时候,不论心里有多苦,在我们面前,母亲都是乐观而自信的。

记不清什么时候,爸爸从乡下回来,带来了一株月季花,母亲把它栽在破漏的伙房旁边。第二年,爸爸又找来了芍药花和牡丹花,母亲也不知从那儿弄来台花、黄菊花和秋菊花,加上我从学校找来的韶花和指甲花,母亲的花园就初具规模了。我不能懂得母亲的全部心思,那时我才十岁,但我受母亲的影响,我上山砍来树枝细心地把花园护上栅栏,三天两天地给花园锄草除垃圾。供销社已经开始卖尿素了,我不时从尿素门市的地上扫些氮肥来给花们补充营养。于是,在那条小街的入口处,在那个人人疯狂搞阶级斗争的日子里,在那个破“四旧”破得只剩下语录歌曲的年代,我家伙房外的小花园,成了镇上的一个靓点,成了我儿时对色彩的最美好的记忆。

最忘不了的是那株月季,一年四季,盛开不败。清早起来,老远就闻得到她的清香。曾听得有人对母亲开玩笑说,你家花开得那么艳,怪不得有那么多漂亮女儿(我有五个妹妹)。而在逢集那天,常常有农村妇女来那株月季花下,偷摘花蕾,据说,月季花蕾可以治不孕不育症。

那个时候,难得县城的来镇上照一次像,那年夏天,我们一家在花园前照的合影就成了今天的传家宝了。

后来,与我家隔壁的扬家,还有和母亲一起工作的田家和刘家都来我家移花,于是,供销社家属宿舍房前就出现了一长排花园。每到春夏二季,那种烂漫和艳丽,在那个没有音乐没有美术的文化大禁锢时代,真可以说就是我和我的妹妹们还有邻居们唯一的除吃饭穿衣之外的精神享受了。(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那是母亲在那个极端困难的时代给孩子们心灵深处留下的美好记忆,她是五彩斑斓的,是馨香高雅的,而且更可贵的,她是由母亲和我们用劳动自己创造的。

文革结束后,母亲离开了那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小镇,我们七兄妹也各奔东西外出谋生。当有一天我从工作的城市回乡下看望母亲,一进大院子,老远就看见院坝右边花圃里各种盛开的鲜花,我径直大步走过去,叫一声“妈妈,我回来啦!”因为我知道,有鲜花的地方,就是我母亲所在的地方。

母亲离开我们之前的几年,她的花圃里品种越发多样,有些我都叫不出名字来,有海棠,有竹节梅,甚至还有木本的石榴和芙蓉等等。

母亲一生清贫、劳苦,即使在可能第二天就揭不开锅的那些日子里,仍然爱花赏花。今天的我,与她比较起来,对生活的豁达和乐观,也是自愧不如。

四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看看母亲那绚烂的花圃,其实盛满了儿子童年无尽的美好向往。

二 : 母亲的呼唤—《苦涩童年》系列散文之一

忙了一天家务的孩子,一到晚上,就开始了我的另一种童年生活。

晚上妈妈只要不开会,她和外婆带妹妹们,我就可以溜出去玩。压抑了一天的我,把小伙伴们招呼拢来,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我们玩牵羊子,玩捉谜藏,玩推车,甚至玩练兵打仗。尤其是有月亮的夜晚,由于小镇两边是山,背月的东山是黑压压的,向月的西山则沐浴在一种清朗明净之中,高耸的两山给谷底的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天然的深邃而肃然的游戏氛围。小镇上除了偶尔的几声狗叫,就是我们这班孩子的冲杀之声。那时还没有电灯,所以,月下是最明朗的夜晚的去处。每次玩得最尽兴的时候,母亲就在街头呼唤我的名字。我家住在上街,那时母亲三十多岁,嗓子特别好,她长长地叫一声“之——龄——”时,似乎小小的山谷都在她那嘹亮的呼唤中颤动一般。快四十年,想起母亲的呼唤,那嘹亮的青春的年轻的母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儿时玩得兴起之时,多么不愿听到妈妈的呼唤,可今天,要想再真真切切地听一声母亲的呼唤,却只要在梦中了,即便梦中,也是一种多么珍贵美妙的声波和心灵震动。在那个小镇,再也没有第二个比我母亲声音更嘹亮更高亢的对儿子的呼唤了。

有一年秋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上山打柴,去廖家溪的木林里,那儿离家有十几里山路,不知谁提议,我们今天去偷木林里的杉树,于是一班孩子下到半坡,挥刀就砍,正待起身的时候,突听对面农家有人叫“偷树子罗”!原来农民们早看见我们,已把我们包围起来了,我们扔下柴,不顾命的往山上冲,一口气跑出去七八里地。看看已是太阳当顶,可柴还没有着落,我指着荒土中间一个灰棚子说,干脆把那灰棚子拆了,弄点干柴回去,要不然怎么回去向大人交代。伙伴们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拆掉那个大棚,一人一捆上好的干柴,又是正要起身,两个农妇抄着刀追了过来,“你们不要命了,敢拆我的灰棚子!”无奈,跟上午一样,又是一回胜利大逃亡,农妇追出几里路,见追不着也就算了。

太阳眼看就要落土了,而我和伙伴们今天由于遭遇了两次偷窃失败,大家又累又饿又渴,都瘫坐在地上拿不出主意。怎么办,就在路边上砍一些小树枝吧,总比空手回家好呵。到十几里地外弄这么差劲的生柴,我们还是第一次呢!当我们心灰意懒地扛着柴往回走的时候,太阳早已落山,已是傍晚时分,山区的晚风吹来,不禁有一种阴冷的感觉。就在这又累又饿又渴的时候,一种夜的大山无比宏大的压迫感在孩童的心里油然而生,甚至在我小男人的心里荡起一丝恐怖。突然,远远地,从几公里外的山垭口,传来我妈那特有的嘹亮的呼唤“之——龄——!”“之——龄啊——!”声音在高耸入云的山崖和脚下漆黑的深涧里长长地远远地回荡,妈一连喊了好几声,而且一声高似一声,我放下肩头的生柴,也长长地高高地答应“哎——,我们来——啦——!”就再也答应不出来了,喉头好象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而少年的双眼也不知不觉中噙满了泪水。

又走了好远,在山崖下面,母亲终于接到了我们。她不无心疼地责怪我们,“弄不到柴,空手回来就是了,让大人抄心死了!”——这个时候,月亮已经从山的那边升起来了,刚才还模糊不清的山路一下子明朗起来。母亲如何不心疼呢,这些孩子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十一岁,还是一清早吃的东西,在山上东躲西藏了一整天呵。

廖家溪,那几公里绵延的万丈山崖,我母亲那天傍晚曾在崖的那头多么焦急地呼唤她的儿子,而儿子在崖的这边被母亲感动得泣不成声,以至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写到这儿,也是噙满热泪的。那个艰苦年代的母子情,是用血泪渲染在月夜的山谷中,用一声蘸满母爱的呼唤烙印在稚子心灵深处的一段悲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母亲伤我,用她那刻骨铭心的呼唤!

三 : 母亲的精神(散文)

母亲的精神

金江

我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家妇女,她没有文化,一生平淡如水,但她有一种精神美德——“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她靠这一精神,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将八个子女培养成人。付出该有回报时,老人家且得病走了,每念及此,让人心中充满遗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母亲嫁到我们家。奶奶三十几岁守寡,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嫁过来就挑起了家庭重担。母亲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好,但她非常要强,最能吃苦耐劳,凡是男人们能够干得农活她都能干。当时是人民公社,男女老少都要下地劳动,母亲也不例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从不耽搁一天工,就是为了多挣一点工分。我家人口多,不多挣些工分,年终分红时,不但分不到一分钱,还要往生产队里交钱。在每天的劳动间隙,别人都在休息,母亲又背起柳筐拿起镰刀,在田边沟旁割草打菜,因为家里还养着猪和羊。收工回家时,母亲肩上除了干活的农具外,还背着满满一筐草或菜。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从六、七岁就知道干农活,分担家务,夏天打草,冬天拾柴,麦收大秋还要帮助大人收割庄稼(过早地超负荷劳动和先天、后天营养不足,使我们兄弟姐妹的身高都比同龄孩子矮)。收工回家后,母亲放下农具后,就忙着烧火做饭,伺候猪羊。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忙碌的劳作、常年的饥一顿饱一顿、没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中度过,母亲患上了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以后的癌症,也是因过度劳累而留下的隐患。母亲这样地艰苦劳作,就是让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过得好一点。那时,我们家年终从生产队分不到一分钱,只有靠养几头猪和几只羊卖些钱,做为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开销。

母亲勤俭持家过日子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很少穿不带补丁的衣服,我们兄弟姐妹的穿戴也都是出自母亲的双手。白天劳动一天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晚上还不能正常休息,经常在昏暗的灯下做针线活,一直到深夜。从我记事时,一直到17岁,没有穿过从商店里买的衣服。看到别人家孩子穿着买得新衣,非常羡慕。有一次,回家嚷着让母亲买,而遭到母亲的严肃批评。过一会,母亲又安慰我说:“孩子,咱家穷,不能与别人比,等你长大后再与别人比吧!”当时我对这话似懂非懂,但一直记在心里,后来慢慢地就懂了,母亲的意思是长大后要长志气,长本领,靠自己努力过好日子。母亲把一些旧衣服、旧布料,经过一番加工,就成了我们身上的一件件新衣服,穿在身上也感到无比高兴。我们已经习惯了穿母亲做得粗布衣服,直到现在我还对中式服装情有独衷,常从商店买一两件穿,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这种感觉对那些从小过惯了富裕日子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为了让我们吃好,母亲变着花样粗粮细作,今天玉米面的窝窝头,明天高梁面的贴饼子;早上吃胡萝卜粥,晚上就吃高梁渣子饭。没有下饭的菜,母亲就自己动手制作大酱、腌制萝卜咸菜。我们小时候,餐桌上除了玉米高梁饼子外,就是大酱和萝卜咸菜条,偶而吃顿白菜熬豆腐,比吃肉还高兴!那时的白面是奢侈品,我们一年到头很难见到白面做得食物,只有在感冒发烧时,母亲才用吃饭碗和一点面,幹成面条给我们吃,平时难得一见的热气腾腾面条,这时且一点食欲没有。大家都有体会,人在发烧时是不想吃东西的呀?我们唯一能见到白面食物时候,是在每年的中秋和春节两个节日里,而此时的白面食物也是“假冒品”。中秋节,有钱的人家从供销社买月饼,母亲就用糖精和少量红糖拌上高梁面,外边包上一层薄薄的白面皮,给我们烙月饼,就是这自制的月饼,她也舍不得吃,给我们每人分两个。看着我们吃得如此香甜,母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其实,那种月饼并不好吃,为什么我们感到如此香甜?因为我们没有吃过真正月饼,压根儿就不知道月饼是个啥濨味?过年时,母亲就给我们蒸外边白、里边黑或黄的大馒头。做这种面食也需要较高技术,母亲是制作这种面食的高手。里边的馅是用高梁面或玉米面制作的,先将和好的高梁面或玉米面上锅蒸熟,放凉后再用发好的白面将其裹上,再用锅蒸熟。母亲蒸得这种“冒牌”的馒头又大又白,只是里边的瓤吃起来有点硬,除了外边的白面皮,里边的瓤与玉米、高粮面的窝窝头没有两样。就是吃到这样的馒头我们也是高兴的手舞足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这么多年以来,母亲就是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维持一家生计的,她从不乱花一分钱,将一毛攒成一元,将一元攒成十元,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供一家子吃穿、供我们上学;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盖房子、娶媳妇、嫁女儿;靠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拉扯八个儿女长大成人,并相继成家立业。办了这么多大事,吃了这么多的苦,受了这么大的累她都自己扛着,这是何等的不易啊!母亲这种节俭美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们从小就知道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即使现在日子好过了,还依然保持着这种好传统。

母亲这一生付出的太多太多,吃得苦受得累很难用语言表达。随着我们兄弟姐妹八个相继成家立业,母亲的生活才一天天变好,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看着满堂的儿孙,母亲整天乐得合不扰嘴,别人也夸母亲有福气!是呀,这种福气是母亲用大半生的辛劳换来的。老天不公?母亲本该多享受几年这样的生活,可她且静悄悄地走了……

母亲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永在,我们兄弟姐妹将永远继承!永远……

2016年7月9日

四 : 散文《母亲的张望》

又到了五月的季节,看着窗外阳光满天,树叶葱绿。我浮想联翩,思绪飞向很远很远。

思念如莲,看着微信里,网络上,手机里,朋友都在为母亲大唱赞歌。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难过。

我的母亲,离开我已近三十年了,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母亲。感恩节来了,可我只能孤独的坐在桌前,心情沉重地,回忆着和母亲您,曾经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想起您路边瘦弱的身影,您的温柔和慈祥,还有给予我们大海般的爱和关怀。

天堂的妈妈您知道吗?在每一个轮回的季节里,总一个寂寞的女子,坐在角落里默默回望,寻找着您留下的足迹和方向。

忘不了亲爱的母亲,您是一个极爱干净的人。我们家的庭院,房间,一年四季被您打理的整齐有序,窗明几净。红砖灰瓦的小屋,陪伴我们的,永远是您的微笑和明亮的灯光。

母亲您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很喜欢读书认字。那时候,我们家的土墙,墙围是用旧报纸糊的。闲暇的时间,您总让我教您认报纸上的字。有空的时候,您就自己去读我教过的字。您的记忆很好,不长时间竟记住了好多字,我很是敬佩您。(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您的厨艺不错,不仅饭做得好,做得香,而且还能粗粮细作。常常喜欢把高粱面和麦面,混合起来做成花卷,一层红一层白的,加上调料,蒸熟后味道蛮香,您给它起名叫做金裹银。

母亲您还喜欢唱歌,嗓音也不错。每次在院子洗衣服的时候,都会哼一些家乡小调,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您老人家的手工活,在我的记忆里,也是做得一流的棒。您能将鞋底纳成不同的花样,有狗链子,麦穗花,豌豆花等等。您做出的布鞋,从圆口到紧口真是好看,做起单鞋棉鞋,更是无所不能。

母亲啊,打我记事起,您的身体就有些弱,常常喊胃痛。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一进门就看到您昏到在院子里,旁边还有一滩血迹。

当时,我被吓得大哭。您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安慰我说:“女儿啊,不怕啊,妈妈没事的!!”就这样,您的坚韧和顽强,常让我感动不已。

令我人生最最难忘的,就是您路边树下的张望。下放农村的那些日子,我和四姐正在上小学,学校离家里很远。你就有些不放心。每每到了放学的时光,您总是早早做好饭菜,站在门前的白杨树下,手搭凉棚,向着远方张望,等着盼着我和姐姐放学归家。

所以每次放学后,我俩一来到坡上,远远就会看见,门前的路边树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那就是我们亲爱的母亲妈妈。到了这个时刻,我和四姐心里便充满欢喜,也会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欢快地飞向您的身边。

在我童年小小的脑海里,那条弯弯的小路,是记忆里最美的风景;母亲的身影,是路边最耀眼的一幅画;您亲切的张望,是我和四姐最幸福快乐的天堂。

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高中的那年秋天,菊花落了一地。母亲您却因肝病,陷入了重昏迷。原来您的病被误诊了,一直当做胃病治,到了大医院,才被查出来是肝病。当你被姐姐哥哥从医院接回了家,我傻眼了。

真没有想到,一个临走时还在对我微笑的母亲,突然间病成了这个样子,让我痛彻心扉,心如刀割。我们姊妹围坐在您的床前,看着您泛黄的脸,一个个伤心的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滚滚而落。

后来,大姐在得到消息后,从千里之外赶回来了。大姐的归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就在大姐进门的一瞬间,母亲您突然睁开了眼睛,您就这样静静地看了我们每个人一眼,然后张开嘴,对着回来的大姐,不知想说些什么,就在我们切切的盼望中,您却突然闭上眼睛,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肝肠寸断,我们泪如泉涌,我们跪倒在您的床前泣不成声.....

母亲啊,您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走了,没给我们留下一个字,一句话,叫我们何时想起都会悲痛万分,都会泪如雨下。

亲爱的母亲妈妈,拿笔时,你是我写不完的故事;沉睡中,总希望你会走到我的身边。你在,您的爱如天上的阳光,让我温暖;你去,我的思念,便如那青青的山脉,连绵不断。

五月,母亲节来了,您看那月季开满了围墙,仿佛是我长长的思念和怀想。落日余晖下,我用回忆燃起念您的炊烟,好让我的思绪袅袅升起,真心祝福您天堂里一路走好!......

韩静

五 : 【原创】散文 我在雪舞冰封中思念母亲

散文

我在雪舞冰封中思念母亲

双峰/游延年

今年的冬天,又是一个漫天雪舞的季节。我凝视着窗外冰封的世界,心里霎时有了冲动的感觉,就连那整天与世俗打交道已经有些冷漠的眼睛也涌动起抑制不住的温泉。因为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妈妈和爸爸是一家集体企业的员工。爸爸当管理干部,虽然工资固定但并不很高。妈妈是缝纫工,薪水按定额计件制,在完成单位规定的数额之后,多做一件衣服就多一份工钱。为了让家庭生活得好一点,她常常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有时甚至连一分钱钉一个扣眼的活儿也包揽了下来。我们三兄弟就是在妈妈这一针针一线线的辛劳中,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当看到我们一个个走上工作岗位并且成家立业时,妈妈才舒坦地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时的母亲,已经是发丝如雪皱纹满面。

我们三兄弟都在异地工作,但爸爸妈妈下岗后都不愿意和我们一起生活。说是金窝银窝当不得自己的老窝,其实是怕给我们这些儿辈们增添负担。爸爸过世后,妈妈仍然一个人在家乡又独居了十来年。我们每次回家,都想把老人家接出来。可她总是说:现在吃得走得就不麻烦你们了。只要看到你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妈妈心里比吃糖喝蜜穿金戴银还要高兴呢!直到母亲87岁那年,生活自理能力实在困难起来,才不得不离开了她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家乡。(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妈妈来我家的时候,是冰冻时间最长的一个冬季。天一放亮,她就起床来到阳台上做起了自编的早操。妻子连忙起床到厨房煎鸡蛋下面条,妈妈过来要帮忙却不熟悉油盐酱醋放在哪儿,于是要我用纸条写好标签贴在了坛坛罐罐上。还说,老人皮厚不怕冷,今后的早餐就由她来做,你们可以多睡一会儿。

我们夫妻俩是上班族,临出门时给妈妈调好了电热桌的温度,又打开电视选好了她喜欢看的戏曲频道。我中午下班回家打开大门,只见妈妈坐在沙发上,身上盖着棉被,嘴里有些哆嗦地怨道:“停电了就没火烤,还是老家烧煤炭好啊!”我说:“没停电啊,您听对门邻居的电视机还在响呢。”她告诉我,想把中饭煮了,淘好米放好水,谁知一按开关只听到“砰”地一声,电源就再也开不起来了。

我走进厨房一看,在原地惊呆了良久才缓过神来。原来妈妈把电饭煲当成了高压锅,米和水不是放在套筒中而是全倒在外筒里,一通电造成了短路现象。幸亏总开关装的是空气开关,短路时会自动跳闸,要不然还真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呢。我把停电的原因和短路的危害说给她听,妈妈像一个小孩子做错事似的,自怨自艾着:“哎呀,太可怕了!今后再也不乱动了,不乱动了!”然后,她要我赶快处理好事态,免得儿媳妇知道了怪她不会做事。

以前我们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只是在家小住,婆媳之间都还相安无事。说实话,这次老人家要常住半年之久,一旦发生家庭矛盾,我只怕会夹在他们中间两头难做人呢。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妈妈从来不说儿媳妇的闲话,就是我们夫妻俩偶尔吵架拌嘴时,她总是当着儿媳妇的面只说我的不是。等妻子不在家的时候,她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两口子之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吵的,男人要有男人的量,能相让的就得相让,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一辈子闲不住的妈妈,虽然再也不敢动电器摸开关,但天天在家里翻箱倒柜,把我们露了口的旧衣服和脱了线的破袜子寻了出来,一针一线地补好,还不时地称赞着自己的手艺:“正宗的裁缝师傅呢,功夫就是不减当年!”我和妻子一边夸她的针线活,一边说:“真的是补得好!但是换新的也不要多少钱哦。”妈妈摘下老花镜,一本正经地给我们上起了政治课:“你们年轻人啊,就是不知道艰难辛苦。钱是一分一分赚回来的,省一个是一个。我是过来人,想花钱而没有钱的时候,那是一分钱也能憋死人呢!”我们笑了,说:“我们也是当爹当妈的过来人了咯。”她怔了一下,然后点了点我的额头说:“反正在我的眼里,你们永远是细伢子!”见我们无言以对地愣在那儿,胜利的喜悦顿时充满在老人家的皱纹里,她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甜蜜那么自豪。

半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哥来接妈妈时,她拉着我妻子的手说:“你们工作忙,你们让确实受累了。可惜妈妈生的都是娃,要是有个闺女在身边的话,就不会这么麻烦你们啦。”说得我妻子眼睛红红的,连连说:“我就是您的闺女呢,您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我们不会嫌弃妈妈的!”

谁知这一别,竟然成为了我们与母亲的永诀。第二年的冬季,老人家在小弟那儿去世,走的时候象睡着了一样,依然保持着生前不愿给儿辈们带来任何拖累的心态。

窗外,车水马龙的拥挤和人们忙碌的脚步,使冰封的小城又恢复了喧嚣的世态。“干豆腐”、“爆米花”、“甜酒”、“糍粑”……叫卖声犹如串烧的民间小调起伏不断,给寂静了几天的市面增添了活跃的气氛。我久久地依靠在窗前,不愿意离开这雪白的世界。屋檐上的冰凌不再那么固执,开始有了暖软的迹象,渐渐地瓦解着自己的躯体在完成着新的蜕变,柔柔地化成细珠一滴一滴地渗入大地,一点儿也不炫耀也不张扬。

这,不正是生我养我育我的妈妈的本性吗?!我在雪舞冰封的季节里,思念着发丝如雪皱纹满面的母亲……

本文标题:怀念母亲的散文-母亲的花圃《苦涩童年》系列散文之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60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