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蒸馏水的作用-水果蒸着吃的食疗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15 所属栏目:钨钢的性能用途介绍

一 : 水果蒸着吃的食疗作用

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其特性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些脾胃虚寒、体质较弱的人吃了不但不容易消化吸收,还可能腹泻。将水果蒸着吃,不但寒性能减弱,还能使食疗效果加倍。

 水果蒸着吃的食疗作用

三联阅读配图

【盐蒸橙子】治咳嗽,秒杀一切止咳消炎药

橙皮里有两种成分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一个是那可汀,一个是橙皮油。这两种成分,只有在蒸煮之后才会从橙皮中出来。尤其适合久咳不愈的小孩子吃,完全没有副作用。

蒸食方法:

1、把橙子洗干净后放在盐水中浸泡20分钟,去除橙子表面的果蜡。橙子不用剥皮,在顶部平切开一片,往露出的果肉上撒少许盐,再用筷子在果肉上戳几个洞,以便于盐渗进果肉。

2、把切开的那片橙子重新盖好,放进碗里。碗里不用加水,直接放进蒸锅,蒸至水沸后再蒸15分钟,就做好了。蒸好的橙子,皮有一定的收缩,碗底还会有汁水流出。

吃法:去橙皮吃果肉,碗底的汁水一起喝掉。

【热蒸的柚子】清火、化痰、祛肠中恶气

柚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以及钙、磷、镁、钠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柚子还具有健胃、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能促进食欲、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理气散结。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症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容易上火的人,吃柚子可以降火气、抑制口腔溃疡。

为啥要蒸着吃?

只吃柚子肉,就浪费了柚子皮中的橙皮苷和柚皮苷等活性物质,这些可降低血液循环的粘稠度,减少血栓的形成,有效预防中老年人中风的发生。所以加柚子皮一起蒸着吃,才是最好的吃法。

蒸食方法:鲜柚留皮去核,隔水蒸后加蜜糖食用。

【带皮的苹果】蒸吃止泻、排毒、易消化

苹果蒸着吃,其中的果胶煮过以后,不仅能吸收细菌和毒素,而且还有收敛、止泻的功效,并且更易消化。

蒸食方法:将苹果带皮切成小片,放入小碗中,隔水蒸5分钟即可,稍稍冷却后,即可食用。

脾胃本就虚【红枣更要蒸着吃】

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红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维生素王”之美称。

为啥要蒸着吃?

但是干枣枣皮十分硬,并不适合脾胃虚弱的人吃,鲜枣更不宜多吃。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干枣蒸着吃。蒸枣更容易消化,十分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蒸食方法:对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可以将大枣与枸杞、鸡蛋一起蒸。

一般体质的人可以把红枣和山药一起炖服。将红枣对半切开,山药切丁;两者加凉水隔水蒸;水开后,慢火蒸20分钟即可。

二 : 蒸馏水的作用

蒸馏水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实验中等一些地方,都是有着很好的用途的,它给我们的医学行业、工业行业、科学试验以及生活中都带来很大的方便与作用,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它有用途是非常广泛的。[www.61k.com)

蒸馏水的作用 蒸馏水的作用

蒸馏水的特点是无任何细菌的,没有含任何的其实的微生物,纯净的水,除了水之外没有什么其它的任何杂质,它的制作流程也是采用精密的蒸水发生器来完全的,利用自来水加热到沸点后,冷却成的液态水,这种水就叫作蒸馏水,具体作如下:

1医用:配制稀释各种可用水配的药物溶液,常用的注射用水,生理盐水都是使用蒸馏水,清理伤口也可用它。

2各试验室所用于溶解稀释化学试剂,配制化学溶液都必须使用蒸馏水才精确。

3还有很多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工业生产,高新农业,生物制药。

蒸馏水的作用之大,之广泛,是经过很多的研究实验表明的,有实际的科学依据及临床实践,在我们生活中及其它工业中、医用中,都有着很大的用处。而且它的制作及工作原理,也是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的,制作过程中安全系数也是比较高的。

三 : 蒸馏水作用

蒸馏水(附: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之一) (2011-03-31 22:31:30) 转载

标签: 德国 破译 宋美龄 分类:

长寿密码 敏感体质 蒸馏水 观音 原创散文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蒸馏水作用

蒸馏水

作者:博主

今天和妈妈用QQ即时通讯通话,问妈妈,我写的主要为她报告自己日常生活的博客文章她看不看?妈妈说: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就不看。我哭笑不得,说:这可是要花我不少时间的,还要不要继续写啦?妈妈回答说: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不写。

说得有道理啊。其实妈妈是不知道怎么看我的博客文章。虽然我把博客地址写给了她,又给妹妹让她设成首页。但是如果不是妹妹专门给她弄,她还是不会的。使用 QQ打字又不大会,发表情可以吧?有时候会突然发过来“龇牙”或者“鄙视”的表情,把我吓一跳,心想这是谁呢。大概妈妈不知表情含义,看着图片好玩就发来 了。有时又莫名其妙打一个字自言自语:“哦”,真拿她没办法。

今天刚刚开始使用QQ通话时,试了好几次,又是我能听到对方,对方听不到我。后来才发现我的耳机话筒还戴在头上,没有扳下来放在嘴巴前面。以前发生同样的 问题都是我忘记使用话筒了。上周四是个例外,能顺利通话那也是我偶然想起扳下话筒才通话成功的。今天试过QQ后,又试Skype,都能用。反正以后两个都 开着,哪个质量好用哪个。妹妹说,Skype只是用来打固定电话和手机电话才需要支付费用。应该就是这样的。

妈妈正在给我绣一幅“福如东海”的观音图。这幅图很大,只能慢慢绣。让妈妈每天想想观世音菩萨也没错。下周四通话的时候,可以让她边绣边念观世音菩萨。多 好。问过妹妹,果然和我一样是敏感体质的。我想着五月份托人带德国的解毒草药到中国去。或者从上海寄去,或者妹妹到上海来取,都可以。妈妈的护照也有,万 一有辐射或疫情等不可预知的危险,也可随时到德国来。我又建议说,宋美龄也是敏感体质,却长寿(106岁),她只喝蒸馏水的(见附文中的绿字)。所以也建 议家人喝蒸馏水为佳。因为蒸馏水相当于干净的雨水,应该是最无害的饮用水了。虽然这么建议,自己却还没开始使用蒸馏水呢。2010年10月假期到天台山经 过蒋介石的故乡时,曾经在当地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买了一顶太阳帽。当时商店里播放着抗战时期宋美龄到美国游说求援的英语演讲录音,觉得她的声音真好听。说是 “此声只应天上有”也不为过。光凭这声音,无论她有多少缺陷和过错,也让人不忍心指责,都是可以原谅的了。而且她也有敏感体质这种同样的不便和痛苦(同时 反过来也不妨说是好处和快乐:因为得以避免很多有害的环境和物质),又一样喜爱收藏和穿着旗袍,一样喜爱画画,等等,所以慢慢地觉得这个人亲切起来。

附:

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

窦应泰/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结婚前后的身体状况

宋美龄的身体素质并非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她是个一生从来不生病的女人!事实上,宋美龄也吃五谷杂粮,她不但在少年时期就经常生病,而且她1905年在上 海汉口路马克谛耶女子教会小学读书的时候,还得过一场很重的肺病。当时宋美龄的体质很孱弱,只要天气变冷,她就会感冒生病。由于经常生病,她的学业有时不 得不因病而中辍。宋美龄得肺病的时候,高烧很严重,其父宋查理等人为了救宋美龄一命,多次请一位意大利医生前来寓所为她诊治,后来,见她的病情始终不稳 定,宋查理不得不把女儿送进这家意大利医院去诊治。经过多日的住院医治,宋美龄的病情方才开始转愈。在当时的宋家,宋美龄是宋氏三姐妹中体质较为虚弱的一 个。因此当1907年宋美龄10岁的时候,也企望追随姐姐宋庆龄前往美国新泽西州留学,但受到了父母的一致劝阻,父母担心如果让她也前去美国留学,身体肯 定不能承受客轮在大海上的漂泊之苦。可是宋美龄坚决表示她的身体已经康复了,一定能够经得住大海上的漂泊,尽管父母对她的身体状况忧虑不安,最终宋美龄还 是实现了她前去国外留学的梦想。

宋美龄到达美国新泽西州和随后迁往乔治亚州山城德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求学期间,虽然再没有得过十分严重的疾病,但是她也经常感冒,经常是德雷斯特医 院的求诊者。宋美龄直到14岁那年的秋天,她转往马诸塞州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读书以后,身体状况才有所好转。这时的宋美龄不仅喜欢文学和音乐,而且也经常 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她的体质才一天天地强健起来,体重也在不断地增加。1916年秋天,宋美龄已经成了19岁的大姑娘了,这时候她为了学业精进,以优异的 成绩,考进佛蒙特大学继续攻读教育学。这时候她再也不见了小时候那种疾病缠身的孱弱,身材娇美且又颀长健康,成为学校里玉树临风般的佼佼者。她甚至还成为 学校中喜欢婆娑起舞的女学生之一。

1917年8月,宋美龄回国并参加上海的社会活动,这时她刚刚20岁,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姑娘。回国的翌年其父宋查理病逝,她与母亲倪桂珍在一起生活。 这一时期她的身体基本上没有发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的身体开始发胖,这时候有人劝她减肥,宋美龄接受了友人的劝告,开始注重保持未婚少女的纤细身材。 1927年嫁给蒋介石以后,一直到1930年,她的身体状况基本良好,至抗战前夕她的身体也基本上没出大的毛病。但是在全国抗战拉开序幕以后,随着战事的 紧张和追随蒋氏到处迁徙,宋美龄的身体状况再一次亮起了红灯。

宋美龄第二次住院治病是在她来到战时陪都重庆以后,因为居住在长江南岸的黄山上,气温高而空气潮湿,所以让宋美龄染患了多年无法医治的皮肤病 —— 荨麻疹。此病在重庆时多由身边的官邸医官负责治疗。据当时总统侍从室S侍卫

官在事后回忆说:“蒋夫人所以在重庆患了皮肤病,都因为重庆雨多雾多的生活环境 所致。从小生活在上海和美国的她,很注意保养,可是当时的重庆天气,一年之中只有三分之一可以见到太阳,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阴天,下雨的日子更多,所以她在 黄山居住的时候,房间里即便在夏天有时也要生着火炉。因为那时几乎是连阴连雨,黄山上又是树多的地方,平时在官邸里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夫人的皮肤病最严重 的时候,会痒得她全身抓挠,红肿连片,实在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对这种顽固的皮肤病,官邸里的大小医官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发作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打一 种美国进口药针,以解燃眉之急。当时根治荨麻疹的办法是没有的??”

请来“三剂药”张简斋

张简斋到黄山别墅见了求诊的患者,原来竟然是蒋夫人宋美龄!经他施用望闻问切四诊之法,才发现宋美龄的胃病确实与众不同。她的胃并不像普通胃病患者那样 疼痛难忍,只是无法进食,并伴有咳嗽之声,间或痰中还有些脓血。张简斋经过诊断,不禁暗暗地吃了一惊,说:“夫人的病乃是胃瘫,如果成脓以后便更不好医治 了。”

宋美龄听了更为紧张,她不明白胃瘫究竟有多严重,听了这位江苏中医的诊断,心忽然悬了起来。急问是否用中草药可以医治。张简斋急忙拍胸表示:“请夫人放心,我保证三剂草药大病可愈!”果然是重庆城里有名的“三剂药”!宋美龄也不得不相信了。

于是张简斋当即处成一方,决定以“千金苇茎法”治之。

他开出的处方是:去苇茎、加瓜蒌、丹皮、酒制大黄、甘草等,三煎而服。 初时宋美龄对张简斋的草药还将信将疑,后来在身边人的多次劝说下她才试着服用。三剂草药服后,她感到胃脘果然舒服了许多,而且咳嗽与痰中夹血的症状也倏然不见。张简斋见宋美龄开始重视服用他的草药,又趁机再出一方,乃是: 冬瓜仁、薏仁、丹皮、甘草、白术、橘白、生扁豆、石斛、竹叶等等。 宋美龄虽然厌恶苦涩的中药,不过她已经发现张简斋并非普通混迹江湖的郎中,而是一个医术独到的奇医。于是遵从他的医嘱接连服用了几剂,她的胃热渐渐消 除,不久便痊愈了。从那时起直到晚年,宋美龄的胃病始终再也没有复发过。不过,虽然她在重庆遇上了一个神医张简斋,通过这次治病也相信了中医的草药可以治 病,但是由于宋美龄头脑中固有的崇洋理念,即便她后来到了中国台湾和美国以后,身边的医生大多都是有美国高等医科学历的西医,绝少再求诊于中医中药。

张简斋自从为宋美龄医治胃病大见奇效之后,他在重庆的名气也随之大涨。当时的张简斋已经年逾七旬,有一次,他在诊病之余把自己早年染上的鸦片瘾向

宋美 龄如实报告,宋美龄虽然没说什么,但此后她曾经特殊关照军政人员,在他们抓逮吸毒犯的时候,千万对为她医治胃病的张简斋高抬贵手。军政官员们自然心领神 会,还暗中派一名警察在张简斋的药局门前担任巡查,实际上宋美龄是对救命恩人、老中医张简斋的特殊庇护。

蒋介石的侍从人员王正元先生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当年笔者供职国民党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时,就听说宋美龄患有严重的胃病,蒋介石身边的高级医官吴 麟逊博士悉心治疗,收效不大,遍请渝市名医治疗,病情仍无明显起色。及至后来卧床不起,只能食些少量流汁,本来准备赴美就医,然时局危急,迟迟未能成 行。??张简斋治愈蒋夫人病后,名震朝野,誉满山城,不用说,他的诊务更加红火。但是,张简斋不但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非常高尚,尽管医务繁忙,却从不加诊 费,并对赤贫者送医送药。他带有四五名学生帮同助理,诊所的药店派有专人随拿药方随即配药。宋美龄虽未对张简斋吸毒明言解禁,但让陈希曾中将转告徐中齐局 长,对张医生给予关照,而徐中齐心领神会,命令下属驻地派出所,在张的寓所门口派了一个武装警察站岗,名为维持秩序,防止地方痞棍滋扰,实则保护。从此, 张简斋成为重庆市惟一吸毒不受制约的人。”

而当时负责为宋美龄医治皮肤病的吴麟逊医生在事过多年撰写的《 我当蒋介石侍从医官的回忆 》一文中,谈及宋美 龄当年在重庆治病的情况时,却是这样表述的:“我在侍从室,受到蒋夫人宋美龄的照顾,如前文所述,我每次去给蒋看病前,都得到夫人的招待。宋美龄因患慢性 皮肤炎,不能吃鱼腥虾蟹,只能吃些鸡蛋牛奶。有一次她问我怎样才能治好这个病,我说重庆气候不适宜这种病的治疗,昆明比较合适。不料第二天,她就叫我陪她 乘‘美龄号’飞机飞往昆明。在昆明,龙云介绍了个医生给她,说用砻糠煎水洗澡可以治皮肤炎,她大概采取这个法子,但未见有何效果。??”吴麟逊的说法与王 正元所说的显然南辕北辙,虽然他们所说的疾病各自不同,不过,宋美龄在重庆期间多次患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胆结石手术

当时在台湾经过几家医院的治疗,宋美龄始终不见好转。她最初发现身体不适,是在一次随蒋介石前往高雄的夏季行游之中。她发病前多次出现无名的高烧,不过并 没有胆部疼痛的感觉。经过高雄医院有关医生的检查以后,当时也并没有检查出宋美龄的病变部位,只能得出她体内有炎症的初步诊断。这样医生们就只好以抗菌消 炎的办法,努力控制宋美龄持续不退的高烧。这种漫无目的的治疗,一直维持到炎热的夏天过去了,9月初时天气凉爽,宋美龄的高烧也已经退去。不过,她仍然还 时时感受到身体有些不适。这样,蒋介石就决定提前返回台北,然后让宋美龄住进荣民总医院六病区内科病房,请专家们为她会诊治疗。

夏季过后的秋凉时节,宋美龄愈加感到肝部有些隐隐的疼痛。这让蒋介石闻之格外焦急,于是他指示荣民总医院为宋美龄专门组成一个医疗小组,由富有经验的院长、副院长、主治医生、内科专家和外科专家们组成强有力的医疗集体,全方位地对宋美龄进行检查。

9月下旬,医疗小组决定对宋美龄进行第一次彻底的检查。当时有一位刚从美国进修回来的内科医生认定,宋美龄的肝部疼痛很可能是胆囊发炎造成的,从症状 上看并不是一般的肝炎,也不是蒋介石所担心的乙型肝炎。最后经过胆囊照影,才认定宋美龄所患的疾病是胆结石,只是当时的结石并不十分严重。 在宋美龄的病情得到确诊之后,荣民总医院的这个医疗小组,拿出了两种医疗方案供蒋介石和宋美龄选择。一是手术切除,这样做可以让她的病情马上得到缓 解。同时以当时台湾外科手术的水平而论,荣民总医院完全有为宋美龄做胆结石手术的条件,而且保证这一手术是完全没有危险的;第二个方案是,保守疗法,采取 大剂量消炎与中医中药碎石手段,在长期的医治过程中,尽量控制胆内结石的生成和加重。不过这种医治办法,很难保证彻底根除宋美龄的胆囊病变,而且这种保守 治疗的办法也会给病人不断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

但是,宋美龄和蒋介石都不主张开刀手术,特别是宋美龄对开刀手术心存畏怯。他们最终一致选择了保守医治,寄希望于用药品控制胆囊结石的逐步扩大。在此基础上施用一切医治手段,尽量减少病人的疼痛感。

然而,宋美龄肝胆部位的疼痛并没有在医治过程中消失。经过长达2年的保守性治疗后,她的胆结石非但没有真正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日渐加重。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决定让她亲自飞往美国治疗。

宋美龄这一去在美国就久住下来,她当时是因胆囊疾病的医疗,同时也为了替蒋介石在此办理其他事务。这时的宋美龄已经六旬开外,成了一位老妪。不过外界 却认为仪态富丽、头发乌黑的宋美龄最多只有50岁左右。她先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后来为了治病,她又不得不再次飞往纽约。在这座留有她许多记忆的城市中, 宋美龄先住在曼哈顿高级住宅区,在格拉广场附近临时租用一套奢华的住宅。她一边检查疾病一边等候着时机,意在完成行前蒋介石交给她的使命,伺机再出现 1942年她在华盛顿带起的“宋美龄热”。然而她企图凭借自己旧关系让蒋介石政权在世界政治舞台东山再起的种种努力,显而易见都变得一筹莫展。在万念俱灰 之时,宋美龄惟一的想法就是尽快做一次胆结石手术。

由于1942年她曾经来到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医治过皮炎(荨麻疹),所以她再一次住进了这家教会医院。美国医生为宋美龄所做的胆结石切除术是成功 的。手术后,她并没有继续住在这家医院的病室里,而是搬回到她在曼哈顿高级住宅区中租用的房子,继续疗养和医治。这次宋美龄在美国一直逗留了一年零二个月 的漫长时间。

宋美龄虽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处于更年期,但是她同时也进入了身体最不安宁的紧张岁月。

青年和中年时代始终保持健康体魄的宋美龄,到了更年期则变得精神烦躁,病情不稳。宋美龄的医疗保健,多年来一直受到国民党当权者的关注,她身边随时有医生和护士负责检查和护理,可是宋美龄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进入更年期后,她身体上的隐疾居然一个又一个地显露出来。

阳明山车祸

1969年夏天,对于身体状况开始好转的宋美龄来说,又是一个黑色的夏天!就在这一年7月,台北市闷热异常。蒋介石这次选定的避暑地点是阳明山上的行 馆,宋美龄当然也要随行前往。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她和蒋氏的车队浩浩荡荡驶出士林官邸,在经过通往阳明山里的仰德大道之时,突然前方公路上飞也似的 疾驶来一辆军用吉普车,正由于这辆吉普车的猝然出现,才致使为蒋、宋两人车队引路的前导车辆躲避不及,从而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车祸。蒋介石在这场车祸中 受到了致命的剧创,胸部和阴囊等主要部位伤势严重,假牙也当场被撞飞了,这为蒋几年后的病逝埋下了不可忽视的祸根。

宋美龄在车遭到剧烈撞击的时候,双腿刚好就撞在前面的玻璃隔板上,由于猝然遭致剧撞,玻璃隔板顿时粉碎,粉碎的玻璃片刺伤了宋的腿和手臂。这些都是表面的伤害,重要的是宋美龄的腰部和坐骨神经也受到了损害。

宋美龄和蒋介石不但没上得阳明山,而且双双住进了天母地区的荣民总医院六疗区进行医治。中枢神经的损害虽然并不十分严重,却引起了为宋美龄医治疾病的荣民总医院医生的高度注意。所幸宋美龄的脊椎骨仅仅只是被撞错位,并没有发生断裂。

在这场阳明山车祸中,宋美龄的右腿膝盖也受到了伤害。不过所幸膝盖骨并没被撞裂,更没有发生粉碎性的骨折。宋美龄在这场车祸中纵然大难不死,却给她的 身体留下了终生的伤痛,这就是右腿膝盖的创伤。在荣民总医院医治时,外科和骨科医生为她在受伤的骨头上加了钢钉和钢片。虽然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她曾经受过 伤。但是只要天气不佳,或者阴雨时节,宋美龄的右腿就会疼痛难忍。所以,进入暮年时的宋美龄身边一直需要护士为她按摩,否则她就会疼痛得难以忍受。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由于蒋介石在世,“总统府”给蒋氏始终配备了台湾第一流医生组成的“医疗小组”,随时为蒋介石治病。这个专为蒋介石服务的“医 疗小组”,同时也是为宋美龄诊病和施治的组织,因此宋美龄的身体同样会得到特殊的护理。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可以为她直接服务的医务人员,除经常住在士 林官邸的蒋介石“御医”熊丸之外,还有一些著名医生负责为宋美龄诊治疾病。至于在宋美龄身边服务过的女护士,更是如同走马灯一样地轮番更换,数十年来,不 计其数。因此,可以说宋美龄身体保养得如此健康硬朗,与她所处的特殊社会地位关系极大。如果没有这样精良周到的医疗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招之即来、来之能医 和日夜随侍身边的雄厚保健力量,也许她的身体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这一点很重要,并不是一般普通希望长寿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尽管如此,毕竟应该承认这样的事实:宋美龄身体素质的良好构成了她长寿的重要基础。虽然她经此车祸的剧创,最后经过医生们将近3个月的精心治疗,扭伤错位的腰脊很快就复原了,而受伤的右腿膝盖也得到了有效的医治,最后痊愈出院了。

蒋介石于1975年病逝以后,宋美龄的身体状况一直稳定如常。她于当年9月以赴美国治病为名前往纽约郊区定居,一直在11年后才返回台湾。宋美龄在纽 约郊区别墅生活的11年里,身体还像从前在台湾士林官邸一样,始终保持着她惯有的精神状态:乐观、喜静、硬朗而无病。宋美龄对饮食起居极其注意,常常以节 食来控制晚年身体的变形与发胖,又以早睡早起来规范自己的日常生活。早年在台湾时喜欢对外应酬的蒋夫人,自从来到美国过隐居生活以后,所有的旧友来访和外 出活动她基本上都已经谢绝,深居简出成为宋美龄在纽约蝗虫谷居住期间的重要特征。至于从前蒋介石在世时丰富多彩的夜生活,宋美龄也由于生活环境和自身处境 的改变而悄悄发生着改变。她从来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在纽约蝗虫谷居住时即便有不得不接见的台湾客人,宋美龄也尽量控制到非见不可的程度才偶尔露一次面。

1969年阳明山车祸给晚年宋美龄带来的另一个致命的痛苦,就是腰肢无法医治的酸痛。这种病一般都发生在纽约的冬季,或者是天气骤然剧变,降温或者下 大雨之前,她的腰肢便会发生难以容忍的酸痛之感。即便守候在宋美龄身边的老是一些资深医师,所用的药品也都是当时美国最为先进的药品,可是,若想医治宋美 龄早年因车祸所造成的宿疾旧病也是十分困难的。

年过九旬再上手术台

宋美龄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蒋经国死后一年,1989年的6月里,她会再次来到荣民总医院,住进这个几乎属于他们蒋家专用的第六病区。原来,就在宋美龄准 备再一次前往美国纽约之前,她的外甥女孔令伟请来一位著名医生,在她任董事长的振兴医院里给宋美龄进行过一次例行的全面体检。就在医生们的这次检查过程 中,无意中用先进的核磁共振设备发现了宋美龄体内的卵巢深处,出现了明显的上占位性病变。这就是一颗可怕的肿瘤!很快就在电脑的扫描下清晰看见宋美龄的右 侧卵巢内生有一颗约4厘米大小的肿物,所幸的是,经过医生的切片检查,证实宋美龄是良性卵巢肿瘤。

孔令伟听到这一消息时心情当然十分紧张,不料宋美龄对此却泰然处之。老夫人多年来虽然注重养生学的研究,同时也对自己的寿命看得很重,不过,她在经过蒋介石的病故及蒋氏家族其他成员不幸夭折的频繁打击之后,似乎对疾病是否可能缩短她的性命,不再像从前那样闻病忧郁了。

宋美龄虽然同意做手术,可她却向荣民总医院提出一定要请美国外科医生参加手术的要求。这样,无形中就伤害了一些台湾医生。不过宋美龄在治病方面,从来 是不惜花钱的,最后荣民总医院院长只好妥协,不久一个包括外科、妇科在内的美国专家组,终于如期从纽约飞到了台北。这样一来,宋美龄对自己的手术就有了十 分的把握。

美国医生们向躺在床上的宋美龄保证:如果手术进行得顺利,不但可以摘除卵巢内的肿瘤,而且还不会对宋美龄的寿命构成任何损害。尽管如此,宋美龄对手术 还是有些畏缩。孔令伟就和几位可以接近宋美龄的人多次向她进言,最后还是那位检查出她体内已有肿物的医生告诉宋美龄一句话:如果卵巢里的良性肿瘤得以切除 的话,她会很快恢复健康;但如果夫人讳疾忌医,继续让这卵巢瘤

无限制地增生发展,那么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发生恶性病变,甚至成为无法医治的恶性癌瘤!

当年8月,宋美龄在荣民总医院切除了卵巢内的良性肿瘤。由于手术进行顺利,宋美龄很感谢荣民总医院。这是她自上世纪70年代在纽约做过胆囊切除手术以后,第二次请美国医生为自己治病。如今,宋美龄历经了这场疾病的折磨,身体变得更加消瘦软弱了,但她的气色倒是很好的。

“夫人!您的手术很成功,已经一点问题也没有了!您只管放心疗养,很快就会康复的。”那位黄发碧眼的美国医生David Habif和王师揆、邓述凯、熊丸等医生,再次为宋美龄手术的刀口以及身体各部位,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的检查后,俯下身来向宋美龄说,“夫人,我明天就将飞回纽约了!请问夫人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谢谢您,David Habif先生!谢谢各位医生!你们终于让我转危为安了。我以为九旬开外的人,还会有什么好转吗?没想到 你们居然奇迹般地为我切除了肿瘤。”宋美龄以微弱沙哑的声音,向守在她床榻前的几位医生吐着标准和悦的英语,后来她又难过地皱皱眉说:“只是??我的进食 和排便??都非常的困难!??”

“姨妈说得是!”孔令伟也用英语与David Habif等医生忧心忡忡地交谈,“虽然老人家的手术十分成功,可是因为她失血较多,体质太弱。更令人担心的是,老人家吃固体食物非常不适,而且又有老年性的便秘。此外,她还觉得在医院里住着很不习惯,老是叫着想回士林。”

David Habif无可奈何地向孔令伟耸耸肩,叹道:“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夫人年事已高,恢复不可能太急。不能吃 固体食物并不要紧,可以用流食代替。便秘亦因她卧床太久所致,可以暂用油球润滑肛门,日后老夫人如能走路,此事应该不成问题!只是要劝夫人安心在这里住院 才好。”

宋美龄在床上叹道:“我在这里一天也住不下去了,这里比士林官邸还令人憋闷。”

王师揆作为蒋介石的老医生,他深知宋美龄厌烦医院的心情,便与熊丸和邓述凯等人悄悄耳语一阵,安慰床上的宋美龄说:“请夫人莫急,只要再住上一周,我们便将您送回官邸去静养。至于吃流食与便秘问题,我们会有办法解决的。” 宋美龄含笑颔首说:“那就好,那就好!”

曾经有过的不良习惯

宋美龄是一个懂养生,又善于养生的人。她本人走过漫漫的106个春秋,横跨三个世纪的本身,足以证明她在日常生活中是个严于律己,凡事都从小事上做起, 每件事又都必须考虑身体利弊得失的女性。但是,从现在可以查阅的大量历史资

料,包括那些当年曾在她身边工作的侍从们的回忆录中,仍然可以寻觅到宋美龄生活 中的曾经有过的、不利养生的陋习。

众所周知,吸烟有损健康,特别对一些常见的肺病和肺癌可以构成直接的诱因。作为曾经留学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宋美龄来说,她不可能不懂得嗜烟对于人体 的危害。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还染上了烟瘾,甚至这种烟瘾一直到台湾生活期间还仍然顽固地坚持着呢?这其中也有一段不为外界所知的小插曲。

宋美龄青春年少时并不喜欢烟酒。她的家庭由于是当时上海的名门,也根本无人嗜好吸烟。宋美龄染上烟瘾,应该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当时她身上生了随时可 以发作的荨麻疹。最痛苦的时候,皮肤的发痒可以无药能医,而且她躺在四周松林呼啸的“松厅”里,有时会为了无法打发漫漫长夜的奇痒而彻夜不眠。在这种时 候,她忽然发现身边有一位女侍衣袋里装着一包香烟,当时她也顾不得那包香烟是中下层人士才肯吸的劣质烟草,便要过来一支叼在嘴上吸了一口。 有生以来从没有吸过烟的宋美龄,忽然感到这烟的气味可以提神。于是,宋美龄就坚持把那支香烟吸完了。自从吸了这支香烟以后,宋美龄对香烟可以刺激神经 的作用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也就是从那天夜里开始,宋美龄开始学会了吸烟。她发展到一旦皮肤病发作,就派人下山为她买香烟的地步。

有时候她甚至不希望服用医生给她的安眠药,也一定要吸上一支香烟。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嗜烟的习惯。宋美龄身边的侍从和女服务人员,几乎无人不 知了,可是,只瞒着蒋介石一人。因为在重庆的黄山别墅,蒋介石住在云岫楼。这幢小楼虽然距宋美龄所居住的“松厅”只有100米远,但是他与宋美龄也并不是 每天都有接触,所以,蒋介石对近在咫尺的宋美龄染上吸烟的毛病并不了解。一直到宋美龄对香烟已经有了一定依赖性的时候,有一天蒋介石下山走进夫人的“松 厅”,忽然闻到了一股刺鼻的烟味。于是蒋氏急忙询问其因,这才发现原来是宋美龄在病中熬不过,以吸烟来缓解难言的奇痒。

当时蒋介石很为夫人在患病时又染上了烟瘾而感到惋惜。在他苦劝宋美龄下决心戒烟之后,再向她身边的侍卫追问夫人染上吸烟的原因,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她身边女侍有吸烟的恶习。于是蒋介石盛怒之下,下令把那个“教唆”宋美龄吸烟的女侍解雇了事。

宋美龄虽然知道蒋介石从心里讨厌吸烟,她也知道吸烟对保健极为不利,可是,她仍然无法戒掉当时被她视为“提神佳品”的香烟。这种习惯一直到了台湾也没有改变。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的著名记者安娜丽·贾克贝女士,来到当时的陪都重庆进行采访。宋美龄早在多年前就在美国结识过她,于是有一 天在采访结束以后,宋美龄亲自宴请这位女记者吃饭。席间,宋美龄忽然发了烟瘾,她从自己的小挎包里取出了两支香烟请美国记者来吸。贾克贝正想吸烟的时候, 忽然发现酒店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标语,上写:“爱国的中国人不吸烟,耕地要为抗战生产粮食!”于是,贾克贝谢绝了宋美龄递上来的香烟,可是宋美龄居然照吸不 误,她对美国女记者不以为然地说:“这都是给老百姓看

的。”贾克贝从中国返回美国以后,竟然以《蒋夫人在重庆酒馆里吸烟》为题,报道了宋美龄喜欢吸烟和她 在酒馆面对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所说的话。

蒋介石看到美国报纸以后,对宋美龄大发雷霆,要求她必须马上把烟戒掉,可是宋美龄不但没有戒掉,而且从此吸得更加勤了。后来蒋介石拿她也没有任何办 法,一直到台湾生活以后,宋美龄还是这样吸烟,只是她从此不敢在蒋介石的面前吸烟了。即使在官邸烟瘾发作了,也都是在自己的书房或者卧房抽,不会干扰到蒋 介石。后来,蒋介石病了,她自己身体也不是很好,医生劝她少抽,她就很少再吸烟了。”

麻将瘾象棋迷 电影迷

宋美龄在内地生活期间,并没有与官场夫人们聚首一处大搞竹林之战的嗜好,染上麻将之瘾也在她后来去台湾以后。宋美龄到台以后,生活处于没事可做的寂寞时 光,这样她就希望寻求乐趣打破寂寞。早年在内地时期,宋美龄每天都有事可做,应酬和社交活动也安排得满满的。可是她到了台湾以后,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 败,政治也开始走下坡路,宋美龄的国际交际活动愈来愈少,最后几乎到了台湾没有任何宾客光临的尴尬境地,因此素有“外交夫人”称谓的宋美龄,平时的日常生 活由活跃转为冷清,她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空寂与闲暇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她只好寻找乐趣,以打发密锁深宫的漫漫时日。

在台湾生活时期,经常出入士林官邸并与宋美龄相聚一起打麻将的,无非是陈诚的夫人、辜振甫的夫人、吴国桢的夫人和严家淦的夫人等等。和官员们的夫人聚 首并玩麻将的习惯,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了1969年夏天,蒋介石遭到车祸以后,宋美龄的雅兴基本上逐步收敛了。至于宋美龄到美国以后,与身边人玩麻 将的习惯已经基本改变了。

宋美龄还喜欢下象棋,这种习惯大约也在国民党退守台湾以后,为了打发无边的寂寞时光她是边学边通的。本来,宋美龄喜欢以下象棋来作为寂寞时日中的消 遣,算不上是不良习惯。问题在于宋美龄一旦对某种娱乐产生了兴趣,她一般都会无休止地玩下去的,不尽兴她是绝对不会收场的。有时下棋的时间会一直持续到深 夜,这就势必会影响到她的睡眠和休息。

关于宋美龄喜欢看电影,在许多知情者和当事人的回忆录中,几乎随翻可见。宋美龄喜欢看电影,与她早年在美国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那时候宋美龄最喜欢看的就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甚至到了发痴入迷的程度。

上世纪二十年代宋美龄在上海生活期间,正是中国电影最盛行的时候。作为受过国外高等教育的宋美龄,她对国产电影的喜欢程度始终无法替代当时在国内尚未 全部造成声势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不过宋美龄的确是一个电影迷,特别对美国大片更是有片必看,由于她对英语的娴熟,所以即便那时尚未翻译过来的美国原版电 影,她也可以坐在电影院里在没有中文字幕的情况下即可看懂电影的内容,这在当时的旧中国是极为难得的。

当然,喜欢看电影并不是她的过错,问题在于宋美龄一旦看起电影来,就会像她打麻将和下象棋入迷时一样,常常非要看得个昏天黑地才罢休。她喜欢熬夜的习 惯就是这时候形成的。为了让宋美龄经常能得到新电影看,国民党还专设了一个电影股,这个机构在内地时期,一个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不断为宋美龄从美国采购电影 的拷贝,其中重点的采购目标就是美国好莱坞英文原版电影。这种电影送进南京的黄埔路官邸,放映的时候蒋介石有些看不懂,宋美龄就坐在他身边用汉语为他作翻 译。尽管如此,蒋介石还是喜欢看中国的电影。在对电影的好恶方面,宋美龄和蒋介石也像他们吃饭时一样,一个喜欢西餐,一个喜欢中餐,彼此由于文化与修养的 不同,所以对电影的欣赏取舍也截然不同。

宋美龄在欣赏电影的时候,会在放映间里一坐就是三五个、甚至六七个小时不出来,有时夜已很深了,连放映人员也困得不行了,可是宋美龄却仍然没有丝毫倦 意。至于蒋介石早在电影开场不久,就到了睡觉的时间,在这时候他会提前退场的。可是宋美龄却在蒋氏退场以后,兴趣更加浓烈地坐下来欣赏。有的时候她喜欢的 美国电影,会不厌其烦地命令放映员放映一次又一次,无论天色多晚,她也要一睹为快。例如好莱坞产的《出水芙蓉》她就反复看了又看,直到把那部拷贝都看得变 脆时还不肯罢休。

宋美龄如果有电影可看,她的睡觉时间就可以无限期地延长下去。有时甚至看到凌晨时分,方肯返回自己的卧室,而这时候往往正是蒋介石清早起床的时间了。 她的作息时间总是在下午至夜晚。这样的作息时间往往会使官邸里的工作秩序受到冲击,同时也让宋美龄养成了睡眠没有规律性的陋习。

“旗袍癖”的专职裁缝师

宋美龄喜欢穿旗袍,所以有些与她相熟的国民党高官的女眷们,在与她相处的时候,逢有重要的节日时,都会礼节性地向宋美龄赠送一些绸缎布料作为礼品。正因为如此,在宋美龄的住处才会有那么多一辈子也使用不完的高级绸缎布料。 宋美龄对一件旗袍,一般只穿一二次,特别是在夏天,气候炎热的时候,她对旗袍的要求就会更高,最多穿一天就要更换一件。有时天气过于炎热,只要她的旗 袍上出现了些许汗渍,一般就要马上再换一件新的来穿;如果下雨,她的旗袍下摆若出现了泥污,那么她也一定要脱下来马上更换新旗袍。

这样,宋美龄就需要不断缝制新的旗袍供自己使用。在南京时,宋美龄的旗袍还没有固定的师傅承担缝制。有时候她会随意请某一家服装店的裁缝师傅来到黄埔 路官邸,为她量好尽寸,然后再把衣料裁成合体适用的旗袍。可是,到了抗战爆发的前夕,由于公开的社会活动日益渐多,所以她对服饰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愈来 愈高。从那时开始,宋美龄的身边就有了一位专职的裁缝师傅,这是蒋介石和侍从室根据宋美龄所需衣服的数量情况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措施。 这位被请进黄埔路官邸专门为宋美龄量尺寸和缝纫旗袍的师傅,名叫张瑞香。他原来是南京新华门附近一条小巷里的私人裁缝店里的手艺人,宋美龄当时在多次 变换旗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变换着为她缝纫服饰的裁缝师傅。在她穿过的许多旗袍中,感到穿在身上最得体,并且做工极为精致的旗袍,就出自这位

隐居在南京一 条小巷里的裁缝店师傅张瑞香之手。张瑞香作为宋美龄身边专门从事旗袍缝制的人员,从全国抗战爆发时起,就跟随宋美龄前往山城重庆。抗战胜利以后他又追随宋 美龄回到南京。1950年宋美龄到了台湾以后,张瑞香就进入了士林官邸,一直到他在台湾病逝。

正是因宋美龄身边有张瑞香这样专职旗袍裁缝师,每天不停地在为她赶制新旗袍,所以士林官邸的几间房子里都装满了大大小小的衣柜,里面珍藏的旗袍种类繁 多,样式各异。所以当1991年宋美龄决定永远到美国去定居的时候,她乘坐的大型波音客机里装有99箱私人衣物的报道,就不再是空穴来风了。据知情者称, 宋美龄当年运到美国的99只沉甸甸的大箱笼之中,至少有50箱子里装着她喜欢得如醉如痴的旗袍和其他衣服。

宋美龄拥有了那么多质料高档的旗袍却又不肯一件一件地换穿,甚至喜欢囤积居奇,自赏为乐,其原因在哪里呢?

据一个接近宋美龄的台湾荣民总医院女医生回忆说:宋美龄拥有那么多漂亮高档、做工精美的千百件中国旗袍,摆在柜子里又不肯穿用,其原因并不是一般人想 的那样单纯为了追求拥有、追求奢侈。她是为了追求平衡的心态。因为平衡的心态是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平衡的心态,始终处于紧张或者激动的 心态之中,那么他就会失去长寿的资本。

宋美龄认为,人能不能长寿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刻意追求饮食,也不在于刻意追求高档奢侈的生活环境,而在于一定要保持固有的平衡心态。她这样喜欢旗袍 且又不是把那些让她赏心悦目的旗袍用于享受,其实也是一种通过欣赏而得到心理平衡的手法。她曾经为此多次请教身边的医生和美国养生学专家,如何才能保持良 好的心态。

美国养生学家的“平衡法”

1949年当蒋介石在中国大地上百万大军节节败退的时候,宋美龄竟然一个人在美国纽约州的郊区别墅里度假。这并不是一般普通人所能够做到的。

这时,一位从前在纽约哥伦比亚医疗中心为她治疗过疾病的美国养生学专家唐纳·希尔德走进了宋美龄的郊外别墅,他是为这位夫人来专门解释人长寿之道的, 希尔德告诉此时心态比较焦灼的宋美龄,说:“任何人之所以染患疾病,主要的原因都在于心态的失衡。例如,有人为什么会得上了肿瘤?原因就是在于心态的失 衡。失衡的心态往往会让血液的循环转为停滞。用你们中国医学的话来说,就是气滞血凝。血凝则会造成癌症的病变。”宋美龄这才明白癌症和肿瘤的形成,也与人 的心态是否平衡有一定的关系。

这位美国养生学家为了让宋美龄理解他独特的养生学问,还当场给她举了许多例证,借以说明他的心态平衡养生法是行之有效的。有一次,他们美国斯坦福大学 的病理试验室里对一只小老鼠进行心态紧张的试验。教授不断在小鼠的铁笼子外边制造紧张的威胁,迫使它在铁笼子里到处乱窜;另一只铁笼子里则放着一只平安无 事的小白鼠,故意给这只小老鼠制造安恬静谧的生活氛围。

与此同时,希尔德又对一个生了重病的病人进行试验。这是一个已经患上了恶性肿瘤的男性患者,在一个下着大雪的天气里,希尔德请这位病人戴上面罩,而这 个面罩里装有呼吸储藏设施。10分钟后他再把病人呼出来的有害气体放在外面的雪地上,不久那片融化了有害气体的积雪便开始变成了紫颜色,这说明有病的人在 呼吸中也含有病毒成分。希尔德再把那片紫色的积雪融化成雪水,把雪水的二分之一用针管注入已经处于紧张和不平衡心态中的小老鼠身上,小鼠在5个小时后死 去;然而他再将紫色雪水的另外二分之一注射进那只生活在舒适环境中的小老鼠身上,这只老鼠居然没有任何变化,当然也并没有马上死亡。 希尔德用他对两只生活在不同环境、保持着两种不同心态的小老鼠所进行的试验,来告诉此时心态处于极端紧张和忧郁的宋美龄:不同心态的人,对于同样可怕 的疾病诱因,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也就是说,一个人是否长寿的根本原因,与他是否有稳定平和的心态不无关系。许多癌症患者尽管得病的原因各有不同, 可是据希尔德教授说,他们一般都是心态不平衡的人。

所以希尔德给宋美龄传授了一个能够在紧张生活条件下保持良好心态的办法:第一,是一旦你遇上可怕的麻烦事和纠纷的时候,最好采取视而不见的做法。如果 实在不能解决,或者说暂时无法解决这些可能让你的心态稳定下来的矛盾,最好是采取逃避的做法;第二,如果当你已经陷入了可怕的矛盾漩涡之中,而想逃避已经 不太可能的时候,能够让你的紧张心态得到平衡的最好办法,就是设法转移危害你的矛盾,让你尽快地从危境中脱离出来;第三,自寻解脱。也就是说当你已经身处 于困境,一时又无法摆脱的时候,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自享其乐,寻一些让你开心的事情去做。譬如去看电影、下棋、看节目、散步,与别人谈心等等,这样一来,你 就会忘记不愉快的事情;第四,就是以静制动,面对别人强加给你的困难和让你生气的事情而不恼不怒。这一点当然很难做到,不过如果有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那 么你就会视丑恶而不见丑;视困境而不忧不恼,忍耐的学问就在这里。如果一个人能够遇乱不惊,再遇羞辱而不恼火,那么,灾难肯定迟早会过去的。

宋美龄正是在美国学习到了这些养生学的经验,所以她才同意蒋介石的要求,1950年又回到了她并不想回的台湾。

宋美龄回到台湾以后,再不像她一年前刚去美国求助军援时那样心绪焦急,寝食不安了,而是重新以超然的平和心态来面对蒋介石在军事政治上的惨败。她每天 都指示裁缝张瑞香不停地为自己加工和改修一件又一件价格昂贵的新式旗袍,放在衣柜里又许久不肯穿用,就是想借助对旗袍这一服饰的欣赏追求,满足自己的心理 需要,努力保持心态的平和。心理疗法对于一个女性养生的重要性,显然要比服用过多的补药重要得多。

管理衣饰也有学问

蔡妈,是宋美龄抗战之前在南京招雇用的一位随身女侍,她的名字叫蔡祺贞,江苏省扬州人。初到南京黄埔路官邸时她只有17岁,她在宋美龄身边服务了一辈子,最后跟随宋去了台湾,并且病死在台湾。因此,蔡妈可称得上是宋美龄身边感情最深的女侍之一.

如果说张瑞香一生对宋美龄所负责的就是为她裁剪合体的旗袍,以及专为宋缝制适合她穿用的内衣内裤等等,那么蔡祺贞就是一生为宋管理经营这些旗袍与内衣的 精明管家人。蔡祺贞最初在南京侍候宋美龄,就因为她对宋美龄林林总总、五颜六色的旗袍,心里有一本精明的账。她心里明白宋美龄在什么时节喜欢穿什么颜色的 内衣,什么时候需要为她更换内裤,什么时候应该为她准备衬衫和袜子,什么场合里宋美龄喜欢穿用什么样质料的旗袍和皮鞋。正因为蔡祺贞已经在跟随宋美龄的过 程中,深深了解和掌握着女主人对衣服的喜恶,所以有时宋美龄在更衣的时候,她只需要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手势,蔡祺贞便心领神会,而且她对宋美龄保存在内室 的所有贵重衣饰,一样一样都了如指掌。

蔡祺贞对宋美龄服侍得体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她不仅懂得如何为女主人安排出行和起居时的衣服颜色及式样,还在于宋美龄每天在脱下这些服饰以后该如何保管和清理。宋美龄的洁癖是多年养成的,而宋美龄的洁癖显然也与她的身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很少染病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此外,宋美龄在台湾盛夏时节使用过的凉席,也是她多年喜欢并不肯丢弃的随身之物,因为它是心爱的外甥女孔令伟送给她的。蔡祺贞知道女主人对这凉席的感 情,因此清洗保存都十分细心。她采取软毛刷蘸温水,小心地沿着竹草席的经纬缝隙进行清洁与保养,然后收藏起来,到了第二年夏天还拿出来供宋使用。宋美龄使 用的凉席就像她使用过的其他物品一样,一般都会十分精心,而且手中握有万金之资的宋美龄,也并不像外界所传的那样花天酒地,她在生活用品上的使用,有时甚 至与她的第一夫人身份不能相符,其精心与思旧的态度显然是可贵的。这件凉席,也在宋美龄殁后运回台湾的一批遗物之中,在台湾公开展出了。

到了晚年的宋美龄,虽然生存条件始终保持着优越于他人的特殊境况,可是,她面对着当时美国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大量化纤衣服和与化纤相关的丝织物,始终保持 着她所特有的冷静和排斥态度。她认为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所生产的大批化纤织品,虽然外表华丽美观,可是却有许多有害于人体的物质。譬如宋美龄所无法接受的甲 醛、酚、聚乙烯等等,都会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而且有人曾经把这类外质美丽的女式外衣,也送进了宋美龄居住的房间,她看过以后,马上就嗅出一股难闻的 气味。身体的皮肤对异味和化纤物品有抵触与过敏反应的宋美龄,就会本能地排斥这些新潮流之下涌现的衣服和物品。

居住在蝗虫谷大宅里,不仅宋美龄自己不穿这类有化纤成分的衣服,而且她要求身边女服务人员和侍卫们,也不穿这类化纤产品。宋美龄对化纤制品的强烈反感, 也体现在她对多年伴随自己的棉毛制品,从心里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感。夏天用的丝绸纱布所制成的旗袍,冬天使用棉麻等中国特有产品缝制的衣袍,都给宋美龄以 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其说是须臾不可分离的感觉,不如说是女性对中国丝织品特有的情愫。所以,宋美龄至死也没有丢弃她当年从台湾空运过来的,许多由中国 棉纱绸缎制成的旗袍和随身衣物。这是她的一份特殊的中国情结。

饮食习惯与美国有关

宋美龄由于10岁时就到美国读书,所以她回国以后,在饮食习惯上始终没有忘记少年时形成的偏爱,即每餐必食青菜,也就是西餐中的青菜沙拉。

据宋美龄早年在南京和重庆时期身边医官××回忆:宋美龄对于生吃蔬菜非常有研究。她认为煮熟的菜类虽然便于消化,但这些蔬菜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大多都在加温过程中分解或遭到破坏,营养价值无疑已经不能与尚未加热的菜类相比。例如素有“蔬菜之王”美名的菠菜,就是宋美龄每餐必用的,她认为菠菜不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且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南京生活时期,宋美龄曾经派医官××博士带着几位医生,前去紫金山下一家研究所,专门对菠菜进行了化验和研究。最后得出的结论果然如宋美龄所说,1公斤菠菜中原来竟含36克胡萝卜素,它相当于两只鸡蛋的蛋白质和两个橘子的维生素。难怪宋美龄多次叮嘱身边的厨师们说:“我 每天只要吃半斤菠菜,就可抵上一顿红烧肉供给我的养分了。而且红烧肉虽然吃起来很香,但它的副作用太大了,油腻可以伤肝,还会增加脂肪和体重,我在美国的 时候一度喜欢吃甜食,后来我的房东老太告诉我,你这样长久吃甜食,将来就会让你的心脏无法承受。那时我还什么也不懂,以为能吃上自己喜欢的食品就是幸福, 哪知道我那时甚至还不及一个美国普通老太懂得生活的质量。后来见那位美国老太总以青菜沙拉佐食,才渐渐悟出了一点道理。因为我在乔治亚州读书的时候,才是 一个不到20岁的姑娘,可是那位老房东已经70多岁了,她的身体比我还好,竟然强壮得如同一头牛!”

宋美龄喜欢吃青菜沙拉,是她1913年从乔治亚州威士理学院转到麻省韦尔斯理女子学院继续攻读学业的时候。当然,并不是因为她轻易相信乔治亚州那位房东老太的一席之言,就改变了自己从小喜欢甜食的习惯,而在于那时的韦尔斯理女子学院的集体食堂中,已经开始试行“多食用青菜和生菜”的新式饮食结构。

该校早在那时候就配备了专职的营养教师,她在这所大学里不但负有向学生们讲述与灌输新式营养结构的教责,同时她也直接兼职该学校集体食堂的营养师。在这 位营养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全校每日三餐的伙食配比,甚至每餐投入什么青菜,多少青菜,多少肉类,菜里放多少菜油,等等,所有一切都必须要经过这位女营养师 的批准和同意,才可以进行投料和烹饪。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青少年时期的宋美龄往往把吃饭和吃菜也当做她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过多年以后,宋美 龄深深反思到,她早年在美国学到的所有知识中,不仅有她毕生喜欢的英国文学、天文学、美术和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她从那所大学里学到了让她后半生赖以受用 的合理饮食习惯,还有那位美国女营养师对于饮食质量的新理念。

宋美龄回国后,常常每餐必以青菜沙拉佐食,这在当时旧中国还是极为鲜见的饮食习惯。在那种并不富裕的年月里,即便生活在上海富裕家庭的女孩子们,也多以 贪婪食用肉类和高蛋白为主的甜品为荣为乐,惟有宋美龄与他人持有明显的不同,她偏爱普通人不喜欢的蔬菜,并非她自视清高,而是因为这种普通美国人都可以享 受的青菜沙拉,既经济又实惠,而且其营养价值和对身体的益处美不堪言。在那种国人尚未对饮食结构给予充分注意,一般只以温饱为生活前提的人们眼里,当然都 不可能像宋美龄这样考虑得深远。

蒋氏夫妇的饮食差异

宋美龄从内地来到台湾以后,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放 松了她对饮食上的要求。据知情者介绍,宋美龄曾经多次叮嘱身边女侍和厨师们注意每餐必给她上一些纤维较长较多的蔬菜。她认为这些长纤维的蔬菜,虽然大多都 不利于人体的消化与吸收,可是如果仔细研究一番就会发现,长纤维的蔬菜之中往往正是含维生素、果胶、海藻胶较为丰富的,远比那些看起来好而吃起来香的菜类 对人体更有好处。这些好处经过她身边医生们的总结,得出宋美龄喜欢长纤维蔬菜的益处是多方面的。第一,长纤维蔬菜可以改变人体内的代谢过程,由于它们不便 于消化和吸收,反而有利于防治动脉硬化和防治大肠癌的发生,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和降低血压。

1927年 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以后,她与蒋介石无论在生活理念还是政治观点上,都有许多有待磨合的地方。其中生活习惯的差异,成为她婚后与蒋氏最大的迥异。这些差异 当然缘于她与他所受东西方教育的不同而无法取得生活理念上的一致,其中宋美龄与蒋介石在生活几十年以后一直无法取得一致的差异,正是她与他各自不同且又无 法迁就的饮食习惯。宋美龄可以让不信仰基督教的蒋介石随她而改信基督,也可以在蒋氏决定重大政治策略的时候,以她的意见作为转圜政治危机的基础。然而从美 国读书时起就喜欢食用素食素菜的宋美龄,却无法让蒋介石改变他不吃青菜沙拉的固习。

关于宋美龄与蒋介石饮食习惯截然不同的说法,没有比经常追随在这对夫妻身边的侍卫官翁元先生的口述资料更具有说服力了,翁元说:“在蒋家家族当中,老先生(指蒋介石——引 者注)是最重视吃食的一位。他吃的食品,非常精致但很简单,中年以后因装假牙,基本上以中式餐食为主,拿早餐来说,通常早上是吃一些点心类的食品,诸如汤 包、包子、馒头,有上海式的餐点及西式餐点,也有北方式的口味。为了让老先生吃得舒服称心,大师傅几乎天天得变换花样,可是菜色再怎么改变,老先生有几样 家乡菜是每天都要吃的,那就是腌盐笋和芝麻酱。他的吃法就是拿盐笋蘸着芝麻酱吃。官邸的菜色几乎每样都会用鸡汤做调味,老先生非常喜欢吃鸡汤,厨房几乎每 天都准备鸡汤,厨师知道先生的口味,每天都会准备好一只老母鸡,煨锅浓鸡汤,成为官邸饮食的基本特色。老先生一口假牙,所以习惯吃烧得比较烂的菜,不管是 中餐、晚餐,桌上大概是五道菜左右,菜色是二荤三素或三荤二素,每道菜虽然称不上是宫廷美食,但是也兼顾了风味和营养。老先生是一个注重饮食口味的人,但 是,他绝对不挑食,只要是端上桌子的菜式他都会吃上一点。对西餐的兴趣始终不高,所以,当官邸晚上吃西餐时,老先生有时宁愿吃他的家乡味,比如咸笋、酱 菜,蘸着芝麻酱,吃一点稀饭。

老先生虽然和夫人一起吃中饭和晚饭,可是两个人吃的东西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一点都没有餐食上的共同嗜好。大体上,老先生吃的方面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而老夫人则是全盘西式口味。有时候,老先生见到老夫人吃生菜沙拉,就十分不解地开玩笑:‘你真是前世羊投胎的,怎么这样爱吃草呢?’老夫人也不甘示弱,略带不以为然的语气说:‘你把咸笋蘸上黑黑的芝麻酱又有什么好吃的呢?’不过所幸彼此并不冲突,各安其食。”

最爱吃西芹肉丝

因为假牙的缘故,老先生偶尔会有牙根肉疼痛的情况,当他牙床疼痛的时候,他会让我们给他拿一些稀饭来吃,稀饭是士林官邸每天都有的食物,是用鸡肉熬成的,可说鲜美无比,或是白米稀饭。

官邸还有一样传统的美味,就是所谓‘黄埔蛋’。黄埔蛋其实是用大火炒出来的蛋,里头还摆些葱花,起锅时间特别快,所以吃起来很嫩。老先生吃黄埔蛋可说百吃不厌,通常他牙疼的时候,这道菜是他必备的菜肴。”

关于宋美龄和蒋介石饮食习惯的迥异,早在内地时期跟随他们多年的侍卫官孙宗宪,显然比到台以后跟随宋蒋两人的翁元更为稔熟,孙宗宪说:“蒋介石和宋美 龄是1927年结婚的。起初,两人的生活习惯、志趣爱好,各有不同。譬如,蒋惯于吃中菜,宋则喜西餐,吃饭时各吃各的;有时意见不合,引起争吵。因蒋杀害 邓演达,两个闹得最烈。宋美龄每一气之下,就驱车走上海。每次都由宋母或姐霭龄(孔祥熙夫人)对双方进行劝解,促宋回去或电蒋来接。以后逐渐和睦,同吃中 菜,宋母死后,相处更为亲昵,且称‘大令’(洋人夫妻间的爱称)。宋对蒋的生活起居,关怀照顾,无微不至,犹如护士。蒋有胃病,不宜饱食,宋加以限量,每 餐二小碗。有时蒋还是想添,宋每劝止。蒋办公之后,宋常为之整理案头文件。一次假日,宋高兴地提出去野餐,蒋欣然赞同,就命准备简便灶具、餐具和必要的食 物、调味品,驱车到中山陵园,搬石架锅,宋亲自煮菜,因火太猛,鸡蛋炒得焦黑不堪,宋向蒋表示歉意说:‘我不会烧菜,鸡蛋炒得不能吃了。’不愿拿过来,蒋 说:‘好吃的。’一定要她拿来吃。于是席地而坐,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还连说:‘好吃,真好吃。’竟一扫而光,我们在旁不禁暗暗好笑??蒋不吃点心,不吸 烟,不饮酒,不吃茶和牛奶咖啡,渴时喝白开水,每晨4时起床,做体操,洗澡;宋美龄的生活也并不特殊,当年上海小报载她用牛奶洗澡,我们无人知道此事。” 从两个在内地和台湾时期跟随宋美龄身边的侍卫自述之中,不难得到有关宋美龄饮食及生活习惯的真实状况。不同时期的生活规律大致都保持着比较固定如一的饮食 习惯,这也是宋美龄长寿健康的重要原因。

宋美龄最喜欢的菜是芹菜。她喜欢食用这种菜的原因,也许并不是因为芹菜的滋味,而是一开始就是从养营的角度出发的。她曾经在饮食上花费过许多心思,为 了进一步搞清哪些菜对她的养生和营养有益处,中年时的宋美龄就注意在身边配备一名营养师了。当然,她也并不是只为了自己的营养,同时更是为了蒋介石在饮食 上的需要。可惜这位营养师并不是专业性很强的人,而只是台湾荣民总医院的内科医生。不过,他到过美国留学,确实也懂得许多与养生相关的学问。这位医生告诉 宋美龄,在所有中国菜蔬里,西芹的营养成分最高,每斤芹菜里含有钙6克左右、碘2.26克、蛋白质1.1克、糖1.0克,更重要的是这种西芹还含有其他菜 中所不具有的铁和多种维生素。所以他向宋美龄建议:如果多食用芹菜,不仅可以有利于她的血管不至于过早硬化,同时也对宋美龄当时所患的神经衰弱大有益处。 在当时没有什么比让宋美龄为自己每天的睡眠不理想而忧虑的事情了,所以她听了这位医生的意见,有一阵子,几乎每餐饭时她都一定要求厨师为她特别炒一碟西芹 肉丝,作为她佐食的佳肴。

弃牛奶改喝燕麦粥

宋美龄的冰箱里存贮较多的还是台湾的芒果。她认为这种热带水果内含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较多,不但有利于她的美容,而且有助于她的消化。台湾医生姜必宁早 年对记者谈宋美龄的生活时说:“当蒋夫人向我请教有关芒果对人体的养生价值时,我告诉夫人说,芒果虽然很有益于养颜,但是它不宜多用,因为

芒果吃多了可以 造成腹泻。”因此宋美龄便在自己便秘的时候,多服用芒果。而水蜜桃、荔枝和葡萄,也很受她的喜欢,只是银杏和龙眼让宋美龄敬而远之,其中原因外界不得而 知。

宋美龄在喜欢吃水果借以美容的同时,更喜欢直接以新鲜的花瓣洗脸或沐浴,因为这样做花的香气可以在沐浴的过程中弥漫她的全身。不过宋美龄的皮肤又十分敏感,她虽然喜爱用花瓣放在浴缸里洗澡,却绝对不能轻易接触鲜花的花粉。

宋美龄早年在南京和上海生活期间,还有一个饮食习惯,就是她喜欢喝牛奶和参汤。那时的宋美龄还不能真正认识到营养与长寿的关系,往往把长寿的希望寄托 在高蛋白营养品之上。她那时甚至误以为人参汤喝得越多,对她的体质健康越加有利。到台湾以后,她才渐渐认识到牛奶和人参汤之类的补品,纵然其中含有很高的 蛋白质,但是久饮反而会造成体质的下降。

宋美龄为什么将喝牛奶改为了喝燕麦粥?其中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燕麦,历来就属于可溶性较强的膳食纤维,它曾经被人称为“第六大营养素”。宋美龄的保健医生们之所以极力建议宋美龄每天服用一碗燕麦粥,主要的原因是 宋美龄自从1963年以来,患上了习惯性便秘,而燕麦粥则是医治这种慢性疾病最好的食物,对习惯性便秘起到长期见效的作用。士林官邸的医生们认为:纤维素 和半纤维素,对于肠蠕动有着特殊的疗效。它比用缓下药物更为理想,是因为服药过久会在宋美龄的体内产生副作用。而习惯性便秘又是一种无法用药物进行根治的 痼疾,所以医生们决定以燕麦粥来取代她常喝的牛奶,无疑是有道理的。

宋美龄晚年在纽约蝗虫谷孔氏大宅生活的时候,仍然保持着每天早晨喝燕麦粥的习惯。一位在老夫人身边担任侍从的卫士曾经这样描写宋美龄喝燕麦粥的情景。 他写道:“她一般在上午11时左右起床,洗漱后约12时来到饭厅。她的早点很简单,就是一杯柠檬水、一碗燕麦粥和一杯热咖啡。她有一面喝燕麦粥一边看报的 习惯,而且她所喝的燕麦粥还必须是美国产的才行。换了其他种类的燕麦粥,她都会马上品尝出来???”

宋美龄在服用燕麦粥以后,不但感到此粥确对治疗她的便秘大有益处,而且还发现了更大的好处,那就是燕麦粥可以降低体内的胆固醇。经过医生们的研究和各种相 关资料的考证,台北荣民总医院的医生们认为,燕麦粥中包含的膳食纤维,在人的消化系统中起到了当初没有预见的良好效果。他们经过化验分析获知,燕麦粥服用 以后,恰好赶上人服用食物以后的正常消化过程,在这个时候肝脏就会分泌出大量的胆固醇。而胆固醇中的胆汁酸则能够有效地协助脂肪的分解与消化,膳食纤维就 恰到好处地吸去了大量的胆汁酸。这样一来,大量对体内有害的胆汁酸便不能排进血液中去,而这时候肝脏则可以把血液中的胆固醇摄入然后再排出体外,这样就有 效地避免了血液中胆固醇的增高。

吃苹果的学问

在台湾士林官邸里当侍从的人都知道,每年苹果下来的季节,官邸里都会成箱成车地运进一批。这些苹果大多都产自于台中和高雄,品种是上好的,果实硕大,香甜 可口。当然,这些成箱运进来的苹果蒋介石是很少食用的,因为他的牙齿不佳,即便偶尔食之,也需要由护士将一只苹果切成数块,然后每块上都插好牙签,一般情 况下一只苹果蒋介石需要吃一天,有时甚至几天才能吃完。 绝大部分苹果都由宋美龄食用,刚到台湾的时候,宋美龄每天三餐之后可以各食一只,后来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每天所用的数量在逐步减少,不过宋美龄喜欢吃 苹果是自始至终的。因为她认为苹果中有益于身体吸收的营养实在太多了,这是她从美国一位医生那里得到的经验之谈。1942年宋美龄从重庆启程前往美国医治 腰伤和荨麻疹的时候,她住在纽约郊区的哥伦比亚医疗中心,在那里她结识了一位精于营养学的医学专家温斯顿·洛德,是他告诉宋美龄一番吃苹果的学问。

洛德说:一个人每天吃一只苹果,就会有很大的收益。因为苹果含有防治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殊抗氧化剂,它的名字叫“类黄酮”。如果每天摄取一定数量的 类黄酮,那么日积月累,就会在人的心脏血管壁周围积聚成一道坚硬的防线,使得可促成动脉硬化的黏稠状血液无法在血管壁上形成危害心脏的老化斑。洛德告诉宋 美龄:人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不是一天两天马上就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加之人食用的油腻过多,就会变成危害心血管的隐患。而类黄酮就是可以清涮血管壁 的有效消毒剂,一个人每天从其他水果或食品中摄取的类黄酮十分有限,只有苹果内含有的最多。

洛德向宋美龄提供的大量与苹果有关的历史资料表明:据美国一位战前的保健医学权威通过化验得到的数据表明,他亲自做的一项试验中,对20位女性进行了 对比。其中每天摄入类黄酮最高的10人(30mg)与摄入最低的10人(17mg)相比,因冠心病而早逝的相对危险性是0.45;每天只吃一个苹果的5人 与根本不吃的5人进行对比,患冠心病的相对危险性是0.52。

这份由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提供给宋美龄的“苹果试验报告”还说:“哥伦比亚医疗中心保健专家们论证:蔬菜和苹果是最具营养的食品,美国加州戴维斯大学 的科学家们指出,苹果是一种最佳的抗氧化物的来源。他们的试验是吃苹果或喝苹果汁能防止胆固醇沉积阻塞动脉。就理论上而言,所谓坏胆固醇(LDL)在没有 受到自由基影响或氧化之前,并不会妨碍人的健康。而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中发现,苹果的主要成分就是阻挡自由基对胆固醇发生作用。专家也对苹果的果肉和皮作了 分析,发现它们都具有抗氧化的作用。但苹果皮似乎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这说明了吃苹果不削皮是有道理的。此外专家们也确定了所有苹果都含有抗氧化剂的事 实,只是不同类的苹果含抗氧化剂量的多少有差别而已。苹果中含有抗氧化剂就是一般所知的类黄酮(favonoids),这种蔬菜或水果中常见的养分除了可 以防止感染、消炎,还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阻止胆固醇氧化外,更能有效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因而会减少中风和心脏病的危险??” 小小苹果竟防癌

宋美龄对于洛德医生提供的医学报告十分惊讶也十分激动。因为此前她只是盲目地喜欢吃水果,却没有意识到一只普通的苹果,竟然会有如此之大的好处和学问。而 美国医学在她眼里之所以超前和进步,就在于它已经进入了保健的范畴,并且让她从心里感佩的是,当时正是世界上到处爆发战争的年月,在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 中,美国医界人士竟然还在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健康与苹果可以防止心脏病的问题。

洛德说:吃苹果的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平衡人的血压。因为人体内的钠是致使血压与年俱增的主要因素,而钠的天敌就是苹果中含有的钾。此外多吃苹果还可以对 人的便秘大有益处,洛德建议宋美龄解决便秘的最好办法不是施用药物,而是每天吃几只苹果,或者说食用由护士们挤好的新鲜苹果汁。宋美龄遵照医嘱做过以后, 她的便秘状况果然大有缓解。美国医生洛德对此的解释是:苹果之所以会在人体中起到缓解便秘的原因,就在于它含有大量的纤维,就是这些纤维促成了大便不易在 肠道里积聚和结块。同时苹果里还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它可以促进肠壁的不断蠕动,这样便秘之苦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宋美龄回到台湾以后喜欢苹果,并非仅仅因为美国医生洛德对她便秘期间所作的提示,还在于她通过经常性地吃苹果,可以帮助宋美龄达到美容的效果。 在宋美龄眼里,苹果简直就是水果中的珍品,它内中的维生素C可防心肌发炎,而维生素B则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健全。而且苹果的果糖还有催眠的作用,真是一个取 之不尽的小宝库。苹果能够美容是因为她后来请教过官邸里的医官们,得到的答复是,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东西对人的容颜当然会有益处。宋美龄 为此还吩咐官邸里的医护人员对苹果进行切片化验,最后她终于寻觅到了苹果既可治病亦可美容的科学依据。化验的结果表明,苹果中所含有的锌、碘、铜、钾等矿 物质,会使人的皮肤得到润滑,防止干燥。所以她才对苹果更加情有独钟。

若干年后,宋美龄已经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幢高层公寓里安度晚年了。这时候她因为牙齿等问题,早已经多年不再食用苹果了,但她的心脏和血压由于多年的精心保养,始终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

1999年冬天,宋美龄在那高层公寓里又读到一份来自芬兰保健医学界最新的研究报告。同样都是对一只小小苹果所进行的试验,其结果却比温斯顿·洛德的 相关试验报告更进了一步。报告说:“就苹果所进行的多次试验中证明,多吃含有类黄酮的食物可以保护人的心脏不受损坏。而苹果中含量丰富的纤维则是防止心脏 病的主要成分。另一项芬兰的心血管研究成果说,苹果内含有大量抗癌物质,假如人们多吃一些含有类黄酮的苹果和洋葱,那么患肺癌的机会就要比不吃这些食物的 人减少46%,患其他癌症的几率也将比一般人减少20%。保健专家们还指出:花椰菜、大蒜、葡萄、李子、酸樱桃等水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类黄酮与其他抗病物 质。”

尽管现在国际社会对人吃苹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战争时期的认知水平,宋美龄也是身受补益的当事者,然而她这时只能望着这份来自芬兰的最新报告发出淡淡的 微笑:苹果不但有防治冠心病的作用,而且新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一颗小小的苹果,竟然还有防止癌症的奇效!但她的牙齿早已经不再适合吃苹果了!

宋美龄的“住”

纵观宋美龄的一生,从她出生那天开始,直到她在美国纽约去世时止,她所住过的地方大都是环境幽雅、建筑格调别具一格的楼房或带着院落的平房。宋美龄在住的问题上真可谓是豪宅华屋,多生活在景色宜人或闹中取静的封闭性地域之内。

1897年出生的宋美龄从小就在上海滩上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现在可以查到的住所就有三处。她生下来的第一座寓所在上海原东有恒路628号,这是其 父宋嘉树自费建筑的一幢欧式楼舍,而且在当时的上海就是一处十分引人注目的大型住宅,是当时上海上流社会中较为奢侈的住宅之一。这时的宋美龄还是童年,她 降生人间刚睁开眼睛所能见到的就是古典红木家具与欧式沙发相匹配的舒适屋舍。宋美龄在这所宅子里大约住到1907年,才离开了这所漂亮的小洋楼,前往美国 留学。

就在宋美龄学成归国的第二年——1918年5月,她的父亲宋嘉树因心血管疾病病故在这幢保留了宋美龄许多童年美好记忆的宅院里。父亲死后,母亲倪桂珍 决定搬出这座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的旧宅。因为她只要在这所院落里生活,就会想起许多与宋嘉树相关的往事,于是她们在1919年春天,搬出了这所院落。 新宅在上海西摩路139号,这里是宋美龄在上海居住期间的第二所住宅。现在这所宅子仍然存在,不过此地已经更名为陕西北路。这所宅子是欧洲风格的建 筑,小楼前有一座偌大的花园,屋宇和大大小小的房屋,均给人以欧式田园的感觉。与前一所住宅截然不同的是,这里更显得闹中取静,几乎听不到尘世的喧嚣。而 且房屋和楼房的总建筑面积合约六百多平方米,小楼前后的花园加起来至少也有近千平方米,这里无疑是一所更适合于大家族幽居的理想佳境。宋美龄住在这里会让 她联想起在美国的生活,楼后还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夏天时这里可以打高尔夫球。而且这花园里还有让宋美龄为之神往的奇花异草,如海棠、香樟、雪杉、桂树、 龙柏和枫树等。

就是在这所幽雅的住所里,宋美龄开始走上了她从前感到陌生的道路——和政界人物的频繁接触,就是在这所宅子里接待过蒋介石和一些当时国民政府的高级官 员,而且这所宅子里还是宋子文兄弟几人、孔祥熙伉俪经常出没的地方。1931年当宋母倪桂珍在青岛病逝的消息传进西摩路这所宽大的院落时,宋美龄和蒋介石 在这里为宋母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仪式。雪白的挽联和挽幛几乎排满了偌大的院宅。所以上海西摩路139号住宅,是宋美龄永生难以忘却的地方。 宋美龄在上海居住的第三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东平路9号寓所。这是她与蒋介石于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举行盛大的婚礼过后,由蒋介石出资购买的一所 新宅子。这是一所经过宋美龄首肯并赞许后购下的一处房产,它的外观带有法国式建筑的特色,二层小楼,内中回廊曲折,房间众多。由于宋美龄从心里喜欢上了这 所宅子,因此蒋介石亲自为这所宅子取名为“爱庐”。

宋美龄和蒋介石并非在这里久居,他们婚后的绝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南京。一直到“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宋美龄才最后决心卖掉这所房产,彻底地搬到南京居住了。

这三所与宋美龄有着特殊感情的住地,标志着她由一位上海豪门大户家庭的千金小姐,逐渐走上社会并成为公众人物的成长历程。

汤山别墅

古都南京是宋美龄早在少年时期就心仪的地方。她从小就从父亲宋嘉树那里听到秦淮河、紫金山、玄武湖和燕子矶等地名。但是她真正来到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卓有名气的都市,还是与蒋介石结为百年连理以后的1927年。

当年岁末,宋美龄随蒋介石来到南京,曾经下榻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别墅。这所别墅距南京东郊约有20公里,而它所处的环境又是当时军警们严加控制和警戒的 地区——汤山古镇的中央有一处温泉氤氲的地方。这里有一幢清代建筑,曲径回廊,雕梁画栋。它作为宋美龄新婚后在南京的第一个住地,确实别有一番滋味。

汤山路8号别墅,原来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私人住房,当张静江听说蒋介石要把新婚的夫人宋美龄从上海带到南京来暂居,他就把汤山路8号的别墅赠送给蒋 介石和宋美龄作为结婚礼物。宋美龄对于这所院宅十分满意。住在温泉眼眼、雾气蒸腾的汤山别墅,宋美龄才真正体会到蒋介石作为国民党要人的骄傲,她发现蒋氏 别墅的左边是汤泉路3号,那里住着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而她所下榻的住所右侧,则是于佑任先生的“黄粟墅草房”。

宋美龄在南京城里居住时间较久的一处,就是有名的“憩庐”。

这个名字也是宋美龄亲自取的。这所宅子位于南京的黄埔路上,也是当时蒋介石主持的国民党中央军校之内。宋美龄认为长期居住在汤山虽然隐蔽性强,但是却 不利于他们的安全。因为那时的蒋介石正处于政治仕途上升的趋势,在他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久,又当选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宋美龄鉴于当时反对蒋介石 的党内外人士势均力敌,暗杀不断,而她认为树大招风,如果蒋介石长住汤山,每天从汤山前往南京城里一路上很可能遭遇意外的风险,所以她主张如果在城里建一 所新宅,最好的位置并不在于是否位于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最好的地点就是有军人护卫的地方。这幢由她自己亲自命名为“憩庐”的二层西式小洋楼,是她早年比较 如意的一幢居所。

蒋介石后来之所以在有众兵护卫的“憩庐”之外再建一所“小红山别墅”,并非如外界所说,是宋美龄不习惯南京的闷热天气,而全然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忽然做出的建宅决定。自然,这“小红山别墅”的倡导者,确是那时在南京已经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陪伴蒋介石的宋美龄。

大约是1931年的清明节,南京飘起霏霏细雨。那天宋美龄亲自陪同蒋到紫金山下的中山陵去拜谒。归途中忽然小雨初霁,阳光普照,附近群峦峻岭,一派

绿 葱葱的参差古树,宛若一道天然的屏障一般,景色非常雄浑壮观。宋美龄忽然发现车队经过的一处山坡上,彩虹高悬,碧绿的林莽中有一处可以居高临下的山岩。她 向蒋介石一指那雨后的山岩说:“如果你能在这里建一幢房子,再到中山陵拜谒孙总理的时候,就会方便得多了。”

蒋介石那时对于宋美龄的任何话都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除了几年来他与宋美龄的感情得到充分培养,重大军政事务都同意她参与之外,蒋介石感激宋美龄的原因还 有,她肯为了他而放弃在上海的“爱庐”。当时的许多国民党大员家眷都住在上海,因为许多女人都无法生活在这个当时有名的“大火炉”中,只有她宋美龄肯来炎 热的南京日夜陪伴着他。这样,蒋介石也早就有意为宋美龄在“黄埔路官邸”之外,另建一幢可以消夏的城外别墅了。而汤山自然不能再去,这样他听了宋美龄的建 议以后,马上就点头同意了。

共栽两棵柳杉树

那是一个让宋美龄在庐山上无法平心静气的炎热夏天。就在这一年的8月18日下午,宋美龄最后地告别了庐山,据史载当时她是一个人久久地伫立在“美庐”前的 两棵高耸云天的柳杉旁发呆,她回想起在抗战前夕的1937年夏天,她感到有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和恐怖感,似乎今生离开庐山以后,也许再也不能返回了。于 是她马上商之于蒋中正:“我们可不可以在院子里栽上两棵树呢?”蒋介石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她希望两人共同栽上两棵树,很可能象征着她与他的婚姻与结合。 当然在日寇大举向江南进发的前夕,宋美龄在离开庐山别墅的时候,提议要与他共同栽树,显然寓意十分深刻。于是蒋介石首肯:“好,我明白夫人的意思。”这 样,他们就命侍卫们尽快到庐山植物园挖来两棵只有半人高的柳杉树苗。宋美龄当时就是和蒋介石共同用锹挖土,然后浇水将两株小树苗在他们留有无限思念的“美 庐”前面的院落里栽了下来。

1946年7月14日,当宋美龄和蒋介石从四川重庆返回南京,再次来到久违了的江西庐山时,他们在脂红路边的“美庐”前终于又见到了他们在向四川撤退 前亲手栽种的两棵柳杉,两棵小树在八年抗战烽火中早已经长高了,而且碧绿葱郁的树冠已经在“美庐”前遮出了一片偌大的阴凉。

然而1948年8月的那个下午,当宋美龄自知前景黯然,归期无望的时候,她再次向蒋介石提议再在他们的“美庐”前面栽上两棵红枫树,作为一种只可意会 而不能言传的纪念时,事情竟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麻烦。原来几个遵从宋美龄之命的侍卫,还像1937年夏天那样,来到庐山植物园里企图马上挖走两棵红枫的树 苗,没有想到竟然有人站出来坚决反对。更让宋美龄心里无法容忍的是,当他们的侍卫向那个宁可不要脑袋也要保护红枫树苗的人说明“是蒋夫人要栽两棵红枫树” 的时候,不料那人仍坚决不肯相依。当时她本想发作,但是送她下山的车子早已经等候在“美庐”的门前,而飞往南京的飞机也已在九江机场待命,即刻就要起飞。 时间不容她继续栽种红枫,只好带着一种怅然无奈的心境离开“美庐”。果然不出她所料,从那个难忘的下午起,宋美龄就再也没有回到“美庐”。

所幸的是,宋美龄1948年8月离去时,她在“美庐”里留下了许多纪念物,它们并没有像1937年那样遭受日本军人的残暴践踏。虽然有人主张用利器敲 掉墙壁上的“美庐”二字,却遭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坚决拒绝。宋美龄前往台湾时遗留在“美庐”中的许多物品,都是中共领导人把它们当成珍贵文物精心保存下来 的。现在的“美庐”之内,尚存宋美龄当年在庐山消暑时亲笔绘制的三幅油画。这些油画是宋美龄为数不多的西洋画法的精品。此外还有她当年收藏在“美庐”中的 张大千等一批中国画名家的作品,一架宋美龄经常弹奏乐曲的美国旧式钢琴,一只在上世纪40年代尚属先进的非赛尔冰箱。还有一些蒋介石收藏的外国人相赠的礼 品等等。

“美庐”曾经是宋美龄早年在庐山上的隐居消夏之处,抗战之前,宋美龄在庐山上的居所“美庐”一直是对外界绝对封闭的禁区??现在这座大教堂的旧址仍 在,只是早已改成了一家电影院,几乎每天都向前来庐山的游人免费放映《庐山恋》这部电影,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家电影院的高大穹隆上还有当年大教堂所特有的 雕梁。

重庆城外有一座黄山

1937年全国范围的抗战拉开了序幕,宋美龄从此离开了南京的“美龄宫”。当然也就再也没可能在每年夏天前往庐山的“美庐”避暑。她和蒋介石来到了战时的“陪都”重庆。

宋美龄和蒋介石初来山城重庆的时候,他们的下榻之地先在范庄花园。这所花园洋房是当时四川军阀范绍曾的私邸,位于重庆市区中央的上清寺。它是一所闹中 取静的幽雅宅院,蒋介石刚刚从南京来到四川不久,不可能马上就兴建自己的官邸,所以四川军阀范绍曾马上就主动让出了他自己的一所公馆让蒋介石和宋美龄来 住。

宋美龄对范家的院落房舍很满意,因为这种小四合院式的格局,显然对她来说有几分新奇,无论早年在上海,还是后来随蒋去南京定居,她所住的几乎无一不是 二层欧式楼房。四合院式的住宅对她来说还是首次,特别是在多雨多雾的山城里居住,四合院有许多楼房不能相比的优点,譬如她的屋舍是一个独立的小跨院,月洞 门可以与蒋介石住的另一所跨院曲径相衔。而她感到满意的是屋舍门前有一片栽种各种花花草草的花圃,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住四合院的优点还有,她不必再像从 前那样和秘书、女佣们相住在同一个楼层里,她可以独立住在上房,左右两厢可以分住佣人和护士。这个小小的院落仿佛就是世外桃源,上清寺虽然处于重庆的闹市 区,但是由于她下榻的小院距路边很远,所以几乎在房间里听不到外面的喧嚣。

尽管宋美龄对范绍曾这个暂时的居住地很感舒适,但毕竟不是她和蒋介石的久居之所,所以宋美龄才同意蒋介石马上在市区内建筑一所属于自己使用的宅院。这同样是一座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院内修竹青翠,古柏参差。特别是供宋美龄居住的院落,更加显得幽雅宁静。

可是,宋美龄却始终也没有机会住进去,原因是就在林园将要建成的时候,另一位国民党元老林森先生当时没有合适的住处,在征得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同意后, 林森在那座尚未完全竣工的院落里歇息了一个月。没有想到有一天蒋介石会见林森的时候,无意中谈到那座院落住得是否安逸时,林森竟随口说:“这座院子实在太 幽静了,我住得非常习惯。”蒋介石那时正想拉拢林森,马上就表示:“既然林老说那所园子幽静,索性你就长期住在那里好了,我们再另找其他地方重新建造官 邸。”这样,蒋介石为宋美龄精心打造的另一座四合院格局的“美龄宫”,就因为林森在此居住而更名为“林园”了。

宋美龄对于自己精心按四合院格局设计与施工的新式“美龄宫”的易人,心中虽然难免怏怏不快。可是,蒋介石的话既然已经出了口,那就覆水难收。好在她心里清楚蒋既然一句话就把“美龄宫”变成了“林园”,那么一所房子和院宅对于当时的蒋介石而言,简直就是唾手可得。

纵然城里的新官邸一幢比一幢漂亮,然而让宋美龄心里真正不快的倒是她无法继续居住在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城区了。这是因为自从蒋氏决定迁都重庆以 后,日本军用飞机便开始不分昼夜地偷袭国民党军政大员们云集的重庆。蒋介石见夫人如此惊惶,甚至为了防备日本飞机的轰炸,宋美龄已经到了寝食俱废的地步, 于是蒋介石一道命令下去,在城外为夫人寻找或马上建筑一所宅子,以备躲避日机轰炸时使用。

黄山别墅的由来

蒋介石要在城外建屋,在当时几乎是做不到的。因为日本飞机的空袭自从1938年2月以后,变得更加频繁和猖狂了。如果新建一所住宅,时间至少也要几个月, 不如在城外隐蔽的地点寻找一所可让宋美龄看中的官邸。戴笠为了讨好蒋、宋,下令所有军统人员马上在重庆的歌乐山、枇杷山和北碚温泉等地,一下子就寻找到近 十座从前重庆和四川一些军阀及富商们的城外别墅。

歌乐山上的白公馆,就是其中的一处首选之地。遗憾的是,当戴笠把他和军统人员好不容易寻找到的一些民间和军界人士的城外别墅都拍成照片,送进蒋氏在范 庄的临时官邸时,蒋介石却一定要宋美龄亲自确定,并说只要夫人看得中,他本人住在哪里都一样。宋美龄马上把这些别墅都否定了,特别是对白公馆相当反感,因 为她从照片上观察,此宅虽然处于万山丛中,有利于防空袭,可是她却认为白公馆里阴气太重,而且她从外观上看白公馆很像一座山大王居住的“碉堡”或“寨 子”。所以此地后来成为了戴笠中美合作所的一座监狱。

蒋介石见宋美龄不点头,就令麾下人员继续寻找。最后,戴笠就在重庆南山上寻觅到了一处非常幽雅的山顶别墅,只是当时在这所城外别墅里尚有主人及家眷没 有迁出。戴笠还是把这南山上的别墅一一让人拍成了照片,然后照例再送进范庄让宋美龄亲自过目。这一次,宋美龄眼露惊喜之色,连连说:“这个好,这个好!索 性就到南山上去住吧!”

戴笠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在南山上无意中发现的这座别墅,竟然会引来宋美龄的微笑,所以大喜过望地近前赔笑介绍说:“夫人,这幢小楼主人已经取了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叫做云岫楼。”

蒋介石看过以后也十分满意。于是宋美龄就决定要亲自到南山上去看一看这所宅子。那天,宋美龄过了江以后,上山时才发现南山并不像她在戴笠拍的照片上想 象的那样好。因为南山的山坡太陡,而汽车驶上去相当艰难。这样,侍从室的人就请人准备了两副滑竿,专供宋美龄和蒋两人使用。好在山坡虽然陡峭,来到南山顶 上时他们才眼睛一亮,因为面前的这所山顶别墅甚至要比戴笠拍的那些照片还要好,其建筑水准还要精致。

“松厅”就在宋美龄的眼前,她里里外外将这座房子看了又看,对蒋说:“大令,我就住在这里了。因为我不习惯爬山,山上的那幢小楼最好还是你来住吧。” 蒋介石见她如此欣赏“松厅”,哪里还能与宋美龄争夺,便对侍从室的人吩咐说:“既然夫人说这里好,那么你们就马上把房间修理一番,然后就请夫人搬进来住 吧。”随后,宋美龄和蒋介石在一大群侍从的簇拥下向云岫楼进发。宋美龄陪着蒋介石气喘吁吁地爬上云岫楼时一看,这才发现这幢三层小楼竟然要比下面的“松 厅”好得多。

“这座房子为什么叫黄山别墅呢?”直到这时,宋美龄才想起向身边侍从室的人员询问这座别墅的来历。戴笠告诉她和蒋介石说:“这座别墅本来应该叫南山别 墅的,可是,就因为是一个名叫黄云阶的大商人早年花钱把这座山全部买了下来,所以这里才改叫了黄山。当然它和安徽的黄山无法相比。”

台湾阳明山行馆

1949年蒋介石父子从内地来到台湾的时候,宋美龄还在美国纽约。她因事一直拖延到1950年才来到台湾。这里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宋美龄而言,无疑是一个 难以生存的地方。最初她来到台湾,首先感到这里的亚热带气候极不适于她的生活,四季无冬的台岛纵然气候温暖如春,但是毕竟阴雨天较多,有时在秋冬两季细雨 不断,到了盛夏时节,有时还会有台风登陆,接着便是连绵不绝的滂沱大雨,这样潮湿的地方让过惯养尊处优生活的宋美龄在短时间里无法忍耐。这样,首先为她解 决的是要有一座既可以躲避暴雨和潮湿的侵袭,又可不受雨后阳光暴晒的憩息之地。于是台北湖路附近的士林官邸就是宋美龄居住和养生的最佳选择。而在她的士林 官邸建成之前,就下榻在台北郊区阳明山上的蒋介石行馆里。

早在1949年蒋介石来到台湾的初期,士林官邸尚未正式修筑,于是蒋介石就先入住在台北郊区草山上。那时候草山公园附近有一所宾馆,是日据时代由一个 日本商人出资修建的。结构中西合璧,三层楼内大约有百余房间。国民党到台之前,这里是作为日本商人和一些东南亚游客们的下榻之地,蒋介石决定要把草山宾馆 作为他的行馆以后,便把三层楼内所有入住的客人一律清理出去,住

进了蒋介石侍从室的大小官员和一个侍卫中队的兵力。而蒋介石所以看中这里,主要是他喜欢山 上的一眼冒着乳白色蒸气的温泉。

蒋介石住进草山宾馆以后,就把这座山更改了名字——阳明山。改名的原因是,蒋介石刚逃到这里以后,每天都在诵读他喜欢的《王阳明全集》。他希望从这位明代唯心主义哲学家一生的功败垂成中摸索到他从内地败逃至此的经验教训,于是他的草山行馆也更名为“阳明山行馆”。

宋美龄来台后才发现,蒋介石之所以一到台北就喜欢上了草山上的这座宾馆,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时国民党军队刚刚从内地败退至此,台北市区一时人满为 患,几乎所有能够住人的房舍,甚至是一些民宅,都住进了国民党的官兵。一些较好的住宅,大都被一些逃台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和官员们预先租用或者出资购买下 来。尤其让蒋介石感到不能在台北市区与这些官员们争夺住地的原因还有,一些不服水土和暂时没有居所的国民党士兵们,竟然在光天化日下行抢或开枪杀人,治安 形势非常严峻,而当时的台湾省政府尚无法有效地控制这种动荡的局面。

宋美龄不得不佩服蒋介石选中远离尘嚣、风景宜人的阳明山顶作为他的行馆,其原因无疑是从安全方面来考虑的。宋美龄发现,尽管距草山公园近在咫尺,但是由于附近只有一条树木参差的小路可以通往宾馆,所以它的隐蔽性很强。 宋美龄感到这所行馆的好处还有,蒋介石站在三楼的阳台上,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阳明山的全貌。观赏山景与静思退守的良策,隐居在草山之巅无疑就是台湾最 理想的地方。这里让宋美龄联想起从前在南京城外的“美龄宫”,居高临下地凝望山景甚至强似南京郊区的别墅。尤其让她满意的是,这家行馆的所有玻璃窗都是大 块的玻璃镶嵌而成,落地窗在那个时代还不多见,而阳明山行馆里的设施确实堪称当时的一流。

温泉足疗

在阳明山行馆居住的另一个好处,是宋美龄可以每天洗上自然温泉。这一点无论南京还是后来她居住了整整8年的重庆,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台北阳明山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可以让宋美龄过上宁静而舒适的生活。医生告诉宋美龄:这里的温泉不仅可以让人洗澡和沐浴,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生有腿疾的病人在温泉中泡脚。而草山温泉的水质丰富,水的温度一般在50至60摄氏度。

阳明山温泉的另一与众不同的特质,就在于温泉水中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的多种矿物质。它其中不但含有碳酸盐的成分,而且还有微量辐射性和杀菌性功能的矿 物质。几十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成分,让宋美龄听了大为惊喜。因为医生明确地告诉她,山上的温泉由于与岩石终年相融,所以它的矿物质含量肯定比普通泉 水多上几倍甚至几十倍。这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如果经常泡洗

足部,可以医治包括胃病、缺铁性贫血症、缺钙性骨质松软症、慢性肝炎和胆囊炎、神经衰弱症、 皮肤病和高血脂、高血压等许多疾病。

“这很好,这很好。”宋美龄听了保健医生的话,不禁想起《水经注》中的一句话:“大融山泉出温汤,疗治百病。”她也知道早年在南京城外的汤山居住的时 候,也曾对洗温泉产生过兴趣,遗憾的是后来她因为要搬到城里去住,泡温泉的医病养生疗法并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现在她自知已经人到中年,没有什么比洗 温泉进行足部养生更为紧要的事情了。

宋美龄于是决定每天在阳明山上洗温泉。在宋美龄每天以泡温泉来打发寂寞光阴的时候,身边的医生和护士会不断地指导她如何来泡脚和加强双腿的养生医疗。 医生还向她提供有关阳明山温泉在不同季节和温度下发生的变化。引起宋美龄最大兴趣的是,阳明山泉水里含有养生价值最高的是一种名叫氡的特殊矿质,对人体的 局部皮肤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治疗,特别是对于皮肤病更有明显的疗效。

官邸保健医生告诉宋美龄说:“泉水中的这种氡可以透过人的皮肤渗入血液。它在促进血液成分的优胜劣汰的同时,会净化血液中的不良成分。氡这种元素对于 人体疾病的主要作用就是它除了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之外,还可以起到消炎、镇静、脱敏、镇痛等功效。所以我敢说氡可以对夫人的皮肤病有益无害。” 宋美龄对阳明山温泉的感情愈来愈深,她甚至认为随蒋介石来到台湾是因祸得福。对于在阳明山上温泉中泡脚,有医生特别为她总结成如下的经验,即:春季泡脚,开阳脱固;夏季泡脚,可除暑气;秋天泡脚,润肺舒肝;冬天泡脚,温暖丹田。

宋美龄每天坚持三四小时的足疗,她还把温泉濯足与人工按摩有机地结合起来,她知道足疗和按摩对足心的摩擦作用,甚至强于吃补药。

当时的台湾尚未有“足疗”这一保健项目,不过宋美龄由于身居特殊的地位,她早已经率先享受到了温泉沐足的疗法。在长达半年多时间的足浴过程中,宋美龄 虽然没有较为明显的感觉,不过她的皮肤病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发作,她往往把这段时间的身体康泰看成是得益于阳明山的温泉。

士林,住得最久的官邸

蒋介石特意为宋美龄在台北市湖底路修建的新宅——士林官邸,原来是一座老建筑,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就是一个日本人开办的园艺试验所。蒋介石来到台湾以 后,侍从室的人到处为蒋寻找住地的时候,就发现了这座建在士林的园艺所。蒋介石上那里去视察了一次,发现这座园艺所里的花花草草很多,他知道宋美龄早在南 京和重庆时就非常喜欢养花,于是蒋介石首肯了这座旧园所。在得到蒋的允许以后,国民党主管“逃台事务”的部门,拨一笔款子为在阳明山

上暂时居住的蒋介石维 修此宅,而蒋介石的用意是为宋美龄建一座住所,他本人可以在阳明山及其他地方再选一所住宅。

就这样,士林园艺所经过几次修建,才有了一个相当气魄的规模。纵观士林官邸主体建筑结构,其实就是一栋二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过,它的梁、柱等主 体部分则是当时台湾还比较罕见的RC钢筋来充当骨架。国民党的施工单位对于这所住宅的施工改造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为了让房舍与附近福山的山色一致,以达 到屋舍防止炮击的需要,蒋介石还特意下令,要把中正楼的外墙一律涂成绿色,让房子和后面的福山形成一致的绿色。蒋氏更看重的是这座官邸的隐蔽性。他要求施 工人员一定要在整体布局上,与附近的福山形成一个统一体,让飞机在空中无法看到他和宋美龄居住的屋舍,并且让官邸处于整个山峦的环抱中。尽管负责施工的官 员已经煞费了苦心,可是用飞机在空中向下侦察,还是发现官邸四周的腹地十分空旷。

他们只好到阳明山向蒋报告说:士林不适合夫人和您居住,因为我们在空中侦察发现,就军事地形学上来说,士林地区是一个易攻难守的地方。所以准备放弃士 林,为宋美龄寻找一处更加安全的住地。然而许多理想的地点都在大溪一带,那里与台北市区甚远。所以这里一度停工,后来宋美龄亲自来士林视察,她马上就看中 了这园艺所里的幽雅环境,当即对“总统府”施工官员表示:“我就要在这里住,请你们一定要把工程进行下去。”蒋介石见夫人决心在士林居住,就指示施工官员 说:“既然夫人看中了士林,那么我们将来就住在士林了。至于安全问题,是你们考虑的事情。”这样一来,台湾当局为了蒋介石和其家族的安全,在重金维修士林 官邸的第一天开始,就把官邸要塞化列入了维修计划,把宋美龄将要下榻的士林官邸当成“特号工程”进行紧急施工。这样就将原来仅仅为宋美龄建一所便于养生的 修养寓所,改按军事设施的模式来进行施工。 1951年春天,士林官邸的主体建筑已经竣工。不但宋美龄搬进了士林的中正楼里居住,蒋介石和他们的几个孩子也先后搬了进来,可是这时候福山的军事工程尚未竣工。

关于宋美龄士林官邸内部的奢侈与豪华,一位当年追随在宋美龄身边的台北医院女护士,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她叙述了当年她进入宋美龄官邸的情景,“头一次见 到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是在一个晚上。那是六十年代,已经是晚上将近9点的光景,我那时还是台北医院的一个不过20岁出头的护士。我记得,在士林官邸大门 口迎接我的是官邸的一位医官。他很和蔼地把我迎进官邸大门,准备陪我走进宋美龄住在二楼的卧房。‘夫人感染了肺炎,不严重,但是需要休息,我希望你照顾她 几天,让她尽快康复!’我唯唯答是,眼睛余光瞥了一眼医官,我可以发现他的脸色有些焦虑的神情,但是,立刻又恢复了平静和笑意,并且很客气地为我开门引 路。

隐居为长寿

宋美龄从台湾来到纽约定居以后的第一所住宅,位于纽约州的长岛,这所郊外别墅建在皇后区一个南北的狭长岛屿上,面积将近15万平方米。这是孔祥熙和宋霭龄 1943年来到美国为将来定居所购买下来的郊区别墅。当时他们是从一

位美国巨商的手中购得,而这所别墅的第一个主人,则是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哈里曼。他当年 要在这个四周环绕着黑森森林带的地方建筑一幢三层楼房,与其说是为自己晚年的休憩之用,不如说是给他女儿结婚的嫁妆。1975年当蒋介石病故以后,宋美龄 就决定离开让她烦心的台湾,来到纽约长岛的蝗虫谷定居,这是因为早在1949年蒋介石在中国内地上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正在美国的宋美龄就企望在姐姐和姐夫 的别墅里久居,无奈那时蒋介石还在台湾,她才不得不返回。而现在宋美龄终于可以实现她早年在美国定居的夙愿了。

这幢建于1913年的欧式大宅,从外面看是三层建筑,可是如果走进楼里才会发现,其实这幢楼房只有两层,第三层原来是装废物的阁楼。不过这座白墙红瓦 并配有几根雪白廊柱的古老建筑,仍然保持着它初建时的华美和富丽。宋美龄喜欢它,是因为这幢楼房外面还有许多可供她散步的绿茵草坪,草坪后面则是网球场, 还有一个碧蓝的室外游泳池。早年她到美国来时就会在这里观看孔令仪等人打网球。宋美龄喜欢保健但不善于体育运动,她喜欢游水却又不敢轻易下游泳池。不过她 对有游泳池的住宅从心里感到满意,在盛夏到来的时候她至少可以沿着碧蓝的游泳池边散步。

宋美龄经常喜欢在楼前的草坪上徘徊,走进“L”字形红瓦白壁的别墅,她常常喜欢一个人沿着甬路来到有四根白色大理石柱子的门前,然后她步履蹒跚地推门 而入。展现在宋美龄面前的是一楼大厅,这里由客厅和花厅组成。自从她来到这幢别墅以后,开始按她自己的风格来改变姐姐和姐夫生前布置的格局。她特意吩咐把 环绕大厅四周的几张中国式红木椅子换掉,摆上了几张英国式的真皮大沙发。然后她又吩咐身边人将自己一幅巨大的油画肖像悬挂在大厅正面的墙壁上,那是她端坐 在一张雕龙椅上的正面油画肖像。看见油画上的自己,宋美龄不觉黯然神伤。这是她20年前初来美国时,用重金高价礼聘美国著名女画家伊丽莎白·萧玛特芜为她 绘制了三个多月的杰作,油画肖像上的她被描绘得那么年轻漂亮,安娴清丽。宋美龄居高临下地微笑着面对所有走进大厅的客人,显现出一位女政治家所特有的妩媚 与风韵。若干年后当宋美龄将要离开长岛蝗虫谷的大宅,搬进城里曼哈顿高层楼房居住的时候,她不敢与面前油画上的自己相对视,因为她深知自己已经老态毕露 了,不禁一个人俯下身来叹息:“唉,我如今老成什么样子了呀!??”

宋美龄在蝗虫谷别墅居住了多年,在此期间她开始不断患病,而且身边的医护人员也由于台湾当局不断以压缩配制为名,一个个地调走离去了。到了宋美龄将要去世的前几年,她身边的侍从、医生、护士等,几乎绝大多数都已经调走。 到了这一年的冬天,宋美龄忽然患上了感冒。没有私人医生为她诊病和治疗,宋美龄就必须要在护士和孔令仪的搀扶下,乘车在冬天凛冽的寒风中去长岛一家教会医院求诊。这种情况对于一生养尊处优的宋美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孙思邈的“十二少秘诀”

虽然台湾当权者在不断地削减宋美龄的服务人员和经费,但是,宋美龄每年在纽约生活仍然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据来自台湾的一条新闻称:“??她虽然人在美 国,2003年台湾还是为她编列了三位事务工作人员和两名司机,共104万元(新台币)的预算。而派驻美国的医疗人员,每人每月的薪水至少有5万元??所 以为了照顾宋美龄,一年支出至少1000万新台币。据了解,派到美国照顾宋美龄的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筛选,除了本人愿意外,还要有相关的经验,台湾振兴 医院挑好后,士林官邸还得当面再试一次。英文是很重要的考虑依据,因为宋美龄平时讲的多是家乡话和英语,如果英文听不懂,沟通就难了。考虑到宋美龄年事已 高,身旁工作人员不能换得太勤,所以前往照顾她的护理人员一去至少就是两年。此外,振兴医院隔三差五还要打包一箱箱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寄往美国,包括降血压 药、助眠药、点滴针管等等,提供给宋美龄和官邸工作人员。” 宋美龄在生病的时候经常要去的美国医院,是一家教会医院。它的设备十分简陋,只有三四个美国医生,而且他们医术平平,医疗器械也极为普通,与宋美龄从 前在台湾时的就诊情况有天壤之别。尤其让她颇感不适的是,从前在台湾只要有个大灾小病,马上就有一群医生把自己团团围住,俨然对待自己亲人一般地问疾诊 病,如沐春风。而在纽约长岛医院的美国医师,哪一个了解这位中国老太太曾经有过的辉煌?一些年轻的美国护士,在为她打针时甚至态度不恭,这让宋美龄大有 “虎落平阳受犬欺”之感。最后她只有依靠外甥女孔令仪夫妇前来照顾起居。有时候宋美龄生病,要去城里一家医院,只好自己乘车前往。孔令伟是宋美龄刚来美国 初期在身边照料最多的人,她死去以后,改由她的姐姐孔令仪夫妇来照顾。

尽管宋美龄这时的生活环境与条件,早已经与从前在台湾时大有今昔之感了,可是她对于养生之道的兴趣,却丝毫也不曾有任何改变。

晚年的宋美龄尤其对中国著名医师孙思邈一生积累下来的经验情有独钟,她特别欣赏孙思邈的“十二少秘诀”,她认为这才是中国人长寿的基本功夫。孙思邈的“十二少秘诀”是: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

这里孙思邈所指的少思,即是“多思即劳神”的反语;少念,则是“多念则志散”的反用;少欲,自然就是“多欲则志昏”的修正;少事,是“多事多劳神”的 经验之谈;少语,是因为“语多则气走”,这是孙思邈从中医学角度来看待少语的益处;少笑,他认为“多笑则伤肾”,反之少笑就可以养精蓄锐;少愁,是“多愁 则心慑”的经验总结;少乐,是因为“多乐则意溢”的缘故;少喜,是因为“多喜则记忆昏乱”;少怒,是因为“多怒则百脉不调”;少好,是因为“多好则心神迷 失”;少恶行,是因为“多恶行则憔悴无欢”。

宋美龄对中国医学没有重视,自从她在重庆时得了胃病才认识了一个叫张简斋的中医,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才真正体会到祖国中医对人的生存、人的长寿和人的健康原来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她到台湾以后研究中医孙思邈“养生十二少”的原因。

进退两难走为上

孔令仪和丈夫黄雄盛住在城里曼哈顿花园大道附近的高层公寓中,他们不能像孔令伟在世时那样每天都守候在长岛。但是,孔令仪每天清早9时一定准时从城里开车 出发,一小时的车程过后,她会在上午10时准时赶到蝗虫谷。那时宋美龄大睡一夜,刚好起床。孔令仪就在这里与小姨妈共进午餐。到了下午5时,孔令仪再从蝗 虫谷开车返回纽约市区。

宋美龄在搬出这幢郊外别墅之前,曾经在这里跌了一跤。出事的那天上午,孔令仪就感到心里发烦。在烦躁心绪中她匆忙领取了便秘的特效药品,然后急忙驱车返回蝗虫谷大宅。这时已是中午12时,她绝对没有想到就在她回到别墅的前20分钟,宋美龄竟然跌倒在二楼的楼梯上!

据秘书和护士事后向她报告,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宋美龄起床用餐以后,每天必亲自下楼,去一楼西侧那间三面镶嵌落地玻璃的花厅赏花。孔令仪知道这是小姨 妈晚年不可更改的习惯,她喜欢花儿胜过一切,尽管医生多次提醒宋美龄注意花草对皮肤病可能引起的感染,但是宋美龄多年仍然固执地保持这一习惯。当天清早, 宋美龄的情绪很好,因她在花厅里见到一盆名叫绿英的兰花。这是孔令仪一位台湾朋友送来的礼品,孔令仪知道小姨妈喜欢,就命人从城区送到蝗虫谷来。宋美龄多 年没见到这么好的兰花了,没想到她刚走进花厅,脚下一滑,就扑倒在地上了。

宋美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同意搬到城里的高层公寓居住的,因为在那里会随时得到孔令仪的照顾。当时宋美龄之所以赞同孔令仪出卖自己寄予无限深情的长 岛别墅,也是出于她在纽约生活状况的考虑。自从蒋经国病故以后,她的经济状况大大不如从前。台湾对她的经济限制早从李登辉上台不久即开始了。 宋美龄来到纽约定居的时候,当时因有蒋经国在台主政,所以她身边的医护人员开支,尚不成问题。宋美龄刚到纽约的时候,蒋经国为她配备了全套服务和警卫 班子,共有32人。即便在这11年的漫长岁月中,她身边的服务人员时有变动,但是人员的数额是一成不变的。可是宋美龄再次从台湾回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警 卫人员竟从10人忽然减至2人!两位司机也只剩1人了。护士从前是4人,减到现在的1个人。

自从1988年蒋经国死后,李登辉执政伊始就在经费上千方百计控制宋美龄的开支。宋美龄尽管已是远离政治舞台的人物,但她在李登辉眼里是瘦死的骆驼比 马大,身边仍然需要一些陪护人员,而且她要养两辆小轿车,汽车和身边随员都需要开支,台湾虽然没有拒绝支付这笔每年至少1500万元新台币的开销,但是李 登辉早就在暗中授意相关部门不断地压缩宋美龄的开支。宋美龄因探视孔令伟的病回台时,她曾当面向李登辉提起此事。李先说压缩开支是有人暗中不听他指令所 致,继而又表示他定要设法全额解决。宋美龄希望他设法把属于自己的所有开支,变成法律允许的固定开支。这样一来,宋美龄今后在美国就可以衣食无虞了。她做 梦也没有想到,自她提出这一要求后,李登辉竟三番五次派人到纽约找她的麻烦,要她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处于进退两难境地的她,最后只好寻求搬进城里居 住,只有变卖蝗虫谷房产这一条路了。

遇上了精明的对手

当孔令仪提出出手蝗虫谷大宅的时候,宋美龄面对自己目前的窘迫生活,断然下定了决心,她对外甥女表示:“如果我们一旦看清世态炎凉,什么身外之物都不值得留恋了。现在最紧要的就是找人出卖这房子。什么古董,什么衣物,什么家具,现在在我的眼里都一文不值了呀!”

10月下旬,经过孔令仪的经纪人大卫和几家拍卖公司的反复周旋,位于蝗虫谷的孔氏别墅终于引起一家名叫斯蒂尔曼房地产公司的注意。经过大卫和斯蒂尔曼 公司的三次洽谈,最后该公司同意以2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此宅。但是斯蒂尔曼公司的代表在随大卫验看蝗虫谷的孔宅后,坚持要求必须把宅子中所有家具古玩一 并转手,作为这起房地产交易的附加条件。

孔令仪为此向小姨妈诉苦,又特别提到别墅里所有宋美龄的物品,也要同时作为房地产一部分出手之事,以期引起老夫人的注意。她认为偌大一幢房产,还要搭 上房子里所有物品,才卖了280万,真是血本都搭进去了。不料宋美龄对此却现出无所谓的漠然神情,她早把所有随身什物视若草芥了。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由于有宋美龄的坚决态度,孔令仪便委托经纪人大卫,在10月21日正式与斯蒂尔曼公司签署一个《备忘录》。同时又在隔日补签了出售 房产的正式法律文书。这样一来,多年来压在宋美龄和孔令仪肩上的重担,便轻轻松松地卸掉了。出乎宋美龄和孔令仪意料的是,当初她们在决定和斯蒂尔曼公司签 署出售房地产合同的时候,误以为遇上了个不懂房地产行情的买主,让她们用一幢破旧的空宅,换回可在市面上流通的巨额美金。然而到了10月24日,当《纽约 时报》上登出《蒋介石遗孀宋美龄长岛豪宅以280万低价出让》的新闻时,宋美龄和外甥女孔令仪才恍然大悟地意识到,原来遇上了精明的对手。 《纽约时报》说:“独具慧眼的斯蒂尔曼公司所以购买一幢多年无人居住的长岛别墅,是因为他们看中了宋美龄的名人效应和这所房产的历史价值。精于房地产 生意的斯蒂尔曼公司,当然不会仅仅因为宋美龄住过此宅就做亏本买卖。他们也并不是简单地转手易人,而是要对这幢旧房进行彻底的开发之后,再出手他人,以从 中牟取暴利。据称,斯蒂尔曼公司决定近期把这幢房子公开展览,让世人参观以后,再行定价转让。现已有多人在与斯蒂尔曼公司洽谈这笔生意了,据称一家公司情 愿出资650万美金,将此宅购到手,斯蒂尔曼公司是通过房产的公开展示来吸引更多的买主。他们一转手就赚得一倍以上,不能不说斯蒂尔曼公司棋高一筹??”

宋美龄和孔令仪这才知道当初当做包袱甩的蝗虫谷旧宅,原来竟有着非同寻常的潜在价值。不过尽管受了骗,宋美龄仍能泰然地面对长岛别墅的转让。在她的眼 里世间所有一切什物都无足轻重。所以尽管她知道长岛别墅因她和孔祥熙等中国政界要人曾经栖身于此而引起美国收藏家们的高度关注,可是她依然没有动心。孔令 仪却无法咽这口气,在美国经商多年的孔家大小姐,哪能容忍一家美国房地产公司转手渔利她们的私产。

超然面对拍卖风波

孔令仪把自己刚刚获悉的信息告诉给宋美龄:“原来他们那么爽快就同意和我们签约,是看中了长岛房产的名人价值啊。在这些精明的商人眼里,他们与其说想买那 幢已经开始漏雨的旧宅,不如说看中了姨妈您留在那宅子里的东西呀!他们是想把您老人家的东西,统统当做文物进行拍卖,然后再把房产单独出手,这可是一笔不 菲的不义之财。都怪咱们当初搬家的时候,过于匆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还没来得及保护,就拱手让给美国人了!”

宋美龄静静地坐在曼哈顿高层豪宅的居室里,听罢孔令仪的激愤之言,她心里也泛起了淡淡的感伤。她想起在长岛的旧宅中,还遗落下她当初准备往曼哈顿搬运 的几个包裹,里面有她和蒋介石的许多信件和照片。想到这些东西竟然落在一家房地产商人手中,她也难免心有不甘,但是宋美龄仍然安慰外甥女说:“无论斯蒂尔 曼公司有多大的经济回报,都算他们命中所有,我们不可出尔反尔;咱们尽管有损失,也绝不能再为此事心生反悔了。因为签了约的生意是生效的。再说,一些身外 之物,又何须你我劳心呢?索性就作为咱们给斯蒂尔曼公司的一点礼物好了!”

孔令仪不等宋美龄说完,就忍不住报告这家公司要把蝗虫谷旧宅里的旧家具当成文物进行拍卖,而且这些文物拍卖的所得,将会超过这家公司购买的房产总额 时,宋美龄的心情忽然变得紧张起来。她无法想象那些只有她和蒋介石所有的私人物件,竟会一夜之间变成美国拍卖行里的拍卖品。想起早在九泉之下安息的蒋介 石,宋美龄不禁心里难过。

“斯蒂尔曼公司真是太精了,他们不仅拍卖,而且还预先在报上刊载了广告,他们把所有姨妈的私人物件,不论大小,都授权给BRASWEL(布莱思威尔) 艺术画廊进行拍卖。”孔令仪把刊登“公开拍卖蒋介石遗孀私人用品”的报纸,放在宋美龄面前,激愤地说:“据这家艺术画廊的主人布莱思威尔在记者会上宣称, 您老人家的私藏古董至少在600件以上,其中已经打成包裹待运的文物就有200多件。当然,还有许多家具和画作,其中有姨父的亲笔手书和您老人家从台湾带 过来的国画。另有许多珍贵的影集,当然,家具、珍贵的明清两代器皿也不在少数。这些东西如果咱们自己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的话,收上来的钱完全可以归咱自己 所有,可如今却平白落进了斯蒂尔曼公司的私囊了,唉,姨妈,我真对不起您老人家啊??”

宋美龄是以过来人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这意想不到的变化的。她心里当然对斯蒂尔曼公司瞒天过海的做法极为不满,同时也对那些曾经花费一番精力,从台湾士林官 邸精选出的文物古董落入他人之手,心里感到万分难过。但她把那张刊登广告的报纸捧在手中轻轻瞟了一眼,就信手丢在桌子上了,不以为然地叹息一声:“世间之 物,历来都是你争我夺,可是争到头来又是如何呢?还不是眼睛一闭,所有身外之物都变成了别人的掌上之物。当年慈禧老佛爷手中的财宝,比咱们这些人多得多 呢。可是她死后什么也没带走,带到东陵里去的那些稀世珍宝,后来还不是给她带来一场盗墓之祸吗?依我看,也就算了吧,索性就让他们拍卖就是,倒要看斯蒂尔 曼公司能发多大的不义之财!”

珍贵藏品终于失而复得

尽管宋美龄已把所有丢失在长岛别墅里的东西都看得无关紧要,但是,孔令仪无论如何也难咽下这口恶气。她绝不能眼看着属于宋美龄的珍贵藏品,都一股脑儿无端地落入他人私囊。她决定就是花钱打一场官司,也要把属于宋美龄的私人用品,从斯蒂尔曼公司的手中索要回来。

孔令仪当即驱车前往斯蒂尔曼公司进行交涉,可是该公司拒绝会见她。于是,她便打电话找到自己的经纪人大卫,说明索还宋美龄全部私人物品的理由。大卫当然难以支持孔令仪的主张。

就在这时候,孔令仪发现,受到斯蒂尔曼拍卖宋美龄文物委托的布莱思威尔艺术画廊的代表布莱思威尔又在《世界日报》上发表谈话,他自负地说:“我们将对 宋美龄长岛别墅进行为期三天的公开展示,意在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这幢房产。与此同时我们布莱思威尔画廊要在明年的1月3日,在康乃克州的艺术画廊里举办 ‘蒋介石夫人物品拍卖展’。对于无法拍出的物品,我们将捐献给孩子们,相信这符合蒋夫人一贯喜欢孩子的心理。我们估计在展览宋美龄大宅的第一天,就可以卖 出门票400多张,以每张门票20美元计算,这当然也是一项不小的收入。不过这项收入我们将捐献给慈善事业??”

布莱思威尔还说:“我们发现这幢意大利别墅的内部,还保存着许多可以用于拍卖的文物,有些照片都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例如我们看到蒋夫人 的一大幅玉照,还有孔祥熙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油画。楼内还有一册蒋夫人的百幅画作的珍藏本,上面有多幅蒋夫人的山水画和蒋介石为她这些画题写的词和签 名。当然有些画是复制品,但是楼内也有一些东西是绝无仅有的真迹。如记载孔氏家族《族谱》的手稿,就是真迹。可惜斯蒂尔曼公司不识中文,没有把它们当成文 物。当然,我们还会从这幢巨宅里寻找到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到时候会在拍卖会上和大家见面。”

据孔令仪事后了解,就在她和宋美龄都不介意的破旧大宅的三楼贮藏室里,在那无边的尘埃堆中,还保存着许多美国、德国和法国的重要油画作品,这些价值连城的珍藏品,多为从前蒋介石在内地时期各国政要向蒋、宋伉俪赠送的纪念品。

而这些珍藏品现在再也不属于这位年迈的老夫人了。

孔令仪为了索还宋美龄的私人物品,最后不得不聘请律师出面,向斯蒂尔曼公司和布莱思威尔艺术画廊进行交涉。

由于孔令仪提出的要求无懈可击,最后拍卖方不得不在公开拍卖之前,把属于宋美龄私人藏品的一小部分,如宋美龄个人画作、照片、书信,以及蒋介石早期的著作手稿、在庐山上用过的手杖等物,归还给了孔令仪。

当宋美龄在曼哈顿豪宅见到这些失而复得的珍贵藏品时,她不禁悲喜交集地流下泪水。

还有一部分宋美龄自藏多年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中国画家的真迹,通过交涉无论如何也不能璧还,最后还是宋美龄自己出了钱,在文物拍卖会上以超出标额几倍的高价,重新派人购了回来。

曼哈顿“葛莱西”公寓

1995年,宋美龄决定将纽约长岛蝗虫谷大宅出手变卖以后,就搬进城里曼哈顿的一处高层公寓楼里居住.

这所公寓是宋美龄漫长人生之旅的最后一站,也是她一生中惟一住过的高层建筑。此前无论她在上海还是南京、重庆、台北,所住的楼房也不过是二三层之高, 然而到了晚年,她竟然破例住进了一幢巨型公寓楼的第10层。这是一幢15层高的老式公寓,大约建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与宋美龄从前所住过的任何楼房都 不能同日而语。陈旧、破陋和楼窗的狭窄都是旧建筑所特有的标志。 它坐落在纽约曼哈顿的东河之滨,宋美龄所住的第10层是两层楼房打通,她本人住在10层的大套间里,秘书、护士等女性服务人员与这位年迈的老夫人同居 在这一层的几个居室之内。而第9层为男性警卫人员和司机等等,由于多年形成的习惯,所有男性工作人员在无重要事情时一律不许进入宋美龄居住的第10层。

这所建筑之所以作为宋美龄晚年的住所,是因为这里距孔令仪和丈夫所住的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公寓较近,便于他们不时从家来到这所公寓照顾已经行走艰难的 宋美龄。这座公寓与早年她在长岛蝗虫谷居住的大宅一样,也不是宋美龄本人的房产,而是她的外甥孔令侃生前购买下的一处房产,孔令侃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多次 对小姨妈宋美龄表示:将来如果您老人家一旦不习惯在城外居住的时候,随时可以搬进这所公寓里来居住。不过那时住惯了瓦房和低层楼房的宋美龄,并不希望马上 就住进人声喧嚣的曼哈顿高层住宅区来,直到1995年她的身体实在难以承受城外医病不便等多种实际困难,才在孔令仪的多次劝说下,搬进了这所高层住宅。

出现在宋美龄面前的是一幢幢状如高山峻岭般的巨厦。那些由钢骨水泥组成的楼群,俨然如层层颠连起伏的险峻峰峦,遮住了她平日最喜欢的阳光。一大片阴影 忽然铺天盖地向她袭来,使老夫人的眼睛有些难以适应。她眯着眼睛,望着那不断向轿车扑来的幢幢大楼,吓得她急忙用手护住了发花的双眼。也不知车行多久,忽 然身边有人轻轻叫她,宋美龄这才发现,她的座车已经滑入一条水泥坡道,她眼前出现了一幢巍峨的大厦。这就是宋美龄寄予希望的另一住处——纽约东河84街豪 宅,人称“葛莱西”的公寓楼。

须臾,一扇大门就在她的面前缓缓开启,原来这是一个巨大的地下车库。宋美龄正困惑地左右顾盼,孔令仪和护士、警卫们已经把她搀扶下车,这时她才知道自 己来到了孔令侃早年为她购买的豪华大宅下面。接着,孔令仪让宋美龄稳稳坐在那辆轮椅上,然后大家把她的轮椅抬进了电梯间。这时,电梯开始缓缓上升,宋美龄 的心忽然变得紧张起来,因为到了暮年时光的她,再不像从前那样适应电梯的起降。眨眼之际,缓缓上升的电梯便停在了第9层。

宋美龄的轮椅被大家推出电梯间,她忽然发现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狭窄的廊道尤让她忽感不适,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在她看来眼前的高层大厦,自然无法与长岛蝗虫谷那宽敞大院和二层楼房相比。

公寓里的平静生活

孔令仪和护士把宋美龄的轮椅抬上楼梯,在他们面前出现了第10层那宽大的起居室。宋美龄从前在这里曾住过一个短短的秋天,那时她把一架大钢琴从长岛别墅搬到这里。如今当老夫人再次来到这里时,她才发现那架钢琴的琴盖上,已经落满了厚厚尘土。

从前宋美龄在国内时,就喜欢弹钢琴,那是她在美国读书时养成的习惯。在改习绘画以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宋美龄在上海和南京,都是以弹钢琴来打发寂寞光阴 的。后来她听信了蒋介石的劝告,才把兴趣全都转移到绘画上来,从此她就再也不摸钢琴了。宋美龄到了美国以后,孔令伟担心自己的小姨妈无事可做,又考虑到绘 画毕竟不能成为她漫长家居时光的全部精神寄托,因此她出钱在纽约为小姨妈购买了一架英国造的钢琴。如今,当宋美龄忽然发现那架放在10楼起居室百叶窗前的 黑漆大钢琴时,眼睛忽然一湿,又想起了外甥女在世时的许多往事。

在曼哈顿居住的几年里,宋美龄的生活习惯如旧,她仍然每天听秘书读当天的《纽约时报》,仍然还像从前在蝗虫谷居住时一样地坚持要秘书为她化妆和梳头, 然后吃清淡的早点,中午以后要睡到下午3时,吃了午餐以后,她会在10楼的阳台上转一转,看花或者倚窗观望楼下的马路和人流车辆。

她住在10层楼上极少下来,因为她下楼一次十分不便。有时候甚至需要护士搀扶或坐在轮椅上,这样就要惊动许多人。不过,宋美龄只要下楼,必须要做好几 件事才行。一是她必须要梳好头,化了妆;第二件是要穿上她从小就喜欢的中国旗袍才能够会见客人。对于宋美龄来说,虽然从小就在美国接受教育,她也十分喜欢 西方的生活习惯,不过她在服装上一直没有全然地西化,在任何公众的场合,她也一直不肯穿西装。到美国度晚年时光的时候更是如此,一直到死也没有穿西装,这 是一般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

宋美龄住进纽约曼哈顿“葛莱西”高层公寓以后,一位美国记者曾对她在高层公寓的生活状况作过如下描述:“据知情者称,宋美龄在葛莱西公寓里的生活十分 平静,她还像在蝗虫谷居住时一样,每天都以读经、祷告、看书、看报为主要生活内容,有时还会见从台湾来的客人,但谈话的时间一般不长,近几年她的话明显见 少,有时用英语与人交谈,有时她会对客人讲上海话。还有的时候她喜欢由侍卫和护士陪同去曼哈顿附近的教堂做礼拜,但是她必须要坐在轮椅上,而且一般在无人 的时候她会来,避免与陌生人交流,更讨厌新闻记者。晚上她在床上读书时,不知何时就睡着了。她的眼力还算好,据说订了几份美国的英文报纸。只是听力大不如 从前了,她与老朋友会面时有时只能用笔谈,脑袋也还灵活。有时候身边人为了让她快活,便与老夫人打麻将。据说她在牌桌上还能捉得到谁在偷牌。让身边人担心 的是宋美龄有时会在她的卧室跌跤,因此孔令仪力劝她使用手杖,但她不服老,不喜欢用‘第三只脚走路’。”??

“藤轿”与“滑竿”

1930年以后,宋美龄开始把她的出行也当成了保健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蒋介石地位的提高,权高势众。另一方面,她往往把 游历名山大川看成是开阔眼界、怡然自慰的乐趣。由于她有更多的机会陪同蒋介石到各地去视察军务,宋美龄更便于利用这些机会游历从前想看但没有机会游览的景 区。在整个三十年代,据不完全统计,宋美龄几乎跟随蒋介石走遍了全国的主要风景区。她的足迹踏遍了浙江的奉化雪窦山、莫干山,陕西的华山,山东的泰山,江 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河南的嵩山等等,而风景堪称天下秀的四川峨眉山,更是宋美龄陪伴蒋介石流连忘返的地方。

她上巍峨的莫干山坐的是当地特地为她制作的“藤轿”,这种藤轿由四人抬着上山,宋美龄可以躺坐在上面,无论山路如何崎岖难行,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而 当宋美龄在抗战时期随蒋介石登上四川的峨眉山时,此山纵然比莫干山陡峭几倍,但是当地的军阀早就为她和蒋准备了两人抬的“滑竿”。

这种“滑竿”要比莫干山的藤轿还舒服几倍,只是峨眉山的山路狭窄而曲折,有时候她坐在“滑竿”上担心抬她上山的人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把她抛下山涧。不过,峨眉山的曲折石路虽然又高又陡,一路上早有地方官员派出大量军警宪特在小心保护着。

在宋美龄和蒋介石登上峨眉山的前期,四川军阀们闻讯都紧张地动作了起来,早在宋美龄来峨眉山的几天以前,军阀范绍曾等人就紧张地筹划起来,事先派出一 个五人小组,提前几天就来到了峨眉山下的一座县城,在这里他们首先要为蒋、宋二人上山悄悄地务色几名可以抬“滑竿”爬山的脚力。

因为峨眉山陡峭而险峻,并非一般普通山可以相比,而往常蒋介石登山的时候,一般都由当地的官员们或者侍从室里的人来充当轿夫,但是范绍曾知道这种办法 在巍峨的峨眉山上是行不通的。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在峨眉山下预先找好了几个轿夫。这些长年在峨眉山上下攀登的脚力,都有普通人所全然不具备的非凡脚力,如果 让他们抬上宋美龄和蒋介石上峨眉山,肯定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关键在于范绍曾不能让这些脚力在登山之前知道他们所抬上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人就可以了。只要到 了半山腰,这些脚力即便知道他们抬的人是蒋介石夫妇,也不可能把消息泄露出去。

范绍曾对于蒋介石的出行规律倒也有所耳闻,只是他对于宋美龄所知甚少,有人对他叮嘱说:“宋美龄是个很难缠的女人,在一般情况下她的出行肯定要比蒋介 石更难伺候。”所以范绍曾对蒋宋夫妇的这次峨眉山之行,格外地小心。他也知道如果让蒋氏夫妇一口气就从山下爬到金顶,肯定会吃不消,于是范绍曾就预先派人 在半山腰的观音阁布置一个临时的行宫。这里有许多古庙宇和一些明清时代的建筑,如果让蒋宋夫妇在经过白龙洞的时候,抄近路到观音阁休息一个晚上,那么次日 天明时分就可以到达峨眉的主峰金顶了。

范绍曾的计划报给了侍从室,蒋介石征询过宋美龄的意见以后,马上就同意执行。这样范绍曾就必须要在观音阁和金顶建起两座临时的行宫。不过这需要他

投入一批更大的人力和财力,否则就不会让这两座临时行宫达到让宋美龄满意的程度。

第一次上峨眉山

范绍曾预先派兵从山下担足若干上等的菜蔬、肉食、米面和饮用水,不得有丝毫怠慢。至于蒋宋夫妇的安全问题,早就有王陵基、刘湘等等四川军阀负责。当蒋、宋 两人刚刚从重庆出发时起,在战时曾经沉寂多时的峨眉山上就忽然出现了黑压压的大兵身影,他们荷枪实弹,马上封锁了所有可以进入峨眉山的各个要冲路口。只要 发现有进山的人,无论是砍柴的农民,还是进山烧香的游客,一律不问青红皂白地把他们暂时控制在进山的路口,有些形迹可疑的进山人甚至还要受到拘禁,一直到 蒋、宋两人离开峨眉山时才可以放行。

宋美龄有生以来是第一次上峨眉山。虽然此前她跟随蒋到过许多名山大川,但是从南京迁都重庆以来,她还是第一次来到峨眉。而蒋氏则大大不同了,他前后已经多次登临峨眉,所以这次他再次劝慰夫人,一定要到天下第一秀的峨眉山上观光,看看日出。

宋美龄做梦也没有想到峨眉山会是这种阴雨连绵的景象。他们从成都出发时,就发现天色是阴着的,宋美龄心绪不安地询问身边的侍卫说:“这样的阴天如果上了峨眉山,会不会遇上大雨呢?”

随行的侍从室人员告诉她:“夫人不必担心,像这样的阴天在峨眉山地区是常有的天气,在这里全年几乎有300多天都是阴天,这里见到太阳是极为少见的。 至于夫人担心下雨,也大可不必,因为峨眉山上的雨季尚未到来,这样的阴天即便下了一场小雨,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也许很快就会雨过天晴的。”

宋美龄陪同蒋介石在一批当地轿夫们的前呼后拥下,坐着“滑竿”在天色将午时分就登上了观音阁。刚登上半山腰,细雨便下了起来。好在范绍曾对此早有准 备,几个抬滑竿的脚力早已经为宋和蒋准备好了防雨的伞棚,所以宋美龄非但没有对这场霏霏细雨有什么厌恶,反而从心里产生了几分喜欢,因为淅淅沥沥的细雨, 给这闷热的天气带来了几分难得的凉爽。

第二天,又是一个阴天,但是没有落雨。宋美龄就陪着蒋介石去附近游山。让宋美龄感到意外的是,峨眉山上的猴子多得让她吃惊,而且这山上的猴子根本不惧 怕生人,只要见有人挨近它们,马上就会向人扑上来。宋美龄天生就喜欢猴子,这次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峨眉山上的猴子居然对他们一行人毫不眼生,甚至有些猴子 可以主动上前去夺抢游人手里的食物,宋美龄索性就把手里的水果抛了过去,那些猴子们扑上来和宋美龄嬉闹,蒋介石担心那些猴子们会伤害夫人,慌忙下令身边的 侍卫们轰赶。哪知宋美龄却喝止了,她对侍卫们说:“这些猴子是赶不得的,万一它们红了眼,反而会闹出事来的。”就这样宋美龄和峨眉山上的猴子们玩得很开 心。在观音阁一住就是7天,这种情况大大超过了范绍曾的预想,于是他不得不再次派兵下山,火速从成都向峨眉山用飞机空运给养。

宋美龄到了峨眉山的主峰金顶以后,反而感到不如在山腰住得舒服。而且这时候不知为什么天竟然下起了滂沱大雨。三天后雨霁天晴,宋美龄便开始张罗着下山 了。不过蒋介石却对宋美龄说:“峨眉山上的好景,你才刚刚看了一半,日出竟然一直没有见到。就这样下山你不觉得扫兴和失望吗?”

宋美龄却说:“如果山上不下雨,我就是随你在这里住上一个月,也是不嫌多的。然而这连天的阴雨气候,让人心里实在无法容忍了。倒不如早一天回到重庆去。黄山的别墅总是住得惯的。”

“竹轿”和“担架”

宋美龄到了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时,才感到这里才是天下群山连绵的地方。她在奉化期间多次随蒋上山,不过到了这里,不再有滑竿和藤轿,当地人早就为他们准 备了一种名叫“竹轿”的登山工具。当然这种“竹轿”并不是每个上山的人都能享用的,是需要四个人同时抬起它,才能沿着陡峭的山路蹒跚登山。在早年盘山公路 尚未开通的时代,登上雪窦山只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这里与峨眉山不同的是,爬山时必须同时有四个人才能攀登而上。原因是山路上雾气缭绕,毒蛇会随时出 没,稍有不慎就会让抬竹轿的人招架不住,因此四个人抬竹轿,主要是保证她的安全。

宋美龄和蒋介石乘坐的竹轿,还不能轻易请外工,必须要以侍从室的侍卫为主。为了让宋美龄在上山的路上不出问题,侍从室必须保证每副竹轿要有八个抬工, 而且一律要求抬竹轿的侍从必须是奉化的家乡人才行。主要是考虑到他们熟悉此地的山路和可以随时打死向抬竹轿人进犯的拦路毒蛇。

1936年秋,宋美龄随蒋介石来到河南境内。当时恰好赶上蒋介石的50大寿,而宋和蒋正住在登封。这里距离嵩山不远,于是宋美龄建议他的生日应该到嵩 山上去一游,以表示他的寿辰吉利,一年比一年官运亨通。当时的登封县长毛汝才是一个身强体壮的青年人,当他听说宋美龄和蒋介石要上嵩山的时候,感到这绝不 是一件好做的事,因为毛汝才知道嵩山虽然是有名的一岳,然而在当时,嵩山由于山路的崎岖险要,怪石嶙峋,爬山的小路几乎都被没人深的蒿草所掩蔽,一般情况 下在当时是无人轻易爬上嵩山的。特别是像宋美龄这样从没有吃过苦的女人,如果把她抬到怪石突兀、林密草深的嵩山,肯定会吃不消。可是毛县长又不敢轻易打消 宋美龄想游嵩山的念头,于是只得下令手下人连夜上山,砍掉那些山路上的茅草荆棘,然后再吩咐一批县府的官员督造两副可以抬着宋、蒋两人上山的“担架”。因 为河南境内登山从来不使用“滑竿”和“竹轿”,只能使用民间用竹藤特制的两人抬“担架”。

毛县长深知宋美龄和蒋上嵩山他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为了稳妥起见,毛县长下令县府里的几个局长亲自作为宋、蒋两人上山时的力工,而毛县长本人则在两副担 架中间亲自监护。这被选中的十几个可靠的局长,将要在登上嵩山的一路上,轮流抬着宋、蒋两人上山。为了安全可靠,毛县长甚至连科长也不敢使用,惟恐心怀不 轨的人在半路上生出意外来。

这次宋美龄和蒋介石登嵩山,对于毛县长和几个县府的局长来说,无疑是遭到一场意想不到的苦差苦役。因为这些平时作威作福的地方官员们,平时哪里做过如此消耗体力的苦差,而宋美龄一路上又是不断地催促快行,让这些抬担架的人更是叫苦不迭。

毛县长在宋美龄游嵩山的两天时间里,真是如同遭了一场大难。因为他随行上山和下山,他必须每天都紧紧跟随在宋美龄和蒋介石两人的担架旁,而且还要亲自 扶着担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而有时山间的小路太狭窄,毛县长只能侧着身子在小路的边沿上行走。半路上不时会发生险情,有时一条巨蛇会猝然蹿出,吓得他和 抬担架的局长们胆战心惊。好在两天的嵩山之行,最后总算顺利地坚持下来了。可是毛县长经此一次随行爬嵩山,已经累得他浑身如同散了架子一般,蒋、宋两人离 开封登县以后,毛县长大病了一场,险些断送了一条性命。 作者历时20多年研究宋美龄官场之外的生活经历,透过其衣、食、住、行等生活历史,总结出她在养生学方面的经验,并以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首次向内地读者揭示宋美龄长寿的内幕秘闻。

轿夫班和“有氧运动”

宋美龄喜欢坐轿子,是她在内地时形成的习惯。那时候由于内地战争不断,宋美龄有时难免追随蒋介石到各地去视察和指挥战争,宋美龄往往就是蒋的主要随行人 员。后来蒋介石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搬到大西南以后,宋美龄因为经常和蒋奔走在名山大川之间,所以他们身边就有了一个训练有素的“轿夫班”。 宋美龄的这些身强力壮的轿夫们,在配备选择时就像挑选侍从时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集训。宋美龄要求为她抬轿子和“滑竿”的脚力,不仅须有忠实于 她的政治标准和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端庄外表。个头大都需要在一米七以上,因为宋美龄的身材颀长,所以给她抬轿子和“滑竿”的脚力轿夫们,也 一律要求在为她抬轿的时候把轿子抬高一些。

跟随宋美龄多年的御医熊丸这样说:“抬轿的轿夫也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绝对不会滑跤,因为一滑跤就没有面子了。他们很稳当地上下,踩得很稳,我从 来没见过有哪个轿夫跌过跤。一顶轿共两个轿夫,前后各一。有趣的是:他们在抬轿时还会彼此呼应,若前面轿夫看见道路很滑,便呼:‘滑得很!’后面轿夫听了 即答称:‘踩得稳。’而前面轿夫若看见前面路上积水,便先提醒:‘前面亮光光。’后面轿夫听了便答道:‘后面水当当。’当前面轿夫说:‘两边有(意指两边 都有人)。’后面便应:‘中间走。’这样一问一答,除有交通警示作用外,也表示后面轿夫听到警示。且因都是押韵的句子,故十分有趣。” 宋美龄来到台湾以后,仍然恪守着“仁者爱山”的嗜好,两只在四川时定制的软轿子,也运到了台湾。因为台湾虽小,可是巍峨的山脉却连绵不断,也有许多可 以供他们攀登和游览的绝佳之地。不过宋美龄这种到南京以后特制的“软轿”,显然与在重庆期间使用过的“滑竿”大不相同了。四川的“滑竿”都是硬竹子制成 的,而南京改制的新式“软轿”则是采用藤子编制而成的,同时这两乘小软轿的上方又加了可供他们在山路上行走时遮避日晒的“凉棚”。

每年到了夏季或秋季,宋美龄一般都要和蒋氏离开喧嚣的台北,来到日月潭边的涵碧楼行馆住上一二个月。宋美龄只要在这里住下来,就要每天去爬山,因为她 知道蒋介石一贯喜欢游山观水,即便到了远离台北的山间别墅,他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喜欢攀到山顶居高临下地俯瞰群山,是宋美龄嫁给蒋以后学到的一种乐趣, 正所谓近朱者赤的原因。

蒋介石如果到了涵碧楼,一般会在这里的山间别墅召开重要的军事会议,这样,宋美龄就一个人闲不住,她可以随时召集身边的轿夫,要他们抬着软轿送她游览 山间景色。只要宋美龄要上山,那么她身边的轿夫们就会忙个不停。因为宋美龄和蒋介石有所不同,蒋氏会让轿夫把他抬到山顶的某一处,就会吩咐停下来,然后驻 足于山间,或在树荫下徜徉。而宋美龄则大大不同,她平时在官邸里一个人闲得有些憋闷,好不容易到了涵碧楼,她就会每天折腾得轿夫们到处抬着她在山里转悠。 她认为这样做也是一种身体的保健方式,坐在别人抬的软轿上游山看水,也是一种体育锻炼。心情舒畅且又可以一饱眼福,当然会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同 时在山里转久了,也是一种运动量的加强,晚饭可以多吃一点。鉴于此,宋美龄每年常常有一定的时间要花在到涵碧楼别墅休息和游山上。

作者历时20多年研究宋美龄官场之外的生活经历,透过其衣、食、住、行等生活历史,总结出她在养生学方面的经验,并以大量生动鲜活的细节,首次向内地读者揭示宋美龄长寿的内幕秘闻。

呼吸有益的气体

初时蒋介石对宋美龄每次早饭和午饭以后,为什么不在室内休息,而一定要那些轿夫们抬着她在夏天的烈日烘烤下去附近树林和岗峦上去空转有些费解。后来宋美龄 才告诉蒋她所以每天饭后,特别是在晚饭以后一定要定时让轿夫们抬着她到海边、树林和炮台上去空转,就是为了增加“有氧运动”。

宋美龄告诉蒋:所谓“有氧运动”,是她最后一次到美国去才从一位名叫欧森的著名营养学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他告诉宋美龄说:每天保持晚饭后的50分钟 散步,不如每天晚饭后30分钟的运动。而在这位美国人的眼里,所有的散步也不如静止的运动更有益于“有氧运动”的进行。因为这种饭后的有氧运动,直接对女 人的减肥大有益处。美国人在战后的生活中学会了养生,他们再也不会把饮食看成是生活中惟一的追求。那时候的美国人就已经把生活质量的提高,纳入了生活的主 要内容。也就是说女人再也不拼命地追求食用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品,而是在刻意追求减肥,而有氧运动就是女性减肥的最好办法。

宋美龄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就遵从那位美国养生专家的叮嘱,每天饭后不再吃减肥药物和螺旋藻,而是让轿夫抬着她到空气比较好的山林和海边转悠。坐在软 轿上的她就再也不必像从前那样采取药物减肥了,而是定期让轿夫抬着她到海边和林间吸收新鲜空气。而宋美龄外出的时间也与众不同,蒋介石喜欢清晨散步,可是 宋美龄却有她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每天上午选在9时到11时出去最好。她对蒋说:“上午9时以前是空气中含有污染气质较多的时候,这时候如果

到外边去,吸不 到好的空气。如果谁在那里大口地吸气,甚至还会把致癌的物质吸进肺里去。而太阳出来以后,污染空气开始下沉,污染物质也较为稀少了。” 蒋对此不以为然,他说清晨的空气应该是最为凉爽的,怎么会有那么多致癌物质呢?宋美龄则把她从美国学到的养生知识告诉他:每天夜里所有的人都在睡觉,这样 每个人的肺里就会积存许多二氧化碳。到了清早,人们一般都会打开窗子,然后把肚子里的有害物质通过呼吸传播出来,所以她说这一时期的室外气体最不好。大量 的二氧化碳只有在上午9时以后,下午的3时以后才会出现污染稀薄的时候。所以她告诫蒋介石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的高峰出行,否则会让晨练适得其反。宋美龄为 此还在中国医学的书籍中寻找到了一条理论,那就是古代汉医书中所说的“没有太阳不锻炼”的道理。意思是说,只有太阳升起的时候,空气中所有的有害物质才会 自然而然地得到净化和消失。然而蒋介石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他仍然主张清晨外出散步。而宋美龄我行我素,她在养生学的知识方面不但别有研究,而且她特别注 重身体力行,也许这就是她生命不断得以延长的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出行方面,宋美龄也并不是简单地为锻炼而锻炼,她每天的上午和下午、晚上的出行,一般 都要看好空气中是否有有益于健康的成分,这样她才会大费周折地出来呼吸有益的气体。这种时候她是绝对不管户外的太阳有多炎热,因为炎热她可以戴上遮阳的草 帽,而且又有轿夫们在烈日下抬着她走路,对她来说炎热已经不是什么威胁,而是一种有益的事情了。

“美龄号”的辉煌与沉寂

1927年12月,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时,她和蒋介石尚没有固定的专用飞机。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还没有供政治首脑专用的客机,许多高级官员,其中包括蒋介石到前线视事和赴某省视察军务,如果一定要乘坐飞机,均需使用当时仅有的几 架运输机。至于“美龄号”专机的出现,则是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由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赠送给蒋介石的一架新型客机。 1930年时,中国国民党空军只有为数不多的战斗机和运输机,这些飞机大多都是国民党花重金从美国购买的一些已被淘汰的机型。到了1937年夏天,由 于中国发生了“七七事变”,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和支持蒋介石发展空军。特别是1941年日本空军对美国珍珠港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突袭事件以后,中美两国在对付 日本侵略军的目标上取得了一致,而这时原本就不先进的中国空军,在日本空军频繁的偷袭和不断的空战中,几乎近于毁灭。所以罗斯福总统断然决定帮助蒋介石重 建中国空军,并且一次就赠送给中国C- 47型新式战斗机共30架。宋美龄于1942年亲自飞美治病并进入白宫向罗斯福进行游说以后,美方决定再一次向中国提供援华战斗机40架,运输机25架,如此一来就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空军的战斗力。所有这些飞机均由中国航空公司负责接收。

台湾作家林博文曾经撰写提及宋美龄对中国战时空军的贡献。他说:“宋美龄是个会晕机的人,但她完全了解中国若想整军经武,第一步即必须拥有够水准的空 军以保卫领空。国民党空军创建于1932年,当时飞机少,人才缺,亦无实战经验。蒋夫人对其丈夫说,她愿意亲自出马,设法让空军变成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 而非一种政治砝码。这位只受过音乐、文学和社会美德教育的宋美龄,

从此便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飞机设计和比较各种飞机零件优劣的技术刊物上??”

至于宋美龄和蒋介石的专机,始终没有配备。他们每次出行,特别是抗战之前飞各地的飞机,一般都由总统侍从室临时调拨提供。

1942年冬天,宋美龄从成都飞往美国治病的时候,蒋介石为了她的飞行安全,特意从美国重金租用了一架专机,一位当年亲自负责驾机护送宋美龄前去美国 医治疾病的飞行员记述了当时她离开成都的情景:“1942年11月某日清晨4时,一架从美国环球航空公司来的波音307型客机‘阿帕切号’,在成都机场检 修完毕,待命升空。机头灯光照见一队轿车驶上跑道,后边跟着一辆救护车,轿车中走出来的有蒋委员长,美国第十航空大队司令莱顿·比塞尔将军,以及其他15 名中美将校。从救护车里抬出一副担架,上面躺着蒋夫人,她被小心翼翼地抬上飞机。客机的机长科内尔·纽顿·谢尔顿过去曾在中美洲丛林地带飞行,他专程从美 国飞来,但此时仍不知道乘者是谁,两名美国护士和宋美龄18岁的外甥女孔令伟也上了飞机。于是机长谢尔顿奉命起飞。这架飞机从美国飞来的时候,越过南大西 洋,穿过非洲和印度,一路上发动机常出毛病,但现在返航,南飞越过骆驼峰时,发动机在寒风中运转得却很平稳。这是第一架没有密封舱的四引擎飞机。而这次机 上除了蒋夫人一行和机组人员外,再无他人。”

衣复恩的壮举

到了1943年宋美龄才有了第一架专门供她出行的专机,这就是由飞行员衣复恩亲自驾驶的美制C-47运输机。当然,这架飞机也是宋美龄这次飞往美国治病 以后向白宫领导人索要的军援中的一项。不过,这架运输机只能供宋美龄在国内飞行,当年宋美龄前往美国纽约治病时需要进行长途飞行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旅途的 安全,特别指示有关部门出钱为宋美龄雇用了一架美国飞机。

宋美龄对于由衣复恩亲自驾驶的运输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印象,因为衣复恩的驾驶技术在当时中国确属第一流。衣复恩是山东济南人氏,1916年出生。此 人从小就受到忠君爱国思想的教育,希望报效祖国。青年时期思想进步的衣复恩学识优秀,抗战前夕他从济南市前往北京,以优秀成绩考取了燕京大学。但是“九一 八事变”后,衣复恩毅然放弃燕京大学的学业,投奔南京中央航空军官学校,情愿当一名飞行员。

1941年美国向中方支援一批C- 47型战斗机以后,需要培训一批中国飞行员。当时衣复恩就在这支赴美培训队伍中,他优秀的驾 驶技术马上就赢得了美国空军的赞许。1942年飞行训练结束以后,衣复恩以93分获得所有飞行员中的第三名,而且衣复恩当时就向美方提出由他亲自驾驶 C-47型飞机从美国飞返回祖国。当时的美国飞行员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种新式飞机的衣复恩飞航近百小时表示怀疑。可是衣复恩最后终于以他坚韧的毅力和超人的 胆识,成功地驾驶C-47型飞机,单机飞越了滔滔的大西洋,又闯过了就连美国飞行员也望而生畏的重重驼峰,经过长达99个小时的长途飞行,终于胜利地飞抵 成都。衣复恩的壮举立刻震撼了沉寂的中国。

当然,美国政府虽然无偿地向国民党赠送了大批的飞机,但是宋美龄的出行仍然不能如意。因为美国当时给中国的飞机大多都是用于空战的战斗机和运输机,而 用于宋美龄和蒋介石的专用波音客机,始终也没有赠送一架。没有办法,每当宋美龄出行的时候,蒋介石都会请求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派出飞机来护航。 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三巨头会议的时候,宋美龄也是中国代表团里的随行人员之一。当时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们,只能乘坐一架大型运输机飞越 喜马拉雅山,然后经印度进入开罗。而宋美龄和蒋介石则只带着王宠惠、董显光等少数人员,乘坐美国总统罗斯福临时借给的一架名为“圣牛号”的高级波音客机飞 往开罗。这是因为宋美龄亲自给罗斯福打电话,报告中国飞机的状况以后,已经先期飞抵开罗的罗斯福,才下令让自己的总统座机“圣牛号”专程飞往中国来接宋美 龄和蒋介石。这架美国总统的高级座机,既宽敞又明亮,而且还具有多间独立的卧室、客厅、卫生间,是宋美龄有生以来从没有体验过的高级波音客机。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宋美龄把她和蒋介石单独拥有一架可以与罗斯福总统相媲美的大型波音专机的奢望,全然地寄托在美国人身上了。

在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赠送的一架高级波音客机,并决定把这架新飞机作为他和宋美龄专用飞机的时候,宋美龄才忽然提起最好请衣复恩做这架专机的驾驶员。而蒋介石对这架专机非常重视,并且亲自为它命名为“美龄号”专机,这就是宋美龄专机的由来。

“中美号”取代“美龄号”

这架“美龄号”是银白色的机体,原为C- 47型飞机的第二代改造产品。其性能则远远超过从前所有美国制造的各种机型。更让宋美龄感到欣喜的是,她发现这架飞机的内部结构和装置,甚至超过了她从前多次包租的任何美国客机。机舱不但宽大敞亮,座位美丽舒适,而且带有当时绝无仅有的空调装置。

从此,宋美龄和蒋介石在国内出行的时候,就可以乘坐衣复恩亲自驾驶的“美龄号”了。后来宋美龄几次飞越大洋前往美国进行访问,也是由衣复恩驾驶的“美龄号”出行,再也不必花重金租用外国飞机了。

宋美龄在得到“美龄号”专机以后,第一次出行就是从重庆飞往桂林,由衣复恩亲自驾机。当时正逢阴雨天气,途中忽然电闪雷鸣,宋美龄当时相当恐慌,有几 次她甚至惊恐地躲在机舱里,双手掩住耳朵,担心飞机在雷电中冒险穿行,会不会发生意外。可是,当她发现衣复恩面对险境竟然无所畏惧的时候,心里才渐渐有 底。当这架飞机终于穿过阴雨连绵的险恶环境,在桂林机场平安降落的时候,宋美龄为她的化险为夷而情不自禁地嘘出了一口气。她无限感激地对驾驶员衣复恩 说:“Landing was extraordinary smooth!”这是宋美龄对一个身边驾驶员的最高褒奖,同时也从这次历尽惊险的飞行中加深了她对驾驶员衣复恩的信任。

1946年抗战胜利后,宋美龄陪同蒋介石从“陪都”重庆还都前往南京的时候,就是由衣复恩驾驶着这架银白色的“美龄号”越过了大江大河,在南京的明故 宫机场降落。当时宋美龄走下“美龄号”时的场面已被记者们摄进了镜头,刊载在当时的《南京日报》上。那一时期宋美龄的名字几乎与她的专机“美龄号”成为报 界和百姓中议论得最多的热门话题。

1946年,就在美国政府向蒋介石赠送“美龄号”不久,又向蒋的南京政府赠送了一架DC- 4( C- 54 ) 型豪华座机。这架飞机要比“美龄号”设备更加先进完备,可以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其飞机的造价约180万美金。蒋介石把这架飞机命名为“中美号”。不过虽 然它不能属于宋美龄一人使用,但是“中美号”和“美龄号”同样划归总统侍从室直接管理,而飞机的驾驶员还是衣复恩一人。于是宋美龄就可以轮换着使用“中美 号”和“美龄号”作为她出行的交通工具。由于“中美号”更得宋美龄的青睐,所以她只要一出行,首先必须要求衣复恩驾驶“中美号”,而她对从前一度深得其宠 的“美龄号”则渐渐失去了兴趣。

宋美龄的“美龄号”1948年以后就从辉煌走向寂寞。在一般情况下宋美龄出行再也不用它了,蒋介石出行时虽然有时乘坐,但和宋美龄同时出行的时候肯定 要选择更为先进的“中美号”。不过,宋美龄和蒋介石不乘坐“美龄号”,其他官员也不能使用它,因为这个机号的本身,已经注定了属于宋美龄专机的性质。但是 这架飞机对于宋美龄来说,后来倒不是十分在意了。有一次李宗仁在南京参选“副总统”并获得成功以后,宋美龄曾经主张把这架停在机场上的“美龄号”无偿地送 给李氏与其夫人使用,并说明这架飞机如何安全,如何舒适耐用等等,可是李宗仁夫妇却无论如何也不敢收下。

1949年蒋介石逃台之前,宋美龄已经乘坐“中美号”飞往美国,这架当年辉煌显赫于国民党官场的“美龄号”专机,竟然始终停放在南京的大校场上。直到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后,成了我军的战利品。在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沧桑以后,“美龄号”依然静静地停放在南京“大校场”的操场上??

显示神威的“中美号”

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宋美龄前往美国进行所谓“外交”活动,不外如下几次:一是1952年8月,她身负蒋介石期望前去美国再次掀起一场“宋美龄外交旋 风”,还想像1942年向美国总统罗斯福请求军援一样获得意外的收获。然而这次宋美龄到了美国,并没有出现像她从中国台湾起飞时希望出现的那样受到欢迎的 盛况。她的“中美号”专机在华盛顿机场降落时没有高官迎接她。艾森豪威尔总统竟然不肯接见这位乘坐“中美号”专机飞越大洋的蒋介石夫人。她在冷遇的情况下 一直苦等到第二年的3月,才悻悻地乘坐她的“中美号”返回了台湾。 1954年4月,宋美龄还有一次华盛顿之行,她仍然乘坐“中美号”专机飞越了大洋。这次她飞往美国前后住了6个月,可是她的政治目的却没有实现,美国 白宫再也不肯给她以隆重的礼遇,甚至她想迈进这座白色建筑也不可能了。返回台北的时候,松山机场上虽然举行了欢迎她的仪式,然而她的“中美号”毕

竟不会再 出现往日受到人群欢迎的盛况,因为她再也无法从白宫那里获得更多的美援。

1958年,宋美龄以61岁高龄再次飞往美国。不过这次她再也没有乘坐从前那架美国人赠送的“中美号”专机,而是破天荒地第一次包租了一架印度民航飞 机。这架飞机纵然是当时最好的波音747,可是,她毕竟再也不需要乘坐专用飞机了,因为这次宋美龄并不是身负什么“外交”使命,而是因为蒋经国的不断大权 独揽而前往美国“度假”的。这次她在纽约下榻,住在姐姐宋霭龄和孔祥熙在长岛蝗虫谷购买的大宅里,而且一住就是6年光阴。那时的宋美龄似乎已经下定了有一 天永远告别台湾的决心。

宋美龄在蒋介石死前最后一次前往美国,是1966年春天,当时她在华盛顿竟然受到了一次破格的礼遇,总务卿腊斯克的夫人亲自到机场迎接她。不过,尽管 欢迎她到来的礼仪隆重,但是宋美龄想解决的问题却遭到了美国人的婉拒,甚至连她想进白宫面见总统约翰逊的愿望也没有实现。

特别是联合国驱逐国民党政权的代表以后,宋美龄的外交空间就变得更加狭小。由于她再也不必像当年在内地时期那样协助蒋介石周旋在国际政坛之上,而她不过是在台湾一个弹丸小岛上行走,根本就不需要乘坐飞机,因此她的“中美号”座机就名存实亡了。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宋美龄前去美国的次数就与日俱减。到了70年代蒋介石在台北郊区阳明山下发生车祸以后,宋美龄前往美国旅行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 少。只是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寿终正寝以后,她才又有了飞往美国的机会,不过,这时的宋美龄再飞美国绝非是为了办外交,而是前去美国纽约进行长期的休 假。

1986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长岛幽居了长达11年的宋美龄,忽然又飞回台湾。这次她飞回台湾,据一些媒体报道说,与蒋经国的病重及蒋家后人是 否可以接班有关。就在她返回台湾的两年后,蒋经国尚未对自己的后事进行周密的安排,竟然在1988年1月13日猝然逝世,这对宋美龄无疑构成了巨大的打 击。 如果说蒋介石当年去世时她对蒋家还有希望,那么现在当蒋经国突然死去以后,宋美龄简直就再也看不到蒋家的前途了。因为蒋经国生前把一个与蒋家毫无历史渊源的李登辉扶上继任者的位置。

寿斑和牙齿

宋美龄一生活到106岁,在中国近代女性中无疑是极为少见的先例。值得一说的还不是她的高寿,而是说宋美龄至死在她的脸上也没有见到普通人所常见的“寿斑”,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养生学中的“秘密”。

宋美龄为什么在进入暮年岁月以后,面庞上竟然会没有“老年斑”呢?据台湾一位知情者说,这主要是因为宋美龄多年来始终喜食素食,特别是对于蔬菜沙拉每 餐必用,对于她脸上无“寿斑”,可能极有益处。所有研究饮食的专家都

清楚,常年喜食素食和蔬菜的人,他们的血液中所积存的甘油三脂,肯定要比一般喜欢食用 肉类食物的人多得多。正是由于蔬菜之中没有过多的胆固醇,所以血液的清洁才促成了“老年寿斑”少,即便进入暮年晚景也可以不在她的脸面上显现。

一位营养学的专家对宋美龄的长寿及暮年脸上也不生老年斑,说出了他的认知:“一个106岁的老人死后脸上见不到太多的皱纹和老年斑,确实是极为少见 的。其主要原因很可能与她生前多年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就是说宋美龄得益于素食的营养。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天然的食物中就不含有脂肪,而是说天然的蔬菜类食 品中有许多对人体养颜有益的成分。如果食用得久了,血液里的污染物肯定会减少,也就是说,老年斑的形成与血质有关。不洁净的血液中含有很多促成脂肪分泌的 成分,这些分泌物在人的脸面积蓄以后,就会渐渐变成一种固定的斑点。相对地比较,不食或少食含有胆固醇过多食物的人,她即便早已进入暮年,可是脸上会比那 些嗜好脂肪含量过多食物的人要年轻白皙得多。”

还有人认为:像宋美龄这样注意养颜保健的人,肯定与她的学识不无关系。宋美龄喜欢食用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我想,宋美龄以106岁耄耋高龄去世时,脸上没有或极少见到“寿斑”,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得到的。

正是由于宋美龄多年喜欢食用蔬菜类食物,所以她在养颜的同时,也保护了她那洁白而坚硬的牙齿。与宋美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的丈夫蒋介石。任何人都知道 蒋介石多年前就是一口假牙,蒋的一生,特别是晚年常常抱怨他的一生系为一口假牙所累。在“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蒋为了逃走甚至还把一口假牙丢落在华清池 的床榻上了。平时他的进食也与宋美龄无法相比,宋美龄可以用她那保养良好的牙齿,不断得到美味的滋养,而蒋则大大不同,他即便食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也 往往体味不到其中的美味。而宋美龄则至死牙齿没见破损,像她这样爱护牙齿和保护牙齿的女性,确是凤毛麟角。

一位了解宋美龄晚年生活的侍从这样写道:“许多人对宋美龄的一口皓齿印象深刻。其实宋美龄虽然喜爱吃甜食,可是,她的牙齿保养,却堪称一流水准,比如 说她刷牙的器具,在十几二十年前,她就拥有电动刷牙机,可以自动刷洗牙缝内的食余,她的牙齿比蒋介石(一口假牙)当然是好得多了。宋美龄的外貌是很美丽脱 俗的,她的皮肤白皙,即使到了晚年,她的皮肤还是光艳如昔。她的脸庞上有一特点,是颧骨比较高,脸上并没有外传的什么有很多雀斑,甚至到了晚年,一些老年 人常见的老斑,都不曾在她的脸上出现过。由于宋美龄长年闭锁在士林官邸,对一般女士最感兴趣的流行装扮,衣服饰品,根本完全脱节,宋美龄也知道自己在这方 面的缺憾,她便经常向比如孔二小姐的朋友——萧太太,或者是蒋纬国夫人邱爱伦等人,打听外面的流行时尚是什么,而且经常托萧太太等人为她采买一些外面的时 髦东西,让她开开眼界??”

发型与头发的保养

有人在研究宋美龄长寿之道的秘密时,往往还会联想到她那特殊的“包包头”发型。甚至有人认为宋美龄的发型中也包含有长寿的哲学,虽然听起来这种

说法未免有 些古怪,不过,如果仔细思考并精心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是毫无道理。因为一个人的发型能够坚持几十年,也就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持之以恒 的生活信念。

与宋美龄有着特殊关系,并且曾经走近宋美龄的旅美华裔人士陈香梅曾经以《历史长河中的美龄女士》为题,谈到过这位世纪老人的发型问题。陈香梅 说:“??就连发型,宋美龄女士都独占鳌头,自从我认识她以来,她的发型一直没有改变,看起来特别高雅大方。后来不少官员夫人亦梳同样的发型,久而久之, 形成了一种新发型——美龄发型,如同孙中山穿过的上衣式样现在已经演变成中山装一样。”

据士林官邸的女侍们透露,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已是人生的中老年,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头发的保养。因为她知道人到了这种年龄,从前不以为意的头发, 会由于年龄、养分的不足而发生变脆、变细和脱落发白等等现象。宋美龄认为如果让自己的头发永远乌黑,只有从合理营养入手。她还要求身边的女侍们,在为她每 天梳头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使用木梳子而绝不要使用塑料梳子。宋美龄认为使用塑料梳子梳发时与头发发生摩擦,会产生静电,而这种静电无疑就会损害她的头发 颜色和损伤头发。她主张用木质的梳子,每天早晚两次有规律性地梳理头发,一般她要求自己的头发往返梳20次即可。然后再将她的“包包头”外罩戴在自己的头 发外面,以作为一种保护,这样做的用意是,既可以用外面的“包包头”替代她的头发遭受强烈日光的照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头发在阴暗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生 长,这样做就可以避免自己的头发过早变白。 宋美龄对自己头发的保养,还有一个外人不知的窍门,那就是她每次让身边的女侍为她梳头后,戴上“包包头”之前,还要精心地为她在梳好的头发外面再涂抹 上一层油质护发液,这样头发就更不容易让发丝内部的水分轻易流失了。所以宋美龄的“包包头”发型决不是为了外观的漂亮,而是处处在为自己的养生着想。这一 秘密直到若干年后才从士林官邸传到民间。

宋美龄在保养自己的头发方面的努力是多方面的,她本人也无时无刻不进行头发的保养工作。例如晚上女侍们把她戴在头上已经一天的“包包头”取下以后,宋 美龄在临睡前会自己进行头发的梳理和头皮的按摩。用十指梳理头发和抓头皮,本身就是一种催眠的好办法。同时也有利于脱发的重生,促进头脑部位的血液流通, 防止头部脑血栓的形成。

宋美龄要定期前往台北的圆山大饭店理发室进行头发的清洗,这是因为士林官邸内的水含有过多的碱性物质,而圆山大饭店临靠剑潭山,那附近有大量的温泉可 以利用。不过她却从来不喜欢那里的电吹风设备。有一次女理发师准备在宋美龄洗完头发后,照惯例用电吹风吹干她那湿漉漉的头发,但遭到了宋美龄的谢绝。她 说,这样热的风吹她的头发,会损害头发的质量,同时也会吹掉许多头发内的水分。所以她情愿让湿头发慢慢地阴干。

多年坚持的“美龄发型”和真发外面罩上“包包头”的护发做法,确实让宋美龄的头发直到100岁的时候,仍然没有几根白发生出,这不能不是头发保健的一个奇迹。

白开水·绿茶·葡萄酒

有人说宋美龄喜欢喝咖啡是不准确的。

从小就在美国读书,与蒋介石结成伉俪之后,宋美龄多次前往美国,晚年又在美国定居直到病逝,她的人生之中几乎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是生活在美国。因此说她 的生活习惯西化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说咖啡曾经是宋美龄喜欢的饮品是比较贴切的,但更多的时间她喜欢喝白开水。宋美龄这种饮水习惯的改变,是受到蒋介石的影 响。因为蒋介石多年以来,一直喜欢饮用白开水。

宋美龄受蒋介石的熏染,从四十年代以后,也开始饮用白开水。茶水和咖啡虽然也是宋美龄的所爱,不过为着养生和保健的需要,宋美龄最后接受了蒋介石的建 议,在平时的生活中改为以饮用白开水为主了。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不过对于一个多年在美国养成饮食习惯的人而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美龄的饮食原则历来就是,一切都要以养生和长寿为主,凡是对她身体有益的饮食,她就会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不过,宋美龄在赞成改饮白开水以后,也与蒋介石有所不同。蒋氏饮用的是普通矿泉水,而宋美龄一定要喝蒸馏水。 宋美龄同意饮用的水为什么一定要是蒸馏水呢?为此她也曾经向身边的医生们求证,并希望医生们能提 供出有说服力的科学依据,来证明普通矿泉水与蒸馏水之间有何不同。医生们经过化验后向她报告:矿泉水虽然有多种营养成分,可是由于它是地下的矿水,就有可 能长期接触矿物盐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对人体也并不是一点害处也没有。而蒸馏水虽则也可能有各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可是由于它是经过高沸点以后才分解 出来的液体,所以内含的杂质相对比矿泉水要少得多,因此宋美龄决定服用蒸馏水,尽管它的成本要比一般南京和重庆的矿泉水高。

宋美龄为什么由最初的无法接受而改变为赞同蒋介石多喝白开水的建议呢?其中也并不是感情促使她改 变了饮水的习惯,而是在于宋美龄在南京时就此问题曾经请教过美国一位著名的养生学专家西蒙·凯威斯。凯威斯是宋美龄1942年赴美国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医 治皮肤病时结识的一位专家,几年来她始终与这位对人体养生学颇有研究建树的美国人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同时也有着书函往来。她把生活中长期饮用何种水为宜的 询问,用英文信件的方式发往美国,不久她就得到了凯威斯的回答。

这位德高望重的美国养生学专家告诉宋美龄:世界上可供人饮用的水其实很多,例如山泉水、自来水、 井中地下水,还有名目繁多的加工饮料,例如她所喜欢的咖啡就是其中一种。不过,常饮咖啡的害处显然要比白开水大得多,特别是年纪较大的人经常饮用咖啡,就 会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甚至可以刺激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为咖啡是高档饮品的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所以凯威斯建议宋美龄最好把白开水作为她人生中经常 饮用的水。

凯威斯认为:他早年亲自对白开水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他曾经把加温以后的水放凉到20—30摄氏度。这 种冷却以后的普通开水经过他的化验,内中含有着一种

特别的生理活性,这种冷了以后的白水中不含有害于人体的气体,而经过加温以后的白开水中所含有的无机盐 和其他有害的杂质都发生了改变。这样的白开水对于人体的好处在于,它在饮进人的胃囊,消化后可以促进人的生物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且在凯威斯看来白开水简直 就是一种可以与养生保健茶相提并论的特殊药物。

饮用绿茶好处多多

如果经常性地饮用经过加温的白开水,有益之处就是它可以提高和增加人体内的脱氧酶,同时这种脱氧酶又可以使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减少,例如乳酸碱就会在脱氧酶 的干扰下随着尿液排除体外。而咖啡等经过加工的饮料则不可能达到。此外,多喝白开水不仅可以促进人体血液的净化进度,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同时脱氧酶还会 激活血中有益的细胞,从而加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凯威斯认为白开水虽然表面上看来很普通,甚至不比咖啡更诱人的胃口,可是它对人的延年益寿,特别是净化血的成分和淡化血脂会起到其他药物都难以起到的 作用。正是因为宋美龄得到了美国养生学家的指教,所以她才从心里认识到蒋介石平时饮用白开水,并不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这样一来,她强迫自己不得不改变喜喝 咖啡的习惯,而改为饮用蒸馏水晾成的白开水。

宋美龄除对饮用的白开水质要求严格之外,她还对饮水过程中的细节也刻意留心。譬如一些水杯和茶具,她要求服务人员每天至少要加温水消毒一次,平时如果她发现水杯上落有苍蝇,就会面露不悦之色,这样的杯子即便消了毒她也再不会使用了。

宋美龄饮用白开水,除了保健的需要之外,另一层含意当然也与众不同。她是为了美容才把饮用白开水当成另外一层意义上的良药的。因为她懂得白开水也是养 颜护颜的重要良药,水无疑是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如果经常饮用无杂质的白开水,就会让脸上更加光润,更加白皙和鲜嫩。因为含有微量元素锌,它是参与人体新 陈代谢的重要元素,而且锌在人的皮肤中含量较高,它可以让人的皮肤变得更加润滑和白嫩,同时锌也有增加皮肤弹性、除皱纹、却杂质和防止皮肤干燥等作用。

由于白开水中有这么多有益于人体皮肤的成分,所以宋美龄始终喜欢白开水,并且配合饮用白开水,还经常食用一些含有维生素A、B的蔬菜和水果。这样一来 白开水在体内的作用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既能润滑皮肤,又可以除皱纹,防止血管的老化,甚至还可以防止皮肤上生出有害的斑疹和痤疮。中年的宋美龄就是依 靠多饮用白开水,才有效地控制了皮肤病的复发。因此白开水对于一个喜欢美容的女人来说,的确是必不可少的饮品。

宋美龄到台湾以后,在饮用水方面又有所改变,也就是说她并不是像蒋介石那样,总是一味地饮用白开水。如果到了官方应酬的场合,或者她来到从前求学的美国,她还是要品尝一点咖啡的,只是担心多饮咖啡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她能做到节制和有度。

此外,宋美龄还喜欢饮茶和葡萄酒。宋美龄喜欢的茶,就是绿茶,她并不喜欢像茉莉花茶、红茶之类,她认为这两种茶虽然各有各的好处,只有绿茶中含有的营 养较高。一是她考证了绿茶,官邸中负责保健的人员证实说,绿茶中含有大量的氟。氟对人的益处就是它不但可以杀口腔中的细菌,而且还有坚固牙齿、消灭虫牙等 功效。所以有的时候宋美龄在清早起床以后,或者说在晚上她上床睡眠之前,都要喝上几口绿茶,与其说是润喉,不如说是在漱口。

宋美龄后来经常让官邸人员为她准备足够一天喝的绿茶,她也清楚绿茶更主要的好处是,它含有一种名叫绿甘宁的成分,它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和润滑血管的作 用。有些人在进入50岁的时候,就发生了脑栓塞和脑出血,这种老年疾病对于看重保养和提防早逝早衰的宋美龄无疑就是最可怕的杀手。因此她在进入五旬以后, 千方百计在防止这种意外疾病的猝然降临。预防的办法很多,而饮用绿茶则是其中的一个辅助手段。

宴会上饮用葡萄酒

品茶对于一个把养生视为第一要务的人而言,滋味清醇与否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宋美龄看重绿茶就是因为它具有养生的能效,第一,绿茶可以防止癌症的发生, 因为它含有防癌和抗癌的药用成分;二是它可以清洁口腔,防止牙齿生病,常饮绿茶的人一般牙齿保存得很好,宋美龄的牙齿直到她106岁故去的时候,也依然没 有几颗是坏掉的,更没有假牙和义齿,这就不能不是一个奇迹,牙齿的好坏对她的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没有真牙齿的人,他又如何可以咀嚼食物,把食物 中的许多营养成分有机地分布到人体的各部呢?第三,宋美龄在进入老年以后坚持饮用绿茶,主要是防止由于心情不好时,心脑血管会发生意外的栓塞甚至破裂。有 了上述三种好处以后,宋美龄就一定会把绿茶作为饮品中的首选,也是她为什么后来把白开水变成绿茶的主要原因。

宋美龄早在南京和重庆生活期间,就一直喜欢在各种名目繁多的宴会上饮用葡萄酒。关于宋美龄喜欢葡萄酒,多种报刊已经早有记载,可是,这些有关宋美龄喜 欢饮用葡萄酒的报道中,只是说到了她在宴会上喜欢用这种香醇的美酒与外国客人碰杯,却没有说明宋美龄为什么要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酒类中喜欢这种酒。

据称她最早喜欢它的原因,主要是想到葡萄酒可以美容。这种推测应该是可信的,因为宋美龄从年轻时代一直到暮年时期,始终孜孜不倦的就是美容和健身并举 的养生逻辑。一生荣华富贵的宋美龄,在物资极端困乏的战争年代,她的身边桌上也不缺少各种国内外的名酒,什么茅台国酒,什么香槟,什么人头马XO,什么威 士忌,什么马爹利。可以说宋美龄只要有兴趣有胃口,她本来可以享用世上所有她喜欢的酒水。

为什么她选中了普通的葡萄酒呢?而且她看中的也并不是干红这类的高档葡萄酒,只是平民百姓也可以随便饮用的甜葡萄酒,这究竟有什么学问呢?宋美龄是一 位凡是入口之物一定要问究竟的女人,对于葡萄酒也并不是没有任何来由地饮用。红葡萄酒的好处究竟在哪里,多少年来饮用它的人们很少悉心探讨,

其中红葡萄酒 的养生价值就在于它的主要原料红葡萄,因为它的表皮有一种名叫“逆转醇”的物质,它对人的主要益处就在于抗衰老。

同时红葡萄内还含有一种抗氧化剂,它对于喜欢饮用红葡萄酒的中老年人会起到保护心脏、防止冠心病和预防心脏早衰,突然停跳的作用。为什么说红葡萄酒具 有防止心脏停跳的特殊作用呢?一般来说心脏猝然停跳的原因,在于人的饮食中出现油腻过多。而红葡萄酒的妙处就在于它有润滑的作用,在食物中如果吃了过硬、 过黏东西时,消化便可能出现障碍,而红葡萄酒便是最好的润滑剂。此外,官邸里的医生们在为宋美龄讲解红葡萄酒的好处时曾经对她说过,这种酒还具有降血压和 降血脂的作用。那个时候宋美龄之所以百般节食,甚至连一点她青年时喜欢的火鸡腿也不敢入口,其原因就在于她担心食用过多的蛋白质可能增加她的体重,提高她 的血脂。现在既然红葡萄酒具有如此之多的益处,宋美龄当然没有理由不喝了。

总之,宋美龄在饮用酒水的时候,始终保持着她所特有的谨小慎微。没有益处的水和酒她是从来不入口的,如果没有科学数据证明对人体是否有益的酒类,即便再有名气,宋美龄也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宁可放弃亦不先饮为快,或者为了一饱口福就犯下让她后悔不及的失误。

特殊保健习惯:灌肠

宋美龄在多年的官邸生活中,不仅延用了许多中国宫廷中有益的养生手段,借以保护自己的容颜不受损害,强健身体的各部器官,同时,她还自己发明了许多只有她才会享用的保健措施,例如宋美龄经常进行的“灌肠”,便是此前闻所未闻的特殊保健习惯。

台湾作家王丰先生在他所著的《 美丽与哀愁——宋美龄 》一书中,曾经对此加以叙述。他是以一位化名为K的随从所亲历的事实来回忆记述的,王丰写道:“但,宋美龄有这样的习惯,却是我( K随从——引者注 )闻所未闻的奇闻——灌肠。从年轻时代开始,宋美龄就习惯以每天定时灌肠的方式,用灌肠器具,使自己不费什么大的力气,就可以完成人类每天的通便大事。这件‘浩大工程’基本上是郭副官的例行工作,其他人偶尔也有代班的时候。

第一次见到的时候,觉得简直是不可思议,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器具呢?宋美龄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每日大事?后来,我从旁看过夫人操做过

一 次,我才知道,灌肠其实对她来讲,可能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情,她很可能把这件事情,当做她的人生一大享受亦未可知也!宋美龄灌肠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灌肠 的器械又是长得什么模样?”

“起初我也是满怀好奇,可是,看过而且实际上协助宋美龄操作几次的人,才晓得这件工作,其实相当简单,它有点像是打点滴的器具,在灌肠之前,先要准备 好500CC的温开水,放在灌肠器具的一个小袋子里头。这个小的水袋,通着一根细水管,水管的头上接了一个肚管,由使用人把这肚管通到自己的肛门内部适当 的位置,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操作,把水袋中的温水,缓缓挤压,让温水注入肛门内。”

这位K随从又说:“一般的情况下,温水只要注入200CC左右,使用人就会有感觉,使用人的直肠部位就会受了温水注入的刺激,而开始加速蠕动,在直肠 蠕动的过程中,人体直肠内积存的大便,就会在温水的刺激下,顺着温水的流动激荡,慢慢排出。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是宋美龄灌肠的时间,这件事情,是她数十年 如一日的习惯,在洗澡前,她必定先灌肠,解决她一天大事。”

“之后,我遇到一些祖籍江浙的老人家,家里原来的环境也都不错,却不约而同都有这种以水袋通便的习惯。我从那时候就开始明白,原来,在宋美龄成长的那 个年代,通便是一件很普通的习惯,他们把这一动作,当做是每天的例行公事,就好比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洗脸、沐浴、洗漱??他们不把它当做什么稀奇的事 情。??”

宋美龄采取灌肠的办法进行通便,是她早年在美国读书时就学习到的良好卫生习惯。这与她当时所接触到的人大有关系,同时也从这件小事上看出宋美龄喜欢清洁、注重人体卫生的洁癖性格。

多吃“还原食物”

在美国韦尔斯理女子学院读书的时候,宋美龄就注意生理卫生和饮食卫生,她在那所学校里发现有许多喜欢清洁的女孩子们,不但习惯于每天晚上的沐浴,同时还有 人使用新式通便器,进行体内大便的清除。这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排便措施,而从中国上海到那里求学的宋美龄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也没有条件进行效仿。

宋美龄开始使用灌肠方式进行晚上排便,大约是她1925年在上海的家里参加社会工作前后的事。当然,宋美龄当时使用这种方式和器具进行通便,主要考虑 的只是卫生,不一定会把这种灌肠排便的方法与她的健康与长寿联系起来。直到她年长以后,才意识到这种在女侍们看来有些奇怪的通便方式,实则更重要的意义在 于人体的排毒。因为她知道人体的大便中是含有毒菌最多的排泄物,如果一个人要保持自身的卫生和保护皮肤的永远白皙,就应该从排泄含有毒菌较多的大便着手。 宋美龄经过多年实践的体会是,让这些有毒菌的食物废渣尽快地排出体外,确实是一种重要的保健手段。

受灌肠提前排便的启示,宋美龄在进入女性的更年期以后,更注意以其他方法排除积存在体内的毒素。她采取多饮白开水的方式加快尿的排泄,这样可以解决那 些积蓄在尿液中的积毒;而尿液无法排出的毒素,宋美龄则采取夏天多在室外行走的方式,加大出汗的几率。这样,许多无法通过大小便顺利排泄的体内毒菌,便可 以通过汗腺得到良好的排出。

宋美龄还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清晨起床以后,她一般都要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她会面对官邸里的碧绿草坪多咳嗽几声,这种方式其实也同样是在排 毒。因为体内容易受到污染的器官,首先就是肺部。经过一夜睡眠积存在肺部的有害气体和毒菌,排出来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在清晨时有目的地进行咳嗽,这样就可 以达到像出汗、灌肠一样的排毒效果了。

一位营养学专家在他的论证报告中也谈到了清除体内垃圾的同类有效办法。他认为除了灌肠、咳嗽和有意出汗等排毒方法之外,对人体血液的排毒也值得注意。 他认为巧用食物就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液中的污质和废物,而采取“还原食物”的方法首先可以排除血液里的“自由基”。所谓的“自由基”也就是通过人体氧化而产 生的一些副产品,这些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副产品,它可以损坏人体内有益的物质成分,例如“自由基”会对血液中的胶原蛋白、脱氧核酸等构成威胁,从而就会破坏 人体的组织细胞。这样就会造成人的过早衰老,多皱纹、白头发、皮肤苍老粗糙、老年斑,甚至在严重的时候“自由基”还可以引起人的老年性呆痴和癌症等疾病的 发生。

可是,如何才能清除血液和体内的有害“自由基”呢?这位营养学家认为,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吃“还原食物”,譬如葱、胡萝卜、韭菜、洋葱、冬瓜、青 椒、燕麦片、花生、菠菜、苹果、西瓜等等。这些食品和一些粗糙的粮食,如玉米粥、高粱米饭等等,都会对排除体内和血液内的有害垃圾有着意想不到的奇效。从 宋美龄的灌肠术和排汗法,可以由此及彼地发现许多排毒的办法。 怕花、喜花与花粉

宋美龄喜欢鲜花,是她与生俱来的一大嗜好。

宋美龄喜爱花草和莳养花草,早从1911年她在上海生活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过那时的宋美龄喜欢花儿,还仅仅停留在到公园里去看花赏花的层面上。后来发展到友人在她的生日时会送来一束她所喜欢的郁金香之类。

宋美龄自己开始养花,大约是她与蒋介石结婚以后,在南京居住时期,不过这时的养花尚未成癖。养花真正成为宋美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每天都抽出一 定时间到花海中去施肥,浇水,或者在花中去体味情趣的时候,大约是在1952年她和蒋介石从阳明山行馆正式搬进台北市湖底路159号的士林官邸以后。由于 这个新居所早年就是日据时代的园艺试验所,后来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这里曾经被陈仪将军改造成为招待所,所以里面的园艺试验所当年保养奇花异草的花 棚,仍然还像早年日据时期一样保存完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士林园艺所变成了蒋介石的官邸以后,当年日本人培养花草的大棚,就变成了宋美龄的私家花园,同时也是她每天必到的地方。因为当时大 棚里还保留着日本人留下的一批珍贵亚热带花草,有些花草甚至还十分珍奇贵重,而一度在政坛上走入低谷的她,正是希望通过赏花来消磨她无法打发的时光。对于 学会了在寂寞中求生存的宋美龄而言,每天看花和赏花不仅让她赏心悦目,同时也可以让她在对花花草草的观赏中达到养生的目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台湾地区开始兴起了一股“养兰花热”。许多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的家里一般都养几盆名贵的国兰和洋兰。宋美龄当然也不例外,她开始 不惜重金地派人从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购进一盆盆洋兰和国兰。例如虞美人、荷鼎、仙客来、串红等名贵品种,在宋美龄的私家花园里几乎应有尽有。同时她也很 喜欢国兰,虽然那时台湾地区的花莲、高雄和台中等地都盛产诸如绿云、樱红、美人蕉之类的兰花品种,可是宋美龄还希望从中国香港购得一些来

自祖国内地的兰花 品种供她欣赏。譬如说七十年代在祖国东北走红一时的“君子兰”,在宋美龄的私家花园里就可以找到几盆,那是她通过派人前往香港一家兰花协会高价购进的。肥 硕的碧绿色叶片与偶尔盛开的红黄相间的花朵,常常让她从君子兰花中体会到一种厚重的美感。

宋美龄很欣赏张学良对兰花的痴情追求,喜欢张氏对兰花的评价:“兰花的优点是其姿亦雅,其香亦幽。兰花就好比花中的君子,它不仅让人观花怡然,心情舒 畅,也会陶冶人的情操。”1961年张学良有了有限的生活自由以后,从高雄搬到台北郊区的大屯山下定居,宋美龄曾经派人给张氏送去两盆她从香港购进的兰 花,张学良也回赠了他养的几盆兰花新品种。同时宋美龄也与张学良交换过养花的体会,张学良告诉宋美龄说:“我喜欢兰花是早年在贵州时期,那时在阳明洞里对 生活下去几乎没有希望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深山里顽强生长的几丛幽兰,郁闷的心情马上就消失了。我这后半生就是看着兰花活下来的。”宋美龄从张学良的无意谈 话中,体会到了某种从前根本没有想到的养花的妙处,原来花草有时也会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

花,想说爱你不容易

宋美龄的养花嗜好一直持续到1975年蒋介石病逝,她来到美国纽约生活以后。刚到美国纽约时她住在长岛的蝗虫谷孔家大宅,那里同样也有一间花室,不过并不 像台北士林官邸是室外的专用花棚,而是孔宅一楼的一间朝阳居室内。这里的所有花草大多都有西方的特色,除了十几盆她从台湾空运的名贵兰花之外,绝大多数都 是孔家花室里原来的品种,如玫瑰、月季、郁金香、白色曼陀罗、花叶万年青、南天竹和含羞草等等。这里的花虽然并不都是宋美龄所喜欢的,但是至少是对她身体 无害的花儿。

在养花方面,宋美龄既有喜欢的一面,亦有厌恶甚至是惧怕的一面。她厌恶花和惧怕花草,是起因于她皮肤对某些花草的格外敏感。大约是她在四川生活期间, 在军阀范绍曾的私人花园里,有许多让宋美龄无法接近的花草,例如飞燕草、紫藤、夹竹桃、一品红、夜来香、水仙、马蹄莲、五色梅等等。宋美龄对于这些姿色艳 丽、花香袭人的花草,从心里都格外的喜欢。也许正是由于她喜欢这些花儿,所以也就愿意接近和接触这些花花草草。可是让宋美龄做梦也想不到的是,有时她稍稍 不慎,就会让她的皮肤上沾染了花儿上的花粉。不久,她白皙的皮肤上便会生起一片片因花粉过敏而形成的红斑。这种红斑会让她感到无法忍受的奇痒,有时会折腾 得宋美龄昼夜无法休息,虽然经过医生的多次医治,这些因沾染花粉而形成的皮肤红肿,一般都要在一周左右才会渐渐得到改善。 更让宋美龄为之惧怕的是,有些花草中甚至还会有有毒气体的成分,让她这个爱花近于发痴的人简直无法忍受。例如夜来香本来是宋美龄从心里喜欢的,早年在 上海生活的时候,她就把夜来香养在居室里。不过那时的夜来香还没有达到在四川生活时可以让她生病的地步。后来一位懂得花草的医生告诉她:“夜来香虽然有一 股让人感到舒服的香气,可是,这种香味对某些敏感的人会引起头晕、气喘甚至是失眠的副作用。因为花的香气中也含有微量的毒素。”所以后来宋美龄在她的士林 花棚里坚决不肯再养夜来香。

还有一种花对宋美龄也构成威胁,那就是黄花杜鹃,这种花开起来色泽艳丽,宋美龄最初也相当喜爱。可是,后来才发现这种盛开在重庆和成都的花,有时会让 她感到不适。皮肤与这种花近距离接触,就会红肿,而且她还会有胸闷和呕吐的现象出现。所以蒋介石下令凡是宋美龄想去的花圃,一定要派人先去看一看是否有这 种可怕的黄花杜鹃。如果有的话,就一定在她到来之前就搬出去。 还有一种名叫五色梅的花朵,从前也是宋美龄喜欢的花草之一。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有一次她用手摸了一些五色梅的叶片,不久她的手便发生红肿,而且还引 起了宋美龄胃病的发作。当时在重庆一时急坏了蒋介石,他马上下令调来几位医生,包括当时在重庆的两位美国医师,让他们在医治宋美龄胃病的时候,也一并搞清 这种五色梅为什么会有这样严重的过敏反应。后来,还是一位美国医师通过对五色梅花叶的化验,得到了科学的数据。认定这种花中散发出来的香气有刺激人体皮肤 和胃口的副作用,而且还确定误食五色梅还会有让人腹泻和发烧的病理反应。

周围绿地多多益善

花粉,也曾经是青年宋美龄所喜爱的。那时候在中国和欧洲有许多喜欢漂亮的女性,大多喜欢用花粉沐浴。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有权位的女人都喜欢花粉养生,宋美龄当然也不例外,她知道花粉不仅能沐浴,让女性的身体更加光洁,同时花粉也可以食用。

虽然此前她已经知道花粉在日本上流社会的女性中应用比较广泛,可是对于花粉的应用,宋美龄最感兴趣的还在于她从一本美国画报上,看到许多白宫女主人也 在使用花粉沐浴。特别是1942年她亲自前往华盛顿的白宫做客时,与罗斯福夫人相处的短短几天中,她就亲眼看到这位尊贵的夫人,竟然也很喜欢使用花粉。因 此宋美龄对花粉就更加情有独钟了。

由于宋美龄的皮肤对花粉异常敏感,她就尝试着食用花粉。因为在美国她终于弄懂了花粉的成分,它应该是植物中的精英,其营养成分当然是其他食物无法替代 的。在四十年代的中国官场,高贵的女人中一度盛行过“吃鲜花”的热潮。她们当中一些女人都是高官的美妾或者女儿,这些女子所以喜欢吃鲜花,主要原因一是为 了美容的需要,二是有些医生说这些鲜花捣成花泥以后,可以入药,因为《红楼梦》这部奇书中就有古代丽人食花疗疾的描写。宋美龄为此而特别请教过南京的中 医,据几位德高望重的中医表示,鲜花中确有一些可以入药,并且能够对人起到良好的健身治病的作用。譬如金银花、菊花、莲子都可入药,并且有清肺、止咳和消 炎的作用;而辛夷花和金莲花有着健脾胃和养肝明目的疗效;芙蓉花和玫瑰花则有药用美容之效;芍药花则有能消炎、清便、润滑皮肤和除掉女子脸上斑点的特效; 而杜鹃花、百合花等则有保健解毒等作用。

然而宋美龄后来的尝试还是没有成功,一个皮肤对花粉有强烈敏感的女性,只能以遗憾的态度与她曾经渴望受益的花粉永远地告别了,因为食用花粉同样会让她连续几天皮肤红肿和奇痒难忍。

从中年时起,宋美龄除喜欢花之外,还注重在士林官邸拓展绿地。她认为美国华盛顿的特点就是绿地多,有绿地的城市会给人以生存的希望。同时她也认为绿色 是所有渴望健康的人所必须的,因此,她多次向侍从室提出加大官邸绿地的要求。侍从室也按照宋美龄的意见,不断加大官邸绿地的面积。宋美龄认为生活环境的色 彩往往会与人的长寿和健康紧密相关,碧绿的颜色不仅可以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心理和生理。她说只有一个人的心情好,才会让人的精神健旺, 这样身体才会健康。反之如果居住的地点四周总显得压抑和紧张,就会让居住者感到精神疲惫,自控能力下降,当然也就会让人的身体抵抗力减弱。

宋美龄希望让她居住的地点多一点绿地,其用意还是为着空气的净化。她说空气中也有维生素,一个人不能只单纯地追求吃的食物中含有维生素,更要注重和要 求在呼吸中多有一点空气维生素。而新鲜的空气会有效地调解人体血液中的血清浓度,还能够通过清新的空气排除体内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成分。因此,宋美龄主张在 她的生活视野里,尽量多增加一点鲜绿的颜色,这说明她对自己生存条件正在随着物质享受的不断更新而变得更高更苛刻了。后来她1975年离台去美国治病休养 时,本来孔家的人主张老夫人住在纽约曼哈顿城中的高层公寓楼里,因为这里的生活条件比郊区更方便,特别是医院较近,但是宋美龄却执意摆脱喧嚣的曼哈顿城区 而情愿前往长岛蝗虫谷那幢空荡荡的老宅院,其原因也是她希望在房子的周围有绿地的环境.

心静,长寿之本

著名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句名言:“老年惟思静,万事不关心。”他的话说出了一个重要的养生哲理。那就是人的养生纵然方方面面,但重要的在于养心。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时期,曾经向同样高寿的国民党元老、四川人张群先生请教过他的养生哲学。一次,适逢已经从国民党中常委要位上退下来的张群80岁寿 辰,宋美龄亲自代表正在生病的蒋介石前往台北中山北路的张宅祝贺。席间,宋美龄询问张群平时饮食起居,以及他保养身体的秘诀何在。张群即应道:“别人都说 人的长寿就是少吃一些美食,可是我恰好就是一个地道的美食家。从来就没有因为想长寿而酌减食量,只要我见了人间的美味,一定要先满足我的口福,然后才能考 虑其他。为什么我的身体这样好,我想主要的原因,恐怕就在我的心宽上。”

宋美龄感到有些意外,于是继续向张群询问如何才能做到“心宽体健”?张群告诉她说:“我的心宽养生,就是永远保持心情的愉快。不要让自己不愉快,也不 要让别人不愉快。只有这两个原则做到了,心情就会良好,心情好了,也就是心静了。只有心静的人,才会长寿的。反之,如果你再注意饮食,再注意锻炼,如果心 里不能清静的话,所有一切都会白费力气的。”张群还说:“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心情愉快和心静呢?首先就是要做到善意对待世间的一切,见恶不怒,见怪不恼。能 够容人,就能容己。不能容别人的缺点,就不能让自己的心情得到平和。我从前也不是这样善意看人的,后来我就试着去看别人的长处,试着去了解别人的心理,因 为我终于看到了别人心里在想什么,愁什么,我才会理解和谅解别人。这样我也就不会因为我对别人的不理解而生气和发火了。我想,

在官场里生活,肯定会有许多 不如意的事情。这样,我就想用善意的心态去看待那些让我气恼的事情,同时理性地对待一切不如人意的事情。久而久之,我的心就放宽了,也就静了,静下心来以 后,我就会无忧无虑地生活。也许这就是我的长寿之道吧!”

宋美龄对张群的话感触良深。因为没有谁比她更了解张群的从政经历了,一个当年和蒋介石一样赴日本、一样打天下的国民党高官,在眨眼间失去手中重要权柄以后,张群竟然能够如此心态平和地面对从身边消失的权势利禄,这本身当然需要非凡的毅力。

宋美龄经过与张群这次深谈,她好像对养生学产生了更新的领悟。从前她仅仅是从饮食、运动、睡眠、出行等方面注意小心,一定保证自己的身体不出或少出问 题。而张群对她谈的全然与物质生活毫无关系,他的养生之道依靠的几乎都是精神方面的营养。几天以后,张群又派人给宋美龄送来几本有关修心养性的书籍,其中 有几本中国汉医学的医书,这让从前对中医学不感兴趣的宋美龄又开了一次眼界。她翻阅张群那些赠书时才发现,这位国民党元老派人物希望宋美龄披阅的当然并不 是医书中的医理和药性,而是在一些特殊的句子上,加上了圈圈点点。其中她感兴趣的是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张群在其中一段话上加了重点号。孙思邈写 道:“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宋美龄没有想到唐代一位医生,居然在那时候就已经悟出了如此精深的养生理论,而且作为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对孙思邈的五难之说,其领会的程度显然超出 所有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寻常百姓。她认为孙思邈所说的五难,其实说到底就是张群那天对她概括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人想长寿,就必须要“心静”!如果心不能 平静,心不能平和与善意地对待人间的一切荣辱利禄,若想长寿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养到微处是哲学

张群同时派人送进士林官邸的,还有一本名叫《黄帝内经》的医书,宋美龄看见张群也在这本书上批批点点,显而易见这本书里也有许多让她仔细阅读并深加领会的 医学养生的哲理。其中有一句话很能引起宋美龄的共鸣,即:“恬静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何来?”这里所说的还是一个“心静”二字! 宋美龄读阅了张群送给她的几本医书以后,对人的养生学才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她在日记上曾经记下这样的体会:“张群的养心静心之说,确是一家之言。而 这一家之言的道理又是普遍的道理。可惜从前并没有感知到。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一种大智慧。不为物累,不为情牵,不为肖小的尔虞我诈所惑,也不为权势的更 叠忧喜伤神,这才是最难做到的事。而我与张岳军(即张群的字——引者注)相比,却不能真正做到置身世外,两眼皆空。如若这样心胸,又如何可以保持良好的心 身呢???”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宋美龄对于养生学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特别是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病殁以后,从前在她面前唯唯诺诺的儿子蒋经国,在一夜之间已

经 将国民党所有党政权力系于一身,而她则顿时成了孤家寡人。面对世事的如此大起大落,宋美龄并没有采取寻常人所想见到的那种对权势、对荣利、对前景患得患失 的忧愁与斤斤相争,而是断然采取了远离台湾,飞往美国纽约一个人过超然世外生活的做法。虽然她临行前在一份书面文件中,隐隐流露出对蒋经国等人的不满,以 及她在失去蒋介石以后的悲凉心绪,可是,宋美龄的高明之处则是世人所无法否认的。那就是以一个“超然”的姿态,来求得自己的“心静”。须知这一点并不是每 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特别是像宋美龄这样前半生中曾经在台湾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女人,更是需要胸襟,需要胆识和毅力的。 宋美龄到了美国以后,也并不是生活在超然世外的绝对真空之中,她心里仍然难免对往日的荣华富贵产生种种奢望与联想。宋美龄特别对美国纽约的饮食很不习 惯,尽管这里曾经是她早年留学和生活的地方,可是她无法面对现状,特别是对于在纽约刚刚兴起的新快餐,产生了本能的反感。什么“汉堡包”,什么“热狗”, 什么“三明治”,都是她早年在美国生活时所没有的,可是现在居然成了时髦的食品。宋美龄不吃这些东西,她所喜欢的还是从前的青菜沙拉、面包片和奶油饼干。

但是,有一天宋美龄在苦闷的时候读到了一句触动她心灵的话:“平安即是生活。”从前,她虽然也常常把“淡泊名利”和“超然世外”当成了她的生活新哲 理,然而一个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宋美龄,无论如何也难以得到彻底的解脱。每当她想起自己如今远居海外的处境,就会有些不甘心。可是宋美龄忍住了。她发现有权 势和失去权势,对一个真正想长寿的人而言,同样是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平静的心”。

宋美龄到了美国,也并不是每天都生活在顺境之中。尽管她希望自己两耳不闻窗外事,可是,台湾仍然还会有一些让她闻之不快的消息透过种种渠道传到她的耳 中。而且自蒋介石死去以后,蒋经国和他的几个儿子,如蒋孝文、蒋孝武等人,也都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就过早地逝世了。这些亲人的英年早夭无疑会给宋美龄的心里 平添许多忧愁和悲苦的情绪,可是,宋美龄不但善于应对“失意”和“得意”带给她的烦恼,同时也能控制外界袭向她的种种责难,善于平衡“噩耗”与“喜讯”带 来的感情冲击,一贯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作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凡事看得开,凡事都能泰然处之。也不为外界的任何利禄所诱惑,始终安于心态的平衡。理 性地对待一切不如意的事情,这也许就是宋美龄获取百年长寿的画龙点睛之作。

四 : 蒸馏水的介绍及用途

  蒸馏水是指用蒸馏方法制备的纯水。可分一次和多次蒸馏水。水经过一次蒸馏,不挥发的组分残留在容器中被除去,挥发的组分进入蒸馏水的初始馏分中,通常只收集馏分的中间部分,约占60%。要得到更纯的水,可在一次蒸馏水中加入碱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有机物和二氧化碳;加入非挥发性的酸,使氨成为不挥发的铵盐。由于玻璃中含有少量能溶于水的组分,因此进行二次或多次蒸馏时,要使用石英蒸馏器皿,才能得到很纯的水,所得纯水应保存在石英或银制容器内。

蒸馏水的用途:
  1.在生活中,一般和机器,电器相关的时候,蒸馏水的作用主要是它不导电,保证机器运行稳定,延长电器使用寿命。
  2.在医药行业,蒸馏水的作用是因为低渗作用。用蒸馏水冲洗手术伤口,使创面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吸水膨胀,破裂,坏死,失去活性,避免肿瘤在创面种植生长。
  3.我们学校里的化学实验,有些需要用蒸馏水,利用的就是蒸馏水无电解质,没有游离离子,或是没有杂质。你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看是利用它不导电的性质,还是低渗作用,还是没有其他离子,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作用。

五 : 为什么作为脱水剂的己二酸酐使用前必须重新蒸馏

为什么作为脱水剂的己二酸酐使用前必须重新蒸馏

为什么作为脱水剂的己二酸酐使用前必须重新蒸馏的参考答案

己二酸酐是由己二酸脱羟基形成,当它与水结合时产生的己二酸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蒸馏可以去除酸酐中的杂质以避免产生己二酸时 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己二酸具有毒性.

本文标题:蒸馏水的作用-水果蒸着吃的食疗作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706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