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通山县行政区划-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

发布时间:2018-05-08 所属栏目:中药材种植

一 : 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

兴安,位于广西东北部的湘桂走廊,地处北纬25°18′~ 26°55′、东经110°14′~110°56′之间,属桂林市辖县,是湘漓二水之源,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的所在地,自古以来即是楚越文化交汇之区。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一级公路斜贯全境,县城南距“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57公里。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农村人口31.1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瑶、壮等少数民族1.3万人。辖6镇4乡,县城兴安镇,位于全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兴安地势由西北部以猫儿山为主峰的越城岭山地和东南以盘皇殿为主峰的都庞岭海洋山余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大山之间的狭长地带,俗称“湘桂走廊”。

兴安_兴安县 -历史

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_兴安
兴安乐满地

历史事件 古往今来,兴安这块土地上曾发生了无数的重大历史事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可歌可泣的历史大剧。秦始皇从这里统一岭南,红军在这里转危为安。兴安堪称“济治之都”和“兴盛之邦,安国之都”。

[www.61k.com]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命尉屠睢率兵50万为五军,发动了征服岭南的战争,其中的一军即取道兴安南攻百越。由于山路崎岖,秦军粮草运转困难,战争进展缓慢,“三年不解甲驰驽”。为了解决秦军粮饷运转的困难,秦始皇命史禄率卒在兴安境内的湘、漓二水之间开凿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沟通了长江、珠江水系,解决了秦军的后勤补给问题,秦军迅速统一了岭南。

东汉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女子徵侧、徵贰姐妹叛汉,攻陷岭南60余城,建武十八年二月,汉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取道兴安,南平交趾。马援途经兴安期间,曾疏浚灵渠,并修建马嘶桥一座,成为百姓美谈。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唐在今兴安县境设临源县,唐初大将、卫国公李靖于今兴安县城城台岭上筑临源县城,并以此为基地,向南收服了梁武帝肖铣之残部,平定了岭南。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桂管观察使李渤重修灵渠,增设了铧嘴和陡门,这是灵渠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修,其所修建的铧嘴和陡门确保了灵渠永久的安全和通航。尤其是陡门的修建,是世界水利史上的1个创举。被称为“世界船闸之父”。宋嘉祐三年(1052年),壮族首领侬智高叛宋,宋朝派大将狄青及杨家将杨文广、杨八姐(文广姐)前往征讨,途经兴安严关,留下了动人的传说。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兴安,选定在县城以北23公里的界首镇突破湘江。英勇的红军将士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红军长征途中最大的一次战役——湘江战役。以伤亡4万人的代价,终于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从此转危为安,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1996年10月,一架二战时期美军失事飞机残骸在猫儿山原始森林被发现,使当时冷淡的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

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_兴安
伏波将军

重要人物 兴安自古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由于灵渠的修通,古往今来,过往灵渠的文臣武将、达官贵人和文人骚客不计其数。美丽的灵渠也哺育了兴安境内无数的优秀儿女。

早在灵渠开凿过程当中,就有为修灵渠而殉职的张、刘、李三将军的动人传说,如今纪念“三将军”的古墓犹存。灵渠修建历史上有4个著名的人物“四贤”——即秦郡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史李渤、唐桂州刺史鱼孟威。

足迹到过灵渠的重要历史人物还有唐代宰相张九龄、大文豪柳宗元、大诗人李商隐;宋代的政治家范成大、李师中,诗人张孝祥、刘克庄;明代宰相严嵩、政治家严震直、董传策,著名学者解缙,大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诗人袁枚;民国时期的总统蒋介石夫妇、副总统李宗仁和民国要人李济深、白崇禧,剧作家田汉、诗人柳亚子。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聂荣臻等1大批红军高级领导人均路过兴安。

兴安_兴安县 -行政区划

兴安县历史悠久,是广西境内最古老的县之一。远古属百越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之域。秦在境内设零陵县,汉属始安县,唐初设临源县,后改名全义县。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名兴安县,取“兴旺安定”之意,沿用至今。

2000年下辖三个镇,七个乡,一个民族乡。镇:兴安镇、界首镇、溶江镇。乡:湘漓乡、漠川乡、白石乡、崔家乡、高尚乡、严关乡、金石乡。民族乡:华江瑶族乡。

2005年8月,撤销金石乡,整建制并入溶江镇。2005年底,兴安县辖六个镇、三个乡、一个民族乡。

兴安_兴安县 -地理

地形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西北部为越城岭山脉,其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是华南第一高峰;东南纵贯都庞山脉。2大山脉中间的狭长地带为“湘桂走廊”,其间分布着丘陵及河谷平原。

气候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为17.8℃,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5.8℃,年平均降水量1842毫米,年无霜期293天以上。

河流 境内河流主要有属长江水系的湘江,属珠江水系的漓江;由于兴安海拔较高,自古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之说,形成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景观。灵渠,是秦代开凿连接湘江、漓江的人工运河,全长36.4公里。

兴安_兴安县 -资源

土地资源全县有耕地2.06万公顷,人均耕地0.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6.4%,活立木蓄积量为550万立方米。

矿产资源县内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有十六种,主要有铁、钨、金、铅锌、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等。

文物资源兴安的文物古迹颇为丰富,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灵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桂北第一雄关”古严关、秦城遗址、石马坪汉代古墓群、界首红军堂等。

兴安_兴安县 -经济

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38.4亿元,年均增长13.5%,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大增长,2006年获得“中国10大魅力名镇”称号。财政总收入2.42亿元,平均每年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长,四年时间将近翻了一番,财政状况明显好转。金融存款增势强劲。存款余额突破22亿元,实现了每年近2亿元的增长速度,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5.81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年均增长27.9%,为全县经济发展储备了强大的动力。结构调整进1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1.4:27.7:30.9发展到2005年的30.5:39.4:30.1,由一、二、三向二、一、三产业比重转变的趋势显著增强。

工业 以工业为主的二次产业首次超过了一产和三产,并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不减弱,实现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四年来引进了包括海螺、灵鑫、大锰、宏兴、康达等大项目在内的工业投资项目49六个。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59亿元,五年间增长了3.4倍,实现利润9727万元,改变了多年以来工业利润负增长的局面。“工业强县”战略得到深入贯彻落实,县域经济步入加快发展的新起点。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2603元增加到2005年的3427元,农民人均每年增加了近300元的收入,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产业链逐渐拉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效日益凸显。先后获得“中国科普示范县”、“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农业生态示范县”、“中国绿化模范县”、“自治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和“自治区首批绿化模范县”等一批荣誉称号。主要有水泥、竹木加工和方解石加工为主的建材业和食品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矿粉、竹木制品、白酒、罐头等。

农业兴安自然环境优越。湘漓二水在这里发源,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在这里崛起。是农业耕作区和水果种植区。主要农产品有大米、柑橘、葡萄、银杏、毛竹、杉木等;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和毛竹基地,是广西最大的葡萄产区,号称“南方的吐鲁番”。

旅游业 城市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先后完成了体育馆、双拥路、火车站广场、桂北农贸市场、秦文流觞、水街、灵渠铧嘴的建设工程;改造了中心广场、县城污水处理系统、志玲路、三台路及小街小巷;启动了商业步行街、圣龙山庄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区面积进1步扩大,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了提高。乡村规划改造建设进展较快,道路和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观,农村生活条件进1步改善。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知名度得到较大提高。2005年荣获“中国10大魅力名镇”称号,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游客量突破百万人次,实现了较大的增长。

兴安_兴安县 -面积人口

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_兴安
超然派

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人口37.2万,其中农村人口31.1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另有瑶、壮等少数民族1.3万人。辖6镇4乡,县城兴安镇,位于全县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392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兴安镇83575;湘漓镇45632;界首镇36242;高尚镇46909;严关镇19401;溶江镇44605;漠川乡20858;白石乡12098;崔家乡20876;华江瑶族乡15682;金石乡8042。

兴安_兴安县 -交通通信

兴安交通便利,湘桂铁路和322国道一级公路斜贯中部。铁路可通中国各地,公路直达快班每半小时发往桂林一趟、每天往返南宁二趟,并有通往广州等省外城市的班车,全部乡镇和99%的行政村通汽车。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3万门,有用户15000多户;100%的行政村可收到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可与世界5大洲相通。

兴安_兴安县 -科教文卫

教育兴安的教育在岭南地区亦称兴盛,早在宋朝庆历年间即开办了县学,著名的县学有漓江书院。自宋至清,兴安共考取进士60余名,举人202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兴安的教育事业更有了长足的发展,适龄学生入学率、大中学校升学率逐年上升,高考上线录取率连续几年居广西第一,每年都有大批考生被清华、北大等重点高等院校录取。

文化兴安由于地处楚越之交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汉文化和岭南百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尤其是灵渠修通以后,成了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重要纽带,对促进中原与岭南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兴安这块神奇的土地因而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给兴安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文章,其中知名的诗词400余首,文章100余篇。唐代的张九龄,柳宗元、李商隐,宋代范成大、张孝祥、刘克庄,明代解缙,清代袁枚,当代郭沫若、田汉、柳亚子、翦伯赞、贺敬之等都留下了优美的诗词、文章。

民间文艺


兴安的民间文艺也较发达,是桂剧、彩调的故乡。较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还有渔鼓、文场、马仔调、师公舞、牌灯、板凳龙、山歌、贺郎歌、孝歌、开山歌等。民国时有“桂戏状元”蒋晴川、“彩调状元”刘顺卿,当代著名桂剧表演艺术家蒋金亮,于上世纪50年代曾进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当代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袁世海和豫剧表演大师常香玉的高度赞誉。

民俗风情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兴安是湘方言与西南官话的交汇之域。居民交际通用语言为带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话和湘方言,少数地区使用汉语土话和瑶语。

兴安民间较注重的传统节日有立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节)、中秋等。民间风俗有春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舞狮,元宵吃汤元,清明扫墓祭祖,端午划龙船、插菖莆,农历六月六尝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饼、插柚香,结婚娶媳唱贺郎歌、闹洞房,丧葬时“闹丧”(包括请鼓乐班子奏哀乐、唱孝歌、出殡喊祭等等)。

建筑文化
兴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建筑风格亦有其独特之处,青砖灰瓦、马头墙、花格窗、吊脚楼、木板墙,既传承了一些秦汉风格,又有明显的南国神韵。从中可看到某些江南水乡的影子,亦可领略到岭南百越民居的元素。

著名的古建筑有灵渠四贤祠、湖广会馆、万里桥、马嘶桥、娘娘桥、县城水街民居、白石秦家大院古民居等。

兴安_兴安县 -旅游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是大桂林旅游圈的次中心,主要旅游景点有灵渠、水街、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级宾馆4家,其中五星级1家,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

“世纪冰川大溶洞”景区兴安县新开发的“世纪冰川大溶洞”景区,

以景奇、美、精而盛名,目前已成为大桂林旅游圈1个旅游新亮点。该洞不仅钟乳石景观丰富,有水陆两条路线,而且发现洞中有反映第四纪冰川冰期变化的遗迹及部分像冰川、雪山的景观,从而奠定了其独具一格的旅游开发价值,故取名为“世纪冰川大溶洞”。洞中奇特的景观有冰川世界、冰山雪莲、西施闺房、美女梳妆、九天银河、高山流水、千年银杏、弥勒显灵、海底龙宫、生命之源、明珠呈祥等30多个,游览时间为1个小时左右。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北部,地处东经110°20′—110°35′,北纬25°48′—25°58′之间,区域面积17008.5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漓江、资江、浔江三江源头水源涵养林。它以独特的山地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许多绚丽的气象景观,其日出、晚霞、云海、烟雨、冰雪都极富景观价植,尽显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黄山之美!猫儿山分为4大景区:九牛塘幽谷及珍稀植物园、老山界十里杜鹃画廊及红军长征故道、高山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高山森林湿地及三江源铁杉林生态区、高山揽胜探险区。

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2002年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同时通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2005年主题乐园又获得“广西十佳旅游景区”的称号。

园区由6大不同特色风格的主题区和森林游乐区组成,取自从中国出发通往世界之意,6大主题区分别是:时空交错的欢乐中国城、惊险刺激的美国西部区、奇妙魔幻的梦幻世界区、充满神秘的海盗村、高贵典雅的欧洲区以及热情洋溢的南太平洋区。园内的主要设施有:飞天龙、极速动感、大峡谷急流泛舟、鬼屋历险、碰碰车、海盗船、醉酒桶、飞艇冲浪、破浪过山车、超级旋风、蹦极跳......等等二十多项游乐设施。

秦城水街 位于兴安县城,是秦代开凿的3大水利工程之一灵渠的一段,长约1公里,传承了古秦汉文化,又融合中原汉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于一体。水街沿渠而建,舟桥众多,在古代便是商贾云集,文人咏叹之地。水街整体分为5个是题:古建设文化、古桥文化、古石雕木雕文化、古灵渠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是桂林旅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主要景点有秦文流觞、娘娘桥、万里桥、七层佛塔、北街里、马嘶桥、湖广会馆、漓江书院、照壁砖雕、百米浮雕、三将军墓等。

烈士纪念碑园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广西兴安县城,距桂林市63公里。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主碑、纪念馆等。群雕长46米,高11米,由4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湘江封锁线的壮烈场景;主碑高34米,耸立于狮子山顶,主体为三支直插蓝天的步枪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碑和群雕由184级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纪念馆位于狮子山北山脚,馆内陈列着湘江战役军事模型图、中央领导人的题词及红军部分实物等。是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

灵渠兴安历史文化的源头和象征,又名澪渠、零渠、秦凿渠、明清时期称陡河。民国年间,又叫为湘桂运河。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由于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而连接了长江和珠江2大水系,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孔道。灵渠设计巧妙,建筑精当,是中国古代水利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超然派度假山庄 款款地坐落在流溪河畔,山庄前是绿地、山林、小溪。这里的环境悠闲自在,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不是刻意的豪华,也不是随意的简单,而是1种家的温暖和舒适。山庄对面,走放眼望去,群山下的农舍在云雾缭绕间若隐若现,宁静悠远。沿着潺潺的溪流漫步,感受溪水的清爽碧蓝。告别城市的喧嚣与忙碌碌,徜徉于绿的海洋之中,感受心灵的闲情雅致,感受匹特博枪林弹雨的刺激,越野车的风驰电掣,漂流的惊险……沉醉在这超然脱俗的境界中。

兴安_兴安县 -特产

白果、柑桔、毛竹、茶叶、香菇等,其中粮食、毛竹、柑桔、白果、生猪先后被列为全国和全区的生产基地县,白果产量居全国第二。

白果 别名银杏核、公孙树子、鸭脚树子。银杏,又名白果,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植物学家常把银杏与恐龙相提并论,并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银杏属于干果类,在诸多的干果中,银杏的经济价值排名第三。白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食用和药用。

食用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人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

广西桂林地区的兴安、灵川一带,海拔在二百八十至六百米之间,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宜于白果树的生长,成为全国白果主要产地之一。这里的白果果实肥大,肉嫩味甘,产量也高,还比全国其他地方早熟近1个月,因而驰名国内外,成为广西的著名特产,年产量为三四百万斤,远销香港,并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地。

毛竹又名“楠竹”、“孟宗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鞭、根、蔸、枝、箨等具有极高的工艺加工价值,竹笋味道鲜美,制作的“玉兰片”是极好的馈赠佳品。春日出笋期,采挖春笋,鲜笋质嫩、脆、味鲜美。笋经烹饪加工,可做出许多美味佳肴。竹秆是重要木材植物。

柑桔柑桔包括橙子、柚子、柠檬、广柑、蜜橘等。柑橘含有丰富的糖分、果酸和多种维生素。柑桔具有顺气、止咳、健胃、化痰、消肿、止痛、疏肝理气等多种功效,所以是很好的中药材。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坏血病、夜盲症、皮肤角化、呕吐胃寒、胸闷胁痛、肋间神经痛、疝气、乳汁不通、睾丸肿痛等病症。

桂林马蹄 马蹄又名荸荠,生长在水田里。广西各地均产马蹄,但以桂林的最为有名。桂林马蹄形状扁圆,外皮棕红鲜亮,肉质雪白细滑,清甜无渣,爽脆可口。当年鲁迅先生在给广西陈此生的信中曾赞羡说:“桂林荸荠,亦早闻雷名,惜无福身临其境,一尝佳味,不得巳,也只好以上海小马蹄(此地称荸荠如此)代之耳。”桂林马蹄自古就享有盛誉,在清代还被当作贡品奉献皇帝享用。  马蹄是人们爱吃的美味水果,它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等成分,能当药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主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开胃下食”,“厚人肠胃”,“消宿食,饭后宜食之”。此外,马蹄还能作各种菜肴的配料,如炒猪肝、炒肉片、炒鸡、炒鸭,放点马蹄,别有风味。(桂林)

兴安_兴安县 -美食

:兴安人热情好客,饮食文化十分丰富。饮食风味受湘菜、粤菜和岭南少数民族风味影响,以湘菜风味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肴有香芋扣肉、清水炖鸡、白果炖老鸭、酸辣禾花鱼、冬笋炒腊肉等等。佐餐开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姜等,令人垂涎。传统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兴安酒文化亦较发达,不仅出产广西驰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酿米酒,而且喜欢以酒待客,席间劝酒,部分地区办红白喜事时还以“喊席”助兴。让人从酒香中感受到醇醇的桂北乡情。

糍粑也称糯米粑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桂林名小吃之一。春节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打糍粑。用来走亲访友,象征着团圆、祥和。

兴安油茶 侗、瑶、汉等族饮料。将茶叶用油炒,然后加水煮熬,沸开后滤出茶叶渣,即成油茶。食用时,要配以调料和副食。以高尚、漠川、白石、崔家等乡出名。

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白果炖老鸭桂林餐馆里的“拳头菜”,主要原料是产在桂林兴安,灵川一带的白果(银杏)和老鸭,用文火清炖而成,其特点是汤微苦,果香肉甜,营养丰富,四季皆宜。白果性凉,老鸭清火,所以白果炖老鸭即是一道可口的菜肴,又是1种滋补五脏、开胃生津、化痰止咳,润肺益气的上好补品。

二 : 巫山县:巫山县-简介,巫山县-行政区划

巫山县位于重庆东北,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县,西接奉节县,南与湖北省建始县毗连,北与巫溪县及神农架林区接壤。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274公顷。辖11镇、37乡、567个村。境内有举世闻名、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幽深秀丽、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小小三峡;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探明煤炭5.7亿吨,原煤1.7亿吨,铁矿1.53亿吨,石灰石10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川乙立方米,石膏8000万吨,铜、硫铁、粘土旷储量丰富且有一定开采价值。乌桕、高级造纸原料蓑草产量居全国前列;魔芋倍受日商青睐,蚕丝兑楦出口日本;中药材中的“庙党”贝母、“北岸连”、黄柏、厚朴行销东南亚;柑桔、烤烟、油料、生猪、山羊板皮等大宗农副土特产品已形成较大生产规模,在全国、全市具有较大优势。

巫山县_巫山县 -简单介绍

巫山县:巫山县-简介,巫山县-行政区划_巫山县
巫山县

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距今2235年。巫山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二十六个乡镇、3十五个村、三十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共有二十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39人。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坝占4%。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

(www.61k.com)五县:一是经济小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十四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GDP27.3亿元,居全市第36位。

二是矿产资源富县。已探明矿藏十五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

三是旅游强县。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

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

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十四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两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

巫山县_巫山县 -行政区划

巫山县:巫山县-简介,巫山县-行政区划_巫山县
巫山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现辖巫峡、福田、龙溪、大吕、庙宇、双龙、官阳、骡坪、抱龙、官渡、铜鼓十一个镇,五龙、白云、白果、红椿、大山、龙井、两坪、望霞、建坪、南陵、曲尺、大溪、金坪、龙雾、钱家、何尚、起阳、平河、庙堂、当阳、鸳鸯、三溪、田家、月池、楚阳、竹贤、石碑、青峰、洛阳、邓家、雪花、笃坪、培石、新花、双庙、新营、平南3七个乡,十八个居委会,56六个村委会。

人口

总人口5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万人。

民族

民族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八个,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巫山县_巫山县 -历史沿革

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县。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刘备主荆州,析巫县置北井县。蜀汉章武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县境属吴,隶属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西晋秦始四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隶属巴东郡。隋开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置建平郡,巫县更名为巫山县。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本县,1951年3月,湖北省建始铜鼓乡划归本县官渡区境域,1961年3月,龙溪人民公社所属上安、下安、双河3个大队的山地1784.5亩,水田342.3亩析出,划归巫溪县境,形成至今的巫山县境。

巫山县历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则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汉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农业、手工业自汉代始即具一定规模。

巫山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巫山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以李季达烈士为杰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一九二一年赴法国留学,与先期赴法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陈毅等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历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天津市委书记。一九二七年八月被军阀褚玉璞杀害,终年二十七岁。

重要历史事件:董必武一九二一年八月来巫联络川军援鄂,是共产党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贺龙率领红三军转战川鄂边途经巫山,红军沿途宣传,为民除害,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0团政委陈鹏率部入城,巫山解放;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巫山县_巫山县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矿4大类,其中以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储量最多,分别为1.7亿吨、1.53亿吨、1亿吨、0.5亿吨。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且比较大,易于集中落差,理论水能蕴藏量27423万吨。可开发量达352万千瓦。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鸳鸯、大鲵、红腹角雉、白尾椎红雉、绿尾红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獐、马鹿、斑羚、白冠长毛雉、金鸡,有各种野鸟100余种,有豺、狼、熊、野猪、鹿等走兽50余种。珍稀植物有猕猴桃、野生大豆、三叶、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阳木、银杏、红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鱼类资源

:巫山地处川东多元复合褶皱地带,既是西南区物种向华中区延伸的过度带,又是川江水系咽喉与长江鱼类一回游往返之地,水域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种群十分丰富。据调查,上至高山溪泉,下至低山河谷,均有鱼类分布。由于有这样特殊的地貌与环境,构成了巫山渔类资源的4大特色:分布广、种类多、品位高、前景好。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根据调查,现已知境区分布鱼类有10目、24科、17四种,占原四川已知鱼类24七种的70.5%,特别是境区的大宁河,鱼类资源种群尤为丰富,现已知鱼类16六种,占县境区内已知鱼类17四种的95.4%,还有主要水生经济动物十一大种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鱼类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三种,省级保护鱼类10余种;国家二级珍稀水生保护动物两种,省级珍稀水生保护动物三种,可说是鱼类资源“1大宝库”。

生物

据初步调查发现省级新记录鱼类有中华裂腹鱼、光唇裂腹鱼、黄鳍鲷、卷口鱼、条纹墨头鱼、白肌银鱼、大银鱼、柏氏薄鳅、点面副沙鳅、粗壮高原鳅等十一种。

巫山县_巫山县 -农业

巫山县:巫山县-简介,巫山县-行政区划_巫山县
巫山县巫山山高坡陡,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红苕为主,次为小麦、水稻、豆类;食用油料以芝麻、油菜为主;蔬菜以叶菜、瓜类、豆类为主。建有烤烟、蚕桑、水果等重点骨干项目基地。1998年,全县粮食产量231052吨,油料产量6494吨,烟叶产量7050吨,茶叶产量77吨,水果产量9595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77万元(现价)。农村经济正向农工商、种、养、加一体化的格局转变。巫山历史上为"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的多林县。境内森林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四个林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柏木、杉木、油桐、马桕、柑桔、漆树。巫山草山宽广、牧草繁茂、畜禽饲料丰富,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以猪、羊为主,为山羊基地。水产以塘、库养鱼为主,有青鱼、草鱼、鲢鱼,引进革胡子鲶鱼越冬保种成功。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28581吨,水产品产量570吨。

巫山县_巫山县 -工业

巫山县拥有卷烟厂、火电厂、水泥厂、化工总厂等重点企业。烟厂为巫山支柱产业,随着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建工建材将成为巫山的又一支柱产业。1998年,巫山县全部工业总产值32447万元(现价)。县区骨干企业有:巫山卷烟厂,创建于1977年,1983年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固定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年生产嘴烟综合能力达12万大箱,年制丝线生产能力达15万大箱,年创利税3800万元,特制的"小三峡"牌、"神女峰"牌香烟分别荣获四川省95年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银奖。巫山县水泥厂是广东省对口支援联办厂,已有三年历史,年产量达17万吨,水泥质量属工程指定产品之一。

巫山县_巫山县 -旅游

巫山县:巫山县-简介,巫山县-行政区划_巫山县
巫山县县境名胜古迹主要有:大庙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发现距今201-204万年的人类门齿化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三级台地上。新石器时代墓葬群集中于溪北。大宁河小三峡中巴雾峡北口、滴翠峡飞云洞口均有悬棺,是古代巴人生活的遗存。有沟通古代蜀、巴、楚三国的大宁河古栈道,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入蜀曾憩息过的清水洞,现名"陆游洞"。有袖珍古镇大昌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入梦如幻的巫峡、大宁河小三峡及马滤河小小三峡。小三峡系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5年接待中外游客81.3万人次。巫山县拟建“巫山猿人博物馆”、“巫山文化馆”、“巫山风情民俗馆”、“巫山农家美食馆”等,正在申报巫山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巫山县_巫山县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巫山县常住人口为495072人(户籍人口63万人),占重庆市常住人口的1.72%。

性别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54793人,占总人口的51.46%;女性为240279人,占总人口的48.5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04。

年龄构成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04843人,占总人口的21.18%;15-64岁的人口为337677人,占总人口的68.21%;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552人,占总人口的10.61%。

民族组成

2010年,巫山县民族主要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八个,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教育程度

2010年,巫山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13582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4078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417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22833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巫山县_巫山县 -经济

2011年,巫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201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795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5654万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6752万元,增长24.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34.6%、58.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6.4、10.七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5:32.2:44.3。2012年,巫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3497万元,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6929万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5352万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1216万元,增长11.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42.6%、47.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4.9、5.六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3:34.9:42.8。

第一产业

2011年,巫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5470万元,同比增长6.5%,其中:农业产值107862万元,增长4.4%;林业产值19972万元,增长17.0%;牧业产值93757万元,增长7.6%;渔业产值749万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30万元,增长9.9%。农作物播种面积90582公顷,增加3043公顷,增长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2708公顷,增长2.9%;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0989公顷,增长1.3%;棉花播种面积146公顷,下降0.7%;麻类播种面积20公顷,下降9.1%;烟叶播种面积4274公顷,增长14.6%;药材播种面积2221公顷,增长15.0%;瓜果类播种面积290公顷,增长0.7%;蔬菜播种面积8600公顷,增长3.6%;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334公顷,下降0.6%。
2012年,巫山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377万元,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20113万元,增长4.5%;林业产值22786万元,增长9.8%;牧业产值100975万元,增长4.3%;渔业产值1023万元,增长2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480万元,增长2.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002公顷,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729公顷,下降1.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547公顷,增长5.1%;棉花播种面积143公顷,下降2.5%;麻类播种面积20公顷,与上年持平;烟叶播种面积5070公顷,增长18.6%;药材播种面积2275公顷,增长2.4%;瓜果类播种面积297公顷,增长2.6%;蔬菜播种面积8805公顷,增长2.4%;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116公顷,下降16.3%。

第二产业

2011年,巫山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39861万元,增长33.3%;实现工业增加值140358万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9061万元,增长46.5%。其中:轻工业11965万元,增长46.4%;重工业147096万元,增长46.5%。从所有制看:集体企业7662万元,增长33.9%;股份合作制企业99598元,增长34.6%;其它经济类型企业51801万元,增长79.7%。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48万元,增长70.2%,其中:16家三级以上本地建筑企业实现产值77653万元,增长128.2%。2011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5296万元,增长20.3%。
2012年,巫山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66032万元,增长14.7%;实现工业增加值142154万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6542万元,增长10.1%。其中:轻工业13767万元,增长22.7%;重工业152775万元,增长9.1%。从经济性质划分看:国有控股企业30609万元,下降8.4%;非公有制企业135933万元,增长15.4%。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44256万元,增长12.3%,其中:14家三级以上本地建筑企业实现产值68538万元,下降12.0%。2012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3198万元,增长18.5%。

第三产业

2011年,巫山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1338万元,增长9.5%。201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6593户,下降12.7%,其中:私人电话用户53892户,下降3.1%,占95.2%;移动电话用户286538户,增长8.7%。互联网用户25066户,增加4486户,增长21.8%。年接待旅游者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6.8%,其中:国内旅游接待369.2万人次,增长26.8%;入境国际旅游接待23.8万人次,增长25.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410万元,增长19.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75157万元,增长65.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8708万元,增长2.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3865万元,增长20.0%;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6545万元,增长11.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38家,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21家。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1650万元,,增长19.9%。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11528万元,增长20.6%;储蓄存款余额526161万元,增长24.9%。各项贷款余额301972万元,增长12.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86067万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余额208394万元,增长15.1%。2011年,现金净投放39736万元,存贷比为34.3%。

巫山县红叶节(2张)2012年,巫山县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3785万元,增长11.5%。2012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952户,下降2.9%,其中:私人电话用户47104户,下降12.6%;移动电话用户346995户,增长21.1%。互联网用户30219户,增长20.6%。年接待旅游者501万人次,同比增长27.5%,其中:国内旅游接待481万人次,增长30.3%;入境国际旅游接待20万人,下降16.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424万元,增长16.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3468万元,增长31.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5449万元,增长5.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28917万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507万元,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54家,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27家。20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46803万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49717万元,储蓄存款余额63275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9836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223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73688万元。2012年,现金净投放3.74亿元,存贷比为38.1%。

巫山县_巫山县 -社会

教育

截止2012年底,巫山县拥有学校300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1所、普通中学17所、小学239所,专任教师5145人。2012年新建中小学“6大功能室”136间,标准化实验室38间,新增图书14万册。新建农村少年宫学校2所。

巫山县_巫山县 -文化

截止2012年底,巫山县完成二十六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新建八个乡镇文体广场、3条健身路径工程和4八个村级文体广场;组建文艺宣传队伍28支;农村惠民电影按期保质开展;新安装6016套直播卫星设备,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投资近1000万元打造《巫山神女》室内歌舞剧;斥资1000万元打造滨江雕塑一条街。

卫生

截止2012年底,巫山县有卫生机构34四个(不含诊所),其中:县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7家、卫生院2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民营医疗机构四个、村卫生室30八个。拥有卫生人员数1556人(含临聘人员),其中:有执业医师(包括执业助理医师)836人,有注册护士685人。有床位1449张。
2012年,完成六个乡镇卫生院、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新建60个合格村卫生室,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体育

2012年,巫山县举办“体彩杯”象棋围棋大赛、“红叶杯”老年门球邀请赛等各类大中型群众性体育活动6次,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举办各类运动会30余场次,参与人群达16000余人;组织100人次参加重庆市第二届老年人运动会五个项目的比赛。数次派员参加重庆市各项体育竞赛,荣获金牌50枚、银牌52枚、铜牌31枚,尤其是在重庆市第四届运动会中,巫山以4金、1银、5铜的优异成绩,在青少年组排名中名列金牌榜第七、奖牌榜第八、团体总分第十一。2012年,向上级业训部门输送射箭运动员3名,跆拳道运动员5名;8名运动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名运动员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

城建

2012年,巫山县改造城区背街小巷、人行道7万平方米;优化井盖设置,新建护栏1700米;新建、改造路灯208盏;改造集仙、秀峰、飞凤广场,升级广场地砖,栽植桂花300株、黄桷树250株;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7公里,疏通管网10.8公里,清淤675立方米,更换井盖173套、雨蓖子190个。

巫山县_巫山县 -交通

1999年,巫山县有公路346条,总里程达3179.17千米,其中:国道2条134千米,省道1条28千米,县道3条215.17千米,乡村公路340条2800千米。318、209两条国道公路线自东至西横穿县境,县级公路建(业州镇)官(官店镇)公路分别与318、209国道在红岩寺镇和业州镇相交,贯穿县境南北,形成以“两横(318、209国道)一纵(建官线)”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周边通达的公路网络结构雏型。
至2012年末,巫山县公路通车里程448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790公里。

巫山县_巫山县 -领导

县委领导

县委书记:何平;
县委副书记:李春奎(兼)、刘诗权;
县政府领导
县长:李春奎;
巫山县小三峡
副县长:谭明连、陈绍丛、贺玮、唐守渊、金亚、姚力沛、王春梅(女);

县人大领导

主任:谭观银;
副主任:李尚昆、朱宏祥、蹇兴银、罗良谷、王国琼(女);
县政协领导
主席:刘大勇;
副主席:王军、向又新、冉宾雁、李岳(女)、曹诚仲、李振国。

巫山县_巫山县 -名人

李汝为

李汝为,原名李昌纯。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2月,先后任中共汤溪工委书记,川东游击纵队巴北支队政委。1948年2月19日夜,带领游击队转移中被捕。1948年2月22日,在云阳农坝乡英勇就义。

李季达

李季达(1900-1927),字世昌。1922年,李季达加入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6月,组织领导民众声援上海五卅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8月,领导天津工人发动宝成、裕大纱厂工人大罢工。1927年6月,李季达任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地委书记等重要职务,积极参与领导北方各地党的工作。1927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李季达等天津党组织12位领导成员先后被捕。1927年11月18日下午1时,在天津南市上权仙影院附近的刑场英勇就义。

巫山县_巫山县 -特产

巫山烤鱼

巫山烤鱼是1种发源于巫山的特色美食,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2种烹饪工艺的精华。

巫山包面

包面,馄饨的1种,属于面点小吃,呈三角形,小巧而秀挺。

水口钮丝面

水口钮丝面产于大宁河畔水口镇,清朝上贡珍品。因空心、细腻、味美、细白如银丝、回锅不烂而得名。手工制作,做工考究,有合面、盘案、上筷、上厢、上架、切装等复杂工序。

翡翠凉粉

翡翠凉粉也称为臭叶子凉粉,因颜色翠绿、清香滑嫩得名。制作方法:将“臭黄荆”的叶子盛于器皿中,用沸水淋在叶子上,再用棍子搅拌成墨绿色汁液;接着用筲箕过滤掉碎渣,再用纱布过滤一遍,最后用纯草木灰做的卤水点卤,再轻轻地搅拌均匀,等凉透后拌作料就可以食用。

巫山县_巫山县 -景点

巫山县境内有以峡谷、江河风光为代表的长江三峡;有以探险、休闲、漂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小三峡;有曲径探幽、以神女峰为代表的巫山“三台八景十二峰”景点群。巫山小三峡巫山小三峡是长江支流---大宁河在巫山县境内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为国家AAAAA级景区。巫山县景点(3张)象鼻山象鼻山在巫山县城东侧大宁河对岸文峰观下,粗大的“象鼻”伸入江水中,俗称江东嘴。在大宁河与长江汇合处,是江、河的“分水岭”,也是神女庙古遗址所在地。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园

巫山梨子坪森林公园面积1388公顷,平均海拔1800米,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镶嵌在大、小三峡之间的一颗绿色明珠。

宁河古栈道遗迹

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在龙门峡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约15米处,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栈道石孔多呈四方形,孔径20厘米见方,孔深30厘米左右,孔距130—200厘米。

大昌古镇

大昌古镇建在大宁河畔,占地约10公顷。解放街呈“T”字形,串通东、西、南3座城门,东西街长350米,南北街长200米。镇内建筑属砖木结构,大多为四合井院,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古朴幽雅,具有浓郁的江浙风格。

三 : 黔西县:黔西县-黔西概况,黔西县-行政区划

黔西县,隶属于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毕节市区115公里,东邻修文县,南邻清镇市和织金县,西邻大方县,西北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接壤,北和东北与大方县、金沙县接壤,是毕节市的东大门,是黔中经济圈旅游、物流、商贸经济流向西北方向的第一要塞。 黔西县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4.2℃。黔西矿产、水能资源丰富,是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煤炭储量达70多亿吨,水能资源径流年总量达77亿立方米。黔西县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一枝花”美誉。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花区和县域西郊的柳岸水乡旅游区。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总面积2554.1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口83.17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白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551500。代码:522423。区号:0857。拼音:Qianxi Xian。

(www.61k.com]黔西县_黔西县 -黔西概况

中国杜鹃花都—黔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2007年末划除金坡、仁和2个乡镇及红林乡石笋村、岩脚村委托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后,县域面积为2380.5平方公里,辖二十六个乡镇360个行政村,十个社区居委会,十六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82.91万人,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等十八个民族。

黔西,是毕节地区东大门。贵毕高等级公路横贯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县城距省会贵阳117公里,距行署所在地毕节115公里。

黔西,是国家绿色农业建设示范单位。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盛产烤烟、油菜、水稻、中药材等作物,适于大牲畜及家禽养殖。是发展果蔬、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加工的理想之地。

黔西,素有“一枝花”美誉。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价值。境内有罕见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百里杜鹃花区;有属旧石器时代并享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美誉的沙井观音洞;有吸引王阳明亲临并写下《象祠记》的九龙山象祠;有湖面达80余平方千米的支嘎阿鲁湖;有风光秀丽的东风湖;有贵州境内3大淡水湖群之一的柯家海子群;有乌江源百里画廊精品旅游点……

黔西,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拉开序幕的地方,能源优势明显。全县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0亿吨以上,水资源径流年总量77亿立方米。近年来,境内建成了东风水电站、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和黔西火电厂等大中型电站,引进山东兖矿集团、河南永煤集团等20多个省市的企业来黔西投资创业,建设了青龙煤矿、黔金煤矿等一批大中型企业。

黔西,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于1988年倡导建立的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8县市之一,被列为民建中央重点帮扶县。近年来,黔西县紧紧围绕试验区主题,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煤电产业、城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实现了财政增长、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就业增加、后劲增强的目标,尤其是在发展民办教育、壮大农村劳务经济等方面不断创新思路,取得了较大突破。

“十一五”期间,黔西干部群众正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带县、旅游活县”战略目标,以更扎实的作风和更高昂的激情,为建设黔西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黔西县_黔西县 -行政区划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在东经105°47′~106°27′,北纬26°46′~27°21′之间。东邻修文以六广河分界,南邻清镇、织金以鸭池河、六冲河分界,西及西北以凹水、西溪分界与大方毗邻,东北与金沙接壤。2007年末划除金坡、仁和2个乡镇及红林乡石笋村、岩脚村委托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后,县域面积为2380.5平方公里,辖二十六个乡镇360个行政村,十个社区居委会,十六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82.91万人,居住着汉、彝、苗、布依、仡佬等十八个民族。县城东距贵阳117千米,西距毕节115千米。

黔西县_黔西县 -历史沿革

据沙井乡“观音洞”出土文物考证,黔西县是祖国人类发祥地之一,属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黔西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夏、商时为梁州南徼外“荒裔”。商末周初属鬼方联盟的卢夷国。春秋、战国时,先后为蜀国和鳖国地。秦赢政二十七年入版图,属夜郎县。汉元光五年属鄨县。齐、梁的时候,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占据鄨县等地,实行部族统治。唐初,卢鹿部遥附。贞观中期,鸭池河、六归河沿岸入琰川县。武后万岁通天二年,基本以今县境置龚州。北宋沿置。皇祐至嘉祐年间,卢鹿部建立“罗氏鬼国”,州名消逝。元初,置亦溪不薛总管府和宣慰司。大德七年废亦溪不薛府、司。洪武十五年,筑水西城(今县城);次年,置“龙九驿”中的谷里、水西、奢香(西溪)三驿站。崇祯三年属水西宣慰司,水西城为设治地,分置则窝,以著则溪。

清康熙五年,以水西城置黔西府,辖则窝、以著、雄所三则溪。从此改土归流,结束昆明夷闽支卢鹿部在水西地区1100多年的世袭统治。康熙二十二年,降府为州。乾隆元年,上拨四川叙永厅岩上、岩下地入黔西州,全州划九个里、51甲、113寨。

黔西县:黔西县-黔西概况,黔西县-行政区划_黔西县
黔西县沙井观音洞中华民国3年元月,改称黔西县,县下行政区划为区、乡镇、保、甲。民国30年6月前,全县分九个区,有4887平方公里面积,7月,上划北部四个区2400.53平方公里面积入新置的金沙县。余下境域划为24乡、4镇,共218保2667甲;后又撤并23乡、3镇,直至解放。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西。12月3日,中国共产党黔西县委员会和黔西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成立。是月,全县划五个区。1950年划十个区、23一个村,1953年划十二个区、13一个乡镇。1958年9月,各乡镇并改为8一个人民公社。是年12月下旬, 将各区并为五个大公社;1959年2月下旬,以区建公社,乡镇改称管理区。1961年,上级划大方县的青冈公社入黔西县,次年恢复各区,管理区改为公社,全县为十一个区,一个区级镇,90个公社,75四个生产大队、387四个生产队。1984年夏,改革政社合一体制,恢复各乡、镇、村组建置。1991年建并撤后,全县分为19乡、9镇、74一个行政村,3三个居委会。2001年机构改革把74一个行政村调整为38两个行政村。

黔西县_黔西县 -地理气候

黔西县位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处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地,素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水热同季、干湿分明等气候特征。常年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348.9小时,无霜期264天,气温13.8℃,雨日188天,降雨量1005.2毫米。由于境内海拔高低变化,常有插花性干旱、冰雹、秋绵雨、冷冻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

黔西县_黔西县 -自然资源

黔西县有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百里杜鹃森林公园花区。花区距县城30公里,位于县城北部红林、金坡、仁和等乡镇境内,绵延23公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杜鹃花品种达十九种之多。花开时节,繁花簇锦,争奇斗艳,漫山遍野,蔚为壮观,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黔西县旅游资源除百里杜鹃外,还有东风湖、六广河峡谷、洪家渡库区、柯家海子淡水湖泊群、九龙山象祠、沙井观音洞、水西公园、李世杰尚书坊等自然山水、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共同构筑了黔西县旅游基地开发建设的基础,将成为黔西县今后经济发展的后续支柱之一。

黔西县也是煤炭资源大县。全县煤炭初探资源量在70亿吨以上,其中优质无烟煤34亿吨,现已精查探明上表储量14.34亿吨。黔西县利用煤炭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部署,成功申办黔西火电厂项目,实行煤电转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目前,火电厂项目建设已经启动。配合火电厂建设加大了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现整改验收合格煤矿21对,改扩建矿井21对,计划新建第二批骨干矿井15对,共计设计年生产能力达802万吨,目前,黔西县在建矿井及正在规划建设的矿井,年生产能力达1728万吨,完全可以满足黔西4×30万千瓦机组的用煤的需求。

黔西县水能源十分丰富。乌江干流上国家规划已建成和正在开发建设的东风、洪家渡、索风营三座水电站已开始对黔西县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将与今年即将开工建设的黔西火电厂一起,共同奠定了黔西县能源基地的基础。作为地方政府,黔西县为配合电站建设做好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到目前为此,洪家渡、索风营共完成移民搬迁安置4097户14756人。

黔西县是农业大县。主产玉米、水稻、烤烟、油菜,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烟基地县。常年粮食总产在27万吨至28万吨之间,烤烟生产执行国家计划,正常收购量在22万担左右。全县土地面积折合388.9万亩,其中:耕地净面积180万亩、旱地156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22.4万亩)、水田24万亩;耕地及林地71.17万亩、草地及疏林草地57.35万亩。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实施,黔西县计划在十五期间将全县22.4万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下来。2000年实施试点以来,全县已完成退耕23万亩。

黔西县_黔西县 -历史名人

李世杰传记

李世杰(1716—1794),字汉山,号云岩,康熙五十五年出生在黔西隐者坝一书香门第,从小好学,博览群书,熟读治政治军之道,德才兼备,乾隆年间,官至兵部尚书。

乾隆二十二年,李世杰任泰州知州,勤政重农,对前任遗积案400余件,不辞辛劳,谢绝一切宴会,戏乐,日日理事,仅四个多月,旧案结完,新案无积。任泰州知州五年间,农商兴旺,百姓乐业,民称“李青天”。乾隆二十七年升任镇江知府时,童叟迎送。乾隆南巡时,李世杰亲办一切迎驾所需,概不累及百姓。乾隆三十年世杰升安徽宁池太广道,四十六至四十七年巡抚河南期间,因黄河决 堤数百丈,上令堵缺和疏引,李世杰移驻灾区,拯灾民,查奸吏,储材料,疏引河渠,劳心劳形,日夜不暇。乾隆四十八年普升四川总督,五十一年任两江总督。李世杰治政有方,处理突变,机智果断,文武兼资,时人誉为“黔中奇男”之一。

李世杰为官50余年,勤政爱民,倍受乾隆器重,先后赐《御制诗》、《时晴斋法帖》及福字如意、寿杖、朝珠、珍珠手串等,病逝后,赐谥“恭勤”。

上甘岭战斗英雄易才学

黔西县:黔西县-黔西概况,黔西县-行政区划_黔西县
黔西战斗英雄易才学党的忠诚战士、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卫士、中国人民自愿军特等功臣二等英雄易才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3月6日不幸逝世,享年75岁。

易才学同志,男,汉族,1930年农历10月出生在贵州金沙县花底乡,1946年随家搬到黔西县耿底乡小寨——耳海,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14日参加上甘岭战斗。在部队被敌人火力阻击时易才学奋勇向前,在战友的掩护下,以超人的毅力奋勇炸毁敌人的4个火力点,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障碍,随后又抢修了工事,坚守坑道,用缴获的机枪、炮弹等武器击退敌人数次反扑,巩固阵地。战斗中他缴获轻重机枪14挺,大小卡兵枪73支,火焰喷射器2具,歼敌百余人,战绩卓著,表现了高度的英勇机智、高度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以及朝鲜人民的高度赞扬:荣记特等功一次、荣获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授予的国际二级国旗勋章一枚,荣获志愿军总部授予的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易才学同志因参加上甘岭战斗身负重伤,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

黔西县_黔西县 -黔西视频

黔西县_黔西县 -相关链接

贵州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贵阳市

乌当区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白云区小河区清镇市开阳县息烽县修文县

六盘水市

钟山区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

遵义市

红花岗区汇川区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正安县凤冈县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普定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铜仁地区

铜仁市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万山特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毕节地区

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黔西南州

兴义市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

黔东南州

凯里市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镇远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

黔南州

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黔西县_黔西县 -参考资料

1、http://www.gzqianxi.gov.cn/

2、http://www.gzqxzw.gov.cn/index.asp

3、http://www.qxzz.gov.cn/qxzzb/

四 : 博白县:博白县-文化名人,博白县-行政区划

博白县,古称白州。位于广西东南部,辖28个乡镇326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总面积3835平方公里,人口185万,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隶属玉林市。与广东湛江市以及广西北海、钦州相邻,是沿海与内地的交汇点,具有西部的东部、西部的沿海区位优势,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文化名人

博白县:博白县-文化名人,博白县-行政区划_广西博白县
博白县博白自北朝设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历代人才辈出。世界文化名人王力,革命先驱、首任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被毛泽东誉为“江南才子”、广州市第二任市长朱光,国家司法部原部长邹瑜,现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刘庆贵将军,广东省原政协主席梁威林,全国著名育种专家王腾金等都是博白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www.61k.com]王力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县博白镇(含原城厢镇)新仲村岐山坡人。1932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教授,

并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50年4月10日和1953年9月18日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任命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王力教授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致力于继承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吸收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广的研究,成绩卓著。王力教授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诗人和翻译家,他毕生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知识渊博,著作等身,不少鸿篇巨著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

王力教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现代语法》、《汉语诗律学》、《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同源字典》等。其重要论著编入《王力文集》。

朱光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广卅起义。曾任共青团广西省委书记。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第四方面军政治部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参加了长征。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科长,马列学院秘书长,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冀南军区、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共嫩江省委副书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三十六小组组长,中共齐齐哈尔、长春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广州市市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安徽省副省长。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逝世。

庞为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1937年11月出生于1个农民家庭。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战士、班长。195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考入重庆步兵学校,毕业后任排长、副连长。1964年任师作训科参谋,后任海南军区作训参谋。1970年任榆林要塞区司令部作训科科长。1973年任榆林要塞区参谋长。1974年参与组织指挥收复西沙群岛作战。1978年2月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79年8月任一三二师副师长。同年11月率部到广西边境轮战半年。1980年10月又带第二批部队到广西边境轮战。两次轮战期间,多次组织部队实施炮击,先后两次组织侦察分队深入进行侦察、捕俘,均获全胜。1980年任一三二师师长后,组织建制连参加广州军区军事比武,取得好成绩,海南军区先后在该师召开训练和正规化建设经验交流会。

1983年5月任海南军区司令员。1988年海南建省,任海南省委常委。1990年6月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湖南省委常委。对民兵预备役工作提出“一三二”的工作思路:“一”就是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保证落实党管武装的制度和措施。“三”,就是加强民兵预备役组织、训练、保障3大体系建设。首先是抓组织体系建设,除常规民兵组织体系外,还结合湖南的实际需要着重抓了抗洪抢险组织体系,先后组建抗洪抢险机动团、机动突击团、民兵舟桥团、民兵应急分队、民兵摩托化应急分队,训练体系,主要抓民兵预备役训练“三三三”工程,建设省地县三级训练基地、三级分训责任制、三年一星期期的训练规划。保障体系,抓以地方为主渠道,军地结合的保障工作的落实。在理顺地方主渠道保障的同时,全力抓了以劳养武工作。“二”,就是和平时期发挥民兵作用的2种基本形式:“参建”与“参治”。参建就是组织民兵以各种形式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主要是开展了“三富”(带头富、帮民富、实现共同富)的活动和成建制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参治,就是组织发动民兵执行应急任务,如追逃犯、平暴、抢险救灾、协助公安武警维护社会治安等。他提出的“一三二”工作思路已成为全军区指战员的共同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十三、14大代表。1998年退休。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行政区划

古称白州。

2000年,博白县辖三十个镇、四个乡:博白镇、城厢镇、绿珠镇、水鸣镇、顿谷镇、那林镇、江宁镇、三滩镇、黄凌镇、亚山镇、旺茂镇、合江镇、凤山镇、新田镇、宁潭镇、文地镇、英桥镇、大垌镇、那卜镇、沙陂镇、东平镇、沙河镇、菱角镇、松旺镇、双旺镇、龙潭镇、大坝镇、大利镇、三育镇、双凤镇、浪平乡、径口乡、三江乡、永安乡。

2003年,博白镇与城厢镇合并为博白镇。

2005年,撤销绿珠镇,整建制并入博白镇,博白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育镇、径口乡,设立径口镇,以原三育镇、径口乡的辖区为径口镇的行政区域,径口镇人民政府驻原径口乡径口街;撤销大利镇,整建制并入水鸣镇,水鸣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合江镇,整建制并入东平镇,东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江乡,整建制并入文地镇,文地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地理

地理位置

地处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8′-22°28′,位于广西东南部,与广东湛江市以及广西北海、钦州相邻,是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

气候

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9℃,年均降雨量为1756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长达350天以上。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资源

土地

1989年底,博白县土地总面积575.38万亩。约占广西总面积的1.62%,占玉林地区总面积的16:35%。人均占有土地面积4.89亩,比全自治区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少3.66亩。博白县耕地面积797016亩,占博白县总面积的13.85%,人均耕地0.68亩,比广西人均耕地少0.26亩,比全国人均耕地少0.64亩;比1950年县内人均耕地少0.88亩,40年间人均耕地减少了56.41%。博白县园地87207亩,占博白县总面积的1.52%。博白县林地345.45万亩,其中县属288万亩,自治区直属57.45万亩。林地面积占博白县总面积的59.7%,人均占有林地(包括区直属)2.92亩。博白县尚有宜林荒山110多万亩,开发利用荒山的潜力很大。博白县水域面积22.23万亩,占博白县总面积的3.87%,人均占有水域面积0.19亩。

博白县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1002毫米,比广西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多206.3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为38.956亿立方米。据1981年水利资源调查统计资料记载:“年平均每亩耕地占有水量4661.5立方米;每人拥有水量4145立方米,为全国每人拥有水量2700立方米的153.5%;按水利设施灌溉面积63万亩计,年平均有水量1048.6立方米,仅占博白县径流总量的17%。”博白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4220千瓦,可开发量为50255千瓦,至1989年底开发利用19157千瓦,只占可开发利用量的38.12%。
水资源的年内分布和区域分布都不均衡,所以水资源的利用量还远远少于水资源总量。据1981年水利化区划,博白县水资源分北、东、南、中、西等五个区,其中北区地表年均径流总量101876万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水量(P=95%)18323万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可利用水量777.59立方米。东区地表水年平均径流深度为1059毫米。年平均径流总量38547万立方米,可利用水量5856万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可利用水量736.10立方米。南区地表可利用水量26175万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可利用水量986.99立方米。中区地表可利用水量19441万立方米,年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可利用水量1126.48立方米。西区地表可利用水量6855万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可利用水量400.54立方米。
1988年1月,由国家地质矿产部、卫生部、轻工业部、北京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及广西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鉴定委员会,对博白亚山热水塘进行现场考察和评审,测得其流量为5~60.6公升/秒,温度65℃,泉水含有锶、锂、锌、铜、铝、碘、硒、锰、钴、镍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经鉴定认为,此泉属低矿化度、含钠量低、含锶偏硅酸的优质矿泉水。具有制作矿泉水饮料和旅游、医疗矿泉双重开发的优越条件和经济价值。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

矿产

博白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解放以来,广西桂东南地质综合大队、广西437地质队、广西271地质勘探队、广西第六地质队、广东704地质队曾对博白矿产资源进行普查和勘探。经查明,县境内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共40多种。其中有色金属有金、银、铜、钨、锡、钼、铅、锌、锑、汞;黑色金属有铁、锰、钛;稀有金属有铌、钽、铀、钪、钇;稀土金属有独居石、金红石、锆英石;非金属有水晶、云母、高岭土、粘土、膨润土、花岗石、石灰石、钾长石、石英石、方解石、冰洲石、磷矿石、硫铁、玛瑙、腐植酸土、滑石、石膏、煤泥炭等。其中金、银、钛、稀土、硫铁、高岭土、花岗石等藏量最多,开采价值最大。这些矿产分布于博白县3四个乡镇,已发现的产出矿点达48处。

动植物

古代,博白县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属珍贵者不少。自清末始,经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呈逐渐减少之趋势。至1989年底,主要野生动物共有190多种,其中哺乳类20多种,鸟类50多种。鱼类30多种,节肢、两栖、爬行类40多种,昆虫类50多种。
博白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据旧县志(清道光版《博白县志》,下同)记载,道光年间野生植物主要有木、竹、果、花、草、药等属共170多种。至今这些植物仍有生存,种类增加(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认识的种类),但多数种类的数量减少。据1982年林业资源调查统计,县内野生植物达1000多种。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经济

博白工农业发展迅猛。全县初步形成了编织工艺、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林产化工、健康食品等4大产业集群。

工业 工业生产发展迅速,现已形成了机械、制糖、卷烟、化工、电力、建材、矿冶、轻工、塑料、印刷、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工业门类。数10种工业产品荣获省、国家级优质产品称号和国际大奖,不少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乡镇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主要产品有烟花爆竹、工业、日用陶瓷、芒竹编织品、建材、罐头食品、叶面肥等。芒竹编织品漂洋过海,颇受海外人士青睐。

博白县:博白县-文化名人,博白县-行政区划_广西博白县
蕹菜种植

农业 农业名牌产品有瘦肉型猪、三黄鸡、编织工艺品、优质米、桂圆、糖蔗、荔枝、香蕉、博白蕹菜、速生丰产林、剑麻等,全县种植糖蔗8万亩、速丰桉60多万亩;是全国生猪活储基地、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广西第一养猪大县,已形成南方较有影响的瘦肉型猪、杂交猪苗、三黄鸡、肉鹅、网箱养鱼5大生产基地,年生猪饲养量约400万头、家禽饲养量约3000万羽;是广西粮食生产主产区,获“广西水稻免耕技术推广第一县”和“广西10大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随着中国—东盟“M”型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启动,玉林市南向发展战略凸显。博白作为玉林的南大门,由玉林市的边缘变成加快融入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前沿,特别是龙潭镇成为玉林南进战略的前端。博白已成为打造连接玉林与北部湾经济区的滩头阵地和桥头堡,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人口民族

博白县是客家人聚居地,绝大部分居民都是历代从浙江、福建、广东迁移过来的客家人,是世界第1大客家人聚居县。现有人口155万,,全县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等二十四个民族,其中汉族146.6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1.31万人。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交通

交通设施建设势头迅猛,绕城公路已建成通车。玉林至北海、浦北至化州、博白水鸣至湛江三条高等级公路贯通全县乡镇,黎(塘)湛(江)铁路分别经过县境,是玉林市最靠近机场海港的县。北上南(宁)梧(州)高速公路只半个小时车程,往南上重(庆)湛(江)沿海高速公路仅需10分钟,县城至北海、湛江港口和机场均为100多公里。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旅游

博白山川钟毓,风光秀丽,宴石山风景区、云飞嶂万亩草原、千鹤岛、马门滩、伏波祠、绿珠庙等人文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建设温罗温泉旅游度假区、宴石山—南流江—花石嶂风景名胜旅游区、王力故居—王力广场—绿珠庙等名人文化旅游区、千鹤岛—云飞嶂万亩草原—双凤古茶林自然生态等四大重点旅游板块。

博白县:博白县-文化名人,博白县-行政区划_广西博白县
温罗温泉

温罗温泉旅游度假区

温罗温泉 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的亚山镇温罗村,县城有公共汽车直达。泉池宽约10米,深约2米,呈圆形。股股温泉在池底涌出,啵啵有声。池水清澈明亮,池底之物一清二楚,整个温泉池恰象大锅十分烫手的热温,清代《博白志》中说"水泉涌出,热如沸汤,可宰牲"温泉池上空蒸气腾腾,如烟似雾。温泉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1)温泉、(2)温罗湖、(3)森林及生物景观。

风景名胜旅游区

宴石山景区 位于博白县境西南部顿谷镇石坪村,距县城30公里,海拨300多米,景区面积为24平方公里,碧绿的南流江从景区穿梳而过。景区以宴石山为中心,宴石寺为首,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1995年4月经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把宴石山风景区的隋朝建造摩崖三座雕象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同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宴石寺、宴石天仙桥、紫阳观、三烈祠、仙人池、“神树”、出米洞、母猪带仔、仙梯、顶天腊烛、伏波祠。

南流江 发源于广西北流县大容山的南坡,向南流经玉林、博白、合浦等县,尔后注入北部湾。南流江是广西南部独自流入大海诸河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流贯玉林盆地、博白盆地和南流江三角洲。

花石嶂 位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境西南部沙河镇沙河圩东北2千米处。是山岳型自然风景旅游区。古称南象山。山石为褚红色,山峦排列在一起似褚红色的花朵,因而又名花石山。呈南北走向,长3千米,宽2千米,海拔250多米。山中有“地古坪”、“马吊尿”、“大虫岩”、“阿婆髻”、“石顶庄园”、“乌龟石”等景点。花石嶂与附近的宴石山是两处特征完全不同的丹霞地貌,并通过南流江连接起来,现已整合成宴石山——南流江——花石嶂“丹霞奇观”旅游区。

名人文化旅游区

王力故居座落在博白县城厢镇(今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离县城一个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796年),总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座北向南,原为三进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由于年久失修,已有相当部分房屋于20世纪90年代初崩毁。

为了弘扬王力勤奋好学、龙虫并雕、中西贯函,忠诚教育事业,热爱祖国的精神,博白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修复王力故居和建设王力纪念馆,把王力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基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人文旅游景点。

绿珠庙 绿珠(?——300),今博白县双凤镇绿罗村人。为中国晋代10大美女之一。她美丽端庄,能歌善舞会诗。以跳“昭君舞”最为出色。绿珠之死,乡人哀伤惋惜,为怀念她善良纯真的为人,特建祠祀奉。

自然生态旅游区

千鹤岛 位于广西玉林市博白县西部的江宁镇合浦库区小江水库内,距离县城70多千米,是一处赏鹤、品鱼、游湖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岛上常年栖息着白鹤、白鹭,春夏秋时节达五、六万羽,并逐渐向周围岛屿扩展,是广西最大的鹭鸟栖息地,被称为第四代动物园的先驱。岛屿周围均为水源林保护区,植被好、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

云飞嶂 万亩草原云飞嶂位于博白县西南部那林、顿谷、涝要、沙河等四个乡镇的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是广西十万大山南端的一座主要山脉,是博白县8大美景之一。嶂高852米,山势崇峻,四时云飞雾漫,阴雨天,看不见山形梁脊,艳阳天,也难识“庐山真面目”。这也许是“云飞嶂”因此而得名的吧。

双凤古茶林圣女岭北麓的古茶林,云遮雾掩,朦朦胧胧,充满了幽邃莫测的神秘气氛。这片老茶林,茶林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最大的茶林树直径为42厘米,高6.7米,为广西境内最古老的茶树林。据专家品尝,具有福建福鼎名茶的特色。周围景点有圣女岭、“王母庙”、以及“老鸦头”“字中有字”等神秘石刻等古迹。

补充景点

博白县人民公园 位于县城区的北侧,始建于1926年,其前身是“中山公园”,1956年改名为“博白县人民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8432平方米。园区所在山岭均已全部绿化,园区树木葱茏山径迁回,满目飞花点缀着楼亭画略。内有登高岭,山顶上青松翠柏簇拥着气势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山顶可瞰腑博白全城,碑前广场中中立有中共广西特委书记朱锡昂烈士雕像、右侧有朱光亭、左侧有纪念馆、动物园、游乐园、水上乐园、露天舞厅等等。

大平坡水楼 大平坡水楼是博白县主要名胜古迹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水楼位于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城厢大良村,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水楼四周有五米宽的护河,分四层。底层大半浸于水中,由外到内依次为拱门、环廊、内室;圆拱门半露水面,倒影水中,环环相扣,水楼便如虚浮水中,建筑式样为古代英国别墅阁楼,雄伟古朴。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特产

黑皮冬瓜 广西博白县历年有种植冬瓜的习惯,黑皮冬瓜是博白县近年引进种植的新品种,表皮黑绿色、肉白、瓜长圆形、肉厚6——7厘米,长60——80厘米。黑皮冬瓜在博白县各个乡镇几乎都有种植,其中以亚山镇互卫村的规模、产量、品质为最好。年连片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全县常年种植面积达1万亩左右,产量4——5万吨,分春、秋两季种植,以秋瓜面积最大、产量多、品质最好。

博白荔枝荔枝,果中珍品。果肉甜美、芳香,久啖不厌。荔枝有药用价值,具有生津、健胃、通神益智等功用。荔枝历来被视为南方的珍果。色、香、味俱佳,在区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到荔枝收获季节,除部分满足当地市场需要外,相当部分运销全国各地,另一部分就地加工成糖水荔枝罐头或荔枝干,远销港澳地区及西欧市场。

博白芒编博白芒编品种繁多,一般编织成飞禽走兽的形状,威猛的老虎,神气的狮子,轻盈的长颈鹿,多情的相思鸟,报春的燕子——1个个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既能装饰美化环境,又能盛装礼品。.博白已经成为了广西芒竹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

博白木菠萝 又叫树菠萝、菠萝蜜,是桑科常绿乔木。是1种奇异的聚合果,由许多长在花轴上的雌花子房联合长成,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果皮有软刺,果实硕大,一般每只重达5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30公斤以上。其重量及体积在水果中首屈一指,故有“水果大王”雅称。主要产地在沙河、绿珠、龙潭、松旺、菱角、合江、东平等乡镇。尤以菱角菠萝产量最高、质量最佳。博白木菠萝畅销广西各地,远销广东、湖南、贵州等省。

博白黄榄 黄榄(橄榄)为中国特产果树,鲜果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C,久嚼甘甜可口,有独特风味。同时具有生津止渴、助消化、消喉炎、治骨鲠等作用,对儿童骨骼发育和老人缺钙有很大的补益。榄果收获期可长达五个月,种植成本较低,运输加工容易,加工产品花色多样,畅销国内外,甚受市场青睐。黄榄属常绿乔木,对土壤气候要求比荔枝、龙眼低,非常适合亚热带、热带地方的山区发展。

博白三黄鸡 其因毛黄、嘴黄、脚黄而名之。主销广东、海南、港澳,异乎畅销。三黄鸡个体适中,体型紧凑,骨细肉嫩,肌肉结实,味美可口,香而不腻,尤适合制成“两广”人喜吃的著名传统佳肴白切鸡。素以鲜美、软滑、幼嫩、甘香等特色闻名。

中华稔子酒具有低度高效、固精壮髓、强筋壮骨、补血安神、祛风活络、乌发提神、强身壮体、男女佳宜;对于肾虚遗精、滑精、尿频、腰肾酸痛、筋骨麻木、手脚抽筋、风湿骨痛、腰肌劳损、神经衰弱、病后体虚、骨软无力、气血亏损、精神疲倦、滋阴阳以及妇女贫血、肾虚、带下特别有效。曾荣获一九九九年全国乡镇企业技术与经济合作招商会金奖。

博白蕹菜 博白蕹菜,是1种生草本植物,茎空心、蔓生,又称空心菜,是博白的特产鲜菜。博白附城每年种植蕹菜面积约300亩,年产量150万公斤以上。全县种植蕹菜面积1000亩以上。博白蕹菜的特点是水田栽植,茎长叶密,叶尾尖细,鲜绿脆嫩,把茎蔓摘断成段,其断口即裂开卷缩,用锋利的刀也无法将茎口切平。

博白桂元肉 桂元肉是广西著名的传统食品之一。博白县系广西桂元肉的主要产区,素有“桂元肉之乡”的称誉。桂元肉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具有清补安神之功,对神经衰弱、妇女血崩、月经不调或久病虚弱等均有疗效。

广西博白县_博白县 -著名人物

烈士

陈朝海(1908—1932),南京市人民政府将陈朝海烈士列为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的早期革命烈士之一。
李德才(1928—1949),李德才参加思明游击队,罗白与国民党龙州对汛警营作战,牺牲时年21岁。
叶祖权(1951—1978),广州军区给他追记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历代名人

刘明英(1858—1920年),字仁甫号育贤,中法战争结束回国,即辞职返家,经营商业,家财兴旺。
梁威林,1911年3月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第五届政协主席等职。
庞为强,1937年11月生,是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90年8月调任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五 :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罗家坝遗址、神龙洞等著名景点。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五个乡镇、49七个村、50个社区,人口117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宣汉_宣汉县 -基本概况

宣汉县,始建于东汉和帝8年(公元96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4271平方公里,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辖5五个乡镇、49七个村、50个社区,人口117万。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宣汉,红色资源,得天独厚。宣汉县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张爱萍、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孕育了王维舟、向守志等10位将军。英勇不屈的宣汉人民在中国革命史上创造了“4个之最”、“4个第一”和“1个唯一”。即1个县参加红军的人数最多,近10万名优秀宣汉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党的领导下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维舟是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0年加入朝鲜共产党上海支部,1927年春转为中共党员;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期间牺牲的人数最多,有近3万宣汉儿女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红军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遗存的红军文物在川东最多,红军遗址16处,红军石刻1000余处、标语3000余幅。1923年王维舟在清溪场创建了川东第1个共产主义小组;1929年创建的中共宣汉县委是四川第1个县级地方党组织;1928年,王维舟等人创立了川东第1个革命武装—川东游击军;创办了第一所红色学校;1933年10月,红三十三军在宣汉县成立,1个县独立组建1个军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唯一的。毛泽东主席曾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王维舟纪念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宣汉,巴人祖源,文化璀璨。东汉和帝8年置县,距今有1900多年历史。汉朝大将樊哙囤兵樊哙店,三国名将张飞智取瓦口隘,巴山秀才袁廷蛟为民请命,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血染白秀山等历史故事流传千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罗家坝巴人遗址”,世人赞誉为“巴国三星堆”,距今有3000—4700年的历史。

宣汉,风光秀丽,旅游胜地。天然成韵的自然风光同千年人类文明交相辉映。境内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森林覆盖率达48%。国家AA级旅游区百里峡雄奇峻秀,婀娜多姿,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峡中漂流被誉为“川东第一漂”;省级风景名胜区、川东最大人工湖江口湖,仙鹤闲飞,水天一色,旖旎浩瀚,蓄水量达3.2亿立方米,回水100余公里;七里水晶宫晶莹剔透,美不胜收;峨城竹海清秀挺拔,一碧万顷;马渡石林平地突兀,千姿百态;明月九条沟溪流湍急,瀑布飞溅;香炉山、四望山、文山、峨城山雄奇险秀,前河、中河、后河清柔相依,令人心旷神怡。

宣汉,物华天宝,资源宝库。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富钾卤水储量达1.3亿立方米;煤炭储量1.6亿吨,境内有大理石、石灰石、硅、铁等20余种可供开采的地下矿产。有动植物资源3000多种。宣汉黄牛系国家地方优质牛种,被载入世界和中国牛种志;桃花米自唐朝武则天以来,一直被列为皇家“贡米”,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中国名贵大米”;宣汉还是全国产粮大县和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油桐基地,全省的肉牛、奶牛、饲养大县。“川驰”牌牛肉、“西塔”牌乳品、“川宣”牌菜油、“九顶雪眉”绿色食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

(www.61k.com)宣汉_宣汉县 -行政区划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宣汉县辖十九个镇、3一个乡、四个民族乡:东乡镇、君塘镇、清溪镇、普光镇、天生镇、柏树镇、芭蕉镇、南坝镇、五宝镇、峰城镇、土黄镇、华景镇、樊哙镇、新华镇、黄金镇、胡家镇、毛坝镇、双河镇、大成镇、明月乡、红岭乡、柳池乡、三河乡、老君乡、黄石乡、七里乡、庙安乡、天宝乡、东林乡、下八乡、凉风乡、上峡乡、塔河乡、茶河乡、天台乡、观山乡、南坪乡、凤林乡、桃花乡、白马乡、漆碑乡、三墩土家族乡、漆树土家族乡、龙泉土家族乡、渡口土家族乡、石铁乡、厂溪乡、红峰乡、凤鸣乡、花池乡、土主乡、庆云乡、马渡乡、隘口乡。

宣汉_宣汉县 -历史沿革

四川东乡县明正德九年复置,今与江西省重复,其设置在后,拟即改名。查该县为汉宣汉县地,拟即名宣汉县。
2003年,宣汉县撤销君塘、双河、新华、樊哙、峰城、南坝、清溪、天生八个工委和洋烈、新农、清坪、黄龙、平楼、龙观、东升、三胜、月溪、成虎、鸡唱、自由、河坝、梨子、方斗、三桥、双柏、新红十八个乡。扩大十六个乡镇的行政区域:将原洋烈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君塘镇,君塘镇人民政府驻老君塘。将原新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并入芭蕉镇,芭蕉镇人民政府驻芭蕉场。将原清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清溪镇,清溪镇人民政府驻清溪口。将原黄龙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下八乡,下八乡人民政府驻下八。将原平楼、龙观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茶河乡,茶河乡人民政府驻东安场。将原东升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峰城镇,峰城镇人民政府驻峰城。将原三胜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土黄镇,土黄镇人民政府驻土黄。将原月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华景镇,华景镇人民政府驻铧尖坝。将原成虎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樊哙镇,樊哙镇人民政府驻樊哙。将原鸡唱、自由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龙泉乡,龙泉乡人民政府驻河口。将原河坝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新华镇,新华镇人民政府驻官渡场。将原梨子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厂溪乡,厂溪乡人民政府驻厂溪。将原方斗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双河镇,双河镇人民政府驻双河场。将原三桥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大成镇,大成镇人民政府驻双庙场。将原双柏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昆池镇,昆池镇人民政府驻谢家坝。将原新红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柳池乡,柳池乡人民政府驻马家场。(以上四川省人民政府2003年12月23日川府民政[2003]39号批复)。这次调整将原来的二十个镇、5三个乡调整为二十个镇、3五个乡。2004年2月底前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工作,3月底前撤销区工委,此外,在5月底前调整撤并村委会26八个左右,组27二十四个,分别占总村委会和总组数的35%和40%。
2004年辖二十个镇(东乡、南坝、天生、双河、土黄、胡家、清溪、樊哙、峰城、大成、黄金、柏树、芭蕉、五宝、毛坝、华景、普光、君塘、新华、昆池)、3五个乡(柳池、明月、红岭、七里、庙安、天宝、东林、三河、老君、下八、黄石、凉风、上峡、塔河、茶河、天台、观山、南坪、凤林、桃花、白马、漆碑、三墩、漆树、龙泉、渡口、石铁、厂溪、红峰、凤鸣、花池、土主、庆云、马渡、隘口)。
2005年4月20日,撤销昆池镇,将原昆池镇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南坝镇,南坝镇人民政府驻南坝圣墩东路(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6号)。

宣汉_宣汉县 -自然地理

县地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780米,最高海拔2349米、最低海拔277米,总体地貌“七山一水两分田”。耕地面积85.9万亩,其中田50.74万亩,旱地35.16万亩。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
县境河流属嘉陵江水系。前、中、后河纵横全境于城东汇为州河,县内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88%,天然落差16.6-327米,年均流量34-160立方米/秒,水能发电蕴藏量达35.8万千瓦,年电能资源31.4亿千瓦时。4条干流可通航,通行里程287公里,可行驶载重1.5-10吨船只。
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5%。野生植物3000余种,桫椤、崖柏、银杏、黄连、天麻、杜仲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野生动物约400种,其中金钱豹、猕猴、大鲵(娃娃鱼)、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数十种,还有阳鱼、憨鸡、明鬃羊(四不象)等珍稀动物。野生动植物中有植物药17一种,动物药3九种,被称为"药物之乡"。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既有优势,又有特色。已探测到的资源达二十八种,主要矿产资源概括为:一煤(煤炭),二气(石油、天然气),三土(粘土、高岭土、膨润土),五石(滑石、长石、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八矿(铁、砷、硅、硫磺、石膏、铝、卤钾、岩盐)。天然气预测储量高达1.5万亿立方米,居全国第2位,已探明开发储量达3000-6000亿立方米,系西南地区天然气气田中心、国家"西气东输工程"重要基地。原煤储量达1.6亿吨,发热量6000大卡以上。富钾卤水储量达I.3亿立方米,是国家盐化工业基地自贡黑卤的10倍。此外,还有大理石30亿立方米,石灰石30亿立方米,石英石3000万元立方米,硫磺矿867万吨,铁矿1800万吨等。

宣汉_宣汉县 -经济概况

近年来,宣汉县委、县政府立足现实,审时度势,提出了未来十年内把宣汉建成全国的“生态旅游大县、巴人文化名城、天然气化工基地”3大目标。围绕建设“数字宣汉”,“生态宣汉”、“礼仪宣汉”,大力推进交通、城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先后投资改建了宣罗路,硬化了宣胡路、宣南路。目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前,宣城路硬化工程、宣罗路路面整治工程和宣开路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旧城改造基本结束,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完成;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向前。
同时,县上为进1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努力构建公开、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1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宣汉。截止去年年底,全县已累计引进合作项目80多个,合同引进资金24亿元(不含天然气项目),已到位资金6亿元,先后有西塔乳业、渝鸿房产、金鹰工业硅,鸿源焦化、四川明伦化工有限公司等外来企业落户宣汉,并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78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3元,比上年增加374元。

宣汉_宣汉县 -风景名胜

宏文校位于宣汉县清溪乡街道北200米。由王维舟之兄弟王佐卿创办于光绪30年(1904),先以街上古庙为校舍,历年由迂儒为师,强令呆读死记,学生常不满百。1923年初王维舟接任校长后,将校舍迁往场镇对岸清溪寺,集资新建“工字”形校舍,喻意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为工农服务。工字楼系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小瓦层面,通走廊,单檐歇抬梁梁架,工字上下两横各面阔四间共31米,进深9.8米,通高9米,中间竖面阔三间15.4米,进深6米,通高10.5米。墙砖印烧“宏文校”阳文正楷字,房屋总面积1639平方米。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
王维舟同志任宏文校校长期间,选聘思想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宋更新、冉雨生等为教师,建立新型的师资队伍,并联系社会青年雷玉书,冉南轩、冉海舫、周伯仕等十多人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在校内、外积极传播马列主义革命思想,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开展革命活动。
同时开设新学课程,废除尊孔读经,倡导教师自编自选教材,讲授科学知识、传播新文化,灌输革命思想;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制作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开展实习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学以致用;注重师生的身体锻炼和学校环境美化;实行跳级、升级、留级制度,设置奖学金,鼓励勤奋学习。开辟图书阅览室,陈放《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让师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概况。
“五卅”惨案发生后,该校组织了后援委员会,师生上街游行,宣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募捐150个银元,汇上海总援会,援助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该校还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师生自编自演新剧(时称文明戏),揭露黑暗政治,动员人民起来斗争。同时深入农村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组织。这所学校成绩卓著,学生增至三百余人,名驰县内外。1931年(民国20年)付印的《宣汉县志》记载,王维舟接充宏文校长之后,“添置校舍教具,图书仪规,整顿学规,时人称为模范高小校。”
这所学校以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为核心力量,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把课内外活动和中国革命事业联系起来,贯彻工农服务的方向,教育了人民,团结了人民,鼓舞了人民的斗志,为后来川东游击军的斗争、红军三十三军的建立及其配合红四方面军开拓川陕苏区的战斗,奠定了群众基础,培育了骨干力量,进行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982年,宣汉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时代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汉代,距今约4500年。它是巴人发祥地遗址,其价值不亚于三星堆文化遗址。
遗址规模巨大,总面积50万平方米。现已发掘50的2个碳坑中发现十一个文化层,出土50余件文物,大部分陶器具有古代巴人生活痕迹,另从6号墓穴中发现一具长达2米的人体骨架,疑为巴人部落中战死的勇士。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剑、釜、矛、带钩等,此外还出土有尊、釜、豆、纺轮等陶器以及各种玉石器。
罗家坝遗址的文化面貌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对于研究古代的巴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楚文化、秦文化、蜀文化的相互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
神龙洞位于宣汉县七里乡,地处宣汉、开江交界七里峡山峦崖壁,此为石灰岩自然溶洞。洞室倚山临河,与开宣公路遥遥相望,四周重峦叠嶂,峰峡相连。新宁河蜿蜒逶迤,穿峡入谷,钻山通岭,分开了峡谷的群峰。开、宣公路飞涧越谷,如彩带环绕。
举目纵观,溶洞座依峭壁,循梯而上,可直入洞口。外洞空旷,横高数丈,嶙峋怪石,宛若殿堂。古人于此造庙,以“龙神”祀之,龙神洞因此得名。从外洞左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洞外有洞,岔洞纵横交错,曲折迂回,光线若明若暗,变化万千;有的洞内幽壑流泉,冷浸湿润;有的洞中和风徐徐、干燥舒适。当游人看到那或突兀怒立、或平卧自如、或削然似剑、或卷曲如拳、或象雄踞的虎豹、或象展翅的雄鹰、或若熊罴登山、或如牛马饮水等各种姿态的怪石,谁也会称奇叫绝。

江口湖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城东,它是江口电站大坝拦截了前河、后河之水,构成了1个回水110公里,水面1180公顷,蓄水3.2亿平方米的巨大人工湖泊。江口湖湖面宽阔,碧波荡漾,鱼水辉映,秀丽迷人,如蓝绢飘逸在崇山峡谷之间,奇峰夹峙,悠荡的木船,清波划浪的快艇,吱嘎吱嘎的木浆声汇成一曲曲动听的交响乐,回荡在湖面,经久不息。
沿江口湖右翼前河逆流而上,山峰奇特,水色诱人,经老鹰溪沟,青山掩映的任家嘴,绿色明珠青龙嘴、青千洞、黄石白鹤林,就到了下八文山等自然景点。沿江口湖左翼后河逆流而上,青山绿水,野鸭扑飞,游船往来,令人神往。经鸡窝石、官渡河、凉泉洞、“工字型”宏文、王维舟故居、四望山万步梯,直达普光寺。
每逢节假日,江口湖上彩旗飘扬,歌声嘹亮。游人或结队前去,或全家同行。游泳、喝茶、唱歌、跳舞、搓麻将、玩扑克任君随意,尽兴玩乐,真是一处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巴人红军公园又名项山公园位于宣汉城东郊,面积300亩,三面环水,形若半岛。公园依山就势,栽花种树,建阁筑楼,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既有山区公园建筑的疏朗粗犷的特色,又不乏精致秀雅。公园中心耸立着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五十周年而建的纪念碑,碑高十余米,碑身正面镌刻着徐向前元帅的题词:“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成立纪念碑”。另外还有许世友、张爱萍、王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纪念碑高耸入云,雄伟壮丽,四周松柏环绕,鲜花簇拥,显得肃穆而清幽。碑前不远处,便是王维舟将军跃马挥戈,驰聘疆场的黑色大理石塑像和宣汉儿女参加红军,支援红军,英勇作战的群雕,颇为壮观,令人景仰。园内还建有王维舟纪念馆,“巴山秀才”——清代抗粮英雄袁廷蛟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玻璃钢塑像。
登临峰顶,极目回顾,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石梯纵横,令人心旷神怡。脚下前河、中河、后河三汇集,犹如一根玉带飘动。江口电站即在此拦河发电。库区水域宽阔,绿波荡漾。上下游动的汽艇和船舟,两岸的果林、花丛也尽收眼底,呈现出多幅风景画卷。项山公园与江口电站库区既各具特色,自成一体,又互相补充,彼此烘托。

宣汉县:宣汉县-基本概况,宣汉县-行政区划_宣汉
宣汉县公园地势开阔,坡堡沟坎,交错杂陈,颇具山区特色。在坡堡上,你可以目睹步月亭、迎旭亭、爽心楼等古色古香的风姿;在沟坎里,你可以领略花卉馆、花架廊、荷花池等五彩缤纷的情趣。公园里还有革命文物陈列馆、哈哈镜馆、溜冰场等景点和娱乐设施,引人入胜。

七里溶洞在宣汉县城南30公里七里峡口龙神岩下,下面即旧峨城烟树景观,而今林木毁坏较多,旧景依稀可见。溶洞内别有天地。首先是600多平方米的大厅,洞顶洞壁布满天生山水花鸟及多种图像。大厅后,分上洞、下洞。入上洞,迎面一挂钟,钟有滴泉,下注小潭,叮咚作响。从这里向左是通天洞,长330米,再向前为摩天洞,长1500米,有金鸡报晓、雷公垂钓等景观,途中左侧一洞,黑乎乎不知其深。自石钟右侧行进为母子洞,长120米,通向深渊,有野虎、竹笋、床帐、衣裙等形状的钟乳石。上洞与下洞之间,有石梯相通。下洞由一约1000平方米的大洞,及四平地洞、蝙蝠洞、通明洞、下河洞、金鱼洞、赛龟洞、双瓜洞等20余洞构成,中有冬瓜、葫芦、牛头、大象、猛虎、龙头、美女诸多形象。自然造物、鬼斧神工。

宣汉_宣汉县 -历史名人

上将:向守志

少将:王维舟(国共合作被蒋介石授予少将,当时被授予少将的人都是后来的开国元帅)、王定烈、孙继争、蔡长元、王海廷、李永悌、曾旭清、张开基

王维舟

王维舟国军少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学创建人

王维舟(1887~1970),原名王天桢,四川宣汉县人。青年时代参加辛亥革命和四川的护国、护法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川东组织武装斗争,后参加川陕苏区反围攻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四局局长,抗战时期任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旅长兼政委,担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6年4月调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49年任解放西南的西路军副司令员,12月29日,随贺龙率部进成都。1950年2月到达重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70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含恨辞世。

向守志

向守志上将第二炮兵司令南京军区司令

向守志(1917.11—)汉族。四川宣汉人。原名向守芝。1935年5月入团。1936年9月转党。1933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33年参加少先队。1934年7月参加红军,任红9军76团2营4连战士、班长、副排长,红军步兵学校学习组长、班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1营机枪连副连长、连长。1938年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1团特务营营长、2营营长,771团副团长,太行军区10团团长,太行军区1支队副支队长。1946年任太行第6纵队18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独立2旅旅长,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26旅旅长。1949年任第2野战军第15军44师师长兼政委,在军事学院学习。1951年任志愿军第15军44师师长。1954年任陆军军参谋长、第1副军长兼参谋长。1956年任陆军军长。1958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60年任西安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院院长。1965年8月任炮兵副司令员,第2炮兵司令员。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被关押。1972年在炮兵帮助工作。1975年4月任第2炮兵司令员、党委第1书记(1975年3月起)。1977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77年11月起)。1982年10月-1990年4月任军区司令员、党委常委、书记(1982年12月起)。中共十一大代表,12届中央委员,13届中顾委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定烈

王定烈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

王定烈(1918—)四川省宣汉县,隘口乡得胜场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六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四十三团文书。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五支队骑兵连政治委员,第五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第三旅七团营长,冀鲁豫军区昆张支队副支队长,第八军分区八团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二旅四团团长,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独立第二旅旅长,湖北恩施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副司令员,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第十五航空学校校长,广州军区,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参谋长,副司令员。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曾旭清

曾旭清(1909—1998)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宣汉县六区游击队队长、政治指导员,县独立营营长,中共丹巴县委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干事,晋南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大队政治委员,晋南独立支队武装科科长,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十七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渤海纵队第七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公安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华东军区工程兵部主任,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副参谋长,工程兵副司令员。一九五六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李依若

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民国十九年(1930)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编辑,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编辑,发表诗歌甚多。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其中最出名的民歌有《苏二姐》和《康定情歌》等。遗憾的是在极左思潮的压抑下,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得不流着眼泪一边唱,一边将这些民歌的手稿全部焚烧了。

创作《康定情歌》的故事

1996年夏天,《甘孜报》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消息,在全国数十家报纸争相转载。其中自贡熊仲文、四川轻化工学院副教授宋方信等都认为《情歌》作者是宣汉人李天禄(李依若),后经《四川日报》副刊“天府周末”的四位记者深入实地寻访,探得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证。

原来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大约在1930年前),与1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的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由于家人和谢谢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的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

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他们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

如今,《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了全世界,而且还是我国第一首飞向太空的歌曲,被人们美誉为宇宙情歌(世界十首名曲之一)。在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于2001年8月18日专门为这首歌而举办1个艺术节-中国西部康定歌节,让《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大风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为康定县的“名片”,让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国门。为此,这首歌的原作者李依若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陈挽澜

陈挽澜(1913—1982)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供给部会计,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供给部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河南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部长,辽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二军后勤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中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广州军区财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后勤部部长,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蔡长元

蔡长元,四川省宣汉县人,1917年出生。爸爸早亡。他11岁时,便要背柴禾到城里卖,以养活年近花甲的老妈妈和7岁的侄儿。村里没有人认字,族人选中蔡长元去读了两年书,以便能写祭祖的祭文。1933年,红军打开宣汉城,蔡长元参加了红9军,在27师79团3营当通讯员。1934年,他到团部当了青年干事。1936年10月,红9军西渡黄河,转战河西走廊。蔡长元所在的27师在古浪受挫,1000余人仅剩400余人突围出来。红9军经过两次倪家营子缩编为1个团,只有五个连。蔡长元随红9军残部向西走了两天,又奉命重返梨园口,掩护红30军西进。在梨园口血战了一场,部队开始分散突围。蔡长元当时是军供给部部长吴先恩(后授中将衔)的警卫员,他和吴先恩突围后,在祁连山躲了叁个月,过着野人的生活。后来两人出山,昼伏夜行,沿途乞讨,在凉州被敌人冲散。蔡长元几经辗转,投奔了邓宝珊部。

1937年,蔡长元在邓宝珊部打听到我军的消息,带枪找到了八路军358旅。不久,他被送往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任组织部青年科长。解放战争时期,蔡长元在晋察冀野战军4纵11旅任政治部主任,1947年,杨成武将善于打山地战的11旅充实到3纵,改称3纵9旅,蔡长元升任旅副政委。9旅在清风店战役中露了一手,一天一夜走了200多里,抢先到达清风店,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蔡长元担任9旅政委时,率领9旅两天一夜走了300多里山路,赶到新保安镇,完成了对敌35军“围而不打”的任务。9旅还有1个记录:两天叁夜,走了500来里,9旅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称。1949年,3纵9旅改编为63军198师,做了多年政工干部的蔡长元出任189师师长。在太原战役中,198师激战攻克太原外围核心工事双塔寺,活捉了敌人一名军长,被授予“立功太原”红旗。在兰州战役中,彭德怀点名189师的老红军团566团主攻豆家山,566团占领豆家山一号阵地,565团占领二号阵地,189师又血战七个小时,打退了敌军的反扑。1951年,蔡长元率189师入朝作战。在第五次战役中,189师在铁原阻击美军四个机械化师和两个南韩师进攻,以保证我军主力的安全。美军利用现代化武器的威力,天上飞机狂轰烂炸,地面坦克开道,火焰喷射器跟进喷烧,189师整整阻击了叁天。蔡长元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蔡长元1953年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升任24军副军长,1961年升任66军政委。1963年,回到63军任政委。在邢台大地震救灾工作中,63军出色的纪律和作风受到周恩来的赞扬,后来,周恩来将189师调入北京卫戍区。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他不满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然免职不在一线工作,但仍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关心军队的建设。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要求工作。1979年1月,自愿到陕西省军区任政委。他坚持原则,勤奋工作,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模范地贯彻军民关系,为加强地方经济建设,积极献计献策,表现出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受到群众的好评,为大西北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党中央的12大代表。1983年11月自愿提前离职休养,谢绝了进入北京任海军副司令员或进入南京军区任政委的调令。他仍然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与发展,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路线及政策。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1984年12月进京安置,任海军顾问一职,1988年转任国防科工委顾问。89年天安门风波期间蔡长元十分忧国忧民,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将军,作了一首诗:《老马》吾六十年如一日,唯为人民尽血髓;自古以来存老马,为国仅必取长途!苟利党国兴衰以,岂因利害避免之!拚将我苍头颅血,誓把干坤力挽回!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2月3日蔡长元因脑溢血抢救无效于三零一医院逝世,享年78岁。

王海廷

王海廷(1917—2002)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二军第九十九师二九七团共青团团委书记,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中共山西省沁县县委书记,太岳区游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游击队教导员,冀中军区警备旅组织科科长,第六军分区地区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教导师一团政治委员,第四纵队十二旅政治委员,第十九兵团六十四军一九二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要塞区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民航总局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顾问。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孙继争

孙继争(1917—2000)四川省宣汉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五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交通连排长。第九十九师二九五团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通信营政治教导员,筑先纵队支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警备旅二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二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四旅十一团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旅五十六团团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五炮兵学校副校长,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闽北指挥部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顾问。一九六一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宣汉_宣汉县 -川东民歌之乡

“两脚软倒兮兮,周身莫得力;叫声伙计吔,快把烟来取……”这就是广泛流传在雄奇秀美的大巴山、如诗如画的百里峡、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地宣汉县的1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它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1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明代《三才会图》一书中记载:“薅田有锣鼓,其声促烈清壮,有缓急抑扬。”

民国年间《宣汉县志》记载:“土民自古有‘薅草锣鼓’之习。夏日耘草,数家趋一家,彼此轮转,以次周而耘之,往往集数十人,其中二人击鼓鸣钲,迭应相和,耘者劳而忘疲,其功较倍。”

“薅草锣鼓”的打唱者称“歌牌子”或“歌头”。他们的脑子灵活,边打边唱,现编现唱,堪称能人。“歌牌子”有二人的、有三的,也有多至四人、五人的。其打击乐有鼓、钲、钹、马锣等。“歌牌子”或“歌头”领唱,众接腔合唱,配以锣鼓伴奏。鼓声时轻时重,阴阳有致。锣鼓声热烈响亮,领唱者慷慨激昂,劳动群众的和声波澜起伏,在山谷里久久回荡,原生态韵味悠长。

“薅草锣鼓”的唱词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也有其它句型。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十字句如:“他二老做事情真是短见,无儿子还尅财为的哪般?从今后再不能回家接班,我宁愿打柴卖度日过年。”“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必要时点几个人的绰号或男女绯闻,让大家捧腹大笑一番。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的,骂陈世美的,说岳飞的,斥秦桧的。《山伯访友》、《安安送米》等段子广为流传。也还有唱生产生活的,唱婚姻爱情的……内容广泛,生动活泼。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能愉悦心情,消除疲劳,激发劳动热情,提高生产效率。

1982年,四川省文化主管部门曾组织全省音乐工作者来宣汉对以“薅草锣鼓”为代表的巴山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出版了专辑。《光明日报》等报刊对宣汉的土家族歌曲也进行了专题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7年3月,宣汉县土家族民歌——“薅草锣鼓”,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被誉为川东民歌之乡的马渡乡,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马渡人民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孕育出令人惊叹的民歌文化,《跑马歌》《苏二姐》《背二歌》等数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至今广为流传。今天四面八方的群众和民歌爱好者来到乡中学,举办马渡乡第二届赛歌会,用情韵悠长的民歌调子,歌唱和谐盛世,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赛歌会上,来自全乡的民歌爱好者纷纷登台,演唱了《跑马歌》、《苏二姐》、《欢迎你到马渡来》、《十把扇子》、《么妹站在对山岩》等马渡特色民歌,独唱、合唱、对唱、表演唱,充满乡音乡韵,令人沉醉,流连忘返。

宣汉马渡民歌作为川东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川东民歌中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既反映生活,又表达情爱,既豁达豪迈,又诙谐幽默。如今《跑马歌》《苏二姐》等百首民歌被世人广为传唱。今年1月,马渡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川东民歌之乡,通过举办赛歌会,进1步抢救、挖掘、保护、传承马渡民歌文化,使马渡民歌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的名片。

宣汉_宣汉县 -历史上的宣汉县

一、东汉和帝永元(89-105)年间,分宕渠之东置宣汉县(今达州市通川区治)。隶益州巴郡,不久移巴郡治此。

献帝兴平元年(194),巴郡移治安汉(今南充市北),宣汉县成属县。

建安六年(201),刘璋改巴郡为巴西郡,宣汉属之。

建安二十三年(218),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治今渠县土溪乡城坝村),宣汉县属之。

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次年,省宕渠郡还巴西。后主延熙中(238—257)复置宕渠郡,“郡建九年省”,仍入巴西。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又分巴西郡置宕渠郡,宣汉县先后属之。

析宕渠郡新置巴渠郡于宣汉县(今达州市通川区治)。

梁大同二年(536),废巴渠郡及宣汉县,其地入万州。

二、梁大同中置宣汉县,为伏虞郡治,县城在今四川仪陇大罗乡,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宣汉县为伏虞县。

三、北周建立(557)置宣汉县(治今宣汉县五宝乡)。属和昌郡(郡治东关故城,今万源市固军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罢通州三巴等4郡、并州和昌郡、开州东关郡合置通州(治石城县,今通川区治),宣汉县属之。

炀帝大业三年(607),罢通州置通川郡,宣汉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改通川郡为通州,宣汉县属之。

太宗贞观元年(627),徙宣汉县治新安废镇城(一说徙治于今达州宣汉县东乡镇)。仍属通州。

天宝元年,罢州为郡,通州改通川郡,郡领县。肃宗乾元元年(758)罢郡复州,悉复原名。宣汉县先后属之。

五代十国时期,宣汉县先后属前蜀(907—925),后唐(923—936,926年后唐灭蜀)、后蜀(934—965)的通州。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平蜀,改通州为达州宣汉县属之。

乾德五年(967),省宣汉县入东乡县。

宣汉_宣汉县 -参考资料

1.
2.http://www.xuanhan.gov.cn/

本文标题:通山县行政区划-兴安县:兴安县-历史,兴安县-行政区划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8127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