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岜沙——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很多年前,曾经在国外的1个网站上看到一幅照片,几名黑衣男子背着枪,梳着发髻,穿着黑衣,一排站在山寨的前面,标题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地点是贵州黔东南的岜沙,那张照片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在今年的清明节,终于完成了贵州的岜沙之行,去寻访了这个闻名中外的神秘枪手部落。
从深圳驱车经过广西的桂林,到了广西三江县,沿着都柳江一路前行,最后到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行程850多公里。到了从江县之后,我们在县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沿着X883县道行驶20分钟,大约9.6公里,就到了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岜(当地发音为bia)沙,苗语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沙在月亮山麓,虽然说没有森林覆盖,却也是竹林和草木环绕,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面是梯田,一共有5个苗族的寨子,居住了2000多名苗族的村民。看很多文章说岜沙都保留着原始的部落民俗,不过我觉得岜沙人已经被同化了很多,除了那些山寨房屋保持完好之外,还有那些带有表演性质的陀枪、黑衣等形式上的东西都被保留着,很多风俗也在慢慢变化。
在岜沙,据说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3大宝”,不过,来到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色,黑色的瓦房,黑色的枪杆,岜沙苗族的黑衣,长长的黑发,这一切都给人1种神秘的感觉,尽管岜沙已经不是过去的苗族山寨了,同其他被开放的古山寨一样,也成为了1个旅游景点,但是黑色的特征,使得岜沙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
进入岜沙的大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山寨的广场上,一排树干上竖起了巨大的招牌,上面写着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虽然非常俗套的旅游景点的风格,不过对于许多难得一去的游客来说,当然也是必去的合影留念的地方。
如果说岜沙苗寨保留最完整的的,就是木制的吊脚楼,整个房屋全是用树木搭建而成,最古老的房屋屋顶都是树皮搭盖的,而不是现在的黑瓦。据说岜沙最古老的一幢房子,已经存在了250年。它的柱子、木枋,都是用刀斧头砍砍出来的,可惜我们未能找到这个古老的房屋,当然,即使找到了也无法辨认。
这是岜沙苗寨的最老的传统的楼梯之一,就是一根树干上砍出来的一节节的阶梯,中间还留孔,实在是不明白为何要留孔?我们沿着它走上了吊脚楼的二楼,还真要点功夫,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稳妥地走上楼,我们都是不得不扶着边上的木板才能走上去。
在每1个吊脚楼的楼上,都看到下面的屋顶,这是一处废弃的房屋,不过从这里吊脚楼也能看得出寨子里其他房屋的结构,光线不会挡住自己的房屋,山寨里面的竹林,让密集的房屋显得有些层次,远处的梯田和缕缕炊烟显示了良好的视野。
苗寨整个房屋结构精巧适用,过去室内的采光就靠移动的木板窗来调节,现在都修建了玻璃的窗户。据说岜沙人睡觉不用床,大多睡于楼板上,更有甚者像年纪较大的都适应了长期坐睡的习惯,根本没有躺睡的概念,不过现在的岜沙人虽然保留着过去的许多习俗,但实际上,在生活起居等方面,岜沙人已经完全过上了现代的生活,虽然条件略差点。
苏日安整体上看,岜沙苗寨保持了过去的风貌,但仔细看看,山寨还是有变化的,这也是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大部分苗寨的屋顶不再是树皮,都是黑瓦,有的还用上了铁皮做里衬,这样遇到风雨,寨子的房屋会更安全些。
岜沙的苗家世代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遗风。从这些家里挂着的鱼篓来看,除了打猎、种田之外,捕鱼捞虾也曾经是岜沙人最重要的一项生存方式,只是到了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生存方式似乎都在渐渐地放弃。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3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3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后来有人研究,应该是秦汉时苗族迁徙到这里的。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族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想最后的枪手部落是否只是1个卖点,去了之后才证实,应该说中国唯一的枪手部落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虽然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禁枪,但是岜沙可能是中国唯一获得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岜沙人的火枪得到了政府的特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拥有持枪证。岜沙人的枪,是1种射程只有十几、二十多米的火药枪,也可以说就是传统的土铳,他们的枪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一带师傅打造的,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甚至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
这里的男人虽然个头并不高大,但个个非常精悍,他们身着青衣,腰间佩刀,肩上扛枪,十分像是古代的武士。有人说岜沙的武士颇有几分电影中日本武士的神韵,其实,应该说日本的武士与岜沙的武士有许多相似之处。据传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人研究日本人的祖先是否与岜沙人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查过很多资料,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印证,估计也是1种传说,但是他们与日本武士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岜沙人的衣着也很独特,神秘的华丽,男子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妇女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蜡染及刺绣。不管男女老少,都穿1种蓝紫色泛着光的衣服,有点儿像我们儿时流行的香云纱。据说这种布料是苗家自己纺织的土布,加上1种叫蓝靛的植物,在自己织的土布上染成的,并且在染制时还要加入鸡蛋清,这样染成的布既有光泽,又能防雨,还有1种说法是衣服穿脏之后,不用洗,继续放进染锅再染一次,所以才能有如此发亮的感觉。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头部四周的头发剃光,顶部留有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它成为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连孩子都知道头上留的发髻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男人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不过我们见到的男人都包着头巾,只有参加表演的小孩子才能见到“户棍”。
随着时代的变迁,岜沙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到寨子里拍照的时候,看见几名妇女在路中间织布,我估计是为了引起游客的注意,应该是收费的拍照,所以没拍照,先过去看个究竟。突然边上一名同行的朋友边上在拍风景照时,相机快门的声音惊动她们,她们立即对着这个女孩子叫喊起来“给钱!”我过去说,没有拍你们,为何要给钱?他们竟然使劲地拉扯我的相机包,被我说几句之后才离开。拍照收费无可厚非,但是像这种情形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这位老人就是收费才给拍照的,他扛着一把枪,在寨子的路上扫地,好在倒也是明码实价的,他告诉我,拍一次人像十块钱,开一枪二十块,当时为了一睹岜沙枪手开枪的真实场景,我们给钱让他开了一枪,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不过开枪的巨大声音还是让我吓了一跳,以至于相机都抖动了,拍虚了。我一直在想,在很多旅游景点,像这种给钱拍出来的摄影作品,还算得上是人文摄影吗?据说霞浦去拍海滩上的渔民,拍出来的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毕竟传统文化的表现也都商业化了。
后来在寨子的路上,遇到几个在当地写生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应该在这里有些时间了,他们告诉我千万别碰岜沙人的牛,说是在这里被视为神物,如果你碰到会被要很多钱赔偿,当然这件事情并未得到证实,可是让我们在岜沙的拍摄更加小心谨慎。如果你去了芭莎,在这里给人拍照之前,最好征求他们的同意,询问之后在拍照,免得引发误会。
于是,我们更多的是给同行的朋友拍照,在摄影之余,我也想到也许就是游客的肆意拍照,才使得本来纯朴的岜沙人有了要钱的习惯,说不清楚到底是谁改变了谁,不过外来文化的入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的现状。在我离开的时候,遇到一名当地的年轻人,我说想拍一张照片,他一边打电话一边坦然地让我拍了,虽然我准备好给钱,但他没要钱就走了,于是,我将这张没花钱拍到照片,放在游记的封面上了。后来,也有一些同伴说,岜沙还是不少人拍照不会要钱的,让我对岜沙的人看法有所改观。
岜沙的寨子的半山上,有一处非常平坦的地方,这里有民俗表演,不是每天都有,但是每当旅游团过来的时候才有,由于我们人多,专门安排了一场表演,寨子里的大人和小孩子穿着民族服装,扛着枪,吹着芦笙,表演给游客看,只是我经历那场要钱的过程之后,对拍人兴趣不大,放弃了拍人,只到寨子里拍他们的建筑去了,但是同行的朋友还是在表演时,拍到了不少不错的照片。
在岜沙的寨子里面看到很多的木架子,一排排木架在山寨路边山坡上都可以见到,由粗粗的树干搭建而成,这就是岜沙的“禾晾”架,苗寨收割稻谷之后,将禾穗一根根地割下,谷草则留在田里,稻穗则晾晒在木架上,形成了寨子里最独特的风景“禾晾”。每个禾晾架大约五六米高、四五米宽,糯谷穗一排排挂起,金灿灿的1大片,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收获的季节,没能见到壮观的场景。
走在苗寨中,仔细看看,还能找到岜沙过去古老的建筑,屋顶还是树皮搭建的,好多虽然无人居住,但是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虽然现在的房屋有所变化,但是整体的结构还是保留着吊脚楼的风格,看着一排排的山寨,也能想象着过去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
介绍说,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和树林的荫庇,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所以对树木保护得很好。在岜沙的寨子里,看到1个过火的房子,一切都化为灰烬,木柱都成为焦炭般,看到这个场景,我想火灾也许才是这个古老苗寨最大的敌人,很担心一场火灾会将这些古老的文物毁之一旦。
很多吊脚楼的下,依然像过去那样,成为养猪养牛的地方。
岜沙最大的特产应该是竹子,屋前屋后,随处可见竹林,很多寨子就在竹林的掩映之中,显得格外幽静,一些竹笋刚刚破土而出,而有些已经成长为粗壮的竹子。有一位同行的玩笑说,弄一把铁铲,能挖很多竹笋回家吃,我想在岜沙,当地热一定不会让你去随便挖他们竹笋的。
岜沙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最大的1个特点是很少有叫卖土特产的人,即使本地有刺绣、竹笋等特产品,但是很少看见村民围着游客去叫卖的,只有在广场的为数不多的店铺,才有些东西出售,这点也许与岜沙人的孤傲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有许多的吊脚楼濒临倒塌,不知道当地卖门票的钱是否会用来进行修缮和维护这些古老的文物?当然我们更不希望像有些地方,将古老的寨子修成崭新的寨子。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即使寨子里还有陀枪的枪手,估计这里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写博客时,湖南凤凰已经将古城拦住收费,进城必须交148元,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中国所有的美景之地,我们都无法进去?不给钱几乎无地方可去。但是这些收取的门票,有多少是用于古城的维护呢?没人知道,也没人去管。
过去舂米的地方,已经用水泥重新修理了,不过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味道,无法想象1个古老的苗寨会有这样的水泥建筑,在希望保护这些古老的遗址的同时,最担心的也莫过于如何去修缮和维护的问题。
岜沙的寨子离县城并不远,开车20分钟就能到,相比其他景点,寨子里的客栈并不多,尽管游客没那么方便在山寨里慢慢欣赏美景,但是也给岜沙带来了保护。很多景点最后都是毁在客栈和商店的手上,丽江大研古城就是如此,最近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古城许多老房子,这些损失是无法修复的。
在临走之前,我们在寨子的一家青年客栈吃了一碗面条,在等待的时候看了看客栈老板收藏的一些东西。一些破旧的马灯、鱼篓挂在客厅中间,不知道是否也是在寨子里收藏来的。据说岜沙最有名的1个看点就是用弯弯的镰刀给人剃头,以前还有专门表演给游客看的的,但是现在也很少能见到了。
但是我们在客栈见到了两把锈迹斑斑的苗刀,跟岜沙人挂在腰间的刀很类似,只是这两把倒都是直的,而不是弯刀。虽然刀口都已经生锈了毫无用处,但是外面的刀鞘还能看得出来,它曾经的精致。
1个小小的陶罐,像是以前我们小时候见到的腌制腐乳的罐子,现在用途是1个烟灰缸。
据介绍,过去的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为了博得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重庆卫视还专门拍摄了1个纪录片,记录了当地人“闹姑娘”的习俗。
然而,这一切都成为过去,被当做1种传说,出现在人们面前,现在的岜沙,很少难见到这种场景。即使过去寨子最常见的那舞蹈的场景,也只有在表演的时候才能见得到。男人们双手捧着大大小小的芦笙,一边吹奏,一边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女人则在外围,双手持手帕,随着节奏不停地腾挪跳跃,似乎一切都停留在过去。
坐在客栈的窗口,可以看见整个寨子,看到那些匆匆而过的村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1种无奈。岜沙成为旅游景点,使得他们原有的生存环境被打破了,传统生活方式被现代的方式所取代,人们在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冲撞中,显得非常迷茫,岜沙人他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东西,但是旅游所带来是好是坏一时还无法估量……。
提供旅行资讯,解答攻略问题,请关注我的微博:@行者老湖
二 : 岜沙苗寨-最后的持枪部落
岜沙苗寨-最后的持枪部落
岜沙苗寨-最后的持枪部落贵州省从江县茫茫的林海深处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岜沙苗寨,被誉为苗族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态博物馆”。在这里,有一群特立独行扛枪游走的苗族汉子,每到成年,便经政府允许合法持有枪枝,他们肩上的长枪、腰间的盛着火药和铁砂的葫芦及短刀、奇特的发型、藏青的宽衣,无不散发着最彻底的桀骜不驯。这便是中国唯一一个合法持枪族:岜沙苗族部落。
男子在七岁之后便要在长辈的监控和督促下进行射击练习,所有的游戏也都在与枪相关的范畴里展开,这时候的男子常是别了短枪穿山越岭猎兽捕鸟,谁打的野兽最多,就会在伙伴里成为领袖和英雄,18岁之前要隆重地举行一次成年礼。这一天,族内的巫师会用镰刀给他剃头,并将长枪正式赐予他,拥有了长枪的男人才被视为最完整的岜沙人。岜沙男子的头型怪异独特,只留下中央的一撮并梳成高高的发髻,而将其它部位的头发全部剃光,岜沙人称为“户棍”。
岜沙的男孩刚一出生,长辈们便要在密林深处为他们找好死后下葬之处,并在此处栽上一棵树,死后将其伐倒制成棺材,
手持长枪的岜沙苗族男人。
一名岜沙儿童持枪行走在村落里。
一名岜沙女子担着农家肥和蔬菜苗下田劳动。
岜沙汉子鸣枪迎接进入部落的客人。
岜沙男子用镰刀理发,这是传统的民族习俗。
岜沙男子到了18岁时会把头发扎成辫子绑于头顶,称为“户棍”,终生保留,四周的头发会剃光。岜沙汉子左腰别刀,右腰别着牛角火药桶和装铁砂的葫芦。
岜沙女子聚在一起刺绣。
持枪的岜沙汉子在木楼前陪奶奶聊天。
几名岜沙男子在摔跤。
岜沙人在表演婚恋习俗,岜沙汉子从娘家人手中抢过“新娘”。
岜沙汉子肩上扛枪,犀利的目光中透出自信。
岜沙人的枪,是一种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药枪。这里80%以上的人户拥有持枪证。
岜沙苗寨的女人和孩子们聚在一起吃午饭。
岜沙苗寨的男孩子七岁之后便要在长辈的监控和督促下进行射击练习。
岜沙苗寨欢乐的节日庆祝活动。
岜沙苗族的火枪还有礼炮的功能,凡重大节日庆典,岜沙人都会用它朝天空放。
岜沙苗族的恋枪情结
这些终生以枪为伍受密林庇护的岜沙人从骨子最深处有着尚武精神,有枪在手,便有勇气,有力量,有精神上最坚固的支撑。现在早已脱离了以狩猎为生的岜沙人不再把枪作为最基本的生存手段,而是以其作为一种最圣洁的氏族图腾,上山采集、下田耕作也不稍离左右,每逢节日或是祭祀需要,这些男人们把手中的枪指向天空,声声扣响,在弥漫的硝烟和震耳欲聋的炸响中,为他们最返璞归真的生活和意志做最火爆最虔诚的敬礼,这种恋枪情结成为一个彪悍民族精神领域的寄托,展示着最原始的完美和最丰硕的阳刚。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
三 : 岜沙——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很多年前,曾经在国外的1个网站上看到一幅照片,几名黑衣男子背着枪,梳着发髻,穿着黑衣,一排站在山寨的前面,标题是“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地点是贵州黔东南的岜沙,那张照片一直让我记忆深刻。在今年的清明节,终于完成了贵州的岜沙之行,去寻访了这个闻名中外的神秘枪手部落。
从深圳驱车经过广西的桂林,到了广西三江县,沿着都柳江一路前行,最后到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行程850多公里。到了从江县之后,我们在县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我们沿着X883县道行驶20分钟,大约9.6公里,就到了从江县丙妹镇岜沙村。
岜(当地发音为bia)沙,苗语是“分送”,意思是“草木繁多”的意思,岜沙在月亮山麓,虽然说没有森林覆盖,却也是竹林和草木环绕,山寨依山而建,山寨下面是梯田,一共有5个苗族的寨子,居住了2000多名苗族的村民。看很多文章说岜沙都保留着原始的部落民俗,不过我觉得岜沙人已经被同化了很多,除了那些山寨房屋保持完好之外,还有那些带有表演性质的陀枪、黑衣等形式上的东西都被保留着,很多风俗也在慢慢变化。
在岜沙,据说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3大宝”,不过,来到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黑色,黑色的瓦房,黑色的枪杆,岜沙苗族的黑衣,长长的黑发,这一切都给人1种神秘的感觉,尽管岜沙已经不是过去的苗族山寨了,同其他被开放的古山寨一样,也成为了1个旅游景点,但是黑色的特征,使得岜沙明显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
进入岜沙的大门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山寨的广场上,一排树干上竖起了巨大的招牌,上面写着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虽然非常俗套的旅游景点的风格,不过对于许多难得一去的游客来说,当然也是必去的合影留念的地方。
如果说岜沙苗寨保留最完整的的,就是木制的吊脚楼,整个房屋全是用树木搭建而成,最古老的房屋屋顶都是树皮搭盖的,而不是现在的黑瓦。据说岜沙最古老的一幢房子,已经存在了250年。它的柱子、木枋,都是用刀斧头砍砍出来的,可惜我们未能找到这个古老的房屋,当然,即使找到了也无法辨认。
这是岜沙苗寨的最老的传统的楼梯之一,就是一根树干上砍出来的一节节的阶梯,中间还留孔,实在是不明白为何要留孔?我们沿着它走上了吊脚楼的二楼,还真要点功夫,必须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稳妥地走上楼,我们都是不得不扶着边上的木板才能走上去。
在每1个吊脚楼的楼上,都看到下面的屋顶,这是一处废弃的房屋,不过从这里吊脚楼也能看得出寨子里其他房屋的结构,光线不会挡住自己的房屋,山寨里面的竹林,让密集的房屋显得有些层次,远处的梯田和缕缕炊烟显示了良好的视野。
苗寨整个房屋结构精巧适用,过去室内的采光就靠移动的木板窗来调节,现在都修建了玻璃的窗户。据说岜沙人睡觉不用床,大多睡于楼板上,更有甚者像年纪较大的都适应了长期坐睡的习惯,根本没有躺睡的概念,不过现在的岜沙人虽然保留着过去的许多习俗,但实际上,在生活起居等方面,岜沙人已经完全过上了现代的生活,虽然条件略差点。
苏日安整体上看,岜沙苗寨保持了过去的风貌,但仔细看看,山寨还是有变化的,这也是对生存环境改善的必然要求,大部分苗寨的屋顶不再是树皮,都是黑瓦,有的还用上了铁皮做里衬,这样遇到风雨,寨子的房屋会更安全些。
岜沙的苗家世代保持着男耕女织,稻作为生,狩猎为伴,信奉树神和太阳神的传统遗风。从这些家里挂着的鱼篓来看,除了打猎、种田之外,捕鱼捞虾也曾经是岜沙人最重要的一项生存方式,只是到了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生存方式似乎都在渐渐地放弃。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3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3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后来有人研究,应该是秦汉时苗族迁徙到这里的。他们被迫迁徙到深山处,基于生存环境的恶劣,苗族人枪不离身刀不离腰。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想最后的枪手部落是否只是1个卖点,去了之后才证实,应该说中国唯一的枪手部落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虽然中国进行了全面的禁枪,但是岜沙可能是中国唯一获得批准个人佩戴枪支的寨子,岜沙人的火枪得到了政府的特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拥有持枪证。岜沙人的枪,是1种射程只有十几、二十多米的火药枪,也可以说就是传统的土铳,他们的枪来自黔东南州黎平县贯洞、龙图一带师傅打造的,岜沙人特别珍惜老枪,甚至一代代传下来的,成为重要的传家宝。
这里的男人虽然个头并不高大,但个个非常精悍,他们身着青衣,腰间佩刀,肩上扛枪,十分像是古代的武士。有人说岜沙的武士颇有几分电影中日本武士的神韵,其实,应该说日本的武士与岜沙的武士有许多相似之处。据传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人研究日本人的祖先是否与岜沙人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查过很多资料,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印证,估计也是1种传说,但是他们与日本武士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岜沙人的衣着也很独特,神秘的华丽,男子穿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妇女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蜡染及刺绣。不管男女老少,都穿1种蓝紫色泛着光的衣服,有点儿像我们儿时流行的香云纱。据说这种布料是苗家自己纺织的土布,加上1种叫蓝靛的植物,在自己织的土布上染成的,并且在染制时还要加入鸡蛋清,这样染成的布既有光泽,又能防雨,还有1种说法是衣服穿脏之后,不用洗,继续放进染锅再染一次,所以才能有如此发亮的感觉。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头部四周的头发剃光,顶部留有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它成为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最古老的男性发式,连孩子都知道头上留的发髻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是男人的标志,也是力量的象征,不过我们见到的男人都包着头巾,只有参加表演的小孩子才能见到“户棍”。
随着时代的变迁,岜沙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们到寨子里拍照的时候,看见几名妇女在路中间织布,我估计是为了引起游客的注意,应该是收费的拍照,所以没拍照,先过去看个究竟。突然边上一名同行的朋友边上在拍风景照时,相机快门的声音惊动她们,她们立即对着这个女孩子叫喊起来“给钱!”我过去说,没有拍你们,为何要给钱?他们竟然使劲地拉扯我的相机包,被我说几句之后才离开。拍照收费无可厚非,但是像这种情形确实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这位老人就是收费才给拍照的,他扛着一把枪,在寨子的路上扫地,好在倒也是明码实价的,他告诉我,拍一次人像十块钱,开一枪二十块,当时为了一睹岜沙枪手开枪的真实场景,我们给钱让他开了一枪,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不过开枪的巨大声音还是让我吓了一跳,以至于相机都抖动了,拍虚了。我一直在想,在很多旅游景点,像这种给钱拍出来的摄影作品,还算得上是人文摄影吗?据说霞浦去拍海滩上的渔民,拍出来的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毕竟传统文化的表现也都商业化了。
后来在寨子的路上,遇到几个在当地写生的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应该在这里有些时间了,他们告诉我千万别碰岜沙人的牛,说是在这里被视为神物,如果你碰到会被要很多钱赔偿,当然这件事情并未得到证实,可是让我们在岜沙的拍摄更加小心谨慎。如果你去了芭莎,在这里给人拍照之前,最好征求他们的同意,询问之后在拍照,免得引发误会。
于是,我们更多的是给同行的朋友拍照,在摄影之余,我也想到也许就是游客的肆意拍照,才使得本来纯朴的岜沙人有了要钱的习惯,说不清楚到底是谁改变了谁,不过外来文化的入侵,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目前的现状。在我离开的时候,遇到一名当地的年轻人,我说想拍一张照片,他一边打电话一边坦然地让我拍了,虽然我准备好给钱,但他没要钱就走了,于是,我将这张没花钱拍到照片,放在游记的封面上了。后来,也有一些同伴说,岜沙还是不少人拍照不会要钱的,让我对岜沙的人看法有所改观。
岜沙的寨子的半山上,有一处非常平坦的地方,这里有民俗表演,不是每天都有,但是每当旅游团过来的时候才有,由于我们人多,专门安排了一场表演,寨子里的大人和小孩子穿着民族服装,扛着枪,吹着芦笙,表演给游客看,只是我经历那场要钱的过程之后,对拍人兴趣不大,放弃了拍人,只到寨子里拍他们的建筑去了,但是同行的朋友还是在表演时,拍到了不少不错的照片。
在岜沙的寨子里面看到很多的木架子,一排排木架在山寨路边山坡上都可以见到,由粗粗的树干搭建而成,这就是岜沙的“禾晾”架,苗寨收割稻谷之后,将禾穗一根根地割下,谷草则留在田里,稻穗则晾晒在木架上,形成了寨子里最独特的风景“禾晾”。每个禾晾架大约五六米高、四五米宽,糯谷穗一排排挂起,金灿灿的1大片,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是收获的季节,没能见到壮观的场景。
走在苗寨中,仔细看看,还能找到岜沙过去古老的建筑,屋顶还是树皮搭建的,好多虽然无人居住,但是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虽然现在的房屋有所变化,但是整体的结构还是保留着吊脚楼的风格,看着一排排的山寨,也能想象着过去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
介绍说,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和树林的荫庇,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而山头的树木也被视为了岜沙的神木,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所以对树木保护得很好。在岜沙的寨子里,看到1个过火的房子,一切都化为灰烬,木柱都成为焦炭般,看到这个场景,我想火灾也许才是这个古老苗寨最大的敌人,很担心一场火灾会将这些古老的文物毁之一旦。
很多吊脚楼的下,依然像过去那样,成为养猪养牛的地方。
岜沙最大的特产应该是竹子,屋前屋后,随处可见竹林,很多寨子就在竹林的掩映之中,显得格外幽静,一些竹笋刚刚破土而出,而有些已经成长为粗壮的竹子。有一位同行的玩笑说,弄一把铁铲,能挖很多竹笋回家吃,我想在岜沙,当地热一定不会让你去随便挖他们竹笋的。
岜沙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其他的旅游景点,最大的1个特点是很少有叫卖土特产的人,即使本地有刺绣、竹笋等特产品,但是很少看见村民围着游客去叫卖的,只有在广场的为数不多的店铺,才有些东西出售,这点也许与岜沙人的孤傲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有许多的吊脚楼濒临倒塌,不知道当地卖门票的钱是否会用来进行修缮和维护这些古老的文物?当然我们更不希望像有些地方,将古老的寨子修成崭新的寨子。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即使寨子里还有陀枪的枪手,估计这里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了。写博客时,湖南凤凰已经将古城拦住收费,进城必须交148元,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中国所有的美景之地,我们都无法进去?不给钱几乎无地方可去。但是这些收取的门票,有多少是用于古城的维护呢?没人知道,也没人去管。
过去舂米的地方,已经用水泥重新修理了,不过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味道,无法想象1个古老的苗寨会有这样的水泥建筑,在希望保护这些古老的遗址的同时,最担心的也莫过于如何去修缮和维护的问题。
岜沙的寨子离县城并不远,开车20分钟就能到,相比其他景点,寨子里的客栈并不多,尽管游客没那么方便在山寨里慢慢欣赏美景,但是也给岜沙带来了保护。很多景点最后都是毁在客栈和商店的手上,丽江大研古城就是如此,最近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古城许多老房子,这些损失是无法修复的。
在临走之前,我们在寨子的一家青年客栈吃了一碗面条,在等待的时候看了看客栈老板收藏的一些东西。一些破旧的马灯、鱼篓挂在客厅中间,不知道是否也是在寨子里收藏来的。据说岜沙最有名的1个看点就是用弯弯的镰刀给人剃头,以前还有专门表演给游客看的的,但是现在也很少能见到了。
但是我们在客栈见到了两把锈迹斑斑的苗刀,跟岜沙人挂在腰间的刀很类似,只是这两把倒都是直的,而不是弯刀。虽然刀口都已经生锈了毫无用处,但是外面的刀鞘还能看得出来,它曾经的精致。
1个小小的陶罐,像是以前我们小时候见到的腌制腐乳的罐子,现在用途是1个烟灰缸。
据介绍,过去的岜沙,男女婚前的恋爱既自由奔放,又无所顾忌,他们以歌会友,以歌传情,情歌,飞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领。小伙子们在“游方”时彼此竞争,为了博得姑娘的欢心。春种秋收时节,岜沙特有的“闹姑娘”就开始了,小伙和姑娘各人带自己的竹编钣囿,结伴相约,帮忙插秧收稻。白天去田里劳动,晚上就聚集在帮忙的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重庆卫视还专门拍摄了1个纪录片,记录了当地人“闹姑娘”的习俗。
然而,这一切都成为过去,被当做1种传说,出现在人们面前,现在的岜沙,很少难见到这种场景。即使过去寨子最常见的那舞蹈的场景,也只有在表演的时候才能见得到。男人们双手捧着大大小小的芦笙,一边吹奏,一边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女人则在外围,双手持手帕,随着节奏不停地腾挪跳跃,似乎一切都停留在过去。
坐在客栈的窗口,可以看见整个寨子,看到那些匆匆而过的村民,似乎能感受到他们的1种无奈。岜沙成为旅游景点,使得他们原有的生存环境被打破了,传统生活方式被现代的方式所取代,人们在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的冲撞中,显得非常迷茫,岜沙人他们失去了曾经拥有的东西,但是旅游所带来是好是坏一时还无法估量……。
提供旅行资讯,解答攻略问题,请关注我的微博:@行者老湖
本文标题:
岜沙枪手部落-岜沙——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