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教师节感想-教师节遐想

发布时间:2018-04-27 所属栏目:教师节感想

一 : 教师节遐想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在我们这所再普通不过的农村中学,老师们照常起床、出操、上课……,老师们好像既没有放半天假以示庆祝的迹象,学校也没有安排组织一场庆祝活动通知,总之,一切活动照旧。

  这不,老师又在恪尽职守中开始了自己新的一天的工作。就在刚才的英语早读上,英语老师还亲自来到我的身边,及时的纠正了我一个单词发音的错误。等老师讲完了,我微笑着说:“老师,您辛苦了,祝你节日快乐!”

  老师先是一怔,然后也报以微笑说:“谢谢,这是我今天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望着老师高大的背影,我既有点受宠若惊感觉,又唏嘘不已。

  按现代人的的观点,一句节日问候之类的话语是最廉价,也许是习惯性的一句话。而令我惊奇的是,老师竟要感谢,并且称是“珍贵的”,似乎不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但仔细想想,一切又是那么合乎情理。

  做为乡村学校的教师,就要经受住清贫、寂寞的考验,默默无闻的甘做人梯;更要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和坚守“人民教师”的道德底线冲击中中痛苦煎熬。

  在一般的乡村学校,老师和学生一样,离开家庭,要从一周的开始一直到周末,吃住在学校。老师住的是人们常说的“筒子楼”,一人一间,既是办公室,也是老师的寝室,也是做饭的地方。在校期间,每天六点钟起床,十点以后才休息,熬夜是很平常的事。

  作为乡村学校的老师,每月的工资是自己唯一的收入。虽然少,现在能及时发到手,已经很满足了。虽然他们大学时的同学做律师的、当经理的、从政的、经商的……每一个都是身家百万、千万,或声名显赫,但老师们依然痴心不改,在讲台上,书桌旁,寒来暑往,春夏秋冬,撒下心血点点

  朋友们,请你们记住,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的一所所学校里,有这样一群被称为“老师”的人。是他们,一代代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共和国撑起教育大厦的一片天地。而他们,对社会的要求并不高,也许是是你节日里一句毫不经意的问候!

  今天,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诚挚的对自己曾经的、现在的老师献上自己的节日祝福:

  老师,祝你节日快乐!

 

    初三:邢汉威

二 : 师德感想

师德在教育实践中闪耀光辉

唐豪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师德可以从如下途径得以体现:

一、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爱学生要宽严适度。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于细微处见真情。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师德要在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现

传统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当代教师所担当的这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重任相悖。作为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教师的光荣任务,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的表现。

三、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

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四、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总之,教师师德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教育工作中来,广大教师应“修师德、练师能、塑师魂”,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师德感悟

王兆宁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这希望……”初为人师的我曾把它深深地印在心底,二十几年来一直都在参悟着它蕴含的真谛,践行着它永恒的理念。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其核心是热爱学生,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等

尽管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品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最大。教师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通过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的影响,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师德,我想除了需要认真学习师德规范、准则外,更需要将师德规范内化为师德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感悟到这个职业动人的生命力和特殊的幸福感。对于我在师德践行中的经历和感悟,概括起来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精心培育学生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回首这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在不断的磨练中我熟悉了教师这个行业。一切为了学生,教育实践使我懂得了“累”的内涵,懂得了“爱的真谛”,懂得了该怎样去教我的学生。我成了学生生活的朋友、学习的导师,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学生们的身上。我用真诚换取学生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用知识滋润他们的心田,学生们不断成长,我看到差生的不断转化,优生的不断进步,一个个走向重点.名牌大学,是我最大的人生快乐。一次乘公共汽车,车上很拥挤没有座位了,忽然听到一个亲切的声音说到“王老师坐我这里”,她自我介绍是我曾经的学生,而我已不记得她的名字了,她竟然还能记得我,那份感动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当教师的光荣和自豪。

二、不断完善自己

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因此,我树立起“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思想,在教育实践中,潜心学习理论,专研业务,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作为一个普教工作者,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政治修养,处处为人师表,让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来到遂宁中学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我和全校老师团结协作,我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乐观的情绪,尽心竭力地认真工作,不断完善自己。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来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求实的精神无私的奉献着,并无限的快乐着......

践行师德 铸就师魂

民进四川省委巴中直属支部 赖文林

德为师之本。师者,人之楷模也。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师将全部的劳动和一生的心血凝聚在一起,为的就是向学生传播人类文明、熏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但,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团体,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铸就不朽师魂!

师魂先立德,重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忠诚教育,教书育人的信念。这种信念源自于对现代教育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的深刻理解上。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取决于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确立。教师应做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从一选择上教师职业,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胆魂与气概。只有基于这样高品味精神境界的信念,教师才能支撑起乐业、敬业的精神。也只有是拥有这样的精神特质的教师,才可能把教师职业不仅看作是为国家尽道德义务的形式,而且看作是发挥个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形式,从而树立起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化红烛照人寰的师德观念,为教育立功、立德、立言,为自我的完善而自尊、自慰、自豪。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爱生的意义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爱的双向功能是现代教育中的媒介,润滑油和崔化剂,不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决不会欢迎他。因此,爱生是现代教育衡量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志。

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之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自律自爱,持之以恒,力学苦练,做到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当代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也包容了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这一内容。

教师要尊重科学,遵循规律,认真负责,勇于创新。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商品。商品生产出了次品可以弥补,学生教育出了问题,几乎无法补救。以众多优秀教师工作成功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点之一,就是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他们讲求教育艺术,坚持文道统一,他们不是照本宣科的经师,而是融科学、艺术、文化、道德于一身的教育精英。他们有科学的头脑,敏锐的触角,艺术的手段,善于从不同的科学领域撷取时代信息,提炼精髓,精心设计,合理运用乃至创造性地施为。他们无不时刻以自身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去催化新一代的科学潜能。所以,他们获得了创造性劳动的成功。由此看来,科学化教育才能对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负责,对教育的社会效益负责。讲究科学,无疑是现代师德所应涵盖的内容之一。

教师还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全力。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如竞争中涌现了大批专家型教师,大批星级教师;展现了大批教育教学成果,造就了大批新型的人才。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珍重合力。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而是教师群体与家长,社会积极力量通力协作下的群体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只有在获取共识的前提下的教育合力作用下,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教师还应有高尚的人格,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教师高尚的人格,大度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高尚的人格来自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师端庄优雅的仪表、风度、气质来自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以协调的人格美、仪表美、风度美,才能以德立教,以身示教,塑造出当代教师的美好形象,造就新一代的师魂。

总之,良好的师德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效益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因而,它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调节、影响作用。让我们站在历史高度,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用高标准的师德观念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养,塑造自身的形象,铸就新一代的师魂,把中国的教育推向新的辉煌!

爱与责任

——践行师德的教育体会

绵阳陈玲

站在时光的背后,募然回首,看自己从教走过的15个春秋,看自己流逝的青春,看周围好友一个个离开教师岗位,看自己的两袖清风。我虽然没有显赫一时的地位,没有较高的收入,但我却拥有三尺讲台,拥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可以书写学生生命的华章。为了爱与责任,为了那一片纯净的天空,我会用心中那团“爱与责任”的火焰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

欧洲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爱是师德的反映,这种爱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没有爱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了教育,只有用爱架起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没有爱,便没有打开学生心门的钥匙,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更无法成为学生的朋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兼有父母对子女的无微不至关爱与呵护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这种爱要一视同仁,要让所有学生都沐浴在老师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记得我带的08级5班在初一刚进校时可以说是全年级最调皮的班,上课时有人随便下座位,下课时追逐疯打。当我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时,我彷徨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我应该由他们去闹,这样我就能以工作不称职而甩掉班主任工作;也许我应该用爱心唤回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放弃他们,我可以获得自由,不放弃他们我将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的精力与心血,这与我的工资收入太不成比例了,当然还包括别人的冷眼和冷语。然而,当我站在教室外面听到教室里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时;当我站在讲台前看到同学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意识到自己作为老师的责任,我更意识到自己不能背弃中学时代的承诺——“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不管学生成绩好与不好,不管学生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我都会关爱他们。”思来想去我决定哪怕付出再多的时间与精力,我都要带好这个班。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我发现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那就是自己也能像那些好学生一样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赞美。我发现孩子们不是顽劣不化,不是不求上进,只是因为他们得到的爱与尊重较少,是因为他们经历更多的失败与挫折,所以他们麻木了。与孩子们接触越多,我的感受越深: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被别人瞧不起,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有好的成绩。于是我希望用爱来唤回他们的自尊自信,希望用爱来唤醒麻木的他们。因为我相信老师的爱与责任会给他们带去春风拂面的感觉,更会融化他们心中的冰雪。作为班主任老师,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学会做人;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有责任引领他们像雄鹰一样插上智慧的翅膀展翅翱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用发自内心的爱去关心教育这群孩子们。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一个人更难,所以为了让孩子们尽快回到正轨,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一)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对学生的 尊重、爱护和信任。记得一次上课时,我认为一位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而没有认真看书。我很生气地叫他站起来,并且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当即和我顶撞起来,说我错怪他了。全班其他几十个同学都看着我。当时,我想我今天批评的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如果不把他降服下来,我何以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呢?但如何降服他可是个难题,让他站着听课或赶出教室都不对。在一想,既然他在课堂上和我顶撞,会不会是我真的错怪他了。于是,我在班上宣布:“赵同学,这件事等我下课后调查清楚再说,如果是我错怪了你,我给你道歉”。下课后,我仔细询问了他周围的同学,都说他没搞小动作。等到第二天中午政治学习时,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给他道歉,而当我向他道歉时,我发现他哭了。从此以后他在班上的表现越来越好,并带动另外几个调皮学生认真学习和遵守纪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从不袒护好学生,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同样要批评,不能因为好学生成绩好就迁就他们,这样调皮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就觉得老师很公正,从而理解老师的苦心,更努力地去学习和好好表现。

(二)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尽管我的收入微薄,但到了中秋节我会请全班同学吃月饼和水果;我清楚地登记着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在他们生日那天,会悄悄送上一份我精心准备的小礼物;我也会在学生生病时亲自陪他们去医院,并在精神上鼓励他们要积极与病痛作斗争。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变了,变得积极上进和善解人意了。5.12地震后初三复课期间,天气很热,板房里的温度特别高,但孩子们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冒着酷暑坐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认认真真地复习。看到孩子们汗流浃背的样子,我心疼地买来矿泉水和冰淇淋为他们解渴,又把自己家的电扇拿到教室给孩子们用。在我的带动下,班上的同学也陆续带来了自家的电扇和插线板,孩子们坐在这样的教室里复习,心情就好了,复习效率也提高了许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中考中,全班44人参考,考上重高的7人,考上普高的25人。

(三)在学习上给学生予以引导。以“三会”即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为班级教育目标。只有教会学生做人,他们才会学习与生活也才能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打下基础。为此,我利用每天中午政治学习时间为孩子们选读一篇励志、奋斗、感恩、爱心与责任等方面的美文,以期达到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还利用每周改学生周记的时间与他们沟通与交流,我会根据他们所写的内容予以鼓励和教育,并提出建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会配合科任老师给孩子们讲题,教他们背单词、课文的方法并在他们考试未考好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我会为他们欢呼,也会为他们颁发奖状。三年来,多少个中午,当人们午休的时候,我在教室或办公室里与学生谈心;多少个下午,当人们回家吃饭时,我还在教室里给学生辅导。我和孩子们的心已紧紧的连在了一起,三年来我们相依相伴就这样快乐着我们的快乐,悲伤着我们的悲伤,幸福着我们的幸福。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变得越来越有爱心,学习越来越勤奋,成绩上升越来越快,责任感也越来越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在今年的“5.12”地震后的第三天,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主动到北川灾民安置点或社区当志愿者,其中我班的李杰同学被评为绵阳市“抗震救灾先进学生”。毕业了,在一起朝夕相处了三年的孩子们走了,他们带走了我的祝福,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和一封信。他们在信里写道:感谢您这三年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是您让我们找回自信,是您让我们“改邪归正”,是您让我们懂得爱和付出爱。总之,一切的今天都是因为您我们才懂得才了解。您像是冬日里的 一缕阳光,驱散了凌冽的寒霜,您像是汪洋中的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千言万语,我们只想再说句:“妈妈,您辛苦了!”——爱您敬您的2008级5班全体同学。

我想正是因为爱与责任使得我们教育战线上的许多教师不计报酬的付出;是爱与责任,让我们泪流满面的同时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履行着教书育人的伟大工作;是爱与责任,让老师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书写着学生生命的华章。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并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学生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罗刚

曾经在一则文章中见过这样一段描述:上课铃声响了,一个孩子和同学打羽毛球,刚好羽毛球落在了旁边的树上,这时,其他的同学都回教室上课去了,而这个孩子却焦急的在树下跳起来,用球拍不停地去勾树上的羽毛球,怎么也勾不着,眼睛还不时的向教室张望。这时,一位老师看见了,急忙找来一根长竹竿,跑过来,很快的弄下了羽毛球,孩子捡起羽毛球说了声:“谢谢。”,然后高兴地回教室去上课。旁边的一位同事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孩子如果老是勾不着,上课迟到了老师会批评,人在教室里也不会专心听讲,总会惦记树上的羽毛球,要是孩子下课后爬树去捡羽毛球,万一摔伤了就更不好了。我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特别是孩子开心了,能专心的上课,这不是很好吗。”这只是老师工作中极其平凡的一件小事,可在这些小事中不就体现着老师对孩子的爱、无私的爱么。

涓流能汇成大海,平凡能铸就伟大。不可否认,保护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在生命受到威胁的一瞬间,逃生是人的本能反应,教师也概莫能外。可在这次5.12大地震发生时,在众多教学楼倒塌的一瞬间,我们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些许的闪念,毅然决然地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当灾难来临时,谭千秋老师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当灾难来临时,张米亚老师展开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当向倩老师的遗体被发现时,她已被压断为三截,几乎碎成一团的上半身,张开的双臂下,紧紧搂着三个也已死去的学生;当灾难来临时,还有许多许多像他们一样的老师:吴忠红、瞿万容、张辉兵、何智霞、袁文婷……。老师们用残酷的实践诺行了一个教师的师魂,柔弱就是坚强,他们用血肉的身躯撑起灾难,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另一个生命的延续,将生还的希望留给学生,无怨无悔……

这里,有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有我们无法抹去的悲伤,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最无私的爱给了人们对生的希望,他们用最感人的事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代孩子们对人生的选择;他们,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诠释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不屈的脊梁!

断裂.承诺.怀念

永远的5.12

不经意间

便站在了生与死的边缘

让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翅膀飞翔

而自己却去了天堂

你说,稚嫩的花朵更需要鲜艳

可是,或许你的生命也正绽放灿烂

我知道

一定是那个承诺

使你从未曾犹豫退缩

永远会是同样的决定

阴霾带来了黑暗

你不愿孩子们有恐惧的目光

柔弱的双手同样可以撑出生命的蓝天

瓦砾撕裂了微笑

你不愿孩子们是无助的张皇

血肉的身躯便是连接天堑的桥梁

我知道

一定是那个承诺

若来生有缘

还是你温暖的胸膛

透过蒙蒙的泪雾

你一直都在微笑

微笑是心中的期盼

一直都能看见你的微笑

微笑是今生的相伴

微笑就是你的永远

抚平孩子们委屈的是老师的微笑;挑起孩子们困难的是老师的臂膀;孩子们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是老师的怀抱;老师的爱,满满地贯注在孩子们的身上……说得多好啊,“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老师的写照——平凡着,伟大着。(德阳市实验小学 )

师爱在无声中流淌

陈巧娣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这一天,是德阳人民浴血流泪之日,是德阳人民经历生死磨难之日。

这一天,世界震惊,举国悲哀!

这一天,一排排校舍废墟高垒;一座座楼房残垣断壁;一条条道路滚石堵塞;一个个家园毁于一旦……

师爱洒向学生。这一天,德阳市一小下午上课的预备铃刚响过3分钟。老师们正从办公室走进不同位置的教室。离正式上课还有2分钟,有的教室已逐渐安静;有的教室少数学生还在说闹着…..突然,楼体剧烈晃动,教室里的桌椅像被人用力推动了一下。那一瞬间,学生以为是后排学生在开玩笑,接下来越来越厉害而有节奏的晃动,使从未经历过地震的学生们呆住了。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所有该上课的老师们,镇定地喊到:“同学们,快下楼,到操场去!”一瞬间,全校43个班{6个学前班}分别从1至4楼,紧张、快速的跑向学校操场,除了在3楼到2楼之间有位女生因鞋跑掉,忙于捡鞋有片刻拥挤,在这危急时刻,一位疏散学生的男老师镇定地大喊:“快跑,下去穿鞋,后面不要拥挤!”这一刻,如果没有我们的老师,后果不堪设想。在老师镇定的喊声中,学生们冷静下来,略减速度,让掉鞋的学生拣起后,又快速有序的疏散到操场。这简直是个奇迹!短短1分多钟,全校2千多学生,居然没有一人受伤,没有一人摔倒!这一切都因为市一小天天强调的安全教育和每位教师一岗双责的责任教育创造的奇迹啊!

学前班在操场的东侧,5个班在3楼,一个班在4楼。地震发生瞬间,学生刚起了床。12位老师在楼房剧烈的晃动中迅速组织学生从3、4楼跑向楼下的操场。下楼时,有的孩子由于惊吓跑不动了,老师们边一手拉一个,带着他们派跑到安全的操场上。

师爱洒向同事。六年级办公室里,六位第一节没课的语文老师正要研究毕业班的复习题,地震发生瞬间,我这位经历过76年地震的过来人马上喊到:“地震了!”大家立即蹲到办公桌旁。在楼体的晃动中我想冲出办公室去看看50米外的学生,刚跑到办公室门口,差点被晃倒在地,整座楼的摇晃使我寸步难行,只好退回办公桌旁。而此时教学楼就像摇篮似的越摇越厉害,我邻桌的有5个月身孕的小尹吓得大哭大叫起来:“妈妈呀,妈妈呀,咋个办呀!”

听到她凄惨、害怕的哭叫声,我立即大声劝慰她:“亚军、亚军,不要怕,我们在这陪着你!”这个80后的女孩,丈夫在西昌部队,她前年调进城里,母亲专门从乡下来城里照顾她,从未受过什么苦,经历过如此危险。而此时,怀有5个月身孕的她亲人都不在身边,在剧烈的晃动中,只有我们几个同事,冒着房屋可能倒塌的危险,冒着生命的危险,安慰着她、陪护着她……终于,那惊心动魄的摇晃结束了,其他两位女同事陪着还在哭泣的她到操场去。我飞奔向教室,只见空无一人,又急忙冲向操场清点人数后,一个不少,一个不伤,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直到把最后一个学生交到家长手上,近7点才疲惫不堪的去找家人。

师爱献给灾民。地震后的第二天,我便与爱人一起到体育馆捐钱一千元,衣物28件。第三天返校开紧急会,得知王素碧老师居家的四医院收住了许多绵竹灾民,供餐出现一些问题。当晚便和爱人到四医院去看望伤员,了解他们的伙食供给情况,并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王素碧老师已过退休年龄,本该在家安度晚年,但为给学校分忧,坚持要把她四年级接的这个班教毕业。那晚,我和爱人到四医院被她与伤员那胜似亲人的情谊所感动。无论伤员还是家属都对她赞不绝口:“这位大姐太好了,天天来看我们,还买水果给我们吃。”在她的影响下,只要有空我就和爱人到四医院看望病人,给学生伤员做心理辅导。灾后第四天,王老师把伤员急需内裤的信息告知了学校,当我和王老师在病房看望伤员时,学校易校长和后勤李主任送来200条内裤,委托我们分发给伤员及家属。我们从一楼走到三楼,把200条内裤分发给了100位伤员和他们的家属。大家不停地感谢道:“你们想得太周到了,我们受灾到现在,没换过里面的东西,我们太需要这东西了。”这一晚,从7点忙到9点,我和王老师不停的分发,不停地安慰着伤员,到最后快走不动了,一口水也没喝成。但能为地震中的灾民出一点力,给他们一点实际的帮助,心里真是很欣慰!震后一周得知读师范时北川的同学安全转移到绵阳九州体育馆,立即赶去看望,并给她捐了200元钱,表示对受灾同学的关心。

灾难无情,人有情。灾难、死亡、伤害,我们一边承受着太多太多的痛苦;抢险、救灾、援助我们又收获着无穷无尽的感动。抗震救灾前线涌现无数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而在后方,无数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坚守、镇定和勇敢、坚强出色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教师那闪耀着民族精神的师魂。(民进德阳市委旌阳支部)

让爱传递

朱晓燕

中国有句古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中国,老师和父母地位一样重要,人们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是啊,一个人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不仅是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多的幸福。当我们的小脚还只是蹒跚着向前走的时候,离开了父母的双手的保护,就有一双双更温暖更结实的大手牵着我们,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前走,直到我们的步履沉着了,稳定了。就放手让我们自由地在大地天空奔跑飞翔。

回想小时候,很多记忆已经模糊了,但是在各个学习阶段中遇到的老师还清晰的记在脑海里。幼儿园的张老师亲切的笑容,消除了我人生第一次走进陌生环境的恐惧,小学的卓老师家里香喷喷的饭菜至今齿间还留有余香,初中的韦老师精湛的语文讲述,让我们在课文中美丽的意境中升华。幼师里各个老师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我们心生向往,有受益无穷。从走进学校开始,老师在我心里就是那样的崇高和伟大。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老师们各种形式的爱,在我心里的反射。

所以当我有机会选择当一名教师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的所有希求就化成七彩粉笔,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孩子的心,是稚嫩的、纯净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必须要有爱心。必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自己的心也要像孩子一样清纯、端正。作为一名从教二十载的教师,我时刻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他们。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每位学生的感情基础。面对孩子们顽皮捣蛋,面对他们不听我的指挥,面对他们之间经常出现的打闹等等,面对这一切,我学会了冷静,学会了重复,学会了“俯下身来说话。”

当我听到孩子们每天用稚嫩的声音叫“老师好”,当我听到家长告诉我孩子喜欢我时,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穷的动力在推动着我,让我在教育这片原野上不断耕耘,我知道,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和责任。

在教师这片原野上,是爱点燃了前行的灯盏,是爱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是爱延续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师德师魂的崇高与伟大。 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铭记着:爱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新时期师德师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切。

爱能换来爱,爱能传递爱。我把我在老师那里感受到的爱传递给我的学生,更希望我的学生把我传递给他们的爱,传递到他们的生活中。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欣慰。

教师的人格魅力哪里来

刘宁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拥有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他的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教师的人格魅力哪里来?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健全的人格素养。拥有这样品质的人,他才会爱岗敬业,大公无私,他才会以崇高的师表风范出现在同事中、学生中、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他才会自觉地用自己的健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就会得到的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学生在这样的教师的熏陶下才会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的身上,学生的性格能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他们胸怀博大,能容得下性格各异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学生的长者,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更会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热冷暖放在心间。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们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们对学生在探索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的过失,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相信并让学生自己纠正过失。

教师的人各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把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他们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

教师的人各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的精神。他们始终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在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的失败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更加丰硕的成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美好的自身形象。这样的教师,他们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衣着仪表,他们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会影响和教育学生讲究仪表,注意文明,让那些行为不检点人在他面前自显形秽,无地自容,从而予以收敛,并逐渐养成注意良好的自身形象的优秀品质。

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他们很会说话,很讲究语言艺术,注重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这样的教师学生喜欢接近,并很容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口才,他的能力让学生折服。他对学生教育的话语才有分量,才富有感召力,对学生产生着巨大的震慑力,对学生的教育是深远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样的教师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事物的变化具有前瞻性,进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更有益于学生的发展。他们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着准确的判断,从而能得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办起事来八面玲珑,得心应手。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纠纷时,善于处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关键,提高办事的效率,会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心服口服,心悦诚服。

教师的人各魅力来源于优雅气质。拥有优雅气质的教师一定是学识渊博,充满激情,充满理想,充满活力的人。这样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他们很会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倍受学生的喜爱,他的品质会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和培养。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作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

未来属于孕育希望的种子的教育圣地!光荣属于播种希望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德阳市实验小学教师)

教育的光辉

谢海力

我国的太平盛世,繁荣发达,在某种意义上说,得益于科技,科技的长足进步,又受益于教育。

教育是我们的治国之本,立国之本,老师则是教育的具体施行者。于是教师要像春风吹开学生蓓蕾的鲜花;要像夏风一样给学生带来朝气和热情;要像秋风一样给学生吹来累累果实,要像冬天的寒风一样吹掉学生身上的缺点。

老师的爱就是春风。这股春风温暖着学生的心,让他们在心旷神怡的氛围中,不断的成长,不断地向上,不断地勤奋。

学校里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般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东电中学有的教师以妈妈的角色,给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舒解心中的郁闷和心中的症结,他们心中郁闷了就用心理学和知识给他们梳理心情,使他们从怪僻的人变成心情鲜活的人,有的学生经济拮据,老师就慷慨解囊给学生以经济上的援助,学生由衷地喊出了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有的学生生了病,有的老师就买了鲜花去看望学生,使学生感激得热泪盈眶;有的农村来的学生换洗的衣服不多,有的老师就用自己孩子的衣服去接济困窘的学生。学生感激地说:我们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的一片心意,这就是老师春风一样的爱呀,老师还像春雨润物细无声啊!

教师还要像夏风一样,使学生朝气活泼,情感激烈而热情,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东电中学的有的老师,,为了不使学生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利用节假日带着学生远足。学生有特长的就激发他们的特长,噪子好的老师就鼓励唱歌,身体灵巧的老师就鼓励跳舞……。有着这样老师的班级,总是朝气激越,活力四射。他们真正做到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老师还要像秋风,给学生带来累累硕果。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桶水。老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阅读广博的知识。有的老师分层次教学,便优中差的学生各得其所,在高考中高出市平几十分的好成绩。学生受了益,心存感激,在节假日,名信片和手机短信像飞鸿一样地飞来。鲜花烂漫时,老师在丛中笑了。

老师还要像严冬的寒风,冻掉他们身上的缺点,有的同学早恋上了,老师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他们,动用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使他们的学习走向正轨,使学习滑坡的他们,又回到了高水平的层次。

有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老师就亲自找到了不良少年,善意的劝说不良少年离开学生,使拉回来的学生成绩不断上升,他们考上大学后,给老师发的短信说到:亲爱的老师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就是老师价值的最好体现。

以上我所叙述的决不是子虚乌有,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师者人之楷模亦,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些都是我们做学生良师益友的正确理念。

一个学校道德感强,风气正派,很快就会成为学校良好风尚,让学生在良好道德风尚、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走向社会,成为方方面面的栋梁之才,迎来祖国明天的曙光。(德阳城北支部)

对教育的沉思

谢颖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教育,在目标上,追求的是一种“精品”教育。绝大多数时候,这种教育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而言都是望尘莫及的,但又不敢正视,处于“皇帝新衣”的尴尬情结之中,使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含有虚伪的成分:教育者所讲的所要求的,经常与他自己所想的和所做的不同;要求孩子和要求自己不同;……导致现阶段教育的最大困境:学生对家长教师不喜欢,学生对家长教师严苛的要求有太大压抑,一句话,就是学生反感这样的教育,大多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根本没法沟通,使教育变成强制的手段,这样的“教育”怎么能称其为教育呢?

教育是灵魂工程,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感悟和心灵协调的程度,因此,它绝不象工厂那样,可以对产品有标准化的尺度和模式,可以通过对外界条件的控制,制造出预先所构想品质的产品。

多年来,也有不少教育者反思教育问题,提出许多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其中“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就提了好多年了,为什么没能在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下去呢?在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尚有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但在人文学科的学习中,就完全是对教科书的复制了。个人的思维完全被封闭,教师不敢或者根本没有个人见解;学生则咬定背书最能得高分的简捷方法,从不对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作深入思考,而结果,还有利于他们的“学业”!于是,死记硬背之风盛行,甚至波及自然学科的学习。学生似乎忘记了还有自己的存在,忘记了除了背诵别人的东西,自己也可以思考和创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就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多年来的观察与调查都显示了这一点)。于是出现大量高分低能的“次品”和心理严重障碍的“废品”、“危险品”。众多教育失败的事例,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反思:什么是教育?

对教育的理解,中国古代:教,上所师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师者,是承接天地之使者。如此神圣的定义之后,千百年来,一直为中国人代代遵从。对教育的这样一种默认,已经完全渗透进了血液之中。因此,在中国,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一种教育观念,那就是说,教育是凌驾于学生甚至教师之上的一种纯粹的、理想的、神性的“客观精神”,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教育怎么可能以人为本、去关注凡夫俗子的需要和想法,更不可能把他当作教育的主体,予与具体的关爱和哺育。于是教育远离人性,成了一种说教、成了一种宗教;而实际的操作过程,则下演为刻板的宗教仪式。家长的望子成龙,不就是一种得道升天般的宗教追求吗?其狂热的程度,不已到了把孩子个性的头颅作为牺牲,供奉于祭拜的案前!

古希腊时期先哲普遍认为:教育是促使人和谐的身心发展。强调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核心,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充分完善,身心达到一种幸福美好的境界。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就是一种催产术。教育不是要授予学生什么,智慧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中,教师只是需要意识到这一点,然后通过机智的方法,如同催产一般,在思想的交接中,一步步让人自觉无知,从而激发其学习欲望,孕育并最终产生真理之子。学习的动机发自学生内心,求知成为强烈的需要,学习的能力在需要中迸发,真理之子最终诞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不过起助产婆的作用。这种教育观念是具体的、人道的。但它并不主宰西方教育的整个历史,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西方,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立。直至文艺复兴以后,古希腊先哲的教育思想才又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思想的先进代表。

教育起源于人类发展的内在需要,最初是父辈将自己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领传授给子代,使子代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其形式自由、内容现实,通过教育满足双方尤其是子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内容愈加丰富多样,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而且越来越多地充斥着间接经验;教育的形式则更趋向于专门化——时间、地点、目标、方式等诸多教育环节直接受人为控制;教育的目的也从“以培养个人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为主,变为“以符合某个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利益”为主,甚至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这样一来,教育就背离了它的本意。

但是,人类毕竟是要发展的,这一“发展”,既包括每个个体人格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也包括整个人类向着健康、文明方向的发展。因此,作为这一“发展”的杠杆——教育,就不能对子代以一种模式化标准来要求,也不能限于子代对父代的继承(这不仅因为前人留下的知识内容之丰、门类之多,个人即使终生苦学,也只得其沧海一粟。要使受教育者完全继承具体的知识,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而且因为每个完备的人格,都有他与生俱来的权利——对教育的内容有所侧重、有所愉悦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子代对父代的超越与创新,教育要对子代的顽强人格、健康心理、强壮体魄负责,要成为求知欲的发动机和创造激情的催化剂。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其促进个人进而促进人类发展的初始目的。

因此,教育有一个终极内涵,就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最根本的素质是思想。思想具有绝对的独立性、自由性。“促进”作为外部条件,必须在与个性化思想取得融洽和谐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用。就拿一个天鹅蛋来说,用孵化乌龟的温度是孵化不出天鹅来的。人与人的心灵虽然各自独立,但也是可以沟通的,只是沟通的路径各具特色。一曲高山流水,将一位乐师和一个樵夫的心灵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说明人与人的沟通总能实现但富有个性,只有在承认并尊重个性的前提下,寻求对路的沟通,因材施教,教育才能真正有效。(民进德中支部)

大灾面前彰显师德

—— 写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

伍晓洁

一位学者说过:“物质的阳光照在人身,只能暖和他们的肌肤于一时,只有精神的太阳才能照临他们心灵深处,才能暖透他们一生一世。”师德就是人民教师心中精神的太阳,有了它,才能折射出对人生境界的诗哲体悟:从古至今,泱泱大国的中国史上曾出现过许许多多学识渊博、德行高尚的为人之师,他们的高尚情操博以后人的满堂喝彩,而世人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等美誉赋予了老师至高无上的荣誉。在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中,在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在生与死的命悬之际,千千万万的学生奇迹般的从废墟中站起来了,而挽救他们人中的,就有我们的同行。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的生存支撑起了一片希望的空间。

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将永远定格在2008年5 月12日下午2点28分:当强大的地震波来袭之际,平日看似稳固的教学楼群轰然倒塌,原本安静的校园顷刻被灾难的阴霾所笼罩,平时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瞬间也被残垣断壁所掩埋……在崇州市怀远中学的教学楼即将垮塌时,正在疏散学生的吴忠洪老师,听说有学生掉队,就义无反顾地从三楼返回四楼,全然不顾楼体会突然垮塌的危险;绵竹遵道镇一位普普通通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在危险降临时,用自己的瘦小身子死死地挡住垮塌的水泥板,怀里紧紧地抱住一名小孩;令人悲叹的是,严容老师拼死救出了学生,却让自己的女儿永远成了没妈的孩子。人们曾用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来赞颂母爱的伟大,而严老师却用行动在告诉人们:师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会大于母爱;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在楼群垮塌之际,他没有选择逃避,选择的是用自己的身体死死地挡住讲台,挽救了四个学生的性命,却永远告别了深爱他的学生和需要他依靠的妻儿;在危险来临之际,东汽中学的教导主任罗晓明老师带着4名学生率先冲出了教学楼,此时,罗晓明老师和这4个被救学生一样,已经获得了一次生的机会,但是他想到阶梯教室里面还有30多个学生,于是再次冲进了教室。后来16个学生在罗老师的帮助下成功获救,而他却放弃了那张重获生命的通行证……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人民教师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再次向世人诠释了师爱最神圣的含义,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在灾难面前,许多老师和他们的学生一样永远留在了另一个世界,活着的同行们的肩上更多了一份责任。东汽中学的校长周德祥,在得知自己的妻子、女儿被埋在废墟中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救助其他师生,搜救被埋学生集中的重点区域,而把寻找妻、女的事交给了妻弟,直到5月16日救援人员才找到了已经遇难的妻子和女儿。尽管如此,他仍强忍悲伤,带领老师们展开自救,第一时间带着孩子们复了课;我高中的班主任现东汽中学的罗健平老师,地震发生当天,她不顾个人安危,很快将幸存学生集中到操场加以组织管理,不让她们受到再次伤害,还同其他老师和东汽厂工人一起将受伤学生转移到德阳等地进行救治,使幸存学生逐渐从恐惧中安定下来,受伤学生也得到了及时救治。在此期间她还对学生进行安慰和心理方面的疏导,使他们早日从地震带来的恐惧和阴影中走出来。此外,她还策划了板房学校复课仪式。复课后她一边冒着酷暑为高二学生上课,一边还要完成繁杂的各项行政工作,忙得自己容颜憔悴,忙得连肝癌晚期的父亲都无法回去看望,她的所作所为真正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回首大难之时,当生与死的考验出现在眼前,一个个平凡普通的老师,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却将危险留给了自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真挚的爱。一个“范跑跑”算不得什么,他的行为只能招来人们的唾弃,而崇高的道德良知和强烈的责任心,早已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师者的心底。

如果说老师是一朵鲜花,那么成千上万的学生就是鲜花凋谢后结下的累累硕果;如果说老师是一片绿叶,那么他用生命和爱铸造的叶魂将在千万人的心中树起一座坚固的丰碑,成为我们所有这些为人师者师德师风学习的楷模。

人性的光辉足以穿透灾难的阴影,博大的师爱也一定会名垂千古。大爱无疆”,让我们把对学生的挚爱融入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用挚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广阔的蓝天!(德阳市实验小学老师)

师德在教育实践中闪耀光辉

唐豪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师德可以从如下途径得以体现:

一、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善良、真诚之心去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教育的目的。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爱学生要宽严适度。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于细微处见真情。师爱是每个教师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想学、爱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师的师德要在转变教学观念,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体现

传统教学历史悠久,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尤其与当代教师所担当的这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一重任相悖。作为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知识轻智能,重分数轻能力,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本着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将来在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立于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历史赋予当代教师的光荣任务,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集中的表现。

三、教师的师德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体现

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四、教师的师德要在身教中体现

教师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总之,教师师德应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教育工作中来,广大教师应“修师德、练师能、塑师魂”,培养和造就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三 : 教师节遐想

教师节遐想

文:赵威

每年的九月十号是教师节,前三天就收到了很多的祝福,夜静人深会让人遐想起很多的人与事,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在名校当一个大学老师,这个梦想来是无法实现了。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名校的老师到是接触了不少。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乐黛云先生、钱理群先生、陈平原先生、陈跃红先生、王岳川先生等都是北京大学的名师。清华大学的蓝隶之先生、李方莉先生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大椿先生、周炜先生等。四川大学文学院的曹顺庆先生、徐新建先生,四川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唐亚先生等。湖南科技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潘年英先生。湖南大学文学院的陈伟华先生。云南大学的杨慧先生、周琼先生、宋家宏先生等,云南民族大学的王四代先生、白兴发先生等。贵州高校中贵州大学的张新民先生、李炳林先生等。贵州师范大学的顾久先生、易闻晓先生等。贵州民族大学的张学立先生、杨昌儒先生等。贵州财经大学的赵平先生等,贵州理工学院的杨泽龙先生等,还有贵阳学院的吴凌先生等。他们有的是我的授业恩师,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忘年之交。有的是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大部分是社科类的名教授,知名的专家学者,有的还是大学的校领导。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而巨大的成就。

老家盘县在高校工作的也不少, 贵州省盘县籍的专家学者大部分集中在贵州贵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少部分散居于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由于视野的原因,了解有限,仅就我知道的记录如下。

集中在贵阳的主要有:贵州省委党校的老师:普建中、邓献晖、胡玲。贵州大学的老师:冯晓宪、孙绍林、许石清、余照阳、杜宁、兰新、付满昌、谭龙君、王粉、黄润逢、余压芳、罗红等。贵州师范大学的有:黄林、路世传、陈德强、胡左高、叶春阳等。贵州民族大学的有:金明仲、董金秀、范尔嵩、柳远超、金良芹、柳爱江等。贵州省教育学院的有:唐凯、曹克坚、唐本文等。

在省内外高校工作,及其部分专家学者的简介如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刘耳:刘耳教授,贵州省盘县人。1982年毕业于盘县二中,同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83年被选派到美国学习,通过坚韧的毅力,他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硕士。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译文10余篇,此外发表专、编著7部、译著5部;主持完成省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美国福特基金重点项目1项。2005.2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兼任教授,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2005.2-2008.2),人文学院教授、院长(2008.2-2011.7),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副院长(2011.7起)

刘建国:男,1965年生,先后就读于盘县三中,盘中,中共党员,博士,三级教授,遵义医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1986年获遵义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学士学位;1996年获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今,先后担任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院长、学校科研处处长、学校党委、行政办公室主任兼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

余压芳,女, 197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贵州盘县人,贵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业务方向城市规划设计,贵州省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毕业于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规划设计系主任。

刘万明: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院长。男,汉族,1963年1月生,贵州盘县人1981年考入昆明理工大学选矿专业,研究生毕业。

莫荣,现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著名的就业问题专家和经济学家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原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英国牛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外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

曹彪:男、汉族、1963年生,贵州盘县人。博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航空焊接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获博士学位;1991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讲师。999.10-2000.10国家公派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成员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过两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主要从事过的研究包括电阻点焊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质量实时控制,机器人焊接技术,焊接自动化设备的研制;软开关弧焊逆变电源及控制,系列化电阻焊逆变电源开发,微弧氧化逆变电源研制;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钎焊及其智能控制,焊接过程的混沌与控制;激光切割等。获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6年被广东省授予"南粤教坛新秀"称号。

唐亚:男、汉族,贵州盘县人,1963年生,博士,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贡嘎山国家野外生态观测站客座研究员。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松杉植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国家植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委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植物分类学报》、《山地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科学进展》、《生态科学进展》等学术刊物的编委,《四川植物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一二层次,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评审(议)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中美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国家“985”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学术带头人,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谷晓江,男,1957年11月生,汉族,大学学历(理学学士),盘县一中毕业,后毕业插队当知青,1977年盘关酒厂工人,现任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拟提名任贵州省政府驻宁波办事处主任,拟任贵州省政府驻上海、宁波办事处党组副书记。

冯晓宪:冯晓宪,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55年10月,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9月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现贵州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贾维嘉:男,汉族,1958年生,就读盘县一中,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系贾维嘉教授,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未来网络中心的主任,中南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的客座教授,IEEE高级会员,ACM会员。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在中国中南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在比利时蒙斯理工学院( Polytechnicfacultyof Mons)获得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位于Bonn的德国国家信息科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1995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及科学与技术系。

谷晓明,男,1954年11月生。教授。现任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多年来一直从事《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同时对贵州特有、珍稀动物的遗传、进化进行研究。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开放实验室基金1项,省长基金1项。

刘真祥 男,汉族,1955年10月生于贵州盘县,工学硕士,教授,现任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远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贵州远程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教育技术。

钱成鼎: 钱成鼎,男,1951年生,贵州盘县人。西南政法学院1981级法律大专毕业,四川省法学会西南政法人才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 ,曾任成都军区军事法院院长[2] 。曾与他人合写《禁毒关乎中华民族兴衰 写在“六·二六”第十三个国际禁毒日之际》发表于《解放军报》[3] 。

王学汉,男,盘县城关镇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第一、二届编委,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特邀编委,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副主任。从事普外科工作30年,肝胆胰、内镜专业20年、腹腔镜外科15年。通晓本专业国内外发展动态,熟悉本专业常见及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对各种急慢性腹痛、重症胰腺腺炎、肝内外胆管结石、高位胆道良恶性梗阻、胆道术后结石、胆管炎性狭窄、门静脉高压症、肝胆胰肿瘤、各类不明原因黄疸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等疾病有独到见解。先后在《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胆道外科》等杂志发表有创见性论文20多篇。疾病诊疗范围:肝胆胰脾及腹部外科专业。

金明仲,男,布依族,毕业于贵州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主要从事回归模型估计理论研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贵州省省管专家。原贵州民族学院科研处处长,兼任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贵州省统计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

黄明祥,男,贵州盘县水塘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国中医性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性学会常务理事,贵州泌尿外科学会理事。擅长创伤外科,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尤其对乳房病,胃肠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独特见解,对原发性硬化性胆囊炎,慢性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疑难病症具有自己的特色治疗。《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复杂性结石致无功能肾的中医诊疗》。2002-12-0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医外科学》。

何发培:男,汉族,1939年生,盘县民主镇人,1954年进入盘县一中学习,1964年贵州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专职纪检委员,校纪委副书记、书记、校党委常委等职。

黄润荣:男,汉族,1930年生,贵州大学物理系教授。

董浚修 男,1927年12月生,贵州盘县人,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195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物理系。曾任西南军区油料化验室主任等职。现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会理事,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合成润滑材料》编委等。长期从事油品应用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军队油品应用化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开展了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摩擦化学的研究。发现了润滑油中的非活性抗磨剂在摩擦表面形成渗透层、稀土元素摩擦催渗及摩擦还原镀铜等规律。提出了摩擦化学处理表面的理论,进行了非活性抗磨剂、稀土配合物及金属配合物等三类抗磨剂的研究,解决了润滑工程方面的一些关键技术技术难题。编著有《润滑原理及润滑油》等多部著述,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0余篇,有20余篇被收入SCI及EI。1989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991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八五”全军后勤科技重大成果奖。参军以来,先后立三等功5次,二等功一次,1988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离休后享受副军级待遇。

陈宏:贵州盘县人,贵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毕业,后在六盘水农校任教,1996年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2007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处。

林昌虎,男,汉族,1961年生,贵州盘县人,农学学士。1979年9月—1983年8月贵州农学院(现贵州大学)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学习;1983年8月—1996年6月,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其间:1986年5月—1990年6月任共青团贵州科学院委员会副书记<主持工作>);1996年6月—1998年12月任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2月—2000年4月,任贵州省植物园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共贵州省植物园党委副书记;2000年4月—2001年11月,任贵州省植物园主任;2001年11月—2003年6月,任贵州省植物园主任、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所长;2003年6月—2011年4月,任贵州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2011年4月至今,任贵州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员、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阳医学院党委书记。乡镇

刘康志:早年就读于盘县二中,西北工业大学毕业,1988年到日本千叶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日本千叶大学教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日本计测自动控制学会理事,日本电器学会理事,日本机械学会理事等职。

何昆燕:贵州盘县人,盘县二中毕业,2000年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学习,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学习,2006年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上海交大任教!

王粉: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粉教授。

缪祥华: 缪祥华 教授 博士 西南交通大学 信息安全专业。贵州盘县人,先后就读坪地民族小学、民族中学、盘县第二中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交大等,计算机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多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解码、保密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云南昆明理工大学优秀教师。贵州籍比较早的计算机专家,中国比较早的硕士、博士生。盘县最早的博士后计算机专家。

盘县老家在高校教书的人很多,国家部委高校名校的人不少,省直高校的相对多点,当然地区高校如六盘市水师范学院的周斯弼、蒋承云、赵挺等、六盘水市职业学院的杨兴祥、何鹏等更多。

中学中的名师当然也不少,比较早的如盘县一中的创始人张凤祥先生,后来的包继寿先生等。盘县二中的黄兆一、黄初俊、彭舒等。六盘水市一中的朱家彦、许璐霖。六盘水市三中的桂斌、赵云举等都是。小学与幼儿院想必比高校的多,否则故乡是走不出那么多的人才的,毕竟中小学是基础。

平时和陌生人接触与交流,给人家的第一印象判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说我是教师。但是值得可笑的是我还真没有教过几天书。也许是和命运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如果人生没有遇到那么多的坎坷,平坦一点点,我想到名校教书,当个大学老师是完全可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的脚步是越离越远了。

平时遇到还在读大学的故乡人或者是年轻的学子,我总是鼓励他们考研究生,再去读博士。因为现在的大学要进去教书是需要博士文凭的。前几天遇到一个山西太原现在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究生的霍亚楠 ,她想考北京大学的现代文学博士,我给予了尽量的帮忙。还有一个老乡想报考四川大学文学院的汉语言文学的研究生,我也给予尽量的帮助。也许,我无能为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把理想更多的给那些还在成长中的人们。算来在遇到本科学子的人中,受我启发考研读博的人也不下二十多人,想来也是欣慰的,教书不一定在高校,在社会上也是可以教的。在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中的,他们大多会告诉我,其实你说的,比我们在高校老师交给我们的和启发我们的还要受用,我们老师从来不会跟我们讲这些的。告诉他们这是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想想哑然失笑。苦装在心里。没有经历过那么多的磨难,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顿悟呢?

希望人生有梦想的人们,在梦想的道路上不要那么多的坎坷!

祝福天下所有的教师们都是快乐的!

四 : 教师节的怀想

2014.9.10

在这条路上,

我很彷徨,

走着,走着,

好像迷失了方向。

抬头看看天,(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太阳不知去了何方?

//

教书、育人,

是我的本行,

因为那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我不敢懈怠 ,

古语云,误人子弟,

男盗女娼。

//

如今,我有许多迷茫,

迎接检查,

虚假资料,

装满我的心房。

我的心好累好累,

学校不知要做的是哪样?

//

现在的孩子,

是天空高悬的“太阳”,

哄着,捧着,

不能受任何伤。

不责,不罚,

呵护,表扬,

却又要学业优良。

巧媳妇也难做,

这奇异的羹汤。

//

温室中生长的花朵,

如何去拼搏,

人生的“战场”;

不经历风雨,

怎会看见,

希望的曙光。

……

//

昔日的翩翩少年,

渐已鬓染秋霜,

在这教师节时,

有许多的怀想。

本文标题:教师节感想-教师节遐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160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