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留在心底的风景-埋藏在心底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8-01-15 所属栏目:初三作文

一 : 埋藏在心底的风景

  炎热的夏风吹的人急躁上火,而公园是最好的去处,何不去消一消夏日的燥热呢?

  漫步在公园里,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假山,山的一侧是一丛碧绿的树荫,那灌木丛高高的耸立在小草旁边,一切都是绿茵茵的,像邵兵在仰望苍穹,一阵风吹来,身子摇摇晃晃的,好似喝醉了酒。

  花儿们身着鲜艳的衣服,亭亭玉立的站着,像羞色的小姑娘,坚守抗战一线。

  风孩子随着空气中的安琪儿抵达河妈妈的胸前。

  它淘气的吹聊着妈妈的连衣裙,蓝色的连衣裙顿时泛起了涟漪。

  一层又一层,于是河妈妈开始责备他,翠绿的叶子乘着风婆婆的背高兴的嬉闹着。

  小草和花儿在柳树的抚摸下,轻柔地跳起了“的他”舞。

  春固然有静谧之美,却不及夏的鼎盛;秋虽美,却不及夏的热闹。

  埋藏在心底的风景最美!

  罗庄二中初三:李萨萨琅琊的梦

 

 

                                                                        

二 : 晴天絮语之留在心底的风景

晴天絮语之留在心底的风景

——故乡的杏树

吴雁晴

我的故乡是莘县古城镇的一个小村,名叫荣庄,出处不可考,我以为是欣欣向荣的“荣”。记忆里还保存着奶奶念的一首歌谣:出了西关,雾气腾腾,看见荣庄,似乎北京。

乡下人的想象里,有金銮殿的北京应该是最美的人间天堂。而“雾气腾腾”,是说故乡的树多,最多的是杏树,曾有过“杏花村”的美称。所以每读杜牧的“牧童遥指杏花村”,那一指,就把我的魂魄指回了故乡。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场濛濛春雨之后,杏花次第开了,房前屋后、坡上坡下,一团团、一簇簇,粉堆玉砌,“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邻家的篱笆门里也探出一枝春色,风晴日暖,蜂儿嘤嘤嗡嗡,正是“红杏枝头春意闹”,春色如许,难怪刘商“不逐浮云不羡鱼,杏花茅屋向阳居。”(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杏的样子有些像梅,无论是花、果、还是枝干。但有人说,小家碧玉哪能比梅的大家风范?就如月季之于玫瑰,芍药之于牡丹。我觉得“四君子”之首的梅固然令人景仰,但那份高洁只能远观,又因一首《红梅赞》,梅往往让我联想到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江姐,铁骨铮铮,似乎少了些温婉。而杏花,尽管没有梅的神韵和风骨,甚至“红杏出墙”成了轻薄的代名词,但有“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所以杏花给人更多的是温馨、恬淡和安然。特别是在这个还是春寒料峭的 季节, 故乡的杏树的确是一个慰藉心灵、暖人魂魄的话题。

杏的四季都是风景。

花开是温柔烂漫的笑靥,醉人心脾;花谢满地堆香雪,亦没有零落成泥的悲切。“花褪残红青杏小”,青杏如豆,绿叶成荫,衍生出新的希望。杏树的嫩芽可以采来做茶,那刚长出的小叶子并非绿色,而是淡红柔绿的绝美交融,嫩嫩地透着阳光,比花另有一种让人心疼的美。后来学中国画,见传统技法以汁绿蘸胭脂曙红点嫩叶,正是那种嫩生生初到尘世的感觉,实在妙绝。

“端午时节杏儿黄”,未到端午,嘴馋的小孩子就开始爬墙上树,冒着被大人责骂的危险摘那酸倒牙的青杏,流着哈喇子,把尚未变硬的杏核小心咬开,知道里面水汪汪的白色杏仁还不成形,我们就塞进耳朵里暖,像孵小鸡一样,坚持到再没有耐心,取出来,轻轻剥去那一层外衣,运气好便可以得到一颗小小的晶莹剔透的“心”。

大人们体会不到这样的乐趣,只严密防范小孩子糟蹋未熟的果实。有一次我跟着邻家姐姐去家东坡上偷摘她家的杏,不小心踩断了一根老枝,我们急中生智,两个人合力拖着一枝子累累青杏,一路骂着偷杏贼回家报告去了。

后来我们就被分派了任务去“看杏”,我提个小竹篮儿,搬个小板凳,坐在杏树下,眼巴巴等着“白背儿”的青杏一天天变黄,也有红色的品种,朝阳的一面像抹了胭脂。

熟透了的杏在绿叶间闪烁,我揪着自己的麻花辫,仰脸期待最灿烂的那一颗落下来,那香甜中带一点微酸的味道,好多年在我的梦里萦绕。我还喜欢杏仁的苦香,以致如今朋友聚会,我拒绝五花八门的各色饮品,只要一瓶烫的露露,那暖暖的杏仁味,不但让胃熨帖,更把心带回故乡,带回儿时的踏实与满足。

杏是落叶乔木,但它的叶子能坚持到初雪,黄黄绿绿中斑驳着点点暖红,虽不够璀璨,却自有它的一份含蓄与淡然。

落光了叶子的杏树更是意蕴悠远的风景。小树嫩枝蜡红,舒展着,在寒风里也并不瑟缩;而老树虬枝,疏影横斜,更像国画里的枯笔飞白。不管落不落雪,杏树在冬天都站成最美的姿态。

元宵节,村里烟花绚烂,家东的杏树却在月下静默着,不忧不喜,像滚滚红尘里的旁观者。我和小伙伴们按照大人的指示,举着灯笼绕树一周,祈祷它来年依旧含笑东风子满枝。

三十年白云苍狗,故乡与时俱进,如今很难找到杏树的影子了 故乡的杏树只能是留在心底的风景。忙忙碌碌中,梦回“杏花村”都是一种奢侈,只好读一读陆游的诗,以示思乡之情:

世味年来薄如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三 : 眼底的风景

早年间,在镜泊湖的游船上,导游的一番话,让我铭记于心。游船一侧的群山是湖中一景,说是躺卧着的领袖毛主席。开始,大家都有些云里雾里,在经过提示后,才频频点头。说实话,我看了半天,那所谓的风景也没有收入眼底。面对虚幻的景象,从心底翻卷着的尊崇,和湖里的水一样汹涌。哪敢有一点对领袖的亵渎,便也跟着一起盲目点头,心里虚,脸上就烧得不行。那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风景里往往隐藏着另一道风景。这道风景游离在风景之外,发现它,对自己的感官是个挑战。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是一种幸运,这样的幸运,对于常在山水间行走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具备了这样的辨识,如同身上多了一双慧眼,世间万物将重新组合。

钟情于山水,会记挂每一处山水的完美。山之秀壮,水之婉约,日月迢递,气贯云天。透析山水景物,幻化世间图像。山峰叠嶂,树影婆娑。我于左边移动,便是一个头像在微笑。我于右边移动,又转化为翩翩舞者。春天里,万物初萌,光线平整大地,青翠而简单的画面,清新透明。秋天来临,山野重彩,红的槭树,黄的楸树,褐的柞树,它们组合在一起,红的花瓣,黄的花蕊,褐的花边。恍然间,一朵巨大的花朵绽放开来!

在西安至长春的列车上,途经黄土高原时,高原上的那份辽阔与高远迎面扑来!眼睛里闯进来的是什么?厚重,雄浑,宽阔!胸膛里有一股热流似乎要冲破束缚,奔腾出去,到高原上去,去呐喊,去咆哮,去撕裂!总之,这一刻几乎不能自己了。我感觉自己已经贴近了一个高大而宽厚的脊背,汗津津,油亮亮,还带着潮湿的土壤气息。一条条沟壑交错,宛若那皮肤上的纹理。那沟壑里流淌的溪水,就如同流下的汗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这强大的震撼力是绝无仅有的,是盛况空前的。我一下子觉察出自己的渺小,小到只能龟缩在一只小爬虫一样的东西里,从他的脚下慢慢爬过。

这里的主色调被定格,永远都笼罩在一片苍茫无边的黄色里。那山茆梁上劳作的人们,就如同在脊背上滚动的汗珠,在浸染着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也因此充满了勃勃生机。人与风景的关系相辅相成,人在创造风景,风景因人而美丽。人永远都是风景中的主题。

色彩对比也是图像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初冬的雪天里,我漫步在明月镇的一条街道上。远远可以看见翁声砬子,在飞雪中峭立着,彰显出孤傲之美。我只是不经意的一瞥,却与另一道目光相遇了。那是怎样的一个眼神,让我心动呢?

我驻足品味一番,才发觉那是从前面翁声砬子传来的信息。风雪中的山岩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一个头像。白雪的白与黑岩的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加突兀出颧骨,额头,形成一个坚毅的面庞。岩间的茅草和灌木成为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透过这个世界,看到了宇宙深处。这是一个被定格了的人物,因为他所坚持的真理,让这个世界具有了存在下去的意义。这是伽利略,我的脑海里有一道流星划过。(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他在提示着我。正因为不是一个人的科学,他才显出伟大。在科学的路上总要有人先踏上第一步,成为这条路上的先驱,才会有络绎不绝的后来人。他难道不是我们的千里眼吗?能够透视宇宙的眼睛,就不能洞悉这个世界吗?

伽利略,我来了。

本文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埋藏在心底的风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584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