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在幼年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童话,后来又认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普通小说。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才感受到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真正的灵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著名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72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英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国家的从小就了解,别的国家的很少去触及,而且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美好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书中写了英国著名医生格列佛坐船去访问别的国家,途中经过印度洋时遭到了风暴,只有格列佛一人活了下来,但他醒来时,已经在小人国的领土上了。小人国的居民都把他当成了怪物了,用弓箭来射他,用拳脚来踢他,但是他却帮助他们盖房种地,终于得到了小人国居民的信任和赞赏;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蠊??谡飧鋈寺淼叩沟氖澜缋铮??行矶嗖豢伤家榈墓适隆6磷哦磷牛?曳路鹚孀鸥窳蟹鹨黄鹱呓?四歉銎婊玫氖澜纭D切┩媾及愕男∪耍?叽笸?偷木奕耍?さ孟裼愕姆傻汗?用瘢?约盎垠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经过种种磨难,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幻想国度里的每一种情景感染了,我有一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的想象力又极其丰富,令我又有一种进入科幻世界的享受。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虽然有些作者表达的思想,我还不太理解,但是我很佩服书中主人公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以德抱怨”、善待别人的处世态度,也让我懂得了要成功,不仅要有自信心,还要付出努力。我想,在我们的学习中不也应做到这些吗?《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不论是不是真正读过,或者通读过,大约谁都知道《格列夫游记》是一部世界名著。在中国读者中,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名字或者不如莎士比亚、狄更斯、萧伯纳来得响亮,可是这些响亮名字的作品,真正读过的又有几人呢?相反,小人国、大人国的故事倒差不多称得上家喻户晓了。在“家喻户晓”的同时《格列夫游记》在一般人的心中仿佛成了一本儿童读物,那么到底是不是呢?如果不是,它究竟又是怎样的一部书呢?
《格列夫游记》是一部奇书,但我不同意有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固然是一般儿童读物普遍的特点,但《格列夫游记》是以其杰出的讽刺而垂名世界文学史的。而斯威夫特的大名,至少在英国讽刺作家中,至今仍罕有其匹。
《格列夫游记》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物游记和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写于一七二一年至一七二二年之间。第四卷慧因国游记先于第三卷,写于一七二三年。第三卷比较松散,铺的面较开,以勒皮他游记为主,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从一七二四到一七二五写了两年。四个部分应该说是相互独立的,表面上的某种联系或者对照也许只存在于第一卷和第二卷之间。格列夫由小人国中的“巨人山”一下变为大人国中的可怜的矮子。当然,不论是从正面颂、还是从反而颂,斯威夫特的情感和思想,在四个部分中都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不留情面地对十八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痛快淋漓的鞭挞,范围也似乎要越出十八世纪的初期的英国,而将茅头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
第一卷是标准的讽刺。虽说大家现在都承认小人国实际就是暗指英国利立浦特宫廷也就是英国宫廷的缩影,但人们还是不得不佩服斯威夫特惊人的想象力。他何以会想得出小人国这么一个点子来的呢?格列夫与利立浦特人之间的大小比例为:2。这一比例在全书中从头到尾都得到严格遵守,不曾出一点差错。从写作技巧上讲,这种视觉上的选择是天才的,而它所产生的效果则是无处不在的幽默。我们当然知道作者是在讽刺,在挖苦,然而这种讽刺和挖苦是理性的、冷静的,甚而至于是较温和的。作者还没有完全激动起来,他只是在煞有其事的给你讲故事,讲一连串在读者看来是闻所未闻的有趣故事。
读者就是这样被他——斯威夫特——这些故事给迷住了,忘记了他的每一个故事其实差不多都是有所指的。不论是“高跟党”还是“低跟党”,“大端派”还是“小端派”,甚至于像财政大臣这样具体的人,都可以从当时的英国上层社会找到他们的影子。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那么一些“有所指”的讽刺,其实也完全适用于整个人类,而并不仅仅限于英国。
第一卷中讽刺是正面的、直接的。格列夫俨然以巨人的身份在由袖珍的人、事、物组成的立利浦特雄视阔步。虽然他也时常受到骚扰,经历种种不如意。在大街上走路必须时刻注意,以免不小心就将人踏死,或者将房屋踩塌,可他永远是居高临下的,无论皇帝还是大臣,任其自傲自狂,在格列夫的眼中,永远只是一群荒唐愚蠢的,微不足道的小动物。这里的比例是:2,格列夫从头至尾享受着“俯视”的便宜和痛快。当然,就是这么一个小人国,其内部和腐败的纷争,也终有一天会将其自身毁灭。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游记与第一卷适成对比,格列夫来到了大人国,一下子由“巨人山”缩为“格里尔特里格”。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浦特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2:。格列夫的视角一下由居高临下变为处处仰视。这一强烈的对照手法是有象征意义的。这种反讽相当尖刻,具有叫对方无法还手的力度。斯威夫特也显然越说越没有顾忌了。
不论作者是出于何种考虑,第三卷的出现多少有点破坏了《格列夫游记》作为一个整体的形式的完美性,就组成第三卷的那一系列断片来说,本身也缺乏力度,结构显得较为松散。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可更多的倒好像是作者在说笑话,许多地方还谈不上是讽刺。第三卷充当了一种缓冲剂,缓和了第二卷和第四卷之间强烈的感情。
第三卷是由五个游记组成的。勒皮他游记是第一个,它讽刺的主题显而易见,就是英国对爱尔兰的统治和剥削。在接下来的巴尔尼巴比游记中,斯威夫特的讽刺是直接的,不加掩饰的,讽刺的对象是拉格多大科学院。此外,斯威夫特还讽刺了文学和历史学的所谓新批评主义的方法。
第四卷慧因国游记看来是最有争议的一部分了。斯威夫特在这一卷里到底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两百多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已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围。《格列夫游记》一出版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几乎就在斯威夫特刚刚告别人世之后,一场旷日持久的针对第四卷的抨击就开始了。斯威夫特到底是不是反人类的呢?人类的发展,一方面展示了它的真正的文明和美德,同时也更全面地,更清楚地暴露了它的堕落和丑恶。而讽刺作家不过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罢了。其实,批判或讽刺往往并非出于恶意,倒可能是因为更深的爱;也许是“怒其不争”吧。
这就是斯威夫特的反人类吗?如果是,我们也就不妨接受吧,我们由此看到了最强烈,最深刻、最有力度、最不妥协的讽刺,《格列夫游记》的价值和斯威夫特的伟大也正基于此。
读《格列夫游记》,仿佛徜徉在作者斯威夫特的想象力的海洋中,他用或辛辣、或讽刺、或讥嘲的笔触,构造了一个妙想天开的奇特世界。奇特的国家,奇怪的人物,以及主人公的奇异遭遇,组成了斯威夫特或理想、或反理想的国度,让读者们既沉迷于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又为书中深刻的内涵而动容。使《格列夫游记》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在幼年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童话,后来又认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普通小说。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才感受到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真正的灵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著名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72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英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国家的从小就了解,别的国家的很少去触及,而且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美好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书中写了英国著名医生格列佛坐船去访问别的国家,途中经过印度洋时遭到了风暴,只有格列佛一人活了下来,但他醒来时,已经在小人国的领土上了。小人国的居民都把他当成了怪物了,用弓箭来射他,用拳脚来踢他,但是他却帮助他们盖房种地,终于得到了小人国居民的信任和赞赏;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蠊??谡飧鋈寺淼叩沟氖澜缋铮??行矶嗖豢伤家榈墓适隆6磷哦磷牛?曳路鹚孀鸥窳蟹鹨黄鹱呓?四歉銎婊玫氖澜纭D切┩媾及愕男∪耍?叽笸?偷木奕耍?さ孟裼愕姆傻汗?用瘢?约盎垠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一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经过种种磨难,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所描写的一个个幻想国度里的每一种情景感染了,我有一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的想象力又极其丰富,令我又有一种进入科幻世界的享受。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虽然有些作者表达的思想,我还不太理解,但是我很佩服书中主人公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以德抱怨”、善待别人的处世态度,也让我懂得了要成功,不仅要有自信心,还要付出努力。我想,在我们的学习中不也应做到这些吗?
专题
二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1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三 :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大家提供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格列佛说,大人国最美丽的处女们,也引不起他的兴趣,因为她们身上的斑点被放大了,自己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而且她们身上的气味太熏人,因为自己小小的鼻子对气味已经足够敏感,谁让她们是巨人呢,气味也自然而然加倍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一)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著,杨昊成译。
据说,斯威夫特求仕不顺,于是五十多岁愤而写就此书。这家伙一生至少有3个女人。如果真是因为曾被女人拒绝过就一直没从心灵创作中走出来,这家伙也够狭隘的。晚年,三分之一的钱捐给慈善组织,三分之一的钱给弱智办医院,这举动不赖。可惜,用中国话来说,斯威夫特是“不得好死”地结束自己生命的,因为他视力听力几乎丧失殆尽,然后孤苦而逝。唉,可叹。
小人国。小人国原先的制度规定,欺诈与诬陷皆乃重罪,可见,斯威夫特老兄是很讨厌在智慧方面玩弄手腕的人,斯威夫特喜欢智慧,但是崇尚简单和诚信。小人国现在用绳上舞技的高低来决定官场升降。这倒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中国曾用八股文来检验书生的治国才能,女人曾以小脚为美的标准,有少数民族以脖子的长度来判断谁最漂亮性感,钱钟书说这个社会也让人吃饭,只不过不让人用自己的本领吃饭,都是这道理。
对鞋跟高低的态度,决定党派,这个讽喻也很好玩。现在网上这一派的FANS和另一派的FANS们打口水架,起因不就是鞋跟高低之类的无聊问题吗。文革时,站错队与否,也取决于你赌一下,是高跟党将得势,还是低跟党将得势。 死人头向下埋,这个想法真不错。既然死的人可以悬棺,可以天葬,可以腌制起来,可以分而食之,为什么不可以头向下埋,呵呵。山东莱州的风俗是,活人东西方向睡,死人才南北摆放;而距之仅数百里之遥的莱西,坚决认为活人应该南北方向睡,死人才应该东西摆放。这风俗曾经让我窃笑不已,我甚至替他们想好了活人应该站着睡或者应该拿大顶睡的姿势,可惜这建议一直没有用上的机会。
比较起来,还是小人国的人比较聪明,让死人头向下睡,那么活人的姿势只要与死人不同,就不会惹起迷信者的流言。 小人国的人写字是从一角斜向另一角,这个创意也很绝。的确,论起写字方向来,欧洲人可以从左到右,阿拉伯人可以从右到左,中国人可以从上到下,卡斯卡考人可以从下向上,小人国当然可以从一角写到另一角,呵呵。斯威夫特这个老鬼,机灵劲儿有的是。
大人国。斯威夫特似乎把人类社会摆在了大人国和小人国之间。远古时的巨人国是最好的,后来因为堕落,身材变小,于是成了大人国;大人国也还可以,可是如果进1步堕落下去,身材会再小十二分之一,这时就是我们人类了;如果还堕落,那么就再小十二分之一,成了小人国居民,只好靠在绳子上的舞技高低来决定官场人选。这个十二比一,我想是有原因的,一年正好12个月,斯威夫特以月喻年;这么说来,中国人喜欢用十二生肖,十二年为一循环,就是以年喻月了。大家都曾想给时间以弹性,给空间以想像。
大人国国王,讨厌战争,对制造火药杀人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毒害的爬虫,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这里,表达了斯威夫特的反思,对人类社会各种不公平制度的诘责。 格列佛在大人国,像宠物一样被饲养,像猴子一样表演,供人取乐,这是他的生存价值。这比喻倒不错,我们人类不也正是这样对待其他物种,甚至这样对待同类中的弱者吗?弱者的命运,有时只能是供人取乐,任人玩弄。这是这个世界的法则。
格列佛说,大人国最美丽的处女们,也引不起他的兴趣,因为她们身上的斑点被放大了,自己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而且她们身上的气味太熏人,因为自己小小的鼻子对气味已经足够敏感,谁让她们是巨人呢,气味也自然而然加倍了。她们并不把格列佛当成人,所以当着格列佛的面脱得精光,小便,还把格列佛剥个精光,让他骑在自己的奶头上玩儿。
斯威夫特揭示了1个重要的道理:性与爱,并不是绝对存在的,而是受人类社会环境的巨大影响。表面上自然而然的东西,其实是在一切必要条件已然具备的情况下才自然而然地发展着。苹果落地并不是必然的,不信你去一下太空,男女性欲也不是必然的,不信你去一下大人国。人类只是欲望的玩偶,从某种角度看。 大人国王后,身边有个侏儒,这个侏儒以玩弄和伤害比他更小的格列佛为乐。
弱者以踩踏更弱者来获得心理平衡和自信,这条丑恶的法则一直伴着我们,不是吗。听说,现在有的妓女要定期召个男妓来为自己服务一下,以平衡一下心理,相当于看了一次心理医生。 斯威夫特还描写了不少大小的对比,挺好玩。冰雹大如网球,虱子嘴像猪嘴,蜜蜂有鸟儿大,狗叼着格列佛送给主人,猴子抱着格列佛到处跑,还有十岁男孩抢格列佛玩、一岁婴儿捏着他想吞下去,这些描写都相当生动,显示了斯威夫特不凡的写作功力。斯威夫特对儿童心理和行为观察细腻,很不简单。
智马国。本来智马国是第四卷,不过按写作时间看,这一卷写于“飞岛”之前,故先说说吧。 斯威夫特在这里已经比较激动了,老头子因为对社会深深失望,于是把人类最丑恶的一面夸张地描述出来,然后用智马作为对比,把人类比喻成了不可救药的1类畜生:野胡。 斯威夫特在此勾画了1个理想国。那里没有恶的行为,甚至没有恶的观念;理性至上,博爱平和。智马们无文字,天赋道德,知识少但不花哨,无谎言欺骗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犯罪,以开会民主讨论的形式决定一切大事;智马们好运动,爱清洁,勤劳,婚姻由父母做主,除生儿育女需要外无性欲,贵族世袭。不难看出,在这里,斯威夫特仍没脱离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仍只是个人类而已,他的理想国是抽象的另1种人类社会。但是这种抽象太空,太浮,恰如浮萍。斯威夫特没有看透善与恶的本质,也没有看透人类社会政治形式的本质,所以对现实深深失望后,只能攻击一切可见的制度,然后缩头,退回到1种空想当中。
飞岛,等国。想来斯威夫特也知道自己不能一直在冲动和意淫当中过一辈子,所以他在激动中写完智马国,又开始着手写新的一卷,即飞岛等国。飞岛上的人,头都是歪的,两只眼睛一只看前一只看天,而且越是智力高者越像发育未完全的人,需要仆人随时用气囊击打耳朵和嘴巴,提醒他们倾听和说话。斯威夫特的讽刺,在这里有点走形,好像对人类余怒未消,又像是江郎即将才尽,描写完小人和大人,只能描写畸形人了。斯威夫特对腐儒们埋头苦思很瞧不起,两耳不闻窗外事在他眼里,是病态的。
飞岛人只对数学与音乐感兴趣,然后就是思考一些杞人忧天之事。飞岛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问候太阳的健康,这个习惯倒也没什么,不是有宗教信徒每饭前先诵经吗,我们也不是没有先背语录再吃饭的历史,比起来,还是问候太阳可爱些。至于数学与音乐,的确是2个很有意思的领域,不知是否斯威夫特对此二者均不擅长,所以才讽之。 关于浮夸风,原来早有渊源。如果不是知道此小说是写于数百年前,我真怀疑作者是有意影射中国的1958年。 另格列佛到某国,见到了历史上的诸多鬼魂。这一情节好像是模仿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流浪过程中召见鬼魂的故事。斯威夫特不相信文字记载的历史,对此我深有同感。历史真相一直是被深埋在表象之下的,能否获得真相都成问题。还好,我们不是非知道真相不可,有时有个大概也就罢了,毕竟未来比过去更重要。
关于长生不死,斯威夫特给出的长生不死是衰老的不死,而非青壮年状态下的永恒不衰长生不死。我觉得这是在玩把戏,没触及实质。事实上,长生不老从哲学和科学上看,只能是个梦想,永远不会实现,因此相关讨论意义不大。我们可以用延长生命的办法来思辩这一切,比如神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虽然比人类长很多,就像《佣兵天下》描写的那样,则会真正有意思些。《风云》中,帝释天的寿命很长,可是也存在衰老,也可以死亡,这种情节设计都比斯威夫特高明得多。当然,这些人都站在斯威夫特的肩膀上,所以这也不能全怪这老头子。
最后要说说这一卷中,斯威夫特给出的很多表面上荒诞的例子。或许科幻小说家的不少设想成了现实,我们不必表示太敬佩,因为连作者在这篇荒诞小说中为了肆意嘲笑傻瓜行为而刻意给出的一些作者认为最荒诞的例子,现在也已经成了现实。而一些作者认为是定理的东西,现在看来却是错误的。作者为了说明飞岛的运动原理,特意画了一张运动图,可谓煞费苦心。
可是,我个人认为,他描述的飞岛靠磁力运动的原理,本质上就是错的。 说说他给出的他认为最荒诞的事情吧: 杞人忧天:看过《天地大冲撞》之类吧?陨星撞击地球,根本不是不可能。再说,地球与太阳也终有寿尽之时,现在天文学家对这类问题很感兴趣,我们总不能说他们都是傻瓜吧。
黄瓜中提取阳光:现在我们能从原子中能提取核能量,而太阳能的本质就是核能。 粪便还原为食品:废水处理后直接饮用;利用废料饲养真菌供人食用;有制药公司搜集人尿提取激素制成药品和保健品;……这还不够吗。
所以,想一想都可怕,人类现在还有什么是不可实现的啊,今天的“不可能”,1000年后会成为什么呢?这是1个发展速度快得让人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人类因为自己能力的膨胀而有点胆战心惊。自从人类看到原子弹,人类就被自己吓着了。现在,基因工程,更把人类搞得很慌恐,当然,少数人在为一己私利而疯狂着,他们对金钱的渴望战胜了自己的恐惧。
感悟:斯威夫特进行的了不起的相象,令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与之同时代的《西游记》,我觉得寓意就差一些。斯威夫特的文笔总的看一般。而他的讽刺手段有时用得走形了,显得别扭。最后,作者在前言与后序之类的东西里,啰里啰嗦,把文人们常有的卖弄屁股的特点暴露无遗,我不喜欢。
看来,为文简洁有力,是后世一代一代文字工作者渐渐悟到的风格,在斯威夫特那个时代,还只在萌芽状态呢,所以斯威夫特只能沾染啰嗦的文风。总的看,这篇小说还不错,尤其前两卷,很好玩。后两卷批评着读,倒也能令人思辩很多东西。这不是一篇童话,这是一篇同时喜欢哲学和政治的人的极佳读物。再,我感觉译者杨昊成的水平一般,境界更是一般。 我看完此书,想了很多关于哲学的东西。对物质与精神,对个体与群体,对情感与理智,重新进行了思考。关于宇宙的演化,生命的产生和进化,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善与恶的本质,理想社会的模式,人类、生命、及宇宙的将来,个体如何度过短短的一生,等等等等,我都重新梳理了一遍自己的想法。感觉不错,谢谢斯威夫特的启发帮助。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 二)
我认为《格列佛游记》非常有趣。主人公格列佛医生乘船航行,分别来到了小人国、大人国、飞鸟国、慧岛国等。我最喜欢小人国游记。
小人国游记,讲的是格列佛先生乘船航行不幸落难,迫不得已来到了小人国。格列佛由于体力不支一上岛就沉睡了过去。醒来却发现自己被**住了,但在格列佛的不懈努力下博得了小人国居民的好感。于是格列佛便在小人国开始了一段离奇的生活。但格列佛一直渴望自由。于是便和小人国居民签了一份协议。格列佛不再被绑着,小人国国王希望他帮助小人国打败伯利夫斯占帝国。
格列佛准备了50只钩子和同等数量的缆绳,走到敌人的港湾。敌人发现了格列佛,大惊失色,向岸边游去,当时人数不少于3万人。格列佛拿出工具,想拖走敌人的战舰,但敌人向格列佛射业成千上万的弓箭,使格列佛的动作有些慌张,于是他拿出一副眼镜,保护眼镜,然后用小刀把锚链割断后,轻松地把敌人的50艘战舰拉走了。
格列佛涂上1种能消除疼痛的药膏,来到小人国国王面前,小人国国王激动得手足无措,授予格列佛小人国最高荣誉那大克。小人国国王又要求格列佛把敌人全部消灭,但对于这个无理要求,格列佛义正词严地告诉小人国国王,格列佛永远不会充当一件把1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的工具。小人国国王暴跳如雷,大部分人都怒形于色,含沙射影地攻击格列佛,只有较明智的一小部分人保持沉默,那形势好象要置格列佛于死地。三个星期后,从伯利夫斯古国来了1个求和的使团,双方很快签订了1个和约。于是他对格列佛作了1个礼节性的访问,并以他们国王陛下的名义邀请格列佛访问他们的帝国。
就在格列佛准备回访之际,宫廷里一位曾经得到过格列佛帮助的人,来到格列佛的住地,告诉他国王陛下发了一道命令,先把格列佛的眼睛弄瞎,再慢慢将格列佛饿死。这位大臣走后,格列佛给首相大人写了一封信说,要在当天早上去回访。
1个小时后,国王陛下在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的陪同下出城迎接格列佛。3天后,格列佛找到一艘能供他驾驶的小船,又花了10天时间做了几副木桨。格列佛对国王说,这条小船可以载我返回家乡。格列佛恳求国王陛下下令给这条小船准备航行用品。国王陛下最终高兴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小人国国王压根没饿料到格列佛已突破了他的阴谋。只要再过几天,格列佛自然会回去。但是格列佛久久不归的事实,使他感到不安。他派了一名党徒,持着讨伐的文书,说格列佛如果不在两个小时后回国就宣传格列佛为卖国贼。
大约过了1个月后,格列佛扬帆出发了,于公元1701年9月24日早上6点。1702年4月13日,格列佛到达了家乡,把小人国的牛羊拿出来给人参观,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报酬。后来,格列佛将它们卖掉获得了600英镑现款。
书中还介绍了小人国居民的样子:小人国居民的身高,一般不到6英寸,其他动物、农作物和树木也与这个高度成相应比例。他们最高大的马和牛和高度为4--5英寸,羊的高度为1.5英寸左右,他们的鹅就像云雀那么大。按人的视力,小人国中那些最小的动物就难以看清了。可是小人国的人民,却能看清他们周围的一切物体。他们眼睛的辨别能力很强,只是不能望得很远罢了。
就这样,格列佛凭借着聪慧与机智逃过了一场又一场灾难。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三)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着之际,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
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读完之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如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古人读书有头悬梁,锥刺股之说,而我读书大概也有此种精神吧。只两天,这本二指厚有余的大书就被我看完了。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先生的奇遇。这本书第一站是小人国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确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动他们的整只海军舰队。大致说来这是个十二分之一的微缩国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鸡鸭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复的提醒读者牢记这个比例。例如,小人国的国民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1个长七英尺、宽四英尺、有22个轮子的木架:但是主要的困难是怎样把作者抬到车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竖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们用带子捆绑住作者的脖子、手、脚和身体;然后用像作者他们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绳索,一头缚在木柱顶端的滑轮上。九百条大汉一齐动手拉这些绳索,不到3个钟头,就把他抬上了架车……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着我向京城进发……在这般小的玩具世界,所有的雄心和邀宠、政争和战事都不显的渺小委琐。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2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格列佛游记》的讽刺在揭示现状的同时,也构成对某些语言的模拟和挖苦。这也是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的缘故。这个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说带向另1个层面的讽刺:即对人性的怀疑。
两次尺度转换起了某种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国,这点就变的十分明确了——因为格列佛自己也变成了“小人”:他用自己少得可怜的几片小金币向那里的巨人讨好;他弄刀舞剑,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宠爱的侏儒闹矛盾、斗心机。但他的讨好保护人的行动又实属迫不得已——因为他随时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伤害。
而说它所谓的讽刺意味,则又可以用书中的另一句话来诠释,“1个人如果要在与他的地位完全不可相比的人们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徒劳无益的。转眼见又到了书的第三卷,飞行的岛国,这一卷在我看来是最为引人入胜的了,作者再一次去进行航海,但一样也是遭遇的厄运,他被漂流到了1个荒岛之上。却意外的发现了飞行的岛国——拉普他。这里的人十分奇怪,似乎对乐器有种莫名的喜爱,他们除了把饭菜都做成各种各样的乐器形状以外,还时不时的就皇帝连同所有大臣拿上乐器演奏3个小时。
并且把音乐视为评判1个人的标准,如果不懂音乐,或是不精通音乐,那他不管有何德何能,也是要比别人矮一头。格列佛先生在这里先是受到了很好的待遇。他去参观了位于飞岛国的陆地领土上的首都拉加多,并去游览了着名的“设计家学院”。
在这里见到了许多的奇人,了解到了许多奇怪的事,甚至见到了一台能自己写出哲学,诗歌,政治,法律,数学和神学着作的书。作者在这里呆了一段时间后也离开了这个地方。随之来到了本书的第四卷,慧马国。格列佛在慧马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总而言之,《格列佛游记》既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小说,也是一章具有着强烈讽刺意味的哲理文。他讽刺了社会上的种种丑恶,却又不明说出来,而是巧妙的将它们安插在书中的故事中,把人类贪婪,为了谋权牟利的心机在小人国的大臣们身上体现出来。把人类妄自尊大,自以为是,掠夺残忍的本性在与大人国的交往中体现出来。至于飞岛国与慧马国的启示,在上面我已经说到了。
学生很喜欢这本书,可以从书中找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学到许多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我真想和格列佛一样的周游世界,探询人们不知道的秘密,我告诉学生只有学好知识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教育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在书中我非常喜欢作者的一段话,那也是他的人生所得,值得我们去体会,我也会把这段话当做我的做人标准.“人人都能拥有真诚,公正,克制自己等等美德.如果人人都能实现这些美德,再加上经验和善本之心,人人就能为国家尽义务,只不过还需要学习一段时间罢了.如果1个人缺少德行,即使他具有卓越的才能也于事无补……。”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四)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和超级讽刺大师。不置可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同样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英国现在的F与社会现状早就有了很大改观,也就是说作者原来的写作意图已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格列佛游记》在今天赢得的广泛关注,新时期的读者们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作品中那些幻想性描写让人着迷…人们把它看作儿童文学作品,认为它包含鼓励儿童了解世界的外向化的价值取向……”我想,格列佛游记的涵义还不止仅限于此,它其中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屡遇惊险,小人国里,先被小人们俘虏,后来又差点被刺瞎双眼;大人国中被巨人威胁卖命的演出,几乎命丧黄泉……格列佛遇到的危险不胜枚举,然而,在每次开始新的航海时他都义无反顾,这就是他对航海的执着。我们不能说格列佛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但他的确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让生命更有意义。这就使执着的结果,当你认定了自己的方向后,执着的追求吧,不要轻易放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冰心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当然,无论任何事情仅仅有执着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就要承认格列佛是1个十分有头脑的人,虽然青年时期的格列佛一直积极的寻找各种机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零零散散地、东拼西凑地、他掌握了各种航海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航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厚积方能勃发,这些积累让他日后受益匪浅----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恶劣的条件。而对于我们哪?青年时期正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刻,虽然说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人一生中毕竟只有1个学习的最佳时机。
“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我读过这样一首诗:曾经想穿过那段最无暇的时光/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当回首那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禁顿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长/总想把那段没走好的时光再走一遍/便知该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缕黄昏/从此再也不管懵懂与疏狂。正当年少的我们,正处在“最无暇的时光”,好好的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知识,不致回首时再“顿足扼腕”,悔不当初。
第四次航海,格列佛被聘为船长。中途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马国”。在那里,他遇见了1种有智慧的马,而且那里的马儿通人性,善良、仁爱、品格高尚。这是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理想注入到了慧马国,把最完美的人性灌注在慧马身上。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像慧马一样完美无暇,但有的基本品格我们还是应该具备的。比如慧马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撒谎”,而我们这里哪?如今在不少商场假冒伪劣产品肆意横行,虽然有消协出来主持公道,但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我想只有那些生产者真正把诚实守信放在心上时,这种事情才不会再发生。我们这些青年更应该把诚实守信融进血液,铭刻于心。
格列佛游记中的教育意义深刻而深远,不一而足。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五)
读完《格列佛游记》,我收获了很多:在飞岛国中,我明白了做君王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不要把精力都放在虚无缥缈的东西上;在慧骃国中,我明白了和平是所有善良人的理想;在巫人岛上,我见证了历史的误会和事实的扭曲;在拉格奈格国里,我明白了有时长生不老并不是一件好事
格列佛来到小人国,他与利利普特人的比例为一比十二,他就像一座巨人山,因为性格比较温和并答应一些条件,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格列佛为国家做了许多贡献,因得罪国王,要被国王杀死,他得知消息后逃走了。
格列佛来到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由巨人山变成了侏儒。他后来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的,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再一次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又回到了英国。
格列佛又来到了飞鸟国,以勒皮(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4个地方的游记。
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的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让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我从字里行间,我始终能感觉到作者对君臣制的赞许和他骨子里的奴性。作者认为君王必须高高在上,而臣民们则必须事事赞赏、恭维、服从他。我认为最美好的社会应该是自由民主的社会,人人生来平等,言论自由,尊重人权。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社会,有修复性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而我所向往的自由民主的社会则是最有修复性的。
我认为君臣制的最大弊端在于它把人权放在了很次的位置。试想,1个把君权放在首位而忽视人权的社会,老百姓岂有尊严可言?不过都是些听人命令的士兵,都是些受人摆布的傀儡,都是些迷信盲从的奴隶,所以任何君臣制的社会都注定会被革命推翻,哪有人生来就是奴隶的?
其次,我还发现,实行君臣制的国家都有闭关锁国的倾向。任何1个君王都推崇自己的社会,瞧不起别人的社会制度。他们就像一群井底之蛙,在他们眼里,社会的平稳就等于发展,因为统治者最看重的是皇权,有了皇权就等于有了一切,而先进的文明会促进社会的变革,会侵犯皇权,所以君王便不肯轻易接受先进的文明。
再开明的君王,也会施行愚民政策,因为这样他即可把统治权牢牢地紧握在自己手中。造成的结果是社会在原地踏步,君王更加自负。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君臣制的国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后被其他国家欺负,就像晚清,公然向世界宣战,却被打得一塌糊涂。所以我认为,君臣制的社会不如民主自由的社会好。
从《格列佛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最欣赏的国家是慧骃国,因为当他从慧骃国回来时,整天和马说话,远离人类,可见,他已经爱慧骃国已无法自拔了。但是慧骃国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美好吗?
首先,它的等级森严,仆人马永远是仆人,主人马永远是主人,而且他们之间不能相互通婚,这岂不是意味着仆人马家族和主人马家族永远不变?这不分明就是种族歧视吗?种族歧视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存在过,比如美国,但这样的国家都会经历一场残酷的战争而使种族矛盾得到缓解,所以从时代的进步来看,这种制度是不可取的。最可怕的是这些马儿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和主人们生来平等。慧骃国的马儿们还自诩为最有理性的动物,我一点都没看出来。
第二,它们的性格中缺少欲望。每次作者提到它们,都说它们是爱好和平的种族,当然它们的品德高尚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们却没有欲望。欲望相当于野心,有了欲望就有了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在现代社会中,它推动着社会前进,使社会充满活力。慧骃国的马儿们具有善良的本性,它们的动力是信仰,信仰和欲望一样,也可以催人奋进,但信仰对社会的推动是有局限性的,而欲望对社会的推动却没有止境。如果马儿们的信仰破灭了,那这个社会就死气沉沉了。而且信仰也有副作用,比如慧骃国也排斥先进文明,就是因为马儿们的信仰。
第三,它们排斥异端分子。当作者出现时,它们便毫不犹豫地赶他走,这种排斥异端的做法,也是社会发展的大障碍。回顾历史,社会的进步往往就是因为异端分子的推动。1个不能接纳各种不同意见的社会,注定是1个没有活力、僵死的社会,也值得作者爱得不能自拔吗?
综上所述,我不认同《格列佛游记》中作者的诸多观点,它带给我很多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六)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而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1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在幼年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童话,后来又认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普通小说。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才感受到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真正的灵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著名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爸爸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1个遗腹子,由叔叔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72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英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国家的从小就了解,别的国家的很少去触及,而且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在4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这部小说真实地描绘出了一幅格列佛出游的图画,让读者看到了社会上美好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写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冒险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惊肉跳。书中写了英国著名医生格列佛坐船去访问别的国家,途中经过印度洋时遭到了风暴,只有格列佛一人活了下来,但他醒来时,已经在小人国的领土上了。小人国的居民都把他当成了怪物了,用弓箭来射他,用拳脚来踢他,但是他却帮助他们盖房种地,终于得到了小人国居民的信任和赞赏。
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鸟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1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垠和耶胡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最特别的要数飞岛国的居民。他们的眼睛都长在一侧,而且是1个爱好乐器的民族,在他们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欢的乐器。那里的侍从必须要时刻敲打大臣们的脑袋,否则他们总爱异想天开……经过种种磨难,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
读了这本书,我被书中所描写的1个个幻想国度里的每1种情景感染了,我有1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的想象力又极其丰富,令我又有1种进入科幻世界的享受。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他一见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内心冒险的冲动。作为一名医生,他专门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只,以为船员看病为由,去环游世界,到处冒险。虽然有些作者表达的思想,我还不太理解,但是我很佩服书中主人公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以德抱怨”、善待别人(www.61k.com)的处世态度,也让我懂得了要成功,不仅要有自信心,还要付出努力。我想,在我们的学习中不也应做到这些吗?
本文标题: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格列佛游记》读后感2000字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