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挪威的森林感悟-我对《挪威的森林》原著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8-04-17 所属栏目:挪威的森林影评

一 : 我对《挪威的森林》原著的感悟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

我对《挪威的森林》原著的感悟

百科名片(摘自百度百科)
村上春树(1949年1月12日-),日本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赏,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在日本畅销四百万册,广泛引起“村上现象”。村上春树的作品展现写作风格深受欧美作家影响的轻盈基调,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誉为日本1980年代的文学旗手。

对于日本大和民族,无论传说确为唐人后裔,还是上帝特造的一方地灵人杰,只因那场惨绝人寰的侵华侵亚战争,笔者就打心灵深处鄙夷他们,排斥他们,从来不想更多的知道他们这个民族以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描绘社[www.61k.com)会蓝图。虽然笔者在不断学习和在漫长的人生体验中悟出:人性是自私和无知的。但对日本民族由此引发的惨无人道的恶,简直无法领受,当然无可化纳(宽容与谅解)。
也正因如此,从有幸读文学系以来,对日本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从来持回避与排斥态度。记得当时必修的外国文学部分,重点提到的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并被号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盛名之下,一个身肩学习文学任务的学子,就只好接受“责任就是去做你不愿做的事务”的哲人之思,硬着头皮读完了《物语》。
然而,它给我留下的生命印象以及让我领略到的异域风情都是极为模糊的。我现在能想起的无非是他们的宫廷内的奢靡生活,以及我们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艳诗的大量引入。最后还记住一句话:“即使艳影多么浓重,也抵不过片刻的现实(可能与原句有出入了吧?)。
后来我忙于教学(这成了我的事业),对于文学的欣赏就成了兼带的事情,简直并非正业了,顶多是正业的一隅而已。
但我毕竟是一位教汉语文的教师,对于文学名著我必须要知道一些,也必须比其他学科的老师知道的更多一些才可以,所以当我听到喜欢读小说的物理老师说:“《白鹿原》写得太精彩了,《废都》里面的性描写简直淋淋漓漓。”我就有些惭愧,觉得自己忒不前卫了,竟让普通人走在“文学”的前面。于是我就挤时间补课,读陕西派,路遥、陈忠实、贾平凹,读时下走红的作家,并边读边骂,比如骂过张晓风、简媜、赵丽宏、张小闲、刘燕敏、沙叶新等,读诺贝尔奖,如泰戈尔、《百年孤独》(马尔克斯)等等。
但我的读书活动依然带有我的个人偏见,比如,依然不读日本,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我绝不涉足,只在教学活动中邂逅了川端的《父母的心》,以为人性十足,并导引我有了“人性相通”的意识。还邂逅了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而后才渐渐觉得,日本人也是人类,跟我有着相通的人生感念。还如,读《白鹿原》,对陈忠实驾驭情节的能力颇有微词,尤其在小说的后半部,双线错乱,情节进展语言叙述粗糙,结尾处简直如一场偷情遭遇捉奸,二人不得不草草收场,慌乱着衣,忙不迭找地洞隐遁。《废都》则更加令人失望,贾平凹也从此被我给废掉了。此部作品除了更多的引导一些人意淫、手淫乃至荒淫外,对社会的积极批判或伦常教化作用几乎为零。一些调节情趣的故事,以及绘黄小段子还明显有《红楼梦》、《金瓶梅》迹象。就连贾平凹的散文,也让我感觉到更多的虚假,乃至于无病呻吟了(比如《对月》)。
但我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却越来越深刻与主动。我渐渐想知道更多的异族社会以及他们的生活乃至他们对人类社会以及对他们的异族世界的认知方式。从周国平那里了解西方哲学,学习对生死的认识与思考,从中国古代的老庄哲学理解自然与人生的自在逍遥,从孔孟儒学涵养人性向善以及社会有序的认知品质,从佛教的悲观与苦修看人生的无奈,不一而足。
这样的读书是理性的,也是快乐的。只有首先解放自己,才能了解人类,或许才可能帮助人类。
在这样的阅读理念引领下,我逐渐进入理性读书阶段,也同时进入理性认知人性阶段。
2009年村上春树长篇小说《1Q84》获“耶路撒冷文学奖”。我第一次在网络中浅获村上之性情,是从网友朱小丰的博客里得知的。五色情波转网友朱小丰评村上春树获奖感言让我初对日本作家解冻,并终于在忙碌了半个学期后的繁俗寒假里有游《挪威的森林》。
读此部小说,还源自一位普通百姓朋友,他在向我推介此书时,说他读后有压抑感,觉得忧郁或无法愉悦起来。而据我所了解的作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的。于是,这也勾起了我颇想解密此说的阅读兴趣。
如果说压抑,应该说是解读无过的。这位朋友是从一个角度感知的,那就是在甲壳虫乐队《挪威的森林》等系列感伤音乐的背景衬托下的女主人公直子的心路历程中的诸位青年的自杀(包括直子的自杀),以及作品中对两级精神病院生活的描绘,应该说会给人带来压抑感的。我就在读至小说男主人公渡边君和直子的病友,一位多才多艺多情善感的躯体健康精神似乎走偏的中年女子玲子,两人给直子举行“不凄凉的葬礼”(用吉他弹奏直子生前爱听的包括《挪威的森林》在内的曼其尼的《宝贝儿》、巴赫《赋格曲》等五十首感伤乐曲)时,终于忍不住饮泣不止,我为那一个个年轻而可爱的生命的悄然离去而泣不成声,而内心疼痛不已。
但说实话,整个阅读过程,我的感觉是没有明显压抑的,当然也没有抑郁。
这恐怕就是村上春树的高妙之处了。
青年人的无端自杀,应该是该小说反映的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社会意识与生活形态的扭曲,不论是进入两级精神病院的,自知为“我是不健全的人”,还是“外界的人”——“正常世界中的正常人”,“我们(这里的我们是对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统而言之的总称)都是生息在不健全世界上的不健全的人,不可能用尺子测量长度或用分角器测量角度、如同银行存款那样毫厘不爽的生活”(玲子给渡边君的信)。这是小说反映的更大社会问题。但小说作者只是把它们隐藏在社会大背景中的生活里面,穿引在故事情节的行进中,让一些人根本没有觉察到它的负累,所以你并不会感到沉重,没有给你压上一个救民于水火的大包袱,你当然就会轻装上路,轻松加愉快的尽情领略沿途秀美风光了。
《挪威的森林》的惊人的畅销量和极大的读者追捧群现象,除了她令人不易察觉的深刻批判性外,更可能来源于小说家对人的天然本性的率真再现,比如永泽君的爱情家庭观的独特性,以及他的率性的性生活,渡边君内心的固守(对直子、对直子的美躯)以及因境生情(对同学绿子、跟永泽君逐流、跟玲子的和合媾和)的轻快之笔,以及众多女性的所谓放荡,绝不会给人《废都》一样的颓废淫乱之感,而更多的让我觉出一种人性之美或曰人生之美。这就造就了雅俗共赏的成功效果。
更多的超凡手段,不是浅薄读者如我所能企及的,故不敢妄言许多(OH,语言的事忘说了,也因为我不愿对译文说三道四,故不说了吧)。下面简谈《森林》中开头提及的那口神秘的“水井”。
直子和男友木月,是青梅竹马之交,二人可说是真正光着屁眼儿一起长大的,甚至在对异性躯体的好奇上,二人均无拘无束,毫无戒备。但直至木月十七岁莫名自杀,二人竟没有过交合。
渡边君是木月的生前男友,直子也曾为渡边引见女友,但不能相合,就这样三边(并非三角)相处,木月死后,渡边一直关心着直子,但直子无法转移对木月的爱情,以及她本人无法摆脱对木月自杀以及对自己姐姐自杀的阴影,于是变得抑郁寡言,心里也极为复杂。她期待渡边君对她的爱,又惧怕自己给渡边君带去不公和拖累。就这样她去了精神病救治的过渡院,一个叫“阿美寮”的森林环绕的地方。
渡边君从一所寄宿制学校来看望直子,直子在二人漫步的树林里给渡边讲了“水井的故事”。
说是故事,其实并没有展开情节,只是说有一口神秘的丼,任何人不知道它在哪儿,或许就在从草的茂密遮掩处,让人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从此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神秘消失,人们再也找不到他。
直子一边讲,一边叮嘱渡边,一定要小心,要走正路,否则稍一偏斜就可能失踪。
渡边自信的告诉直子,只要你紧紧地拉着我,跟我在一起,就不会掉进井里。
——这真是一段作者设计的神奇的预言。
在日本社会的大森林里,这样的陷阱可谓处处有之。如何找到,并填平这口井,是这部小说给世人提出的一个不易答复的难题。然而,它就在轻快中诞生了。
在地球村的其它林带,不也处处有着这样一口井吗?
人性是相通的,不在于日本还是格陵兰,不在于美利坚还是瓷器店(CHINA)。我们该怎么办?
一些人当然只想跟女人媾和,不管他人的死活。
村上春树只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那我只好加一句,不愿意百年者,就随意自了吧,因为烦恼的滋生犹如尘埃,拂拭不胜的。
修来无我境界者,永生!
最后补缀一句:我猜测,渡边君会长久的陪伴并爱着玲子——一个善良男子的度腹。

二 : 挪威的森林有感

终于读到了久违的《挪威的森林》,之所以说久违是因为我一直不太喜欢跟日本有关系的东西,以至于等到现在才能心平气和的读完这本书。当我合上书本的那一刹那我万分庆幸没有错过这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太阳在云彩里躲闪着,透着林木照射进森林的阳光像一条条五彩的带子一般在林间飞舞着,那是属于自己的圣地。

渡边的爱情故事浪漫而青涩。直子是一位好女孩,一位天真烂漫却又有些固执的女孩儿,这样的女孩在青春如花的年纪是人人都喜爱的。木月和直子青梅竹马,两人的感情可是这世上最为单纯也最为可叹的。单纯的是两人之间无法掺进任何旁的关心和执着,叹的是两人却难以成为真正的恋人。木月莫名其妙的离去让直子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木月是她那片森林里的唯一玩伴,她和木月之间就好像一架天平似的,木月一走,她自然不知道如何来平衡自己的生活和状态。虽然渡边的存在让他们两人的世界多了些欢笑,然而渡边却永远代替不了木月。即使在直子最为孤独最为迷茫最为无奈的时候渡边一直在全力的支持她鼓励她,两人仍然难以产生爱的火花。直子最终追随木月而去了,她知道渡边是爱自己的,然而她却无法回报渡边的感情,她的离开让渡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每个人都能从直子身上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那片属于自己的森林,没有喧嚣与烦恼,然而成长的烦恼却像台风一样席卷而来,将我们带到这个纷繁而嘈杂的世界里面,那样的森林不复存在了,我们不得不在现实的世界里苦苦挣扎,叛逆、躁动、无奈、恐惧、好奇我们矛盾着,却渐渐的学会了接受这个世界。直子是可怜的,她始终不肯离开她的那片森林,最终迷失了自己。

一开始我们都会喜欢直子,因为她恬静、天真、可爱,然而这些曾经的优点却成为了她成长的致命伤。渡边爱直子是因为曾经的美好,直子离开渡边也是因为想要留住这曾经的美好,然而爱情却从不在他们两人之间发生过。

渡边的身边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孩,她是绿子。绿子和直子是完全相反的两个人。绿子是活在现实里的。她开朗、活泼、性格鲜明、敢爱敢恨。她会主动的找渡边攀谈并和渡边交友,主动的邀请渡边去她家里做客并且做了很多好吃的。两人在天台看到外面失火却还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接吻。绿子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她明白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区别,她拿着父亲留下来的一半家产计划着今后的生活,她是活生生的一个人。渡边一开始并不能接受她,她能当着渡边的面说:拜托你下次手淫的时候脑子想着我好吗,试一下嘛!这样的话直子是不可能说出口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绿子,渡边最终接受了她,并在直子离去之后终于回到了绿子身边。这样的结局是最美好的。渡边要到世外桃源般的疗养院里去看望那个迷茫和无助的直子,渡边的存在正是直子和外部世界微弱的联系。而那个活泼的、爱穿短裙、思维跳跃的绿子却正是渡边和现实世界联系的媒介,渡边跨越了成长的那道鸿沟,这应该多亏了绿子。他最终发现了他的所爱,他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着绿子。

文章就此结束,掩卷仰思仍然是美好多于无奈。对于这样一个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我们还能有什么奢望呢!我们都在经历成长,个中滋味恐怕各有所感。《挪威的森林》向我们倾诉的是什么呢?爱情吗?一时我竟难以回答,似乎是,但又似乎不全是!(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挪威的森林感悟-我对《挪威的森林》原著的感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9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