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论文造假产业链-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8-01-04 所属栏目:互联网灰色产业链揭秘

一 : 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要成为网红你得有比较体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成本并不高。首先是粉丝数,早几年是100元一万,后来是90元一万,现在已经便宜到45元一万。至于转发评论那就更便宜了,最早的时候是100转发10元,后来8元,5元,现在是2元,还有1元的。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编者按:本文作者为文创从业者,热衷分析时下最新的营销玩法,反感装神弄鬼的话术和华而不实的花招;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微博网红圈里有两件比较有意思的事,一件是5月23号微博官方发布了《四月份违规涨粉账户处理公告》。不同于以往每次拎出300-600个账户“意思意思”,这次微博封掉了75个账号,清理了1561个帐号垃圾粉丝和违规粉丝。

  随后6月8号,网信办封号事件开始之后,微博CEO @来去之间在微博上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说了大家做内容电商嘛,做粉丝生意,别做流量生意,老是不信……”

  另一件事是,6月份微博上火了一款叫“秒针水表”的产品,这是一个第三方数据检测应用,据说能够分析微博有效粉丝的占比,粉丝活跃度等等数据。

  尽管@来去之间并不承认“秒针水表”数据的真实性,但微博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已经形成:减少流量变现的生意,用更有价值的以转化率为考核的内容电商来取代。

  这一方面是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评估正回归理性。另一方面则是,以往裹挟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网红、厂商极低成本的流量数据假造链条,无法给微博带来特别大的价值。这对被阿里入股后的微博来讲,即是壮士断腕,同样也是涅磐重生。

  一枚假网红的养成

  为什么说以往的造假产业链无法给微博带来特别大的价值?先来看看,这条产业链是如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网红的。这两年旅游小热了一下,是造假的重灾区,我先拿旅游开刀。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要成为网红你得有比较体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成本并不高。首先是粉丝数,早几年是100元一万,后来是90元一万,现在已经便宜到45元一万。至于转发评论那就更便宜了,最早的时候是100转发10元,后来8元,5元,现在是2元,还有1元的。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当然,你不可能用一个只发了两条状态的新号去忽悠厂商。一般来讲,一个号养半年时间,花点钱稍微打理一下,差不多也就1-2万块的成本。不过这1-2万块是做数据的成本,如果你主攻旅游,就需要营造一些你经常出去玩的状态。

  找些便宜的地方,或者直接盗图,掌握好频率,半年时间最多在花个三万块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就有接广告的资本了,你需要有金主为你辛苦培育了半年的账号买单。

  怎么找到这些金主?很简单,去找那些跟你同领域的网红们,混进他们的圈子,混进他们的群。多跟老司机们互动,让他们给你介绍几个活动,慢慢的你的圈子就打开了。

  另一条路是去找公关公司,请跟你对接的小哥哥小姐姐吃两顿饭,搞好关系。每次公关公司接活动报名单的时候,让他们重点推荐一下你,了解一下行业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价,结算之后给对接人一些返点,一来二去关系就夯实了。

  这样你运作3、4个月就能回本,要是遇到大活可能一次就回本。这个时候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就这样走下去。另一种是对自己账户进行二次投资,提高接广告时的议价能力。比较常见的是出书,找个代理公司,成本4-5万。内容随便搞一搞就行,毕竟以前那些旅行大V书中的内容也惨不忍睹。

  这个时候你就算小有名气,各种广告公司、经纪公司会找过来,即使你屁都不创造,但他们仍旧会来,因为你已经打开局面。

  网红上游的利益江湖

  这种畸形的商业模式为什么会行得通?实际上是“中国式营销”的遗传病。

  在中国,以前营销的惯用策略就是大广告加渠道控制。生产了一个产品,产品质量怎么样,先放一边,去电视台打个广告,然后利用庞大的销售组织将产品铺到消费者能够购买的地方,产品自然而然就动销起来了。

  因此,但许多人误以为营销=市场宣传,市场宣传=广告,广告=曝光量。而曝光量是最容易作假的。

  另一方面,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急速扩大。即使是真实曝光量,其所带来的转化价值也越来越小。因为,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购买东西之前会去网络上搜索一下这个产品质量到底怎么样,看一下别人的评价,然后再来决定自己的购买行为。生硬的广告越来越难以被消费者认同。

  很大一部分营销决策者,只是将去电视台打个广告,变成了去新媒体平台打个广告。但是广告的内核却没有改变,所以出现一个尴尬的情况,投了广告,铺了渠道,但是没有效果。

  这些平庸的营销人只会这一种招式,当传统“中国式营销”不产生作用的时候,他们就慌了。没有效果怎么办?刷数据。

  不过,一些互联网营销人已经渐渐清楚其中的微妙变化。但是,更多的人或是懵懂无知,或是不愿承认。所以,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最爱接的客户就是旅游局、外企、国企。

  因为,这里绝大部分人是标准的拿钱打工类型。他们的思路是,公司花钱让我干这个,我把钱花给公关公司让他们帮我办事就好了。公关公司的思路是,找几个网红糊弄一下,倒手就赚钱的买卖最轻松了。时间长了之后,公关公司就想,这类活好像还挺多的,倒手赚差价利润还是不高,反正都是假的为什么我们公关公司不能生产几个网红。

  比如说评论造假,其实一个月薪4000的文案每天写几十条评论内容就可以搞定了,至于微博的内容,如果用过类似皮皮时光机之类的发布工具就知道了,基本都是点击。选择想发布的微博类别,然后鸡汤哲学星座旅行,各种精句应有尽有,根本不用文案写。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大家绑在一条线上吃饭,谁也不能少了谁。

  微博的无奈

  既然这条产业链是基于微博而生的。大家很容易直接把原因归咎于微博,认为背后的推手是微博官方,因为微博似乎没法回答一个问题:“你丫咋不管管呢?”

  其实,微博一直在管而且也比较敢下手。比如,四月份违规刷粉的1561个帐号中有三个旅游网红@神威、@素走世界、@鱼丸说,其中@神威是新浪旅游组织的中美旅游网红大会邀请的中国旅游网红代表。

  再比如,如果封号账户想解封,按照微博的规定“须如实向站方提供其违规涨粉的方式、渠道等必要信息及证据(卖粉淘宝店地址、旺旺截图、汇款信息等),经站方跟后台数据确认后可以酌情考虑解封。”

  什么意思呢,就像抓到个吸毒的,你把你上游的全部给组织交代了,让组织把他们一锅端了,那组织考虑从轻发落。从这种细节,不难看出,微博一直想从源头上去扼制这种造假产业。

  其实在几年前,微博买粉可能还是通过淘宝平台下单交易的,比较好查。会产生相应的单号,记录条目,甚至如果真愿意的话,拿了阿里投资的微博还能和淘宝投诉,让这些店下架,但现在这一招可能行不通了。

  从上面的刷粉截图可以看到,现在大家不在淘宝交易了。交易平台被转移了,转成了社交通讯软件上的1对1个人交易,而当这种1对1交易关系形成之后,提供服务的人和被服务的人也更容易形成封闭式的固定主顾关系,最后也有了比较稳固的后方数据团队。最重要的是,整条产业链游离于阿里体系之外。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假账号给微博增添了一点似有似无的数字。但在假账号所营造出的幻象中,微博拿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大利益。并且,对于拿了阿里投资的微博来说,如何与阿里系产生更深的联动才是关键。

  而这些伪网红却恰恰在拖微博战略层面上的后腿。

  微博要的是转化,但伪网红给不了转化。去年双11的时候,朋友的一家公关公司为某个品牌做活动,那时候考虑在双11当天用直播售货的形式,给直播的博主根据出货量进行分成。东西非常好卖,而且又是双11,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那次几乎不是分成,而是把产生的所有利润全部赠送给博主,利润高的吓人。

  按照估计,在当天一晚上单条直播对于一个百万粉的博主产生的利润,至少应该是十万以上。但朋友公司找的所有旅行博主,都拒绝了他们。后来他们悟出了一个道理,伪网红不可能卖东西,因为一卖东西谁都知道他们没真粉了。

  后来这个朋友坦言,跟网红合作久了单从聊天就可以区分出谁真谁假。用他的话说,“真大V都是有人设的,每个人的臭德行都写在脸上”。

  圈子里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是,“不重效果看数据,想要效果看脾气”。数据特别好看的旅游网红,动辄单挑微博几百条转发的,其实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是那些十几二十万粉的,个性极度鲜明的,粉丝的黏着度和信任度出奇的高。

  这些博主,粉丝数往往只有大V的几分之一,但报价丝毫不低。而且这些人最鲜明的特点是,各种挑广告,十条接1条。公关公司要的是效率和省心,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也懒得跟这些人合作。不过目前风向出现了变化。

  暗中伐毛洗髓

  其实微博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动作了,一直在努力扶持原创内容,提高内容显示的质量,调整页面内容的单次抓取数量,以及抓取规则,促使更多原创内容在非高峰时段能被用户提取出来,这就是从产品层面来改善用户体验,来保证原创质量。

  另一方面,内部传言微博接下来要对50万以下的小V进行资源倾斜。其中从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微博对自身究竟有什么问题了如指掌。一方面是,微博上50万以上的账户的确存在太多假V。

  以旅游这个细分领域为例,如果说是粉丝超过50万的,多少只手都数不过来。但如果是真实粉丝超过50万的,可能一只手数都嫌太多。再细化到用户黏着度高,能直接有粉丝变现能力的,50万以上的,一个都没有。

  这类假网红的工作模式是:投入成本——制作虚假数据——接广告——忽悠合作方——再来一遍。可以说几乎99%在微博上看到的50万粉丝以上的旅行博主,都是这个模式。这种模式做的最穷凶极恶的,当属@我的旅行小马甲。

  微博虽然清楚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内心想治理但又不能做的伤筋动骨。这也是为什么@来去之间不承认“秒针水表”的数据。即使“互联网泡沫”是公认的,但对微博这样的公司仍不能用霸道医术强行治疗,要的是细水长流彻底洗髓伐脉。

  按照@来去之间对“秒针水表”统计手法的描述,“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一般抓个几百万用户,然后反推活跃率。比如这100万用户有1万关注我,里面5千没发博,就说我僵尸粉50%。”可以看出“秒针水表”有一定的偏差性。

  但另一方面,现在一些营销号购买的都是高级僵尸粉。最有意思的是,假网红之间是有圈子的,大家互相评论做伪互动,这些“秒针水表”很难识别。所以,“秒针水表”统计的数据是高是低不好说,但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且,我用“秒针水表”测量了被微博处理的几个旅游网红,基本是可以互相印证的。例如被微博查出刷粉的@神威,有效粉丝占总数9.17%,预估有效粉丝数量28万。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而没有被微博点名的旅游网红们,通过其漏刷的数据,也可以和“秒针水表”测量的数据印证。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比如拥有98万粉的@潘那白,活就比较糙。差不多七小时前发出来的微博,还没开始刷数据,隔天应该就会补上。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用“秒针水表”测量的@潘那白数据,车祸现场。

  但是旅游网红对此并不以为然,参照@游向蓝天的鱼的说法,“众所周知,像微博、公众号这样的平台有好的内容没推广就等于闭门造车,内容得到认可,数据相匹配,有何不可?”换句话说就是,刷刷无妨,大家都这样。用“秒针水表”测量之后,结果如下。

  

【创业者说】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另一方面则是,不鼓励原创内容,就没法形成内容到交易的闭环,无法与阿里形成更好的战略协同。

  事实上,即使在今天阿里也一直在为自己的流量焦虑。焦虑什么?以淘宝为例,以往消费者是逛淘宝,在淘宝上逗留的时间很长,在挑货。淘宝可以将流量留存在自己的平台上。

  而现在,各类买手平台以内容切入,消费者已经不是逛淘宝,而是在买手平台被种草之后,去淘宝直接下单,淘宝变成了买手平台的二级页面,流量被截胡。

  阿里与微博的合作,一部分的出发点是打破这种流量窘境。所以可以看到,2014年开始微博在内部细分了时尚、美妆、旅游、股票等垂直领域。在微博的垂直领域引导出网红,继而向淘宝店铺导流。

  按照@来去之间的说法,“他们跟以前的纯广告可能不一样,其实红人是自媒体,是真正的自媒体,他产生内容的、产生视频、产生图片信息,同时他产生内容虽然是商业行为,但是是粉丝愿意看的,所以他是对我们来说非常好的自媒体,这种自媒体可能跟大家的媒体或者跟写的那种微信不一样,是商业类的自媒体,所以这种生态是很有意思的生态。”

  然而,横在微博面前的却是,平台上玩家固化的利益链、固化的商业思维。微博的这把挂骨疗毒的刀何时落下,或许已经为时不远。

二 : 跨境造假苹果进账过亿 灰色产业链屡禁不止

  【61阅读IT新闻频道】在北京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中,一条分工明确的苹果制假贩假产业链仅半年的收益就超过了1.2亿元。回收国外“电子垃圾”,深圳购买假冒标识,北京保税区工厂组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iPhone。

跨境造假苹果进账过亿 灰色产业链屡禁不止

  近日,北京警方公布了一起特大跨境假冒知名品牌手机注册商标案,从今年1月以来,上述科技公司出口组装、翻新假冒的苹果手机就达4.1万余部,手机排线6.6万余片。这也是北京近年来破获的案值最大的一起跨境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事实上,苹果产业链中的灰色地带一直是近年来警方和海关重点“打击”的范畴。此前,据富士康内部人士表示,每天从香港出来的二手iPhone就有五六万只,部分经由深圳流入内地市场。几年间,苹果二手手机市场已经不仅仅是“黄牛”的小生意,不少二手机器换上外观零件,重新包装后华丽转身,变成了“十四天机”,“水货机”,甚至是“全新机”被卖给用户,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已经形成。而一些内地的商人更是越过香港贸易商环节直接向美国回收商人采购“电子垃圾”,只因假冒iPhone看上去利润差更高。

  “华强北一平方米的二手小店都能支撑每个月几万的铺租,里面的水有多深不言而喻。”在美国从事回收生意的店家阿强说,“真正当你涉及这个行业你才会知道这里面的种种猫腻。”

  为何严打之下,制假贩假的人依然铤而走险?

  北京警方负责人介绍,犯罪嫌疑人俞某伙同其妻谢某在顺义区的保税区内设立工厂,组织员工数百人,以电子产品维修为名大量从国外进口废旧手机主板,从中非法牟利。他们先从国外购进废旧手机主板,再通过从深圳购买假冒品牌标识的手机后壳及相关配件,以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组装、生产假冒知名手机并发往国外。警方在现场查扣的各种假冒品牌手机1400余部,假冒配件百万余个,查获6条制造假冒手机的生产线。

  高额的收益是这些制假窝点存在的理由。废旧手机主板往往成箱出售,折合单台成本不过几百元,加上翻新费用也不过千元,而翻新后则可售出数千元的高价。

  在毗邻香港的深圳,保守估计,有上万人在从事手机翻新的业务,其中以苹果、三星等手机为多。他们先把回收回来的二手苹果屏幕和机身分离,然后清洗主板,对iPhone进行除尘,再更换零件、喷油、更换外壳,然后补齐配件、包装、加入仿制的说明书、制作标签,并最终做出和原装手机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iPhone。而制造好的“苹果手机”将会通过海内外大批从事苹果生意的贸易商人进行销售,除了流入线下外,还有一批进入电商渠道。

  尽管警方已经加大了侦查力度,但这些手机翻新窝点通常选址在深圳的普通民居内,以家庭作坊为主,并且翻新窝点的行踪十分隐秘,他们往往在门口装上隐蔽的摄像头,侦查难度极大。

  更为关键的是,要打破既得利益者所掌控的苹果灰色产业链,也许并不是警方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那么制假者用于制假的大量的手机零部件是哪里来的呢?

  “每天全世界有5万~6万部旧iPhone通过正当途径被回收,其中20%会被美国10家左右的保险公司买走,而剩下的80%都会流入中国香港进入拍卖行,然后再通过拍卖竞价的形式流入内地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富士康苹果二手设备销售公司,爱锋派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国辉表示,在香港拥有30多家拍卖行专门从事二手手机的拍卖和贸易工作。

  香港九龙尖沙咀柯甸鲁7-9号焕利商业大厦中二手手机的拍卖过程是这样的:每天5点前前来购买的客商要对仓库中摆卖的二手手机给出一个价格,这些手机通常被放置在一个个箱子中,大概六七点的时候拍卖行会告诉你谁是赢家。在中间,客商可以打开包装进行试用、检查。而除了新机,还有一些被拆解过的元器件以及屏幕也被归集,装入纸皮箱中售卖。通常这些纸皮箱上都会标注数量和批次,以方便来现场的客商进行竞价。

  据知情人士介绍,很多买家会以走私的方式,将这些拍卖所得的旧iPhone带回中国内地或者直接运往海外,而在香港这样的拍卖行一年的营收可以超过2亿美元。

  “需求选择了香港,在香港有30多家拍卖行,几乎每天都会有二手苹果机的拍卖,集中在香港的红磡地区,而大部分的买家除了华强北,还有小部分是一些海外的批发商。”胡国辉表示,这些二手机按照“成色”被区分为ABCD几个等级,从日本过来的可能是A级,属于比较好的级别,而美国过来的可能是B级,每个等级会按照功能和破损的程度相差一两百元。

  据了解,大的回收厂商都有自己的拍卖行。比如在香港颇为知名的一家叫做Brightstar的回收商。公开资料显示,Brightstar所回收的手机80%来自于美国市场,大部分都通过该公司散布在50个国家中的经销渠道转售。Brightstar在中国香港拥有一间拍卖行,此外还有一个面向保险公司出售翻新机的部门,这些保险公司寻求为其丢失或损坏智能手机的客户建立库存。

  阿强在美国做二手手机的回收生意,他说道,因为老美的生活消费习惯和国人不一样,他们买手机也上保险,动不动不爽坏了就退给保险公司,数量和质量都不是普通街上小店能比的。像阿强这样的大回收商一般都有自己的供货渠道,也有自己的翻新产线和销售渠道,对于国内的二手手机市场,阿强认为确实是一块“肥肉”。

  “如今美国大回收商也开始进驻这个市场,相信不久很快会有更多人想瓜分这块肥肉。”阿强表示,“比起中国,美国的二手手机市场已经非常成型且具规模,当然像中国那种满街回收手机修机的小店也是有不少的,但是真正的大回收商都是从保险公司那回收手机。”

  至于假货所需的“周边产品”,更是来源丰富。

  在深圳地区,由于手机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在批发市场上,一些苹果外包装只需要六七块钱,可能对方还会问你要不要服务手册。深圳警方曾经查获过一个窝点,当时就查出了两万多个iPhone包装盒上的标签。同时,在每一代iPhone上市后不久,就会有大量高仿的手机外壳、按键、屏幕甚至主板配件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现身,这为二手商家翻新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扫描二维码关注IT新闻公众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新鲜IT资讯
【请搜索微信“今天的科技新闻”加关注】

本文标题:论文造假产业链-旅游网红“造假产业链”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37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