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苏轼: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贬居黄州时所作。上片记事,下片抒怀。夜饮醒而复醉,醉后归来恍惚已近三更。家童熟睡,敲门无人应,正可谛听江浪声,融自己于大自然怀抱之中。江涛引发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恨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世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面对大江,顿生超拔羁绊而遁身江海之遐想。一叶小舟从此去,寄身江海了残身,何等悠游洒脱。本词形神互补,熔铸出一个风韵潇洒的抒情主人公,体现了他昂首尘外、恬然自适的生命哲学。
二 : 苏轼的《临江仙》,说明了什么
苏轼无疑是诗词大家,因词风豪放,诗意洒脱,被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
而苏轼的一生却充满坎坷,仕途上的升升降降,也让他看透人间的许多本质,特别是那首《临江仙》,更能说明许多东西: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不同于苏轼老先生其他名作中的大气磅礴,或婉约情深的词风,初读只觉得平淡得像是他老人家闲极无聊时的一篇日记,不过信手涂鸦之作,上阕写自己喝多了结果回家晚了被关在了自家门外,敲了半天门都没人理自己,然后一任性就干脆拄着拐杖跑去了江边吹风醒酒,乍看遣词造句平淡,无甚亮点。但在下阕却亮光无限,瞬间点亮了整个画面。一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道尽了多少情怀与无奈?世人都道东坡先生乃性情中人,一生肆意纵情,潇洒不羁,但其实他一生都未曾做到真正的“放下”。
他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豪迈随性,有“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苦中作乐,他一生都在追求放达超然,却一生为名利所缚,历经宦海沉浮,终未修得一生豁达。写这首词时,他正被贬黄州,心中的苦闷压抑可以想见,纵有“夜饮东坡醒复醉”的明朗不羁,但“倚杖听江声”之时,又能有多少真正的逍遥豁达?江风会吹醒宿醉,这醉酒后的清醒,怕是更加明澈,更加伤人。放不下,终究还是放不下,放不下满腔抱负,放不下[www.61k.com]家国天下,放不下这人事营营,所以最后的最后,也只能是临江轻叹一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其实,生活中真正能放下的,却是那词中那个“鼻息已雷鸣”的家童,他的心简单、实在,对世事无拘无束,了无牵挂,睡觉自然香——浑不管外面是刮风下雨,还是月明星稀。应当说,平日里自以为境界高、“放得下”的苏轼,在与“鼻息已雷鸣”的家童相比,是自叹不如的,以致才会生发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感慨!
人心倘若能真正放下,不是口头上的佛言仙语,也不是寄情山水的“隐人”,更不是借酒浇愁的明白人,而是生活在闹市中,却能淡泊少欲,追求简单就是幸福的快乐人。
三 : 】临江仙苏轼
【作品名称】《临江仙》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苏轼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
临江仙① 夜归临皋② 夜饮东坡③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④。 夜阑⑤风静縠纹⑥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⑦。
作品注释
①元丰五年作 ②临皋:在湖北黄风,苏轼曾寓居此。 ③东坡:地名,在黄州,这原是一片大约数十亩的荒地,作者开垦躬耕于此,并以这个地名作了自己的别号。同时也是作者对于前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东坡垦地种花的1种仰慕和趋步。作者曾自云“平日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此事可作一例。 ④营营:本义是往来不息,申引之为奔走名利。 ⑤夜阑:夜深。 ⑥縠(音hú)纹:水中细小的波纹。有皱纹的纱。 ⑦末二句是设想之词。但在当时却引起了误会,后来并传为佳话,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词,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当时苏轼出狱未久,被贬黄州,是被看管着的),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起床)也。”
[7]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的延伸阅读——苏轼的历史评价 黄庭坚说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 晁无咎: 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徐度: (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 陆游: 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 陈洵: 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 王国维: 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朱依真: 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 蔡嵩云: 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 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本文标题:
临江仙苏轼-苏轼:临江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