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英语教学随笔-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17-12-17 所属栏目:小学英语教学随笔

一 : 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随笔

新的课程改革,“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近两个月,这段时间以来,我们累并快乐着。暑假我们老师进行了体验式培训,开学对全体师生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班级建设”培训。在我们进入新课堂的起步阶段,我们出现了种种问题:不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影响进度;学生课堂秩序混乱,动静不分明;学生展示不整齐等等。
正在我们满腹狐疑,踌躇不前时,中国教师报的专家们奔赴我们课改学校前来指点迷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来谈谈新课改的三大重要因素:
一、关于教师:
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在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师角色,成为一个“新教师”。教师不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二传手”,我们在扮演四个“者”:一是教育专业者;二是学校生态的建构者;三是学习和生长的开发者;四是信念的传播者。“新教师”还具备这“三观”:1、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是“从儿童出发”的对学生的尊重、发现、认识、接纳和包容;2、教学观:以“学中心”来围绕学,设计学,服务学;3、学生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我骄傲,我是一名“新教师”!
二、关于学生:
      “新学生”首先应身心健康,其次要敢于担当,再次是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实践、创新、合作等基本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自学,展示,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的调动起来。学生讨论激烈,展示欲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学困生的进步尤其大。在我们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调整策略,学困生的行为规范是令我们最头疼的问题。我们给学困生布置了简单的背诵任务,有的同学在思想上有了负担,不愿意合作,提出让老师放弃他,最后是小组的同学给了他信心,在课堂展示上他书写整齐,正确率很高,同学不断地把掌声送给他。还有一位学生被称为“黑衣侠”性格极其内向,几乎不与同学交流,但在接到任务后,小组同学及时给予他帮助,鼓励他,最后他流利地背诵出例句。课堂上,掌声不断响起。新课改使学困生“铁树开花”,我每天都被这样的学生感动着。 
学生幸福,我幸福!
三、关于课堂:
      课堂作为一种“人本”教育思想的呈现,它有三个层次,比较低级的课堂可称为“知识课堂”,较高一点的叫“能力课堂”,最高的叫“智慧课堂”。实施新课改,我们的课堂正在向高层次发展。课堂首先是一个“场”,学习场、生活场、生命场,课堂是的学习与生活的交汇处。新课堂具有的共性:
      1、学生的课。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学中心”的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包括:独学,对学、群学。
      2、动静结合的课。敢于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在这样的课堂中体现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动静结合,该动时动,该静则静,做到动静相宜。
      3、注重展示的课。好奇心、展示欲是儿童的两大天性。展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金钥匙”在展示过程中强调展示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合作,现场生成,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在学生探索新知和获得新知的过程,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走在课改的大路上,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我们会坚定我们的信仰,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十六字“箴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二 : 英伦随笔(十三)我所知道的英国汉语教学

—————————— 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前言:仅针对自己所在学校,所在孔子课堂其汉语教学发展状况做一些感触体会,每个学校,每个课堂情况不同,不可以一概全,不过,我认为,文中提到的某些现状的确值得让人深思。(www.61k.com)

相比美国如火如荼的汉语热,在相对保守的英国,尽管近年来,中小学汉语教学发展迅猛,学习汉语的学生日益增多。很多有远见的家长都会主动要求学校开设汉语课,有些是因为家长自身工作关系会和中国的公司有贸易往来,如经商,投资,做生意,他们看到中国近年来高速增长的经济势头和将来良好的发展趋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选修汉语。

但是,学习汉语人数增多并不能代表汉语地位在英国也相对提高,据我所知,大部分英国普通民众对汉语兴趣不大,主流社会对汉语认知度和接受度并不高,许多英国学生甚至老师对于汉语,对于中国及其中国文化的印象,其了解的宽度和广度远不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

一切的一切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学风严谨的百年私立女校。就读的女孩都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以上,家境殷实,教养良好,风度翩翩。有的还是诸如美国银行欧洲分行行长的女儿,著名球星的女儿等等,从学生素质上讲是相当不错的了。
不过,就从学校开展汉语教学现状来看,并不乐观。

(一). 学习汉语or为了招生?
目前,汉语课在英国也只是在部分私立学校和较好的公立学校开设,私立学校自筹资金办学,需要开设更多更新鲜的课程吸引学生,吸引家长掏钱就读。生源就是财源,汉语只是沦为一种陪衬,作为学校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外宣传招生和“挣面子”工程的砝码,学校更多关心的是有多少学生前来就读,而不是看有多少学生对中文感兴趣;更不要想在对外汉语教学技能上有所完善和创新。

我曾亲身经历过两次学校mandarin morning宣传活动。从名字听上去像是在开展汉语交流宣传活动,但实际上不过是学校招生专场宣讲会,我们需要协助学校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汉语元素的小礼物,向带着孩子前来咨询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展示一些诸如扇子舞,舞龙舞狮之类的带有观赏表演性质的节目,同时也间接地向家长们传达一些信息:来我们学校读书吧!这里有你在别的学校感受不到的汉语课!
汉语在这里只不过是沦为他人做嫁衣。。

而公立学校开设汉语课的理由更简单。由于GCSE课程设置,英国政府要求中学必须开设两门外语课,要开设外语课程,首先就需要足够的师资及经费。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国家,人家是不会拿出那么多银子免费义务去海外播撒友谊之花,因为这些国家的国会议会都有财政预算,不可能也绝不会拿着纳税人的钱到处造福为别国添砖加瓦;而我们免费送上门的汉语课英国人干嘛不要?

(二). 汉语VS欧洲语种
在英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传统欧洲语言依旧是主流强势语言,汉语不管是从受重视程度还是资源分配上并不平等。
我看到的是,在英国,汉语课只是以选修课形式开展,实际并未真正列入英国课程大纲。汉语课在不少学校都处于非主流边缘化位置,即使有些学校从七,八年级开始必修中文课,也只是一周学习2次课,学校对于汉语重视程度不如其他外语,如法语 ,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有意思的是,一旦面临大型考试,如GCES(英国中学会考),A level(英国高考)校方又会要求学生出成绩,老师出业绩,课下辅导,课上讲题,依旧走的应试化模式。在GCSE和AS level考试中,报考汉语人数并不多,学习汉语的人数也随着年级增长,依次递减。

(三). 兴趣班俱乐部or 语言技能?
来英国开展汉语教学工作快一年,时常问自己:
1.在这里,汉语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2.海外汉语推广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3.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手段,方法和途径去开展汉语教学及其传播中国文化?
4.我们应该运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加深别国对于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中国人的印象?仅仅只能停留在包饺子剪纸编中国结书法绘画之类的兴趣手工课吗?
5.在全世界都说英语的今天,我们应当给外国学生教授怎样的汉语?

不同孔子学院有不同的汉语教学任务,但目前在英国针对中小学的孔子课堂,尤其是小学,还只是停留在课后兴趣小组,中文俱乐部等阶段,我们只能用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如下午放课后半小时,中午的午餐半小时等时间让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小学生不像成人学习目的明确,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活动课或手工课阶段,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能学到的汉语并不多,往往是这周上的汉语课好不容易记住了几个生词,下次课复习的时候又忘得差不多了。由于时间非常短暂,学生是学不到太多实质性关于语言技能方面的东西,充其量也就是图个乐,感受一下汉语的乐趣。

当然,这些给当地小学生开设的课后兴趣小组俱乐部,所有的汉语课程都是for free,一般都是当地汉语老师不愿意也不屑去上的,因为又累又没报酬,指望着国内教师早点过来早点接班。。。

曾经,我的中文负责人让自己先到一所学校开展5个星期的汉语课,之后又去其他学校再开展5次汉语课,或者是一周几天连续去不同的学校有时甚至是同一天连着上好几所学校,感觉像是在走“大跃进”,越多越好。能够去不同的学校推广汉语是件好事,但是在保证量的同时我们是否更应该关注一下质的需求?关注一下汉语课学习的连续性与一贯性?记得有一次,当自己上完在某小学最后一次汉语课,那里的老师告诉自己,我离开之后汉语课也就中止了。原来这只是该校为期两个月的汉语文化周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活动结束后汉语课自然而然也就停止了。。

(四). 翻译法or 沉浸式?
刚到学校,为了尽快熟悉教学环境和学生,自己听了当地中文教师以及本土培养出来的英国籍汉语教师许多堂中文课。在美国进行火热的“沉浸式”渗透式汉语模式下,甚至有的美国学校已开始大胆尝试用汉语学习科学,自然,数学等其他科目的时候,就自己所在学校的汉语教学并不理想。

1. 课堂教学用语还是以英文为主,用英文问学生是否听懂,用英文传达各种教学指令,除了读几个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英文授课,而不是汉语。
2. 课堂上让学生练习开口说汉语的教学游戏较少,口语交际练习少,更多的是注重书写,写汉字,而不是回归到语言教学最初的意义: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精讲多练。
3. 学生口语水平还有待提高。
课堂上我随机问几个学生:“你几岁?”答:“我叫XX名字。”有的还把“谢谢”说成“再见”。总之,一些简单常用的日常用语还不能熟练掌握。
4. 教学方法稍显单一。操练语言环节几乎就是将汉语翻译成英文,要么就是很用力着重讲语法,板书字体也比较小。因此,也导致中文课堂和其他外语课堂相比,气氛沉闷死板。
5. 有一些比较生僻拗口的词汇还被用于教学,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
比如有一节课是关于问职业。“你爸爸在医院做什么?”。
这位中文教师给出了“验尸员”“助产师”的词汇,个人觉得还是医生护士等比较常见的较好,太过于晦涩的词汇对于初学者而言稍稍太难,并且也记不住。

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我也进行了调研,大都能写非常整洁的汉字,有的中文写作也非常不错,但就是停留在书面,一旦开口交流说中文,如同当年我们学的哑巴英语。

当我试着问自己的中文负责人能否在课堂上尝试用中文进行授课,哪怕是简单的汉语口令指示,得到的是诸如学生听不懂,没法开展教学;没有语言环境导致进步缓慢等回答。同时,他的脸上也一片阴沉。看到这里的汉字教学就如同当年在非洲一样,一味地写汉字,练习多写,我就再也不说话了。

(五). 应试or 兴趣?
我问学校里中文老师,英国的汉语教学到底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还是针对考试?
她说,这里大部分学生对中文不太感兴趣,很多都是被父母逼着强迫着来学习中文。有些父母由于工作原因会出差到中国,再加上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一部分家长先知先觉想让自己的小孩也学习中文,为今后就业工作增添砝码。但是,学生并无太多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实际上在这所中学,哪怕是已经通过汉语GCSE考试的学生,其汉语实际交际能力远远达不到考试水平,如同我们在中国学英语似的“哑巴汉语”。


(六). 海外究竟需要怎样的汉语教师?
这里指的是,除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有一定经验以后,我们还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并不能单纯评论一个人是否考取教师证,才具备教书的能力。

我所在学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老师们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单一枯燥乏味的大课式教学。就拿我这个学校的中文教师来说,她今年50多岁了,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英国,嫁给了一个英国人,理所当然地在英国安了家也有了小孩,安定了下来。这个老师之前读英语专业,来学校以前也教了好几年英语,当过英文教师,但很明显她的教学方法还是处于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中文比较传统单一的教学法上。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开展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上她并不擅长。甚至,由于离开大陆很多年,她对于时下中国热门事件,名人八卦,网络流行语,最新话题电影,综艺节目一无所知。
记得有一次,给Y10讲电影专题,你爱看什么电影?你是影迷还是歌迷?教材里有关于章子怡的介绍,遗憾的是,她几乎没听过章子怡这个人,当然连她所主演的电影也就更不得而知了。同样的,还有我们被称为国师级大导演张艺谋,她也是一问三不知,不知道张艺谋导演过哪些电影,更不知道张艺谋还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

尽管作为一名对外汉语老师,我们不是文艺评论专家,但是关于一些最基本的中国老百姓熟知的常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方方面面多少应该有所了解。课堂中,我明显感觉学生们对中国这些娱乐人物,娱乐事件的关注度和兴趣非常大,为什么不抓住学生这个兴趣点好好运用到教学中来,为己用呢?

还有一次课,大概是讲到之前在国内这位老师的母亲在大街上被人抢了金链子,不知道怎么就讲到中国人的话题,这位老师突然冒出一句:如今的中国人只有狼心,没有良心。
此番话让坐在后面听课的自己一阵汗颜。。。
首先不讨论中国人的问题,在课堂上给不明真相的外国学生提这个,至少是不妥当的。


(七). 国内老师来英国究竟能干什么?

拿自己所在学校来说,学校规定从国内过来的老师不能够批改学生作业;每周一次的外语系教师工作会议,我们也不能够参加。国内来的教师到这边的作用也仅仅是做一些辅导学生练习口语的助教工作,顶多算是个陪练。主流的正规课堂教学有当地中文教师把持,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因为中国来的老师并未考取英格兰当地教育局认可的教师资格证书(PGCE),当然就不能在就任学校独立承担汉语教学工作,只能做助教。我们只有去周边辐射小学开展汉语教学的时候才可以说是真正独当一面。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是限制多多。首当其冲就是不能随便给学生拍照。英国非常重视保护学生的肖像权,未经家长和学校同意,不得擅自给学生拍照,当然更不能将学生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
发达国家制度很完备,各种保护措施,法律法规也相对齐全,规范,按法律办事,一切照章行事,对比国内走关系钻空子的人情社会,西方社会显然要理性许多。但在这样一种理性之下,相应地也不可避免地缺少些人情味。当然作为一名异国工作者,我们应当尊重,入乡随俗。
由于不能随便对学生拍照,导致有时候在完成组织指定任务与遵守学校规章之间两难。 这对于开展教学工作来说,不仅增添了难度,也或多或少打击了些许积极性。

作为国内通过层层选拔外派出来的老师都是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我想大部分来到英国工作的老师都还是想好好干一场,而决不仅仅是为了混日子过一遭,但是现实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面对语言文化差异,不同理念产生出的struggling,有时候甚至在开展工作上的不认同不信任,又让自己不得不思考:
我们的到来意义何在?
在这里开展汉语教学推广汉语,有成就感吗?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国外开展汉语教学,认同感很重要。
有时候,成就感,满足感,归属感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东西,当然,用金钱去衡量就更没意思了。

我总在想,也许在这里我们只是处于弱势的文化使者。。。

三 : 英语教学随笔——A magic wish听课有感

王劲春老师的课堂非常特别。每次聆听王老师的课,都会被王老师稳健的教学风格所感染,他的课堂没有活泼的氛围[www.61k.com),没有激动人心的环节,一切都平静如水,一切又那样的引人入胜,恰恰在这平静的背后给人以四两拨千斤的启示。

这次,王老师带来的是一堂绘本英语的课堂——“A magic wish”。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天性,因为故事中蕴含着引人入胜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和感人至深的育人知识。

王老师通过an appetizer进行热身,学生阅读小语段,这个设计非常精巧。这段appetizer 是用藏头字母的方式竟然引出的是老师的名字Turner,让学生倍感惊讶,同时对本节课产生了深深的好奇。然而,这段语言又并非只为引出Turner这个名字而设计的,细细体味,还给学生提示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要求,明确了课堂任务。

王老师关注学生对故事结构的明确理解和把握,层层深入。

1.关注细节,及时追问,刺激生成:Book Cover是一本书最具代表性的一页,王老师请学生细致观察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进行交流,并且追问Do they have any relationships? Are they from the same famil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life?等等。这样,较好地训练学生对事物观察的能力,思维的联想能力,指导学生在绘本阅读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信息,并且可以将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重组。

2. 机械练习,操练口语,训练思维:May I have …? Sorry, I haven’t got any …. I can only give you some ….这是故事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点,王老师采用机械操练的方式,让学生动脑筋运用这几句话,训练学生在情境中的语言表达,及交际中的语调变化。在学生学得不错的基础上,王老师用简洁生动的简笔画展示更多的词汇,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做好铺垫。

3. 明确主线,画出结构,整体理解故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故事或语篇中的具体情节或语言点,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指导比较欠缺。王老师让我们看到,原来英语故事教学可以与语文教学接轨,采用简单的符号就能说出故事的结构——beginning (start) –ending。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两个部分,理清故事的整体结构,然后再逐渐丰盈整个故事。这样学生对故事或长语篇的学习就有章法可循了。

4. 创设语境,注重体验,指导朗读:王老师时刻都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如教学make a wish时,王老师会以birthday party—lit the candles—make a wish& blow hard,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而不是直接翻译给他们听;采用talk的方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讨论What’s Helen’s wish?由于前面故事讲到了学生的心里去了,孩子们都能设身处地地为Helen出谋划策,交流质量高;”It’s raining.” shouts Helen’s mother.几次朗读,学生都没能读出shouts的感觉来,王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学生很快就能理解shout的意义,在朗读时强弱得当。

王老师的课堂细腻、平淡又发人深省。王老师从童话入手,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以英语故事为载体,教人以善,关注学生的知识、情感成长。整堂课中,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沉浸在这个童话故事中,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听、说、读、写相互渗透,学生间的积极交流、有效沟通,让课堂在感受、感悟中逐渐走向高潮。

本文标题:英语教学随笔-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随笔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62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