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陇原行踪》之三《金银不换是天水》
题图.天水伏羲庙“开物成務”坊
天水据说是“人文始祖”伏羲氏诞生的地方。天水伏羲庙又称太昊宫,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现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
《陇原行踪》系列之三
“金银不换是天水”
从会宁县城出发,去杨显惠先生在《定西孤儿院》中提到的华家岭。华家岭及其所属的通渭县,隶属于定西地区;故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放在下集博文《陇山之西》中介绍。于是本文图直接切入天水之旅。
一.“陇西成纪” 秦人故里
从通渭县城步行到1公里外的高速路上,从那里搭乘过路车去秦安。
当地人对这里的文史知识知道的并不多,只说这里盛产水果。沿途确实有不少果园,果农们就在公路边上摆开果摊,基本上都是苹果;估计都是去年存留的——时值五月初,当年的苹果应该还没有成熟上市。
秦安城内似乎也没有什么景点。秦安汽车站竟然没有售票处和候车室,全租成商铺了。街头有1个烧烤摊,有洋芋丸子串,想着这东西吃起来肯定松软可口,哪知死硬死硬,全无味道。倒是有一座“成纪宾馆”,那“成纪”二字颇撩人遐思。原来这秦安县,据说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陇西成纪”……
翻开中国史书,“陇西成纪”四字如雷贯耳!“陇西成纪人氏”,这是史籍中常见的帝王将相、文士名流的档案介绍:飞将军李广、唐太宗李世民、谪仙人李太白……哪1个不是彪炳千秋?不过,“陇西成纪”四字的分量实在太重,头绪也纷繁异常,细表起来,笔力难支。下期博文还将有涉及之处,故先暂且按下不表。
如今的秦安县城于我而言,已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就直接前往天水。
二.“金银不换是天水”
前些时候的博文中,曾提到甘肃省内向来有言:“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由此可见天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但天水于我而言,则另有1种情愫。
提起西北地区,人们联想到的是漫漫黄沙、干旱荒漠、沙枣胡杨、骏马驼铃。但实际上,陕西中部(即关中地区)、甘肃东部(具体指天水地区)却并非如此。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天水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更接近中原地区,而与甘肃其它地方有异。如果按经济协作区来划分省界,天水应该划给陕西省(据说天水地区才是真正的秦人发祥地),陕西省应该划到中部地区。即便是按几何位置来划分,陕西省和甘肃的天水地区也应该划到中部才对。
天水可以说是甘肃省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雨量充沛,绝不干旱。我曾多次来到天水,似乎就没有避开过雨天;这一次也不例外。去麦积山适逢阴雨霏霏,不免有些沮丧。公交车上的女司机却告诉我说:这正是“天水八景”之一“麦积烟雨”,很多人还不一定能遇到这个机会呢。这么说我还是走运赶上啦!
好运气都还在继续。我前几次来麦积山,均被告知:上麦积山不能带照相机,拍照就更不可以了。但这次不但可以带相机上山,还可以拍照了!哈!甘肃人这下真是想开了——2007年俺去敦煌,只要不进洞窟,景区随便逛,照片随便拍,省却了门票钱(洞窟内俺以前已经进过好几次了,里面不让拍照,再进去意义也不大)!
甘肃人说“人文始祖”伏羲氏就出生于天水(秦安就自称“伏羲故里”),天水城内有座伏羲庙。2004年我曾来到伏羲庙,但那时正在大修,未能进入。7年后再来这里,制式已经比较完备。但总体上看,似乎不及豫东淮阳太昊陵那么壮观。
三.“回乡”本色张家川
打道前往天水市辖县张家川。一到张家川地界,果[www.61k.com)然是“回乡”本色,白帽子与各色的“盖头”多了起来,汉民倒是见得不多了。据说在张家川,居民中回族占67.74%,这个比例,在全国县级以上回族自治地区也是不多见的。
在张家川县城内,我下车的地方,或许正好是1个农贸市场,小摊栉次邻比,主要是小吃和蔬菜摊位。我在2008年去宁夏时,在固原买到一块回民制作的锅盔;当时只是权作充饥而已,没成想吃了就再也忘不了,一想就想了两三年,直后悔当时买得太少了。后来在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刻意寻找那种锅盔,但始终不得如愿。
这次在回乡张家川见到了回民的锅盔,毫不迟疑,立刻买下1个完整的大锅盔。品尝以后,结论是:味道还不错——不过,我还得继续想念固原那位回民大叔的锅盔。
张家川回民制作的花式糕饼也很悦目,家制的豆腐也是一绝。一位老师傅向我推荐他家的豆腐,只见他切下一薄片豆腐,在手里甩了两甩,那豆腐竟丝毫不曾断裂。他笑容可掬地请俺品尝:嗯,真的不错。可惜俺人在旅途,不能带回家中细品。
四.“四月初八”的大象山
从天水乘7503次列车去甘谷,票价4.5元(乘汽车就得20元)。这些绿皮车,车厢比公交车大,宽松而又价廉,安全而且正点,是俺每次出远门的首选呢。那些高铁呀、动车呀,俺一向是敬而远之的。
甘谷城不漂亮,也不咋整洁;但“四月八”就在明日,县城西南的大象山即将举办盛大的庙会,不可不去一饱眼福。
1大早,步行前去大象山,一路之上,早已是万头攒动,似乎甘谷县的人们倾巢出动,全都涌上了街。
大象山不是很高,但山峰绵长,呈东西走向。山上景观不断,有些像陕北神木的二郎山。大象山下路北面,早已搭好的戏台前,已坐了不少人;其实离开演还有1个多小时呢。
这座山是儒释道俱全,但据我看,很多信徒其实都很盲目,连教义都搞不清楚,见佛就烧香,见庙就磕头。其中有不少青年香客,年轻轻的拜“送子观音”。其实,若身体没毛病,用不着拜观音,迟早会有子;若身体有毛病,拜观音也没用,只能去看病找医生。
我对天水的浆水面心仪已久;来天水地区这几天,天天找浆水面吃。甘谷街头有一家“杂粮馆”,据说做的浆水面很“正宗”。不过在我这个外地人看来,浆水面配料不复杂,味道都差不多,比较爽淡。
甘谷街上的菜贩,卖莲花白,却将外面的绿叶剥去单另卖;我感觉很诧异。有位小伙子解释说:莲花白外面的叶子是用来做酸菜的;浆水面的原材料之一正是这东西。
到火车站仍赶7503次普客,到陇西票价也只有4.5元——哈!俺爱绿皮车!
不过要是在南方,就得像“金陵娘子”美眉说得“被高铁”——不坐也得坐,那可就不爽了!
图一.“成纪”——自古以来就是天水的名号
“陇西成纪”是史籍中常提到的字眼。“陇西”泛指现在的甘肃天水、定西、白银地区以及兰州的东部一带;“成纪”则专指现在的天水地区(具体则指秦安县)。我在秦安一时没有找到心仪的古建筑,只好把这座宾馆上的“成纪”二字拍下来,算作纪念。哈!
图二.国道旁边的“秦安苹果”
秦安据说盛产水果,其中以苹果居多。国道两旁尽是果园,果农们就在路边上卖水果。时值5月初,当年的苹果估计还没成熟,路边贩卖的苹果应该还是头一年的“存货”。这张照片是在雾天的傍晚所拍,又值汽车在行进中,“闪拍”所得,难如人意。
图三.物华天宝的天水
天水是甘肃东部最重要的城市,以往都是排在兰州之后,位居甘肃省第二(现在排名不知有无变化)。作为甘肃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全无“大西北”的干旱景象。图为天水南关一带的“南湖”,我起初是把这里的水域当成河流了。
图四.“羲皇故里”天水
伏羲庙南面有个小广场,这里有国家前任主席江的题词,即图中的碑记“羲皇故里”碑。
图五.天水伏羲庙牌坊
上图:伏羲庙东面的石牌坊,上书“伏羲城”三字。
下图:伏羲庙太昊宫前面的“开天明道”坊。
图六.伏羲庙太极殿前
上图: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太极殿
下图:太极殿前,一棵古柏即将倒下,有关部门建起了一座石柱将其撑起。爱惜古树,值得一赞!
图七.“人文始祖”伏羲氏
太极殿内,绘有“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画像,很有些想象力呢。不过,画面上的伏羲氏看起来很威猛,和那个传说中悉心演算八卦的伏羲氏似乎有些距离?
图八.龙马与“河图洛书”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的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上图:负图而出的“龙马”;
图:上面的符号为龙马背负的“河图”。
图九.根雕艺人和他的作品
伏羲庙旁边有个根雕馆,根雕艺人赵先生正在制作根雕。
图十.师与徒
天水地区传统文化深厚,“中国功夫”也是项内容。虽不一定能与少林寺角逐一下,但人们自娱自乐,也是一方风气。
图十一.前人与后人
天水市的文庙内外:内有孔老夫子的雕像,外有“滑板少年”的造型。一古一今,一老两少;老的端庄持重,少的动感活泼;两下对比,相映成趣。
图十二.天水街头的小摊贩
左图:五月之初,槐花飘香。一位中年汉子用篮带着他采摘的槐花,到城市街头出售。
右图:节假日里,两位小学生(也可能是初中生)在卖青杏(杏子还未成熟)。左边的孩子与我对话——我:“杏子酸不酸?”孩子:“肯定酸么!”我:“能不能吃?”孩子:“肯定能吃么!”那果断的口气,很有大将风度——估计人家是个“班干部”;右边的孩子看他的眼神,也满带几分佩服呢。
图十三.天水的“女红”
天水的妇女心灵手巧,手里的活计也是精工细作。
图十四.天水市政府与秦州区政府
上图:天水市政府办公楼,看样子似乎建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现如今,豪奢堪比“白宫”的各级政府大楼已经屡见不鲜,就连一些乡镇政府(甚至有些村委会如江苏华西村、河南新乡刘庄、河南临颍南街村等)也都富丽堂皇。看到这种简朴的地市级政府办公楼,不免心生敬意!
下图:天水市秦州区政府大门。
图十五.“麦积烟雨”
去麦积山时,时值大雨,本是有些沮丧;但听说幸遇“天水八景”之一“麦积烟雨”,便转忧为喜了。
右下角为景区大门处的“麦积烟雨”勒石。
图十六.麦积山绝壁栈道
麦积山孤峰突起、垂直而立、气势夺人。上图为攀山的绝壁栈道。
图十七.麦积山大佛
麦积山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4大石窟。麦积山佛像虽不及其它3大石窟巨佛宏伟,但耸立于绝壁上的主佛造像也高达16米呢。
图十八.麦积山塑像
左侧的造像,由其体貌来看,似乎是来自中亚的胡人;为了稳固立像,其身上部用铁条牵绕。
右侧的金刚力士怒目环睁,足可护法;那位保安大哥乐得落个清闲自在。
图十九.麦积山美丽端庄的女菩萨
左侧美丽端庄的女菩萨,为麦积山127窟的右菩萨,据说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
右侧为麦积山石窟的女菩萨群像。
图二十.麦积山的桐花开了
这种植物是泡桐,幼年时在家乡见到过,但未见到过泡桐花;这次在麦积山与之不期而遇。未料到普通的泡桐树开出的花却是如此美丽。
图二十一. 麦积山下的小吃摊
天水的小吃很多;天水人也很幽默,给自家的小吃起了许多好玩的名字。
这天适逢大雨,又值大清早,麦积山下的小吃摊还未营业;可柜橱上写着的小吃名照样吸引人的眼球。那上面写的是:“面皮”、“唠唠”、“呱呱”、“嘫嘫”……哈!
图二十二.“回乡”张家川
张家川位于天水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回乡”。这里回民的人口大约可以占到2/3,比例高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来到张家川县城里,不带白帽子、不顶头帕的汉民是“少数民族”。
图二十三.款式精致的回乡食品
回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蒸制或烘烤的面食款式,往往被心灵手巧的主厨们调理的很美观。
图二十四.张家川的豆腐顶呱呱
一位卖豆腐的老伯,向俺力荐他家的豆腐。他切下一小片豆腐,在手里晃了晃,表明那豆腐做得很糍实。他请俺尝尝;嗯,真的不错。可惜俺人在旅途,不能带回家中。
图二十五.张家川胡川乡的清真寺
张家川作为回乡,清真寺随处可见。这是坐在班车里顺手“闪拍”的胡川乡清真寺;据说这座清真寺有点名气。我猜想可能是这座清真寺的穹顶比较别致的缘故……
图二十六.甘谷与天水的徽记
记得幼年时,家里使用的火柴,常常是天水火柴厂出品的“飞天牌”火柴,上面的“火花”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那时,“敦煌飞天”就是甘肃的名片。自70年代后,武威的“马踏飞燕”成了甘肃的新名片。不只武威、兰州,“马踏飞燕”那是处处可见。右图就是天水火车站前的“马踏飞燕”。
很多城市都有城徽。左图是天水市甘谷县的城徽,形象为一只神鸟为甘谷民众衔来金谷。
图二十七.青影舞白云
甘谷城中心的文体广场上,一棵参天大树似乎已经“寿终”,可茂盛的青藤护卫着它的躯干,赋它以浓浓的绿意,回报它曾经给予自己的支撑。两朵白云在枯树的梢头徜徉,似乎也给予这棵不屈的枯树以生机……
图二十八.甘谷的小吃“漏鱼儿”
“漏鱼儿”是西北地区的普通小吃(中原地区叫“蛤蟆咕嘟儿”);甘谷小吃摊上的“漏鱼儿”用杂粮制作。左上图为玉米面制作;左下角为荞麦面制成。
图二十九.“天水浆水麺”的重要原材料
莲花白在甘谷被分为两部分出售:嫩白的精菜部分作通常食用的蔬菜;老绿的外包叶片用来做酸菜——这可是做“天水浆水面”的重要原材料呢。
图三十. 即将离别主人的小鸡
小鸡即将被出售;临别的时候,很有爱心的主人还是要为它们提供最后一餐……
图三十一.“四月八”的甘谷
这一日适逢“四月八”,据说佛祖就降生在是日。信众们要为佛祖庆生,自己也可以趁机去郊外踏青休闲,可谓人佛同乐。
图三十二.远望大象山
大象山,位于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秦岭西端的文旗山上,全长3华里。山中悬崖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座;洞窟内有石胎泥塑大佛一尊,高达23.3米。大象山石窟即为“甘谷八景”之一的“悬崖大象”。
图三十三.看大戏
上图:庙会往往少不了唱大戏。这不,离开演的时间还有个把小时,乡亲们早早就“坐以待演”了。
下图:这天上午,首先演出的是秦腔《斩秦英》(豫剧叫《三哭殿》)。
图三十四.大象山庙会上的银冠
庙会上还有不少的外乡人。图中是一位来自湖南的苗族青年,在展示自家打制的银饰。
图三十五.鹤发童颜的“老黄忠”
庙会上,有人烧香磕头,有人展示技艺,有人图得是看个热闹。
图中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先生在亮自己的“武把子”。别看老人家1大把年纪,那一招一式相当见功力,端的是“宝刀不老”。
图三十六.甘谷大象山永明寺及其斋堂
永明寺位于大象山腰,当时正在扩建中。很多游人集中在这里:一是为了上香,二是赶上了午饭时刻。
图三十七.佛祖与观音
大象山千佛洞景区造像甚多。图中为释迦如来的大型白瓷造像(左)和“千手观音”塑像(右)。
图三十八.大象山鲁班殿旁侧的绳墨苑
鲁班殿是大象山的重要建筑之一。图为鲁班殿旁侧的“绳墨苑”。
图三十九.甘谷大象山壁画
大象山上还有不少壁画,上图为地母宫近处的“飞天”壁画;下图为鲁班殿中的“八仙过海图”。
图四十.大象山最高处的佛殿
图为大象山最高处的佛殿——“三圣殿”。
图四十一.大象山“药王洞”与“药王”尊容
大佛窟下方为双明洞,俗称“药王洞”。洞中有“药王”(莫非是孙思邈老先生?)的真容。
图四十二.“猜猜这是干嘛呢?”
药王洞旁侧的山崖边,一干男女老少不停地向崖壁上张望,不时还要用手去抠崖壁。各位不妨猜猜他们在干嘛呢?
图四十三.庙会安然无恙
人们对庙会的参与热情不下于过新年,拖儿带女、不辞辛劳。大象山上人头攒动,为了确保庙会的安全进行,甘谷警方布置了大量的警力“护航保驾”。
图四十四.黄土高原上的“山峁峁”
大象山对面的这座“山峁峁”上,一条黄土小路迤逦伸向远方。我想起了前年读杨显惠先生的作品,里面似乎有一句“山峁峁下来1个人……”;这个句式不知为何竟被我咀嚼了很久。
下期博文预告:《陇原行踪》之四《陇山之西》
二 : 谜语: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打一货币)
谜面 | 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 |
谜语类型 | 打一货币 |
谜底 | 巴巴多斯圆 |
三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金银贵金属在商品交换发展的初期只是很普通的商品,参与物物交换,所以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随着商品交换发展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阶段时,人们在实践中觉得,在许多曾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中,金银自身所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保存,容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当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产生了,即能充当货币的最适合的是金银,即“货币天然是金银”。 |
考点:
考点名称: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含义: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贵金属金银的特点:
贵金属金银能够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是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
早期有牲畜、布帛、贝壳等;后期有贵金属金银、货币。
考点名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比较 货币 普通商品 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
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是本框的难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
①从货币的产生过程来理解。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从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最后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从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和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强调“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货币在本质上就是一般等价物。
②根据货币的含义,通过分析比较货币与普通商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联系和区别来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从货币的作用来理解。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④货币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交换在现象上看是物和物的交换,在本质上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
一是产生的时间不同;一般等价物产生在前,货币产生在后;
二是一般等价物在时间、地域、材料的质地上是不固定的,而货币是由金银固定地充当的。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相同点:
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价值,都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
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二是“刀”,是刀的缩影。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信用货币以纸币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国在10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有大量用纸印制的货币——“交子”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元代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纸钞流通的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首先在欧洲出现于流通中的一种用纸印刷的货币。最初,一般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银行券,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证随时可按面额兑付金币、银币。到了19世纪,在工业化国家中,纸币的发行权逐渐集中于中央银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银行券广泛流通的同时,事实上贵金属铸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减少,表现出纸制钞票的流通终将取代铸币流通的趋势。
最近几十年,一些新的货币形式正在出现,比如现在流行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无形无影,它依托金融电子化网络,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的形式实现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功能。银行卡就是我们常见的电子货币载体之一,电子货币的产生是货币史上的一次飞跃。现在,电子货币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生活中,它在完成交易支付时比纸币更加便利和快捷。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存款取款;可以代替现金实现转账支付,直接用于消费结算;也可以向银行办理消费信贷。此外,与纸币相比,电子货币更不易被伪造,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便利。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