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我们的九月
天气渐渐凉了,我开始像冬眠的蛇一样蜷缩在座位上,不再跑来跑去。偶尔M会过来调侃几句,又开心的跑开,我总是看不懂她的难过和失落,就像看不清自己一样。我们一直都在隐藏真的情绪,莫名其妙的。我对她讲一个叫维塔斯的长的像王子一样的男歌手,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他唱的歌是哪一种语言,只是看到了他像王子一样忧郁深邃的眼哞。有时侯,肤浅也是一种深度,我对自己说。突然发现前边的男生长的很像维塔斯,然后我和M肆无忌惮的盯着他看,直到男孩无所适从的转向墙壁,我们就是靠这样无聊的游戏获得暂时的快乐,我承认,我们很无聊。
我们恶狠狠的咒骂那个几欲和M动手的恶心男生,因为言语不和,竟会向女生动手,真是龌龊。我看着他那张卑鄙的脸,不久之前我们还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而在经过这么多不可思议之后,却彼此怨恨。甚至波及到了M,我终于明白了要看清一个人要多难。我怀疑,这一切不过是个恶作剧。会有人来告诉我,嘿,你真信拉,逗你玩的。然后我的表情迅速转化,天空开始晴朗,就连讲台上的老师也比平常可爱了许多……这样,才是彻底的自欺欺人,真是讽刺。
高三的这段日子,我和M成了相濡以沫的两条鱼,在无尽的题海中艰难的喘息着。我放弃了数学,有难过,有不舍,可我终于没办法再坚持,而M立志要过逍遥的日子。我们无疑是异类,我常常想着在2008年那个举国欢腾的日子里,那个暗自垂泪的人也许就是我。我被自己的这个想法折磨的难过不已,又无能为力。
我们的九月,叶子未曾掉落,悲伤不再侵袭,感冒也放过了我们。可是我们的心却越来越清晰地痛……
二 : 被我们误解的奥威尔:《一九八四和我们的未来》
在西方,对奥威尔的研究是一门显学,就像中国的《红楼梦》一样,几乎成了一门小型手工业。唯一的区别是这些学者还遵守基本规则,不太敢像中国的红学家那样满嘴跑火车,嚼贾宝玉的老婆舌头能一直嚼到宫闱谋杀上头。但是对奥威尔的研究著作,在国内很少被翻译出版。《一九八四与我们的未来》是相当少见的一个例外。
外国人和中国人一样喜欢凑整,这本《一九八四和我们的未来》据说就是为了纪念《一九八四》发表五十周年,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会议结束后,论文集结成了这本书。这本书里包括了十六位作者,对奥威(www.61k.com)尔从各个角度做了讨论,其中有些文章彼此观点完全不同。比如一位作者刚宣布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亡”,三十多页后就有一位左翼教授声称,“想想死于美国导弹和炸弹之下的南斯拉夫平民”对研究奥威尔深有帮助。同一本书里不同作者隔空互博,这种书有趣就有趣在这种地方。隔着书本你都能想象到在研讨会上这两位作者听对方发言时,撇着大嘴满脸不屑的样子。
国内对奥威尔的研究介绍很少,所以普通读者对奥威尔往往存在误解。很多人误以为奥威尔是一个反极权的自由主义者。其实奥威尔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他反极权是肯定的,但绝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相反,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社会主义者。在1940年的时候,他还呼吁来一场社会革命推翻丘吉尔的反动政府,说只有这样才能打败希特勒(后来他为这个观点道歉了)。在二战期间,他又发表了《狮子与独角兽》,提出奥氏改革纲领。这个改革纲领包括大企业收归国有、穷人富人年收入限制在十倍之内等等。
法学教授爱波斯坦特意拿哈耶克和奥威尔做了对比。在中国,奥威尔和哈耶克的书都曾是启蒙读物,几乎被划成同一类作品。但其实两人的政治观点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针锋相对。哈耶克出版《通往奴役之路》时,奥威尔特意写了书评。书评里,奥威尔先捧了几句哈耶克,但紧接着就是批判。奥威尔宣称:对万千大众来说,自由竞争比暴君还要糟糕,因为比起国家专制来,自由竞争更不负责。
爱泼斯坦对奥威尔的社会主义倾向嗤之以鼻。他对奥威尔的诸多言论做了分析,断定他对经济、商业道德、自由竞争都完全无知。最有意思的是,爱波斯坦借题发挥,从奥威尔一路清算到文青头上。在咱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总说课文都是“通过什么什么,揭露了什么什么,批判了什么什么”,文学史上也说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就是“批判现实主义”。在文学家看来,吐槽社会是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法学家爱波斯坦对此极不理解,甚至还很生气。他不明白:对社会问题,凭什么作家文人比专业人士(比如律师和法学家)更有发言权?难道就因为他们码字码得漂亮?
爱波斯坦指出,作家往往感情用事,喜欢夸大其词。他们还没有专业学术训练,喜欢用一个两个特例概括整体,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拿1等于N。比如说巴尔扎克把当时的工人生活说的一团漆黑,农村生活则充满田园诗般的浪漫气息。在爱波斯坦看这简直是一派胡言。事实是十九世纪工人生活状况固然不算优越,但远远好于当时的农村生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背井离乡进城。早有严肃的社会论文用统计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可惜的是这些文献太过枯燥,大家不愿意看,宁肯听文学家的胡吣。爱波斯坦对此深表遗憾。
至于奥威尔,爱波斯坦承认他是第一流的文体大师,而且把极权统治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他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奥威尔自己就是个变态(用委婉的原话来说,就是像希特勒一样,是“处于正态分布两端的异类”),所以能够深刻理解同类的变态之处。爱波斯坦同时觉得“一九八四”在未来不具有现实性,理由之一就是技术的发展。通讯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老大哥”根本无从统治。真相不可能被蒙蔽,社会不可能被隔绝。
但是另一位作者莱西格对此完全不同意。他专门写过关于互联网的著作,对技术的理解明显高出爱波斯坦一头。他认为很多人都犯一种常见错误,他称之为现实存在主义(is-ism)——把事物的现实状态和必然状态当成一回事。由于目前在美国互联网是不受监控的,所以美国人就下意识认定,互联网必定是无法监控的。莱西格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一九八四》里“老大哥”监控大家的工具是“电幕”,其实这种电幕反倒不可怕,因为是公开的,被监视人甚至能知道电幕视野的死角在哪儿。而且由于技术原因,也不可能每个电幕都去实时监控(是的,在这本书里确实有人做了学究气的计算!一个监视员最多可以监控20个电幕,再考虑到监控员要三班倒,因此要想监控大洋国的每个公民,就需要几千万监控员。)但是网络监控反而更容易,而且一切都被记录在案,无处遁逃。莱西格认为,互联网既可以成为自由社会的工具,也可以成为老大哥的利器,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用它。“一九八四”如果不会实现,那也只是因为我们不让它实现,而绝不是互联网技术不让它实现。
十六位作者里也有打酱油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左翼教授就是。他认为“一九八四”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会不会实现的问题,它早就实现了。在哪里?不在苏联不在朝鲜,而在一个更邪恶的国家,那就是美国。教授如同乔姆斯基附体,满篇都在斥责美国的种种暴行和虚伪,慷慨激昂,字字血声声泪。但读下来就会发现这位美国教授其实对奥威尔并不感兴趣,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怎么抓个由头痛骂美国。说到美国,在历史上奥威尔对美国的态度其实有点暧昧。一开始的时候,他就像大部分欧洲知识分子一样,并不喜欢美国,觉得它既庸俗又“资本主义”。但是随着二战进展,奥威尔越来越亲美。冷战开始后,奥威尔坚定站在美国一方。他还特别瞧不上反美的西欧知识分子,“我特别讨厌那种伎俩,一边投靠左翼,一边寻求美国的粮食和保护。”
这本书里最让我吃惊的一件事儿,就是原来人民圣殿教的教主琼斯居然是奥威尔的粉丝。他非常喜欢《一九八四》,甚至在人民圣殿教还有一首歌曲就叫《一九八四》。而且琼斯几乎照搬了大洋国的洗脑机制。凡是读过这本小说的人,肯定都记得那个恐怖的“101室”,那里面有犯人最害怕的事物。琼斯就仿制了一个自己的101室。他让每个成员都写下自己最害怕的东西,等到这个成员犯错时候,就用这个东西惩罚他。有个圣殿教的幸存者回忆说,他最害怕的就是蛇。后来当教主惩罚他的时候,就把他绑起来,在他脑袋上放一条蟒蛇。琼斯的洗脑取得了惊人成就。914名信徒和他一起自杀,而等真相被揭露后,许多人民圣殿教的前成员对死去的教主还是敬若神明。奥威尔肯定没想过这本小说会成为邪教教主的学习材料。
但是政治学教授瑞嘉利对这种洗脑的有效性表示异议。他是一个国际公认的“暴力研究专家”,专门研究政府的酷刑和刑讯逼供。瑞嘉利的态度比较乐观。他认为人们只要掌握了方法,是完全可以抵抗酷刑和洗脑的。关键在于你要懂得抵抗的窍门。在瑞嘉利看来,跟现实相比,《一九八四》里的折磨一点不严重,只是“田园牧歌式的强度”。书中的温斯顿精神崩溃掉,不是因为老大哥无坚不摧,而是因为温斯顿的方法不科学。他津津有味地归纳了种种对抗酷刑的方法,读的让人毛骨悚然。瑞嘉利的这个观点奥威尔估计很难同意。奥威尔并不认为大洋国摧垮人的手段主要就是酷刑。老大哥的主要手法其实是切断大家的精神资源,让它变成贫瘠的荒野,然后才能有条不紊地填充进去忠诚、仇恨和愚昧。这一点却被瑞嘉利有意忽略了。
除了“一九八四”之外,还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这本书描述了未来世界的另一个版本,人们富裕、快乐、安逸,但是精神麻木不仁,生活被完全操控。《一九八四和我们的未来》也对这两种未来做了比较,尤其是从性的角度。在“一九八四”里,性是收到严格抑制的,因为力比多是宝贵的,献给异性的多一点,献给老大哥的就少一点。而在“美丽新世界”里,性是受到鼓励的,因为力比多是有限的,献给异性的多一点,献给造反的就少一点。这里是两种类型的极权。老大哥要的是忠诚的疯子,美丽新世界要的是顺从的犬儒。
可是这样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世界的未来受到威胁,那么威胁来自何方?未来会通向“一九八四”呢,还是“美丽新世界”呢?在学术界这是一个古老的争议。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欧洲知识分子——厌恶庸俗更甚于厌恶压迫,厌恶麻木更甚于厌恶暴戾,厌恶财富崇拜更甚于厌恶权力崇拜。冷战压制了他们的本能冲动,但冷战后,学术界的担忧也就随之渐渐倒向了《美丽新世界》。这种倾向在这本书里也能看得到。我觉得这也许是一种错觉。二战后,西方经历了一段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在世纪末又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这就容易产生错觉。而这种错觉可以从福山那本书的书名里体现出来:《历史的终结》。但是就像《黑客帝国》的海报中所说,Everything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必有终)当挫折再起,灾难重现的时候,也许人们会发现:曾经以为已经被永远跨过的深渊,其实只是被自己绕过去一段而已。
那么奥威尔如果复活,读到这本书他会做何评论呢?我想他可能会重复自己对《美丽新世界》说过的话:一个享乐主义的犬儒世界是不可能持续的。人的天性里就需要鲜血、需要旗帜、需要口号、需要为之献身的某种东西。按照奥威尔的想法,“老大哥”对人类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也许会潜伏蛰藏,但很难真正消失。它总是在阴影中等待召唤。
(《一九八四和我们的未来》书评。给新京报的稿子)
三 : 我的四季我的五样相信未来十八岁和其他让我们一起奔
四 : 小米净水器上市了 我们来八一八它的缺点
哎呦,雷布斯终于发布小米净水器了。
作为水行业不知名伪砖家的小编,必须鸡蛋里挑骨头地品头论足一番吧,否则就没有专家的feel。
在小编看来,这是一款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极具个性的产品。
先说优点:
1、价格
400加仑无桶RO膜反渗透净水机,1299元的价格,按当前的市场价格,真心说是个震撼价。美的75加仑有桶RO净水机还要接近1600元。
2、外观
▲小米净水机的颜值超高,小编没有公举情节,但也真心喜欢这款净水机的外观。
3、滤芯
滤芯更换极方便,赞一下。而且目前的标价很公道。
▲▼小米净水器的四种滤芯,从顶部安装,非常方便。
4、智能
智能化设计,通过手机APP可以了解净水机使用状况,滤芯购买一键下单。这点小编没有亲身体验,完全是看宣传资料。
够了,这几点足够,如果是真米粉,有这几点足够下手了。
不过,小编不是重度米粉,而且还是不知名的伪砖家,当然要八一八这款净水机的缺点。
下面说缺点:
1、台面放置
▲台面放置的设计是个最大的遗憾。小编见过的净水器绝大多数是设计放置在橱柜内(这款就是绝少数)。写到这里,小编的脑中闪现出一句话:再漂亮的马桶也不应该装在客厅。
2、进出水
▲进出水的方式,看似安装简便,但长期使用起来会很别扭。水槽龙头是大多可以旋转的,旋转时拖着进出水管子这个长尾巴,总是不那么利落吧。或者,不用净水时把快装接口取下,用水时再把快装接口装上,说着都啰嗦。
3、废水排放
▲废水排放不够体贴。在水槽上用吸盘固定。但是,水槽是一个很容易被油污污染的地方,有这么个固定贴,清理油污时还是很容易让人有一点点心塞的。
另外,还有以下两点需要提醒,这个不是小米的问题,而是净水机的通病。
1、400加仑的制水量貌似很大,但折合每分钟也就是1升的制水量。用水时还需要一点点耐心的。
所以很多净水机采用储水桶进行补偿,出水量有很大提升,但也存在占用空间增大、储存水不新鲜的问题。
2、废水比。RO膜反渗透净水机存在废水问题(其实,这个废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可用水,它比起中水来更安全,叫浓水更贴切)。废水比的大小本身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选择。一般而言,废水量缩小会缩短RO膜的寿命。如果可以对废水再利用,采用1:3的废水比更加经济。
小米净水机,小米官网可预约购买,如果对它的缺点能购容忍,去买吧。
http://www.mi.com/water/
本文图片由小编的同事张之浩童鞋制作,特别鸣谢!
想看更多家居美图、装修攻略?关注微信公众号“独道家居”,回复数字01 至 09,可查看更多内容。
任何装修家居方面的疑问,欢迎关注并给微信号“独道家居”留言。小编我会尽力为你解答的~~
五 : 山川未曾九曲,我怎一脉世袭
山川未曾九曲,我怎一脉世袭
文:挽晨
○河山一连九曲,大道黑白,浑然不动。
一脉龙之图腾,战地血洗的残菊,染透了朝代的沉浮沧桑。亘古的长风打尽红墙绿瓦的半卷红尘,青史长街依旧不依不饶的镌刻下一骑轻刀狂草。当那残阳如血,午夜梦回,大地惊雷寄于我这世代传承的印记——生而为龙。
○长情且住,流云且行
而当所有的尘埃与流云都已静止,我隐在浮世一隅,十指拈花,听声声木鱼,晨钟暮鼓,未曾老去。 不知何时,我也可以在第一缕晨光穿过树叶的层层罅隙扫进窗柩之时醒来,在老树下闲置清茶一盏,古书几卷,一日粗茶淡饭,简单的醉心于书卷中那古朴自然的文字,亦或坐看行云流水,静待花开花落。在安然静好的岁月里将心扉敞开,任它开几株清幽的兰草,素雅脱俗,与世无争。或是低到尘埃里,做那一颗微尘,随风远行,在看尽世态炎凉,繁华与荣辱后置身红尘,历百年悲欢,遍尝人间烟火。而今看来,也未尝不是为一件圆满之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或不在,山川未止,禅心未定
而众生纷繁,有的人过得迷糊,有的人活的清醒,这都是存活于世间的一种姿态。在乱烟洪流中,这红尘烟火的熏染,呛伤了几多云淡风轻的云水生涯,身涉其内,也难免会月迷津渡,乱世烽火里,我们只需于心底留有一处留白,将那份如初时的纯净与美好寄放在那里,握一份安然,守一份清浅,在岁月沉浮里,听年华吟唱,观山川起伏。如此,便甚好。
○执扇掩面,戏里人生空悲喜,徒逝去。
世间风景万千,经历的每段人生都是在演绎着一幕幕不可预知未来的折子戏,我们终日行色匆匆,也只是在各自的舞台领域里,独自悲伤或是欢喜,在故事的始末都没有拉开序幕之前沉浸于那些虚假的怀想之中。而关于这些,记得也好,忘记也罢,都会随着时间的年轮刻画与遗忘,无论刻意还是不经意,没有谁会挽留住一片叶子的凋落,那些新生的绿叶传承了它的血脉,周而复始,而那些在我们眼中曾经不可挽回的已失去,又在哪个寻常巷陌成了人们闲聊的谈资,再回想来时,已然是恍若隔世。正视时,也只能用平常心去面对,走过了,也便云淡风轻了。正如白落梅说,生命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不能刻意删改情节亦或结局,但有一天,我们都回归宁静,因为,那是生命的本真。
○淡忘一季浮华,打乱缠绵,笑容不再。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手拈一抹心事静坐于日光的转角,沐日光倾城,独自享受着静下来的颜色,不必为时光匆匆里的不期而至而明媚或是忧伤,世事无常,都要以平常心面对,人和自然相比,已然是微不足道的,而那些过眼云烟瞬息消逝,陨落的尘埃终究还是与天涯永隔,如有一日,我不再为这一世浮华倾心而语,也依旧会在倚窗冥想之时,望向头上的流云,不为引得一场痴心的宿醉,只为在怀想同一片天空之时,寂静相望,默然不语。
深陷浮华的背后,我可曾生得一双眸子,纤尘不染,为心而蓝。
本文标题:一九八四和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九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