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教学《陈毅探母》有感
我觉得学生对于在课堂上留出一段时间进行自学非常感兴趣。比如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荣誉感被激发,个个兴高采烈地加入到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中。没有被请到的小组神情沮丧,请到的同学全神贯注,大家都发挥出一定的水平。二 : 论读史生趣
李太白在赞颂朱亥侯赢英勇事迹的时候,曾在诗作《侠客行》中写过这样的诗句: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为后生小辈的我们,纵然对诗仙笔下的“千秋二壮士”心驰神往,也对末句提出质疑:难道皓首穷经,一新着述的史家就真的那么无趣无味,尸位素餐吗?
且不论“开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太史公司马迁,也不谈被宋神宗定名“以史为鉴可知兴衰”的《资治通鉴》总主编文忠公司马光,单以新近辞世的著名美籍名史学家黄仁宇教授为例。他所着《万历十五年》掀起中国大陆一场来势不小的明史热,其所提出的“大历史观”更是成一家之言,引起普通人学习历史的广泛兴趣;试问,这样的“白首太玄经”,真的无味吗?
读史生趣,在于当读者慨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同时,更达到一种智者的敏锐和豁达。在这里,人们不单单认识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更明白了合纵连横,焚书坑儒,雅好清谈,贞观之治的由来与去向。不同的人在里面收获不同的食粮,政治、经济、文学、哲学,各有千秋,不一而足。也就难怪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的开首词中写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既付笑谈中,哪里还会无趣呢?
读史生趣,更应该前进一步,不应仅仅局限于本国历史,也应放眼世界,以期学贯中西。神秘的金字塔,威严的拜占庭,富丽的卢浮宫,甚而那血泪纵横的圣城耶路撒冷,多少悲欢,几度离合,试问不从史中来,又向哪方?历史是人类总过足迹的缩影,也是人类薪火相传的证明,非读史无以自明,非明史不能内省。当人们为现在所存的种种历史文献沾沾自喜的时候,切勿忘记还有更炫人耳目的史前史,即因尚未发明文字而无详细记载的历史;而那,更是梦开始的地方。
行文至此,聪明的你,又当如何呢?
三 : 在对比阅读中,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讲授《后赤壁赋》的一点体会四 :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式开场白
人们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虑,非得探明究竟不可。为了激发起听众的强烈兴趣,可以使用悬念手法。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往往会收到奇效。
党的早期革命家彭湃当年在海陆丰从事农民工作,一次到乡场上准备向农民发表演讲。怎样才能吸引来去匆匆的农民呢?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站在一棵大榕树下,突然高声大喊:“老虎来啦!老虎来啦!”人们信以为真,纷纷逃散。过了一会,才发现虚惊一场,于是都围上来责怪他。彭湃说:“对不起,让大家受惊了。可我并没有神经病,那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难道不是吃人的老虎吗?”接着,向大家宣讲革命道理。这次演讲后,该地的农运工作很快就开展起来。
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频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在适当的时候应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而且也使前后内容互相照应,结构浑然一体。比如,有位教师举办讲座,这时会场秩序比较混乱,学生对讲座不感兴趣,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完后他说:“这是一首有名的唐诗,广为流传,又选进了中学课本。大家都说写得好,我却认为它有点问题。问题在哪里呢?等会儿我们再谈。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读书与质疑》……”这时全场鸦雀无声,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演讲即将结束,老师说:“这首诗问题在哪里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么看得见雁飞?既是严寒季节,北方哪有大雁?……”这样首尾呼应,能加深听众印象,强化演讲内容,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标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教学《陈毅探母》有感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