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理智与情感-周国平:理智与情感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经验分享

一 : 周国平:理智与情感

心理导读:理智与情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能力,它们各在其位,各司其职。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御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 www.61k.com

 周国平:理智与情感

1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2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御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3

通常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能力,它们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理性还往往被看作高级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荣誉,而作为低级能力的情感则被看作对真理的干扰。因此,历来理性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情感则最多只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然而,事实上,人的心灵生活原是一种混沌,理性与情感的划分只具有十分相对的意义

4

柏拉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理性、意志、情感三个部分,并断定它们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别,呈现一种等级关系。自他以后,以理性为人性中的最高级部分遂成西方哲学的正统见解。后来也有人试图打破这一正统见解,例如把情感(卢梭)或者意志(费希特)提举为人性之冠,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将理性、意志、情感三者加以排队,在其中选举一个统帅。

能否有另一种思路呢?譬如说,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看:在这三者之间并无高低之分,而对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划分。让我来尝试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别。低级理性即科学理性、逻辑、康德所说的知性,是对事物知识的追求,高级理性即哲学理性、形而上学、康德所说的理性,是对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别。低级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冲动,归根到底是他律,高级意志则是对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精神性的修炼,归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别。低级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欢,高级情感是与宇宙众生息息相通的大爱和大慈悲

按照这一思路,人性实际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低级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科学理性,一是高级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学理性。简言之,就是兽性神性经验超验。丝毫没有新颖之处!我只是想说明,此种划分是比知、情、意的划分更为本质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为一体的。

文/周国平(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心理延伸

会员测试:幸福感测试

心理FM:明日又天涯

DIG心理学讲座9:感情里的经济学

二 : 田水:理智与情感

她是《妈妈咪呀》里热情如火的唐娜,也是《死神与少女》中愤怒崩溃的包丽娜。她能胜任角色零度到一百度的情绪爆发,也在做着爆发之后的情绪控制。很多的矛盾在她身上发生,又恰恰好似的融合了。她是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也是管理者。她是被理智与情感交织的田水。

文|甘鹏

从零度到一百度的情绪爆发

田水在《死神与少女》中演出女主角包丽娜,一个15年后认出曾经性侵自己的医生的智利女子。故事是有真实历史事件为大背景的,剧本得过劳伦斯•奥利佛奖最佳新剧本奖,也曾被罗曼·波兰斯基搬上大银幕。十五年的压抑只在一夜爆发,表演上是对演员演技的考验。田水却说:“演这样的角色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难的事情。从零度到一百度的情绪爆发,我也喜欢演这样的戏。”

她并不是骄傲。这是她基于多年舞台表演经验的自信。但说演绎上没有难度,其实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控制”。说到最痛苦时,反而要像是在说一个别人的故事一样,把情绪控制住——这是导演对田水在这出剧里的表演提出的要求,也是田水对自己在胜任角色的台词动作与表情之外提出的更高要求。感性的表演,理性的表达,在这里已经打架。

题材特殊的《死神与少女》会引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源于导演保罗·加林顿的大力推荐。而促成他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作的,又正是田水。她与导演合作过音乐剧《妈妈咪呀》。那次合作,让田水领略到导演独特的工作方式。从《妈妈咪呀》到《死神与少女》,导演在排练剧本之前,会将剧本背后的时代背景通过剪报、新闻图片、视频资料,详实地展示给主创们。让大家更为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行事的动机和诱因。演员们各自为其角色编了家庭背景、做了人物小传,还延伸排演了很多的小品。这些都是在剧本中没有,也在舞台上最终看不到。但对更好的演出这台戏,这些工作有无形的帮助。田水喜欢这样的工作方法。“现实主义体验体系的做法,让我们演员上台很有底。”田水说,“从体验到体现。这是从前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都在做的很好的传统。可惜这些年排戏都比较赶,很难保证有这样的准备了。”

曾经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

一个“从前”,提醒了我们。自从前到现在,田水在话剧舞台上耕耘已是二十年有余。

爸爸妈妈就是演员,从小在后台看他们演戏,后来自然而然就考戏剧学院。毕业进话剧团。田水做演员,是顺理成章。这一路好像除了演戏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唯独有过一次波动。那是1996年,刚做了两年职业演员。大环境不佳,话剧市场实在不景气。田水的同学们个个都改行、出国。她也动摇,想过放弃,去美国。都准备办签证了。杨绍林老师跟她说了一番话:“田水别走。当所有人都走了。你留下来,我们是可以做出一点事的。”

当时话剧艺术中心刚刚成立。环境确是坏到让大部分从业者都绝望了。但绝望里也看到了一点希望。骨子里对舞台的热爱,对身边这群伙伴们的信心。田水最后决定留下来。二十年前的安福路上,看得见一帮做话剧的“疯子”,他们站在马路上发传单,拉路人进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的剧场看戏……这群“疯子”里就有田水。

话剧艺术中心就是被这样一群人激活的。建立会员制度、打出看话剧成为生活方式的标语、做演出季、做话剧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领先全国,成为最市场化的话剧机构。正是从最坏最苦的阶段走过来,田水对话剧舞台,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说得完的。

现在的田水不仅是演员,也有职务身份。除了演戏,她还是话剧艺术中心的管理者。

职务工作与演员身份其实有天然的矛盾。管理需要理性思考,演员表演是感性思维。如果长期走理性路线,一定影响演员工作。怎么办?田水实话实话:“我尽量做到权衡。但还是蛮难的。”遇到好的角色想演,时间精力都不够。但还是想演,并要演好。“你管理演员,自己演得不好。凭什么管理人家啊。”所以看着田水在舞台上塑造一个个成功的角色,一般观众不会想到这是田水在每天要开会、做方案、盯进度、谈合作……之余完成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还要兼顾家庭与孩子。孩子的学校希望田水去学校的活动上表演一个节目,这,也是不能拒绝的。在理性和感性打架的时候,她会选择相信——田水用了一个词“直感”。

“感谢老天给我一个准确的直感。如果我的理性和感性打架,我最后就冷静下来问自己的直感是什么。直感告诉我是怎样的。我就怎样去做。”

我的感受不代表是你的

可能就是因为做领导做得并非一板一眼,一直又在演戏清楚现在的演员们究竟在想什么。话剧艺术中心的很多演员都喜欢和田水谈点心事。经常听到演员们说:田水姐说如何如何。能做到这样的领导也是难得。要知道,演员个个都是有个性有脾气的。让他们心悦诚服不容易。

“但我在和他们谈话的时候,也永远都会告诉他们,这只是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哪怕它是成立的,但那只是适合我个人的,不代表是适合别人的。你还是要想想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在经验分享上,田水强调“个体个性”。“创作就是很个体的。首先我自己就不会按照前人的方式去创作。”田水说。

和田水聊及一个时下热门话题。

何炅被北外同事举报,引发辞职。其实很多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作为大众明星也活跃在外。马伊琍、徐峥、陈赫、郑恺……都是中心的合约演员。作为管理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

田水谈出自己观点:“按说在外面签约,这边是要解除劳动合同的。但说句实在话,能给中心带来效益,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名声上的效益,而且一些合适的剧目比如徐峥他们也会回来演,那么处理上就相对人性化一点。国话、人艺,很多演员也都是这样的。外面的环境已经变了。我们也不能一尘不变。”这有一个过程,最初,曾经也是话剧艺术中心演员的陆毅、冯威(冯绍峰)在外签约,都是从中心辞职的。制度,是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一点点在改变的。如今的制度,相较于理更趋于情。最近还有一位知名演员加盟了话剧艺术中心,就是郭晓冬。因为演出《钢的琴》结缘,他从八一电影制片厂调动到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家就把这里当一个大家庭吧。”

田水就像这个大家庭的大姐。不是父母,她比父母更贴近家庭的孩子们。但又有家庭事务的担当和权威,毕竟是大姐。

说起来仿佛挺风光,做起来是蜡烛两头烧。作为演员田水今年两部新戏上演,《死神与少女》之前,是王洛宾题材的音乐剧《你是我的孤独》。10月还有历史题材的《将军行》,她做导演。全年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

说全年工作满满时田水的脸上并没有皱眉或者埋怨的神色,潜意识里她就是享受工作的。

——“不过,我7月会留出一大段时间。陪我的女儿去欧洲旅游!”说起这,田水很兴奋。那又是完全不同于谈起舞台谈起工作的另一种表情。兴奋夹着幸福,是田水最彻底的感性时刻。

三 : 《理智与情感》一岁一心情

  行文,是总结倾泻于笔尖的记忆。

  因而我们所读到的好书多半是润藉了的思绪,平静了的情感。并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渐渐平息自我,进入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状态。

  记不起是什么时候开始读的《理智与情感》,也许它一直安静地躺在我的枕边,从中文到英文,从文书到电影,日日年年醉,一岁一心情。小时候的《理智与情感》是枯燥的,两个女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际遇,相同的幸福结局。世界上的幸福总是相似的,我从她们身上找到了辛德瑞拉的影子,只是这次的王子不再英俊。于是,一幅英国十八实际的画卷,成了我童话时代的晚霞,那时候,我仍然相信每个故事都真实可信,每种幸福都理所当然。

  直到学会忙忙碌碌地生活,没有一种东西比读过的旧书更能调剂枯燥了,于是,我重新翻开《理智于情感》,看理性的埃莉诺如何以一颗包容笃定的心去抚平所有的苦难,而感性的玛丽安又是如何学会理智,学会成长。玛丽安曾认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爱情,于是她拒绝了布兰登上校,那个和她一样知道很多悲伤的曲子的人,也正是她美丽的钢琴声打动了上校。然而,人的一生终究有很多次选择,一次落水并不能阻止我们再次乘船,因为每一艘新到的船都可能载着我们的幸福靠岸。

  相比玛丽安,姐姐埃莉诺更为理智,她可以与吝啬刻薄的一目兄弟谈论生意上的事,也可以在自己痛彻心扉的时候给予妹妹最真挚的安慰,她甚至能够祝福爱人的一去不返。最喜欢看埃莉诺平淡温和的笑容,仿佛能够消退所有的事与愿违。当最后腼腆爱德华回到她的身边对她说:“我今天来这里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是想告诉你,我的心将永远属于你……”最感人的告白从最不浪漫的人物口中说出,一向理智的埃莉诺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而我,也终于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顺理成章,幸福,需要长久的等待,更需要始终如一的赤子之心。

  一个人幸福与否,只要看她在一天平息后,能不能感受到宁静,能不能有一种充实和饱和填满心灵。如果是,时常感伤的人也是幸福的。当玛丽安弹起那首《不要再哭泣,悲伤的泉》,不止是布兰登上校,书外的我也沉浸在一个失去父亲的女孩细水流长的忧伤中,平静中的忧伤,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四 : 理智与情感

  没有人不会犯错,

  没有人愿意承担错误,

  在理智与情感之间,

  你会选谁?

  理智对情感说,

  要承担!

  情感没有说话。

  它知道,

  理智也无法真正承担,

  它只是在说服情感,

  遵从自己。

    五年级:胡徽懿

本文标题:理智与情感-周国平:理智与情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33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