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消失的楼兰古城-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发布时间:2018-01-02 所属栏目: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

一 :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2014 10/17

楼兰是中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小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古城复原图》

最早记载“楼兰”这一名称的是《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根据《史记》的描述,楼兰人在公元前3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楼兰受月氏的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被匈奴所管辖。楼兰在西汉时有居民14000多人,士兵将近3000人。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张骞出使西域途径楼兰》

汉朝以前,中原人根本不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古国。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楼兰古城成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繁荣的商业为楼兰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使楼兰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楼兰此时已经成了西域的乐土,沙漠里的天堂。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遗址文物遗存|楼兰帽子》

但是,西汉王朝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中原群雄开始混战不休,无暇顾及西域,楼兰也渐渐与中原失去联系。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时,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古城》全图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楼兰衰亡?内力的损耗还是不可抵御的外力的侵袭?楼兰的子民去向了何方?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城区图

对于楼兰城的消失,最盛行的说法是由丝绸之路的变迁造成。两晋之后,丝绸之路改走北道,中原在楼兰的驻兵和屯田事业也从此向北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楼兰古城便慢慢被废弃,最终销声匿迹。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也有人认为是战争摧毁了楼兰城。作为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在楼兰城周边的多处墓地可以看出,在同一区域同一时期的墓地葬有不同的人种。有可能是楼兰被占领后,占领者实行了屠城,然后撤离,楼兰因此慢慢被风沙湮没。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双眸凝视远去的楼兰欲哭无泪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又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猜测,一为楼兰毁于干旱,一为楼兰毁于洪水。持前种观点的人认为,楼兰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使水利设施和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公元3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断水了。水资源的缺乏使得人们的卫生状况恶化,抵抗力减弱,于是瘟疫爆发,楼兰古城居民为了生存只得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国内外探险者在楼兰古城的废墟中不仅找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还有各种财物,看来楼兰古城是突然间被废弃的,但是这里却没有战争的痕迹。也许,只有瘟疫才能造成十室九空的景象,才能让人不顾一切地逃离。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与此相对的猜测是楼兰古城毁于洪水。有人认为,在1600年前罗布泊洼地及其周边有大面积的森林,种类繁多的植被,飞禽猛兽出没于此,生态环境与现在相差极大。这一时期,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河流水源充足,孔雀河与楼兰古城平行且只有22公里左右,若是楼兰城缺水,完全可以引孔雀河水入城。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过度的采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湖泊,河床抬高、湖深淤浅。而楼兰古城建在高地平台上部,城外被水环绕。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城的毁灭可能是当时某一段时期里罗布泊抬升湖水,导致水位上涨,向西蔓延楼兰城,同时楼兰城及周边地壳下沉,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等河流下游注入到楼兰城致使楼兰古城毁灭。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楼兰古城成为沙漠中的废墟,楼兰的灿烂文化都永远的存在我们的追忆中……

楼兰古城 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查看原文

二 : 楼兰古城是什么消失的呢?

楼兰古城是什么消失的呢?

楼兰古城是什么消失的呢?


楼兰消失的原因有战争说、气候变迁说、冰川说、沙漠风暴说等多种。

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科学钻探科学考察队在对楼兰古城实地考察后发现,它的消失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3000年前,罗布泊湖水面积曾达12000平方公里,古孔雀河水源充足,楼兰一方面为了靠近水源依水建城,一方面又害怕洪水侵扰,所以他们选择了有孔雀河支流穿过的高地。

科学家测量后发现,这块高地比现在干涸的罗布泊湖底高出近30米,比现在的孔雀河流域也高出十几米。

据科考队专家介绍,随着气候的变化,罗布泊的逐步退缩,河流和罗布泊之间入湖的高差加大,河水的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下切的过程则使高地越来越高。专家解释说,随着高地的抬升,人们取水开始变得困难,穿城而过的古孔雀河支流也渐渐干涸,最终古孔雀河改道而行,罗布泊湖水大量萎缩,人们离最近的水源也要走好几公里,科学家表示,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体系已经相当脆弱,经受不起任何例如灾害、战争,经济衰退等大的人文自然波动。

专家因此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其他的诸如战争、(丝绸之路)改道和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则只是楼兰古城消失一个次要的原因。

最近有学者运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大量图像的判译,从环境地质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楼兰地区古河道的变迁,认为楼兰古城衰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出现过两处滑坡崩塌,造成堵江,形成堰塞湖,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古孔雀河是当时流经楼兰地区的惟一河流,也是楼兰古城惟一的淡水源,楼兰终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还有人提出,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因为人类不尊重自然导致的。比如乱砍乱伐胡杨,致使生态恶化,无法居住。这个观点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此地盛行的木葬。在楼兰古城附近,曾发现了神秘莫测的太阳墓。这种墓葬外表奇特,围绕墓穴深埋着一层又一层由细到粗的圆木,圈外又呈放射状埋放着一行行圆木,就像太阳的光芒,正是因为这种墓葬外表酷似太阳,被称为太阳墓,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最多的一座竟然用了一万多棵圆木。

还有人认为,是洪水毁灭了这座地处交通要道上的古城等等。

从目前的状况看,这种争论还将持续下去,楼兰的神秘也许将永远无法揭开。

三 : 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古城具有灿烂的历史,古亦称鄯善国,因为居于汉朝和西域诸国的交通要道,在汉朝时期的历史上多次出现,特别是汉武帝与匈奴征战期间,鄯善国更是左右双方力量的重要筹码。

可是,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史学家对楼兰古城的消失给出多种说法: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其证据就是王昌龄的《从军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可是,凭这只言片语,只可说明将军们的雄心壮志,无法表述楼兰国的消失,基本可以排除;但“黄沙百战”四个字,依旧可以给出重要的信号,当时的楼兰脚下的土地,沙质严重,土地不适宜保水。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瑞典探险家,首先于1900年3月发现楼兰古城)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这种说法也过于牵强,中国古代的人民一贯是逐水而居,形成城镇,而丝绸之路一定是顺城镇的走向而行,因此,城镇的变迁是丝绸之路改道的原因而非结果。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说法五和说法六,没有丝毫的依据,近乎科幻,何况再大的瘟疫和生物变迁,也很难让一国的人民完全消失。

楼兰是汉代西域一个强悍的部族,他们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罗布泊的西北缘。楼兰古城的确切地理位置在东经89度55分22秒,北纬40度29分55秒。据记载,那时的楼兰国政通人和,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周围建有雄伟城墙、是边境重镇、“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许多商队经过时,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楼兰国臣服了汉朝,年年岁岁进贡来朝,以后几降几反,成为当时汉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斩楼兰王典故,这样表明征战将士誓平边患的决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楼兰是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

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楼兰古城消亡的真相是如何哪?

首先,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前面曾经提到“黄沙百战”,说明当时的西域已经沙漠化,这不仅是楼兰,也是西域诸国的地质状况。原因在于,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青藏高原隆起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就很少到达这里,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这是楼兰古城所处的气候和地质历史背景。

其次,楼兰建于罗布泊边缘,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上面已经说到,楼兰城是建设在沙质化十分严重的土地上,这就决定了地下水量不足,深层地下水难以对浅层地下水进行有效的补充,因此,浅层地下水的补充渠道主要是罗布泊,也就是说,地表水不断补充浅层地下水,这是罗布泊地表生物可以生长的水分来源。

可是在公元200-400年间,罗布泊发生了位移,这有很多记载可以证实,罗布泊怎么游移呢?科学家们认为,除了地壳活动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是河床中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造成的。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楼兰古城就在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结果就是罗布泊发生了位移。

关于这一点,还有很多间接的证据,比如,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再比如:《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楼兰焉耆 龟兹三国士兵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楼兰的缺水困境。

现在我们知道,罗布泊最终大幅度移动了,虽然人力短期缓解了楼兰缺水的困境,但最终楼兰的水源被阻断了,可是楼兰是沙漠化的土地,保水功能极差,而深层地下水的深度很深,地表植物特别是水草的根系深度最多也就是两三米,当浅层地下水的来源(罗布泊)消失后,浅层地表干枯,地表植被只能死亡。

当地表植被死亡之后,无论粮食 牛羊都没有生存的基础,楼兰人只能全部迁徙。

第三,楼兰应该消失在公元350-400年间(这是如松提出的观点,有专利),因为楼兰是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至少那个时候,楼兰还是比较繁华的,适合居住,而西晋的年代是公元265-316年,前凉的年代是公元301年到公元376年,因此,楼兰应该消亡于公元350年至400年,五十年间一个繁华的古城消亡了。

我们再看看公元400年前后中原发生的事情,更会有意思,那时中国处于十六国时代,也称作五胡乱华的时代,那个周期是中国最寒冷的周期,基于降雨形成的条件不足,干旱大规模爆发,洛阳一带成为牧场,这个时期,是中国从西汉末年气温开始下降以后,气温最寒冷的阶段,洛阳开封一代因为干旱十室九空。因此,寒冷也加剧了楼兰古城的干旱,在沙漠地带,干旱缺水,数年间使得地表植被完全死亡不会是奇怪的,楼兰人完全迁徙就顺理成章。

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如果我们对前几个城市陌生,那统万城也会很熟悉,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草原南部的萨拉乌苏河畔的沙漠之中。这座古城遗址气势浩大,是十六国时期的大夏国首都,俗称“白城子”,统万城是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可是,当时夏国主赫连勃勃兴建都此城时,这里是水草丰美,山川秀丽,气候宜人的优美之地,赫连勃勃对这个地方曾大加赞赏。因此,统万城消亡于寒冷带来的干旱是毫无疑问的。

历史上,楼兰古城消亡之后,一个更大的疑问是楼兰人迁徙到了何处?因为无法找到比较明确的证据,所以,瘟疫生物攻击战争破坏使得楼兰人死亡殆尽的说法才开始产生,实际这些都仅仅是猜测,没有可靠的证据;我们可以考察一下五胡乱华的历史,当时进入中原的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匈奴、鲜卑、羯、氐都有比较明确的源头,而羌族的来源极其庞杂,羌渊源于先秦时期的西戎,逐步向西和南面迁徙,居于河湟一带的称为西羌,西迁至天山南路的羌称为婼羌,甚至当时进入中原的还有中亚一带的民族,如果消失的楼兰古城的人们,被东迁的羌族武装裹带进入中原,也未可知,当然这是猜测。

虽然楼兰古城的消亡在史学家眼中是一个悬案,但如果结合气候史地质变迁史和人文史来综合考证,楼兰古城实质是消亡于罗布泊的位移和寒冷造成的干旱。

现在中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似乎很类似于楼兰当初阻止注滨河改道,楼兰是沙漠地址,不利于蓄水,现在京津唐地带(整个大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似乎都是如此)的水位不断下降,寒冷周期也再次到来,不知未来的“楼兰古城”会是哪一个。

更多资讯点击:

四 : 当代童话:一、消失的小楼

我的母校天津四中现在是津门名校了。虽然五十年前我就离开了它,但五十年风剥雨蚀、电裂雷击都没有消磨我对它的思念。一些久远的记忆,有时会浮现、闪亮,清晰如在眼前。它们又象童话,幼稚、单纯,现在勾画出来,尽可品鉴: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四中,地近郊区,教学区门口朝西。门外空旷操场的西北角,独立着一座二层小楼,座西朝东,与教学区相望。进出四中的人最先看见的,就是它。应该还有围墙,环抱着教学区、操场和小楼,但还没有修起。小楼四外空荡,孑然突兀在教学区之外。二楼的南墙开一小门,一架铁扶梯自小门接地,是安全通道。日压楼头时,楼后远方的树木、工人新村的房舍,幻化在天光日影里,依稀可见。清晨,小楼曙光满墙,窗玻璃通红如火。楼内,年轻、健壮的生命——寄宿于此的学生——充溢着勃发的活力。小楼不但是学生宿舍,而且竟然是女生宿舍。那时四中住校的学生少,女生就更少。她们聚住的小楼,没有保安,小楼与教学区之间也无路灯。这些女生出小楼,步行几十米穿过操场进教学区,每天几个来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觉得极平常,也确实安全无异常。

那年,我在四中上初一。新学年第一天的课外活动就是拔草。经过一个暑假,大操场上杂草从生,学生们都来拔草。我正拔得又热又累,背后响起了严历的声音:“你光揪叶子可不行!拔草不拔根,几天就又长叶了,等于没拔!“我扭头一看,一个高个女生正站在后面。她满脸通红,浑身汗湿,一缕头发粘在前额上,正严肃地盯着我。见我惊愕又为难,她就蹲下身来,说:“你人小力气小,可能拔不动草根。不要紧,你先抓住茎叶,前后左右用力晃动,把草根晃活动了再使劲拔,就这样——,你看,连根出来了吧!”说罢,她解下缠在左手腕上的兰手绢,擦了擦我脸上的汗,才站起来,说:“拔慢点没关系,但一定要连根拔。做事就要尽力作好,不能敷衍啊!”

草拔完了;那边响起了歌声。只见五六个高中女生正手挽手成一横排,挺着胸脯,踏着歌曲的节拍,朝小楼走去,一边唱道:“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到楼前,她们才散开,嘻笑着跑进楼去。中间那个高个儿“姐姐”的左手腕上,正缠着一条兰手绢。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四中学生会的干部。

我自四中毕业后,即到外地求学、工作。后来,听说母校改为仪表工业学校了。多年后,又恢复了四中。我自庆幸:我往昔的学习、生活之根没有终绝,生发至今,已是市内名校。若说中学生活如梦,则梦中人也正是追梦者。“知来者之可追”。陶公“追”的“来者”,不也是梦麽?现在,四中女生寄宿的,当是气派的女生公寓楼,功能齐全,起居舒适,晚间灯明,专人保安。在这样的封闭管理下,女生是安全的。然而,在当年四中那样的“开放”管理下,小楼里的女生竟然也是安全的,并且一批又一批地健康成长,走出小楼,步入大学,奔向社会。当年那孤立的小楼早已消失了,但愿年轻人那颗“火热的心”永远燃烧,无论是在四中的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本文标题:消失的楼兰古城-解密|楼兰古城是如何消失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1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