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电影观后感2000字-电影《小时代》观后感2000字

发布时间:2017-12-10 所属栏目:生命之树观后感

一 : 电影《小时代》观后感2000字

虽然从未读过郭敬明的小说原作,但听闻电影版《小时代》要上映时,内心还是与郭敬明的粉丝们一样充满期待。电影还未播出就万众瞩目,上映之后,大家褒贬不一,但是郭敬明及其导演的《小时代》无疑成为各大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置身于舆论的浪尖上。

业内资深影评人周黎明老师说:“不管是中国,还是好莱坞的纯商业电影,它最基本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我看过这么多美国电影,它绝对不会倾向于拜金主义。它会有炫富的东西,但最终会用镜头语言告诉观众,拜金主义不可行,像《小时代》这样暗示拜金的,绝对不敢。从这个角度来讲,《小时代》是一朵“奇葩”。不管“奇葩”与否,《小时代》终是斩获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及最佳新人导演两项大奖。抛开演员演技、情节设计及导演水平不说,我仅从电影的故事内容出发,谈谈我眼中的《小时代》。

《小时代》电影全长115分钟,全片围绕着顾里、林萧、南湘和唐宛如4个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外加与简溪、顾源、席城、宫洺、周崇光和卫海一群型男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这部电影里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值得我们娓娓道来。

林萧篇

四姐妹中感情看似最恩爱牢固的林萧,大四因忙于M。E的实习工作,没时间陪男朋友简溪,结果遭到简溪的背叛。可林萧放不下多年的感情,所以她选择原谅,但我们知道这样的爱情终是寿命不长的。果然,在一次与顾里发生口角冲突,负气而出跑到男朋友家里时,撞见的是他与插足者的恩爱甜蜜。林萧痛心哭泣,狼狈而出,第一眼看见的是那个刚和自己吵过架的闺蜜顾里,那时她想只有好朋友才会对自己不离不弃,顾里的安慰成为林萧失恋时最好的疗伤药。最后简溪带着他的女孩出国,林萧伤怀送别。有些人走了,像一缕清风,无牵无碍。有些人离开,似要将魂灵一同抽去,痛彻心骨。但是,我们都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1个人在等着你。这个人,也许在蒹葭苍苍的水岸,也许在江南悠长的雨巷,也许在匆匆筑梦的廊桥。无论多少年,都要相信,他会一直守候在缘分必经的路口,等着你。也许他不会为你而死,但他注定为[www.61k.com]你而生。请记得,你不来,他不走。周崇光就是那个在缘分路口等待林萧的男子,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优雅、帅气。他穿越汹涌的人群,怀着满腔的热和目光里沉甸甸的爱,他愿为港,护林萧周全。而林萧愿成舟,为他搁浅。

顾里篇

顾里因席城一事失去南湘的友谊,受到顾源的冷落,并在同一天里承受丧父之痛,短短的一天仿佛有一年那么长。人生就像一部起伏有致的小说,情节环环相扣。缺少任何1步,或者任何1个地方做了删改,都无法按照从前的安排走到终点。既是年少轻狂犯下的错误,亦不必患得患失,顺应自然走下去。无论路途有多少沟壑,都需要自己去填满。逃避无用,这世上,别人无法代替你去成熟,顾里只能靠自己坚强并成长。要相信,真正长久的友情不会因为你无意间的错误而弃你而去,感情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被原谅的机会。望着在雨中痛苦,却坚强独立的顾里,顾源心生怜惜,忘记前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二人终是联手渡过难关,靠自己的力量在一起。影片最后,顾里盛装出席了顾源的订婚典礼,高傲、自信又霸气,人们以为她来闹场子,却见顾里表现得更像一位女主人,殊不知她的破坏才刚刚开始。人海中好不容易遇见1个顾源,又怎会轻易叫人夺去。最后她和顾源联手破坏了婚礼,家长眼中的闹剧成为他们眼中的喜剧,顾源说:“真正爱你的人,不用说话只靠1个眼神就能懂”。是的,他懂顾里,顾里亦然。他们的爱情没有人能介入。

南湘篇

喜欢画画,如女神一样高雅温柔的南湘,一出场便博得了许多人的好感。1个席城,让孤高的南湘宁愿卑微到尘埃里,也要为他开出花朵。情感分成许多种,有些爱相处若即若离就好;有些爱则需要将自己磨碎,和着岁月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肯罢休。南湘的感情就属于后者,她用自己一次次的受伤害来包容原谅席城的粗暴与任性,最终没有换来席城的浪子回头,却使自己遍体鳞伤。毕业季到来,再加误会未解,姐妹们相继离开,此后关山万里,沧海无垠,再重逢,不知是何年哪月。这多像现实中的某种际遇,一旦擦身离开,再无相见之期。所幸,郭敬明笔下的结局没有遗憾,在影片的结尾,或许席城终于看清自己最应该珍惜的人,他找到了南湘,并给了她1个迟来的拥抱,相拥而泣,守候但愿长久。那天南湘主动打电话给昔日的好姐妹顾里,她可能想对顾里说:“顾里,我想你了……”。看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唐宛如篇

唐宛如时常犯花痴,其实心底一直单恋卫海。她不顾矜持,暗送秋波,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卫海已有女朋友,只是唐宛如不知。在一次向卫海示爱的过程中,冷不提防地被卫海的女友泼了水,并遭受辱骂和嘲笑,唐宛如双眼泛红,默不吱声,观众始知她的豪放背后原来隐藏着一颗如此脆弱的心。很喜欢她总是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姿态,那么洒脱,无丝毫做作。如果早知使君有妇,唐宛如必定抽身而退,不作纠缠。然而现实跟她开了个玩笑,在这场单恋演出里她充当了跳梁小丑,这段单恋给她带来的是无尽的伤痛。这个伤口即使是好姐妹也不容触碰,所以当顾里无意触动到时,唐宛如隐忍的脾气才会爆发。不过,小小的争吵哪抵得过姐妹情深,在得知顾里爸爸去世的夜晚,她忘记不快赶去安慰,默默支持。多么1个率真可爱的女子呀,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神经大条时就犯花痴。所以即使在最后,唐宛如突然转移目标倒追宫洺时,我们始终面怀笑容接受,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因为那就是1个真实的、敢作敢为的唐宛如啊。

看完《小时代》,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生活的浮光掠影。虽然没有帮忙搞定毕业论文、提供豪华别墅的富二代舍友,但是我们有可以帮忙打包快餐,考勤时帮忙答到的铁杆室友。好朋友无需多金,只要能在你伤心失意时陪你到KTV吼上那一嗓子,只要在你烂醉如泥时听你吐不尽的苦水,这就足够。犹记南湘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时,四人抬着道具箱子在冰天雪地里赤脚狂奔的样子,那么努力,那么感人。或许,《小时代》的拍摄确实存在诸多不足,网上骂战不断,但是我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我不予评论,我只评论我作为1个外行人也能看懂的东西,这就是我想述说的《小时代》,1个友情与爱情结合的《小时代》。

二 : 电影《诗》观后感2000字

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提问“什么事诗?”“读不懂的就是诗。”1个同学这样回答。我还记得那时老师所向他投去的赞许目光。读不懂的就是诗。按这个逻辑是不是说,我们的人生中,最让人读不懂的部分,就是诗?

影片从两条主线,3个视角来铺展。关于明暗两条主线已有许多评论这里不再赘述,而3个视角,我认为美子代表1个视角,小旭等少年代表1个视角,剩下的“其他人”代表第3个视角。

美子所代表的视角,是感受生活的诗意、热爱生活的爱美之情、对天地自然怀着的无限温柔爱意。美子是作为1个得了健忘症的老人,却是影片中唯一1个真正懂得生命就像诗之美的人。从她注重仪表、爱干净、听诗歌讲座、喜欢花、对生活的乐观精神……每1个细节都体现着美子的热爱生活、展现着她所代表的女性的灵性与善良美好。这个六十六岁的老人,她坐着仰头观察一棵树,庞若无人,天真无邪的眼神,那样子真是极像一位少女。如果说少女时代喜欢观察自然、望着草木天地发呆是出于一颗“初心”的无邪,那么美子这个老年妇女对诗意的寻觅和对自然生命之美的好奇心,则是历尽人生沧桑之后人性对自然最深的领悟与最真的回归。

小旭等男孩所代表的视角,是危险的青春期里荒唐而冷漠的少年。逆反,与祖母之间的代沟让他对祖母腻烦冷漠。无知,年少轻狂的岁月他们还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意味着什么。冷漠,面对一条生命的逝去,却能够依旧轻松若无其事,依旧看着电视哈哈大笑,依旧兴致勃勃地打游戏,即使面对女孩的照片也依旧能够无动于衷。那是青春之殇,也是年轻之痛。

影片中所有的“其他人”包括小旭的母亲(诗歌班的老师除外)代表着第3个视角。这个视角即是现代人的冷漠麻木。面对孩子们如此的错误,面对1个年轻的生命的死去,所有的人竟然都是那样的冷漠那样的无动于衷。从死者的母亲在医院门口悲伤到神志不清时冷漠旁观的“看客”路人,到美子给便利店收银员讲述1个女孩身亡的消息时收银员的充耳不闻,再到5个施暴少年的家长处理后果时一心“钱能摆脱一切,给了钱万事大吉”却丝毫没有想到过反思、惩罚与忏悔……这一切普通人对于生命惊心的冷漠麻木被揭示得太过残酷,却又是真实的。而影片中一直以电话那端的声音形式出现,知道最后才回到家却已找不到儿子和妈妈的小旭母亲,又是带有批判性的一笔。当妈妈的身影终于在影片最后出现,不禁让人想问,在小旭犯错误的背后,到底是哪些缺失埋下了因,是妈妈的失职,是与祖母的代沟,是教育的不足,是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悲剧?

影片名为《诗》我想是因为其最大的主题还是在“诗”这个字里。尽管影片有着太多的批判(www.61k.com)与控诉的意义,然而其主旨还是在引导我们去寻找生命的诗意与美丽。那些错那些冷漠,那些对生死对善恶的无动于衷,那些对生命中一草一木之美的视而不见,所有人都没有一颗写诗的心……这是因为还太年轻吗?张晓风在散文《只是因为年轻啊》里说人们因为年轻而感受不到生命的悲悲伤与美丽,那样的感情,在《诗》里真的是让人思考的吧。为什么1个六旬老人可以怀着一颗写诗的心看待生活与世界,而那些孩子那些青年人那些拥有着青春与健康的人们,却对生活冷漠麻木?真的只是因为太年轻吗?

对于“是不是祖母向警察举报”这个讨论我是认同于正是美子向诗会上的警察吐露孙辈的罪孽的。从影片细节的角度来说,美子特意带小旭去餐厅吃饭、要求小旭洗澡、亲自为小旭剪指甲,以及孙子被带走时美子的平静……这一连串的细节都作证了美子早已知道小旭要被捕。从精神层面上来说,我是认为美子寻诗,美子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每一处动人,她对于真、善、美得追求已经足以强大到去举报自己的孙子。

至于本片该不该被贴上“女性电影”的标签我倒是觉得也未尝不可。毕竟美子的身上体现的是女性的特质与魅力,而影片的很多处理又让人看到对于男性的批判。给人这样的印象却成为了影片的不足之处吧,有性别立场太明显的嫌疑。

影片结尾段大胆而又秒绝的处理,让美子念诗的声音与死去的女孩的声音相交融。我是觉得在某种程度上美子与死去的女孩在灵魂上是想通着的。说不清缘由,或许一颗懂得慈悲与生命的心怀就早已得到原谅。而我又一直觉得美子对诗的追寻也是对青春时代的1种缅怀。

“难的不是写诗,难的是写诗的心。”

愿我们都能够多怀有一份写诗的心,愿能有更多的人懂得,诗意地生活。

三 : 电影《生命之树》观后感2000字

在第64届戛纳电影节上,《生命之树》惹来铺天盖地的争议,有人说这部电影是曲高和寡的自我沉溺,有人说它哲思繁复,如诗美丽。两级分化的影评口水大战中,导演泰伦斯·马力克捧走了金棕榈奖杯。我认为,这个奖杯实至名归。Unless you love, your life will flash by。 第一遍看生命之树是预告片,杰克的妈妈说这句话时,我纠结了。而在第三次看这部电影时,也终于明白了些许,在如诗般的静谧中,领悟了爱与生命,人与自然。

故事背景设立在50年代,以1个有3个男孩的家庭为中心,穿插大儿子现在时空的生活情绪,从丧子回叙家庭成员的生活点滴。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基本没有戏剧因素的存在,只有一些朴实自然的生活片段。成年时期的杰克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却在当代生活中像无头苍蝇一样摸爬滚打,他希望改变社会的面貌和他人的想法,到头来却空想一场。本片就在他的回忆中展开。妈妈教育他要用爱获得全世界,爸爸告诉他必须要坚强才能出人头地,让人们对你刮目相看就必须强大起来。爸爸和妈妈都希望杰克顺从自己,在这种相悖的教育观中,杰克开始迷失自己。最后,杰克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谛,理解了爱、真、美、善。杰克终于发现,在认知的起点—家庭中,他学到了关于自我意识的起源和对这个世界的博爱。

成年杰克的回忆也就是他本身的成长史,零碎的片段构不成线性叙事结构,《生命之树》虽然把宣传发行定位为剧情片,但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叙事的剧情片,而是接近电影本质的影片,这也造成了它走向被推崇和被攻击的极端。喜欢则奉为经典,不喜欢则直喝倒彩。 很多人说本片没把故事表达清楚,我不认为,也许它不像《公民凯恩》把故事表达的很清楚,也没有《让子弹飞》的快节奏和明朗的故事脉络,但故事本身就是在讲小杰克在2种矛盾的教育中的自我救赎。

导演马力克是一位基督徒,这部作品也有强烈的神学思想,片头的那句话“修女们教导我们,活着有2种方式,1种是秉随天性,1种是慈悲为怀”和“天性使我们只图享受,并希望掌握命运……即使前路一片光明,还有爱意浓烈包围,(www.61k.com]也有角落阴暗不幸”。我不是基督徒,原谅一开始看的时候心里的急躁和不耐烦,理会不了作者为何安排这些台词。但我却在这些安静的画面里看到了导演对人性的思考。在商业电影泛滥的今天,马力克仍是慢工出细活,没有刻意的电影视听语言和剪辑镜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空灵,让一颗跌入尘埃的心灵在瞬间感悟到自身的渺小。曾经在哈佛大学读哲学的马利克不喜抛头露面,不出镜,不拍照片,安安稳稳的享受自然。

片中有将近20分钟的类似人与自然这样栏目的画面呈现,很多人呈鄙视态度,说这是赤裸裸的纪录片。在豆瓣看影评看的我很难过,这个浮躁的世界,这个急功近利的物欲横流的世界啊。在时光网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评论:暂时放下偏见,让美的洪流冲散你少年的傲慢,回归到生命的迷失中去吧。从黑暗中点点焰火到深海里的优雅生灵,从微细胞的生长和原子奥妙到宇宙的爆炸和火山喷薄,从清澈的雪原到金黄的沙漠,从幽静的森林到波浪翻涌的海边,从轻舞的薄纱到光影中的门,那种彻头彻尾的美让人震撼。用千万张精美绝伦的图片连缀成的MV,光影与色彩的调配完美无缺,每1个画面都精美得令人叹为观止,每1个视角都新颖独立带给观影者享受与思考。我认为,开头和片尾那些CG制作的图片远远没有自然的景观和一家人在一起时他们的微笑美,电影不只是叙事的艺术,也是光影的艺术。若它足够美,又同样有思想,它也是一部好电影。

关于所谓的俄狄浦斯情节,我不是导演,不敢妄下结论。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有那种自我意识,不希望妈妈把爱多分给别人,就像杰克问母亲最爱谁时,母亲说你们3个孩子我都爱时,杰克眼中流露的渴望和迷失。弗洛伊德也许说的是对的,影片中也许也故意保持了这种心理学的思考。年少的杰克在心里对父亲说:“你怎么不去死,她只会爱我1个”,那种强烈的敌意和恋母情节,我不知道如何解释。

生命之树,像是杰克小的时候,父亲和他一起栽下的小树,母亲说,“你会和他一起长大”。片中总是出现橙色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倾洒在嫩绿的草叶上,孩子的笑脸中,似是告诉观众,这就是生命,这就是希望。最后的那片站满人的滩涂,其实在片中反复的出现,有的时候只有他1个人,有的时候是一家人,而最后,有很多很多人,出现在他生命里的每个人。因为有生命里每1个人的存在,所以我们才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来日落,去抵达生命的终结。我想这就是马力克用他三十年的构思传递给我们的思想吧。生命也好,宇宙也好,对神的质疑也罢,在这万物浮生中,请用爱包容一切,发现生命中诗意的美。

“生命就像浮云易逝,如秋草易萎,如树木根基尽毁,难道这是宇宙无常之际的骗局?有谁可得永生,我们不能驻足不前,要勇敢直前”,马力克用他的哲学思想解读了基督教义和生命人生。

编者点评:好的影评不仅会引起人的共鸣,也会催动没看过的人主动去了解、去领悟。生命宛然如一颗树,枝叶繁茂,清晨会有露水和凉风,午后会有缓慢移动的阳光,晚上会有大而明亮的点点寒星,春天发新芽,夏天展枝桠,秋天落枯叶,冬天就光秃秃、赤条条地站在那儿,大自然给了它什么,它就承受什么,享受什么。《圣经》里说过,爱是包容,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自夸,爱是永不止息。爱,则是生命之树的滋养之源、活泉之水。

四 : 电视剧《福贵》观后感2000字

翻阅《看天下》,偶然间看到了黄渤和袁泉近期合演的话剧《活着》,好评如潮,让原作者余华当场飙泪。瞬间,想起了很多年前看过的电视剧《福贵》,其实一直没有看全,那时候是2006年,李丁还活着,他演了主角徐福贵的爹——徐老爷。演福贵的男主角是陈创,那个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宝莲灯》里神气活现的哮天犬的搞笑男人。在看到《福贵》电视剧的时候,我笑了,跟母亲笑谈着说:“这个男的,总觉得他脱不了‘哮天犬’的‘狗’模样了,不管演啥,都是一副哮天犬的模样呢。”

哪知道,六年前幼稚的话,在今天竟让我泪流满面。是啊,的确是挣脱不了“狗”的摸样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所谓的“人”,其实终其一生,连只畜生都不如,也许真就如“狗”,生活得艰难,生活得苟延残喘,连个能安慰他、摸摸他头的人也没有。

这也真就是福贵一生的写照。

这一辈子,他辉煌过,也晦暗过,但是,总结起来,我更愿意说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有严厉的爹,宠他的娘,有爱他的女人,孝敬他的女儿,敬畏他的儿子,孝顺他的女婿,聪慧的外孙,还有一头在他孤身一人之时,一直一直陪伴他的老牛。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家里还很富裕,家里有长工背他上下学堂,有佣人老妇给他煮饭洗衣。他还会去逛窑子,让肥胖的妓女背着他回家。他还会赌钱,付现的钱不够了就偷他娘和他女人的首饰去卖。他女人,家珍,怀着六7个月身孕的时候去赌场找到他,要带他回家,迎来的却是一顿痛打。这一晚,她迎来的是败家丈夫的彻底破产。只一晚,家里的100多亩田地没了,家里的佣人都得被遣散,家里的房子也被变卖还赌金了。就这样,家败了,福贵也“赢”来了人生第一次的劳动:一担一担地挑着铜钱去城里还赌债。

没过几天,他们全家就被撵到一间茅草屋过活了,跟他们家曾经的佃户们一起做邻居。也是这一晚,徐老爷从厕所摔下来,死了!家里从此开始残缺不全。

没多久,家珍怀着8个月的身孕被她爹接回了城。大半年后,她自己走着回到了福贵的身边,用福贵他娘的话说:“那是你的女人,别人抢不走。”接着福贵又被国民党的炮兵拉去前线。离开了家,福贵的生活是痛苦的,可是紧接着他就开始了参与国共内战的士兵生活。在战坑里,他抢米、抢大饼、也抢胶鞋烧火。他希望活着,他要活着回到他娘和他女人的身边去。可是,这时候,他娘已经死了。

当了四年多的兵,终于回家了,可是娘没了,女儿凤霞因为生病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有庆因为他离家太早根本就不认识他。只有家珍,喊着他的名字,一声一声的喊,眼泪(www.61k.com]一滴一滴的掉……

但是不管怎样,总算是一家团圆了。他开始自己种地养活家人,家里的条件渐渐好转了,还养了两头羊。然后就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三年饥荒……家里的锅被砸了大炼钢铁,羊被圈进了人民公社,归了公家,然后家珍也得了软骨病。这时候,福贵每天背着他的女人来回走,不让他的女人干活挨累,他真的回头了,开始顾家了,疼他自己的女人,爱他自己的孩子。也是在病着的时候,家珍这一生唯一一次使了女人的小性子:富贵不让她下地做工,她说福贵嫌她没用了,她哭了!

原本以为其实就这样,挺好的。穷、苦、累,可是一家人生活着自在。

印象很深刻的1个片段就是二喜伏在凤霞的尸体上对福贵说:“我说要大的,他们给了我个小的。”二喜背着凤霞回家,家珍看着凤霞的尸体楞是一滴眼泪也没流,就那么怔怔的瞪着眼睛看,后来,孩子被抱回家时,她也是这样的表情,只是那怔怔多了一份怜,所以,孩子叫“苦根”。

女婿和孙子成了福贵最后的支柱,可是就是这样,命运也没放过他。二喜在工地被夹死了,苦根吃豆子撑死了。福贵以为自己也快死了。两年后,他买了一头快死的老牛,2个行将就木的生物就相依为伴吧。可是,这一相依为命就是十年,原本都只有两三年活头的人和牛,就这样成了一对“老不死的”。

感慨称,在那个村里的牲畜都能吃饱的战争时期,士兵们却在抢粮食,顶着弹雨饿着肚皮。他们不是耀武扬威的战士,他们只是最底层的忍饥挨饿的连牲畜都不如的兵,或者说是濒临丧家的“狗”。三年灾荒时期,饿死的人遍地都是,而有那么多的牲畜依旧可以存活,可是,就是有那么多的人却在骨瘦如柴中走向死亡,这时候,不论是否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生就是如此可悲,人命就是如此糟粕,还不如丧家之犬。

余华说得对,活着,就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合上书本,眼前竟似浮现出一片田野,黄昏的尾声中,福贵拉着牛蹒跚前行,老牛耕着地,福贵的嘴里不停吆喝着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的名儿,他说那是在激励着叫福贵的老牛赶紧干活耕地,其实,那一声声吆喝,何尝不是他对自己曾经过错的悔恨,是他对家人,对爱,对过往的深深回忆。

福贵,他活着,他一直都活着,无论哪个时代,无论什么时候;福贵,他还活着,一直活着,从来都不是1个人孤独的活。

本文标题:电影观后感2000字-电影《小时代》观后感2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763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