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战斗片 - 经典老电影
二 : 难忘的“战斗”
难忘的“战斗”
197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彩色故事片《难忘的战斗》,由达式常主演。影片一经问世,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这年公社召开运动大会,特意从县城借来新片《难忘的战斗》的拷贝,放给运动员助助兴。
消息一经传出,在我就读的中学,不亚于是一颗重磅炸弹,瞬间便传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我家距学校有八里路。《难忘的战斗》放映的那天,我从学校一路小跑的赶回家,急忙放下书包,拿上一个苞米面饼子,便撒腿往回跑。当我返到学校时,天已渐渐的暗了下来,银幕也早早的设立在学校的大操场上。露天电影在众人的期盼中开始放映了!
当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苏联电影,连搂带抱。朝鲜电影,又哭又笑。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说得极为准确,精辟。果然,《新闻简报》某号、某号、......轮番登场,且都是过时的老简报,观众大多不感兴趣,现场一时安静不下来。小孩子看不懂,就坐在小凳子上打打闹闹;陪同的家长边唠嗑,边嗑瓜籽儿,边吆喝着;年轻人永远是最为活跃的群体,你打我一下,我还你一拳的起哄;更有借机会搞对象的,等等各自为战。夜空中的蚊子也像唱戏似得,嗡嗡嗡的凑着热闹。我木讷,就呆呆的选择一佳地儿站好,把上衣披在头上,用手捏住衣领,只露出两只眼睛,抵御这些吃人的家伙,同时静静的看着《新闻简报》,等候着《难忘的战斗》。(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一片欢呼声中,《难忘的战斗》总算是千呼万唤!可谓名不虚传!
《难忘的战斗》故事情节紧张激烈,引人入胜。加上达式常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也给影片增色不少。我不禁暗地里赞叹:《难忘的战斗》比《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等经典老片有新意,更耐看。
当影片放到“王明德!王明德!”时,只听哗啦一声响!银幕漆黑一片。
“电锅坏了!”放映员打开手电筒,提上工具箱,挤出了观众群。
“电锅。”发电机的俗称。在不通电的年代,发电机就是放电影的心脏。因发电机的噪声较大,跟拖拉机似的,每次放电影时,为不影响收看效果,放映员都要用几十米长的导线,将其引到远离放映点儿的隐蔽处,来减弱噪声的分贝数。
那天,记不得放映员来来回回的跑过多少趟,用去了多长时间,最后总算把发电机修好了。
可好景不长,当电影再次播放没有多久,发电机又坏了,且彻底罢工了!放映员无奈,宣布观众解散。
我不无懊悔,与伙伴儿们一起顶着月亮跑回了家。
第二天晚上,电影如其放映。可“天有不测风云。”原本多云的天气,天空却渐渐地阴了下来,放映员虽有些犹豫,可面对观众期待的眼神,只好开机!当《难忘的战斗》播放了一多半儿时,天空果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难忘的战斗》又一次“停战了!”我只好披一块塑料布往家跑。到家时,就成了落汤鸡。
第三天,“继续战斗!”才如愿以偿。
那年月,看一场电影,没有打连续作战精神,是绝对不成的。就像那年看的那场《难忘的战斗》,真是难忘的“战斗”啊!
孙成功 2015.06.17
三 : 难忘平度电力会战
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各地到处响彻着“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声,热气腾腾的工厂办公室、墙壁上到处张贴着“工业学大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标语口号;广阔的田野里,“农业学大寨”的旗帜高高飘扬,周遭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片喜人的改河造田热闹景象;带有政治色彩的学校里传来一阵阵背老三篇的读书声,时而响着“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七亿神州家家户户大门上都印着“大地处处红旗飘,万里东风传喜报”和“五洲震荡风雷激,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宣传标语。恰在这时,刚刚平反昭雪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以整顿铁路为突破口,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批评了部分人“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的思想,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好转,在这个经济复苏的大好形势下,全国经济如潮涌,正是在“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撼动下,平度发起了著名的“电力、化肥、水泥三大会战”,在这里,重点说说电力会战吧。
1970年代的平度拥有120万人口,耕地近260万亩,农业资源很丰富,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县,但工农业生产在整个昌潍地区一直处于落后水平,当时,流传着一句口头语是:“千里胶东一片红,唯有平度不过‘纲’”。这个“纲”就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长江以南小麦亩产要达到400公斤,长江以北小麦亩产要达到250公斤。1975年,平度唯独城关公社马家沟大队的小麦超过了400公斤,一炮打响,闻名全县,而当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只有240公斤,农民人均分配现金仅有60元钱。与周遭的烟台地区掖县、本地区高密等县相比,差距比较大。昌潍地区分管农业的领导到平度检查工作,陪同他的是刚刚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赵蓝田和县委副书记刘顺成,县委一、二把手陪着地委领导跑了整整一天,走到胶莱河畔时,正是吃晚饭的时候,两位县委负责人就挽留地区领导在平度吃了晚饭再回去吧,那位领导却说,我到昌邑吃晚饭,你平度什么时候把农业搞上去了,我就什么时候来吃饭。送走地区那位领导后,县委正副职蹲在胶莱河岸上,心里酸溜溜的,真不是滋味,一直到晚上8点多才回到县城,这次对他俩触动很大。时隔不久,昌潍地区就召开全区农村四级干部大会,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这次大会采取全国性会议开法,指定胶南、平度两位县委书记作大会发言,但发言的内容和形式不一样,胶南县委书记是介绍“过长江”经验的,而平度县委书记是代表县委作“不过纲”检讨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会场上,胶南县的支部书记们都挺胸抬头,精神振奋,而平度县的支部书记们都耷拉着头。发言的赵蓝田书记一看平度座区这低沉的场面,亮开嗓门,明确表示:“责任不在下边在县委”,听着这句话,许多支部书记流下了眼泪。散会后,平度的与会人员都很快返回会议驻地,觉得没脸见人。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不管好的出了名还是差的出了名,来检查的都特别多。刚刚开完了全区农村四级干部会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来平度视察农业,他一针见血地批评平度:“平度和掖县(今莱州)一路之隔,为什么相差这么大,你们要很好地检查一下,把工农业生产搞上去!”上级领导的敦促,对平度县委一班人震动很大,县委书记赵蓝田代表县委立下了“军令状”:既然是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我就应该以平度为家,带领县委一班人,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平度工农业生产搞上去。
县委一班人深入分析了平度工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原因,抓住了阻碍工农业发展的三个主要矛盾,于是,县委一声令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起电力、化肥、水泥“三大会战”。决心是: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县委成立了“三大会战”指挥部,直接组织指挥“三大会战”,县委书记赵蓝田亲自任总指挥,县委常委、县革委会主任刘冠英任副总指挥,下设电力、化肥、水泥三个工程办公室。指挥部设在化肥厂靠近公路的一排小平房里,小房容纳不了,又在屋外用油毡纸搭了个棚子,条件相当艰苦。1975年8月6号,县委在驻军147医院“八一”礼堂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并通过有线广播向全县人民发出号召,动员全县各行各业,要像过去战争年代支援前线那样支援“三大会战”,做到“人往会战上靠,钱往会战上用,物资向会战上使,汗往一处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坚决搞好三大会战,以顽强拼搏的韧劲,啃下这块硬骨头。誓师大会上,县、公社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纷纷宣誓表决心。指挥部向各队和个人分别授予了队旗和袖章,县委这一决策,抓住了平度经济发展的症结,顺应了平度百万人民的心愿,得到了全县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电力会战自始至终是迎着困难进行的。当时制约平度工农业发展的“瓶径”是电力严重不足,平度发电厂1968年投入运行的两台1500千瓦小火力发电机组,发电能力不到3000千瓦,电厂、化肥厂生产就用去2500多千瓦,剩余的500千瓦左右,只能照顾一些公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而要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就要争取建设潍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单凭平度本身资源难以解决电力问题,只能依靠外援,首要的是资金紧缺,而潍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长73.6公里, 需要资金300余万元,需要钢材480吨,水泥400多吨,钢芯铝绞线146吨,杆塔333基,杆塔构件145吨,2万千伏安的变压器配套设备191台。当时生产力水平低,全县的财政收入仅百万元,物资非常紧缺,平时搞设备维修,材料都很紧张,更何况是计划外的自筹项目,资金、材料、设备完全依靠自己解决,在一无关系,二无设备材料,三无技术的条件下,搞这样的大工程确实困难重重。有没有条件,看一看“110千伏工程办公室”就知道了,这是临时借用的几间空荡荡的小平房,人员也是东借西凑,从电厂抽调了23名人员,从厂矿临时借用35名技术人员,从农村调用150名水利工组成了208人的“电力会战工程队”。这些人连见都没见过110千伏线路,对输变电技术几乎是门外汉。当时还闹出了这样一个笑话:内蒙古一个发电厂支援了平度110千伏的避雷器,都认为和10千伏的差不多,就打发人去坐着火车背回来,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几个人都抬不动。
面对重重困难,县委没有被吓倒,没有气馁,也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县委领导的决心。县委领导亲自组织和指挥大会战,带领团结全县人民,大造舆论,广泛宣传发动,大打一场人民战争,全县广大人民和参加会战的突击队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发扬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会战中去,工作选累的干,担子拣重的挑,那个年代,谁分配到的工作越艰苦,谁就越感到光荣,分不到艰苦任务的,反而觉得矮人一截,不管是什么工作,无论条件多艰苦,他们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全县各兄弟单位顾全大局,纷纷支援电力会战,去西安运导线,平度汽车五队主动派出了13部汽车,去沈阳拉导线,运输公司主动承担了任务,公安局义务派人押车护卫,五个公社的十几个大队加工拉盘,有挖坑任务的村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凡是有钢材的公社、单位都主动送到会战指挥部,电力会战需要人,各单位马上派,而工资一律在原单位发,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没有资金,全县就缩减开支;没有材料,则对一些工程项目停建或缓建,全力支持电力大会战;与此同时,县委发动全县45处公社开展“双十”活动:每个公社支援资金10万元、钢材10吨,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建设110千伏工程。全县人民也纷纷表示了决心:“要人我们去,要钱我们出,要料我们拿,拼死拼活也要拿下110千伏工程”。平度一中把勤工俭学的收入献给了三大会战,两目公社且格庄村的团支部和知识青年捐资25元,蓼兰医院把仅有的几百公斤钢材送到会战指挥部等,这在当时都是难能可贵的。为解决材料和设备,工程指挥部还“上门化缘”,先后到1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单位登门求援,能求一点是一点,积少成多。有时几个曲型销、几片悬垂也捎回来。每到一个单位就大力宣传,介绍平度发动群众开展“电力会战”的情况,介绍县委头拱地也要建成110千伏工程的决心,介绍平度人民从上到下、从老到幼,各行各业支援大会战的动人事迹,从而得到了兄弟单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凡是能支援的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河南531厂开着汽车送来了部分金具和瓷瓶,潍坊拔丝厂承接了钢绞线的加工,青岛、淄博供电局支援了部分旧瓷瓶,指挥部组织后勤人员连夜清擦,依旧代新。在材料加工中,他们既靠土法上马,少花钱,多办事,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学习探索,大搞改革创新,争时间、抢速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为了节省开支,将原来钢筋混凝土的线路拉盘改成石头的,安排五个公社的十几个大队加工石头,所属大队的200多名群众有青年劳力,也有60多岁的老人,有上山采石头的,有搞运输的,还有加工石块的。他们发扬团结协作、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就加工制作了2400多块石头拉盘,极大地节省了钢材、水泥。工地急需部分镀锌螺丝,留守的后勤人员就利用一个水缸、一个风箱,支起一口锅搞镀锌,城关水泥厂土法上马建成镀锌槽,承担了横担铁件的镀锌任务,从而保证了工程所需材料的及时供应。(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110千伏工程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水泥杆的加工生产。当时全国电力线路都是普通水泥杆,新汶线路器材厂经过设计,制造出予应力杆样品,并派出技术人员跟车来到平度城西变电站做应力实验,并顺利成功,输变电工程的线路全部采用了这样的杆,属全国首家。仅地拉盘和予应力水泥杆就节约钢材93吨,水泥36吨,并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强度,为了纪念,有一基实验杆至今还立在郭家疃东北角。
水泥杆设计实验成功后,进行批量加工生产又成了难题,工程的333基杆塔和变电站架构共计需要800多根水泥杆,全省只有新汶线路器材厂一家能生产,而这个厂光大型电厂的水泥管生产任务都难以完成。工程副总指挥刘冠英亲自去联系,并派去30多名焊工、钳工支援,从而保证了予应力水泥杆的正常生产,为使这个厂所需的钢材及时到位,指挥部领导派出20多名强壮人员到青岛钢厂帮助抬钢材,第二天就要运到新汶厂,刚刚出炉的盘元,还没等完全冷却下来,他们就往车上抬,大部分人的手都被烫伤了,但他们毫无怨言。新汶线路器材厂在场的领导和工人都很受感动,他们说:“平度人的精神,平度人的作风 ,真叫人佩服。”在以后水泥杆的生产、运输过程中,这个厂都给予了很多方便。工程办公室也派出骨干力量常住新汶厂,以便根据杆型及时联系发运。参加会战人员工作主动,团结协作,使大会战得以顺利进行。
110千伏工程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2万千伏安的变压器和配电盘的加工,它需要大量钢板、矽钢片、铝锭、木材和变压器油等原材料,而他们一无所有,副总指挥刘冠英就带人到省计委、省电力局、济南变压器厂和济南开关厂,多方联系材料、加工。一直到1976年2月,材料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变压器和配电盘的加工制作,跑了几天的刘冠英疲惫不堪,他焦急地说:“‘五一’送电,变压器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这不愁煞活人!”他饭吃不下,觉睡不安,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奔波,今天到变压器厂,明天到开关厂,联系催促变压器和配电盘的加工,最后等到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他已累得面黄肌瘦,见此情景,大家无不为之感动。材料的运输也是个难题,当时的铁路运输很不方便,只能靠汽车运。当年雨雪下得很频繁,道路经常被冲断或结冰,给运输带来很多麻烦。去西安拉导线时,途中遇到困难,刘冠英和工程办公室主任李明箴得知后连夜赶到,处理好问题星夜返回。
从济南往回运送变压器时,因309国道路面施工,车辆只能绕道新河、灰埠,指挥部担心路面发生事故,就组织沿线各村庄派出民兵支援,民兵们手持铁锨,纷纷赶到大路旁等候,一旦车陷入泥坑不能动时,就采用人海战术,前面用绳拉,后面用手推,一步一步地艰难地往前挪,车开到哪里哪里都有人,保证了设备的及时到位。
潍平110千伏工程,省电力局和省电力设计院原定方案是潍坊—昌邑—平度,平度站是末端变电站。从长远看,这样对平度电力工业的发展将造成很大的困难,经县委全力争取获得批准,从潍坊直接出线至平度。这项工程如果让专业队伍施工,根本派不上号,工程还得拖,于是,只能“赶着鸭子上架”,依靠自己的力量,边学边干,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正是这支“土八路”、“游击队”在青岛及潍坊电业局师傅的指导下,靠着一股子敢于改革创新的拼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边实践,边探索,不断地改进、提高,很快掌握了施工技术,并且越干越会干,苦干加巧干,使各段工程任务都提前完成。按照工艺要求,焊接水泥杆应当使用气焊,可当时氧气、电石紧缺,尤其在严冬施工,电石桶的水往往被冻住,又属易燃易爆物品,不能用火烤。经过反复实验,首次破例改用电焊焊接,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跨潍河两岸的39米杆,工艺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他们联系外地专业施工队伍来帮助,人家答复半年后才有时间,等,就是延长工期。县委要求不等不靠,想方设法拿下这两基“争气杆”。同志们吃不下饭,谁不好觉,时时刻刻研究着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几个实验小组一直没离开河岸,边勘测,边研究计算,并多次进行了吊点实验。经过两天的研究,终于顺利地立起了这两基39米杆。为了早日完成十一万工程,大家表示就是掉几斤肉,扒几层皮,也不能耽误工期,并决心3月份立完杆,4月份拉完线,保证“五一”送上电。1975年是多雨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最冷的一年。三九严冬,寒风刺骨,为了完成任务,大伙脱掉棉衣跳进水深过膝的杆坑里作业,踩下去连脚都拔不出来,大家硬是靠肩扛进行排杆;焊杆的人员趴到地上,体温融化了冰雪,泥水湿透了衣服,但大家仍然咬紧牙关坚持施工。3月19日拉线到潍河时,正值寒流来临,气温骤然下降,潍河一百多米宽的河面结了薄冰,工程队副指导员张玉维、彭炳江和分队长许振武、杜发言等20余人不顾寒冷,纷纷脱掉棉衣,跳入水中,一边破冰,一边放绳,然后用绳把线拖过去,这样往返需要4次,大伙的衣服湿透了,浑身冻得发紫,腿也被冰划破,流出的血不一会儿就凝固了,伤口钻心般地痛,可他们仍咬紧牙关,继续往前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确保早日竣工。当他们筋疲力尽地爬上对岸时,人已冻得说不出话来。
在当年紧张而艰苦的施工过程中,领导身先士卒,深入工地,和群众同甘共苦,形成了团结一致干大业的动人场面。采访时,历经电力会战的电业局老领导李介珍十分动情地说:“那时的县委书记也不像县委书记,赵蓝田书记亲自到生产一线,调度解决资金、材料和设备,副总指挥刘冠英一直靠在第一线,当时他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仍与大伙一起奋战。县委常委官福深担任工程队指导员,一直靠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睡在生产队的场院屋、饲养棚里,吃在露天,伴着雪雨风沙,每天早晨4、5点钟上班,晚上7、8点才收工,工作都在十一、二个小时以上,有时夜间作业看不见,就用汽车、拖拉机照明,但大家仍然是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指挥部领导常常半夜还在召开调度会,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还有,那时从农村调来的水利工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是吃饭多的时候,县委尽力给调剂水利粮,解决吃饭问题,即使吃不饱,大家也全不在乎,毫无怨言,仍然拼命地干。”
4月下旬,变电工程进入紧张的最后安装阶段,潍坊电厂厂长于龙海亲自带领兰志达、胡兆福等技术人员来到平度帮助突击安装,在大会战威力的冲击下,终于在1976年4月28日一次试送成功,潍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送上了电。就是这支坚强的队伍,坚持以科学的态度,靠这一种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拼、敢于争先的精神,只讲奉献,不图索取,唱响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23天完成定位、分坑、下底拉盘,26天立完杆,17天拉完线,30天安装完变电站,9个月建成了73.6公里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造了山东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奇迹。
同年“五一”,在平度城西变电站召开了省、地、县领导及有关兄弟单位参加的庆祝大会。至此,电力会战工程全面竣工,它是平度电力工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将平度市电力建设推上了快车道,为全市工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通过电力会战,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可贵的是锻炼出一支思想正、作风硬的电业“铁军”队伍。
平度著名的电力大会战曾经轰动了整个胶东大地乃至全省、全国,“说了算、定了干、天大困难也不变”的铮铮誓言,响彻在平度的城市、乡村,这句发自肺腑、振奋人心的口号真实地诠释了那代人的艰苦创业精神,这句口号一直喊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他们不仅喊响了口号,也踏出了坚实的足迹,在平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代代相传,永载史册。平度电业人不会忘记,刘冠英、李铭箴、官福深、张进鼎、李阶珍、侯文焕等一个个经过三大会战风雨洗礼的平度电力事业的创始人,他们为平度电力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在平度电业创业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他们为平度电业发展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是时代精英,是追求光明、追逐太阳的“夸父”,他们是平度电业的骄傲。
屈指算来,“电力会战”距今已近40年了,但几十年的历史沧桑,始终抹不掉电力会战的影子,“三大会战”的响亮口号始终没有忘;“三大会战”的艰苦创业思想始终没有变,“三大会战”的扎实工作作风始终没有丢,“三大会战精神、三大会战人”使平度电业代代后人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们在“电力会战”的旗帜下,在“三大会战”精神的激励下,一步一个脚印地艰苦拼搏,不懈奋斗,不断发扬光大,成为现代电业人的精神支柱,不断用行动书写着更加辉煌的明天。
乔显德
本文标题:经典老电影难忘的战斗-战斗片 - 经典老电影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