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寨县:把杂粮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26 所属栏目:散文

一 : 五寨县:把杂粮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文)

人民网太原10月24日电(张婷婷)在24日下午,从五寨县委、县政府主办五寨县小杂粮推介会上获悉,该县依托忻州市环芦芽山特色杂粮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了杂粮产业园区建设,杂粮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县现有年加工马铃薯35万吨企业7个、年加工3000万鲜穗甜糯玉米企业3个、年加工5000吨小杂粮企业7个。(www.61k.com]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2014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达6.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推介会还组织表演了小品、二人台、忻州民歌,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据了解,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朝灌市西部八县的中心位置,辖本镇9乡250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全县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五寨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晋绿色环保示范县,是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集散等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

近年来,五寨县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先后出台了《五寨县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五寨县杂粮产业奖扶办法》,鼓励和支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目前,全县有12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五寨县先后被评为绿色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示范县、山西省十大小杂粮优势生产基地县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五寨县委副书记武革慧表示,该县将继续把杂粮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方面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巩固发展好现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新建杂粮基地以绿色、无公害、有机为目标;另一方面健全产品的营销体系,支持加工和销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杂粮市场,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努力把五寨建设成为“山西杂粮之乡”。同时,也欢迎广大参展者游览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和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品尝五寨特色农产品,也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到五寨投资开发小杂粮产业。

(责编:张婷婷、王建)

人民网太原10月24日电(张婷婷)在24日下午,从五寨县委、县政府主办五寨县小杂粮推介会上获悉,该县依托忻州市环芦芽山特色杂粮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了杂粮产业园区建设,杂粮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县现有年加工马铃薯35万吨企业7个、年加工3000万鲜穗甜糯玉米企业3个、年加工5000吨小杂粮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2014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达6.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推介会还组织表演了小品、二人台、忻州民歌,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据了解,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朝灌市西部八县的中心位置,辖本镇9乡250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全县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五寨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晋绿色环保示范县,是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集散等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

近年来,五寨县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先后出台了《五寨县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五寨县杂粮产业奖扶办法》,鼓励和支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目前,全县有12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五寨县先后被评为绿色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示范县、山西省十大小杂粮优势生产基地县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五寨县委副书记武革慧表示,该县将继续把杂粮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方面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巩固发展好现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新建杂粮基地以绿色、无公害、有机为目标;另一方面健全产品的营销体系,支持加工和销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杂粮市场,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努力把五寨建设成为“山西杂粮之乡”。同时,也欢迎广大参展者游览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和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品尝五寨特色农产品,也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到五寨投资开发小杂粮产业。

(责编:张婷婷、王建)

人民网太原10月24日电(张婷婷)在24日下午,从五寨县委、县政府主办五寨县小杂粮推介会上获悉,该县依托忻州市环芦芽山特色杂粮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了杂粮产业园区建设,杂粮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县现有年加工马铃薯35万吨企业7个、年加工3000万鲜穗甜糯玉米企业3个、年加工5000吨小杂粮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2014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达6.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推介会还组织表演了小品、二人台、忻州民歌,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据了解,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朝灌市西部八县的中心位置,辖本镇9乡250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全县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五寨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晋绿色环保示范县,是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集散等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

近年来,五寨县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先后出台了《五寨县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五寨县杂粮产业奖扶办法》,鼓励和支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目前,全县有12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五寨县先后被评为绿色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示范县、山西省十大小杂粮优势生产基地县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五寨县委副书记武革慧表示,该县将继续把杂粮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方面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巩固发展好现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新建杂粮基地以绿色、无公害、有机为目标;另一方面健全产品的营销体系,支持加工和销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杂粮市场,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努力把五寨建设成为“山西杂粮之乡”。同时,也欢迎广大参展者游览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和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品尝五寨特色农产品,也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到五寨投资开发小杂粮产业。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责编:张婷婷、王建)

人民网太原10月24日电(张婷婷)在24日下午,从五寨县委、县政府主办五寨县小杂粮推介会上获悉,该县依托忻州市环芦芽山特色杂粮体系建设规划,实施了杂粮产业园区建设,杂粮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全县现有年加工马铃薯35万吨企业7个、年加工3000万鲜穗甜糯玉米企业3个、年加工5000吨小杂粮企业7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2014年,这些企业销售收入达6.5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3%。推介会还组织表演了小品、二人台、忻州民歌,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

据了解,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位于朝灌市西部八县的中心位置,辖本镇9乡250个行政村,总人口1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万人,全县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20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五寨县是传统的农业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三晋绿色环保示范县,是晋西北物资转运与商集散等经济活动的重要中心。

近年来,五寨县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小杂粮产业,先后出台了《五寨县加快杂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五寨县杂粮产业奖扶办法》,鼓励和支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目前,全县有12种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认证、绿色认证和有机认证。五寨县先后被评为绿色标准化试点县、全省“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示范县、山西省十大小杂粮优势生产基地县和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五寨县委副书记武革慧表示,该县将继续把杂粮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一方面保持产品的优良品质,巩固发展好现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引导新建杂粮基地以绿色、无公害、有机为目标;另一方面健全产品的营销体系,支持加工和销售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和精加工,建立“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杂粮市场,发展壮大杂粮产业,努力把五寨建设成为“山西杂粮之乡”。同时,也欢迎广大参展者游览华北最大的亚高山草甸荷叶坪和生态自然旅游区“五寨沟”,品尝五寨特色农产品,也热忱欢迎广大客商到五寨投资开发小杂粮产业。

(责编:张婷婷、王建)

(原标题:五寨县:把杂粮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十八大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研究

摘要:财产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组成部分之一。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收入倍增,难点在农民。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大的潜力所在。本文通过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建议。

关键词:《决定》 农民增收 财产权利 财产性收入 策略
一、财产性收入的定义
财产性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者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从近几年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虽然都有较大提高,但财产性收入总量小、占比低的情况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扩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二、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实现城乡居民财[www.61k.com)产权利平等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城乡不平等的一个深层次表现是,农民和市民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不平等。比如,城镇居民购买的房屋具有完整产权,可以抵押、担保、买卖,农民自己在宅基地上合法建造的房屋却不具有完整财产权,不能抵押、担保,也不能出售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企业获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等活动,农民拥有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能用于抵押、担保等活动。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拥有所有权,但这些权利在经济上缺乏有效的实现形式。财产权利的不足,严重制约农户财富的培育、积累、扩大,制约农户财产进入社会财产增值体系、信用体系、流动体系,制约农民同城镇居民在经济权利上的平等,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和财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然要求
据资料统计,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2%。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个部分中,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大的潜力所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农民财产权利在经济上有效充分实现,就可以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从而有效拉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途径和策略
(一)以保障权利增加财产性收入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
(二)以土地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
完善土地流转,提高征用土地标准,赋予市场主体地位。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及公有产权性质不变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土地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改革,进行产权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探索,大胆推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要素产权交易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保值作用。
(三)以农房改造增加财产性收入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稳妥推进“两置换一转化”,培育和规范农村房产租赁和买卖市场,扶持发展租房经济,探索改革安置房产权制度,为房屋所有者提供多种渠道的财产性收入。
(四)以股息增加财产性收入
加大探索农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推进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因地制宜推进各类富民合作社,增加股份的财产性收入。
(五)以金融服务增加财产性收入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观念。拓宽农村的投资渠道,为农民的财产进入资本市场以及其衍生市场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出适合农民的金融产品,如降低股票的每笔最小成交数,降低基金的每笔开户数,政府通过多种优惠条件鼓励证券公司将营业部开到农村乡镇,开展农村的保险市场,黄金市场以及收藏品市场的推广以及适合农民的国债品种。
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政府该如何做
作为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财富增长提供多元化的途径。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这是农村基层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要引导群众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村经济增长带动群众收入增长,通过收入增长来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有条件实现财产性收入。
(二)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机制体制,充分调动群众的创业热情,努力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经济增长、加快财富积累创造良好条件。
(三)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创造平台,引导群众积极、稳妥、合理投资。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其劳动报酬在市场分配中的比重,为更多的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提供经济基础。要提升群众的投资理念和理财水平,解决群众住宅、土地不能自由流转、大量土地房屋长年荒芜的问题,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四)依法保护合法财产
要从宏观上不断完善以《物权法》为基础的有关财产权的法律法规,不断强化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尤其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征用群众财产过程中,要确保群众的财产权利和财富增值权不受侵犯,使“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目标落到实处。
财产性收入是农民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让更多的农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可以降低社会的贫富差距,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人民日报.2012-11-19
[2]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11-16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三 : 宜宾做大做强塔罗科产业 促农增收

塔罗科 宜宾做大做强塔罗科产业 促农增收

为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做大做强塔罗科血橙产业,宜宾南溪区加大扶贫资金等措施,发展壮大相关产业,促进农民农民增收致富。(www.61k.com)

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壮大基地。

塔罗科血橙引进、试种成功后,为加快发展,采取争取省市立项、区镇乡财政投入、农民自筹投入、整合使用支农资金与扶贫资金等措施加大投入,发展壮大基地,5年时间全区塔罗科血橙面积已发展到6000余亩。

高接换种与新建园并进扩面。

为加速扩大南溪塔罗科血橙面积,采取“换种新建”并举推进,对原有的一般血橙、夏橙等低产、低效果园采取高接换种,对适合发展的区域采取新建园栽植大规格容器嫁接苗,促扩面、促早投产。目前,全区投产面积已达近4000亩。

抓标准化生产,确保高产优质。

为确保高产和实现优质绿色产量,南溪区农业局组织相关专家按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南溪区绿色塔罗科血橙生产技术规程》,并大力宣传、培训、组织实施。

抓技术服务,促生产。

南溪区农业局每年按生产季节需要,组织安排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到基地、果园、农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达到科学栽植、肥水管理、施药、疏花疏果、保花保果、修枝整形、适时采收。

抓专合组织建设。

先后成立了园汁味、自农、意特尔、龙腾、南溪中坝等多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把塔罗科血橙种植户和专合组织联系在一起,实行“三统共利”按统一技术标准生产、按统一标准分级包装、按统一价格销售,合作社与种植共利分配。促进了产量、质量、价格、效益的提升。(罗太良)

每日农经网www.todayae.com,依托日报、晚报和行业杂志的采编力量,聚焦于川南地区农村和经济领域发生的人和事,7X24小时不间断刊发农业、经济、地方、区县、川南新闻,搜狐网投稿邮箱mediainchina@163.com

四 : 产业扶贫重在增加农民的“获得感”

产业扶贫重在增加农民的“获得感”

日前参加一个扶贫现场会,企业负责人来介绍经验:公司流转贫困村的土地建基地,搞食用菌大棚,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黏在产业链上,有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分红股金,变身“三金”农民。算收入账,一年就能脱贫。(11月21日人民网)

当前,各地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扶贫怎么扶,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呈献各种答案。在扶贫的对策中,产业扶贫是一个重要的选项。毕竟产业扶贫,其扶贫的持续性、深入性、广泛性是非常突出的,对贫困户的带入感是很强的。通过引入产业,公司+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基地建设和运营,农户提供土地、扶贫资金、劳动力,如此实现双赢。事实上,这种模式早已在不少地方实践过,成效是有的,但风险也是有的。

产业扶贫要在“带入感”,让尽可能多的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产业扶贫的全覆盖、全带动,形成扶贫的规模效应。表面上看,通过公司+农户的合作把贫困户黏在产业链上,有土地租金、找工薪金、分红股金,似乎收入不少。但实际的情况还是这样。毕竟一两个产业项目所需要的土地、劳动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全部贫困户都带入;其次,产业的后续经营、发展及效益都决定了贫困户增收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比如,有的地方对脱贫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只要在那个时间点脱贫就算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之后否会出现返贫似乎并不在考虑范围内。增强产业扶贫的“带入感”,一要选准产业项目,二要政策、资金扶持到位、充足,三要为贫困户提供必要的劳动技术培训,四要形成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规模化、持久化和效益化,实现由点连面带片的整体脱贫。

产业扶贫重“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既指引入企业或产业经营者、投资者的后续收效,又指贫困户持续增收和幸福指数的提升。现在的问题不是扶贫“六个精准”是否落实,而是基层干部的思维和观念是否摆正,是为扶贫而扶贫还是为政绩而扶贫?上面有检查、问责的压力,下面有贫困群众脱贫的期盼,双重压力考验着基层干部持久扶贫的定力和利益观。产业扶贫最难的问题是实现扶贫的稳定性和彻底性,要避免返贫。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产业项目的持续投入、持续经营、持续发展、持续带入,让贫困地区整体融入到多元化、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当中,把贫困地方的经济产业做大做强,融合到区域整体经济体系当中,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贫困户脱贫后的持续性发展。

作者:伍文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本文标题: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五寨县:把杂粮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全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467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