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零件图技术要求-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发布时间:2018-01-17 所属栏目:航空机匣零件性能要求

一 :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防水堵标注要求:1.尺寸及公差,原则:一切可以测量的尺寸包含内部结构尺寸均要体现

2.材质 3.颜色 4.

防水栓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防水栓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防水栓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防水栓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适用线径范围 5.与导线与塑件的过盈量 6.硬度 7.产

品标识及位置 8.技术要求 9.关键尺寸用标注出来(内径、外径、高度)

二 : 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防水堵标注要求:1.尺寸及公差,原则:一切可以测量的尺寸包含内部结构尺寸均要体现

2.材质 3.颜色 4.

适用线径范围 5.与导线与塑件的过盈量 6.硬度 7.产

品标识及位置 8.技术要求 9.关键尺寸用标注出来(内径、外径、高度)

三 :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零件的轮廓处理: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www.61k.com]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C2。

5、锐角倒钝。

6、锐边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零件表面处理:

1、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3、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4、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5、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零件的热处理: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中碳钢:45 或40Cr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精加工后技术要求

1、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2、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3、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4、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

零件的密封处理: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机械零部件加工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齿轮技术要求:

1、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www.61k.com]

2、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3、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轴承技术要求:

1、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3、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4、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5、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6、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7、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8、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9、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区总面积的10%。

螺钉、螺栓和螺母技术要求:

1、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3、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补焊技术要求:

1、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2、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3、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4、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6、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7、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机械零部件加工 机械零件加工技术要求汇总

铸件技术要求:

1、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www.61k.com)

2、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3、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明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4、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5、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6、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7、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8、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9、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10、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11、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2、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3、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14、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5、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锻件技术要求:

1、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2、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3、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4、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装配技术要求:

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 证方能进行装配。

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6、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7、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8、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9、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10、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11、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四 :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零件图技术要求

五 :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第9讲

第9章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9.1.1 零件图的作用

机器是由零件组成的,零件是机器制造的单元。零件分为标准件、常用件和一般零件等。根据一般零件的形状结构可又分为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叉架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表达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它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它要表示出机器(或部件)对零件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零件的结构和制造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9.1.2 零件图的内容

零件图中必须包括制造和检验该零件时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资料。图9-1是实际生产用的零件图。零件图一般应具有下列内容: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整、清晰和简便地表达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和形状。

2. 尺寸 用一组尺寸,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零件结构形状及其相互位置的大小。

3. 技术要求 用一些规定的符号、数字、字母和文字,标注和说明零件在制造、检验、使用中应达到的一些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要求等。

4. 标题栏 表明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样的编号以及制图、审核人的姓名和日期等内容。

9.2 表面粗糙度(GB/T131-93和GB/T1031-1995)

9.2.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零件的表面经过加工后,看似光滑的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高低不平的峰谷痕迹,如图9-2所示。这种加工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的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耐磨性、抗腐蚀性、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目前,在生产中评定零件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它是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Y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用Ra表示,如图9-3所示。也可以用近似公式计算。

1

此外,国家标准规定还可以采用微观不平度加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两项评定参数。

当允许在表面粗糙度的所有实测值中超过规定值的个数少于总数的16 %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上限值或下限值。

当要求在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所有实测值中不得超过规定值时,应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在表面粗糙度数值后加注max或min。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表9-2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尺寸

9.2.3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注写

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和说明,应注写在符号所规定的位置上,如图9-5所示。

2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b ─ 加工要求、镀覆、涂覆、表面处理或其它说明等。 c ─ 取样长度(单位为mm)或波纹度(单位为μm)。 d ─ 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 ─ 加工余量(单位为mm)。

f ─ 粗糙度间距参数值(单位为mm)或轮廓支承长度率。 获得Ra各数值的加工方法见表9-3。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标注规则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代(符)号。

(2)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尺寸界线或其延长线上。若位置不够时,可引出标注。

(3)符号的尖端必须与所注的表面(或指引线)相接触,并且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被注表面。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见表9-4。

表9-4 表面粗糙度标注

3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3 极限与配合(GB/T1800.1 —1997、GB/T1800.2—1997和GB/T1800.3—1997)

9.3.1 互换性的概念

机器中相同规格的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就能顺利地装配到机器上,并能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

零件具有互换性,不但给机器装配,修理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为机器的现代化大量生产创造了条件。

9.3.2 极限的有关术语及定义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精度、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零件的尺寸做得绝对准确。因此,在不影响零件正常工作并具有互换性的前提下,设计时,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规定出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图9-6为公差有关术语图解(GB/T 1800.2—1997)。下面以图9-7为例说明公差的有关术语。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 实际尺寸 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

3.极限尺寸 允许零件尺寸变化的两个界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两个界限值中较大的一个称为最大极限尺寸,较小的一个称为最小极限尺寸。如孔Dmax = 32.039mm; Dmin = 32mm。 轴dmax = 31.950mm; dmin = 31.975mm。

4.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与其基本尺寸的代数差称为极限偏差。极限偏差包括上偏差与下偏差。

上偏差 = 最大极限尺寸 - 基本尺寸,其代号:孔为ES、轴为es。

下偏差 = 最小极限尺寸 - 基本尺寸,其代号:孔为E I、轴为ei。

如孔:ES = 32.039 – 32 = 0.039(mm);EI = 32 – 32 = 0(mm)

如轴:es = 31.075 – 32 = - 0.025(mm);ei = 31.950 –32 = - 0.050(mm)

5. 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尺寸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 – 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 – 下偏差

孔的公差 = 32.039 – 32 = 0.039 – 0 = 0.039(mm)

轴的公差 = 31.975 – 31.950 = - 0.025 –(- 0.050) = 0.025(mm)

6. 公差带和公差带图 图9-8 为孔、轴公差带图。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称为公差带。一般用向右斜线表示孔的公差带;用较密的向左斜线表示轴的公差带。

5

表示,共分20个等级,它们是01、0、1、......18。精度从IT01到IT18依次降低。即在同一基本尺寸下,IT01的公差数值为最小,IT18公差数值为最大。标准公差数值见附表20。

8. 基本偏差 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如图9-9所示。从图9-9中可知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国家标准分别对孔和轴各规定了28个不同的基本偏差,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代表孔,小写字母代表轴。

(2)轴的基本偏差从a ~ h为上偏差,从j ~ zc为下偏差,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3)孔的基本偏差从A ~H为下偏差,从J ~ ZC 为上偏差,JS的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

基本偏差决定了公差带靠近零线的一个极限偏差,另一极限偏差由标准公差决定。孔、轴的极限偏差见附表21、22。

(4)孔、轴的公差带代号 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代号组成。两种代号并列,字高相同。

例1 说明φ25H7的含义,查出偏差数值,并画出公差带图。

φ25H7: φ为直径符号;25表示基本尺寸为25mm;H为孔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的位置要素);7为公差等级代号(公差带大小要素)。查附表22得极限偏差,下偏差为0μm,上偏差为+21μm,公差带图,如图9-8所示。

例2 说明φ25g6 的含义,查出偏差数值,并绘出公差带图。

φ25g 6:φ为直径符号;25表示基本尺寸为25mm;g为轴的基本偏差代号(公差带位置要素)。6为公差等级代号(公差带大小要素)。 查附表21得极限偏差,下偏差为-20μm,上偏差为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7 μ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6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配合的种类 根据机器的设计要求,工艺要求和生产实际的需要,国家标准将配合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三大类。如图9-11和图9-12所示。

2. 配合的基准制 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基孔制的孔,称为基准孔,基本偏差为H,其下偏差为零,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变动轴的公差带位置,得到各种不同的配合。从图9-11中可以看出,在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a ~ h用于间隙配合,js ~ n用于 过渡配合,p ~ zc 用于过盈配合。

(2)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带,构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轴制。基轴制的轴,称为基准轴,基本偏差代号为h,其上偏差为零,如图9-12所示。这种制度是在同一基本尺寸的配合中,将轴的公差带位置固定,通过变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3.4 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1.优先采用优先公差带和优先配合

(1)基孔制优先配合有:

间隙配合:H7/g6、H7/h6、H8/f7 H8/g7、H8/h8、H9/d9、H9/h9、H11/c11、H11/h11。 过渡配合:H7/k6。

过盈配合:H7/n6、H7/p6、H7/s6、H7/u6。

(2)基轴制优先配合有:

间隙配合:G7/h6、H7/h6、F8/h7、H8/h7、D9/h9、H9/h9、C11/h11、H11/h11。 过渡配合:K7/h6。

过盈配合:N7/h6、P7/h6、S7/h6、U7/h6。

2.优先采用基孔制 这样可以减少定值刀具、量具的规格数量。只有在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不适合采用基孔制的场合,才采用基轴制。例如,使用冷拨钢作轴与孔的配合;标准的滚动轴承的外圈与孔的配合,往往采用基轴制。

9.3.5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1.在装配图中的标注方法 基本尺寸、孔的公差带代号/轴的公差带代号。如图9-13a 所示。

若要标注相配零件的极限偏差时,孔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轴的基本尺寸和极限偏差注写在尺寸线的下方。如图9-13b、c所示。

7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检验零件。

(2)标注偏差数值,如图9-15b所示。上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下方,偏差数字比基本尺寸数字小一号,上、下偏差的小数点应当对齐。若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时,按图9-15c标注。这种标注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3)公差带代号和偏差数值一起标注,如图9-15d所示。这种标注适用于产量不定时。 9.4 形状与位置公差(GB/T1182—1996)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不仅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需要得到保证,而且零件的几何要素(点、线、面)的相对位置的准确度也应得到保证,这样才能满足零件的使用和装配要求,保证互换性。因此零件的形状和位置公差(简称形位公差)也是评定零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9.4.1 形位公差的符号

1.形位公差的项目符号 国家标准规定形状和位置公差两大类共有十四个项目,各项目的名称及对应的符号见表9-5。

表9-5 公差特征项目的符号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8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形状公差是单一实际要素,如实际的点、轴线、平面、圆柱面、中心平面等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t)。如图9-16a表明圆柱体的素线,被限定在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线之间的区域。如图9-16b表明圆柱体的轴线,被限定在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体内的区域。

(2)位置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如图9-17a所示,垂直度是指实际轴线(被测轴线)对基准平面(A面),在给定的两个方向上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的公差带是指被测要素变动的区域,如图9-16、图9-17所示。公差带的主要

9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形式有:圆内的区域、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两等距曲线之间的区域、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圆柱体面内的区域、两等距曲面之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球内的区域。

3.形位公差的代号 形位公差应采用代号标注在图样上,当无法采用代号标注时,允许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说明。

代号由框格和带箭头的指引线组成,如图9-18a所示。线框用细实线绘制,框格高为2h,只能在图样上水平或垂直放置。指引线的箭头应指向被测要素,并垂直于被测要素的轮廓线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4.基准代号 对有位置公差要求的零件,在图样上应注明基准代号。基准代号由基准符号、圆圈、连线和字母组成,如图9-18所示。基准符号应靠近基准要素的可见轮廓线或其延长线。连线与圆圈用细实线画出,连线应为圆圈的径向线,字母应当水平书写。

9.4.2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1.当基准要素或被测要素为线或表面时,基准符号或箭头应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如图9-19a所示。当被测要素或基准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或基准符号可置于带点的参考线上,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当基准或被测要素为轴线、球心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箭头应与相应要素的尺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准时的标注;图9-21c所示为由两个或三个要素组成的基准时的标注。表示基准要素的字母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要求时,可以在框格指引线上绘制多个箭头,如图9-22b所示。 10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所示。

9.4.3 形位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示例

1.示例一 图9-26中所注形位公差的含义是:

(1)φ100h6外圆对φ45P7孔的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25mm。

(2)φ100h6外圆的圆度公差为0.004mm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零件两端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01mm。

(1)M8×1轴心线对φ16f7轴心线的同轴度公差为φ0.1mm。

(2)φ16f7圆柱体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3)SR750球面对φ16f7轴心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3mm。

11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5.1 图块的概念及功能

AutoCAD中的图块是多个图形元素的集合。图块应当赋予一个块名,用户可根据作图的需要,将图块插入图形中的任意位置,可以指定按一定的比例和旋转角度进行插入,如图9-28所示。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 建立图形库 不同行业在使用Auto CAD设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重复出现的图形如图9-28所示的螺栓等标准件,用户可根据行业或企业产品设计的需要,建立自己的图形库,绘图时直接插入相应的图块。这样可提高设计与绘图效率。

2. 节省存储空间 在图形数据库中,插入当前图形中的同名块只存储为一个块定义,而不记录重复的构造信息,如对象的位置、类型、定义坐标等。对块的每次插入,Auto CAD仅记录这个块对象,如块名、插入坐标、插入比例等。从而大大地减少文件占用磁盘空间,提高机器运行速度。图形越复杂,插入次数越多,越能体现其优越性。

3. 便于修改图形 在Auto CAD中插入当前图形中的块是单个对象,但可以把图块分解为各个图形对象,并可以对其进行修改。用户只需重新定义该块,则图中插入的所有该图块会自动作相应的修改。

4. 可以加入属性 Auto CAD允许为块建立属性,即图块中加入文本信息。在图块插入时带入或者改变这些文本信息,而且,可以从图中提取这些信息并将其传入数据库中。

9.5.2 利用对话框定义块

1. 功能 根据已绘出的对象创建块

2. 调用方法 下拉菜单:绘图→块→创建(draw→block→make);工具栏:绘制(draw)→创建块(Make Block);Command: Bmake/Block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3. 对话框的操作方法

(1) 指定块名 首先在Name编辑框中输入块名,块名中可以包括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如图9-29中可输入“螺栓”。该编辑框右侧为块名列表,供用户查看。如果定义的块与 12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已定义的块同名则Auto CAD弹出图9-30所示的对话框,选择N表示取消此块的重新定义,选择Y则表示重新定义此块,Auto CAD会自动更新该块的所有参数,但会丢失属性信息。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2) 选择组块对象 点取Object 栏中的select 按钮,Auto CAD 回到绘图屏幕,用户可以从当前图形中选取新建块的组成对象,回车后,返回对话框。

此栏中,有三个选项用于处理当前图形,可任选其中一项:保留按纽(R??),定义块后,在当前图形中保留用于建块对象;转换为块(C??): 定义块后,在当前图形中该块会替代用于建块的对象;删除(D):定义块后,在当前图形中删除用于建块的对象。若当前图形中用于建块的对象被删除,也可以在不进行任何操作的情况下,立即使用OOPS命令恢复被删除的对象。

(3)基点(Base point) 点取Base point栏的point按纽,Auto CAD回到绘图屏幕。用户可以选择块上的特殊点作为基点(也可以选择其它点),如图5-38中K点。还可以在X、Y和Z栏中直接输入基点K的坐标值。

(4)预览图标(Preview icon) 指定是否随图块保存预览图标,并指定图标内容的来源,有两项选择,可选其中一项。选择从块的几何图形创建预览图标(I);则上述指定为是,选择不包括图标(N),则上述指定为否。

(5)插入单位(Insert) 从插入单位列表中,选择一个单位,作为从设计中心拖动块时的计算比例的单位。一般选用默认值。

(6)说明编辑框中,可以描述块的特征(Descriptio),如GB/T4459 — 95。

完成上述各项定义之后,选取OK,Auto CAD按用户给定条件创建块,按对象栏中指定的方式处理当前图形中用于建块的对象。

4. 以图9-31为例说明利用对话框定义块的操作要点: 输入Block命令→输入块名→点取select → 选择建块对象→点取pick →用捕捉点取块上的特殊点(如K点)→选择转换为块(C)→选择预览图标中(I)→选取单位“Millimeters”→输入说明内容→OK 完成块定义。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9.5.3 将块作为文件保存(WBLOCK)

如果要将块插入到其他独立图形文件中,必须用WBLOCK命令把图块存储为DWG文件。

1.调用方法 Command: WBLOCK↙ 执行命令后,弹出图9-32所示的“写入块”对话框。它与“块定义”对话框相似。

13

是不同的。

(1) 在源栏中,选择“块(Block)”,下面的基点(Base point)和对象(Objects)栏呈灰色显示,不能操作。在块编辑框中输入块名或从下拉表中选择块名。

在目标栏(Destination)文件名(F)编辑框内,输入文件名,如“轴承”;在位置(L)编辑框中,输入DWG文件保存的位置,如图9-32中F:ACAD2000;可以用Auto CAD 的缺省位置,也可以点取右边的按纽,查找一个保存位置;在插入单位(I)编辑框中,选择单位如“毫米(Millimeters)”,作为该DWG图形文件插入时的单位。然后点取确定按纽。

(2) 在源栏中,选择“整个图形(Entire drawing)”,Auto CAD把当前整个图形作为块,建立一个DWG图形文件。其它操作同上述过程。

(3) 在源栏中,选择“对象(Objects)”,其下面的基点和对象栏呈正常亮度显示,其操作同“块定义”对话框。后面的操作同上述过程。

3. 操作要点:

(1)WBLOCK →块→输入块名或选取块名→文件名→文件位置→单位→确定

(2)WBLOCK →整个图形→文件名→文件位置→单位→确定

(3)WBLOCK →对象→选取构造块的图形对象→选取块插入基点→文件名→文件位置→单位→确定

9.5.4 利用对话框插入块

1.功能 将已定义的图块或另一图形插入到当前图形中。插入时可以改变块的比例和旋转角度。

2. 调用方法 下拉菜单:插入→ 块(Insert → Block);工具栏:绘制→插入块(Draw→ Insert Block);Command: Insert或DDInsert ↙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 在名称(N)编辑框中输入已定义的块名或在下拉表中选取已定义的块名。也可以点取右边“ 浏览(B)??” 按纽,出现“选择图形文件对话框”从中选取要插入的图形文件名称。

(2) 在插入点(Insertion point)栏中,可以直接输入插入点的绝对坐标,或者打开“在屏幕上指定(S)”开关在当前图形中选择图块的插入点。

(3) 在缩放比例(Scale)栏中,可以直接输入X、Y、Z三个方向的比例。若打开该栏下面的“统一比例(Uniform scale)”开关,则表明X、Y、Z三个方向的比例一致,此时只需要输 14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入一个数字。或者打开上面的“在屏幕上指定(S)”开关在绘图屏幕上直接指定。如果输入了负的X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Y比例因子,则可插入镜像图形如图9-34所示。

(4)在旋转栏(Rotation)中,可以直接输入图块插入时的旋转角度,或者打开“在屏上指定(S)”开关,在绘图屏幕上直接指定角度。

(5)对话框的左下角为分解开关(Explode),打开则表示图块插入后,块会被分解为其组成的单个对象,关闭则表示块插入仍为一个整体对象。最后,点选“确定”按纽,完成一个图块插入。

4. 利用对话框插入块的操作要点: DDINSERT命令→输入块名→打开“在屏幕上指定(S)”开关→输入X、Y、Z方向的比例→输入旋转角度→确定是否分解→确定(OK),在屏幕上指定图形上的插入点。完成图块插入。

9.5.5 分解块(Expolode)

1.功能 如果块是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插入图形中的,可以用Explode命令,将块分解为其组成的单个对象,然后,可以对每个单个对象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但定义的块仍然存在,可以继续引用。

2. 调用方法 下拉菜单:修改→分解(Modify→Explode);工具栏:修改→炸开(Modify→ Explode);Command: Explode↙

3. 操作格式 点取块后回车,完成块的分解。

9.5.6 图块与图层的关系

图块可以把不同图层组成对象的特性予以保留,如图层的颜色,线型和线宽等信息。插入块时,Auto CAD有如下约定:

1. 如果块的组成对象在0层上,在当前图中插入块时,Auto CAD将块中0层上的对象特性即颜色、线型和线宽等按当前层的特性绘制。

2. 块中其它层上的对象,若有与当前同名的图层图形,则块中该层上的对象绘制在当前图中的同名图层上,并按当前图中该层的颜色、线型和线宽特性绘制。如图9-35所示,图块

零件图技术要求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1)图块A1的设置 0层线型为双点划线,线宽为0.05,图形为三角形;1层线型为粗实线,线宽为0.3,图形为十字形;2层线型为双点划线,线宽为0.05,图形为圆;3层线型为虚线,线宽为0.05,图形为长方形,如图9-35a所示。

(2) 当前图形B2的设置 0层线型为粗实线,线宽为0.3;1层线型为中心线,线宽为0.05;2层线型为虚线,线宽为0.05;3层线型为细实线,线宽为0.05。当前层为0层。 15

本文标题:零件图技术要求-零部件图纸标注要求--防水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1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