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温州龙湾-温州龙灯

发布时间:2017-11-24 所属栏目:龙灯

一 : 温州龙灯

原始时期的龙舞,主要是先民们用于娱神以托福佑。从西汉前期董仲舒较为糸统的关于舞龙求雨的文字记载,到东汉张衡描述的“鱼龙曼延”之戏,明显地宣告了龙图腾的嬗变之旅——从神秘走向快乐。人们舞龙,不再仅仅为了表达礼仪,同时也是为了娱乐自己的身心。到魏晋时期,“鱼龙曼延”已“累日继夜”,有了灯火联缀而成“龙灯”之舞的生动场景了。自此,龙灯活动以其艳丽的色彩,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内容,昂扬的气势更能体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精神而成为中国民间节日的主打项目。同时,龙灯活动开(www.61k.com]始作为龙文化的代言人,动态地、无比生动地诉说中国龙文化的全部意趣。换句话说,中国的龙文化从此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在了世俗化的龙灯文化之中。

温州儿歌唱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旧时温州民间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正月灯”了,因为从月头一直闹到元宵节才到高潮,过了元宵方“交灯”。

温州龙灯

元宵赏灯习俗源远流长。西汉武帝时,曾于上元之夜在宫中通宵张灯祭祀太一神、祈愿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东汉明帝时,也曾令宫廷、寺院在正月十五这天挂灯,以表示对佛的敬意。之后,隋炀帝彻夜玩乐的正月十五洛阳灯会,规模盛极一时。到了唐代,燃灯不仅与佛礼相联系,还日益与俗民日常生活相结合,出现了大规模的灯市,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娱乐。此后,元宵节张灯、赏灯相沿成习。

灯在中国民间文化中通常被视为阳性,是男性的标志。“添灯”就是“添丁”。在各地的方言里,“灯”与“丁”的发音大多相近或相同。中国民间文化对灯如此陶醉,不只是因为它含有美丽、光明、温暖、喜庆、红火等元素,更是出于“添灯——添丁”的家族繁衍的期盼与祝福。

温州按照习俗,家家户户,凡是有儿子刚娶了媳妇的,刚生了男孩子的(添丁),都要摆香案,准备福礼,在龙灯上“挂红”。凡是接龙灯的人家,都要在龙灯进来之前,用稻草点上一堆火,让熊熊火焰带来旺旺的运气,称为"弹红"不仅接待的人家,就是龙灯路过的地方,凡是信佛的人家都会点上这么一堆火.

在龙灯进到院子里的这段时间里,鞭炮,焰火统统放个不停,越热闹越好,这是一户人家接龙灯的第1个高潮.

舞龙是浙江省民间舞蹈中最大的1个舞种。浙江舞龙大概有30多种,各具特色。温州地区有好几种龙灯,乐清柳市的首饰龙灯,温州市区的凳板龙灯,永嘉滚龙灯,洞头的纱龙灯、纸龙灯等都是富有温州地域特色的灯彩文化。其中常见的有板凳龙和滚龙,外形又因为地区差异而有不同.

龙湾一带的龙灯种类很多,有拼字龙、纸龙、布龙、板凳龙、大龙等。舞龙队敲锣打鼓,穿村走巷地游行。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在空旷处转动打圆圈,随龙珠转穿,伴随锣、鼓、钹声,热闹非凡。龙灯过处,村村要摆香案接龙,村里的女婿家都要摆香案接龙,龙灯绕香案一星期,为“净龙”。香案处一般由唱书先生唱故事或颂词,叫“参龙”

板凳龙主要靠龙头(灯)和龙尾(灯)互相调戏来表现,中间的龙身是用木板做成,类似板凳,其实龙身这个部分也有木头的龙头龙尾.

最先进来的是龙头(灯),木头龙身紧随其后,最后进来的是龙尾(灯).龙头进来后在场地中间做点头状,龙身则成圈围绕龙头,等到龙尾进了院子和龙头回合,龙身刚好把它们2个绕在中间成了1个圆圈. 然后龙身就绕着中间的龙头龙尾转圈,速度越来越快,大概转个3,4圈后逐渐离开场地,停靠在墙根.

龙身,它是由多节可以灵活转动的木头组成,如同一张张凳子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板凳龙名称的来历.

板凳状的木头上,有各种人物形象,这些木雕惟妙惟肖,是民间艺术的精品.木雕之间还间隔放着灯笼,点缀在木头的龙身上仿佛一棵棵明珠此时,龙头龙尾在中间继续调戏,记得小时候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精彩绝伦,是舞龙灯中最好看的1个环节,但是现在通常舞不到5分钟就结束了.这个不仅是会舞的人少了许多的缘故,也许还和现代人紧凑的时间观念有联系.

舞罢,龙头龙尾先由舞的人举着, 听灯师领头负责“参龙”(参谒龙神的意思),挨家逐户去演唱1种别具一格的曲种——《龙灯歌》,祈求龙神保佑“挂红”的人家子孙平安、家业兴旺。有幸被“挂红”的家庭成员,要双掌十指合拢,握一炷香,在龙灯师的演唱中向龙灯朝拜。随后龙头龙尾会放到1个中间有孔的凳子上,然后就是长时间唱词,唱词人会唱遍主人家所有的人,并送上祝福。其间会有主人家出来换龙灯里面的蜡烛,把新的蜡烛放进去,而把换出来的蜡烛插到自家接龙灯的供台上.而灯师必须根据物品进行随编随唱,唱后主人给予红包赏封。民间望子成龙的心愿,从舞龙灯的仪式中得到满足。清乾隆《温州府志》载:“元宵,各岙迎龙灯。击鼓歌唱为乐……”指的就是参龙仪式。现在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乐清一些乡村,生了女孩子的人家也开始要求“挂红”,并且得到民俗的接纳,可见民俗文化在变异中传承,向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头牌.这个类似古代大官出巡举在前面的牌子,表明了跟随这次龙灯出巡的是哪路菩萨,通常是在最前面走进院子,然后放在大门的两侧.这个也是小孩子最喜欢拿的东西,也是龙灯中小孩子能参与的少数几样东西之一.

唱词结束以后,龙头,龙身,龙尾会再次到场地中间调戏,转圈,唱词的人边唱边从房内走到门口,鼓点越来越急,唱词的速度越来越快,等到唱词的速度快到不能再快之际,一通鼓乐齐鸣,龙灯起驾离开,主人家在这个时候要关闭所有的门窗,关好所有的灯,等待龙灯离去才可以再次打开.

温州龙湾的拼字龙灯舞因能够拼凑出字形而独树一帜,民间俗称“永嘉场拼字龙灯”。

拼字龙灯舞是1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拼字龙灯舞传承人、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的郑祥福老师说,拼字龙灯舞至今大约已有三百年的历史了,他的祖辈在世时即有拼字龙灯舞。考证清光绪《永嘉县志》,拼字龙灯舞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

龙湾老文艺工作者项有仁先生说:“过去只有在正月龙灯节,闹元宵时才开展舞龙活动。如2008年永兴街道乐二村和康一村、永中街道新城村、沙城镇沧宁村的春节文娱活动上均有舞龙表演。”拼字龙灯舞传承人徐玉锦老师也说:“过去七月十五汤和庙会上是没有舞龙的。这几年才增加了拼字龙灯舞表演,形式多样,更加好看了。”目前,拼字龙灯舞的传承已由家族传承过渡到群体传承,舞龙的数量也从一条增加至五条。五龙同舞,将以往一字一拼,变成了四字同拼,更丰富了拼字龙灯的内容和形式。

拼字龙灯舞的艺术特色得益于它的独特结构。龙头、龙尾与龙身分开,各自成一节。龙身一般为9档(也有7档),由30米长(或25.5米)的遍布鳞甲彩布连成。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九(或七)人舞龙身,巧妙设计并利用龙头、龙尾与龙身各部分,中间九(或七)节相连,这种头尾分离的结构,突破了各地龙舞中“一条龙”拖头带尾的拘泥与赘累,在“力度”、“速度”、“幅度”上为拼字龙灯舞的表演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优势。郑祥福老师说:“龙头、龙尾各自分离,不和龙身连在一起,是为了拼字需要。”表演形式

拼字龙灯舞不仅在外形上讲究“四灵之首”的头角峥嵘、威风凛凛的形象;更在舞蹈的“表情”、“节奏”、“构图”上活灵活现地追求奋发刚健、威灵显赫的神韵。尤其是独创运用龙灯的舞蹈构图去展现“天下太平”等字体的造型,以别开生面的舞蹈突出了龙文化“驱灾赐福”的永恒主题,表达了中华民族追求“太平吉利”的美好愿望。拼字龙灯舞这种“舞龙显字”的独特构思,成为全国众多龙舞中的1大亮点……

龙灯本身是1个物化民俗符号。这个符号不是孤立和静态的存在,而是在具体的场合(时间和空间)、情景和仪式之中被表达出来。其间的意义转换,是通过不断反复的各类民俗活动和相关的仪式过程实现的。通过舞龙灯观龙灯赏龙灯的民俗活动,民间的谐音民俗思维得到强调,最终内化为观念和心愿,成为我们每1个人生命意识的一部分。

温州龙灯首饰龙


温州龙灯

温州龙灯 首饰龙

温州龙灯

温州龙灯 温州龙灯板凳龙

温州龙灯参龙

温州龙灯 拼字龙灯舞

温州龙灯 拼字龙灯舞

温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在其博客中有一篇写温州龙灯的,兹拷贝与此。

温州正月滚龙灯

温州儿歌唱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旧时温州民间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正月灯”了,因为从月头一直闹到元宵节才到高潮,过了元宵方“落灯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征求老人们对故乡正月旧俗的回忆,正好前几日翻旧材料看到我在1949年上初三时的一篇作文,记了当时温州东郊永嘉场寺前街(今名永中镇,温州市龙湾区府驻地)“划龙灯”(即滚龙灯,舞龙)的情况,于是录之以应。

每年的正月里头,寺前街的龙灯是看不完的。这个街市正是永嘉场的商业中心,无论后陈、前庄,山底山外,各村的龙灯,总要到这儿打个转儿,博几个彩头。因此一天有时也会有十来条龙经过。

正月十五灯节边儿却更热闹了。这天夜里便有两条大龙:一条是上吴的,一条是三都的。这2个地方总是在同一天中放灯,互相赌胜。为了这个缘故,这天也更闹热,人们都怀着极大的兴奋,等着这天的到来。

当龙灯还未来之际,街头巷尾都已经站满人。听着打起号,孩子们都跑到远远的地堂去探看,他们的小灯笼在街中摇来摇去:“哇,灯到了沧头了!”(沧头在街南端),“到了五显殿啦!”(温州称庙为殿,庙在南街,商业中心在中街、北街)……

头站来了,是一队背回避牌、牌灯、令灯的人。头站一走过去了,人们心中便更增了一些热望。接着便是些动物灯,扎成戏出的灯,以及“抬阁”。有时还有汽车灯,里面挂着小灯,一班扮成农工商学兵的小孩子站在里面随灯走。最有趣的是鱼灯,又名小龙灯,是编成一队的身躯活泼的小孩子,每人执一盏水族的灯,红红绿绿,十分巧致,用龙作首,以下是鲤鱼、鳌鱼……当他们走过时,只要有一家门口烧火塘(火堆)迎接,便打1个大圈子,开始滚起来。在圈外面又有一盏乌狼(河豚鱼)灯和一盏金鱼灯,围着他们走碰头。

其后鸣锣喝道的,是出龙这村庙的尊神的香亭抬了过去。

最后龙来了。划龙灯的走路也有特殊方式,经过桥梁,就摆头摇尾的过去,经过街道,便扎下马步慢慢的滚了过去。这时好事的人便点了炮仗向他们的腿部乱抛,有时竟会将人裤脚都烧出1个洞来。

龙灯遇了庙宇,必停下参谒拜访,在庙庭里滚圈子,叫做“滚龙”,大都滚出“天下太平”4个字。遇到烧火塘、摆香案的有大院子的大户人家也会进去滚圈子。滚龙时有小锣小鼓敲打“龙灯鼓儿”。大家一路追着龙灯跑,就是看他怎么依锣鼓节奏滚出“天下太平”四字来,这是看滚龙的高潮。

遇到庙宇和香案,舞龙前先要由龙灯队专门的“参鼓先生”(龙灯师)去参香———配着大鼓唱祝词。唱这种鼓词就叫做“参鼓”,也叫“参龙”,唱得很是高亢好听,也有人喜欢追着听的。如果唱错了被听众听出来,就还要“重新打鼓重新参”了。

灯节里,寺前街的肉价是一定高涨的,因为各家都来了许多来看灯的客人。寺前街的龙灯不仅街上人自己看,自己兴奋就够了,也邀请周边山村的亲戚来一起看灯,一起快乐的。

二 : 温州龙湾企业清单

温州龙湾 温州龙湾企业清单

龙湾三级评审企业

龙湾小微评审企业

温州龙湾 温州龙湾企业清单

温州龙湾 温州龙湾企业清单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温州龙湾-温州龙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34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