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冯唐之诗-唐诗之路

发布时间:2018-03-08 所属栏目:张释之冯唐列传

一 : 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

梁孟伟

那是一个“裘马轻狂,踏歌而行”的年代;

那是一条“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旅途。

回望千年前的缤纷盛唐,两千多位诗人恰似群星闪烁,璀璨着中国文学的熠熠星空。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其中一处星光特别灿烂,因为450位诗人先后涌向那一个地方,或寻仙、或修道、或归隐、或壮游、或宦游、或神游。

他们既有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顺水而归;或载酒扬帆,或着屐向山,无不临水赋诗,登顶高歌,赞咏着这里的瑰丽风光,流传下千古不朽的诗篇。那一行行飘逸的脚印,一串串爽朗的笑声;那一声声清朗的高歌,一句句隽永的低吟,最后蝶化成1500多首瑰丽的诗文,铺排成一条云蒸霞蔚的唐诗之路。(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唐代诗人们来到江南,大多是乘船走水路……即从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渡口进入浙东。他们驾一叶扁舟,唱一路欸乃,沿萧绍运河一路向东,南首是巍巍会稽,北边是滔滔东海,中间是汤汤镜湖,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直达波浪滚滚的剡川,然后沿江而上一路向南。这时消退了浩渺烟波如云白帆,消隐了牧童短笛浪里飞歌,排沓来迎的是两岸青山,笑语欢歌的是碧波清流;绿树掩映着竹篱茅舍,阡陌相望着行人黄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白帆归舟、村野牧歌,使人仿佛进入了桃花源。 从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诗人钟情浙江,特别是浙东?这要归结于这片灵异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积淀。这里会稽、四明、天台三座名山逶迤其间,居中一条剡溪是三山的自然分野,汇入剡溪的无数清流,一路泠泠作响,出自万壑千山。“会稽佳山水,名士多居之”(《晋书•王羲之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又载:“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水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世说新语•言语》)王羲之也说:“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非常之景栖非常之人,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少的文人雅会,如东晋十八高僧和十八高士曾在剡中聚会,王羲之等41人曾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

镜湖、剡溪、天姥等秀山丽水,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们多情的目光,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里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云门寺、大佛寺、国清寺等名寺古刹,这里有百官朝舜、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等美丽故事,这里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史迹遗存,这里有王羲之的兰亭雅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名人轶事。还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刘晨、阮肇天台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趣事雅闻,还有谢灵运“伐木开径”、著屐登山的壮思逸兴。这里既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大量名士,也有像戴逵这祥的绘画雕塑大师,更有以白道猷为代表的佛徒高僧。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多少诗人就是为了追寻先贤。李白说:“入剡寻王许”(许,即许玄度),刘长卿说:“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唐诗之中有多少诗篇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这类寄托?所以有人说,唐诗之路的源头在魏晋,这里不只是一条诗路,更是中国佛教、道教、儒教的糅合之路,也是书、画、诗的整合之路。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播,就没有后来的“唐诗之路”;没有东晋名士的风流和对山水的歌咏,唐诗的兴盛也许将推迟。

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诗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这是一条诗意之旅,精神之旅,李白早有“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向往,杜甫发出“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的感叹,白居易更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的盛赞。从初唐的骆宾王、李峤、王勃一直到晚唐的杜牧、贾岛、姚合、罗隐等等,这些诗人,有的如李白和李绅,三次在这条路上流连忘返;有的如顾况和许浑,两度在这条路上徘徊徜徉;有的如孟浩然和杜甫,在这里前后逗留达四年之久。唐朝诗人的大家和名家,几乎没有一位不寻访和歌咏过这条诗路。

经济繁荣为唐诗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全国统一为唐诗繁荣奠定了现实基础,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钻研,统治者的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唐代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得到了“活水源泉”。

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诗人以诗的灯火照亮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地理山川,政经风貌,阡陌田园,以及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条条上下求索的道路。沒有人怀疑里面存在着一定的界限,或者它诞生于某个地段区域,或者它只限于历史,正因为如此,她才能让我們真切地体会到中华五千年文明脊骨里所透逸出的強大的民族气息。

至于“唐诗之路”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留下的著名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百代圣贤心”,以及他讲学的地方亲手种植的“朱梅”里,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从旅行家徐霞客、文学家张岱、袁枚乃至近代的俞曲园、弘一法师等人作品或书法里,找到深浅不一的痕迹。

在世上所有的路中,“唐诗之路”是一条浪漫而特别的路。它虽然客观存在,但并没有插着“路牌”,我们今天只能通过历史遗迹的路标,才能把这条道路延伸下去。

二 : 冯唐之笔

两篇评论,老路和小柴的。

【壹】我读冯唐

路金波/文

一、冯唐难封

有道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现实是,四十一岁的冯唐“用文字打败时间”,妖娆地盛开在各界文艺女青年中间,尤其每每大酒之后,在微博晒出挤青春痘的照片。

冯唐的书近两年越卖越多,然而圈内对其评价,却多呈两极分化之势。好者云“当世高手,鬼使神差,已臻化境”,恶者说“不知所以,阴僻自恋”。

同样一树苹果挂在枝上,若叫了贩子们来沽,你出七毛六,他出七毛八,断不会出现五毛和一块的差别。

为甚冯唐这几十万字铺在纸上,就有天上人间2种命运?

二、忘掉俗人张海鹏

客观说,冯唐的走红与这笔名背后的真身“张海鹏”很有关系。张海鹏者,1971年(年轻啊),生于北京(帝都啊),汉蒙血统(杂交水稻品种好啊),身长180(古往今来三千年美男子都这身高),红润国字脸(和赵又廷阮经天站一起浑然一新偶团体)。眼镜镶金边,袖口绣名字,皮带不是H的那是嫌它土,手里随便捏块石头那是杨贵妃她二姨传下来的古玉。

至于他如何在学霸横行的协和医科大学砍下博士学位又如何去米国喝了洋墨水,怎样在人精辈出的麦肯锡做到合伙人然后投奔组织成为大国企总裁,以及他的后海府第和微博百万粉丝佳丽——种种传奇,可谓江湖之述备亦。总之,面对如此1个拥有完美人生的人,势利的老年人都会发自肺腑地赞叹:这要是我儿子就好了。

问题是,我们今天来谈文学。卖苹果的时候,看货出价,不管它是王支书田间的还是黄寡妇地头的。谈文学,让我们先忘掉成功人士张海鹏。因为有时女粉丝的赞誉来自激素,而评论家的恶语来自嫉妒——这些都属于张海鹏,而我们今天只说冯唐。

三、文学是什么?

这里就不引用《辞海》了,因为编辞海的那帮老头也不懂文学。全中国懂文学的人没几个,兄弟我有幸占了1个名额(看到这里摔门而去的朋友,不送了)。

文学可不是“研究文章之学”。中国人造字之初都是单字,先有“文”,通“纹”,就是用“字”记录。这些文按一定结构“章”组合排列,出来的一坨东西就叫“文章”。中国人写文章有两千年历史,但不论讲文章的《文心雕龙》还是讲文字的《说文解字》,可都和文学没有半毛钱关系。孔子口述《论语》算哲学暨社会学暨法学暨经济学暨成功学大作,《史记》是历史书,《梦溪笔谈》是科学书,《资治通鉴》是政治书。这些东西统称“文章”,而所有识字的人统称“士”、“儒”、“先生”。西方自两千三百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开始分类,所以科学和文艺兴盛。中国人则迄今搞不清楚作家和文人、知识分子、诗人原本就是不同的。

简单地说,文学就等于小说。

小说就等于用文字编故事的手艺。

小说是虚构艺术,英文里FICTION原意就是“假的”。

写小说的人就是作家。

四、小说的金线

兄弟我衡量小说,看两方面:A、故事。B、讲故事的手艺。

“故事”这个词儿,可不能被理解成“过去的事”,它更接近“事故”。也就是说,故事不是你生活里陈芝麻烂谷子的一地鸡毛,而是被戏剧化了的事儿。小说不是生活的乖儿子,小说是戏剧的表兄弟(中文小说来自评书,西方小说来自戏剧)。

现代中文小说,一开始就被现实鸡奸。去呐喊、去启蒙、去革命、去宣传、去土改、去反右、去歌颂、去文革、去样板、去寻根、去伤痕、去改革、去人文……中国人发明了俩词儿,1个叫“学以致用”,1个叫“文以载道”,这并称中华文化“鸡贼双宝”。数理化这些东西皇帝老爷不考,所以自打祖冲之算出圆周率中国科学就歇逼了。小说原本只是闲人们做梦般的小小一说,非得重大选题作协备案。凡是奔现实去的小说家都是臭傻逼。

小说貌似使用现实中人的语言、行为、逻辑,但归根结底是虚构艺术。它本质上是神话,它最多是生活的比喻句。生活是零散的,小说是连续的;生活是复杂的,小说是单纯的;生活是停滞不前的,小说是一路高歌的(在这一点上,戏剧的最高商业形式即好莱坞电影做到了极致,它要求人物最终的状态一定要比最初的状态更高)。

人们之所以发明戏剧,又衍生出小说——这种明知是假的东西,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足。所以,我们谈论小说,不是看它如何趋炎附势照猫画虎地描述生活——描述生活从来不是艺术家的工作,而是看它怎样用貌似生活的素材重新建筑了1个新世界。那新世界的骨架就是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人物,就没有新世界的一切。

故事本身不会单独存在,它必须被某种方式讲述。有时讲述方式也构成故事的重要因素。小说是用书面语言讲故事的,小说家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美妙语言,就像歌唱家有属于自己的能被辨认的美妙声音一样。

我们这就进入到冯唐的小说世界,去看故事,去看手艺。

五、北京三部曲:最好的,青春文学

冯唐本人若是在酒后突然听到我说他是青春小说家,一定会就近找到砖头酒瓶扑将上来。但是为了文学,我假装先和张海鹏绝交,冒死把这篇文章写完再说。

先不急着标签的事儿,看看事物的本来面貌。

《万物生长》故事梗概:我,秋水,是医科大学的学生。厚朴、黄芪、辛夷是宿舍同学,各有怪癖。我有1个当导游的哥哥、出国的姐姐以及1个纯精神之恋的初恋女友,我还有1个精灵古怪的现任女友。有次我去酒店面试姐姐的后备男友,认识1个泼辣熟女,名叫柳青。我们医学院有传奇的白教授、足有一百岁的看门胡大爷、几个绝经期师太以及江湖异人王大师兄。某天柳青来找我,我帮她安排了打胎手术。我的第一次是和现女友。我出生的地方叫做垂杨柳。我和辛夷去看某个医疗器械展,偶遇柳青。柳青请我吃饭,又把翻译资料的活儿交给了我。我和女友是在军训时认识的,她和我棋逢对手,互相探索对方的身体长大。但是后来她爱上了1个清华男。我神情恍惚,想起失去初恋的时光。据说在后来,我和柳青有了新的故事。

上面这段总计3十三个字,其中有十六个我。

所谓青春小说,定义就是:不为老实讲故事,但求爽气吹牛逼。

写小说就是创世界,算是件盖房子的苦差事,但是年轻的时候拿起劳动工具,首先想干的一定不是盖房子,而是搭积木。青春小说家,就是用漂亮的文笔,把自己的年轻履历和迤逦幻想记下来,自己爽一爽。

在《万物生长》之外,冯唐接着又爽了两本,《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此书起笔早于《万物生长》但完稿和出版较晚,按人物关系应作为开篇)和《北京,北京》,组成了三部曲。其中《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讲的是:老流氓孔建国和朱裳的母亲、女特务大车和小车、胡大妈和防空洞、功夫大师刘京伟和科学家张国栋、土包子桑保疆和波霸翠儿,以及考试、跳舞、踢球、打架,以及朱裳、朱裳、朱裳。《北京,北京》写了“我”和小白、小黄、小红的“老友记”。其中《万物生长》里的同学厚朴、黄芪、辛夷以及“女友”,《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中的刘京伟、桑保疆、小翠,都团聚一堂。而小说最后五十页,则以惊心动魄的柳青结尾。

大抵小说的写和读,是1个能量传导的过程。有些小说读不下去,想必作者写时也憋得脸红脖子粗,迟早要便秘。冯唐的三部曲,读起来畅快淋漓。我为了写文章的方便,将其中漂亮的段落折页起来,末了,原本一食指厚的书变成了一拇指厚。

例如:“如果她是1种植物,我的眼光就是水。这样浇灌了三年,她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如此湿润的原因。三年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简直有三辈子那么长,现在回想起来,搞不清是今世还是前生。”“我想,这时候,如果我伸出食指去接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如果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万物生长》P10-11)。

这样的句子在六百页的三部曲里大概有三百处,平均每张纸上有那么1个地方让你眼睛亮一下,嘴角扬起笑一声。让你觉得花三十块钱买一本书不亏,以及相信这个叫冯唐的,老天爷是赏了他一口卖字的饭吃。

冯唐的文字有幼功,这是十三四岁时苦读司马迁、曹雪芹、劳伦斯给灌到经络里去的,就像劈一字叉都是七岁前打的基础一样。“我感觉中,朱裳却一点也不傲,常低了眉,颔了头,匆匆走过夹道,缩进座子。”(《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P99)“柳青起身去水龙头洗脸,涮烧杯,然后接了1大杯水,一口喝干,还有些水珠子顺着头发、脸、嘴角流下来,整体还是乱七八糟的。柳青说,‘我告诉过你,我不是马,也不想是马,至少不想是你的马。天晚了,我要走了。’”(《北京,北京》P193)短句子,多动词,似不用力,情境皆现,像传说中的老阿城。

正是靠着这些文字和趣味上的手艺,冯唐成功地销售了那些牛头不对马嘴的“故事们”。其中,最荒唐的是关于柳青那一部分。柳青出场写得很精彩,中间发展高潮迭起,结尾却碉堡了——莫名其妙就爬上去1个白种裸男。更可笑的是,柳青的前半段写在《万物生长》里,后半段故事却突然出现在《北京,北京》。这他妈的相当于《人民日报》写个“下转第四版”,结果转到《环球时报》上去了。

所以说,冯唐用“北京三部曲”奠定了顶尖青春文学作家的地位,才气在郭敬明、张悦然、孙睿之上。

六、请注意2007年4月的这篇后记

如果冯唐的写作停留在三部曲阶段,然后去搞些时尚专栏的雕虫小技,我们现在也就不必讨论什么冯唐和文学的关系了。但是,逃跑的红军在遵义拐了1个弯决定北上,清澈的黄河在西北高原画了1个几字形进了中州。写于2007年4月的《北京,北京》后记,是研究冯唐创作的重要文献。

老天保佑,冯唐原来是个自知的人。他承认,“历史不容篡改,即使知道自己原来是个混蛋自恋狂。”他清晰地解析自己,“《在十八岁给我1个姑娘》的时候,小男孩对女性只有幻想,没有感情……在《万物生长》的时候,只有感情,没有故事。少年人的将来太遥远,过去还不够久远,过去和将来的意义都还想不清晰。一切飘忽不定,插不进去,使不上力气,下不成雨……在《北京,北京》里,有感情有故事有权衡有野心,年轻人带着肚子里的书、脑子里的野心、胯下的阳具和心里的姑娘,想去寻找能让他们安身立命的位置和能让他们宁神定性的老婆。但是年轻人没了幻想,一不小心就俗了。”

冯唐用三本小说疏导了他淤积在整个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幻想,消化了他积攒下来的二十一本日记和四百五十封书信——这些东西是1个写作者最初的财富,却是1个伟大写作者最终的羁绊。

冯唐写完了自己十四岁的启蒙、十八岁的叛逆、二十五岁的荒唐、30岁的迷茫,终于把自己清空了。他在2007年4月的这篇后记末尾说,“我继续被时间这个东西困扰。《北京,北京》之后,会试着写历史,进入虚构之境。”

——好啊。欢迎来到虚构之境。欢迎光临小说的世界。这是冒险家和创世者的乐园!

七、《不二》

冯唐在40岁的时候出版了《不二》。这是他首本用第三人称写作的书。

从“我”到“他”,对写作者是惊险一跳。多少昙花一现的畅销作家,写完了自己,不见了踪影。他们终究没有学会1种无中生有的造物技能。

冯唐,却,却,嗯,我想说,写出了名垂青史的杰作。

《不二》讲了弘忍挑选衣钵传人的故事,也是鱼玄机到长安寻访韩愈的故事,还是小和尚不二证悟的故事。借用本书的意象,这小说像鱼玄机的胴体,从脚踝到小腿,从大腿到幽谷,从小腹到胸部,从脊椎到屁股,都是圆润的。并且,这所有的圆润和谐统一成1个整体,晶莹剔透。所以阿德勒曾说,美就是完整、均衡、晶莹。

在这样完整闭合的结构里,冯唐的叙述天才恣意汪洋。他开篇写弘忍给新和尚烫12个戒疤的两千字,是中国文字里最密集最高超的幽默,这段文字即便由赵忠祥在春晚上朗诵也能让人大笑一夜,从此过年不用依赖赵本山。而他在“七茶”章写道“等了很久的春雨在1个众人梦里的早上到来,从天到地,下坠露水留在枝叶上,雨水打湿泥土。偷情的人昨夜热热地肏完,屄屄和鸡鸡都安静了,男人从后面抱住了女人,肚皮和后背,彼此皮肤大面积地接触。锦衾也仔细一起用手脚掖了掖,睡着的时候,风和梦不容易进来。” 瞬间相信,写黄书的冯唐原来是个诗人。

《不二》不能在大陆出版,是中国文学的大损失。一百年后,有好事者排列中文小说百强,应有《不二》一席,地位介于金庸和莫言之间。

八、《三16大》

理论上讲,我看不起杂文、散文。这些东西嘛,会上三千常用汉字,谁都能写,没什么技术含量。

也就是说,杂文这东西,拼两点,一是见识,二是文笔。凭张海鹏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以及冯唐的文笔,要划拉两三千汉字,不就相当于拧开龙头接一杯自来水?

冯唐杂文一品,一百篇里偶有一篇失手,那是因为不用心,杯子口没对准水龙头。《三16大》里写给学弟、小外甥的文章都诚恳,大有用,可流传,出了这本书,冯唐也算青年导师了。小朋友们学会降龙三十六掌,人生全面达到金线——当然,说起金线,牵扯到江湖上一段公案。我的意见是,文学肯定有金线。冯师傅的金线标准我同意。但他某次去丈量H师傅的长短,因为天黑,没看清楚。我不怪他。

九、诺贝尔

我花了十月的一半夜晚重读了冯唐。然后又花了剩下的夜晚重读了莫言。

莫言是地上长出来的,好结实。

冯唐是天上掉下来(www.61k.com)的。我想他能飞得很远。

下一页:【柴静】杂种冯唐

本文标题:冯唐之诗-唐诗之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95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