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仇和离任讲话-79情系昆明造福人民(仇和离任讲话)

发布时间:2018-01-30 所属栏目:六一校长讲话稿

一 : 79情系昆明造福人民(仇和离任讲话)

情系昆明造福人民

——仇和离任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3日)

仇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维佳部长宣布了省委对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坚决服从。田欣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由他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是合适的。纪恒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昆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昆明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昆明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2007年12月,中央和省委调我到从未来过的云南昆明工作,转眼已过去四年时间。省党代会期间,忙里得闲之时,我就独自到海埂大堤上,去看不远万里而来的红嘴鸥,看空阔无边的滇池,看睡美人般的西山,看蓝蓝的天、悠然的云,看树荫下、花丛中与海鸥同乐的人们。而这个季节,北国风光更多的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部沿海也是冬意渐浓、寒风阵阵。我庆幸自己,能够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好时代。特别是来到昆明这四年,正当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际,正值我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之时,正逢云南着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之机,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建了难得的干事创业环境。昆明作为享誉世界的春城,又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型、枢纽型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之美、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都市时尚之美和边境异域之美。在昆明工作四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成长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是我工作中最充实的一段经历。伴随着调离日子的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连日来,昆明的山山水水,昆明的父老乡亲,昆明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心头、浮现在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清晰、那么鲜活,令人难忘、令人感动、令人眷恋。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记得刚到昆明工作时,我曾经推荐大家看迪拜酋长阿勒马克图姆的《我的构想》。这本书在开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每天清晨,羚羊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其命运便是灭亡。还是在非洲,每天清晨,狮子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晨光开启,你就要比别人跑得快,才能得以生存。这是草原铁的法则和规律。而我们所处的世界,竞争无处不在、

日趋激烈,已由大鱼吃小鱼,转为快鱼吃慢鱼!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力排序易位频繁、此起彼伏。回顾过去四年时间,正是基于这种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我与昆明的同志们、同事们一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在昆明跨越式、追赶型、超常规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我深知,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个人的贡献是微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昆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老领导、老同志们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各驻昆单位和兄弟州市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级领导班子的精诚合作,得益于各级干部的创造性工作,更得益于全市726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借此机会,谨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同事以及全市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很多是在补课、打基础、还历史欠账。它既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和根基,而许多战略性举措还刚刚启动,今后的工作仍将是任重道远。我和同志们都很清楚,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仍然处在落后位次、较低水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四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自己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各族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更由于受自身能力和水平、智慧和胆识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一些想去做、该去做的工作没有去做,也有一些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够完美、不尽如意,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遗憾。我时常觉得,如果自己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或许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会更高一些;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或许考虑问题会更全面一些;如果自己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要求严厉、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不能假设,时光也不能倒流,我们却可以从过去得到启示和借鉴、得到激励和鞭策,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对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昆明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的前途命运是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抱负、才能和作用只有顺应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得以发挥。历史注定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的一代、创业的一代、奉献的一代,也是铺路的一代、

打基础的一代、承前启后的一代。这次组织上对我工作的调整和安排,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也体现了对昆明工作和广大干部的认可与肯定,体现了对昆明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与重视。回顾四年来,我和昆明的同事们一起大干、拼搏、攻坚、冲刺,经历了多重挑战和考验,也曾遭遇坎坷、曲折、困惑和茫然,但我们从不动摇、从不折腾、从不懈怠。这四年,对昆明发展来说,是现代新昆明建设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展开、区域性国际城市蓄势待发的四年;对昆明干部群众来说,则是务实多于务虚、实干多于空谈、付出多于回报、辛劳多于收获的四年。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付出已有回报、辛劳已有收获,昆明的发展变化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同,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认定。对于个人,这就是人生价值的阶段性实现;对于地区,这就是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进步。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更使人振奋,更让人安慰的?昆明各族干部群众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片热土,无愧于这份事业!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前,昆明历史性地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两大机遇,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提速期、文化事业的繁荣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期。与大家一样,我对昆明的未来满怀信心、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我憧憬着,昆明更加民富市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排名快速提升,产业和企业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我憧憬着,城乡居民充分享有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机会,个个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我憧憬着,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的人们不再为吃、穿、住发愁,城乡建设过程中被征地拆迁的人们全部搬进新居,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我憧憬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节假日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成为新的风尚;我憧憬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深入人心,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人们普遍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注重和谐、崇尚文明;我憧憬着,城市城镇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市民们可以在公园里、广场上、林荫下休憩流连;我憧憬着,滇池水清岸绿,鱼儿洄游,孩子们又可以在水中嬉戏玩耍;我憧憬着,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快速便捷,出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高峰期堵车而烦恼;我憧憬着,众多外国机构、跨国企业落户昆明,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在大街上往来穿行;我憧憬着,昆明让外地人一提起就充满向往,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真正成为一座彰显区域性国际城市魅力的“壮丽大城”。

回顾四年来,在昆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在市级领导班子这个充盈温情的团队里,大家坚持用心思考、用心决策、用心做事,为昆明的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寄托了情感和追求,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我也深深地融入了红土高原、彩云之南、滇池湖畔,深深地爱上了昆明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昆明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昆明干部觉悟高、能力强、干劲足。他们平凡而伟大,拥有生生不息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是昆明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四年来,我与昆明从素未谋面到植根坚守,与大家从素不相识到相逢、相知、相勉,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废寝忘食、加班熬夜,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

比手足之情还要珍贵;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还要高尚。今天,我虽然与同志们深情话别,依依不舍;但省、市同城,今后我仍将愉快地工作、生活在昆明大地上。我一定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昆明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各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这次会议以后,我就要从昆明到省里上班。我将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勤勉敬业、开拓进取,严格律己、清正廉洁,为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积极贡献!虽然离开昆明工作岗位,但我依然会永远热爱昆明、情系昆明,关注昆明、支持昆明。凡事只要有利于推动昆明发展、有利于造福昆明人民,我都将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我在昆明任职四年与大家共同形成的一些思路、决策和措施,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现实情况和认识水平作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有的可以继续坚持,有的应该深化和完善,有的则需要调整、修正和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形势变化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坚持、深化和完善我会很高兴,调整、修正和改变我同样很高兴。衷心希望昆明的工作和事业,能够在创新和超越中不断发展前进。我坚信,在以田欣同志为班长的市级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经济繁荣富强、文化特色浓郁、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多元、民主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幸福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必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

在云南工作,就是云南人;哪里实现理想,哪里就是家园。昆明这座城市给了我阳光、雨露和养分。我愿意作春城大地上的一棵树,为这座城市增色添彩,与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植根在这座城市,我的心、我的情、我的梦也会在这座城市。

最后,我想再说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昆明人民!

我深深地热爱昆明这片土地!

我真诚地祝愿昆明的明天更美好!

附上2006年4月13日,仇和离开宿迁赴南京就任江苏省副省长前的讲话。大家对照一下。

仇 和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

79情系昆明造福人民(仇和离任讲话)_仇和离任讲话

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永久助养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十年,对宇宙变迁是不值计量,对世界变化是长河一瞬,对经济发展是弹指一挥,对社会进步是过眼云烟。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我本来自农村,出身农民,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宿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地政权,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

万百姓,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在宿迁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付出超常的辛劳和汗水,尽管已眉梢添雪、风霜日重,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也曾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险阻,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退却。十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试图以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舐犊之情。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与遗憾。我觉得,如果我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或许会更高一些;如果我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考虑的问题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如果我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苛求太多、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的一切不能让我们假设,我们也不能挽留住岁月,却可以挽留住岁月留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激励和鞭策,以便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向十年来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宿迁的遗憾,留给同志们的抱怨,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建市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宿迁工作十分关心,特别是对宿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重视,不仅先后从宿迁选拔了两名省级国家工作人员,而且总是从宿迁的实际出发,为宿迁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配备了一届又一届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次,书记、市长人选都在宿迁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再次体现了省委对宿迁工作的充分肯定,对宿迁干部的关怀厚爱,对宿迁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新实同志、瑞林同志的情况,冯书记已作了详细介绍,他们都是与我长期友好和谐共事的同事,都是组织上长期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都为宿迁的改革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深受宿迁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敬重。我相信,由新实同志主持市委工作,由瑞林同志主持市政府工作,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宿迁新的篇章,再创宿迁新的辉煌。

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直喜欢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在这里,我和同志们、同事们深情告别,和宿迁人民深情告别,和这方热土深情告别,我更读懂了它所蕴涵的深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宿迁,这块给我太多感动和真诚的土地,我都会永远回忆和珍藏。宿迁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关心、支持;宿迁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高兴、喜悦;宿迁的每一个胜利与成功,也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鼓舞。

最后,让我由衷地说上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宿迁人民!

我深深地眷恋宿迁这块热土!

我真诚地祝愿宿迁的明天更美好!

二 : 仇和离任讲话集资料

仇和离任讲话回顾昆明四年 坦陈遗憾真诚致歉

2011年12月06日 09:34:14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刚刚过去的周六,昆明市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仇和职务的任免决定,免去仇和同志中共昆明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仇和当选为云南省委副书记。

在周六的这个会上,仇和发表了长达四千字的告别讲话,并在次日的《昆明日报》上全文发布。在讲话中,他深情回顾自己主政昆明四年间的工作情况和点滴感受,也坦率地谈到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和遗憾。言语真挚,有感而发,令人印象深刻。

1957年出生的仇和,在2007年12月赴任昆明之前,长期在江苏省工作。一直以来,他个性化的施政方式,颇受外界关注。2007年12月,仇和调任昆明市委书记。这位“个性官员”,雷厉风行地推行了一系列新举措,比如在媒体上公布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电话等等,被称为“昆明新政”。

四年之后,回顾这段历程,仇和深情地说:“在昆明工作四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成长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是我工作中最充实的一段经历。伴随着调离日子的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连日来,昆明的山山水水,昆明的父老乡亲,昆明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心头、浮现在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清晰、那么鲜活,令人难忘、令人感动、令人眷恋。”

对于四年来的施政成效,他这样看待:“我与昆明的同志们、同事们一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在昆明跨越式、追赶型、超常规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很多是在补课、打基础、还历史欠账。它既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和根基,而许多战略性举措还刚刚启动,今后的工作仍将是任重道远。”

在昆明市的广大干部面前,他也坦承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遗憾,并真诚地致歉:“我时常觉得,如果自己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或许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会更高一些;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或许考虑问题会更全面一些;如果自己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要求严厉、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不能假设,时光也不能倒流,我们却可以从过去得到启示和借鉴、得到激励和鞭策,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对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昆明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告别讲话的最后,仇和再次以饱含深情的话语结尾:“我愿意作春城大地上的一棵树,为这座城市增色添彩,与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植根在这座城市,我的心、我的情、我的梦也会在这座城市。最后,我想再说三句话:我衷心地感谢昆明人民!我深深地热爱昆明这片土地!我真诚地祝愿昆明的明天更美好!”记者 姚奕

情系昆明造福人民

——仇和离任时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3日)

仇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维佳部长宣布了省委对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我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坚决服从。田欣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策理论水平高、思想作风过硬、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由他担任昆明市委书记是合适的。纪恒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昆明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昆明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昆明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大家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2007年12月,中央和省委调我到从未来过的云南昆明工作,转眼已过去四年时间。省党代会期间,忙里得闲之时,我就独自到海埂大堤上,去看不远万里而来的红嘴鸥,看空阔无边的滇池,看睡美人般的西山,看蓝蓝的天、悠然的云,看树荫下、花丛中与海鸥同乐的人们。而这个季节,北国风光更多的则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部沿海也是冬意渐浓、寒风阵阵。我庆幸自己,能够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好时代。特别是来到昆明这四年,正当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际,正值我国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之时,正逢云南着力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之机,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构建了难得的干事创业环境。昆明作为享誉世界的春城,又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型、枢纽型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之美、高原风光之美、民族风情之美、都市时尚之美和边境异域之美。在昆明工作四年,时间虽然不长,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成长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是我工作中最充实的一段经历。伴随着调离日子的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以平静。连日来,昆明的山山水水,昆明的父老乡亲,昆明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心头、浮现在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清晰、那么鲜活,令人难忘、令人感动、令人眷恋。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记得刚到昆明工作时,我曾经推荐大家看迪拜酋长阿勒马克图姆的《我的构想》。这本书在开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每天清晨,羚羊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狮子快,否则其命运便是灭亡。还是在非洲,每天清晨,狮子醒来便懂得自己要跑得比最慢的羚羊快,否则就会被饿死。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每当晨光开启,你就要比别人跑得快,才能得以生存。这是草原铁的法则和规律。而我们所处的世界,竞争无处不在、日趋激烈,已由大鱼吃小鱼,转为快鱼吃慢鱼!城市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力排序易位频繁、此起彼伏。回顾过去四年时间,正是基于这种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我与昆明的同志们、同事们一道,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在昆明跨越式、追赶型、超常规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绩。我深知,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个人的贡献是微小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昆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老领导、老同志们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各驻昆单位和兄弟州市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级领导班子的精诚合作,得益于各级干部的创造性工作,更得益于全市726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借此机会,谨向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同事以及全市各族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很多是在补课、打基础、还历史欠账。它既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未来的起点和根基,而许多战略性举措还刚刚启动,今后的工作仍将是任重道远。我和同志们都很清楚,当前乃至未来较长时间,昆明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仍然处在落后位次、较低水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问题依然突出。四年来,我虽然做了一些自己职责所系、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各族人民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更由于受自身能力和水平、智慧和胆识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一些想去做、该去做的工作没有去做,也有一些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还有一些工作做得不够完美、不尽如意,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遗憾。我时常觉得,如果自己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或许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会更高一些;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或许考虑问题会更全面一些;如果自己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要求严厉、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不能假设,时光也不能倒流,我们却可以从过去得到启示和借鉴、得到激励和鞭策,以便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对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昆明的遗憾,带给同志们的不愉快,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的前途命运是由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抱负、才能和作用只有顺应党和人民的需要才能得以发挥。历史注定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的一代、创业的一代、奉献的一代,也是铺路的一代、打基础的一代、承前启后的一代。这次组织上对我工作的调整和安排,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也体现了对昆明工作和广大干部的认可与肯定,体现了对昆明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的关心与重视。回顾四年来,我和昆明的同事们一起大干、拼搏、攻坚、冲刺,经历了多重挑战和考验,也曾遭遇坎坷、曲折、困惑和茫然,但我们从不动摇、从不折腾、从不懈怠。这四年,对昆明发展来说,是现代新昆明建设加速推进、跨越式发展全面展开、区域性国际城市蓄势待发的四年;对昆明干部群众来说,则是务实多于务虚、实干多于空谈、付出多于回报、辛劳多于收获的四年。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付出已有回报、辛劳已有收获,昆明的发展变化既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同,也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认定。对于个人,这就是人生价值的阶段性实现;对于地区,这就是区域发展的阶段性进步。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更使人振奋,更让人安慰的?昆明各族干部群众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片热土,无愧于这份事业!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前,昆明历史性地迎来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桥头堡战略两大机遇,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对外开放的提速期、文化事业的繁荣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期。与大家一样,我对昆明的未来满怀信心、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我憧憬着,昆明更加民富市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排名快速提升,产业和企业品牌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我憧憬着,城乡居民充分享有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机会,个个脸上都绽放着幸福的笑容;我憧憬着,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的人们不再为吃、穿、住发愁,城乡建设过程中被征地拆迁的人们全部搬进新居,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我憧憬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设施星罗棋布,节假日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成为新的风尚;我憧憬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深入人心,公平正义充分体现,人们普遍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注重和谐、崇尚文明;我憧憬着,城市城镇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市民们可以在公园里、广场上、林荫下休憩流连;我憧憬着,滇池水清岸绿,鱼儿洄游,孩子们又可以在水中嬉戏玩耍;我憧憬着,交通四通八达,地铁快速便捷,出行的人们再也不用为高峰期堵车而烦恼;我憧憬着,众多外国机构、跨国企业落户昆明,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在大街上往来穿行;我憧憬着,昆明让外地人一提起就充满向往,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真正成为一座彰显区域性国际城市魅力的“壮丽大城”。

回顾四年来,在昆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在市级领导班子这个充盈温情的团队里,大家坚持用心思考、用心决策、用心做事,为昆明的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寄托了情感和追求,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我也深深地融入了红土高原、彩云之南、滇池湖畔,深深地爱上了昆明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昆明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昆明干部觉悟高、能力强、干劲足。他们平凡而伟大,拥有生生不息的高原情怀、大山精神,高远、开放、包容,坚定、担当、务实,是昆明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四年来,我与昆明从素未谋面到植根坚守,与大家从素不相识到相逢、相知、相勉,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废寝忘食、加班熬夜,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还要珍贵;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还要高尚。今天,我虽然与同志们深情话别,依依不舍;但省、市同城,今后我仍将愉快地工作、生活在昆明大地上。我一定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昆明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各族人民结下的深情厚谊。

这次会议以后,我就要从昆明到省里上班。我将在中央和省委的领导下,牢记使命、不负众望,勤勉敬业、开拓进取,严格律己、清正廉洁,为加快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作出积极贡献!虽然离开昆明工作岗位,但我依然会永远热爱昆明、情系昆明,关注昆明、支持昆明。凡事只要有利于推动昆明发展、有利于造福昆明人民,我都将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在这里特别想说的是,我在昆明任职四年与大家共同形成的一些思路、决策和措施,是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现实情况和认识水平作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有的可以继续坚持,有的应该深化和完善,有的则需要调整、修正和改变。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形势变化的必然,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因此,坚持、深化和完善我会很高兴,调整、修正和改变我同样很高兴。衷心希望昆明的工作和事业,能够在创新和超越中不断发展前进。我坚信,在以田欣同志为班长的市级领导班子带领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经济繁荣富强、文化特色浓郁、社会安定和谐、生态环境优美、开放包容多元、民主法制健全、人民生活幸福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必将崛起在祖国西部大地上。

在云南工作,就是云南人;哪里实现理想,哪里就是家园。昆明这座城市给了我阳光、雨露和养分。我愿意作春城大地上的一棵树,为这座城市增色添彩,与这片大地上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植根在这座城市,我的心、我的情、我的梦也会在这座城市。

最后,我想再说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昆明人民!

我深深地热爱昆明这片土地!

我真诚地祝愿昆明的明天更美好!

附上2006年4月13日,仇和离开宿迁赴南京就任江苏省副省长前的讲话。大家对照一下。

仇 和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的传、帮、带。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永久助养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十年,对宇宙变迁是不值计量,对世界变化是长河一瞬,对经济发展是弹指一挥,对社会进步是过眼云烟。但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我本来自农村,出身农民,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宿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地政权,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万百姓,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在宿迁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付出超常的辛劳和汗水,尽管已眉梢添雪、风霜日重,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也曾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险阻,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退却。十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试图以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舐犊之情。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与遗憾。我觉得,如果我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或许会更高一些;如果我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考虑的问题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如果我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苛求太多、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虽然过去的一切不能让我们假设,我们也不能挽留住岁月,却可以挽留住岁月留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激励和鞭策,以便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向十年来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宿迁的遗憾,留给同志们的抱怨,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建市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宿迁工作十分关心,特别是对宿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重视,不仅先后从宿迁选拔了两名省级国家工作人员,而且总是从宿迁的实际出发,为宿迁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配备了一届又一届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次,书记、市长人选都在宿迁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再次体现了省委对宿迁工作的充分肯定,对宿迁干部的关怀厚爱,对宿迁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新实同志、瑞林同志的情况,冯书记已作了详细介绍,他们都是与我长期友好和谐共事的同事,都是组织上长期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都为宿迁的改革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深受宿迁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敬重。我相信,由新实同志主持市委工作,由瑞林同志主持市政府工作,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宿迁新的篇章,再创宿迁新的辉煌。

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直喜欢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今天,在这里,我和同志们、同事们深情告别,和宿迁人民深情告别,和这方热土深情告别,我更读懂了它所蕴涵的深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宿迁,这块给我太多感动和真诚的土地,我都会永远回忆和珍藏。宿迁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关心、支持;宿迁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高兴、喜悦;宿迁的每一个胜利与成功,也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鼓舞。

最后,让我由衷地说上三句话:

我衷心地感谢宿迁人民!

我深深地眷恋宿迁这块热土!

我真诚地祝愿宿迁的明天更美好!

仇和新政再观察:执政模式与其强烈个性有关

http://www.61k.com2009年06月24日11:08中国新闻周刊

“仇和新政”再观察

“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改造昆明的步履仍然急促。继2009年5月初,昆明面向国内外招聘40名经济学博士到昆明挂职任副县长的余响未了,5月20日,“2009昆明·北京投资洽谈会”上,仇和又收获了281亿的招商业绩。与此同时,昆明市修桥架路、改造城市的推土机,正日夜兼程。

毋庸置疑,被仇和改造下的昆明,也正如被仇和改造过的宿迁一样,日新月异。这种改造是地方谋求改革的突破,还是沿袭“强人政治”的硬干,我们不做评判。但在既有框架内突破的官员,受到争议不可避免。我们尚有足够的时间来检视“仇和新政”这一标本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人们关注仇和、关注仇和改造下的昆明的理由。

仇和发动“昆明大跃进”

强人仇和治下的昆明,正呈现出“天翻地覆”的变化

本刊记者/周政华 (发自云南昆明)

拥挤的马路、破旧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城中村,刺激着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的神经,他决心要把昆明当作另一个宿迁来改造。

一年半之前,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中共宿迁市委书记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时,就发誓要缩小昆明与发达城市之间日益拉大的差距。就地区生产总值而言,昆明是国内最为落后的省会城市之一。

此前,仇和在中共宿迁市委书记任内,通过推行官员招商、卖学校、卖医院等充满争议的改革措施,促使这个苏北小城摘掉了江苏最穷地级市的帽子。

主政昆明之后,仇和也为这座西南边疆省会设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在他看来,昆明不能躺在“春城”的美誉中睡大觉,她还应该同时成为国内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卫生城和山水园林城市。

要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得建立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眼下,快、狠、猛的仇和式行政风格,正被仇和逐步移植到昆明城市建设中来。

“休克疗法”治堵

对于困扰昆明多年的交通拥堵的顽疾,仇和采取了“休克疗法”。

2008年10月,昆明市启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二环路改扩建工程。二环路贯通昆明市中心城区,承担了市区一半的车流量,是昆明最为拥挤的城市道路。

早在2004年,昆明市就曾计划用高架路将整个二环连为一体,但由于当时昆明市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议“不搞重复建设和面子工程”,建设二环路高架桥应“充分论证、因地制宜”,该计划曾一度搁浅。

如今,“全线高架”计划略做修改后,又被仇和重新拾起。

二环路原计划三年完工,但仇和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工期被缩减至一年。新二环路,全长接近27公里,涉及改扩建17座立交桥,投资额超过80亿元。除北环部分路段外,均为双向6车道的全线高架桥路。

由于二环路内11座立交桥同时施工,大量路段禁止车辆行驶,复行改单行,导致昆明交通的“咽喉要道”和城市交通的“主动脉”被切断,整个昆明市区内交通几近陷入瘫痪。

对于这种“长痛不如短痛”的休克疗法,市民有赞有弹。

“碰到堵车时,就想把活儿扔了,直接回家休息。”昆明出租车司机来小红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昆明市区到机场不到20公里的路程,经常要耗费1个多小时。因为堵车,她的收入少了很多。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思远认为,集中工程解堵是好事,市民应该换位思考、共渡难关。熊思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还认为,这是仇和昆明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环路的改扩建,只是仇和庞大修路计划的一部分。仇和版的昆明,还计划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投入1000亿元修建城市道路,“提前8年”完成昆明2020年的路网规划。

但仓促上马导致了二环路存在一些设计上的先天不足。

比如,由于修建福海立交桥,投资367万元的严家地垃圾中转站,尚未使用就被直接拆除。施工方的解释称,严家地垃圾中转站拆除是为“优化”立交桥,并称“福海立交改扩建效益远超垃圾站损失”。为此,施工方还补偿了268万元给垃圾中转站的投资方西山区城管局。

福海立交桥的问题还不限于此。该桥的设计方案经两度修改后,其中一段匝道桥建成后,距离附近公安小区的一幢居民楼的窗户距离只有2.8米,而另一段匝道桥距严家地统建楼也不到6米,对居住在这些楼房的居民生活构成严重影响。施工方管理人员黄俊杰表示,施工单位和小区的居民已就此问题谈妥,高架桥建好后将会安置隔音屏障,并由相关环保部门进行评测,确保不对小区居民产生影响。

由于工期被严重压缩,施工中也出现了一些意外。

2008年12日9日,二环路东段的小庄立交桥下匝道桥,在拆除时发生坍塌,坍塌桥面超过100米,最终导致2人死亡、4人受伤。这也是二环路改扩建工程截至目前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后,昆明专家组现场勘查后认定,小庄立交桥拆除中发生坍塌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违反操作规程。此前,小庄立交桥改造项目,已经经过昆明城投、新颐侨江投资公司和中国铁建的三次转包。最后,昆明市政府认定工程监理方——昆明城投承担最终责任。

昆明城投是昆明市政府1997年5月正式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也是昆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主要平台之一。2007年11月,该公司曾发行15亿元的公司债,用于二环快速系统改扩建工程、昆洛路、广福路、东三环、宝象河、枧艚河整治、滇池西岸截污7个项目融资。

发生坍塌当夜,赶到事故现场的仇和说,“在城市大开发、大改造过程中,一些事故不可避免,但要把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

在此前的10月,小屯立交桥在拆除过程中,坠落的混凝土和破碎机的震动,导致距离立交桥30米外的小屯村一些村民的房屋开裂,村民多次与施工人员发生冲突,并惊动过民警。

云南城市规划建筑研究设计院院长芦忠友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从已经完工部分项目来看,“短痛”过后,未必一定能避免“长痛”。

位于昆明繁华商业区的小西门立交桥,总投资6000万元,2008年8月竣工之后,仅稍微缓解了周边交通拥堵情况,并未起到根治作用。该立交桥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立交桥,因桥上设有红绿灯、且形似龟背,又被市民戏称为龟背立交。一些昆明市民甚至认为,龟背立交不过是一个毫无用处的空中摆设,不仅未能解堵,反而抹掉了被誉为“昆明的时代广场”的小西门核心商业区的繁华景象。

对于外界关于修路的种种批评,仇和在12月初一次大会上称,“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

一些昆明官员私下则称仇和为“仇和老师”,暗示仇和在任何领域都是专家。

仇和认为,昆明交通拥堵和市内路网不够密集有关。于是为增加市区道路密度,将市内50条私人住宅小区的道路,改为城市公共道路。

仇和没有想到的是,交通虽然稍微顺畅了些,但政府与市民的矛盾却被激化。

2008年2月,昆明市创意英国小区内长550米的泰晤士大道,成为昆明启动的第一条“私改公”道路,此后该小区居民称,此前政府并未就此事举行听证会,也有违《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并认为政府赔偿过低。

云南城市规划建筑研究设计院院长芦忠友建议,仇和在城市规划中应更多听取专家意见。芦忠友认为,昆明治堵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应杜绝官员的一言堂。他认为,目前昆明市的规划从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在决策,而不是专家在决策。专家往往附庸于官员的意见。

“仅凭一条二环线难以解决昆明拥堵。” 芦忠友说,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昆明的交通也面临着道路修得再多也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的矛盾。昆明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只有10平方米,而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由于没有绕城缓冲系统,二环路自然成为昆明核心运输区域,进而形成“几把利剑,直插心脏”的格局。

重建城中村

重建336个城中村,是仇和改造昆明的又一样板工程。

目前,昆明市主城区超过10%的土地为城中村所占据。近三分之一的昆明居民居住在336个城中村中,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近7万人,堪比香港中环地区和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岛。这种城中村高度繁荣的景象,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相当罕见。

仇和到任前,昆明市关于城中村的提法是整治,从2006年开始就对城中村住宅“限高”和“拆违”。但这并没有解决城中村乱搭乱建的问题。

2008年3月,仇和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从现在起,在滇池盆地29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冻结任何行政主体、行政部门审批宅基地,农村无序建设必须全部停止,土地证、房产证、产权证这“三证一律停发,谁发谁负责,谁发就追究谁”。

不久,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了《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补偿安置指导意见》《昆明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基准价格》《昆明市城中村改造重建集体土地住宅拆迁货币补偿最低标准》等七项意见和办法。

一些市民对仇和敢于啃城中村这块硬骨头,表示赞赏。

“拆一次,富一截”,是仇和对城中村居民的承诺。今年3月初他在视察城中村拆迁时说,要把“城中村”五年重建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民心工程”。

但是城中村居民对此意见不一,有的居民认为政府制定的拆迁赔偿标准过低。“所有补偿的钱拿去买房子了,我们吃什么?我们是农民,没有了土地,房子被拆迁了,我们住哪里?如果自己盖房子,靠租金就可以养活自己。”清水河村村民黄国安说,去年底,有关单位改扩建7204道路,清水河村有18户人家的房子在道路扩建中将被拆迁。当时,拆迁房子每平方米补偿1100~2300元不等,村民觉得补偿得太少。

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大研分析认为,城中村大多位于二环路内,地段优良,土地升值空间巨大。

2008年5月出台的《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补偿安置指导意见)规定,政府只对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房屋进行补偿安置。超出规定面积的部分则不予以补偿。

补偿安置指导意见还规定,城中村改造征地,按每亩25万元给予补偿。但在今年6月1日,位于高新区新发村、编号为J2009-022的城中村土地,成为昆明市第一个上市挂牌交易的地块,昆明市土地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地块的最终成交价每亩平均接近240万元。

大部分位于市中心的城中村的土地交易价格则更高。昆明市土地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底,在城中村相对集中的五华区,一块编号为KC2007-36、总面积33亩的地块,最后成交价格超过2685万,平均每亩接近900万。

此前,仇和表示,城中村重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必须有90%的村民同意才能改造,坚持“村民自愿”的原则进行。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

对于拆迁过程中遇到的钉子户问题,昆明市则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拆迁模式,即通过法院认定城中村房屋系非法建筑,进而作出强制拆除裁定。2008年,昆明市曾对主城区违法临时建筑展开大规模的强制拆除行动,积累了“丰富经验”。

今年5月25日,位于昆明五华区的一幢外形酷似美国白宫的城中村居民楼,由于房主张丽不同意政府仅支付500万的赔偿金,遭到政府强制拆除,引发全国关注。张丽是当地唯一没有签订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钉子户。张丽称,此前有人出价1000万购买,她没舍得卖。这幢绰号“白宫”的私房,被当地舆论认为是昆明最奢华的城中村住宅之一。

昆明市政府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月,昆明市已完成对50个城中村近百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

地产冲动隐现

据昆明市政府的初步估计,336个城中村改造重建工程所需要的资金量达到1000亿元。

按照5年改造完成的目标,则每年所需资金量约为200亿元,相当于昆明2007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的90%。

但即便是并不算高的拆迁补偿,在政府看来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城中村拆迁的巨大资金缺口,迫使政府采取“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吸引房地产开发商参与进来。

启动房地产市场,也是仇和对外招商引资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管2008年,昆明新增企业过万家,吸引市外投资超过500亿元。然而,昆明市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昆明市冶金、机电、化工、能源、烟草5大支柱行业产值均出现负增长。由于市场有效需求减弱,目前全市仍有158家规模企业停产减产。而去年,在统计的39个工业行业中,有19个行业利润负增长。

在此背景下,房地产成为为数不多的经济增长点。

在今年3月28日,昆明市举行的“城中村改造招商项目推介会”上,仇和表示,“春城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一年四季能开窗,365天天天可施工的城市。”他认为,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昆明带来了建材低价格、建工低报酬、建设低成本、融资低利息的难得的四低机遇,推进城中村改造,前景广阔,商机无限。

最终,在这次推介会上,昆明市政府与各地开发商共签订城中村改造招商项目协议41份,意向性投资高达近700亿元。其中,江苏省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分别与五华区政府、盘龙区政府、西山区政府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投资总额达90亿元人民币,创本次签约中企业意向投资金额之最。

强势行政主导下的城市建设扩张仍在继续。

今年4月17日,昆明第一高楼“南亚之门”设计方案“因考虑到城市总体规划”,高度从原来计划的316米,再次提高17米,达到333米。这是“南亚之门”第二次上调建筑高度。

总投资约42亿元的“南亚之门”项目,是昆明市政府今年从江苏成功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由江苏天地集团和云南中炬集团联合建设,属于规划中的昆明主城中央商务区中的高端商业金融中心。这一“昆明第一高楼”,预计将在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除“南亚之门”外,自2008年以来,顺城双塔、南亚之门、世纪广场2期、欣都龙城、俊发中心、志远城市综合体、星都国际总部基地、南亚风情等众多高层写字楼项目近期争相入市。

昆明风之铃市场调研中心认为,自1999年昆明举办世博会以来,昆明写字楼开发投资的“慢热状态”正在迅速改变,昆明写字楼市场的开发与投放市场力度已进入了10年来的最高峰。

微观仇和:执政模式与强烈个性有关

微观仇和

仇和执政模式首先与仇和的强烈个性有关。仇和模式之所以被关注,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内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本刊记者/周政华 (发自云南昆明)

2007年,51岁的仇和终于成为副省部级官员。

在沭阳任职时,仇和就曾说过,“在外界争议中扬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这位自称“无私无畏、改革为公”的官员,同时深谙为官之道。沭阳、宿迁、昆明三地升迁经历表明,“以修路促招商,以招商促经济,以经济促发展”的仇和式施政,已经获得上级肯定。

有分析认为,这位极具争议的铁腕官员,其仕途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而仇和在昆明掀起的招商、城建“大跃进”,则表明其内心的紧迫。

但仇和执政模式之所以形成,首先与仇和这个人的强烈个性有关。

“重结果、不重过程”

紧迫感或许与仇和早年的工作经历有关。

“我搞科研出身,科研重结果,不重过程,所以有时表现出急躁的情绪。”针对当年在宿迁推行政府招商、医改、教改引发的争议,仇和所做的这一自我剖析,无疑也是对自身性格的描摹。

这种“科研惯性”伴随了仇和近30年。

1982年,出生江苏滨海农家的仇和,从南京农业学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然而,他没有被安排到科研部门,而是在人事处从事行政工作。两年后,29岁的仇和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团委书记。

仇和日后名声大震,则是要等到1996年。

这一年,仇和出任中共江苏沭阳县委书记。此前的1995年,他参加了江苏省举办的首次官员海外学习,他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接受了半年的西方政府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培训。这一海外培训经历给仇和所带来的影响,在未来十年后则体现在医改、教改中的卖学校、卖医院上。

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科研惯性指导之下,仇和还采取了一种打破行政惯例的“革命动员式”手段发展经济。

在沭阳县委书记任上推行的诸多改革,为日后仇和背负“人治”骂名埋下祸端。

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仅以公路建设为例,2001年仇和离任沭阳任宿迁市委书记时,共改造和铺设黑色路420公里、水泥路156公里、乡村砂石路1400多公里,分别是1996年以前的9倍、11倍和7倍。

沭阳城建“大跃进”背后的代价是,三分之一的官员常年离岗招商,每个财政供养人员扣除工资总额10%,每个农民出8个义务工,组成修路队,在高峰时,扣款达到20%,甚至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也被扣除10%用作交通建设,以及每平方米不超过400元低廉城市拆迁补偿。

调任昆明后仇和的所作所为,引发了昆明的官场地震。

去年1月17日,针对昆明多年的顽疾——城乡规划建设及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滇池治理、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城中村改造,仇和成立了三个指挥部、一个领导小组,并亲自担任这四个临时机构的“政委”。

针对昆明最为薄弱的招商引资工作,仇和说“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第一政绩”。道理显然易见:只有招商引资,才有项目落户,才能换来GDP、财政收入的节节高升,才有政绩。

为吸引投资,仇和将行政审批事项从506项精简到140项,行政审批时间压缩一半,昆明市成为继沈阳后,行政审批最少的省会城市。但与此同时,针对党政内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却新增了189条。粗略估算,仇和到任昆明后,每两天就颁布一项新法令。

目前,昆明成立了35个招商局,每个党政机关直属机构须抽调3至5人进入招商局,然后他们被派往各地区招商。此外,其他的党政单位还承担不等的招商任务,并明确一把手在招商引资中的第一责任。昆明各党政单位都在签订责任书。招商的责任被一级一级地分下去,街道办事处也要承担分下来的招商任务。

何竞平所在的昆明市工商联,2008年的招商任务是1.2亿内资和200万美元的外资。相关的奖惩不仅和个人有关,也挂钩单位的年终考核。昆明市工商联秘书长何竞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2008年他们完成了内资任务,但引进外资只完成一半任务。2009年昆明市工商联的招商任务是3.3亿元,何竞平认为任务很艰巨。

然而,仇和在昆明推行的政府招商力度尚不及沭阳。1998年,仇和主政沭阳时,甚至给教师下达了招商任务,结果引起集体罢课。这一做法遭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曝光,仇和由此步入公众视野,成为充满个性和争议的明星官员。

眼下,仇和制定的2008年昆明招商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昆明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昆明新登记注册内资企业数量超过1万户,引进市外资金超过500亿元。昆明市工商局企业登记处处长潘可明说,目前昆明企业的新增、发展,暂时没有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昆明市《市长工作报告》称,今年昆明要实现利用外资6亿美元以上,实际引进市外资金500亿元以上的目标,比去年分别增长100%和70%。

一些商人对于仇和的做法则表示赞同。长期位居胡润中国富豪榜前列的商人严介和说,仇和执政昆明后,软硬环境建设大为改观,进一步坚定了他投资昆明的信心。目前,严介和掌控的公司在云南投资总额达数10亿元,且以市政工程为主,项目遍布昆明、玉溪、红河等地,昆明呈贡新城部分市政工程、部分州市公路连接线皆有其投资。

“科研出身”对仇和的影响,还表现为事必躬亲。大到城市规划,小到草木种植的行距,仇和全都一一过问。

学习植物保护专业的仇和,对于种树一直情有独钟。刚到沭阳时,他就要求该县居民,每生一个孩子,就要种十棵树。这一嗜好现在也被带到了昆明。昆明很早就提出创建全国卫生城和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但一直未能如愿。主要原因是,作为评价指标中最为核心的绿化率,昆明没有达到要求。

仇和到任后,先是铲除市区内的草坪,改为植树;接着又提出街道绿化三包制,即临街的单位要负责街道的树木栽种、存活和养活,否则予以罚款。同时,密植的思路也被引入。在昆明市最繁华的人民路,仇和下令在已有两排行道树的基础上,再补种一行树木,于是原本并不宽敞的人行道,又被弱小的树苗一分为二,拥挤不堪。不过,也有市民认为,树种多了之后,昆明的空气变得更好了。

“无私无畏”

“无私无畏”是仇和对自身特点的另一总结,这一个性也被有些人认为是他“重结果,不重过程”急躁情绪的一种平衡。

2008年1月仇和第一次召开昆明市领导干部大会时,便直言不讳地提到了这一点:“到昆明工作,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工作一定能无私无畏。”

即使冬天穿西服,仇和也一定将衬衣穿在毛衣的外面,细节一丝不苟。而据云南当地的一位媒体从业人员称,摄影记者在拍照前,还会被仇和询问相机的品牌和型号。对于刊登在报纸上的个人照片,仇和要求亲自审定后才能发表。

对于媒体监督,仇和态度复杂。在2008年的昆明市宣传工作会议上仇和说,要通过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改进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他同时也表示,各级宣传部门要做到在重大问题上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地挤压负面信息和传播空间。

仇和虽官至副省部级,但《政道:仇和十年》一书作者、新华社记者包永辉认为,“一人得道,鸡犬未升天”。目前,仇和的5个兄弟姐妹健在,三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全在江苏农村。仇和妻子的家人大多下岗在家,二妹夫妇、四妹夫妇、六妹均下岗。

昆明官员很快就领教了仇和这种“无私无畏”。

2008年2月20日,在昆明市招商引资与开发区发展专题讲座上,仇和当众打断主讲人演讲,质问昆明市呈贡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蒋文辉为何打瞌睡。两天后,呈贡县纪委宣布,县政府同意蒋文辉辞去副局长职务,并要求呈贡县投资促进局作出书面检查,并通过该县电视台向社会播出。

仇和模式争议未了

据了解,当天讲座主讲人为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副主任、苏州创元集团总经济师,专题演讲宿迁经济开发区的招商经验。宿迁眼下正成为昆明的学习榜样。一位接近宿迁市政府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宿迁的干部经常会到昆明去讲学。

“打瞌睡官员辞职事件”,被一位当地官员解读为仇和整饬吏治的第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则认为这是仇和在向昆明官员“立威”。“杀鸡儆猴”的真实目的在于,提醒昆明党政官员把注意力集中在招商、城建,创立全国卫生城、山水园林城市这些目标上来。

后来,仇和针对这一质疑曾表示,他当众批评这位副局长后,并没有进一步的“指示”和“授意”。他还说,“今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是仇和给昆明官场带来的最初震动。一系列曾经激起宿迁公务员强烈反应的措施,正陆续被搬到昆明实施。

先是在中共昆明市委机关报《昆明日报》上,公布了各级领导的工作电话和手机号码,惹得市民争相抢购,但一些官员也对此颇有微辞,认为侵犯了隐私。随后,仇和又规定每月20日为市长接待日。在去年3月的第一个市长接待日,2000多位昆明居民拥在市政府的门前,有的市民甚至在头天夜里就开始排队。

忙碌的不仅仅是昆明市市长张祖林。仇和要求的雷厉风行办事的作风,给昆明官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昆明市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繁忙和压力。

昆明市政府的下班时间被延长。一位市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说,以前下午4点之前,一般文件收交工作就停止了,现在习惯了当日事当日毕,文件随时接随时送。随着审批手续减少,迫使公务员提高效率;昆明市商务局的一个公务员说经常一天十几个会,大家轮着去开。而在一些市直机关,由于本身人员过少,又有人被抽调去招商,工作量成了平时的几倍。

仇和旺盛的精力,也给昆明官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昆明市市长张祖林曾对媒体说,仇和每天起码工作有十一二个小时。曾经随同仇和调研的昆明市工商联秘书长何竞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仇和白天调研,晚上开会,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困得忍不住打哈欠了,他还不累。

走路快了,压力大了,加班多了,相当多干部都有相似的感受,甚至有干部说,以前嫌官小,现在嫌官大,官越大越辛苦,责任也越大。

2008年3月制定的《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令当地官员备感压力。

昆明市五华区的4个石灰岩矿,因为没有按照预定工期开工,昆明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和五华区原分管此工作的副区长均被通报批评;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局长则由于对昆明市委、市政府就多次要求市园林绿化局购置洒水车、建立园林绿化旱季浇灌长效机制的要求置若罔闻,也被处以停职检查的处分。

截至今年4月,已经有17名官员,因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依《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行政问责。官员的忧患意识明显增强。

今年5月,仇和决定面向国内外招聘40名经济学博士担任副处级官员。这些官员将挂职担任该市下辖各县(市)区党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发区主任助理,以及部分市属部门副职等副县级官员。据记者了解,截至6月中旬,已有百名国内经济学博士前来应聘,目前尚未公布遴选结果。此前,仇和曾表示“要多换思想少换人,但不换思想就换人。阻力不是来自百姓,而是来自领导干部”。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思远对《中国新闻周刊》称,一些当地处级干部向他表达了这样的担忧,这些经济学博士到岗之后,他们是否会被“腾笼换鸟”。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家杨福泉认为,仇和推出的“昆明新政”最让民众感到新鲜的,就是打破了政府行政办事一成不变的常规,其核心是拉近了政府和老百姓的距离,这些措施“让百姓高兴,让一些官员害怕”。 ★

仇和模式争议未了

“评价仇和不应该从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而应该正视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现实”

本刊记者/周政华 (发自云南昆明、北京)

赞之者,称他为青天;批评者,指其为酷吏。

自仇和1996年担任江苏沭阳县委书记以来,外界对他的评价就一直呈现严重两极分化。而关于仇和模式最为精辟的概括,莫过于他本人的自白:“用不民主推进民主,用人治来推进法治。”

人治与不民主,法治与民主——这两组水火不容的理念,被仇和签上手段和目的的标签后,就成为他近20年的施政主轴,同时也构成了外界评论的争辩焦点。

一向对仇和的“铁腕强权”持反对意见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在2008年和2009年两度造访昆明之后,仍然表达了他对仇和模式的担忧。

“他在昆明完全是蛮干。”姚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我送的那两本书,他要么没看,要么看了不赞同。”这两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国家的视角》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政府违背民意的规划对于城市是一场灾难。

2008年,姚洋获悉仇和调任昆明后,就表示“滇池可能要完蛋了”。之后,他应仇和之邀,访问昆明。对于滇池治污,姚洋对仇和推行的源头治理思路表示肯定。但对于仇和力推的政府招商和城中村重建,这位北大学者仍然坚决反对。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研究员认为,不管仇和的动机和效果如何,他的言行本质上属于专制主义范畴。

对于仇和模式的批评,更为根本的担心则在于,它对未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向的影响。高恒认为,人治、专制、“民可使由之”的英雄史观,不应该成为执政党的思维,任何改革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依靠建立制度和长效机制解决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这是最优选择,也是我们体制变革的终极目标。

一些着眼“国情特殊”、强调实用的观点,则对于仇和人治手段表示理解。

被“仇和人格魅力打动”的新华社江苏分社副总编辑包永辉,在其作品《仇和:政道十年》一书的序言中就写到,希望读者从“转型中国的宿迁实验”角度解读仇和。包永辉认为,反对者往往忽略了仇和在党内民主层面的实验,从而忽略了他对转型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的价值。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评价仇和不应该从概念和价值观念入手,而应该正视中国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的现实。

这个现实是,不可能等到一个地区的民主、法治条件完善成熟后再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政治家要干成点事,必须做“官场中的恶人”,必然要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徐湘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对于许多不作为的官员,仇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值得肯定。但他同时认为,仇和在宿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照搬到昆明,可能会水土不服。“毕竟宿迁是个苏北小城,而昆明是省会”,徐湘林说,管理大城市就应该着眼于依靠现代行政体系和专业技术官员。

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室博士李正华认为,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领导干部,需要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领导干部,但并不能因此为“仇和现象”大唱赞歌。因为,无论“仇和”们多么高明和富有远见卓识,一个人的智慧和多数人的智慧相比,总是有局限的,专制独断的办法作用是有限的。这样的教训很多。 ★

三 :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广银宣布了省委关于任命张新实同志为中共宿迁市委书记、提名缪瑞林同志为市长候选人的决定;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代表省委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新实同志、瑞林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www.61k.com)特别是省委冯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宿迁过去工作作出了充分肯定,对新任领导班子寄予了殷切期望,对宿迁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深受感动,倍受鼓舞,一定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这次组织上安排我到省里工作,我坚决拥护中央和省委的决定。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个人的命运是由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所决定的,个人的作用只有依附、融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中才能得以发挥。我个人工作的变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关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工作的肯定、对宿迁领导班子的肯定、对宿迁干部队伍的肯定,体现了中央、省委对宿迁事业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关心厚爱。

物换星移十载逝,两河两湖情悠悠。1996年8月11日,我从省级机关来到宿迁,参与地级宿迁市的筹建,转眼已和同志们朝夕相处了9年零8个多月的时间。伴随着离别日子的一天天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难抑平静。连日来,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宿迁的山山水水,宿迁的父老乡亲,宿迁的广大干部和一起奋斗的事业,时刻萦绕在我心头、浮现在我眼前,一幅幅画卷、一幕幕场景,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令我眷恋。[www.61k.com)这十年,对宿迁来说,是得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机遇垂青、倍加呵护、倾力扶持的十年,是得到外界高度关注、评论议论、终成共识的十年,是经过顽强打拼、摆脱窘境、奠定基础、加速崛起的十年。十年中,我先后在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说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前任市委书记徐守盛、市长刘学东、佘义和等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与我合作共事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紧密配合,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和526万宿迁人民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理解、信任和帮助过我的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驻宿部队、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各界人士和宿迁的父老乡亲及外埠宿迁老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由衷地感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宿迁作为新组建的地级市,农业、农村、农民比重最大,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比例最低,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载体的中心城市,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建设处于零基础、零起点、零起步,具有特殊的市情、特殊的区位、特殊的地位和特定的发展阶段,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市份、经济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区域。[www.61k.com)十年来,每当我们处在关键时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都及时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创造宽松的环境,并赋予特殊的扶持政策;每当我们取得成绩时,省委、省政府总是从多方面给予肯定、鼓励和鞭策,寄予殷切的期望;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省委、省政府都给予悉心指导、大力支持,为我们撑腰壮胆,帮我们越过障碍;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省级机关和苏州等十二个兄弟市都高度关注、无私援助,帮助我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所有这一切,不仅是对宿迁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个人的厚爱,我会永远铭记心头,永久为之感动。 -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真诚地感谢全市广大干部的鼎力支持。这十年,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岁月,是我事业中宝贵的一段经历,是我工作中愉快的一段光阴。宿迁的干部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是一支讲政治、顾大局、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好队伍。他们平凡而伟大,是宿迁发展和进步的脊梁。十年来,我们每一项决策的形成,每一项工作的顺利推进,都体现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承载着老领导、老同志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的传、帮、带。(www.61k.com]十年来,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为着宿迁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加班熬夜、通宵达旦,一起分享喜悦、庆祝成功。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奋斗,使我们成为很好的同志、同事和朋友,这种情谊将是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这种志同道合的同志之情比手足之情要珍贵得多,这种真诚质朴的同志之谊比金兰之义要高尚得多。我将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在宿迁工作的这段美好时光,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各位同志的支持帮助,倍加珍视并永远记住与宿迁同事结下的深情厚谊。 -

在宿迁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深深地感谢宿迁人民的倾情奉献。天下者天下人的天下,宿迁者宿迁人的宿迁。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光秀美;宿迁人民勤劳智慧、朴实善良、吃苦耐劳。这是一个令人向往,也令人留恋的好地方。我在宿迁工作近十年,深情地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儿子在宿迁读书近六年,留下了浓浓的宿迁口音,我爱人在宿迁工作及退休近五年,深沉地眷恋着她的同事,我们赡养的三位高龄老人在宿迁生活近四年,她们执着地喜欢宿迁的宁静,更有我永久助养的六位宿迁孤儿使我们不能割舍宿迁情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结,我的全家已经融入宿迁,已经成为真正的宿迁人!十年来,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已经把我和宿迁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www.61k.com)回首往事,不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经济发展,不论是交通会战还是城镇建设,不论是顺利之时还是困境之中,广大的宿迁人民,始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难制胜,始终以勇于创新的品质开拓进取,始终以无私忘我的精神顾全大局。他们不仅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这块土地,还在需要的时候舍小家、顾大家,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合力。所有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熏陶了我、教育了我。是他们,赋予了我科学决策的智慧;是他们,支撑着我挺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帮助我度过了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是他们,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创新的冲动。只要想起这些,我就会有使不完的干劲,累不垮的精神,干不厌的工作,折不挠的毅力。在这十年中,就我个人来说,有过痛苦、劳累、茫然和等待,但更多的是欢乐、轻松、自信和坚定,这是宿迁人民使然,是宿迁人民赐予。宿迁人民的殷殷深情已经溶入我的血脉之中,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也必将成为我今后为党和人民更好工作的力量源泉。 -

十年,对宇宙变迁是不值计量,对世界变化是长河一瞬,对经济发展是弹指一挥,对社会进步是过眼云烟。但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对我个人来说,却是不短的人生履历、社会阅历、政治经历。(www.61k.com]我本来自农村,出身农民,是组织的培养和信任,是宿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许多老领导、老同志、老同事甘为人梯、甘当铺路石,使我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我经常提醒并告诫自己,一地政权,一域发展,一方稳定,百万百姓,责任重如泰山,不可有丝毫懈怠。回首这段岁月,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虚度光阴,在宿迁这块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土地上,倾注了我全部的追求和心血,融入了所有的甘苦与忧乐;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付出超常的辛劳和汗水,尽管已眉梢添雪、风霜日重,但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回首这段岁月,虽然也曾经历过坎坷和曲折,也曾遭遇意想不到的艰难和险阻,但我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和退却。十年来,我时刻铭记组织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尽心、尽力、尽责,试图以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哺育之恩和舐犊之情。但是,由于能力和水平的局限,尽管本人在主观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仍然还有许多没有做好的事,存在着一些解决得不及时、不妥当的问题,留下了一些不足与遗憾。我觉得,如果我在学习上再刻苦一些,决策水平和工作质量或许会更高一些;如果我在工作中能更深入一些、接触群众更广泛一些,考虑的问题或许会更全面一些;如果我的性格再温和一些、领导艺术再讲究一些,或许就会避免因工作苛求太多、批评人较多而伤害少数同志的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感情,造成个别同志的误解。[www.61k.com)虽然过去的一切不能让我们假设,我们也不能挽留住岁月,却可以挽留住岁月留给我们的借鉴和启示、激励和鞭策,以便我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天也借此机会,向十年来因我个人主观原因,留给宿迁的遗憾,留给同志们的抱怨,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建市以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宿迁工作十分关心,特别是对宿迁的领导班子建设一直十分重视,不仅先后从宿迁选拔了两名省级国家工作人员,而且总是从宿迁的实际出发,为宿迁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配备了一届又一届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次,书记、市长人选都在宿迁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中产生,再次体现了省委对宿迁工作的充分肯定,对宿迁干部的关怀厚爱,对宿迁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新实同志、瑞林同志的情况,冯书记已作了详细介绍,他们都是与我长期友好和谐共事的同事,都是组织上长期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都为宿迁的改革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深受宿迁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敬重。我相信,由新实同志主持市委工作,由瑞林同志主持市政府工作,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一定能够继往开来,不断谱写宿迁新的篇章,再创宿迁新的辉煌。 -

仇和离任讲话 仇和离任讲话

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直喜欢艾青先生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www.61k.com)今天,在这里,我和同志们、同事们深情告别,和宿迁人民深情告别,和这方热土深情告别,我更读懂了它所蕴涵的深情!今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宿迁,这块给我太多感动和真诚的土地,我都会永远回忆和珍藏。宿迁的每一步发展,我都会关心、支持;宿迁的每一点变化,我都会高兴、喜悦;宿迁的每一个胜利与成功,也都会带给我无穷的动力和无限的鼓舞。 -

最后,让我由衷地说上三句话: -

我衷心地感谢宿迁人民! -

我深深地眷恋宿迁这块热土! -

我真诚地祝愿宿迁的明天更美好!-

四 : 支行行长离任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

今天,我作为离任的x县支行长在这里讲话,心情很不平静。

刚才,市分行组织部x部长宣读了市分行党委关于调整x县支行领导班子的决定,任命xx同志为x县支行行长,我本人不再担任x县支行行长职务。对市分行党委的决定 ,我表示坚决拥护、坚决服从。特别是市分行x行长出席今天的会议, 并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 充分体现了市分行党委对x县工作的肯定、关心和支持,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这几天来,我思绪万千,回想x年来和同志们一道工作的一幕幕场景,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要离开x县支行,从内心讲,我确实感到依依不舍。

     从 xx年x月到x县支行工作以来, 我特别珍惜市分行党委和广大员工赋予自己的这一施展理想抱负的广阔舞台,总想在自己的任期内竭尽所能,为x县支行的业务发展和员工的收入提高多尽一些心,多出一些力,多干一些事。自己是这样想的,也是尽力这样做的。在这短暂的x年时间里,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倾注到了x县支行的发展上,<莲山 课 件 >与同志们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共同见证了x县支行的新发展、新变化,也走过了自己人生历程和职业生涯中非常有意义、非常充实的一段时光。

在x县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加快x县支行业务经营发展步伐。来到x县后,面对市分行党委的要求和支行面临的新形势,我和大家一起深入调研,立足县情、行情,冷静分析我们的实际和所处的环境,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加快创新,相继提出“放眼看同业,冷静看自己”,“跳出x县看x县,跨出x看x县”、“放开视野谋发展,坚定信心争十强”,“行之有恒谋发展,日见其大做十强”等理念,得到了全行上下的普遍支持,较好地指导了近五年来x县支行各项工作发展的实践。

在x县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最欣慰的是我们通过几年来调整经营结构、客户结构,加大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的营销以及强有力的管理,广大员工苦干实干、争创一流,全行无论是经营水平还是员工收入都有了新变化、新面貌。XX年,x县支行进入了全省“十强”支行之列,填补了x分行没有“十强”支行的空白;XX年,又被评为全省“争创十强支行”。我相信,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XX年还将取得良好成绩。

在x县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最难忘的是x县支行80多名员工,他们勤劳而朴实,平凡而伟大,是x县支行发展和进步的脊梁,也是力量所在。过去的几年,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与同志们相互尊重、相携相帮、忧乐同心、苦甘共享,一起战斗,跨过了一道道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虽然工作很繁忙、很辛苦,但大家心情舒畅,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真正形成了风正、劲足、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同志们给我工作上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我将永远铭记在心,与同志们这段难得的缘份和情谊我将永志不忘。

在x县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最感激的是x县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都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如果说我在x县支行这五年的工作有一点成绩的话,应当归功于市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支行班子各位成员的精诚团结、紧密配合,归功于支行各网点、各部门的团结协调、勤奋工作,归功于全行广大干部员工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也归功于各位老领导、老同志的亲切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发自内心地向全行员工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

在x县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深感不安的是,尽管我个人从主观上作了很大努力,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和x县支行员工的期望相比,的确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做好。短短五年的工作, 也仅仅是为x县今后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了些基础、做了些铺垫。市分行党委决定,由xx同志接任行长职务,这是对x县支行领导班子的加强。xx同志多年在市、县行机关工作,<莲山课~件 >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作风务实,处事公道,具有很高的政治素养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希望大家全力支持xx同志的工作,我也相信在新的支行班子和xx同志的带领下,x县支行的工作一定会搞得更好,发展得更快。

虽然我将要离开x县,但我仍将一如既往地关注x县、关心x县、支持x县的改革和发展。在这里,我衷心祝愿同志们事业越来越发达,祝愿员工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祝愿x县支行的明天更加美好 !

谢谢大家 !

五 : 校长离任讲话

今天是南京大学发展史上新老交替、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刚才,中组部王局长宣读
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任命陈骏同志为南京大学新一任的校长。我表示坚决拥护并
向陈骏校长表示衷心的祝贺!预祝他带领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出色地完成肩负的既光荣又
艰巨的历史使命。
过去的九年中,在教育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党政领导班子的团
结奋斗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科的整体水平进一
步提高,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学科布局得到调整,培育了不少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了学
科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批
中青年学术骨干逐步成长起来,挑起了教学和科研的重担;文理工科的科学研究领域都产
生了一批标志性的创新成果,应用研究的专利数已跻身全国高校前列;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几年来我们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全国性竞赛中履获殊荣;国际化的进
程进一步加快,学校在海内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教职员工的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都得到
了显著的改善。如今的南京大学以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突出的办学效益、强劲的基础研究
实力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而享誉海内外。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感谢教育部和江苏省对南京大学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
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是南京大学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上级部门对南京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能一如既往;我也坚
信,教育部和江苏省给予南京大学一分支持,全体南大人必将回报十分的努力和成绩!
我要感谢历届党政领导和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南京大学能有今天,是在几代南大人爱
岗敬业、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取得的,他们为南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还要感谢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各位同事和全校广大干部。九年来,在两届党委的领
导下,我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承担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千斤重任,也共同见证了
南大的进步与辉煌,结下了同事间最深厚诚挚的友谊。特别是最近两年来,由于中央的安
排和要求,我不得不把精力和时间转向北京。洪银兴书记和领导班子其它同志分担了学校
的大部分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南京大学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不少进展
,我由衷感谢你们!
我还要特别感谢奋战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第一线的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大家在
不同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不但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出高水平学术
成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凝聚形成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这是
百年南大的宝贵财富。对我本人而言,我能从一个普通的教师走上校领导岗位,与全校师
生员工长期的关心、爱护、鼓励和监督也是分不开的。有了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就有了
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我在去年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这是荣誉
,也意味着重要的责任,除了感谢党中央和民盟盟员的信任之外,我内心深知:这份崇高
的荣誉永远属于南大师生员工!
回顾九年多来的历程,作为一校之长,我深知建设和发展南京大学这所具有光辉历史
和厚重传统的百年名校的份量,我惟有励精图治、恪尽职守,方能不辱使命。虽然和大家
一起作了许多努力,仍然留下了不少遗憾之处。例如学科发展仍然不够协调,尚有不少薄
弱环节有待加强;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够,让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学术环
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关爱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还需进一步贯彻落实,尤其
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厚积薄发的重大创新成果不多;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仍
需进一步探索和建立等等。好在长江后浪推前浪,我非常高兴地把接力棒交给更年轻、更
优秀的陈骏同志,陈骏同志有着长期在学校领导岗位上工作的管理经验,他理论水平高、
学术造诣深,善于团结同志,年富力强,德才兼备。作为南京大学新一任校长,我认为陈
骏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我衷心地希望,南京大学在以洪银兴同志和陈骏同志为首的党政班
子带领下,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办学传统,弘扬大学精神,坚持“注重质量,
提高内涵”的指导思想,保持忧患意识和拼搏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沿着“综合性
、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开创南京大学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大学精神是立校之本,是大学的灵魂,它难以言说却又无处不在,根据我个人的理解
和感受,它包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脉
相承的办学传统,包括“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它代表了一个大学的价值取向。
在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各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思潮入侵大学校园时,弘扬大学精神对我
校长远发展和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们、同志们、同学们:从1958年保送进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开始,弹指一挥间,
整整48年已经过去了。此时此刻,我既高兴、又伤感,高兴的是把接力棒交给了优秀的年
轻人陈骏同志,伤感的是不能留在这个我深爱的校园里与师生们一起工作和奋斗。但无论
走到哪里,南大是我永远的精神家园,我将永远眷恋这片培养我的热土,把心留住、“把
根留住”!在新的岗位上,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南大的事业,不遗余力地支持南大的发展

最后,我要祝福在座的各位和全体南大人,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我更要祝福
南京大学永葆青春、蓬勃兴旺,早日实现几代人的梦想——将南京大学建成具有鲜明特色
的世界一流大学!
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仇和离任讲话-79情系昆明造福人民(仇和离任讲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663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