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时光印记老照片-老照片的印记

发布时间:2018-01-11 所属栏目:印照片的杯子设备

一 : 老照片的印记

年近不惑,人生的蜡烛已经燃烧了一半,生活空间更多的被责任填满,除了为过好当下更多的忙碌之外,对往事无法用太多的精力来止步自恋,无奈只能选择任凭岁月的洗涤。

我十九岁那年当兵入伍,从此告别了家乡。军营培育我成长进步,上军校,入党提干,最后又在驻地安家。家乡从此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影子,除了在年休假时匆匆回家探望父母之外,对儿时的伙伴和中学同学没有过多的亲近,原因除了距离远之外,更多的是忙于工作、累于生活。时光荏苒、掐指算来,而今离开故乡已逾20年了。当年的同学,印象已泛陈模糊。现在,即便街头相遇,也会如路遇陌人。

昨天,和我有同样经历的老同学金明,在微信群里建了初中同学群,最初拉入的好友,包含我在内仅三五个人,看着门可罗雀的同学群,金明自嘲:“看来我们长期在军营生活,被老同学们孤立了。”我说:“不是同学孤立了我们,而是我们被压力和责任孤立于生活之外。”这种人气冷寂的结果让我俩无法释怀,我俩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采用传销模式发展下线,使群成员迅速涨至三十余人,一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相见恨晚、挥泪倾诉、坦诚话聊。侃了好半天,云天雾地,竟然不知道对方是否是同班,更有甚者,末了还委婉的询问对方“请问贵姓?”

热心肠陈华,是唯一在母校从事教育工作的同班同学,他兴致极高地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当年毕业照片,上传到微信空间。泛黄的图片背景,除了诉说着时间太过久远之外,更批评着我们不应该失联太久。我感激于陈华同学的悉心收藏,这张难得可贵的照片,我因当兵辗转多地,丢失已有20余年了,如今再见,自然视若珍宝,旋即从网上下载后,又到照相馆打印过塑,欲永久珍藏。

面对当年同班50人的合影,我冥思苦想,能叫出名字的竟然不到15人。我干脆脱下伪装,发动群内同学对号认人,即便如此,依然有5人到现在还无法正确命名,原来对往事的遗忘不止我一人啊。一时,我和众同学都陷入深深地汗颜和自责中。望着泛黄的相纸,端详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仰视老师那曾经威严表情,寻觅那让我感到既熟悉又寒掺的背景,心里顿时荡起阵阵涟漪,当年求学的艰辛情景又浮在眼前。

一.有一种学费叫“攒鸡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出生于文革末年,改革的春风尚未兴起,物质匮乏与贫穷落后依然是广大农村的主体面貌。我的故乡,鄂西地区南漳县,较之其它地区,显得更为萧条。父母都是老实巴交土里刨食的农民,几亩薄地在他们的精心侍弄下,勉强够填饱一家人的肚皮,偶尔改善营养的唯一方式是白米饭拌猪油。家里老母鸡下的蛋,总被母亲盯得很紧,即便来了贵客,也是有计划的吃上三五个。饭桌上,小孩是万万不可贪食的,即便嘴馋想吃鸡蛋,也只能被动的接受客人夹送给我们一两筷子,倘若造次有失礼节,轻则被父母瞪眼,重则事后要遭父母的棍棒教育。如此这般,母亲也是极为无奈,被母亲一个一个攒下的鸡蛋,是我兄妹三人学费的希望。威严的父亲说:“想吃鸡蛋,就别上学。”就是这句话,常常使我在见了荤腥之后,就会把口水深深地吞进肚里,不敢外露出一点嘴馋的表情。因为,只要能上学,就是不让吃饱肚子,我也会在所不辞。

二.有一种交通工具叫“老永久”

我家住在武镇农村,离刘集中学整整15公里,虽然有县级石子公路相连,每日也有两趟客运班车通过,但是在刘集中学上学那三年,我没有坐过一次班车,因为若乱花两角钱的车票,会让父母责备我贪图享受。

家里有辆二手 “老永久”自行车,成为我的配车。自行车简配得不成样子,脚踏板一直以来就剩下一根铁棍,迟迟没有得到修缮。车况极差,除了铃铛不响以外,其它什么地方都响,走在车辆稀少的乡间公路上,“哗哗啦啦”的响声早早地就会提示路人避让。

其实,父母为我配备自行车,不仅是为了省钱,更重要是用它解决我的粮草运输问题。作为住宿生,我每周有六天,共十八顿饭需要在校搭伙,按照每顿半斤大米的标准,一周9市斤粮食是底线,但是作为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加之伙房师傅总会斗智斗勇的追逐利益,9市斤粮食总是让我处于半饥饿状态,我多次向父亲诉苦,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决定将我的周粮涨至12市斤,其后果是家里存粮让父母常常只能每天吃上两顿饭。因为兄妹三个米袋子向外搬粮,几亩薄地的产量已是入不敷出。

丘陵地区,产柴不产煤,煮饭就得烧柴,每向伙房上交1斤大米,还需交纳5分钱的柴火费。当然,交不起柴火费,也可以交来2斤硬柴,我窘迫的家境,自然属于交柴范畴的学生。

承包制让校园大小食堂遍地开花,竞争异常激烈,各食堂会烹制花样繁多的时令蔬菜,炒菜卖的最好的时段是周三以后,因为前三天,大多数学生都会吃从家里罐装来的炒菜,直到三天后,罐装菜变质不能再食用,才会选择购买食堂里的炒菜。这种炒菜,虽然难得见到几点油花,但是能吃得上这种一角、两角钱一勺的时令蔬菜,也得是家境条件较好的学生才可以享受,更多的贫困生长年累月的依赖从家里携带的腌菜来解决吃菜难题。

带腌菜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家庭都会根据季节不同,腌制不同的腌菜。春夏之际,主要是腌蒜薹、腌蒜瓣、腌韭菜、腌酸辣椒等;秋冬之际,晒豆瓣酱、腌萝卜条、腌雪里蕻等;家境条件好的,也会买来豆腐做成臭豆腐乳,买来芥菜疙瘩腌制成大头菜……

那时,每到周日下午返校,我的“永久”后架上,都会在两侧吊绑我亲手锯的硬柴,柴上再捆绑一个不大的米袋子,车把一侧挂着书包,一侧挂着两个腌菜罐子。这种装扮是我的标配,也是大多数住校生标配的典型代表。

三.有一种考试叫“月考”

“唯分论、升学率”是老师极为在乎的评优争先的硬杠杠。毕业班更是充满了竞争,一旦进入毕业班,每月一次大考成为检验学生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试金石。月考,是刘集中学在教学手段上的传家宝,也是PK兄弟学校的杀手锏,要不刘集中学的教学质量在那几年也不会扬名襄樊地区。

想起当年的“月考”,现在都还心有余悸。当时“素质教育”的理念尚没有形成,题海战术、硬性灌输成为老师乐此不彼的教学方式。“头悬梁、锥刺股”依然是老师挂在嘴边的行为楷模。为了能跳出龙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们,也是全力以赴的豁了出去,相互之间比“谁在早自习第一个走进教室,谁又在晚自习最后一个走出教室。”似乎只要有勤奋刻苦态度,就能收获优异的成绩,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心理辅导并不重要。

每次月考之后,成绩都会进行全年级排名,而后老师会把成绩排名单邮寄给家长,这种方式对优秀生也许是一种激励和促进,但对后进生来说几乎是一种梦魇。因为缺乏“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一味儿的强调“只能成功、不许失败”,那些月考失败过几次的学生,从此就被打上了“后进生”的标志符号,最终就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破罐子破摔的消沉下去。

当时学校设有两种奖励,一种是成绩优秀奖,一种是名次进位奖。我的成绩开始尚可,后来一直摇摆不定,得过几次进位奖,再后来一直掉队,加之受到“月考”排名刺激,成绩从此一蹶不振。

多年后,我梳理了一下当年失败的原因,心理自卑占主要因素。贫穷的家庭环境让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处于青春发育期,饭量特大,经常寅吃卯粮,每到周五就没有饭票了,常常坐在教室里想着饭票怎么解决,又担心同学们笑话吃不起饭,好多次自己拿着饭缸到饭堂晃悠一圈,又返回教室饿肚子去了。温饱问题无法解决,自然就无法打起精神融入课堂学习,思想常常抛锚。有一点感触最深,记得当时我常常想,只要给我充足的饭票,我就会拼命的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我当兵后没有了吃饭后顾之忧,开始很玩命学习的原因。

四.有一种爱叫“恨铁不成钢”

杨道洪老师,是我们三(2)班的班主任。当年他已48岁了,在带毕业班的教师队伍里,数他年长,数他最严厉。他几乎像幽灵一样,早自习他第一个赶到教室,晚自习他跟班作业到最后,成为大家全天候的保姆。学生对他是既敬又畏,同学们都暗地里昵称他为不知疲倦的“老杨头”。现在想来,他那种执著的敬业精神,值得我深深地敬仰。

当时,老杨头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倔老头,只要是被他发现不正常的东西,他都异常的较真。老杨头看似斯文,有时也会爆粗口,甚至动武。一天早上,我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和班上的一位女生发生了一点口角,因为年少冲动,我对女同学动了拳脚。这事儿被女同学状告到他那儿后,我被老杨头好一顿拳打脚踢,外加叫家长,最后还很不解恨的说:“你想破罐子破摔,我就给你乱摔。”让我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打击。我以为我从此成为了老杨头眼中的“破罐子”,对学习真是“破摔了”,对老杨头也是敬而远之。

我原以为毕业后离开了老杨头的魔掌,再也不会和他联系了。谁知,那年我因当兵政审,需要找老杨头签字。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他,最后我在苗圃中学找到他,他得知原委后,非常高兴的为我签了字,留我吃饭,还对我说了很多鼓励的话,顿时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最难忘的一句话是:“吃得了三堆狗食,才能做得了人上人。”也就是这句话,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警句,我的书房直到现在还挂有一副“我爱吃狗食”的匾额,它时刻警醒着我要谦虚谨慎,自强不息。

现在,我常常想起老杨头,他对我的拳打脚踢,把我从青春叛逆期的危险境地强行拉了回来。他这种“恨铁不成钢”的伪暴力,其实倾注的是一种深深的爱!

五.有一位名师叫“王半头”

“王半头”是王显道老师的外号,这个外号明显带有贬义,来源于王老师的个头不足1.6米。其实,我们上学那会儿,王半头已是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大家都很尊敬他,但他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很习惯外界给他起的“王半头”这个外号,时间久了,这个外号反而演变成为对他具有褒义意思的代名词。王半头常自诩:“你到全县任何一所学校,说刘集中学的王半头教学水平不咋样,别人一定会认为你头发烧,说胡话。”这话,一点不假,王半头的物理课的确讲得很棒,在全县享有很高的声誉,学界、政界知道他大名的人很多。

王半头是一个很能调动课堂氛围的高手,看似在和大家讲笑话,其实他是在灌输知识点。记得有一次上关于压强公式的课程时,他说他教训儿子时,拿板子打屁股向来都是用窄面打,原因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儿子接受的教育就越深刻。顿时引得全堂哈哈大笑。

王半头也是一个学风极为严谨的老师,对知识要求到了几近苛刻的地步。记得一次月考,我在关于酒精密度公式的书写上,把ρ 的下脚标“酒”误写为“洒”,王半头大做文章,全班面前问我:“洒是个什么新玩意儿,你喝洒吗?”搞得我很无地自容,从此密度公式在我脑海里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六.有一个娱乐场所叫“露天电影院”

镇电影院与刘集中学共用一道墙。镇电影院虽然是一个露天电影院,但它却是全镇最大的文化娱乐场所。与其说是电影院,不如说更像一个大院子,无非就是在院子内,把地势修成阶梯型,台阶上再用砖头垒砌成方凳后,抹上水泥灰即成,这种水泥凳是没有舒适感可言的,夏夜冰凉冰凉的尚可接受,冬夜若不带一本书垫隔着,那就如坐冰砖了。

电影院大约可以容纳近千人,由于是露天,放电影只能在晚上,只有镇上举行大型群众性大会,才会于白天在院内举行。遇上雷阵雨的夜晚,打着雨伞看电影,也是见怪不怪,别具一番情调。当然,逢年过节,也会迎来县里的文艺慰问演出,这时也是镇上最热闹的时刻。

电影院每周会放一场电影,观众主要是中学的学生,也对群众售票。放电影时,一晚演一场,由于只有一部放映机,每逢换胶片时都会有上三两分钟的中场休息。

电影票价比较亲民,一般两角、三角,记忆中最高贵卖过五角。即便如此,这对穷学生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奢侈支出。当时电影院临路的围墙上开了前后两个大门,门上有一宽约2米,凸出约30厘米的遮檐板。这两个遮檐板成了我这类好动学生投机钻营的福地,因为只要能攀上去,不仅能省电影票,还能毫无折扣的欣赏完电影内容。当然,看这种免费电影的人得具备两种基本素质,一是,你得具备基本的攀岩功夫,攀不上就白搭;二是,你得眼疾手快,当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来轰撵时,你不仅要消失的快,还得返回的快,要不晚了可就没有立锥之地了。

七.有一种饭票是“月票”

刘集中学食堂的饭票别具特色,饭票是用蜡纸刻板,而后油印出来的纸质票证,面值为半斤。一张八开的白纸被均匀印上一个个方格后,再在格内盖上一枚私章,就成为校园内流通的合法“货币”。说他是货币,是因为它在校园内具货币所有的功能,拿着它可以打饭、可以买菜,可以到小卖部买零食,还可以用它买日用品。总之,这种货币的价格汇率,仅凭售货员的喜好或心情随意而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学生只有被宰割的份儿。

这种饭票,为月票,一般一月换一版,票证上印着几月有效就是几月有效,用不完可以等额兑换成下月版继续使用。为啥学校不嫌麻烦,每月印票呢?据说,当时就有几个身手不凡的学生,竟然凭借直尺和碳素钢笔,就伪造出了以假乱真的饭票,造假的学生仅需在街上花两块钱刻下一枚私章就大功告成。从此,学校为了防止造假行为再现,创造性发明了这种纸质月票。

纸质饭票虽然降低了成本,但是使用时极为不便。当时饭堂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奇观,学生在窗口边打饭边撕饭票,后面排队学生急得嗷嗷乱叫。这种票据,还有一种弊端就是不便于保存,我记得我就有一次把折叠在兜里的饭票,不小心当废纸给扔了,害得自己闹了一个礼拜的饥荒。

八.有一种床铺是三层

每当我出差坐火车卧铺时,看到上中下三层铺位,我就会想到当年在刘集中学上学时,学生宿舍布满了三层铺位铁架床的情景。而我睡了整整一年上铺。

那是我上初三那年,由于当年招收新生太多,校舍紧缺。原本一间十多平方的瓦房里摆满7套上下铺,14张铺位住着28个学生,已经够拥挤的了。真是人穷点子多,劳动者的智慧是无穷的。即便这样,校方仍旧挖空心思的想出了再加高一层铺位的奇思妙想,把原本两层的铁架子床焊接加高为三层。这种奇思妙想是否就来源于火车卧铺呢?不得而知。

当年学生住宿,不是一人一床,须要两人结伙睡一床才行,一人带垫被,一人带盖被。晚上是你吻我的脚丫子,我啃你的臭蹄子。

住这种床铺是有学问的,不能先上床再脱衣,得先脱衣再上床。相反,不能先穿衣再下床,得下床后再穿衣。原因不用多说,空间太狭小,立不起身子,穿不上裤子。

睡这种床,还有一种奇观,就是一人翻身,大家要跟着翻身。试想,三角铁焊接加高的架子床,稍微动一下,如同睡在摇篮,就会吱吱呀呀的跟着晃悠起来,不跟着翻身还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现在想来,依然觉得浑身在摇晃。

好在是大家都是年少的孩子,学习任务重,累得快,入睡得快,恢复得也快。都是农村穷孩子,这样的简陋环境真没有让大家感到艰苦。

九.有一种万能洗涤用品叫“活力28”

黑河的水一直很清澈,原因是离水源地云台山水库仅仅几公里之遥,加之上游植被茂密、纯原生态。即使没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管理,也没有一点儿人为污染,它无疑成为刘集街区的天然水源地。黑河特别眷顾刘集中学,似乎知道学校人多,用水量大,流经学校时专门绕她而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校人群与黑河的接触面,学校俨然成为一个半岛,学生洗碗、洗漱、洗衣、甚至洗澡都可以在黑河肆意进行,属于上天赐予刘集中学的一项免费福利。

我上学那阵子,洗涤用品和化妆品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品种单一。洗头的是洗头膏、洗手的是香皂,擦脸的是香脂和哈利油。什么洗手液、洗衣液、洗面奶,那都是好多年后才出现的新产品。作为闭塞的小镇,能在街上买到的最好的洗发膏的就是那种小桶装的 “海鸥”洗头膏,这是一种比较奢侈的用品,一般只有老师和家境超好的爱美女生才会选用。而我,作为贫穷学生的代表,商店出售的 “活力28”洗衣粉,就成为我备用的万能洗涤用品,我常拿它来洗衣、洗手、洗头,每次使用洗衣粉时,用量相当的仔细,用湿手蘸一下,仅作表示即可。若还洗不净,就全凭黑河之水进行素洗了。用洗衣粉洗头,特点是头皮屑特多。我常用“活力28”,除了自己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之外,更多的是当时大多数男生都那样,自己也就乐于随波逐流。

准确的说,我对“活力28”的印象,主要定格在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虽然洗去了我身上的尘埃,但是难以洗去我对那段艰苦岁月的记忆。

记忆就像掌心里的水,不论你是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的慢慢流淌。今天,我对着老照片,从新掬起一捧记忆之水,细细品茗逝去的青春,又增添了不少前进的动力。记忆之水,常掬常新,常掬常进步。

二 : 时光印记

当校园成为昨日回忆

也要常常步入知识殿堂

翻翻书本看看诗词

会心一笑若有所感

当上下楼梯汗如雨下

也要挺直腰杆不断攀爬(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征服高山征服肥胖

克服惰性克服懒散

当梦离我们渐行渐远

也要紧握双手力争上游

策马奔腾勇往直前

拥抱天空拥抱草原

当时光染白满头发丝

也要面带微笑直视前方

看那花开看那叶落

香绕指尖美在心田

2015年3月1日于昆明石林

三 : 时光的印记

时光流走,了无痕迹,偶尔会经停岁月的窗口......

时光的印记

不知不觉中,满眼已“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了。在丛林里,在河水旁,在田野里,在菜园间,一种应季而生的风景,却是随处可见,秀色可餐。当我们心无旁骛欣赏美景的同时,脑海里也会不自觉地用情感深刻的刀锋,雕刻在时光的印记里,以便于日后咀嚼、品茗、回放。

曾经,一段残墙,一枝柳条,一条小道,一垄菜秧,都在不经意的瞬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当这些画面不可思议地偶尔重现,又会感到那样的美丽,那样的亲切。其实,我们做过的事,遇到的人,以及所有的喜怒悲欢,都会浓缩成一个很感伤的词——过去。过去,有时间的,有地点的,有形状的,有色彩的......有时候甚至是漫不经心的构成了曾经,构成了过去。

不管是丛林里的残墙,河水旁的柳条,还是田野里的小道,菜园里的菜秧,那些个曾经的场景,过去的画面,大多是令人欣喜不已的,当然,在所有情绪的语言里,少不了要挑出来必不可少的“感伤”,至于缘何欣喜,何源感伤,我们大约可以不去计较,也大可不必去深究。有人说人此一生只有三天,没错,只有三天。一天属于过去,一天活在现在,一天属于未来。对于过去,我们没有必要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耗费。

回忆也总会有一些锋利的东西,像一把刀从最柔软的深处划开,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延伸至未来,永远消失不了,永远停不下来。正如一扇尘封的门,当我们推门而入,依然是那个青葱的年代,等过了段时日,却发现,门里门外却早已是两个世界,从此学会了缄默,学会了咀嚼......(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人无贤愚之分,唯有勤惰之别。若要幸福,不写忧伤,红尘满界,不道惆怅。这些话讲的蛮好的。在缄默和咀嚼中,在幸福和忧伤里,那些曾经的人,曾经的事,会从记忆中,从鲜明变得模糊......夏荷十里,终也猜不透,莲心究其多苦;绿荫悠长,却也料不定,有多少“楼台倒影入池塘”了。

时光流走,了无痕迹,偶尔会经停岁月的窗口......看那季染的丛林,潺潺的河水,悠悠的田野,曼妙的菜园,静静的光阴,水一样的日子,风吹波动,浪卷滔滔,一切从遥远奔向于现在,一切从现在消逝成过往,于是人生便没有什么不可以忘记,于是人生便没有什么不可以原谅。当你学会为一个美景停留,当学会凝视一个场景,一切都彷彿停住,一切都返璞归真。

行走在时光的隧道,小时候的雪景、儿提时代的书包,甚至那一颗葱茏的歪脖子大树,时不时地都会重新浮现,令我们咀嚼、品茗、回放......与此同时,我们在幸福和忧伤里,在惆怅和迷惘中,触及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当我们偶尔驻足,回过头,抽丝剥茧,那些昙花一现的美事美景,确乎是用了情感深刻的刀锋,雕刻在时光的印记里。

佛门中常说有怒目金刚的菩萨,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倘使我们推开菩萨定式,放下随处可见,秀色可餐的丛林、河水,田野、菜园,每个人,都跟时代的气息关联着,会有种紧迫感,仿佛,这种紧迫感,让我们像陀螺一样旋转在时光里,无法停留下来。

人生步骤环环相扣,当我们心无旁骛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经意的渗透,不经意的点滴,也许我们都无法抗拒,直到成为班驳的记忆,才明白已烙下人生印记。不管经历的曾经是多么精彩与繁华,走过的路会留下怎样的痕迹,时光还是会冲破这一切,向前......

四 : 时光的印记

想来,或许她才是他喜欢过的第一个女子,记忆中总是镶嵌着她淡淡的影子。就像他看见的她的第一幅画,是夏日的荷花。艳丽的是盛开的荷花,淡雅的是翠绿的荷叶,不过只是一张素描。记忆中时远时近,有时以为真切的看见她的一切,细细的刘海儿、微翘的嘴角、她的眉以及双眼。看着她穿着那年的校服由远及近。如记忆中她在月色中透过自习课后兴奋的铃响,透过教学楼上昏暗的探照灯光,在熙攘的人群中奔跑着向他过来,然后消失不见。多年以后他才觉得那是的自己是有一丝快乐的。他也曾试图寻找过她,只是一直杳无音讯。这样也好,后知后觉,错过离别的真切的伤痛。岁月终将她的轮廓在记忆中淡去,他也只知晓她的名字是他喜欢过的,忘了模样。

本文标题:时光印记老照片-老照片的印记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75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