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发布时间:2018-01-08 所属栏目:初三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一 :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初二年级全体老师,向今天在座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家长会主要内容就是汇报学生在上半学期学习情况及下半学期将面临的任务,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希望通过今天的家长会,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在本学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面对孩子进入初二年级后,孩子较前成熟,生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家长有点不知所措,希望能和老师多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
事实上,初二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有部分学生进入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逆反心理强,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所以初二对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家长来说是焦虑的一年,对老师来说是着急的一年。为此,我代表学校初二年级组各位老师将本学期大致情况向各位家长作简要汇报。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各学科差异不是很大,班级间的发展较为平衡,各学科老师都相当负责,工作热情很高,因此,本届初二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列农村中学31所学校第14名,这样的成绩对近两年低谷价段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其中浸透了任课老师相当多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由初一时的28名、20名到初二上半学期时的16名现在的14名,面对成绩学校老师的压力相当大,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学校老师将一如继往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角度看,优秀学生相当不错,在历次考试中有15—20名的学生,有竞争考入国家级省、市中的希望,与古里镇三所学校比较来看,尖子生的表现略有优势。其他较次一点的学生考片重点高中和五年制大专的希望也相当大,所以家长尤其要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情况。现在造成学生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的原因有许多,家长也要作些了解,从主观上看: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客观上讲:学科多了,学习内容深了,有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出现了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好现象。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但对平时付出的过程不够关心,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他们初三的学习。
怎样做好这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依目前的形势看,只能学校、家庭携手配合来完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面对初二年龄段的孩子简单地使用这些方法是十分欠妥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 “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光“恨”是不能把铁“炼”成钢的,要使铁成钢就必须“炼”, “炼”就要有耐心,尝试多种教育方法,讲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不能杀鸡取卵,急燥急暴,急于求成。
那么,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简单地说: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在高质量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  
另外,家长的“抓”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有的家长要求一大堆,却不认真检查落实,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结果还是纸上谈兵。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检查认直,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实践证明,这些操作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刚才说到了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着重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可锻炼、晨读,下午放学后复习功课、做作业,读书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逐渐被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于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这里我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某位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约法三章: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求助于老师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
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引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家长可委托老师选择一些与孩子的难题相似的题目做示范剖析。(这就要求家长做一个关注孩子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整天看电视,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等等。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但以后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所以家长一定要和教师互相配合,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适当玩一玩。(家长要帮助掌握分寸。)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关于“怎样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还发现不少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几乎都会说,我们孩子最听教师的,其实各位家长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而不太听家长的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教师掌握了学生心理和教育学生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们的家长无不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在知识技能上颇费心机,而忽视了对孩子品质性格的培养,结果造成终身的悔恨。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我觉醒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在生活中滴滴点点地引导,实实在在作示范,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为此,我们家长应做三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全面素质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像小树,生长中既要水分,也要土壤、阳光和养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也不可缺失。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们承受挫折,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粗暴施教,最容易使孩子心灵受摧残。
我们的家长都信奉“棒头出孝子”的做法,对孩子的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一味依赖拳脚相加。这样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使孩子形成懦弱、胆怯退缩的心理,二是在孩子心灵深入播下暴躁残忍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在一定的情况下爆发,产生的后果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是有爱无教终害子。 教育孩子,不能没有爱,但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溺爱是一种十分愚昧的爱,往往在甜甜蜜蜜中毁了孩子,俗话说“娇纵如杀子”,如今不少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不少孩子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都围着小孩转,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由于溺爱而酿成的悲剧举不胜举。我们家长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也要深思,“再富不能宠孩子。”这句话值得我们作父母的深思。                         
所以,我还有几点建议家长的地方:
1、关注自己的孩子学习状况,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不要以父母的身份教育他们应多与孩子交流思想,以身说法,讲清道理;
3、通过有效事例,调查成功孩子的发展,找自己孩子的差距;
5、建议家长能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最后我代表学校,欢迎家长为我们初二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我坚信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在座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们一定能成人成才。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今天,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_____________
各位家长:
下午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 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 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有一个女儿,在她1岁半的时候……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离婚后,迁怒于孩子,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丑型。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办法?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这里有一例:有一次,老师反映,我女儿上课吃泡泡糖。我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恼,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她果然这科成绩出类拔萃。

1、学点新新人类语言
小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出来,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4、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作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我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我们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他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他上幼儿园时我工作很忙,但我没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我除了照顾好他,更多时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学后,我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他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他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我。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我们的谈资。晚饭桌上,我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彼此无隔阂,对他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二 :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初二年级全体老师,向今天在座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家长会主要内容就是汇报学生在上半学期学习情况及下半学期将面临的任务,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希望通过今天的家长会,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在本学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面对孩子进入初二年级后,孩子较前成熟,生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家长有点不知所措,希望能和老师多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
事实上,初二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有部分学生进入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逆反心理强,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所以初二对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家长来说是焦虑的一年,对老师来说是着急的一年。为此,我代表学校初二年级组各位老师将本学期大致情况向各位家长作简要汇报。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各学科差异不是很大,班级间的发展较为平衡,各学科老师都相当负责,工作热情很高,因此,本届初二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列农村中学31所学校第14名,这样的成绩对近两年低谷价段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其中浸透了任课老师相当多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由初一时的28名、20名到初二上半学期时的16名现在的14名,面对成绩学校老师的压力相当大,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学校老师将一如继往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角度看,优秀学生相当不错,在历次考试中有15—20名的学生,有竞争考入国家级省、市中的希望,与古里镇三所学校比较来看,尖子生的表现略有优势。其他较次一点的学生考片重点高中和五年制大专的希望也相当大,所以家长尤其要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情况。现在造成学生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的原因有许多,家长也要作些了解,从主观上看: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客观上讲:学科多了,学习内容深了,有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出现了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好现象。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但对平时付出的过程不够关心,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他们初三的学习。
怎样做好这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依目前的形势看,只能学校、家庭携手配合来完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面对初二年龄段的孩子简单地使用这些方法是十分欠妥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 “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光“恨”是不能把铁“炼”成钢的,要使铁成钢就必须“炼”, “炼”就要有耐心,尝试多种教育方法,讲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不能杀鸡取卵,急燥急暴,急于求成。
那么,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简单地说: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在高质量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  
另外,家长的“抓”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有的家长要求一大堆,却不认真检查落实,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结果还是纸上谈兵。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检查认直,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实践证明,这些操作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刚才说到了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着重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可锻炼、晨读,下午放学后复习功课、做作业,读书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逐渐被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于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这里我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某位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约法三章: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求助于老师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
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引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家长可委托老师选择一些与孩子的难题相似的题目做示范剖析。(这就要求家长做一个关注孩子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整天看电视,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等等。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但以后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所以家长一定要和教师互相配合,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适当玩一玩。(家长要帮助掌握分寸。)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关于“怎样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还发现不少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几乎都会说,我们孩子最听教师的,其实各位家长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而不太听家长的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教师掌握了学生心理和教育学生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们的家长无不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在知识技能上颇费心机,而忽视了对孩子品质性格的培养,结果造成终身的悔恨。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我觉醒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在生活中滴滴点点地引导,实实在在作示范,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为此,我们家长应做三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全面素质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像小树,生长中既要水分,也要土壤、阳光和养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也不可缺失。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们承受挫折,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粗暴施教,最容易使孩子心灵受摧残。
我们的家长都信奉“棒头出孝子”的做法,对孩子的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一味依赖拳脚相加。这样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使孩子形成懦弱、胆怯退缩的心理,二是在孩子心灵深入播下暴躁残忍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在一定的情况下爆发,产生的后果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是有爱无教终害子。 教育孩子,不能没有爱,但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溺爱是一种十分愚昧的爱,往往在甜甜蜜蜜中毁了孩子,俗话说“娇纵如杀子”,如今不少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不少孩子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都围着小孩转,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由于溺爱而酿成的悲剧举不胜举。我们家长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也要深思,“再富不能宠孩子。”这句话值得我们作父母的深思。                         
所以,我还有几点建议家长的地方:
1、关注自己的孩子学习状况,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不要以父母的身份教育他们应多与孩子交流思想,以身说法,讲清道理;
3、通过有效事例,调查成功孩子的发展,找自己孩子的差距;
5、建议家长能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最后我代表学校,欢迎家长为我们初二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我坚信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在座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们一定能成人成才。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今天,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_____________
各位家长:
下午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 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 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有一个女儿,在她1岁半的时候……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离婚后,迁怒于孩子,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丑型。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办法?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这里有一例:有一次,老师反映,我女儿上课吃泡泡糖。我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恼,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她果然这科成绩出类拔萃。

1、学点新新人类语言
小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出来,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4、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作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我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我们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他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他上幼儿园时我工作很忙,但我没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我除了照顾好他,更多时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学后,我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他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他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我。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我们的谈资。晚饭桌上,我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彼此无隔阂,对他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三 :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初二年级全体老师,向今天在座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家长会主要内容就是汇报学生在上半学期学习情况及下半学期将面临的任务,并制定出相应措施,提出相应的要求。希望通过今天的家长会,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在本学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面对孩子进入初二年级后,孩子较前成熟,生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家长有点不知所措,希望能和老师多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

事实上,初二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有部分学生进入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逆反心理强,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所以初二对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家长来说是焦虑的一年,对老师来说是着急的一年。为此,我代表学校初二年级组各位老师将本学期大致情况向各位家长作简要汇报。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各学科差异不是很大,班级间的发展较为平衡,各学科老师都相当负责,工作热情很高,因此,本届初二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列农村中学31所学校第14名,这样的成绩对近两年低谷价段来说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其中浸透了任课老师相当多的汗水,一步一个脚印,由初一时的28名、20名到初二上半学期时的16名现在的14名,面对成绩学校老师的压力相当大,竞争激烈不进则退,学校老师将一如继往不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学生角度看,优秀学生相当不错,在历次考试中有15—20名的学生,有竞争考入国家级省、市中的希望,与古里镇三所学校比较来看,尖子生的表现略有优势。其他较次一点的学生考片重点高中和五年制大专的希望也相当大,所以家长尤其要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情况。现在造成学生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的原因有许多,家长也要作些了解,从主观上看: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客观上讲:学科多了,学习内容深了,有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出现了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好现象。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但对平时付出的过程不够关心,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他们初三的学习。

怎样做好这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依目前的形势看,只能学校、家庭携手配合来完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面对初二年龄段的孩子简单地使用这些方法是十分欠妥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 “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光“恨”是不能把铁“炼”成钢的,要使铁成钢就必须“炼”, “炼”就要有耐心,尝试多种教育方法,讲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不能杀鸡取卵,急燥急暴,急于求成。

那么,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简单地说:

第一、抓作业。要规定孩子放学后必须做完作业,必须检查.口头作业、复习、预习作业也不容草率。

第二、抓态度。要求学习专心、细心,书写要工整、清洁、准确,不能“虎头蛇尾”。

第三、抓技能。如想问题、做作业时,要求准确而迅速,在高质量中求快,语言表达务求清楚。

另外,家长的“抓”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有的家长要求一大堆,却不认真检查落实,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结果还是纸上谈兵。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检查认直,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实践证明,这些操作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刚才说到了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着重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家长若不加指导,孩子自己是很难做到的。由于精力充沛、好奇心和好胜心强,孩子们常常是想到哪就做到哪儿,一边玩一边做作业,许多孩子甚至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样肯定难以优质高效地完成作业。家长要从具体的时间安排抓起,比如要孩子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后可锻炼、晨读,下午放学后复习功课、做作业,读书等,都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些具体任务,并使这些活动逐渐被孩子接受,逐渐成为习惯。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按时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于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这里我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某位家长对孩子做作业的约法三章: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求助于老师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

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引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家长可委托老师选择一些与孩子的难题相似的题目做示范剖析。(这就要求家长做一个关注孩子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要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坏毛病。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放学回家后贪玩,整天看电视,作业马虎,不愿自己检查等等。这些毛病如果说在最初还不十分明显,但以后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长进,所以家长一定要和教师互相配合,让孩子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该学习时就集中精力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适当玩一玩。(家长要帮助掌握分寸。)

以上所说的主要是关于“怎样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工作中还发现不少家长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几乎都会说,我们孩子最听教师的,其实各位家长有没有深入的思考,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而不太听家长的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教师掌握了学生心理和教育学生的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们的家长无不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在知识技能上颇费心机,而忽视了对孩子品质性格的培养,结果造成终身的悔恨。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我觉醒的力量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长要以自己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孩子,在生活中滴滴点点地引导,实实在在作示范,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对国家、社会、家庭有用的人。为此,我们家长应做三如下三点:

首先,注重全面素质培养,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像小树,生长中既要水分,也要土壤、阳光和养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也不可缺失。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些条件,让孩子们承受挫折,使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粗暴施教,最容易使孩子心灵受摧残。

我们的家长都信奉“棒头出孝子”的做法,对孩子的错误不是循循善诱,而是一味依赖拳脚相加。这样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使孩子形成懦弱、胆怯退缩的心理,二是在孩子心灵深入播下暴躁残忍的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子在一定的情况下爆发,产生的后果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第三,是有爱无教终害子。 教育孩子,不能没有爱,但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溺爱是一种十分愚昧的爱,往往在甜甜蜜蜜中毁了孩子,俗话说“娇纵如杀子”,如今不少家长把孩子当小皇帝,不少孩子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全都围着小孩转,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由于溺爱而酿成的悲剧举不胜举。我们家长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也要深思,“再富不能宠孩子。”这句话值得我们作父母的深思。

#p##e#

所以,我还有几点建议家长的地方:

1、关注自己的孩子学习状况,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不要以父母的身份教育他们应多与孩子交流思想,以身说法,讲清道理;

3、通过有效事例,调查成功孩子的发展,找自己孩子的差距;

5、建议家长能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最后我代表学校,欢迎家长为我们初二年级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我坚信有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在座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们一定能成人成才。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今天,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初二(6)班全体老师,向今天在座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今天的家长会,通过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三方的共同努力,搞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使每位学生在本学期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健康地成长。面对孩子进入初二年级后,孩子较以前成熟,生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家长有点不知所措,希望能和老师多交流,得到老师的帮助。

事实上,初二确实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有部分学生进入一种盲目自信的状态,做事学习凭兴趣,凭心情,逆反心理强,甚至专门和家长与老师作对,以此显示自我个性。所以初二对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家长来说是焦虑的一年,对老师来说是着急的一年。为此,我代表初二(6)班各位老师将本学期大致情况向各位家长作简要汇报。

从本次期中考试来看,各学科差异不是很大,班级间的发展较为平衡,各学科老师都相当负责,工作热情很高,因此,本届初二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

我们班级学生比较多,因此管理难度比较大,但在我班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绩还是突出的。我想在座的家长朋友尤其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情况。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我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我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24人。这半学期,我对我们班级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是:心理状态较好,积极乐观向上,总体来说都比较乖巧听话,班干部表现出对班级工作的极其负责和对同学关心爱护,如我们班的班长汤玉玲、副班长孙辉、学习委员周倩等同学表现积极,认真负责,还有其他一些同学,像乔梦、孙 威、毛林娟、赵响、杨上游等等,都很能为班级集体着想,使得我班现在一切基本情况良好。学生相对其它班级迟到早退现象较少,无故旷课的没有,大部分同学有事能较自觉做好请假工作。每天的值日工作认真负责,上课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讲,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这半学期以来,每位同学学习、做事均能尽力而为,班级同学团结、和谐。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部分同学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是周倩、孙 威、刘 雪、薛旭、杨上游、魏笑笑、毛林娟、仲雁、唐凡凡、汤玉玲、胡秋婷、陈星宇等同学。特别是我们班的周倩同学,她平时学习刻苦认真,在本次的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是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另外在这次的考试中取得明显进步的同学有:乔梦、吴洋、尤剑桥、张野、陈欢欢、赵响、张苏月、岳红星、徐长江、武润华、李思佳、张笑、徐虎、岳劲松等同学。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但问题同时也是存在的,部分同学学习还不够积极主动,完成作业较被动,字迹较潦草,极个别同学不及时完成作业或不完成作业,有一部分的同学表现出不积极思考,上课发言不踊跃。这些都是学习上的不良行为。还有一部分同学生活自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做到及时清理自己的卫生,保持衣服的整洁。尤其是住校生,家长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我们班的周倩同学,在本次的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二名的好成绩(第一次月考年级第一名),但班级中有的同学成绩在年级中属于倒数,造成学生高分与低分两极分化的原因有许多,家长也要作些了解,从主观上看: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客观上讲:学科多了,学习内容深了,有部分学生还不适应,出现了不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等不好现象。有部分学生只关注学习结果,但对平时付出的过程不够关心,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影响他们初三的学习。

怎样做好这阶段学生的教育工作,依目前的形势看,只能学校、家庭携手配合来完成,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有的父母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面对初二年龄段的孩子简单地使用这些方法是十分欠妥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一个过程, “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光“恨”是不能把铁“炼”成钢的,要使铁成钢就必须“炼”, “炼”就要有耐心,尝试多种教育方法,讲究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不能杀鸡取卵,急燥急暴,急于求成。

另外,家长的“抓”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具体要求、具体督促、具体检查。有的家长要求一大堆,却不认真检查落实,时间长了,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气,结果还是纸上谈兵。【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只有对孩子要求具体,检查认直,才能使孩子感觉家长要求的严肃性,进而约束自己把要求化为行动。实践证明,这些操作虽很简单,但很实用,对孩子的学习只要能坚持正确要求,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定能够养成的,学习成绩也会迅速地得到提高。

#p##e#

所以,我还有几点建议家长的地方:

1、关注自己的孩子学习状况,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与自己的孩子做朋友,不要以父母的身份教育他们应多与孩子交流思想,以身说法,讲清道理;

3、通过有效事例,调查成功孩子的发展,找自己孩子的差距;

5、建议家长能经常主动与学校联系、沟通,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最后我代表初二(6)班所有老师,欢迎家长为我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我坚信有我班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在座各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孩子们一定能成人成才。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并肩为开创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吧。

今天,我的发言就到此结束。 以上是我对各位家长所说的心里话,不到之处恳请各位家长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3)

各位家长: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初二(16)班所有老师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邀请大家来开这个家长会,召开此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更清楚的了解在座各位的子女在校或在家的表现,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来。我想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今天的会议主要安排了这几项内容:

一、特优学生代表刘清发言;进步学生代表发言;个别家长发言

二、部分任课教师发言

三、分析这次期中考试成绩

四、孩子进入初二的变化

五、对家长的几点要求

具体内容:

一、

二、

三、期中成绩分析

1、期中成绩汇报:

。。。。。。

#p##e#

应该说,检测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检测,让孩子了解今后学习的大方向,让我们了解孩子知识的薄弱点,使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2、存在的一些问题:

⑴、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没仔细复习。

⑵、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马马虎虎。

⑶、部分同学偏科严重,不能实现全面发展。

⑷、有些同学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很强烈的进取心,得过且过,成绩也就不是很拔尖。

这些都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给予积极的配合。

四、孩子进入初二的变化。

孩子升入初二年级,一切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学生的各项发展要求,都和原来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初二年级是很重要的一个转折,如果孩子能很快适应,那么他会越学越轻松,反之,孩子会越学越累,成绩越落越后。如果要使孩子顺利的完成这个过渡过程,初三中考考上心目中的学校,除了孩子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其中也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这个过程中的变化:

1、学习方面:

知识学习更广泛了,考试类型更多更复杂了。学习的容量更大了。答题的要求更高更规范了。知识点越来越密集。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其实这正是逐渐向初三体系的靠拢过程。所以呀,有些家长不要忧心忡忡,尤其是看到孩子的成绩像“高台跳水”一般从99、100落到了80多分,更是心急如焚。又是抱怨孩子不认真成绩退步了,又是抱怨老师水平低,把自己的孩子教差了。其实,我要告诉在座的各位家长,这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光看分数,更要看分数的含金量。

2、心理方面:

初中时期的孩子,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身心各方面都比较矛盾。老师和父母都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和同龄人诉说又冒着被曝光的危险,所以他们感觉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理解他们。这一时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一方面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发育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充满羞涩和不安,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心理上的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大多数孩子的早恋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在这一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决不能因为不良的刺激而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我们的孩子虽未达到辨析是非的能力,但很自信,而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最低。所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其次,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变了。人大心也大。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不愿意将自己的小秘密与大人分享了,自尊心也逐渐增强。另外,家长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因为这阶段的孩子太怕“丢面子”,很容易有逆反心理。

3.生理变化

这阶段的男生和女生特别容易出问题。是家长们最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和以往我们年轻时不同,他们很大胆,也很开放,又不懂事,等你意识到时已经出大问题了。

每天中午和傍晚放学时,学校门口都有很多社会上的男孩甚至成年人在等待。对此,我建议:严格控制小孩外出。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哪怕周末她说是去女同学家写作业。万一如此,我建议家长要有所牺牲,让小孩邀请同学来自己家里写作业。

在此,我说一件真实的学生家长做得失职的事。这是发生在一个初二女生身上的事。。。

4.行为变化

这一阶段的学生特别喜欢上网玩游戏,看小说,找网友。对此,我还是建议严格控制小孩外出;很多学生会找各种借口外出去上网。。。。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对待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老师和在座的家长都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现在正是孩子们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的很多表现让我们头痛,但只要把握教育的时机,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指导,这些孩子就能度过这个分水岭。

五、给家长教育孩子提几点建议:

1、不以成绩论英雄,您的子女学习成绩好,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好。现在的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有能力,任何一个学生在社会上都能立足并且成就一番事业。科学地分析子女的成绩,不与其他学校作比较,而是着眼于自身的比较。比较前后几次考试,看是否进步,原因是什么。比较各科之间的成绩,看哪科是弱项,多花些时间补上。

#p##e#

2、 多关心,少责骂。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

3、 多严格,少溺爱。

少上网,禁止浏览不良网站的有关信息。电视少看,周末必须保证一定的看书时间。

4、要全面而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孩子。

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分数不能决定一切,高分未必高能,只有素质综合、全面发展,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5、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就应该适当的批评,并督促其及时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做好功课的复习巩固工作:如果孩子很尽力了,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

6、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提高成绩的保证,学生只有好好的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才能够全面提高自己的水平。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的遵守规矩的人,才能够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够使自己进步。

8、、不负责任的放任,不管不问,有人说,我大哥在农村两口子目不识丁,孩子也照样上名牌大学#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其实农民的吃苦耐劳,朴实的品质,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9、、加强对孩子课外时间的管理

特别要注意小孩有没有去网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如果运用不当,那带给孩子的害处是我们所不敢想象的了。所以注意不要让孩子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危险,一旦孩子沉迷网络之中,那就不单单是成绩下降的问题,后果也许会不堪设想。家里有电脑也能上网的家长更要注意了,孩子不去网吧了,可是在家里没有节制的上网也是一样的,除了查资料,最好孩子上网时有家长陪同。因此作为家长,必须多留心,防患于未然,让一切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10、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大人的“口风”保持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注意与学校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否则学校老师再怎么严格,对正逐步想要走向独立、正拥有反叛意识的孩子来说,将绝对出现效果为“零”的教育,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负数。

11.为了更好的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希望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主动开通校训通,在每天与家长的留言中,还会告知每天班级的放学时间。

最后,我想用美国人的一段话,与各位家长朋友们共勉。

儿童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主张正义;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具有信念;如果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爱。

不管我教的学生是几年级,我始终要向他们传递这样一个观念:做人第一,学习第二。

我常对学生说,这个“人”是不简单写的一个字。一撇,表示人品;一捺是表示学问。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家长的关心,更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表扬。当然,平时你们也可以多跟我们联系,以及时的了解和沟通您的孩子的一些情况,以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我们的学生——您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再次感谢你们对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让我们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携起手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们一起努力吧!

如果家长有事要咨询老师的可留下,其他的可以回家。【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文章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结束语:“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牵动着父母的心。家长们,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愿我们相互合作,把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勤奋、品质优良的优秀人才,为他们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良好的基础。我希望每个家长,多一份责任,少一分放任

多一分鼓励,少一分训斥

#p##e#

多一份关心,少一分随意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

多一分赏识,少一分自弃)

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4)

各位家长:

下午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 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 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天,年迈的渔王问年迈的渔夫:“老弟啊,想想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每次打到的鱼总要比你多出许多,怎么现在,我儿子的捕鱼技术会差你儿子一大截了?”渔夫问:“那你是怎样教儿子的呢?”渔王说:“为了让他少走弯路,我从小就把他带在身边。每次出海,我都会告诉他,到哪里去寻找鱼群,就是每次撒网前,我也总要向他指点一二……我可是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一切呀!”渔夫笑了:“喏,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有一个女儿,在她1岁半的时候……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每天花一定时间和孩子玩耍。不一定要在空闲时,你在做家务时也可以和孩子玩“猜谜语”等游戏,这样既不影响你做家务,又让孩子在快乐中积累了词汇,岂不一举两得?

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p##e#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离婚后,迁怒于孩子,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孩子往往有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心爱的东西。另外,孩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亲近更是一种天性。父母在看待这些东西时,往往会觉得那简直就是一堆破烂。有的父母不仅自己动手,有时还逼着孩子亲自扔掉、破坏掉这些东西。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这些玩具、宠物有的时候扮演了孩子的朋友的角色,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宠物,对玩具娃娃小心呵护,实际上是在锻炼如何去关爱。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长大后不知道如何爱别人,不懂得体贴别人,却没有想一想,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他如何关爱?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迁移型。【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默认分类http://www.gkstk.com/article/。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丑型。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现代家长都渴望与孩子交朋友,但事实却非人愿。为何你和孩子成不了朋友?和孩子交朋友你有何好办法?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这里有一例:有一次,老师反映,我女儿上课吃泡泡糖。我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恼,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她果然这科成绩出类拔萃。

1、学点新新人类语言

小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p##e#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出来,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

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

4、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作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我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我们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他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他上幼儿园时我工作很忙,但我没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我除了照顾好他,更多时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学后,我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他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他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我。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我们的谈资。晚饭桌上,我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彼此无隔阂,对他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是很关心的,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我看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本文标题: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初二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5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