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许叔微-许叔微故居

发布时间:2018-01-22 所属栏目:墓志铭

一 : 许叔微故居

那天,我在无锡决定自己去看看许叔微先生的故居,许叔微是宋代大医,是经方派的创始人之一,一辈子为老百姓诊病不收费用,医德高尚,根据我查阅的资料,这个故居在无锡的马山,但是我不知道具体在哪里,很多人问我:你在许叔微的故事里面不是已经把这个故居写得绘声绘色的吗?怎么居然不知道在哪里?

真对不起各位——这个是我根据文献写的,其实我还真没有去过那里。

于是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了马山,到了马山傻了,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偌大个马山,很大,我在路边问谁谁摇头:许叔微?哪个医院的?不知道,没听说过这个人!

总之周围老百姓没一个人知道许叔微的存在,这让我很感到很迷惑,我知道许叔微的故居就在不远的地方,总之是在这附近,但是就是问不出来。于是只好原路返回,很懊恼。

第二天一大早,福建东南卫视的黄剑兄弟杀到,开着一辆从上海征用来的车(据说是他的一位驴友的),他的到来令我精神一振,援军到了!黄剑是老江湖了,一个苹果电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摆着,随时挂在网上用google导航,就这样我们再次出发。

在路上,我突然发现我的手机也有GPS的导航功能,于是,两个系统一起导航,其架势和美军空投差不多,我们基本上精确地定位了每个经过的路口(呵呵,当然开始的时候我对导航工作很不熟悉,这搞得黄剑很晕,后来逐步改善了情况)。

再后来,太湖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很奇怪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大的水体,远远望去,如同大海一样,我们就沿着湖边的道路一路开去。

马山很大,这次我们是从东部沿着湖边开的,路的左边,是直到天边的水,右边是满山的郁郁葱葱,山峦起伏,江山如画,我们一路开着,一路不禁赞叹,此时,正是花开季节,山上很多的不知名的鲜花怒放,有的溢到了路上,使得我们无法看到隔离带,只是看到一片片的花墙。

快到马山路的尽头的时候,在一个山坳处,我们突然看到林荫深处,有一片老房子,我们蓦然警觉——莫非是这里?于是,赶快刹车,倒车,开了进去。

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片房子,错落在树荫中。有位农村老人,正信步走来。

我忙下车,问:“老先生,许叔微的故居您知道在哪里吗?”

老人回答:“在这里。”

我忙下车,不知道为什么,问了句:“您贵姓啊?”

老先生回答:“姓许。”

此时,后面有位妇女走来,说:“我们这个村子,全都姓许。”

我一愣,忙问:“莫非您们都是许叔微的后代?”

两人回到:“对的呀,我们这个村子都是许叔微的后代。”

我忙鞠躬,失敬失敬,原来都是偶像的后代!然后,我拼命凝视他们的面庞,努力想象出许叔微的样子。

许叔微的故居前,有三棵老树,据说是许叔微亲手种的,大家想想吧,从宋代到现在,这树该什么模样了?只剩下两棵了,都只有部分树干了,估计毎棵得有三个人合抱,树是已经死了,只有树干——也就是木材留在那里,显示着这是宋代留下来的老物件。

老人用钥匙打开了许叔微故居的院落的大门,随着门一点点打开,我和黄剑都惊呆了,黄剑后来如此形容,当时我的嘴里只有四个字:我的天啊、我的天啊——如此往复不止。

为什么呢?原来,整个院落被院子里的几株高大的玉兰树严严实实地遮盖着,基本上没有什么阳光,光线和院子外面如同两个世界,外面是阳光明媚,院子里光线非常的幽暗,如同尘封了好久的房间被打开。满院子的玉兰树叶铺落在地上,干的(不知道什么不腐烂),当门打开的时候,我们望向院子里,最强烈的感觉是:时光仿佛一直被封闭在这里。

原来,这里是有三十多间的房子的,后来都毁了,仅仅剩下了三间。

“名医进士”的大牌匾还在,据说是后人写的了,原来的文革毁了。

我们参观了一圈,在大厅里,我跪下,向着空中叩头,隔着时空,向我心中的大师表达我的敬意。

当时我的感觉是:虽然我没有来到这里,但是,我书里面写的情景,和真实的这里是几乎完全一样的。

老人说:许叔微有三个儿子,大儿子留在这里,守着这块土地,其他两个儿子一个去了常州,一个去了苏州。

结果,没有过两天,我在金坛调研缪希雍的资料的时候,在县志里面找到了许叔微的一个儿子的记载,这个儿子叫许必胜,绍兴十五年高中探花,为殿试第三名,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事儿,可见许叔微教子有方,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出来:许叔微收复失地之心未灭,给儿子起名都是“必胜”。

找到许叔微儿子的资料,对研究许叔微的生活有一定的帮助。这个发现纯属偶然,如有神助。

从老宅里面出来后,我们聊了一会儿天,然后我和黄剑来到了许叔微家门口的一个小亭子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村落。

当我望着村子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许叔微老年时候为什么选择这里定居,这里风景无比优美,同时,古代的马山是一个小岛,和陆地是隔绝的,许叔微选择这里,等于来到了桃花岛,意思是自己确实要远离尘世了,开始写书了。

许叔微老宅后面的山上,满山的杨梅,此时,正是杨梅成熟季节,我和黄剑抵不住诱惑,买了一篮子,于是就在凉亭上开吃,一吃才知道,这杨梅无比香甜,如同有蜜一样,我之前吃的杨梅总是有些酸味,这个基本没有,简直是人间美味。

回来黄剑兄弟一检索,才知道,原来马山杨梅是杨梅中的极品,每年就是马山杨梅,可以带来几千万的收入,马山的居民,每户人家可以一年收入杨梅钱几万到十万不等。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老人告诉我:许叔微后代的这个村子,十六户人家,有十三辆轿车,家家都是小楼。

这就是许叔微高明的地方,为自己的后代,选择了一个物产丰富的小岛生活,守着这么优质的杨梅,至少生活无忧。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又问了周围的居民,大家还是不知道许叔微是谁,很多人问我:是哪个医院的?

我告诉他们这是一位看病不收老百姓钱的医生,大家纷纷摇头:哪里有这么好的人?

其实,我这次到无锡是感觉很遗憾的,无锡建了很多的高楼,我觉得和这个国家其他的城市没有大的区别(估计盖楼的图纸都是一样的),有时候在无锡的街头,我觉得感觉和在北京一样,有的片刻我甚至恍惚了。

但是,我觉得,一个城市盖了多高的楼,并不能说明什么,而这个城市真正的精神才是它最大的特色,无锡很幸运,拥有许叔微这样的大医,他高贵的品质是无人可比的,我们都说白求恩精神,其实白求恩精神就是许叔微精神,许叔微的精神就是大医精诚的精神,它应该成为我们这个城市最为骄傲的遗产,一个城市,守着这样一个高贵的灵魂,竟然不以此为骄傲,这难道不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吗?

高楼,明天别的城市就可以盖更高的;但是,这样一个高贵的灵魂,却不是那么能够轻易拥有的,这才真正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成为一个城市的骄傲!

在开车回来的路上,我和黄剑兄弟感慨不已,当时肚中饥饿,于是我们就在太湖边停车,找了一家饭店,在露天餐桌前坐下,点了点菜,对着微微出来的太湖的风,感慨着:当年韩世忠也就是这样乘舟从太湖来看许叔微,两位也就该是这样把酒临风吧?感叹之间,已是夕阳满天……

二 : 许叔微传略

许叔微传略

许叔微(1080—1154年)宋代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白沙镇人,字知可,号白沙,又号近泉。宋代杰出的医学家、研究《伤寒论》之名医家、经方学派创始人之一。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壬子科张九成榜进士,历官徽州、杭州府学教授、翰林学士,集贤院学士,人称许学士。随宋高宗南渡,居真州,曾侨寓徽州歙县,徙居夫椒檀溪,后辞官归隐,潜心医学,治病不问贫富贵贱,救人无数,且不求其报。许叔微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出生在江苏真州白沙镇,祖父许希渡(讳惇),生二子,长许浩、次许浚,皆入伍从军,许浩在汴京(现开封市)任北宋皇家侍卫;父亲许浚,为左武大夫,官至左翊武功郎(从七品)。

许叔微自幼聪明,又勤奋好学,深受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元丰五年(公元1090年)叔微11岁时连遭家祸,父亲染上瘟疫,唯乡无良医,回天乏术,不久就去世,父亲的突然病逝让母亲受到很大打击,两个月后,因悲痛与劳累过度,突然倒地,牙关紧闭,口中流涎,叔微急请医生,诊断是中风病,却误用泻药,母亲服后大泻数次,遂昏迷不醒,不久也撒手人寰。许叔微父母在百日内患病救治无效双双相继病故,成了孤儿,他“痛念里无良医,束手殆尽”,生活上十分孤单凄惨,仅靠伯父和乡邻的帮助勉强度日。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京城,俘虏了徽宗、钦宗及所有皇族后妃(靖康之难),作为徽宗随从,许浩也被金人掳去,押至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其后殉难。叔微的少年时代很快因家庭的变故而结束,使他深深体会到一个医生的责任重大。曾通过乡荐,而晋京省试落第,再屡试不举,遂弃儒习医。他很悲痛,发誓要学医,要拯救众多像父母一样的病人。因此成年之后,他发愤阅读医书,立志从医,开始多方搜求中医书籍,“刻意方书,誓欲以救人为心”。他白天学习课程,晚上挑灯苦读医书,还利用各种机会外出游学,寻师指点,他当时求医游学之处有维扬、徽州(今黄山)、歙邑(今歙县)、汴京(今开封)、吴江、毗陵(今常州)等地。他结拜名师,访医友,勤奋学习,刻意方书,誓欲以物为心。二十余年的勤学苦练,兼之对中医学术的大胆实践,逐渐成为了稍有名气的医家。从《伤寒论》、《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到《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脉经》、《小儿药证直诀》等皆有博览。后来他成了一个有名的医家。

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和在各地游学行医以后,他参加乡试中举,在举人中已是有名的才子,在医术上也颇有名气,此时的他一心想在举子业展宏图济民,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1112年春天,许叔微到京城参加会试,当时宰相蔡京患病,请了多位医生都未治好,蔡京听说许叔微医术较高,就请他诊治,许叔微察色按脉,问病施药,只开了一副药方,服后第二天即痊愈,蔡京大喜,要给许叔微加官,当时正值许叔微会试落第,心情郁闷,所以谢绝了,飘然离京。“以忤时相归,人咸高之。”他辞京以后,医名更噪,人们对他十分敬重,遂专心医术,殚精方技,诊务日渐繁忙,真州方圆数百里(如常州、南京、商丘、维扬、镇江等)、大江南北的患者皆来求治,许氏“无问贵贱,虽曛夜风雨,有以疾告,……始终不索酬,志在济人而已,人咸德之”,“所活不可胜计”。

北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8年),淮南发大水,城下被大水浸灌了好几个月,许叔微突然发病,肠胃不和,腹中肠鸣,消化不好,经治疗后痊愈。但自此就留下个腰痛病,厉害时腰痛得不转动,三个月内试遍各种药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许叔微就想这可能是那次淮南大水湿气浸肾经络造成的,便用艾炷灸腰部纳肾腧穴,连灸三十壮后,腰痛病就好了。许叔微遇有抱病者求诊,不问贵贱贫富,都诊侯给药,不收钱,治好了病人,也不要报酬,救治的人不计其数。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真州,疫病大流行,许叔微遍历里门,到各家各户看病给药,救治十之八九。后南渡居常州,又迁太湖马迹山。

许叔微对《伤寒论》很有研究,治病多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成方,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有一武将为金兵俘虏,放到船舱隔板下面,关了好几天,他设法逃脱后,途中因为饿了好几天,便饥不择食,大吃大喝一顿,又解开衣服寻捉虱子。第二天,他便受风感冒,出虚汗,胃中发胀。一个医生认为是饮食伤胃引起的,用泻药治疗;另一个医生认为是解开衣服捉虱子受了风寒引起的,便用发表药发汗,就这样治了几天后,病人病势越来越严重,又增加了喘息病症,两个医生惊惶失措,来请许叔微治疗。许叔微根据(伤寒论)中的条文:“太阳病(指外感热病的初期主要症状为脉浮、恶寒、发热、头顶强等)下之(指泻下),表未解(表证未治好),微喘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立即应用此方治疗。服了一剂病症就减轻了,再服一剂,微微发了一些汗,当天晚上,就身凉热退,脉象也已和缓。这时那两个医生都说:“我平生未曾用过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剂,没想到竟然会这么灵验。”许叔微说道:“张仲景的说法难道会骗人吗?你们这些人不会用,主要是没有学习好的缘故。”公元1128年夏,真州城中疫疾大作,许叔微即赴真州治病,“不以贫贱,家至户到,察脉观色,给药付之。其间有无归者,某舆置于家,亲为疗治”。文武官员、商贾僧尼、宗室显贵凡有疑难病都找他治,经他诊治者,十活八九。他论病见解独到,引经据典,师古而不泥于古,用药多亲自研制创新,常常能药到病除。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老百姓称他为神医。

许叔微在行医过程中,常常遇到他医误治的案例,深感当时医生的诊疗水平太低,亟需普及《伤寒论》知识,弘扬六经辨证。为此,特在行医之暇,对《伤寒论》中一百个症候及治法进行整理编排,以七言歌诀体裁叙述,编撰成《伤寒百证歌》,这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用“按症类证”法研究《伤寒论》的著作,这种歌诀形式便于记忆和传诵,对《伤寒论》的普及起到了很大作用,也成为中医歌赋的榜样。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四十七岁的许叔微看到山河破碎,朝廷懦弱,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身处壮年,可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激起了他久已释怀的致仕愿望,许氏举家迁到毗陵,在行医余暇又重拾四书五经,准备三年一度的春闱会试,终于在他53岁那年(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天道酬勤,高登张久成榜进士第五名,同榜进士有陈祖言、楼材、周孝能、卢习、邵典和许虞卿等,授集贤院学士职(一说翰林院学士),其后数年,历任徽州府学教授、杭州府学教授及翰林学士,集贤院学士等要职,因许叔微任职双学士,故人们都称他为许学士。

许叔微对民间有效的单方,验方也很重视。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毘陵有个姓马的油贩子患了肾脏风病,一条腿发肿,肿得象个瓜一样,从腰以下痛不可忍,卧在床上,不能转侧,要转身必须两人挟持着才能动一下,某个医生想用铍刀割开皮肤,将里面的水放出来。许叔微诊断后,认为不必开刀,便用一个偏方(甘遂、木鳖子),让病人内服,上午服药后,下午就抽出脓水好几升,立时痛止肿消。一月后病人就可以扶着拐杖行走了。然后,许叔微又用赤乌散给患者外涂,病就逐渐痊愈了。十年后,许叔微因事又路过毘陵,此人率全家老小迎接他,感谢他的救治,并说自那以后,不但脚没有肿,多年不愈的肾脏风也治好了,走路如同平常人一样。许叔微不但重视单方、验方、对艾灸也很有研究,掌握的治法很多。

许叔微在京城任职期间,先后为朝廷培养选拔了许多医学人材。他亲自感受到高宗苟安江南,朝廷的昏庸和秦桧的奸诈。叔微因不满高宗苟安江南及秦桧陷害忠良,与抗金名将韩世忠过从甚密。1142年岳飞被害后,韩世忠自请解职自保,叔微遂退隐乡里,移居苏州,行医济人,从此不问政事,一心行医。常渡太湖访许叔微,闲暇之时,二人品茗饮酒,共抒忧国情怀,许叔微也为韩世忠诊病配方,韩世忠十分钦佩叔微的高明医术,曾亲题“名医进士”的匾额相赠。

许叔微,从新安来到太湖北岸之檀溪(今无锡马山镇),此处依山环水,风景秀美,遂建一庐名“梅梁小隐”,遵范希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训,专心行医济人,为不使医术失传,他发奋著书,心耕笔耘了多年的《仲景脉法三十六图》、《伤寒百证歌》和《伤寒发微论》三部著作成书,最有名的是题名《普济本事方》”,全书10卷,为23门,共收录330余方,每方均简述主证、病因、用药、炮制及服法等内容。这是64岁的许叔微为弘扬和普及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培植后学而苦心编撰的著作,先后在1143年前后出版。成书于1149年的《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十卷,又名《续本事方》。书中载方不仅多被国人沿用,还远播日本和亚洲各国,日本还存有1735年向井八三郎刊之《普济本事方》合刊本。许叔微70岁时仍手不释卷,将平生运用经方的案例整理编撰成书,定名《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和《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均被收录在清朝《四库全书》中。弟子山阳(今江苏淮安)范应德,他也有名于当时。(据曹孝忠《普济本事方•跋》)。

许叔微,心地善良,医术高明,救人无数,百姓奉为神医。配同榜进士周孝能之女,生子许必胜,为南宋毗陵第一探花。晚年弃官归医,定居于毗陵马迹山小墅村。公一心总结医术,集平生经验良方医案心得之大成,略去虚玄,侧重实践。将其平生试验有效的方剂搜集到一块,并附上医案,采取孟棨《本事诗》体侧,编著《普济本事方》十卷,《类证普济本事方续集》、收录了三百多个方剂和验方,每个方首列主治,方名及药味分量,次录治法,服法,后面附有一、二个病案,还加以评述。文字浅显生动,医案都记有时间、地点,使人阅读时,如同亲临其境。先后著有《普济本事方》十卷被收入《四库全书》,《翼伤寒论》二卷、《伤寒歌》三卷、《辩类》五卷、《治法》八十一篇、《仲景脉法三十六图》,《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著作行世,终享“名医进士”之誉。

许叔微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对辨证施治理论多有阐述和补充。他说:“伤寒治法,先要明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在其学术思想中较突出的是对脾肾关系的理解,认为肾是一身之根抵,脾胃乃生死之所系,二者之中又当以肾为主,补脾“常须暖补肾气”。这一见解对后世进一步研究脾肾关系和临床座用,很有启发。他一生著述颇丰,辑有《本事方》又名《类证普济本事方》10卷、《续本事方》10卷(均收入《四库全书》)。著有《伤寒百证歌》5卷、《伤寒发微论》2卷、《伤寒九十论》(合称《许氏伤寒论著三种》)、《治法》、《辨证》、《翼伤寒论》、《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伤寒百证歌》,是以歌诀体裁将仲景方论编成100证,以便后学记习,遇有“有证无方”者,就以《千金》等所载之方补上;有议论不足者,多取《巢氏病源》及朱弘、孙尚、孙用和等人言论加以发挥。《伤寒发微论》共22论。第一论列举伤寒72证,详加阐释。第二论以下多为作者心得的零散札记。《伤寒九十论》,每论首记病例症状及治疗经过,加以评论,颇似今日之病案讨论。《普济本事方》是“漫集已试之方及所得心意,录以传远”的著作,按病分为23门,收录300余方;每方首列主治、方名及药味分量,次录治法、服法,后附一二个病例,并加评述。其中关于言气撅不可作中风候、益肾宜用滋补之品以及区别肠风、脏毒、血痔的不同等论点都颇有见地。

许叔微于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逝世,终年75岁,与周夫人合葬于马迹山檀溪村胜子岭东麓,墓碑文“宋故始祖名医进士叔微许公配周夫人之墓”,。现马迹山建有许叔微故居“梅梁小隐”,有行迹“隐居泉”等。2010年移葬于马山大墅湾无锡名人陵园。墓志铭如下:许叔微故居“梅梁小隐”,又名“三橿老屋”现仍然屹立在马山小墅村,故居原有建筑三十余间,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一进二院。故居前尚有清澈的“隐君泉”,唯许氏亲手栽植的三株橿树,在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后已经寿终,但枯桩猷存。1983年11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专门为许叔微故居立有石碑,铭文“三橿老屋——许叔微故居旧址”,现属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阳堂许官德永思堂许志刚】

三 : 许叔微·伤寒

有一个叫秋忠臣的人患了,请许叔微看病。许叔微问症状,患者说:、、心烦、口渴。许叔微诊脉,脉象浮数无力,尺脉弱。许叔微倒吸了口气,说:这是《论》中说的麻黄汤证,按理说应马上服麻黄汤,使邪从汗解。

家人就催促马上开发汗的药,许叔微解释:他的尺脉迟且弱,说明营气不足,气血微少,不能先发汗,要先补气血,这样才能把邪气迫出体外。于是给患者开了建中汤,加上当归、黄芪两味中药。

第二天许叔微来到患者家里,家人又催促开发汗药,许叔微诊了脉说:还不行,尺脉仍未起。家人不解,有些怨言。第三天家人更甚,见仍不开发汗药,就出言不逊。许叔微虽然一生看病不收诊费,仍耐心地给家人解释,劝其莫急,诊脉后说:不要急,尺脉马上就要起了。又过了很长的一会儿,许叔微终于感到患者的尺脉有力了,就开了麻黄汤。患者服用了第二次后,病情突变,开始狂躁不安起来,家人非常害怕,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许叔微,一些难听的话又说开了。许叔微说:稍安勿躁,马上就好。果然,片刻后,患者安静了,接着身上开始出汗,没几天,患者病愈。

“www.61k.com”
本文标题:许叔微-许叔微故居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60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