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南海那些最有名的沉船宝藏
最近茶事君的一个哥们说:“南海千万不能丢,谁知道那里有些什么海鲜呢!”。好吧!茶事君就给大家八一八:除了海鲜,南海还找到过些什么宝藏。
这是一张南海沉船的大致方位图,我们就从离大陆最近的南海一号讲起:
01南海一号
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
这艘南宋海船如雷贯耳。但它其实沿着大陆的东南沿海,并没有走出多远。在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就沉没了。直到1987年被发现。
2007年12月,它才被我国考古队打捞上岸,上图是船中清理出的黄金腰带。
沉船甲板上出水了一盒金首饰。可能是在沉船慌乱中,被带上了上层甲板。
鎏金手镯。
土豪船主的三枚金戒指,分部是宋、阿拉伯和西方风格。
船上出的金器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腰带、戒指的尺寸都比较大。所以,推测船主是一个高大的阿拉伯商人。
放大的黄金腰带扣环,直接晃瞎狗眼。
景德镇窑青白瓷花口盏。
造型极具审美的青白瓷注子
02华光礁1号
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
在南宋中期,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1996年被当地渔民的偶然发现。1998-2008年间,我国从船中发掘出了上万件宋瓷。
宋影青花口瓶
1996年被渔民发现以来,此船屡遭盗挖。后来考古发掘发现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加上对船上器物风格综合分析,才能断定此船大约沉没于南宋时期。
划花青瓷大碗
03万历号
马来西亚距加奴州东岸
“万历号”明代沉船发现于距马来西亚丁加奴州东海岸约6英里的海域,1997年被发现。2003年11月,瑞典私人打捞者斯坦(Sten Sjostrand)率领调查人员确定沉船位置,并探明船体已被破坏,大部分船货已成碎片。
明晚期仙人云鹤碗
1997年,当地渔民在使用拖网捕鱼作业时发现一件青花瓷罐。
树下高士青花碗
青花釉里红小碗
2004年,南海海洋考古公司对当地渔民发现的沉船“万历号”进行水下发掘,採集出水文物七千多件,并确定沉船年代为万历晚期。
开窗八吉祥图案盘
万历号上的瓷器,有典型的明晚期风格,发色艳丽,特别是这种用开窗图案装饰的瓷器,是明晚期销往荷兰外销瓷的典型代表。被称作“克拉克瓷”。
倭角开光青花长方盒
青花吉字瓶
青花山水纹龙耳酒杯
04金瓯号
越南金瓯角外海90海里
1998年夏季,几个越南渔民在金瓯角外海捕鱼的时候,意外发现水下有一条沉船。该船沉没于金瓯角外海90海里处,船上装有13万件中国出口瓷器和物品。
三彩陶楼船
此船曾因遭火灾沉没,在海底沉睡了近二百八十年,打捞出水大量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酱色釉青花瓷、釉下三彩瓷、酱色釉加彩瓷、五彩瓷等,这就是曾轰动世界文物界的——金瓯宝藏。
船上装有大量典型康熙朝风格的酱釉瓷器
先说年份,考古报告明确说明沉船年代为雍正早期,因为船上出水了雍正纪年的瓷器,但有雍正纪年的瓷器仅有几十件,占极少部分,绝大部分是有明确康熙风格的瓷器,有些与东印度公司有明确记载的康熙瓷器完全相同,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船上所载大部分货物为康熙晚期烧造。
文房清供图案瓷碟
越南政府对沉船进行了考古发掘,成立了由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Hguyen Dinh Chien为主席的发掘委员会,组织了全面打捞并追回渔民所得器物。历时两年时间,终于让船载货品重见天日。并于2002年联合发表并出版了一份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报告和目录,确认沉船的年代为雍正初期,货物和个人物品都来自中国,这艘中国海船很可能以中国南部的某个港口为起点,向南驶经海南岛南端,然后沿越南海岸,穿过泰国湾,最后驶向巴达维亚(雅加达),那里是荷兰的贸易港。荷兰商船再从那里将货物运往欧洲。 其中,包括船主印章在内的物品和瓷器珍品分别由三家越南博物馆珍藏,我们今天去越南旅行,还能看到这部分沉船文物的精品。
苏富比拍卖页面
文物其余部分越南政府准备在国际上公开拍卖。苏富比得知此事后,主动与越南政府联系拍卖事宜,最终经过长达4年的洽谈,苏富比最终于2007年1月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拍卖了这批瓷器。
猴子形水注
05南京号
新加坡附近海域
“盖尔德麻尔森”是一条荷兰商船,“南京号”是现代的名称,我们现在知道 Geldermalsen,是一个庞大的运输船,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1746年建造成,它是一个贸易船只用来运输瓷器等货物 从远东到欧洲市场,1751年12月从中国南部的广东满载景德镇瓷器、茶叶、金条运往欧洲 1752年1月这艘庞大的货船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触嶕沉没,船上 112名船员大部分遇难,仅幸存32人。
南京号出水的松石套杯
1986年,著名的寻宝猎人哈彻迈克尔发现了沉船,打捞起一批瓷器和金条,后来他把打捞的货物委托给克里斯蒂拍卖行(说起来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说道大名鼎鼎的“佳士得”可能就都知道了,“克里斯蒂”就是“佳士得” 的前身)。
1986年佳士得的南京号拍卖图录,南京号船货最大的特点是有大量金条出水。
1986年,近20万件瓷器藏品在佳世得拍卖,此次拍卖做了大力宣传,得知消息后,国家文物局决定购买一些回来,瓷器界泰斗耿宝昌、冯先铭等 专家携带少量美金赶往荷兰阿姆斯特丹,但多数拍品售价都在其估价的10倍左右,所以并未拍到有价值的拍品。
06泰兴号
西沙群岛印尼附近海域
“泰兴号”商船长50米,宽10米,重1000多吨。1822年1月(道光二年)从厦门港出发,朝古称爪哇的印尼驶去,为避海盗抢掠绕道西沙,触礁沉没。
德化清华瓷盘
2000年11月17日至25日,打捞上来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在德国斯图加特拍卖,这些瓷器的故乡德化也前往拍回了72件古瓷珍品。
泰兴号出水的紫砂朱泥茶壶
泰兴号上的货物以中国瓷器为主。但是,此外还出水了一批宜兴朱泥紫砂壶。这批紫砂壶多是嘉庆末年到道光初年的产品,对于中国大陆传世紫砂断代的意义尤为重大。因为宜兴紫砂传世品底款往往百年不变,断代困难。而这一批典型的清中期紫砂壶的出水,正好和闽南地区出土的紫砂壶年代的互相印证。让人们得以确定清中期紫砂工夫茶壶的基本风貌。
07其他南海沉船现状
南中国海全域
中国南海海域与地中海、加勒比海,并称世界“三大沉船坟墓”。有学界猜测,宋元以来,10 万艘古沉船在此沉没。由于船的装载量大,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上万件瓷器,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香瓷之路”。而今,这条布满沉船宝藏的古代海路,再次吸引了大批盗捞者蜂拥而至。
出海捕捞的渔民常常以打捞古代瓷器为副业
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判断“海捞瓷”价值的皮毛知识。—— “谁不想一夜暴富!捞上来一个碗,最少卖几百元,好的话几千元根本不是问题。”盗捞的渔民告诉记者说。
南沙群岛海域,有一些“海捞瓷”就在水下1米深的地方。人只需要弯下腰,就能捡到古代瓷器的碎片。但这里的瓷片都十分细碎,并不值钱。
2011年7月,国家地理摄影师抓拍到一位渔民戴着十分简单的装备:潜水镜和脚蹼,在南沙群岛海域捞“海捞瓷”
与此同时,除了以上的大宗拍卖之外,海捞瓷器还在不断的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比如2015年纽约佳士得“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
安思远旧藏南宋龙泉窑五管瓶
安思远(Robert·Hatfield· Ellsworth)是纽约知名收藏家,也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他的这件龙泉窑五管瓶,是2015年纽约佳士得对他的遗藏拍卖的拍品。
安思远宋龙泉窑五管瓶细节图
此瓶形制明显来自南宋,瓶子内部有贝壳等海洋生物遗迹。应该是一件中国远洋航路的船货出水品。但是安思远并没有记录此瓶的来历。因为,此类沉船多发掘于近海,欧洲海域少有南宋沉船出水记录,所以推测此瓶应该也是出水于南中国海域。
---------------------------------------------------------------
茶事文玩,为您提供有趣的茶事艺术资讯。
微博:@茶事文玩
微信:chashiwenwan
---------------------------------------------------------------
二 : Genome Biology:西班牙学者发现植物基因沉默的运作
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biology》在线发表了西班牙塞维亚大学植物生物化学和光合作用学院Myriam Calonje Macaya研究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论文深入了解通过多梳家族蛋白(Polycomb)在植物介导的表观遗传之调控。 生物体的所有细胞在DNA中含有相同的信息,因此为了因应不同细胞类型以及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在某些特定时刻不必要的基因应该被关闭,此过程称为基因沉默。
(www.61k.com)
Calonje博士说道:「当种子产生时,大量基因被沉默直到植物长成需要活动以後基因才会呈现出来」。
基因的沉默状态会被传到子细胞,细胞记忆就此成立。在过程当中由多梳家族蛋白(Polycomb)参与。这些蛋白分为两组,即PRC1与PRC2,变动发生於其组织蛋白,并与DNA构成染色质。然而组织蛋白中的变动不会造成DNA 变化,却会改变染色质的组织结构,因此基因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染色质介导的基因沉默作用於动物和植物。多梳家族蛋白首先於动物样本发现;PRC1透过单泛素化改变组织蛋白H2A,PRC2使组织蛋白H3产生组织蛋白甲基转移酶。基於透过动物实验得出的不同结果,过去十年以来科学家一直认为植物上的组织蛋白PcG的作用机制与动物的机制十分相似,并将PRC2的甲基化作为PRC1的锚点,同时使H2A单泛素化。
Zhou、 Romero-Campero科学家与其他参与合作者,以野生型和突变植物研究基因的变动来證明上述的变动是否成立,但研究出来的结论为不成立。为了确定单泛素化的记号PRC2的作用是否为先决条件,还需要相反的机制才能使得大部分的基因被沉默。
. Calonje博士强调:「本研究的结果改变了十年以来的理论,该理论对於了解植物的多梳家族蛋白(Polycomb)产生不少误解而导致研究员遭遇瓶颈」。
本研究使用的植物样本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不过专家主张研究的结果可适用於其他的植物上,将来可以发展生物技术应用,进而改善植物的生理与发展。
原文链接:
H2A monoubiquitina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is generally independent of LHP1 and PRC2 activity
原文摘要:
Background
Polycomb group complexes PRC1 and PRC2 repress gene expression at the chromatin level in eukaryotes. The classic recruitment model of Polycomb group complexes in which PRC2-mediated H3K27 trimethylation recruits PRC1 for H2A monoubiquitination was recently challenged by data showing that PRC1 activity can also recruit PRC2. However,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two mechanisms is unknown, especially in plants as H2AK121ub marks were examined at only a handful of Polycomb group targets.
Results
By using genome-wide analyses, we show that H2AK121ub marks are surprisingly widespread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often co-localizing with H3K27me3 but also occupying a set of transcriptionally active genes devoid of H3K27me3. Furthermore, by profiling H2AK121ub and H3K27me3 marks in atbmi1a/b/c, clf/swn, and lhp1mutants we found that PRC2 activity is not required for H2AK121ub marking at most genes. In contrast, loss of AtBMI1 function impacts the incorporation of H3K27me3 marks at most Polycomb group targets.
Conclusions
Our findings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2AK121ub and H3K27me3 marks across the A. thalianagenome and unveil that ubiquitination by PRC1 is largely independent of PRC2 activity in plants, while the inverse is true for H3K27 trimethylation.
doi:10.1186/s13059-017-****-z
本文标题:
西班牙沉船现巨额宝藏-南海那些最有名的沉船宝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