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七月半-《七月半》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七月半

一 : 《七月半》

【七月半】

文/牛老伍

小时候,七月半的这段日子,母亲反复叮嘱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耍。为什么?母亲说,阴间的冤魂鬼怪都出来了,小孩儿火焰低,容易遇见不祥之物。而那个时候,胆子特别大而且十分顽皮的我,总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出去,想看看鬼怪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叛逆总有那么些年,但从来没有看见三头六臂的妖,也没有看见牛头马面的怪。于是我怀疑这是不是母亲哄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的借口。我问鬼怪的来历,妈妈告诉我,妈妈的妈妈也曾疑问,也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告诉她的,已经数千年了。

晚上,没有发现怪物,却还是发现了一些异常。

这段日子的晚上,真的有些阴森,或许是立秋了,有些凉风习习的缘故。月儿似乎也有些害怕,躲到了乌云后面,黑漆漆的天尽头的那几点星星,就像秋后挣扎起来的萤火虫,有气无力地闪耀着若隐若现的亮光,也显得诡异起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朦朦胧胧的夜色里,由近到远摇曳幽幽的火苗,小溪里,纸船载着烛光,顺流而下,越来越弱,直到融化在星光里。在夜幕里,人影摇晃,或轻声抽泣,或默默祷告,一切都在及柔的的进行,深恐惊到阴间的鬼神。

慢慢懂事了,我知道了,灯火是用来给哪边人指路的。特别是河灯,肖红《呼兰河传》就说:“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亡魂得以超度,故去的亲友得以托生,善莫大焉!

这是什么样的日子,顽童是不懂得的。“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清代庞垲在《长安杂兴效竹枝体》里就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从古至今,小儿懂事,恐怕就和顽皮的我一样,在民间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影响下,慢慢熏陶下,潜移默化的传承。

我所知道的七月半,又叫“中元节”,是在王凯泰(清)的诗里,爱好读古人诗词的我读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中元节有感,清,王凯泰),为了解诗意和写作背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于是,知道了佛教的七月半的盂兰盆节,知道了中国民间鬼节中,七月初一为开鬼门,后人要祭祀他们;七月十五,为鬼节。过了七月十五,就关鬼门了,七月三十之前,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在这样的日子,虔诚的祭拜亡魂,从来不曾提出过疑问为什么这么做,或许,在人们的那个小小心里,平时放不下对先人惦记,一定是到了这个特定的时候,掏出自己的心来,去诉说哀思,去告诉人世的悲欢。

也许,(习俗)存在的即是合理的,这个日子,给了后悔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忏悔的机会;这个日子,给了未来得及倾诉的人一个讲述时间,而它,更是向先人汇报成绩的日子。

历史长河何曾停歇,少年放灯戏耍的中元节已经渐行渐远,而相信七月半是鬼节的信念越来越真,我们从对节日的好奇,走到了知道,走到了理解,走到了接受,或许还将成为节日的对象,这就是无情时间,这就是残酷的人生。规律如此,何须恐惧,我们尽管坦然面对。只是,在这样一个一个的节所组成的日子里,我们应该不曾愧对先人,我们也要珍惜着他们离开的日子,真有那样一天,笑脸相逢。

传说,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非常黑,黑得找不到轮回。如果放灯是件善举,我会祈祷诸神,建一座灯塔,若灯塔缺少光明,我愿意放弃所有的轮回,只为做塔上的那盏神灯!

2106年8月16日,牛老伍,于中元节前(第2稿发于散文网,修改了个别句子)

二 : 七月半

昨晚月色甚好,原来已经七月半了。(www.61k.com]前几日有人说起西湖,嫌砭人多。我说,西湖就是要看人多的,妖童媛女,游人如织,歌吹为风,粉汗为雨,这才是盛时的西湖嘛。于是就想起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了。彼时如何之盛,而今日的西湖,是河灯随波,还是欢歌纵酒呢。净慈,灵隐,龙井及山中庵院,该又是如何的香火呢。

前几日扫校了高濂的《四时幽赏录》,颇可玩味。

四时幽赏录 明 高濂撰 清光绪甲午丁氏刊本
上海古籍《四时幽赏录(外十种)》1999年7月

自序
余雅尚幽赏,四时境趣虽异,而真则不异也。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赏玩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
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况赏心幽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跬步可得,日夕可观,真如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也。梦想神游,余将永矢勿谖矣。世果有何乐可能胜之耶?条录一册,愿与同调共之。万历庚辰腊月,钱塘高濂。

四时幽赏录
春时幽赏
孤山月下看梅花
孤山旧址,逋老种梅三百六十,已废。继种者,今又寥寥尽矣。孙中贵公补植原数。春初玉树参差,冰花错落,琼台倚望,恍坐玄圃、罗浮。若非黄昏月下,携尊吟赏,则暗香浮动、疏影横斜之趣,何能真见实际?

八卦田看菜花
宋之籍田,以八卦爻画沟塍圜布成象,迄今犹然。春时,菜花丛开,自天真高岭遥望,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自河洛图中分布阴阳爻象,海天空阔,极目杳然,更多象外意念。

虎跑泉试新茶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泉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

保叔塔看晓山
山翠绕湖,容态百逞,独春朝最佳。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杪。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峦气浮浮,掩映曙色。峰含旭日,明媚高彰。风散溪云,林皋爽朗。更见遥岑迥抹,柔蓝远岫,忽生湿翠,变幻天呈,顷刻万状。奈此景时值酣梦,恐市门未易知也。

西溪楼啖煨笋
西溪竹林最多,笋产极盛。但笋味之美,少得其真。每于春中,笋抽正肥,就彼竹下,埽叶煨笋,至熟,刀截剥食,竹林清味,鲜美莫比,人世俗肠,岂容知此真昧?

登东城望桑麦
桑麦之盛,惟东郊外最阔,田畴万顷,一望无际。春时,桑林麦陇,高下竞秀。风摇碧浪层层,雨过绿云绕绕。雉雊春阳鸠呼朝雨。竹篱茅舍,间以红桃白李,燕紫莺黄。寓目色
相,自多村家闲逸之想,令人便忘艳俗。

三塔基看春草
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浅尺。春时草长,平湖茸茸,翠色浮动。波心浴鹭狎鸥,飞舞惟适。望中深惬素心,兀对更快青眼。因思古诗“草长平湖白鹭飞”之句,其幽赏自得不浅。

初阳台望春树
西湖三面绕山,东为城市,春来树色新丰。登台四眺,浅深青碧,色态间呈,高下参差,面面迥出。或苒苒浮烟,或依依带雨;或丛簇山村,或掩映楼阁;或就日向荣,或临水漾碧。幽然会心,自多胸中生意;极目撩人,更驰江云春树之想。

山满楼观柳
苏堤跨虹桥下东数步,为余小筑数椽,当湖南面,颜日“山满楼”。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阑玩堤,若与檐接。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鹅黄,二月娇拖鸭绿,依依一望,色最撩人,故诗有“忽见陌头杨柳”之想。又若截雾横烟,隐约万树,欹风障雨,潇洒长堤。爱其分绿影红,终为牵愁惹恨,风流意态,尽入楼中。春色萧骚,授我衣袂间矣。三眠舞足,雪滚花飞,上下随风,若絮浮万顷,缭绕歌楼,飘扑僧舍。点点共酒旌悠扬,阵阵追燕莺飞舞。沾泥逐水,岂特可入诗料?要知色身幻影,是即风里杨花。故余墅额题日“浮生燕垒”。

苏堤看桃花
六桥桃花,人争艳赏。其幽趣数种,赏或未尽得也。若桃花妙观,其趣有六:其一,在晓烟初破,霞彩影红,微露轻匀,风姿潇洒,若美人初起,娇怯新妆。其二,明月浮花,影笼香雾,色态嫣然,夜容芳润,若美人步月,丰致幽闲。其三,夕阳在山,红影花艳,酣春力倦,妩媚不胜,若美人微醉,风度羞涩。其四,细雨湿花,粉溶红腻,鲜洁华滋,色更烟润,若美人浴罢,暖艳融酥。其五,高烧庭燎,把酒看花,瓣影红绡,争妍弄色,若美人晚妆,容冶波俏。其六,花事将阑,残红零落,辞条未脱,半落半留;兼之封家姨无情,高下陡作,使万点残红,纷纷飘泊。或扑面撩人,或浮尊沾席,意恍萧骚,若美人病怯,铅华
消减。六者惟真赏者得之。又若芳草留春,翠茵堆锦,我当醉眠席地,放歌咏怀。使花片历乱,满衣残香,隐隐扑鼻。梦与花神,携手巫阳,思逐彩云飞动,幽欢流畅,此乐何幽!

西冷桥玩落花
三月桃花,苏堤落瓣,因风荡漾,逐水周流,飘泊孤踪,多在西泠。桥畔堆叠,粉锖玉碎,香冷红残,片片似对骚人泣别。豪举离尊,当为高唱“渭城朝雨”。

天然阁上听雨
灵雨霏霏,乍起乍歇。山头烟合,忽掩青螺;树杪云蒸,顷迷翠黛。丝丝飞舞,遥空濯濯,飘摇无际。少焉霞红照水,淡日西斜,峰峦吞吐断烟,林树零瀼宿雨。残云飞鸟,一望迷茫;水色山光,四照萧爽。长啸倚楼,腾歌浮白,信知变幻不常,阴晴难料,世态春雨哉?翻覆人哉?过眼尽是镜华,当著天眼看破。

夏时幽赏
苏堤看新绿
三月中旬,堤上桃柳新叶,黯黯成阴。浅翠娇青,笼烟惹湿,一望上下,碧云蔽空。寂寂撩人,绿侵衣袂。落花在地,步蹀残红。恍入香霞堆里,不知身外更有人世。知己清欢,持觞 觅句,逢桥席赏,移时而前,如诗不成,罚以金谷酒数。

东郊玩蚕山
初成蚕箔,白茧团团。玉砌银铺,高下丛簇。丝联蓓蔂,俨对雪峤。生寒冰山,耀日时见。田翁称庆,邻妇相邀。村村挝鼓赛神,缲车煮茧。仓庚促织,柳外鸣梭;布谷催耕,桑间唤雨。清和风日,春服初成,歌咏郊游,一饱菜羹麦饭。因思王建诗云“已闻邻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之句。罗绮遍身,可不念此辛苦?

三生石谈月
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为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岂俨人在冰壶,直欲谭空玉宇。寥寥岩壑,境是仙都最胜处矣!忽听山头鹤唳,溪上云生,便欲驾我仙去。俗抱尘心,萧然冰释,恐朝来去此,是即再生五浊欲界。

飞来洞避暑
灵鹫山下,岩洞玲珑,周回虚敞,指为西域飞来一小岩也。气凉石冷,入径凛然。洞中陡处,高空若堂,窄处方斗若室,俱可人行无碍。顶处,三伏熏人,燎肌燔骨,坐此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俾川鸣谷应,清泠洒然,不知人世今为何月。顾我缔络 ,不胜秋尽矣。初入体凉,再入心凉,深入毛骨俱凉哉!人间抱暑焦烁,虽啖冰雪不解,而严冬犹然者,勿令知此清凉乐国。

压堤桥夜宿
桥据湖中,下种红白莲花,方广数亩,夏日清芬隐隐袭人。霞标云彩,弄雨欹风,芳华与四围山色交映。携舟卷席,相与枕藉乎舟中。月香度酒,露影湿衣,欢对忘言,俨共净友抵足。中宵清梦,身入匡庐莲社中矣。较与红翠相偎,衾枕相狎者何如哉?更愿后期,与君常住净土。

湖心亭采莼
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往彼采食。今西湖三塔基傍,莼生既多且美。菱之小者,俗谓野菱,亦生基畔,夏日剖食,鲜甘异常,人少知其味者。余每采莼剥菱,作野人芹荐,此诚金波玉液、青精碧荻之味,岂与世之羔烹兔炙较椒馨哉!供以水蔌,啜以松醪,咏思莼之诗,歌采菱之曲,更得呜呜牧笛数声,渔舟散乃相答,使我狂态陡作,两腋风生。若彼饱膏腴者,应笑我辈寒淡。

湖晴观水面流虹
湖山过雨,残日烘云,峦霭浮浮,林铺翠湿。浴晴鸥鹭,争飞拂袂,荷风荐爽。忽焉长虹亘天,五色炽焰,影落湖波,光彩浮灌。乍骇蚊腾在渊,滉荡上下,水天交映,烁电绝流,射日蒸霞,似夺颓丸。晚色睥睨,静观景趣高远,不觉胸中习气,欲共水天吞吐。此岂丰城伏剑,时为幽人一剖璞中蕴色。

山晚听轻雷断雨
山楼一枕晚凉,卧醉初足。倚栏长啸,爽豁吟眸。时听南山之阳,殷雷隐隐。树头屋角,鸠快新晴,唤妇声呼部部矣。云含剩雨,犹着数点飘摇西壁。月痕影落,湖波溶漾。四山静
寂,兀坐人闲。忽送晚钟,一清俗耳。渔灯万盏,鳞次北来,更换睫间幽览,使我眼触成迷,意触冥契,顿超色境胜地。

采露剖莲雪藕
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气夜浮,斯时正足,若日出露唏,鲜美已去过半。当夜宿岳王祠侧,湖莲最多。晓剖百房,饱啖足味。藕以出水为佳,色绿为美。旋抱西子一弯,起我中山久渴,快赏旨哉。口之于味何甘哉?况莲德中通外直,藕洁秽不可污,此正幽人素心,能不日茹佳味?

空亭坐月鸣琴
夏日山亭对月,暑气西沉,南薰习习生凉。极目遥山,盘郁冰镜。两湖隐约,何来钟磬?抱琴弹月,响遏流云。高旷抚秋鸿出塞,清幽鼓石上流泉。风雷引,可避炎蒸;广寒游,偏宜清冷。乐矣山居之吟,悲哉楚些之曲。泠然指上梅花,寒彻人间烦愤矣。噫!何能即元亮无弦之声,得尘世钟期之听哉!宜正音为之绝响。

观湖上风雨欲来
山阁五六月间,风过生寒,溪云欲起,山色忽阴忽晴,湖光乍开乍合。浓云影日,自过处段段生阴,云走若飞,故开合甚疾。此景静玩可以忘饥。顷焉,风号万壑,雨横两间,骇水腾波,湖烟泼墨。观处心飞神动,诚一异观哉!有时龙见,余曾目睹:龙体仅露数尺,背抹螺青,腹闪珠白,矫矫盘盘,滃云卷雨,湖水奔跳,奋若人立。浪花喷瀑,自下而升,望惊汩急漂疾,滂湃汹涌,移时乃平。对此水天浑合,恍坐洪濛空中,楼阁飞动,不知身在何所。因思上古太素,简朴无华,即是雨中世界。要知一切生灭本空,何尔执持念根,不向无所有中解脱?

步山径野花幽鸟
山深幽境,真趣颇多。当残春初夏之时,步入林峦,松竹交映,遐观远眺,曲径通幽。野花隐隐生香,而嗅味恬淡,非檀麝之香浓;山禽关关弄舌,丽清韵闲雅,非笙簧之声巧。此皆造化机局,娱目悦心,静赏无厌。时抱焦桐向松阴石上,抚一二雅调,萧然景会,幻身是即画中人物。远听山村茅屋,傍午鸣鸡,伐木丁丁,樵歌相答。经丘寻壑,更出世外几层。此景无竞无争,足力所到,何地非我传舍?又何必与尘俗恶界区区较尺寸?

秋时幽赏

西泠桥畔醉红树
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桕数株,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影醉夕阳,鲜艳夺目。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漂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更于月夜相对,露湿红新,朝烟凝望,明霞艳日,岂直胜于二月花也!西风起处,一叶飞向尊前,意似秋色怜人,令我腾欢豪举,兴薄云霄,翩翩然神爽哉!何红叶之得我耶!所患一朝枯朽,摧为爨桐,使西泠秋色,色即是空,重惜不住,色相终为毕竟空也,谁能为彼破却生死大劫哉?他日因果,我当作伤时命以吊。

宝石山下看塔灯
保叔为省中最高塔,七级燃灯,周遭百盏,星丸错落,辉煌烛天。极目高空,恍自九霄。中下灯影,澄湖水面,又作一种色相。霞须滉荡,摇曳长虹,夜静水寒,焰射蛟窟。更喜风清湖白,光彩俨驾鹊桥,得生羽翰,便想飞步绳河彼岸。忽闻钟磬半空,梵音声出天上,使我欲念色尘一时幻破,清净无碍。

满家弄赏挂花
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墨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向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三塔基听落雁
秋风雁来,惟水草空阔处择为栖止。湖上三塔基址,草丰沙阔,雁多群呼下集作解阵息所。携舟夜坐,时听争栖竞啄,影乱湖烟。宿水眠云,声凄花日,基畔呖呖嘹嘹,秋声满耳,听
之黯然。不觉一夜西风,使山头树冷浮红,湖岸露寒生白矣。此听不悦耳,惟幽赏者能共之。若彼听鸡声而起舞,听鹃声而感变者,是皆世上有心人也。我则无心。

胜果寺月岩望月
胜果寺左,山有石壁削立,中穿一窦,圆若镜然。中秋月满,与隙相射,自窦中望之,光如合壁。秋时当与诗朋酒友,赓和清赏,更听万壑江声,满空海色,自得一种世外玩月意味。
左为故宋御教场亲军护卫之所,大内要地,今作荒凉僻境矣。何如镜隙,阴晴常满,万古不亏,区区兴废,尽入此石目中。人世搬弄,窃为冷眼偷笑。

水乐洞雨后听泉
洞在烟霞岭下。岩石虚豁,谽谺邃窈,山泉别流,从洞隙滴滴,声韵金石;且泉味清甘:更得雨后泉多,音之清泠,真胜乐奏矣。每到,以泉沁吾脾,石(口敕)吾齿,因思苏长公云:“但向空山石壁下,受此有声无用之清流。”又云:“不须写入薰风弦,纵有此声无此耳。”我辈岂无耳哉!更当不以耳听以心听。

资严山下看石笋
资严在灵隐西壁。山下有石,状若笋形,圆削卓立,高可百尺。巑岏秀润,凌空插云。更喜四顾,山峦若层花吐萼,皱觳叠波,巍峨曲折,穿幽透深。林木合抱,皆自岩窦拔起,不土而生。旧传此山韫玉,故腴满若此。但山石间水迹波纹,不知何为有之,亦不知有自何时。岂沧海桑田说也?更爱前后石壁,唐宋游人题名甚多。进此有枫林坞,秋色变幻,种种奇观,窈窕崎岖,不胜腾涉矣。时当把酒鲸吞,倚云长啸,使山谷骇应,增我济胜之力数倍。

北高峰顶观海云
北高峰为湖山第一高处。绝顶环眺,目及数里。左顾澄湖,匣开妆镜,金饼晶荧;右俯江波,绳引银河,玉虬屈曲。前后城郭室庐,郊原村落,眇若片纸画图,鳞次黑白点点耳,雄哉目中之观哉!时间,日晷将西,海云东起,恍见霄雾溟蒙,朝烟霏拂,泄泄萦纡,英英层叠;横截半空,溷合无际,四野晚山,浮浮冥漠矣。即此去地千尺,离俗数里,便觉足蹑天风,著眼处,不知家隔何地。矧吾生过客,原无至碍,何为受彼世缘束缚,不作尘外遐想。

策杖林园访菊
菊为花之隐者,惟隐君子山人家能熟之,故不多见,见亦难于丰美。秋来扶杖,遍访城市林园,山村篱落,更挈茗奴从事,投谒花主,相与对花谈胜。或评花品,或较栽培,或赋诗相酬,介酒相劝,擎杯坐月,烧灯醉花,宾主称欢,不忍遽别花去,朝来不厌频过。此兴何乐?时乎东篱之下,鞠可采也。千古南山,悠然见之,何高风隐德,举世不见元亮?

乘舟风雨听芦
秋来风雨怜人,独芦中声最凄黯。余自河桥望芦,过处一碧无际。归枕故丘,每怀拍拍。武林惟独山王江泾百脚村多芦,时乎风雨连朝,能独乘舟卧听秋声,远近瑟瑟离离,芦苇萧森,苍苍蔌蔌,或雁落哑哑,或鹭飞濯灌。风逢逢而雨沥沥,耳洒洒而心于于。寄兴幽深,放怀闲逸。舟中之人谓非第一出尘阿罗汉耶?避嚣炎而甘寥寂者,当如是降伏其心。

保叔塔顶观海日
保叔塔,游人罕登其巅。能穷七级,四望神爽。初秋时,夜宿僧房,至五鼓起,登绝顶东望,海日将起,紫雾氤氲,金霞漂荡,亘天光彩,状若长横匹练,圆走车轮。或肖虎豹超骧,鸾鹤飞舞,五色鲜艳,过目改观,瞬息幻化,变迁万状。顷焉,阳谷吐炎,千山影赤,金轮浴海,闪烁荧煌,火镜浮空,瞳咙辉映,丹焰炯炯,弥天流光,赫赫动地。斯时,惟启明在东,晶丸粲烂,众星隐隐,不敢为颜矣。长望移时,令我目乱神骇。陡然狂呼,声振天表,忽听筹报鸣鸡,树喧宿鸟,大地云开,露华影白。回顾城市,嚣尘万籁,滚滚生动。空中新凉逼人,凛乎不可留也。下塔闭息敛神,迷耳尚为云霞眩彩。

六和塔夜玩风潮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冬时幽赏

湖冻初晴远泛
西湖之水,非严寒不冰,冰亦不坚。冰合初晴,朝阳闪烁,湖面冰澌,琼珠点点浮泛。时操小舟,敲冰浪游观。冰开水路,俨若舟引长蛇,晶荧片片堆叠。家僮善击冰爿,举手铿然,声溜百步,恍若星流。或冲激破碎,状飞玉屑,大快寒眼。幽然此兴,恐人所未同。扣舷长歌,把酒豪举,觉我《阳春》满抱,《白雪》知音,忘却冰湖雪岸之为寒也。旧闻戒涉春冰,胸中不抱惧心,又何必以涉冰为戒?

雪霁策蹇寻梅
画中春郊走马,秋溪把钓,策蹇寻梅,莫不以朱为衣色,岂果无为哉?似欲妆点景象,与时相宜,有超然出俗之趣。且衣朱而游者,亦非常客。故三冬接红毡衫,裹以毡笠,跨一黑驴,秃发童子挈尊相随,踏雪溪山,寻梅林壑,忽得梅花数株,便欲傍梅席地,浮觞剧饮。沉醉酣然,梅香扑袂,不知身为花中之我,亦忘花为目中景也。然寻梅之蹇,扣角之犊,去长安车马何凉凉卑哉!且为众嗤,究竟幸免覆辙。

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
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迥重重雪色。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山径人迹,板桥客路。车翻缟带,樵歌冻壑。渔钓冰蓑,目极去鸟。归云感我,远怀无际。时得僧茶烹雪,村酒浮香,坐傍几树梅花,助人清赏更剧。

西溪道中玩雪
往年因雪霁偶入西溪,何意得见世外佳景。日虽露影,雪积未疏,竹眠低地,山白捧云。风回雪舞,扑马嘶寒。玉堕冰柯,沾衣生湿。遥想梅开万树,目乱飞花,自我人迹远来,踏破瑶街十里,生平快赏,此景无多。因念雪山苦行妙果以忍得成,吾人片刻冲风,便想拥炉醉酒,噫!恣欲甚矣。虽未能以幽冷摄心,亦当以清寒炼骨。

山头玩赏茗花
两山种茶颇蕃,仲冬花发,若月笼万树。每每入山寻茶,胜处对花,默共色笑,忽生一种幽香,深可人意。且花白若翦云绡,心黄俨抱檀屑。归折数枝,插觚为供,枝梢苞萼,颗颗俱开,足可一月清玩。更喜香沁枯肠,色怜青眼,素艳寒芳,自与春风恣态迥隔。幽闲佳客,孰过于君?
登眺天目绝顶
武林万山,皆自天目分发,故地钤有“天目生来两乳长”偈。冬日木落,作天目看山之游,时得天气清朗,烟云净尽,扶策蹑巅,四望无际。两山东引,高下起伏,屈曲奔腾,隐隐到江始尽,真若龙翔风舞。目极匹练横隔,知为钱塘江也。外此茫茫,是为东海。几簇松筠,山僧指云:“往宋王侯废冢”。噫!山川形胜,千古一日,曾无改移,奈何故宫黍离,陵墓丘壑,今几变迁哉!重可慨也。

山居听人说书
老人畏寒,不涉世故,时向山居,曝背茅檐,看梅初放。邻友善谈,炙糍共食,令说宋江最妙回数,欢然抚掌,不觉日暮。吾观道左丰碑,人间铭颂,是亦《水浒传》耳。岂果真实不虚故说,更惜未必得同此传世传人口。

埽雪烹茶玩画
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时乎南窗日暖,喜无觱发恼人,静展古人画轴,如风雪归人、江天雪棹、溪山雪竹、关山雪运等图,即假对真,以观古人模拟笔趣。要知实景画图,俱属造化机局。即我把图,是人玩景,对景观我,谓非我在景中。千古尘缘,孰为真假,当就图画中了悟。

雪夜煨芋谈禅
雪夜偶宿禅林,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市中美甚,欣然一饱。因问僧曰:"有为是禅,无为是禅,有非所有,无非所无,是禅乎?”僧曰:子手执芋是禅,更从何问?”余日:“何芋是禅?”僧曰:“芋在子手,有耶无耶?谓有何有,谓无何无,有无相灭,是为真空。非空非非空,空无所空。是名曰禅。执空认禅,又著实相,终不悟禅。此非精进力到得慧根,缘未能顿觉。子曷观芋乎?芋不得火,口不可食。火功不到,此芋犹生。须火到芋熟,方可就齿舌?自灭,是从有处归无。芋非火熟,子能生嚼芋乎?芋相终在不灭。手芋嚼尽,谓无非无,无从有来。谓有非有,有从无灭。子手执芋,今着何处?”余时稽首慈尊,禅从言下唤醒。

山窗听雪敲竹
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浙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昕。忽尔回风交急,折竹一声,使我寒毡增冷。暗想金屋人欢,玉笙声醉,恐此非尔所欢。除夕登吴山看松盆 除夕惟杭城居民家户架柴燔燎,火光烛天。挝鼓鸣金,放炮起火,谓之松盆。无论他处无之,即杭之乡村,亦无此举。斯时,抱幽趣者,登吴山高旷,就南北望之,红光万道,炎焰火云,街巷分歧,光为界隔。聒耳声喧,震腾远近。触目星丸,错落上下。此景是大奇观。幽立高空,俯跳嚣杂,觉我身在上界。

雪后镇海楼观晚炊
满城雪积,万瓦铺银,鳞次高低,尽若堆玉。时登高楼凝望,且际无垠,大地为之片白。日暮晚炊,千门青烟四起,缕缕若从玉版纸中界以乌丝阑画幽胜,妙观快我冷眼,恐此景亦未有人知得。


右四时幽赏四十八事,散见于《遵生八笺》。竹舟先兄得单行刻本核之,遵生自序微有不同,拟汇入《武林丛编》,以配陈仁锡《西湖月》、李流芳《卧游图跋》,忽忽归道山矣。今检故册,按高先生一号瑞南道人《八笺》之外,更著《雅尚斋诗草》,四库存目称其诗主于得乎自然,以悦性情,无复锻炼之功。与此随时即景,适性怡情,实一色笔墨。跨虹桥东山满楼,邈焉无迹,即录中景物,三百年来,半非旧观。而风月常新,山水犹昔,诚游观者所宜奉为科律也。缘授梓人,以竟先兄之遗尚。光绪癸巳冬至节,丁家山民松生丙识。

三 : 七月半

当我们发现蜻蜓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七月半的到来。因为老人们都说,这蜻蜓就是各族各姓的祖先派来驮运子孙孝敬的钱的马。要不,七月半到来之后,蜻蜓为什么会越来越多呢?年少的我们,朦朦胧胧之中,觉得这一定是真的。因此,蜻蜓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就自然想到七月半来。

家乡的七月半常常是从七月初七开始。本来应该从七月初一就开始请祖灵上贡。但像是有约定似的,大家都说没时间,也没条件,贡一下心意就行了。虽如此说,但在开始请祖灵上贡的时候,大多数人家就节衣缩食地买来成堆的钱纸、封皮纸、印刷的纸马。或直接提前一个多星期把粉白纸和烧纸买来。首先,将烧纸打好。打烧纸前,先折叠成型,再比照着用菜刀和锺子切成巴掌宽五寸长的一沓一、沓的纸后,找块木板垫上,用母指甲一样弧形的钱錾醀点菜油,打成括号一样双弧形的三行孔印,每行为对称的七双括号。为这,一个人要花大半天时间才能完成。接着,按规格剪好粉白纸,借老木匠黄楷扬雕刻的包皮、纸马刻板来印刷。这样要节约块把两块钱。之后,提前几天请人(或自己)在印好的封皮纸上按祖宗版位上写好称谓与名讳。并按农历落上“何年(甲子年称)何月何日何辈子孙(姓名)封”字样。接着,用线或棕叶两两相背而捆,夹上纸马。就算大功告成了。死亡不到三年者,于七月十三“烧包”。且只能烧散钱,边烧边呼亡灵辈份称呼及名讳。离去三年以上者,则于七月十四烧包敬送。

每年七月半的时候,多少有点文化、会写毛笔字的人就非常受人尊重。人家请去帮写包,除了做好点的菜菜饭招待外,再如何困难,大都要准备点烟酒。有的写完后,多少还要送点家中的土特产。为此,令我记忆最深的是我很小的时候,一年的七月半,写得最好的实青老人忙不过来,父亲就请一位普定一中初中毕业的堂哥帮写。他后来给人透露说他尽写给XXX,而没有写给我家真正最亲近的爷爷。父亲闻知后阴着脸对我们说,要我们好好读书,免得受堂哥这样的气!我虽然天生笨倔,但还是懂得勤读苦学,不得不说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每年的七月半之前,村中唯一的刻板忙得团团转。那版正面是凸刻的书壳似的包皮封印。反面是一个人赶着一匹步履如驼的马。我觉得那人和马一步一徘徊的,似乎很无力。于是,我就想雕刻一副人与马都充满活力木刻。我悄悄地找了一小块梨树木板,然后在一本画书上找到我心目中的人和马模型,用信笺临摹下来,将木板正中沙平后贴上。接着偷偷翻出祖上传下的、收鸦片烟的、两寸多长而筷子一样宽的斜口铜刀,躲在后园的竹林里雕刻起来。花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刻出可印的模样来。虽有些粗糙,但形态确实可爱。当我用墨水印给奶奶和父母看时,他们笑得非常欣慰。隔壁邻居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的,借的人多了起来。可是,那位曾经给我家写包而不安我父母要求写,随意写送人的堂哥来借,说什么我也不借。父亲生气地逼着我拿借他,我说那我就要拿烧掉!无奈之下,那位堂哥怏怏而去。而我的心理,像所有的忧闷和苦恼一下子被洗刷一空似的痛快。

(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说起七月半,年少的我们,在蜻蜓漫天飞舞的时候,隔三差五地会问母亲,要从哪一天才开始过七月半?要是时间不长,母亲会说等到赶场(星期日)天,看拿啥东西去卖,买斤把肉和木耳、海带之类的东西来“贡”老祖公(泛指去逝的先人)。于是,弟兄姊妹便搬着指头数着日子等赶场天的到来。因为天气热,母亲把这些好吃的菜做出来,中午、晚饭“贡”老祖公后,就会把这少量的美味给奶奶单独地留上一份,以表达对奶奶二十八岁居孀而历尽艰辛将父叔抚育成人的感恩。再将剩下的放进大锅的红豆、洋芋、茄子、棚瓜之类的菜中让我们吃。弟兄姊妹会为此你挣我抢的吃得汤水不剩,吃得舔口舔嘴。行动迟缓的父母,最后只能吃光饭,并望着我们苦笑。而我们不管父母想啥,总是希望这样的晚餐不断地来临。

作为长子,每天“贡”老祖公,点香烧纸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这个“香烟后代”必须的功课。每当此时,我常会很认真、很虔诚地对着空空如也的贡桌,双手举起点好三柱细香,心里默默祈祷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从长辈唸叨中得知模糊概念),能让我有一天像在村校教书的那两位載上海手表、穿的卡中山服、挂大头钢笔的老师一样有购粮证、有工资领的话,一定在这样的节上卖来又好又多的东西贡上。接着拜上三拜,然而将香插在贡桌上黄泥巴做的香台洞孔。贡上一时半会,便跑地烧纸钱。奶奶说,在家烧纸钱奉敬老祖公,要双膝跪地,每次三张地烧。并且要边烧边请逝去的辈来领钱去用。可任凭奶奶怎么反复地教我,我总觉得对着空无一人的贡桌唸不出口。似乎觉得一开口唸,自己便成了神经病似的。于是,奶奶只好在我烧纸的时候,虔诚地站在一旁,念念有词地数请祖灵。

到了烧包的那天,先选好地点,然后每隔两米左右插一柱点燃的香。一直插到烧的地方。奶奶和母亲会准备一个筛盘。里面除了放几沓纸钱外,一碗水饭。一根筷子两头各穿一个煮好的茄子后也放在里边。我知道,水饭是用来“通说”孤坟野鬼不要打劫子孙敬祖钱财的。“通说”之后,烧些纸钱给那些无人管的孤坟野鬼。至于那“茄担”,我至今还不知是何时意。

因为同宗共祖的缘故,我们大门里几家的包都拿到一起烧。这时候的我们,便会先到近处的园子中搬来青苞谷,不剥壳,等包烧得红红的时候放进去。听到爆炸声后,用棍子撬出,像焖熟的,又有点火烧味。吃起来感觉很香。更有甚者,我们提前几天到处摸鸟蛋积等着烧包这天晚上用瓜叶包上几层,小心地夹进火堆中去烧来吃。这东西毕竟少,吃得闻到的伙伴望口望嘴的。而吃的人却有着说不出的甜蜜和自豪。

读书考取学校,又参加工作之后,这样的日子便离我远去。

因为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成家之后的七月半,也没贡祖烧包。只是在每年七月半的晚上上街走一走,看到县城的街道两旁上,烟气浓浓的纸包慢慢地烧成红红的火堆,大大小小的主人围着,说着聊着,融融气氛中,还能感到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鬼节的人间烟火气味。

本文标题:七月半-《七月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06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