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P2P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储贷、京东金融、你我贷、宜人贷

发布时间:2018-03-20 所属栏目: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 : P2P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储贷、京东金融、你我贷、宜人贷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如今,理财已经成为了投资者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巧,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投资理财不但需要好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具备一个好的投资理财心态。在投资理财过程中,有好心态才有好收获,心态成就财富。

  

 

  投资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再用余钱进行理财。千万别存“无本逐利”心理,不然极易被金钱所绑架。在高收益前面,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不可盲目。

  理财切不可情绪化,部分投资人过于敏感,听到一丝风吹草动便开始过度担心,患得患失。与其因为不确定的因素而着急,不如多查阅信息,研究市场走势,分析平台背后真相。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背靠京东集团,拥有庞大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数据,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你我贷

  你我贷的产品众多,有长期标又有短期标,能够方便需求不同的投资人,目前平台年化利率对喜爱P2P投资理财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中储贷

  中储贷的标的时间期限为3个月,另外,它的收益也相当可观(年化收益13.8%左右),处于行业中上等水平。

  

 

  最重要的是,中储贷是安全稳健的车贷平台,上线两年以来未发生逾期、坏帐,这与平台始终注重安全发展的宗旨密不可分。中储贷设有专业的风控部门,紧抓项目的细节安全,做到对项目与资金安全负责。

  中储贷设有专属的停车场用来存放质押车辆,一旦项目发生逾期,则该质押车辆将会被迅速变现用以偿还投资人。另外,中储贷配备行业顶尖风控团队与技术团队,保证项目资金与平台安全。

二 :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她是一个典型的美人胚子,不仅身材标志,而且相貌出众,简直就是魔鬼般的身材、天使般的面孔。这一切简直令人嫉妒。在她身上不仅能看到古典美,还能看到现代美。她应该是一个现代女性,不是一个传统女性,思想现代甚至前卫。这也难怪,她一直生活在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了张爱玲、虹影、安妮宝贝,有亚洲最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世界第三高度的摩天楼。她是喝黄浦江的水长大的。自古上海产美女,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美女。她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在大学里,她的追求者就是络绎不绝的,简直可以从大学的南门排到北门。最终,他和一位有着运动员身材的男生谈恋爱。她说她喜欢高大威猛的男生,在这样的男生身边才会找到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其实,最后事实并没有印证她的话。他们之间发生了背叛,那个男生又喜欢上了另外一个女生,一个漂亮的韩国女生。这个并不奇怪,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并不把爱情看得那样神圣,在他们眼里,爱情只是一场醉生梦死的游戏,只有那种刺激和不安定的爱情才是值得追求的。

——A说。

她应该是一个崇尚爱情的人,应该是一个向往美好感情的人。尽管在大学生中间那种真正把爱情看得很崇高的人很少,但我相信她是其中的一位。她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于是,她把她的第一次献给了那个高大威猛的男生,就在离大学不远的一家旅馆里。这家旅馆是著名的学生旅馆,天天都会接待一对对大学生情侣。她与她的男朋友也去了那里,首先是那个男生提出来的,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那个男生却令她失望了,因为他又喜欢上了那个韩国女生。那个韩国女生看上去并没有她漂亮,但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这应该是最致命的诱惑。她的眼睛总是带有一种勾引人的暧昧眼神。或许是她勾引了他。谁知道呢?又有谁说得清楚呢?她有些不再相信世间的爱情,因为不仅在她身上,而且在她身边发生了很多让她对爱情怀疑的事情。但在她内心深处,她还是向往一种唯美爱情的,那种天老地荒的爱情。她觉得自己找不到,因为这样的爱情世间少有。但她还是一直在等待着这种爱情的来临。现实中有她想象中的完美的爱情吗?她把爱情想象得太完美了。

——B说。

她喜欢上海这座城市,觉得上海是最好的城市,别的城市对她并没有什么吸引力。毕业后,她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一家跨国公司把她要走了,老板欣赏她的才华和她的亲和力,当然还有她的美貌。这是美女经济时代,一幅美丽的面孔意味着一个好的工作,也意味着更多的客户和利润。她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资生活。豪华的办公楼,朝九晚五,一个月近万块钱的薪水,近一百个平方单身公寓,有冷气的出租车,各种派对。她在这个城市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离第一天上班的时间不到半年,她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老板很惊讶,被搞得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她不满足公司给她的待遇吗?其实并不是这个原因,老板给她的待遇很好。原因在于在她的血液里有一种不安定的成分在滚滚流淌着。她并不喜欢安定的生活,她不喜欢这样的工作,太机械了,太单调了,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会感到麻木和乏味,于是她就会换另一份工作,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样的陌生感会让她感到新奇和刺激。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辞去现有的工作,到另一家公司工作。她喜欢这样的感觉。工作没几年,她就换了好几份工作了,最长的一份工作也就是干了一年零两个月。她喜欢那种飘泊的感觉,就像是一只小船在大海里漫无目的的飘来飘去。安稳的生活似乎对她来说没有什么意义。她曾经想过毕业后要去流浪一段时间,去繁华的都市,去荒无人烟的戈壁荒漠,然后再去找工作。幸亏被她的父母制止住了,才找了一份工作,留在了上海。

——C说。

正因为她是有才华的,才敢这样频繁的换工作,否则她就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在一家公司老老实实地干下去。要知道,现在找工作是很难的,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不用说像她这样好的工作了。我认识几个大学生,毕业一年多了,还没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只是靠打零工艰难生活,有的在餐馆当服务生,有的给别人送水,有的在网吧做管理员。他们几乎天天去人才市场,怀着巨大的期望,碰碰运气,梦想着有一天会有一个好心的老板和他们签一个工作合同。不知她的父母是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的,或许她的父母根本不知道。我的孩子要是这样做,我一定要管的,要教育他珍惜得来的一切。只是我的孩子没有她这样的才能,将来能找一份比较安定的工作、过安稳日子就很知足了。我在一家国有工厂干了快二十年了,几乎没有换过工作,就是在这个车间里当一个操作工,年如一年,日复一日。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要是让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单位,我还得适应一段时间呢,说不定还不能适应呢。我觉得还是安安稳稳的好。

——D说。

没有听说她在和谁谈恋爱,或许她已经不再相信爱情了。残酷的现实让她对爱情心灰意冷,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欺骗,有太多太多的无奈,有太多太多的背叛。这样一个感情丰富且对爱情有着美好向往的女孩是经不起现实的打击的。哦,对了,她曾经与一位外国人同居过,那是在一年多以前。这位外国人是一位留学生,英国人,对中国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恨偶然,他们是在一次旅行途中认识的,是在西藏。有一年,他们分别去了遥远而神秘的西藏,然后在途中相遇了,然后就这样认识了。回到上海后,他们就同居了。她的男朋友对她很好,经常看到给她买一束漂亮的鲜花和一大堆礼物,简直可以把整个房间都塞满了。他们经常一起去旅游,尽取一些鲜有人迹的地方,他们喜欢冒险,喜欢原始自然的东西。这是他们共同的爱好,也是他们最大的爱好。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很大的包,差不多有一米高,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衣服、食品、帐篷、地图等等。不知道他们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用。她没有想过结婚,只是和这位外国留学生同居。不知道他们为了什么在一起。或许她真的不再相信爱情了。

——E说。

性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现在的年轻人在这方面太开放了,在大学里同居是很平常的事情了。我想她也不例外。好像大学里还有专门为学生发放安全套的,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公共场所也有。女大学生在毕业后没有几个是处女了,如果还是处女,这对女生来说至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是一个处女匮乏的年代。过去那种贞操观念如今已被她们践踏了。传统的观念正在被她们逐渐颠覆。这难道也是社会的进步吗?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很会表达他们的感情,也很会表达他们的欲望,尤其在性方面的欲望。我想,她是不会压抑自己的性欲的,她会通过一种正常的渠道释放出来。不像我们年轻时每天都处在一种性压抑的痛苦中。她好像把爱情转化成了性,性代替了爱情。因为爱情找不到了。世俗的爱情已被她们抛弃了,她们接受了另一种爱情。她们不愿受传统礼节的束缚,而是追求一种自由的爱情。但似乎爱情不再变得神圣和庄严。她并不喜欢那种约定俗成的爱情,而是向往那种自由的爱情。她给了爱情以自由,爱情却没有给她自由。其实,任何时代的爱情总是不自由的。一旦爱情变得自由,这样的感情就会变得肤浅和随便,也就会变得不能让人对它肃然起敬。

——F说。

她开始迷恋上网。从上大学时她就喜欢上网。上网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娱乐方式了。工作之后,她更加迷恋了。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看垃圾信息。她最迷恋上网聊天。她有好几个QQ号,她的网名有好几个,夜玫瑰,女妖,皇后,快乐女生。她的网友很多,天南地北到处有,最多的还是上海的。她只认识受过良好教育的、单身的、年轻的、帅气的、有较好职业的,也就是和她一样的人。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会和他们视频,语音聊天。她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聊天上,尤其是到了晚上,不聊天她甚至睡不着觉。他们在一起什么都聊,生活啊,工作啊,见闻啊,爱情观阿,世界观啊,音乐啊,时装啊,旅游啊,甚至性。聊了几个月后,她就和一个网友见面了。那个网友叫白马王子,也是上海人,自称在一家公司当部门经理。她在视频立见过他的模样,很精神,很帅气,是她喜欢的那样种。他们约定在一个周末的晚上在一家酒吧见面,并且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她精心打扮了一番,还特意戴上了一枚戒指,白金钻石的,是她的同居男友送她的礼物。他们第一次见面并不觉得尴尬,一起喝起酒来。她喝的是香槟酒,他喝的是白兰地。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兴致勃勃。很晚了,已经超过十一点了,这是她通常上床睡觉的时间,今天却坐在了酒吧里喝酒,与一位陌生的男人。她说要回家了,很晚了,要睡觉了,明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他买单,当然消费不低。就在他们走出酒吧的时候,那个男人问她,可以和他一起回家吗。这句话什么意思,她是知道的,无非就是要和她上床,这是许多网友见面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她没有答应,说她只和网友见面,不上床的,找错人了。那个男人感到很扫兴,伸出手来想拥抱她。但她早有防备,躲开了,迅速躲进了一辆出租车里,消失在黑夜里。这是她第一次见网友的经历。从那以后,每个周末她都会和一位网友见面,无非就是在一起吃饭、唱歌、喝酒、跳舞,她是从不和网友上床的。这是她和网友见面的原则,否则她是不会随便和网友见面的。见了很多网友,虽然有很多对她有非分之想,但她都坚决地拒绝,绝不给对方一点幻想。那些网友修养也是不错的,没有一个人对她使用任何暴力。

——G说。

她喜欢这样的网络生活,充满了她的空虚。刺激。想想看,每周都与一位不同的而且是陌生的男人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我想这种感觉对她来说一定美妙极了。这就是网络带给人们的极大诱惑。很多人聊天久了就会网恋,他们竟然相信虚幻的网络爱情。但她不会,她不相信虚幻的网络爱情,不相信现实里的爱情。在她心里,她的爱情已经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夜晚死去。她只是与他们逢场作戏地随便聊聊。也就是一种游戏的心态。她认为谁要是相信网络里的爱情谁就是傻瓜。她是不相信的,她只是聊天,并不谈情说爱。如果何某一个男人说一些暧昧的话也只是随口说说,并不是真心话。她是了解这些网络里的男人的,他们与网友见面的最大理由也许是唯一理由仅仅是做爱,做完爱之后他们的爱情就不存在了,在精液里一起被射掉了。仅仅是做爱,别的都是次要的。因此,会发生一夜情。那只是性的一种形式而已,并没有感情的成分。她对这样的性是持否定态度的。她可以选择同居,而不会选择一夜情。她找不到一夜情的任何理由,哪怕是一点牵强的理由她都找不到。她的确也受到了一些性骚扰,那都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骚扰,对此她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男人嘛,对女人就是这样的。

——H说。

后来,她听一位朋友说起了裸聊的事情。她很有兴趣。在一个深夜,她进入了一个聊天室,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她看到了一个个赤裸裸的身体,大家的表情都很自然,都很兴奋的聊着。有人在警告她,她必须打开视频,否则将她踢出去。她打开了视频,脱下了她的裙子,露出了她的洁白肌肤。刚开始她有些不好意思,心跳有些加快。但很快就归于平静了。她的身体吸引了那些男网友,不时会收到一些淫秽的话。她是不和这些人见面的,只是随便聊聊。他们的话题无非就是性、做爱、性欲。有时他们会一起手淫,并且发出兴奋的呻吟来。她也学着他们的做法,并且达到了高潮。她兴奋不已,迷醉其中。有人提出见面,她知道那些人的意图,一律坚决回绝。她只与他们在视频里通过手淫等方法达到高潮。这也是一种性行为?没有身体接触的性行为。这也是网络的强大功能之一,它向人们提供了无限可能。她并不会对某一个男人着迷,更不会爱上某一个男人。她的身体无疑会征服很多男人,会让很多男人垂涎欲滴。她看到了精液射出,他们痛苦的呻吟着。他们向她哀求见面。那种痛不欲生的表情让她感到可笑。她也感受到了这种成人游戏的快乐之处。

——I说。

她一度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每天网上她都坐在电脑前,做着同样的事情,乐此不疲。这极大的影响了她的工作,很多次都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她也很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继续下去了,也曾经想过要改过,不再去上网聊天。戒了几天,最后还是忍不住打开了电脑。她觉得只有这样生活才不寂寞空虚,才有快乐可言。她在工作中很难得到快乐,虽然她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也会常常受到老板的表扬,可是她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她并不能从她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她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从前的生活乐趣好像一下子全都消失了,去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空虚。她觉得自己就是生活在空虚里,什么也抓不住。倒是空虚抓住了她,让她无力摆脱。也许她并不想摆脱这样终生活状态,她曾经说过人生是虚无的存在。从她的表情上来看,她没有痛苦;相反,她是快乐的,每天都洋溢着轻松的微笑。她不知道每天应该做些什么,甚至不想去做些什么,只是听从老板的吩咐。她的生活变得没有目标,她只是无所事事的活着。她的才华、她的智慧被深深地掩埋了起来,被排进了下水道,变成了垃圾,变成了污水,变成了没用的东西。真的很可惜。

——J说。

她并不是一个肤浅的人。如果你认为她是一个肤浅的人,你就错了。她喜欢音乐和舞蹈,受过良好的训练;在大学里研究过哲学和文学,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她还喜欢运动,是一个出色的长跑手。她对一些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她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有着美丽的外表;但她不仅仅有美丽的外表,她曾思考过很多问题,同性恋、无政府主义、民主制度、艾滋病、环保、大学教育、文化体制等等。她还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大专辩论会,并且被评为最佳辩手。这些难道说明她是一个肤浅的人吗?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的都很浮躁和肤浅,像他这样有深刻思想的女孩不多见。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听港台流行音乐,上网,吃麦当劳,玩手机,把这些看作最好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会静下心来看一本文学书或者哲学书,也不会思考一些社会问题,他们觉得开心最重要。很多年轻人都二十多岁了,一说话还像中学生一样幼稚可笑。可她不是这样肤浅的人,绝对不是。

——K说。

但这一切已是从前了,现在的她已不是昨日那个朝气蓬勃的女孩了。她也曾想过不去工作,找一个有钱的人,让老公养着,做一个全职太太,在家里尽情享受。但这样的生活她觉得实在无聊;她也曾想过找一份简单轻松而收入很高的职业,但这通常是一些不太正经的职业,比如当妓女,她厌恶做这样的事情,她需要一份正经职业;她也曾想过去找一个有钱人,做他的情人,让他养着自己,但她觉得这样做简直比妓女还要下贱。那样的生活都不是她想要的,现在的生活也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生活也许是不存在的。现在年轻漂亮的女孩很多都不愿工作,觉得工作太辛苦,又挣不到很多钱。于是他们就会走一条捷径,比如做有钱人的情人,这样可以不去辛苦工作,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是很多年轻漂亮女孩想走的一条路。这种现象在女大学生中间很普遍,据说在上海的高校里,稍有姿色的女孩都被有钱人包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一些女孩居然做起了妓女,她们通常是高级妓女,有着美丽的容貌、良好的气质、很高的文化素质。她们到底怎么想的,到底是钱重要还是做人的尊严重要。看来,钱的力量太伟大了,竟让许多人折腰。

——L说。

她很有经济头脑。在读大学时就挣到了一些钱,买时装、香水、化妆品,还有经常光顾麦当劳和酒吧。同学们都很羡慕,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挣到这些钱的。于是有了种种猜测。有人说她做了一个大款的情人。其实,实事不是这样的。她只是找了一份工作——陪聊,就是陪客人聊天。她陪的客人通常是外国人,收费很高。她也曾想过去做一个妓女,当然是到五星级宾馆做高级妓女,以她的外表和素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她知道她的同学中就有做这个的,收费很高,陪一个客人挣的钱足以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最终她还是放弃了。她觉得自己还没有那样下贱,自己不是那种为了钱就可以出卖尊严的人。她不仅精通英语,可以和外国人用流利的英语对话;而且她对文学和哲学也有研究,她可以与外国人交流一些这方面的话题。因此,她深受外国人的赞赏。她的服务仅限于此,不会答应客人的上床要求,即使对方出很高的价钱。现在她不愿再去做这个了,她想做的是一份正经职业。她还是有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底线的。

——M说。

她还是经常听音乐,听一些欧美音乐和摇滚乐,她最喜欢的男歌手是许巍,喜欢他郁郁寡欢声音里的沧桑感。喜欢摇滚乐,唐朝乐队、超载乐队、涅磐乐队、金属乐队、郑钧、比约克、枪花乐队。她收藏有很多摇滚乐队的唱片,也曾不惜花掉最后的生活费而去看一场唐朝乐队的演出。演唱会就像一朵绚丽夺目的花儿热烈绽放着。在那里,人们将人类的非理性气质呈现得淋漓尽致。歌手在台上激情演唱,用各种手段调动着歌迷的情绪。台下歌迷的情绪被迅速点燃,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歌手的狂热崇拜。尖叫,呐喊,眼泪,窒息。青春荷尔蒙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在此时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这是一种宗教式的集体狂热,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呐喊,是人们对人类理性的一种反动。她喜欢摇滚乐的放荡不羁和带给她的那种自由释放的感觉。但她已经不再看文学书和哲学书了,她曾经喜欢的米兰·昆德拉、杜拉斯、契诃夫、卡夫卡、加缪、萨德、叔本华、尼采已经远离她而去了。在读大学的时候,她是那样迷恋杜拉斯,不可解读的杜拉斯,不可模仿的杜拉斯,不可复制的杜拉斯,也曾幻想着自己能像杜拉斯一样,写出几本深刻而又时尚的小说,找到一个挚爱着的比自己年龄小的情人。那些书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被扔在了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等待有人发现。她看的是好莱坞电影,这里面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宏伟壮观的场面和已经灭绝的英雄主义。她不喜欢看国产电影,觉得国产电影过于平庸了。她不再喜欢思考了,更不再关心这个社会了,她觉得那是政治家的事情。在她眼里,这一切与她无关,自己快乐是最重要的。

——N说。

她开始减肥。其实她一点也不胖,按她的身高来说她的体重是标准的,一米六五的身高,一百一十斤的体重,太标准了,让人羡慕。但她觉得自己有些胖。每次看到电视里或者杂志上的那些时装模特,她就会说自己太胖了。她十分羡慕瞿颖的身材,总是说她要是有瞿颖那样的身材就好了。她开始做运动,每天都会跑步、游泳。锻炼了一段时间,她觉得效果不明显,她就开始吃减肥药和减少进食。她不再吃那些油炸食品和肉类,只是吃一些蔬菜,大米吃的也很少。她简直过起了苦行僧的生活,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每天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总是觉得自己太胖了,太胖了。她渐渐瘦了下来,但脸色苍白,变得不如以前好看了,身体感到虚弱无力。她开始觉得头晕、恶心,没有食欲。她得了可怕的厌食症。在国外,这种病曾经夺去了许许多多的妙龄少女的生命,它们都是因减肥而死的。现代人以瘦为美,不知这是什么人制定的美的标准。在唐朝,女人则以胖为美。是电视,是所谓的时尚标榜以瘦为美。但我们为什么信奉这个由信息时代制定的美的准则呢?

——O说。

她觉得自己病了。她经常发低烧。去看医生,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一到医院,她的病症就消失了,可是一回到家里,她又发起低烧来。她也搞不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时间一长,她竟对医院产生了一种依赖感。她渐渐的喜欢上了那个用白色围起来的空间,里面摆满了药片、药水、纱布、针头、输氧机、消毒液、担架、镊子、手术刀、麻醉剂,她觉得在这里面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她喜欢味道消毒液的味道,喜欢看到闪着金属光泽的手术刀,喜欢看到一根根有着尖锐锋芒的针头,喜欢看到能够承受一个垂危病人身体重量的担架,是这些只有在医院里看到的东西保护着她的身体。每隔一段时间,她都回到医院做检查,然后听到医生安慰的话后,才安心地离开。立在医院打顶墙上的那个红色的十字成了她的护身符。医院,病人之所,她宁愿自己是个病人。

——P说。

突然有一天,她坐上了一列开往北方的火车,她想离开了这个城市,到北方重新开始她的另一种生活。她想摆脱目前这样不堪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折磨着她,让她痛苦。在火车上,她看到了长满野草的黄土地;她看到了衣衫不整、皮肤黝黑、愁眉紧锁的农民;她看到了低矮狭小的民居;她看到了行动缓慢的毛驴车和冒着黑烟的拖拉机;她看到了流得到处都是污水的街道。没等火车到达终点,她就下了车,坐上了另一列火车,又回到了熟悉而又温暖的上海。她觉得自己离不开上海。上海已融入了她的血液和骨髓,怎么能割舍呢?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应该在上海这个繁华而又美丽的城市生活,她属于上海,上海也属于她。她不属于北方,北方也不属于她。离开上海,她是无法继续生活的。有些东西是天生的,是命中注定的。如果张爱玲离开了上海,她不会成为张爱玲,只会成为一个在尘世飘零的女人。她也是这样,离开上海,她的命运或许连一条狗都不如。只有在这座城市她才能找到一种归属感,才会自由自在地生活。

——Q说。

她开始信佛,她希望在佛教中找到精神寄托和灵魂的安宁。她很虔诚,完全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她开始渐渐放弃世俗生活,进入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佛教生活中。她不再买高档时装和化妆品,她不再光顾麦当劳或者酒吧,她不再听摇滚乐,她不再上网和打手机。工作之余,她只是看佛学书和冥想。她开始相信人生就是一种苦难,惟有经受痛苦之后才能得到快乐;她开始相信灵魂,相信灵魂转世。她开始相信意念的精神力量。她开始崇拜圣雄甘地,他是她的榜样。人类的痛苦源于人们心中无休止的欲望。欲望越多,痛苦越多。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心灵会被各种欲望包围着束缚着,而很多欲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痛苦随之而来。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欲望的社会里,因此,我们的生命是痛苦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痛苦。是宗教信仰,给了我们一条摆脱痛苦的道路。

——R说。

她如此痴迷于佛教,但没有想过去当一名真正的出家人。她还没有看破红尘,还是留恋世俗生活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对佛教的虔诚。她经常光顾寺院,向那些年高的僧人请教一些问题,当然是关于人生的。然而,我们已远离了宗教信仰。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社会里。我们信仰的是金钱和权力。金钱可以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富足,权力可以让我们凌驾于人民之上。虽然有了这些,我们仍然摆脱不了痛苦。我们成了金钱的奴隶。在这个商业社会里,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根据金钱而展开的。金钱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我们远离了宗教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我们在商业社会里迷失了自己的灵魂。金钱诱使我们坠入罪恶的深渊。我们过多地注重了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生活。一个缺乏精神生活的人是不能称作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的。

——S说。

她觉得人生就是一种苦难。她认为这个由政治家和商人主宰的世界是没有希望的,早晚要归于毁灭。唯有信仰佛教,才能拯救脆弱的生命。在世俗生活里,我们没有快乐可言。我们拥有的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自我麻醉式的快乐。我们学会了在自我麻醉中生活。仅仅富足的物质生活是不能让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唯有富足的精神生活才会让我们的生命发出光芒。而我们缺乏精神信仰。她听到了大昭寺的钟声,她看到了普陀山的灵光,她感到了佛祖的教诲。唯有内心点亮一盏信仰的明灯,我们的灵魂才能得到安宁。而面对那些致命的诱惑,又有谁能做到为了信仰而放弃舒适的物质享受呢?

——T说。

她觉得一切荣耀只是浮华,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消亡。一切皆虚空。一个虚无主义者。生命是苍白的,没有意义。生命的最终意义仅仅在于它的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开始,是人生最大的哲学。我们生命所有的一切活动最终目的在于死亡。我们每个人都惧怕死亡,逃避死亡,最终还是归于死亡。无一例外。因此,我们应当坦然地面对死亡。在生命拥有的一切中,惟有死亡是最值得迷恋的。我们都是生活在一种惯性里,我们都是在被动的生活,绝少主动的生活。我们的灵魂和身体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支配着,它控制着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即使我们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实际上也是在惯性的生活着。

——U说。

她觉得人们的行为只是为了利益或者权力的争斗,这绝不是一种高尚的表现。我们的生活里看不到高尚。那些卑劣只是被一些美丽的谎言掩饰起来了。这个世界看上去是多么美丽,可是又是多么虚伪。很多美丽只是一个幻觉,在美丽的后面有着太多的丑陋,是美丽掩饰了这些丑陋。可是,还是有很多丑陋是掩饰不住的,很多阳光下的最恶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这个世界真的令人绝望。一个堕落的世界导致了一个堕落的灵魂。可是我们每个人还要在这个让人绝望的世界上生活,没有别的选择。

——V说。

生活就是一个追逐死亡的过程,我们无法抗拒死亡的到来,我们只有在走向死亡的道路上寻欢作乐。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时间就是一把扼杀生命的利剑,我们无法司躲避它的锋利,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剑锋面前变得苟且。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生命就是一个浪费时间的过程,我们都在寻找一个正确的途径把生命正确的浪费掉,对多数人而言,生命真的没有什么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W说。

上帝说: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黑暗之神说:你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她说: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X说。

去掉所有的浮华和无谓的忙碌,过一种简单的生活。对她而言,简单的生活才是一种幸福,是她所追求的。那些荣耀的光环最终会在时间的河流中被冲刷得无影无踪,它最终会失去所有的光彩。当时间带走一切,那些荣耀算得了什么。返璞归真,过一种简单生活,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能够体会到幸福之所在。

——Y说。

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她窥视我的灵魂,我抚摸她的身体。就这样,我们相互拥抱着安然睡去。赤身裸体。

——Z说。

三 : 人生的光影变化

  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卷起千堆雪时更令人心动;一个故事,绝处逢生处才有惊心动魄;一种人生,唯有光影变化才叫完整。

  人总是讨厌苦难,害怕挫折,甚至逃避,有时因为一次阴影,而忘了阴影身后的光亮,忘了经历苦难后是会迎来灿烂的新的一天的,从而跪倒在阴影前,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但,月圆亦有月缺,此事古难全,有花的绽放亦代表着花的凋零,人生本来就应是光与影的交错,幻想只有光亮的终究只是幻想,极少或几乎没有一个人不会遇到阴影,只是要记住,月亮的背后是阴影,人生的阴影过后是光亮,人生本来就是有苦有乐。

  于是,我们要学会在人生的光影变化中找到自我,活出自我,在光亮处挥洒人生的成功与喜悦,在阴影处反省自己的失败与错误,做到宠辱不惊。毋庸置疑,更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人生的阴影而迷失自我,郁郁寡欢。

  学会走出阴影,我们要勇敢抬头向前看,活在现在,期待未来。或许曾经历过失落的痛楚,但我们无需把悔恨的旧梦重拾。只是徒增伤感罢了。既然秋天的落叶早已消融在我们生活的大地,化作滋养生命之树常青的甘乳,又何必再去寻寻觅觅那份感伤的情怀?面对岁月之轮永不停歇的步履,沉浸往事只能倾斜心灵的天平,寻觅过去的苦痛只能拾回尘封的阴影而错失了走向光亮的机会。走出阴影,迎接你的便是那耀眼的光亮。记住,有时转身,你会发现,身后一地阳光。

  人,即使处于阴影中也要不懈奋斗,不放弃找寻光亮的机会。因为,影子的背后不就是光亮吗。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的千古绝唱;深居高堂又几度罢黜的苏东坡,人生的酸甜苦辣一一尽染,如此才子方能让后人在其名言佳句中醒悟真谛;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发出“我要勒住命运的喉咙”的壮语,谱写出不朽的《英雄》乐章。阴影没有让他们沉沦,反而造就了他们的不朽,那是因为他们在阴影中找到了光亮,体会到了人生本该有笑有泪,有苦有乐。

  人生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人生是一支优美的曲子,但痛苦也是他必不可少的一个音符,人生是一个个美丽的交错,有时失意,亦有时欢笑,苦乐相伴,正如光影相随,有光亮了必定有了阴影,光影变化,痛并快乐着。

  同安一中高二:燕红

 

四 : 人生的方程式

  生命盘旋在终结的地点,眼看着要坠落,却是那一声声温柔地轻唤,将远去的灵魂拉回,谱写着情感的真挚与坦诚。也许那正是亲情的感召,让我们不愿放手,不愿离去。亲人悲泣的哭声不知为何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使几乎为零的心跳稍微轻颤,使爱的力量幻化成一只强有力的臂腕。点点滴滴,哀默、叹息,倾诉着彼此的情意。

  一声告别,一种情意,还来不及回头,该走的人早已远去。告别,爱的终结式,生死的离别,亲人的远去,在那日升月沉的雨季中回归于零。你在雨中独自舔着心灵的创伤,将破碎的心灵一片片拾起。正因为有了情,有了意,告别才会如此让人不愿放弃,让人忍不住彼此的离去而悲伤至极。离去,远去,让人不禁叹息,也许,正因为这样,离别才有意义。

  方向,指南针指向哪儿,我们便往哪走,也许,那是错误的决定。自己的方向自己掌握,那是我的愿望,即使错了,我们也无从忧伤,因为道路不止一条,方向也不会随人之想。自己的方向自己抉择,那是我的理想,因为,无论怎样,也不能再次悔过,只有沿途拾起我们破碎的心灵,在阳光的辉映下,找对人生的方向,走过人生的旅途。

  幻想的灵感来自何方?来自一缕缕幽芳在人的心脾回荡,引起无限遐想。也许,正是这样,人们才学会了从幸福的幻想中找到人生的方向,从而不再迷茫。幻想,随风飘去,从而被尘封在那遥远的往事中,从此被遗忘。等到有一天,有人将它掀开,公诸于世,那时,人们再次学会幻想,再次从幻想中找到人生的方向,从而学会遗忘。

 

五 :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当怀疑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曾经是一个充满信任的民族,相信领袖、相信组织、即使贫困也如食指诗中所言“坚定地相信未来”??但现在,怀疑却成了我们的集体意识,政府、媒体、甚至亲人我们都不再相信。[www.61k.com) 怀疑影响了我们的经济效率,更严重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道德复兴,已然不仅是一个政治命题,而是萌动在每个国人内心深处的呼唤。

老爸让儿子去买瓶酒,学着砍价。怎么砍?不论老板说多少钱,你只给他一半就行了。孩子到了卖酒的地方,要了瓶酒,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说80,孩子说,40。老板说60吧,孩子说,30。老板说,那就40吧,孩子说,20。老板说30就30。孩子说15。老板说,那白送你一瓶得了,孩子说,不行,送两瓶。

信任不再,只剩下笑骂狂欢

北京“漂白蘑菇”调查、浙江钱运会案,种种网络热点正在成为地方政府和新闻媒体公信力的一面镜子。即使有些猜测事后证明不过是一场谣言,但民众当初一边倒的怀疑仍在隐隐透露着一些信息。只要是涉官、涉权的都会出现这个规律:不信不信就是不信。老百姓已经变成了“老不信”。

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市市民总体社会信任属低度信任水平。其中,居民对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最高,对商业行业信任程度最低;属“基本不信任”范围。中央政府的被信任程度高于地方政府,传统媒体的被信任程度较高,而网站较低,均属“低度信任”或“基本不信任”。房地产等行业信任缺失,食品、药品行业信任危机严重。 这种“不相信”的情绪,已然渗透进多数中国人的生活:住的有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吃的要小心假烟、假酒、假鸡蛋、假牛奶、地沟油、人造脂肪、美容而成的大米、药水泡大的豆芽、避孕药喂肥的王八、洗衣粉炸出的油条;出行不相信铁路行业解决买票难的能力和诚意,还有路、桥、车的安全;上医院,不相信医生没有给自己多开药;打官司,不相信司法会保持公正。此外,我们还要面对假票、假证、假中奖、银行诈骗、假老虎、假新闻等等。

怪事多发,就见怪不怪了。每件奇闻都会引来人群的围观和议论,但很快被新奇闻的热闹所取代。

但正如陈凯歌指出的,站起来控诉的多,跪下来忏悔的少。

公信力不够与传统弱点和科学素养太差

1

中国人论坛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在一次公检法系统笔试中让18位少先队员来监考,结果抓出25个作弊的。(www.61k.com]公检法的责任是维持社会正义,他们自己内部的诚信却要未成年人来监督。 邻国日本九级地震,扑天海啸,火山爆发,及迄今仍苦无对策的核危机,大自然的致命打击频频降临。但大自然纵然能摧毁日本的城市和村庄,却无法摧毁日本的社会秩序;纵处末日,日本也并无末世之相,没有社会崩溃。其强大的抗打击能力,的确令人叹服。但是,这样的坚强与优雅并非与生俱来。如资深媒体人杨海鹏所称,80年前金融危机时,日本乘乱打劫者甚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疲敝,黑市贸易膨胀,犯罪一样猖獗。根本的转折点是20世纪中叶的宪政转型,日本的公民社会至此破冰。从那时到现在,一代代日本人,孩提时代就在不断学习自治与合作。

日本地震,人家排队买食品和水,中国却抢购食盐。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中国人在抢购碘盐中等待核辐射。由于中国过去多年碘缺乏高发,过量食用碘盐几成社会公害,现在反而成为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

这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在这个转型社会,情感缺失、信仰迷失、价值观混乱、制度滞后、利益分割、难有共识,于是大难临头,难免人人自危,进而各自为战。除了政府公信力危机暴露无遗外,很多深层原因更值得探究。

周国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中国人缺少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灵魂生活和广义的宗教精神,所以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自律。几十年来的经验证明。财富未必能带来尊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成正比。 政府既是社会信用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护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由此决定了政务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政府不讲诚信,企业诚信就难以做到,个人诚信就更无从谈起。资深媒体人邓聿文认为,产权是信任的载体。产权在此既是实指也是虚指。经济领域的产权、企业产权、财产权等是实指,政治领域的产权则是虚指,是一种借喻。如现代政治强调主权在民,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于它治下的那个群体——人民的授权与同意。名义上或法律上有产权,但产权持有人实际分享不到产权收益,或只能得到很少的收益,这个时候,他自然没有积极性去保护产权,从而诚信经营。

当然也有科学素养缺失的原因。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

看看这则新闻:湖南省湘潭县锦石乡苍场村的刘某和一名同伙在同村的一户居民家偷盗时,发现一瓶液化气罐管口流出不明液体,于是好奇地用打火机点燃,想试试看是不是水。结果引发爆炸,随即引燃了房子,刘某全身被严重烧伤,差点性命难保,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伤情逐步稳定,正式被逮捕。

2

中国人论坛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郑永年先生在新加坡看得明白

新加坡郑永年先生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一而足。(www.61k.com]

教育体系、纪念性仪式和精英们的身体力行,构成一个社会价值规范与道德理想薪火传承的主要管道。造成当今中国普遍性道德腐败、信仰价值迷失状况的主因,正是这些薪火传承管道的破损乃至崩塌。

正规教育体系的异化。中国教育的道德教化与传承功能被大大弱化甚至取消了。就中小学而言,在升学率的硬性指标限制下,教师收入与学生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挂钩的政策,使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功能发生了严重的异化。学校不再是育人的场所,退化为灌输知识(考试技能)的工厂。传统意义上的融“传道、授业、解惑”于一体、集知识传授者与道德引路人为一身的教师形象不见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好不到哪里去。北大知名学者陈平原有句名言,“中国高校不是像官场,而就是官场”。中国高校数量庞大的管理人员,大都是一副十足的“官僚”嘴脸和作风,而专业教师则在论文发表硬性指标的重压下沦为制造“文字垃圾”的工具,没有多少人将教学工作当做一回事,更不必说关心学生的道德成长。

丧失意义的礼仪活动。“国学热”兴起之后,中国各地纪念性仪式越来越多,场面也越来越隆重。孔子、孟子、黄帝、关公等成为这些纪念、祭祀仪式的主角。中国式纪念仪式完全背离了一种纪念性仪式的本质,即抛弃了仪式背后所要传达的意义,而沦为一种形式的空壳。形式背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才是构成一种纪念性仪式影响力的真正源泉。在经济至上观念的驱使下,许多纪念性仪式是“搭文化台,唱经济戏”。如果一个社会已经失去了对弱势群体的基本同情心(丧仁),权力与金钱成为正义与否的评判标准(失义),“笑贫不笑娼”、“官员以不贪为无能”(无廉耻),那众多貌似庄严的祭孔仪式,只能沦为劳民伤财的空洞形式,一种对现实的无情反讽。

精英阶层的失德。中国当今精英阶层的一种极其恶劣的道德缺陷在于其伪善,其言论与行为的严重背离。中国官员、学者在公众场合、在讲台上,往往都是“道德高标”的捍卫者与宣传者;一下了讲台,一离开公众的视线,他们马上露出了“有权即用,过期作废”的真面目。昨天还在讲台上大讲“廉政”,今天即因贪污几千万、收养情妇而被捕的官员比比皆是,一些主讲“传统美德”的“儒学大师”,更被揭露其实是一群金钱至上、道德败坏的地道的伪君子。中国精英阶层腐败的危害性显然是双重的,它既毁坏了知识精英作为“社会良心”的传统形象和感召力,同时也破坏了人们对他们所代表的价值、意义的信念。当专家成为贬意词时,可以说,中国精英阶层的腐败,对中国社会道德状况造成的危害是极其巨大而深远的。

3

中国人论坛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山西翼城悄行二胎26年人口不升反降

香港大公报报道,26年前,位于山西西南的偏远县城翼城县试点推行“晚婚晚育加间隔”的二胎生育办法,如今,当地不仅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性别比也处于国际正常水平。(www.61k.com)

1979年11月,时任山西省社科院人口所所长梁中堂在提交全国第二次人口科学理论讨论会的论文和大会发言中,提出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的生育办法,即允许生二胎,但要拉开时间间隔。他的初衷是想证明“晚婚晚育加间隔”是一个无需专人控制,即可在农村普遍复制的生育政策。

经过层层审批后,1985年,翼城县获准以“不能宣传”为前提作为中国首个“人口特区”,该县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农业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在试点初期,翼城县总人口为26万,约占山西总人口的1%;以“晚婚晚育加间隔”政策推算,2000年总人口可以控制在二十九万多,接近中央下达给山西省人口目标3000万的1%。 2000年,翼城县的总人口是30.023万,实现了试点政策前制定的把人口总量控制在三十万人左右的目标。同时,占山西省人口总数的比例也从1985年的1%降低到2000年的0.93%。

2000年以来,翼城县的人口出生率接近于零增长。

无论是“计划生育”的概念,还是曾经的“人口特区”的提法,在翼城县的农民眼里已经被消解,大多数人并不关心这样的话题。对26年前开始的那场试验,村民们更多时候不知所以,回忆当年,神情恍若隔世,彷佛那已经是遥远的一页。

没有骗生,没有超生罚款,都是那么淡定,那么守信。仿佛政府与人民的约定,拉过钩,都不曾反悔。

从以公民身份号为个人唯一代码开始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个户口本、一个粮油证、一张介绍信的人口服务管理制度,主要是管户籍人、“单位人”的,而不是管实有人口、“社会人”的,现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完善人口服务管理。完善居民身份证使用、查验制度,以公安部门人口信息为基础,融合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民政、教育、交通、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和金融系统的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代码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对所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 4

中国人论坛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管得住、服务好。(www.61k.com)做到这些,必须先给身份证充值。从一出生就开始。给户籍松松绑,没有福利的负担,户籍地区差异那点事儿,就不算什么事了。

无恒产,无恒心。网络盛行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个人拥有自己的账号,如邮箱、QQ号、MSN、偷菜游戏的用户号等。有了这些账号,特别是赋予了真实信息的账号,就自然而然地有了自我约束、道德的、最起码是法律的。当每个人都有了身份证银行账户,那就更多了经济上的约束和社会责任的约束。社会治安问题就变成了社会治安,没有信用就变成了信用。 同时,政府要退出“经济竞争”,不与民争利,更不夺民之利,不作为纠纷或迷案中的利益方出现。重建教育的道德教化传承功能;重视纪念性仪式背后的价值意义,使其避免流于空洞的形式;重建知识者的道德责任感,这样,在“发言者陷入沉默,沉默者开始发言”的网络中,才能更有底气地夺回发言权,走向道德复兴。

(摘自《中国经济密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来源:光明网-《书摘》

5

本文标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P2P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储贷、京东金融、你我贷、宜人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5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