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史蒂夫乔布斯中国上映-乔布斯传记《JOBS》8月上映,余额宝是忽悠?

发布时间:2018-03-21 所属栏目:乔布斯机器人生

一 : 乔布斯传记《JOBS》8月上映,余额宝是忽悠?

  导读:微博客带来了“微时代”,当140个字变成了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只希望“资讯能来得更加海量些”。备受关注的“余额宝”真是大忽悠?美国“棱镜”项目泄密者Q&A摘要电影乔布斯传记——《乔布斯》将8月全美上映!更多精彩我们一起往下看……特此注明:微博原文及图片版权属于原微博作者所有。

  1、阿里巴巴“余额宝”是个大忽悠?

  余额宝是利用支付宝余额购买货币基金的行为,其规模大小取决于货币基金的规模大小,阿里本身不能决定。而且最重要的对基金公司的流动性要求很高,会出现亏损。所谓的存十万一年能拿四千的说法,第一是不够严谨的,第二也是不负责任的。


“余额宝”是个忽悠?

  微评:有人说它“收益高”,有人说它“大忽悠”,有人说它“技术含量高”……不管怎样,余额宝刚诞生就火了。

  虽说阿里巴巴这次是很低调地推出“余额宝”,但却让行业内炸开了锅,人们谈到它的第一句话就是“阿里巴巴推出了一个收益很高的理财方式”!

  收益高?凭什么高?要知道阿里巴巴不是慈善企业。新理财方式?那不是银行的业务?难道阿里巴巴又将不安分的竞争触手伸向了金融行业。


“余额宝”功能现身支付宝

  正当大家都在捉摸余额宝的收益模式时,网络上一些相对理性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悦耳:

  “媒体和用户把关注点都放在了余额宝的收益上,但这恰恰是最不靠谱的地方。”、“余额宝高收益的背后暗藏了巨大的政策风险和竞争风险。”……

  见钱眼开可不是褒义词,天上也没有掉馅饼的美事。各位用户和网友朋友不要被过于美好的收益愿景蒙蔽了智慧,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余额宝可以实现“自动赎回”

  不过有一点我们也不能忘记,余额宝可以实现用户在购物的时候视为“自动赎回”,这种技术上的创新确实是相当喜人的,对理财业务,甚至是金融业都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余额宝业务刚一亮相就被称作“屌丝理财神器”,笔者甚是不解,支付宝上的用户——尤其是很多大卖家的存在,与“屌丝”一词相去甚远呀。


---------------------更多精彩资讯 尽在61阅读新闻频道---------------------

  2、美国“棱镜”项目泄密者:我不是中国间谍

  北京时间17日晚11点开始,美国“棱镜”监视项目泄密者、中情局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网上接受了世界各地的网友提问,英国卫报及香港南华早报做了全英文直播,微天下对其进行了持续的中文播报,并整理出全文。为何他要泄密?究竟与中国有何关系?

  微评:有报道称,爱德华-斯诺登已向冰岛发出了非正式请求庇护。

  “棱镜门”事件事发突然,却引起了全球范围的轩然大波,微软、谷歌、思科等科技巨头更是首当其冲,与美国政府一同成了备受指责的对象。

  爱德华-斯诺登为何要置自身安危而不顾也要泄密?这背后又有着怎么样的纠葛?一起来看爱德华-斯诺登的Q&A摘录:

  Q:你为什么不直接飞往冰岛,如果她是你所倾向的避难地?

  A:离开美国要冒很大的风险,作为国家安全局雇员,出国旅行要提前30天申报并遭到监控,我可能在途中被拦截,所以我不得不在没有提前预约的情况下旅行,前往一个其文化和法律框架能够允许我工作而不是立刻遭到拘捕的国家。香港为我提供了这些。在公众有机会表达他们的观点之前,冰岛可能会更快地受到更大的压力。

  Q:你对谷歌和Facebook的否认有何看法?你认为他们真的对棱镜项目一无所知么?

  A:他们的否认进行了数次修改,他们的否认是误导性的,包括同样的措辞,这一点越来越清楚。由于这些报料和这些公司的影响力,我们终于开始看到这个项目更多的透明性和更多细节,这在这些项目开始以来还是首次。

  他们在法律上被迫服从,就项目的细节保持沉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道德上应服从。如果Facebook、谷歌、微软、苹果拒绝与情报界合作,你认为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把他们关闭吗?


---------------------更多精彩资讯 尽在61阅读新闻频道---------------------

  3、电影《乔布斯》8月全美上映

  乔布斯传记电影《JOBS》将于8月16日在美国上映,其原计划于今年4月苹果公司成立37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推出,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而被搁置。曾经有多个乔布斯传记版权所有方表示这部电影的拍摄不合常规,应当被禁止。

《乔布斯》预告片

  微评: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的传记谁不想去看呢。

  据了解,乔布斯传记片——《乔布斯》(Jobs)由约书亚-迈克尔-斯特恩(Joshua Michael Stern)导演、麦特-怀特里(Matt Whiteley)编剧。影片将从乔布斯的嬉皮士岁月说起,主要讲述的是乔布斯从大学辍学之后,建立苹果公司的历程,讲述他是如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受尊崇的创意企业家之一的。

  其中,部分拍摄场地取景于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两位苹果创始人当年创立苹果初期产品的车库。而扮演乔布斯的演员是好莱坞男星、电视剧《好汉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的主演阿什顿·库彻(Ashton Kutcher)。

  虽然这部电影的上映日期比计划晚了4个月,但电影的发行方——美国大路电影公司还是期待电影能够像之前的《社交网络》一样火爆和备受荣耀。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人物传记式电影易存在版权问题,是否能在中国上映、何时上映目前仍是未知数。

  声明:61阅读转载上述内容均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不代表61阅读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微博及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61阅读的观点。微博原文及图片版权属于原微博作者所有。

  【精彩回顾】

  雅虎11亿'闪婚'被看衰,随谷歌眼镜体验科幻
  电商行业新春乱象:微软开网店,京东搞自省
  尴尬升级!谷歌眼镜将变老土,3D打印盈利难
  比尔盖茨"有问必答"谈乔布斯:我们惺惺相惜


---------------------更多精彩资讯 尽在61阅读新闻频道---------------------

二 : 史上最伟大的13个思想猎手:乔布斯上榜排第8

腾讯科技讯(谭思) 北京时间12月8日消息,美国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教授安迪·博因顿(Andy Boynton)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管理学院(IMD)教授比尔·菲舍尔(Bill Fischer)在其著作《思想猎人(Idea Hunter)》一书中评选了有史以来最善于倾听和学习他人思想的13位企业家和科学家。

1、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

这位沃尔玛的创始人在与人交谈时毫不留情。零售顾问库尔特·巴纳德(Kurt Barnard)是这样谈论他1967年第一次遇到山姆·沃尔顿的情景:“当他遇到你时,他会看着你,——头歪向一边,额头略微皱起,他不断地榨取你的每一点想法,而且常常停下来记下点什么。他不断地将谈话向前推进……两个半小时后,他离开了,而我完全被掏空了。我不知道我刚刚遇见的是谁,但我相信我们会听到更多关于他的事情。

他甚至会到别人的商店里去寻找思想。沃尔玛前首席运营官唐·索德奎斯(Don Soderquist)介绍了他第二次遇见沃尔顿的情景:

“第二天是周六,我穿着肮脏的破牛仔裤去我家附近的凯马特(Kmart)商店里购物。我走进服装区,看到这家伙正在和一个店员谈话。我想, ‘哎呀,他看起来像是我昨天遇见的那个家伙。他到底在这做什么? '我漫步到他的身后,我听到他问售货员,‘那么,你通常如何订购?……嗯-哈……您订购多少?’……他把她所说的一切都记在了一个蓝色的螺旋形笔记本上。然后,萨姆双手着地跪了下来,往叠放台桌下张望,然后他推开滑动门说:“当你订货时,你怎么知道这下面有多少存货?”

“最后,我说,‘山姆·沃尔顿,是你吗?’他抬起头说,'哦,唐。Hi!你在这做什么?'我说,‘我在这买东西。你在做什么?’他说,“哦,这只是教育历程中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2、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这样谈论自己:“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有极强的好奇心。”

事实上,爱因斯坦就好奇心的重要性发表了许多伟大的名言:

“学问不是学校教育的产品,它是需要终生追求的东西。”

“在现今的正规学校教育下,学生的好奇心还没有完全被扼杀,这是一个奇迹。”

“最高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感到创造和知识带来的喜悦。”

“只有两种方式来度过你的一生,一种是觉得世上没有任何奇迹,另一种是觉得一切都是奇迹。”

3、斯科特·库克(Scott Cook)

Intuit公司的创始人斯科特·库克在听妻子抱怨账单支付和平衡支票簿的麻烦后发明了财务管理软件Quicken。

这位软件企业家活着就是为了获得诸如此类的见识。作家迈克尔·S.·霍普金斯这样描述库克:

“他在听着,似乎忘记了自己。他似乎是由纯粹的好奇心构成的。他是这样一种人,总希望某个人(所有人)告诉他的下一件事是他听到过得最令人惊讶、最富有启发性的东西。他听人说话时从不眨眼。他是一个学习者。”

4、托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

虽然爱迪生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孤独的天才”,但他最好的作品来自与他人的合作。

鲍因顿和菲舍尔写道: 

“……包括他在波士顿的工作,其中一个问题是,爱迪生的大脑没有敞开……当他在新泽西州开办一个商店后,所有这一切都改变了。他建立了一个团队,其成员包括一个德国的吹玻璃工,一个非洲裔的美国工程师,一个瑞士的钟表制造商,一个美国数学家和一个英国的纺织机械师。在这之后,他才成为我们了解和欣赏的爱迪生。

5、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

当杰克·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的CEO后,他改变了美国企业。在人们通常将竞争对手视为直接威胁的时代,韦尔奇带来了合作精神,他把它叫做“整合性多元化(integrated diversity)”。

“某个人,某个地方,必定有一个更好的主意。”韦尔奇这样表述他的观点。“从摩托罗拉公司发现一种质量管理方案,从惠普公司发现一种产品开发方法,从丰田公司发现一种资产管理系统,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荣誉。”

6、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

罗尔德·阿蒙森是一个挪威探险家,是人类第一次远征北极的领导者,他说,“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聪明的想法。”

鲍因顿和罗尔德·阿蒙森菲舍尔写道:

“在他进行南极之旅时,他甚至把狗当成一个有智慧的同伴。他和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一起,以便尽可能地学习他们的技术、习惯和文化。他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包括在远征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维生素缺乏症),以及充分休息和放松的必要性。……因为缺乏极地生存的必要知识(当地居民在几个世纪中积累了许多这样的知识),许多北极远征队员在冰雪世界中悲惨地死去。

7、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现任副主席查理·芒格还是一个年轻的律师时,他就喜欢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用于学习。

他在韦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2008年的会议上对股东们说:

“我想将一天中最有效率的一个小时留给我自己,……只有在我提升自己的头脑后,我才能为客户带来有价值的服务。而我这样做了很多年。”

7、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现任副主席查理·芒格还是一个年轻的律师时,他就喜欢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用于学习。

他在韦斯科金融公司(Wesco Financial)2008年的会议上对股东们说:

“我想将一天中最有效率的一个小时留给我自己,……只有在我提升自己的头脑后,我才能为客户带来有价值的服务。而我这样做了很多年。” 

芒格和沃伦·巴菲特都提到过阅读的重要性。

8、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当乔布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市(Emeryville)建立皮克斯工作室(Pixar studios)后,他希望确保工作人员会不断地进行沟通,以促进思想的交流。他在办公区中间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庭,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浪费。

导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乔布斯这样做的原因是,每个人都在其各自的私人空间里工作,因而缺乏交流。史蒂夫设立了会议室,食堂,以及浴室——最用心良苦、最出色的设计。这最初让我们感到发狂。这是为了让你每天都能遇见别人。乔布斯意识到,当人们会面时,当他们进行眼神接触时,就会有某些事情发生。这样,他让你在一天里不可能不碰到公司里的其他人。”

9、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

开创性的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曾经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费希尔和博因顿这样谈论巴斯德:

“他强调研究的习惯,任何科学发现往往都基于这样的习惯,无论这种发现看起来多么偶然。掌握了这些技巧的人比别人更有可能在研究中取得突破。”

10、保罗·爱多士(Paul Erd"os)

这位著名的数学家喜欢作这样的声明:“我的脑子是开放的。”

爱多士不仅与数百名学者有合作关系,而且能够记住他遇见的每个人。

他了解每个人,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有些什么想法以及其中哪些已经被验证,他们的电话号码;他们的妻子的姓名和年龄,他们的孩子、宠物,等等。”

他的传记作者布鲁斯·谢克特《Bruce Schechter》说:“当他遇到一个数学家时,他能够立即提起他们两年前的谈话。”

11、玫琳凯·艾施(Mary Kay Ash)

当玫琳凯听到一个主意,她能够立刻辨认这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当她还是一个卖拖把的售货员时,她偶然发现了一种国产的护肤霜。她将它买了下来,并开始经营她的第一个化妆品商店。

虽然这一次失败了,但艾施接下来创建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全球直销化妆品公司。

她的事业得益于她善于向每个人学习。

鲍因顿和菲舍尔写道:

“开始时,她将在各个直销公司工作时得到的好主意和坏主意都记在笔记本上。她经常与同事进行有关如何激励销售人员的谈话。还有许多其他想法不断被发现、测试和尝试。她在创业之路也经历一些磨难——失业,她的第一个丈夫的死亡。但她没有停止学习,这让她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全球性直销网络,拥有超过200万的销售人员。”

12、吉姆·科赫(Jim Koch)

“我的灵感不是坐在房间里获得的,”科赫说,“我是在市场里工作时得到它们的。”

这位波士顿啤酒公司的创始人将他的成功主要归之于亲自调查顾客意见,从中他知道了哪些人是公司产品的固定消费者,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主意。

事实上,波士顿啤酒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契机来自科赫在酒吧与一位正在喝喜力啤酒的顾客的谈话,这位饮者称他固执地喜欢进口啤酒,即使它们有时候“有点变味。”科赫在这一刻明白了,新鲜的高端啤酒具有一个广阔的市场,而他可以在国内生产这样的啤酒。

“对我来说,创意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刺激,”科赫说。

13、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在他著名的作品《瓦尔登湖》和《论公民的不服从》中,超验论者梭罗清楚地表明,他到自然中不只是去观察,而且是去学习:“我步入丛林,是因为我希望过一种真实的生活,希望只面对生活的基本事实,看看我能否学到它的教义,我可不希望到临死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

鲍因顿和菲舍尔将梭罗列为I-D-E-A[有兴趣的(Interested),多样化的(Diverse),有执行力的(Exercised),敏捷的(Agile)]理念的典范实行者。 

三 : 黑莓帝国衰败史:幕后黑手乔布斯

历史总是很雷人:加拿大有个地方叫滑铁卢,滑铁卢有个造手机的,名叫黑莓。

黑莓帝国的衰败背后,有一个幕后黑手就是乔布斯。事实上,在刚开始的前几年,黑莓对苹果的反应是傲慢和看不上。就像很多传统企业看互联网公司一样,口头禅就是“不可能”。在国内,小米正在扮演类似的角色。黑莓的衰败有三个时间点很关键:

1、产品经理干掉工程师:2007年的1月,iPhone出世。苹果是一家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核心的公司,而且领导者不是工程师;反观 RIM 则是一家由无线技术工程师创立的无线通讯技术公司。

2、很不给力的产品反击。RIM 真正开始正视 iPhone 是从 BlackBerry Bold 9000 开始。2008年11月在美国上市;Email 服务一样出色,但是没有 WIFI,系统软件也不够流畅。

3、2011年,危机终于到了爆发点,这被称之为「公开信之年」。日渐滋生的官僚主义、政治斗争,就和前苏联一样,所有人都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

===黑莓滑铁卢的分割线:

那是2007年的1月9日,带着他一贯的营销才华,史蒂夫·乔布斯介绍 iPhone 的时候这样说道:「有时候,总会出现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来改变一切。」他的措辞中充满了「太神奇了」,「酷毙了」等用词,还不断嘲笑当时的智能手机开个网页都是那么繁琐,他说:「同学们,这太逊了。」

他把当时主流的四部智能手机在大银幕上一字排开,分别是摩托罗拉的 Moto Q、Palm Treo、Nokia E62,还有 BlackBerry Pearl。乔布斯说,这些手机所有的问题就是下面40个按键切掉了一半屏幕:「不管你用得到用不到它们,这些键盘就待在那里。不管你用什么程序,都是这些塑料按键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抛弃这些键盘,只要一整块大屏幕。」苹果把实体键盘,变成了一个界面。

乔布斯宣称,iPhone 的软件领先业界5年。一则未经证实的段子说在乔布斯发布会后几天,RIM 的高管认为乔布斯的「神机」技术上不可行。不管是真是假,这符合 Lazaridis 对于硬件和乔布斯截然不同的关注角度。Lazaridis 对于 iOS 的优雅也颇为欣赏;他一直以来都很中意苹果界面设计的敏锐性。但是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玻璃上敲击自如,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都有实体键盘。我认为我们的设计更具有优势。」他坚信顶尖的硬件会带来成功。

在公开场合,RIM 对于 iPhone 的态度还是比较礼貌,但不认为从长期来看,iPhone 会成为黑莓手机的杀手。Balsillie 说:「看来,iPhone 只不过是这个已经非常拥挤的市场上出现的新手,消费者已经有了很多选择……但随着黑莓将要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我还高估了它。」换句话说,黑莓已经准备做出应对。

RIM 是被自己的成就所拖累:因为它没法粗暴地抛弃已有用户,也就没法简单地升级一下老旧的手机系统。苹果在发布 iPhone 当天,就把「苹果电脑」里的「电脑」二字去掉了,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如果 RIM 专注于商务用户,弃普通消费者与不顾,苹果就会用「简单就是美」的哲学笼络他们,用漂亮的硬件和软件吸引他们,总有一天,苹果不可避免地会进入 RIM 的商务市场。一款强大的内置浏览器,和不断成长的应用软件开发生态,苹果已经准备好为那些需要永远在线,而不止满足于 Email 的用户提供服务。

从比商业策略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苹果是一家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核心的公司,而且领导者不是工程师;反观 RIM 则是一家由无线技术工程师创立的无线通讯技术公司。Lazaridis 笃信产品的硬件品质,和尊重数学公式与数字的理性世界。他经常解释说:「在 RIM 的公司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数字的信仰,对于数学的虔诚和对于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的敬畏,没有这些知识,和对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的了解,你就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所以在智能手机这件事情上,Lazaridis 和他的公司所想的是技术的限制。首先是手机的大小:手机不能太大否则不好拿,但也不能太小到没法用。电池也是个限制:没电的手机就是块砖。最后,带宽的限制:Lazaridis 相信必须尽量节省带宽消耗,以保证网络的承载能力。太多的占用网络带宽的设备会让网络瘫痪——就和 AT&T 猛然发现 iPhone 的流量增速惊人后的反应一样。

RIM 在技术限制下设计手机,所以决定了黑莓手机的现在的样子。尺寸和续航都适合那些整天不是在车上就是在天上的商务人士;极小的带宽需求讨好了那些 IT 部门的老大,和抠门的运营商。而苹果把这些 RIM 所担心的事情全都抛在脑后,造出了完全相反的东西,不可换的每日充电池、巨大的带宽需求,苹果认为带宽问题根本就是运营商的问题,乔布斯才不管这些,而消费者能获得那么多丰富的应用,电池续航不行也就忍了。

现在回过头看,苹果当时的战略非常清晰,而且明显会胜出。但是微软CEO鲍尔默,跑出来代表业内的平均智商水平发言了,他说道:

$500 的合约机? 这是什么合约? 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而且它完全不适合商务客户因为它连个键盘都没有,这使得 iPhone 写个邮件都累。它可能会卖的不错,也可能根本卖不出去……现在我们一年要卖出好几百万台智能手机,苹果连一部都还没卖出去。未来5个月他们手里只有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可卖,让我们来看看将来会怎么样。

没错,将来怎么样,我们现在看到了。

客观地说,iPhone 的出现让 RIM 措手不及——对于 Nokia,Palm 和 Microsoft 和更多的手机商来说,都是如此。然而,就算在今天,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在所有领域奏效,因为模式中的消费者,是厂商自己想象出来的特定人群。iPhone 和 Android 以差不多的方法控制了美国市场,而黑莓的市场份额陡然下降,而且「专业人群」也开始转向 iPhone 手机,瞧瞧Halliburton,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换上了 iOS,美国陆军在野外测试 Android 系统——RIM 还有7,500万用户,在法国、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61%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美国以外,和加拿大市场,一半以上的硬件销售增长来自海外。这就是 Balsillie 早年打拼下来的江山,以出色的 BBM 服务作为卖点,让 RIM 获得了强大的市场地位。在运营商没有补贴的国家,价格成为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来说,黑莓就是昨前天的诺基亚:在国外很厉害,在美国没人爱。

那在 iPhone 发布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客观地说,iPhone 的出现让 RIM 措手不及——对于 Nokia,Palm 和 Microsoft 和更多的手机商来说,都是如此。这些企业,有的慌忙重构自己的手机系统;Android 还尚在襁褓。激进的战略调整中才能保持竞争力,但是这些家公司没有一家在自家老旧的操作系统上投入巨资进行改革。他们要么因为市场占有率不高(Palm,Microsoft),要么就是已经有了新一代系统正在研发(Nokia,正准备从 Symbian 转到 Maemo)。

但是 RIM 没有这些选项。它没法直接就扔掉古老的操作系统,因为这意味着客户流失——外加耗费好几年的时间。而且,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做一件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呢?那时候还没有明显的征兆需要改变策略。iPhone 还没有变成黑莓杀手,在 iPhone 3G上市以前,黑莓的销量并没有收到多少影响。事实上,还有增长。智能手机的新用户虽然被 iPhone 的优雅和丰富所吸引,但面对价格还是要掂量一下,黑莓便宜啊,有块神键盘,还有黑莓出色的信息服务。苹果只是扩大了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加速的智能手机的普及。

Balsillie 曾经多次调侃 iPhone 的发布。他对分析师说:「我已经说过,苹果帮了我们一个大忙,他们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向了服务与设备的集成,这对我们的业务非常有利。」

这是一种过份的乐观,而且 RIM 过了很久才喊疼。 Balsillie 在2008年的时候,还在油嘴滑舌:「我们的投资组合比较糟糕,既没能上天登月,也不会轰然倒地,但我们一直在准备着登月,所以,我会坚持下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们上升的唯一的阻力只有地心引力,而且没有人像他们一样志向高远。在2006~2009年间,iPhone 不断蚕食着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的时候,Balsillie 投资了三个冰球俱乐部:第一个是「匹兹堡企鹅队」,然后是「纳什维尔掠夺者队」,最后是「凤凰城土狼队」。所有投资均告失败,在土狼队的那次投资中,还闹出了官司。在 Balsillie 忙于冰球事业的时候,RIM 的危机已经悄然开始 —— 但是他们却依然不慌不忙。iPhone 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但 RIM 却反应太慢。

RIM 真正开始正视 iPhone 是从 BlackBerry Bold 9000 开始。2008年11月在美国上市;软件问题和与 AT&T 3G 网络的测试,拖延了发布日期,Bold 9000 本来在夏天就应该面市的。Bold 9000 靓丽的屏幕和细腻的字体,得到了市场正面的认可,但是浏览器还是继续的渣。然后是第一款无键盘,纯触摸屏的 BlackBerry Storm,却受到了较大的争议,评价莫衷一是。Email 服务一样出色,但是没有 WIFI,系统软件也不够流畅。

黑莓已经不再领先。RIM 依然具有竞争力:它有客观的市场份额,在2009年还被福布斯列入高成长性企业。但是它被老旧的系统困住了,没法与其他众多新对手展开竞争。苹果只造了一部手机,一种操作系统。Android 也是,都原生支持触摸屏,明显把黑莓比了下去,而且被许多手机采用。

2010年,RIM 收购了多家软件公司,开始准备从老旧的 BlackBerry OS 上撤出,那年 RIM 收购了QNX 软件系统公司和开发团队。瑞士设计师 Astonishing Tribe 负责界面设计。这次收购开启了黑莓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序幕,为未来的平板电脑产品和「超级黑莓手机」提供发展空间。

这是必战之战,RIM 的市场份额已经开始流去——更糟糕的是,从长远来看,BlackBerry 的品牌价值也在贬值。BlackBerry 越来越被认为是还勉强活着的二流公司,如果没有新的软件系统,它将彻底失去竞争力。但是光靠新的软件就能复兴?还是已经为时已晚?

多灾多难的一年我们再也不是一家充满创新活力的公司,我们淹死在文山会海里

BlackBerry Torch

从许多方面来看,RIM 的问题已经不止于软件层面。 2011年,危机终于到了爆发点,这被称之为「公开信之年」。就在公司宣布裁员之前,博客媒体 「天才顽童网(BGR)」 公布了一封署名「RIM 高层人士」的公开信,信中把 RIM 的「转型」称为「动乱」,在缺乏有力的领导下,使得员工感到绝望。网站把爆料人描述为对 RIM 忠诚的,希望大声说出真相的人,信中这样说:

「在4年前的那个1月,我们错过了强力反击 iPhone的机会。我们嘲笑苹果试图把电脑塞进手机里,觉得这根本行不通。我们早就该发布 QNX 这样的新系统。我们现在落后了整整3~4年。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痛苦的事实……这是整个公司战略的失误,而且我们知道谁该对此负责。」

转型的迟缓,让 RIM 处在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位置。因为现在 RIM 不但要加紧开发代号 BlackBerry 10 的新系统,还要同时维护 BlackBerry 7 的老系统。所有黑莓粉丝都面对这样的抉择:要么选择现货老旧的款式跑 BB7,要么死等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上市的的 BB10。这是所有商学院学生都会学到的经典案例,名叫:奥斯本效应。在宣布一款牛叉的新产品上市以后,虽然这样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期待,不过这也为他们想持币观望找到了理由,这会给你的销售带来严重影响。RIM 希望 BB7 能作为权宜之计,帮助公司暂渡难关,但是80%~90%的美国消费者并不买单——不会有人愿意买来一部新手机却只能用就要淘汰的老系统,只有黑莓死忠才会苦等 BB10 的上市。

既然消费者对一款将要淘汰的系统没有热情,那么毫无意外的,RIM 的开发团队也不想在 BB7 上浪费时间和精力。RIM 内部把BB10的开发团队分为若干小组,希在公司内部望建立一种紧迫和富有创业团队激情的气氛。这样的划分在其他科技公司也有,包括苹果,但在 RIM 这里,却带来了可预见的灾难。那些没能参与 BB10 开发的团队认为他们在老代码上的工作很快会被抛弃。这让公司需要团结一致的时候,却带来了「你有」和「我没有」的明确的分裂。引发员工不断的抗议和士气低落。

Alastair Sweeny 知道 RIM 内部士气低落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他是 《黑莓地球:关于 RIM 和它席卷全球的小东西的故事》 一书的作者,书中描绘了这段历史。这种功能失调并不鲜见:暴涨4倍的员工数量和热衷于吹嘘的态度,代表着日渐滋生的官僚主义、政治斗争,和 Sweeny 所称的「出工不出力」,他说:「就和前苏联一样,所有人都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Sweeny 把这样的 RIM 和另外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做类比,不管这样的比较合适与否,这同样顽固迂腐的:Microsoft。他认为,RIM 已经失去的创业时期的激情(除了拼保级),但还没来得及成为一家老练成熟的公司。另外一位匿名的 RIM 雇员同意这种看法,他/她告诉 BGR 说,「我们再也不是一家充满创新活力的公司,我们淹死在文山会海里。」

就和前苏联一样,所有人都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Jamie Murai 曾是滑铁卢大学的学生,在 RIM 工作过,但不是正式雇员。他现在作为一名独立开发者写 iOS 程序。他曾试图给 PlayBook 写软件。他发现这个过程如此之艰难,如此地催人泪下,以至于他发了一篇博客吐槽:「你赢了 RIM,你赢了!(一封写给 RIM 开发者关系部的公开信)」「这篇文章引发了不小的关注,第一天就获得了33,000的点击量。」Murai 说,很快,Tyler Lessard,现在 RIM 开发部的副主席,请他喝咖啡。

Murai 说他在博客里的抱怨,Lessard 都心知肚明。RIM 在开发平台上的投入不足让他的团队长期处于困难之中。Murai 说,「当 RIM 内部看到我的文章以后,所有的老板忽然就达成了一致,然后说,'行吧,给你们想要的,赶紧解决这个问题'。好像我的文章是强力催化剂,立刻改变了一些事情。」

放弃为 PlayBook 平台开发软件以后,Murai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Maide,然后挥师杀向 iOS 市场。Tyler Lessard 后来离开了 RIM,但是开发者部门的新主席,Alec Saunders 看好开发者的未来。他告诉 The Verge 说:「RIM 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充满激情的团队。」如果 Saunders 有所指的话,那就是 RIM 现在才回过神来,自己必须成为一家提供开发平台公司,才能与苹果竞争。于是 RIM 把目标对准了 Android 开发者,提供了把 Android 的程序移植到黑莓平台的工具包,还有免费的 PlayBook。Saunders 经常拿数据出来说事,展示 BB App 的日下载量已经达到了600万,为黑莓开发者带来了比 Android 平台多出40%的收入。在 RIM 曾经专注于硬件的地方,重新建起一个应用开发的生态环境,意味着 RIM 的注意力已经转向软件。这也是一种宣传攻势:把开发者变成黑莓的传道士。

但是说服开发者不易,因为已经存在两个巨大的软件开发平台之间的竞争,吸引了大量的开发者和开发资源。RIM 想要从中在分的一倍羹,Saunders 明白他要面对的艰巨任务:「是的,我们正在经历转变,所有业务,特别是软件平台,都在经历这场变革。我的任务就是保证,当你拿起 BB10的时候,不会发问:'我要的软件在哪儿呢?'」

爱尔兰开发者 Steven Troughton-Smith 参加了黑莓今年在欧洲举办的 PlayBook 2.0 系统开发者大会。他对推介会留下了深刻印象,热切期待搭载 BB10 的新款黑莓手机发布。他说:「如果到时候所有东西都能达到今天演示视频里的水平,那将是一款非常有趣的移动系统。会有大把的用户希望能升级他们的黑莓手机;他们可以看到新系统的图形表现和 iPhone 或者 Android 还有 Windows Phone 一样出色。」他已经把自己的安卓程序移植到了 PlayBook 上,而且发现整个开发框架非常出彩,「如果他们能继续这样的势头和质量,然后 BB10 真的能发布,我找不出理由不为黑莓写软件。我的意思是,如果它足够好的话。」

RIM 的新纪元他们要做的只是停止吹嘘,快点出货。在他搞砸 BBC 访谈之后不到一年,Mike Lazaridis,与 Jim Balsillie 一起, 卸任他27年前一手创立的公司 CEO,由前 COO Thorsten Heins 成为 RIM 新 CEO。新闻在1月22日公布,大部分美国人正在专心观赏橄榄球比赛。「Jim 和我已经和董事会讨论过,我们告诉董事会时候到了,」Lazaridis 解释说这符合 RIM 的整体战略——在2月份发布 PlayBook 2.0;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搭载 BBM 10 的新手机——现在与新 CEO 的交接工作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两人都继续保留董事会席位,Lazaridis 任职副主席。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公司,但 Lazaridis 告诉 The Record 他希望多花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那个惹恼他的「安全问题」终于在二月份有了定论,RIM 同意让印度通讯管理部门访问 BBM 的信息和通过黑莓邮件服务发送的电子邮件。

RIM 新 CEO Thorsten Heins

如今 Heins 接过了 RIM 的船舵。他已经54岁(比 Lazaridis 大4岁),土生土长的德国人,大部分时候都服务于西门子,欧洲最大的电子电器工程公司。他在 RIM 工作的4年中,他从手持设备部门的高级副主席,做到了产品和销售部门的 COO,最后成为 CEO。他对公司的前景持保守态度,承诺带领公司走一条更加成熟和专注的道路。他强调强健的市场营销和达到目标的最后期限。他的战略,一言敝之,就是「稳健」。

开发者 Jamie Murai 认为,能拯救 RIM 的只能是局外人:「RIM 需要引入外部的新人。但是谁知道他是谁呢?貌似没有一份合适的候选人名单,你需要雇一个能扭转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大公司命运的人。」

一位董事会成员直言不讳的反对从公司外部引入新鲜血液。5年前,Jim Balsillie,把一位哈佛 MBA,Roger Martin 安插进了 RIM 的董事会。 公司刚经历一场期权交易的丑闻,让公司一些人一夜暴富却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加拿大当局因此处罚 RIM 7,500万美元。但是这给市场带来的挥之不去的印象就是,RIM 的 CEO 们,把公司当做提款机。Martin 是多伦多大学倍受尊敬的商科系主任,对他的董事会任命,有助于改善 RIM 的对外形象;增强股民对董事会的信心,缓和对联合 CEO 领导能力的质疑。

难道我们准备把公司交给一个小屁孩,或者外面来的笨蛋来搞垮公司吗?然而根据 Martin 的说法,Lazaridis 和 Balsillie 牢牢控制住了公司的命运,没有谁再能对他们施加影响,他对 The Globe and Mail 表示,就算是肩负捍卫股东权益的董事会,都无法改变公司决策,「如果我们跑去对他俩说:'好了,我们董事会请你们现在滚蛋。',他俩只会回以嘲笑。」

这对搭档虽然建立了价值10亿美元的公司,但是在 Martin 看来,这里不具备足够的人才储备;也就不可能找到合适的,高于他们水平的领导者。「我嘲笑那些评论家说,'为什么不在4年前就请个 CEO 来接班呢?' 是啊,我也想——谁能来接这个班呢?」他说:「难道我们准备把公司交给一个小屁孩,或者外面来的笨蛋来搞垮公司吗?或者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在他的言论发表以后,RIM 股价重挫 2.7%。)

他提到的继任者计划,在2011年末才围绕着 Heins 展开。然而那两位联合 CEO 当时还毫无辞职压力;他们对 Heins 和他的领导能力充满信心,在一封写给雇员们的邮件中,Lazaridis 和 Balsillie 把 Heins 描述为一位电信通讯领域的行家里手,物理学家,产品开发者和领导者。他们着重提到了 Heins 的市场营销经验。最重要的是,「他对 RIM 当前的战略充满信心。将为公司带来纪律和必要的创新,帮助我们做得更快,更好」(RIM 一直拒绝对这段文字发表评论。)

所以 Heins 代表的是「传承」,而不是巨变。在周一接受任命以后,他对股东发表演讲,把 RIM 描述为「一家了不起的,在全球拥有大量忠实用户基础的公司。一家正在经历变革的公司,但它的变革是建立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之上的。」,「我们不仅仅是一家服务企业,」他说:「我们运营网络,制造设备并提供服务,我们可以创造强大的集成解决方案。这在移动无线领域是一种独特的优势。」一周以后,他开始提议把黑莓系统授权给其他手机厂商的可能性,但拒绝了任何拆分公司的提议。在接过这个摊子的时候,他表示:「我没有必要把公司闹个天翻地覆,我们现在不是制定一个新战略的时候,战略的制定已经完成了。」

不管多么焦虑,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有必要做出巨大的改变。《黑莓星球》的作者 Alastair Sweeny 说道:「他们要做的只是停止吹嘘,快点出货。这已经让他们羞愧。他们应该停止把自己看做整个行业的中心,而回到服务于消费者的正途上来。」

Michael Mace 把新 CEO 和两位前任做比较:「当把所有 RIM 面对的挑战加在一起,你很难说光是做的更好就能解决问题,而是应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沿着 Jobs 回到苹果改变苹果,和 Lou Gerstner 重塑 IBM 的那样路线改变 RIM,Heins 能和 Gerstner 相提并论么?他能从董事会得到足够的支持来进行这样的改革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最后的评论,来自于2007年把 RIM 釜底抽薪的那个人,他在2010年末说道:「他们必须从他们的舒适窝里走出来,到一个陌生和充满威胁的领域,变为一个软件平台公司。我认为要把开发者吸引到一个次于 iOS 和 Android 的平台上来开发软件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App Store 已经上架超过300,000款软件,在 RIM 面前,还有很大一座高山需要翻越。」

这个人,当然是 Steve Jobs。

关于作者——金错刀科技观察:每日一干货

@金错刀(ijincuodao)科技商业观察家。微创新提出者,微创新研究中心创始人。只与创新有关,只分享干货。微信公众号搜金错刀,关注后回复 m 、mm、mmm、m4可以查看我之前的所有文章。转载必须附上关于作者部分

四 : 电影《乔布斯》今日在美上映:充满娱乐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16日下午消息,艾什顿•库切(Ashton Kutcher)主演的传记片《乔布斯》今天将在美国正式上映。

2011年初,库切曾有机会面见乔布斯,但由于当时正忙于拍摄电视剧《好汉两个半》而未能成行。2011年10月,乔布斯去世。自称科技极客的库切最近在旧金山的首映式上表示:“无论谁来演,我都希望这个人真正喜欢乔布斯。而我热爱他!”

库切说:“我永远忘不了听闻乔布斯去世消息那天我所在的地方。”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情难以自抑,只能将车停在路边。

虽然库切对乔布斯充满热爱,批评人士最初仍表示怀疑。即使他承认自己像年轻时候的乔布斯,但一个无足轻重的电视演员能胜任如此复杂的角色吗?

为此,库切进行了精心地准备。他仔细研究乔布斯的兴趣、外表和演讲,拜访认识这位科技领袖的人。他模仿乔布斯上学时赤脚长途步行。从乔布斯微微弓着背走路的样子到说话的语调,他都演得惊人的像。

导演约书亚•迈克尔•斯特恩(Joshua Michael Stern)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了乔布斯1970年代到2001年的生活。电影讲述了乔布斯从退学到寻访印度的经历,然后回顾了他在车库中创立苹果公司的艰难岁月,描述了他一跃成为亿万富翁,然后退出苹果公司,后来又回归苹果公司,成为毋庸置疑的领袖。

斯特恩行事谨慎,《乔布斯》是传统的传记片。该片充满娱乐性,但未反映出乔布斯富有远见、高深莫测的思想。影片也不完全充满对乔布斯的赞美。电影中有一幕是乔布斯赶走了怀孕的女友,后来,他也是一名脾气暴躁的老板,炒掉了亲密的帮手,还抛弃了自己的朋友。

乔布斯上班时还打着赤脚,蓬头垢面,Atari公司的一名上级对他说:“你很优秀,非常优秀,但你是个混蛋。”

斯特恩说,拍摄这部电影让他得到一点启发:“你可能浑身充满缺点,难以相处,但仍有可能从那个破车库里走出来一举成名,创造一番伟大的事业。”

导演在影片中再现了硅谷原来的场景,甚至还在那个传奇车库外拍摄了一些镜头。在那里,乔布斯当时的好友、联合创始人、工程师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开发了苹果公司的第一款产品。

五 : CNN周日将上映纪录片 回顾乔布斯的机械人生

  【61阅读IT新闻频道】【61k新闻频道消息】 本周日,美国东部时间9PM,CNN将播出一部关于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Jobs的纪录片——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史蒂夫乔布斯,机械人生》)。这部电影今年早些时候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播映,引起苹果内部员工的强烈质疑。苹果互联网软件和服务高级副总裁Eddy Cue称这部纪录片是“对自己朋友的失实报告,没能真正反映出自己认识的乔布斯”。

CNN将播出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

CNN将播出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

  既然是纪录片,该影片并没有邀请演员来饰演乔布斯,而是运用了剪辑技术,把乔布斯生前的镜头融入到了该影片。近期,有两部关于乔布斯的电影在影院上映,包括了由环球影业出品、米迦勒法斯宾德担任主演的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传》)。

  这部纪录片, 从乔布斯的童年住所, 到日本佛寺, 再到苹果总部的办公室, 回顾了乔布斯的人生经历, 展示乔布斯是怎样塑造了人们和电脑之间的关系。

  (Via:phonearena.com)

扫描二维码关注61阅读公众平台,第一时间获取新鲜IT资讯

本文标题:史蒂夫乔布斯中国上映-乔布斯传记《JOBS》8月上映,余额宝是忽悠?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39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