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观《走进新中国》有感
观看了《走进新中国》这一部电影片,我才深深地了解到以前的中国。以前的中国是很陈旧的、很落后的,经过无数次地打仗、许多伟人经过几十年不断地努力,才有现在既美丽、又富裕的新中国!
清朝时期,英国不断地学习打仗技术,逐渐地使国家慢慢强大起来。他们准备输送毒药--鸦片给中国,可中国还是老样子依然在沉睡,林则徐建议虎门销烟的主意,可惜失败了。紧接着,八大联军联手攻打中国,中国抵抗不住,最后在1840年清朝灭亡了。
在这时,一个伟大人物用他的行动唤醒了沉睡的中国,那个伟人就是--孙中山,孙中山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帝王,建立了新民主革命。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向西方人学习技术,为什么同样向西方人学习技术中国就会失败,日本就胜利呢?因为日本人学习技术是各个方面的,而中国人学习的却是弓箭骑马,对文化知识一窍不通,没有了文化知识怎么胜利呢?因为日本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就要来侵略中国了。为了打仗许许多多的老百姓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接下来就靠红军了。
一位新的革命党员出现了,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他看见这个“快没力量”的国家就立下决心拯救中国。经过无数次的胜败,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老百姓得知这一天大的好消息个个都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样新的中国立了,历史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看完了这个电影片后,我深有感触:原来,我们现在拥有这么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先人经过多么艰苦奋斗得来的。作为一名学生的我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要好好珍惜,更加努力学习。祖国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去创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广东中山中山市坦洲镇四年级:刘婉婷
二 : 观《走进新中国》后感
看了《走进新中国》这部电影后,心中感想颇多。
其实,若不是外国侵略者来侵略我们中国,我们的国家现在恐怕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还留着辫子。穿着布衣。缠足·······等清朝风俗呢!外国人的侵略促使我们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吸收文化,改变政策。否则,怎么会有今天这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呢?
几百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不再受到剥削与压迫,勇敢的站了起来,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一颗颗爱国之心,用自己嘹亮的喉咙警告外国侵略者:“我们宁愿死,也不允许你们来糟蹋我们的家园。”而慈禧太后贪生怕死,贪图享受,毫不顾百姓的生存,居然卖国求荣,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此乃中国之大辱!虽然一次次起义,一次次抗争,换来的是一次次失败的结果,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坚定了救国之心,这时,中国的两个大“救星”出现了,他们就是:“孙中山”和“毛泽东”。仿佛是宿命安排,这两位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人物,居然救了中国,成为一代伟人。他们推翻了封建制度,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经过了几百年的抗争,在无数民族英雄的带领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躯体抵挡了敌人的进攻,用拳头粉碎了敌人的阴谋,用鲜血扞卫了自己的家园。或许他们倒下了,就不再站起,但他们从未后悔,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有身后那千千万万的百姓,他们宁愿死,也不曾想过,后退,他们明白,只要他们每人退一步,身后的百姓就要遭殃,侵略者是没有人性的,所到之处烧杀抢夺,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是不可能会放过每一条人命的,因此,他们的脚步,从未停下,知道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还是祖国。或许我们的脚下,就曾经有过他们的鲜血。或许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无论是谁,他们都有资格被我们敬佩!他们献身了,但,长眠于地下的他们已经可以安心了,因为,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了,民族解放了,生活美好了。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终于换来了自由。平等与和平。他们终于可以带着满足的微笑,闭上了眼睛。
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岁月不饶人,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但唯一不变的还是那一颗颗爱国的心。如今的我们也需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又不用我们去打战’,是,现在是追求和平的年代。但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祖国未来发展出一份力,一份力量虽然微薄,但如果中国人民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那这份力的力量可就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其强大了!
普宁二中实验学校(初二一班)初二:邱尔
三 : 谜语:观看《走遍中国》(打一电信词语)
谜面 | 观看《走遍中国》 |
谜语类型 | 打一电信词语 |
谜底 | 两张神州行 |
四 : 79中药能走多远—抗疟记观后感
中药能走多远——抗疟记观后感
上世纪末一场席卷全国的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风波激励鼓舞中多少中医人,然而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中药能走多远,离国际化的路到底有多远?
作为中药专业的学生,这次观看抗疟记可以说是感触颇深。无论是对在天目山药用植物学实践中所采集过的标本黄花蒿的熟悉,还是中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对于我来说都是值得我深深思考的。
而影片或者说这次历史事件本身带给我的震撼是无可比拟的。20世纪60年代疟疾大肆流行,疟原虫对王牌抗疟药氯喹产生抗药性,恶性疟成为世界性棘手难题。中药青蒿为菊科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青蒿素 结构式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植物化学药品,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按合成药研究标准开发的中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的发现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继奎宁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它是在科研计划组织下,全国多部门、多学科尽心协作、相互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成功范例。但可惜的是由于我国早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世纪70年代末,青蒿素刚刚研制成功,便将核心技术公诸国内外。青蒿素虽然研制成功了,但它毕竟只是初级产品,距离现代药品的标准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外各大制药公司根据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惜投巨资从事青蒿素的深层研究,并迅速占领了国际抗疟药品市场。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青蒿素的成功是人类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没有“523”项目的系统工程,世界的抗疟药很可能还会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中摸索。
青蒿素的成功无疑激励着很多中医中药研究工作者,开发了中药进军国际市场的道路。中药也能有确定的有效成分,有明确的化学式和提取方式。证明了中药不只是复方—这一中国人才信任的方式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也能有单一确定的化学成分走进国际人民的生活。青蒿素的成果是里程碑,是全中国医药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一面后人高举的旗帜。那么青蒿素过后呢?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思考为什么青蒿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尽管我国在青蒿素研究上打了漂亮的一仗,在国际科研中遥遥领先,但在国际市场上却一败涂地,尴尬地沦为外国制药公司的原料生产地。由于经济及其他原因,该项科研成果只在国内申请了专利,而国外的专利权则卖给了瑞士诺华公司。大范围的国际专利申请和新药注册的是诺华,我国制药企业只能充当原料生产者的角色,制剂最终还是由诺华设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中国制药业还是没有实现用自己的创新药在国际市场赚大钱的梦想,获取的还是微薄的原料加工费。印象深刻的是国际组织对于中国药厂的几度检查均不合格,那句你根本不知道这两个烧杯哪个是用过的哪个是干净的场景还有中药不停寻求国际认可的场景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中药是不是药?中药在国际市场上能走多远?
曾听过一个关于中药在英国市场影响力及发展前景的讲座。讲座中提到中药在国际上的地位仍是在西方主流市场,中国的中药尚未获得“名分”,只是以保健食品或另类疗法的身份出现,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品。在国际市场上,中成药只占3%~5%的产值,而且大都处在低端市场。
而近几年来,中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前景也趋向乐观,目前,一些国家将中药纳入到传统药或植物药进行管理,在制定标准与管理政策方面与我国开
展多方面的合作。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与英国药典委员会合作,在2012年将完成20多个中草药的药品专论起草与复核工作。我国药典委员会与美国药典委员会合作,于2010年已完成了22个中药饮片美国药典专论的起草。欧盟、法国也已完成部分中药饮片专论。
面对光明的前景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中药的缺点是,物质基础不明确、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机理不清、药物生产的质量不能很好的控制等等。这些原因限制了中药的发展,影响了中医药在世界的普及推广。而且相对于现代化学药,目前传统药在国际市场显然处在一个混沌的恢复与发展时期,传统药没有统一的全球传统医学理论,没有统一的全球传统药标准,各国也没有统一的海关编码,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产业产品界定模糊,发展鱼龙混杂。在一些国家,纳入传统医药管理的甚至还有巫医、巫术等。中医药进入国际市场,如不进入现代医学管理体系,就有可能进入乱象环生的所谓“传统医学”的丛林地带。重温青蒿的研究历史,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药理、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类似物合成等方面进行充分挖掘、开发,为传统中药现代化开发提供指导性的典范作用,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从而使传统中药走向产业化、现代化,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明明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瑰宝却给日韩等符合国际标准的“洋中药”抢占了国际市场。中药国际化必须要转换思维,首先要走出国门、和国际接轨,并走向规范、高端。同时中药国际化更呼唤科技创新。作为新一代的爱国中医青年不得不思考,自己能为中药国际化做些什么,为保护我们国家的知识瑰宝做些什么。“我们要一手抓中医药的保存和继承,一手抓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凯先在多个场合提出,一手抓中医药的保存和继承,一手抓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我认为继承传统中医文化,学好理论知识,开拓思路,打破传统中药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为中药在国际道路上走的更远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0431008 陈轶倩
本文标题:走遍中国观后感-观《走进新中国》有感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