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5 所属栏目:博饼

一 :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博饼_博饼 -历史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博饼

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思明州,传说由郑成功的部将洪旭发明

,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1种汉族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1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3两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地区,中秋赌饼也已成为1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泉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博饼_博饼 -来源

第1种

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 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之夜欢快一博。沿袭至今,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 关于厦门博饼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两个。会全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众人博饼简画图

第二种

在古代,“博”是1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第3种

厦门大学刘海峰则认为博饼从北方流行过的状元筹演化而来。2004年朱家麟先生等人发现福鼎市闽南语通行区域中,至今还大规模地存在着博状元拔头筹的情况。

博饼_博饼 -文化渊源

中秋博饼文化在闽南一带十分盛行。在以前,闽南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为了图个开心。而且在时间上本地居民农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饼的时间正常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

博饼开始时是文人雅士的游戏,后来工商界行会、店铺也流行起来。为避免掷骰子有“赌”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饼敬财神土地,然后“卜信杯”博饼,最大的中秋饼叫“龟头”(即“鳌头”),还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还有这种活动。

闽南博饼的规则源于“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游戏。状元筹大概在明代出现,清代盛行。清人顾禄《清嘉录》卷1《状元筹》对此有记载。博饼一套会饼6三个,与状元筹游戏规则基本相同,即两者科名相同、数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区别是,状元筹玩的是筹不是饼,中秋博状元玩的是饼不是筹。至于用骰子做工具,可以追溯到宋代的1种牌戏宣和牌,玩的就是骰子六面的点数,而博饼用的中秋会饼,可以追溯到清代宫廷的中秋礼俗,也是由大到小叠放,按等级高低对应大小月饼赏赐。台湾史书记载的掷状元饼玩法与闽南博饼吻合。

状元筹、宣和牌、进士饼和博状元游戏结合,就有了闽南博饼。闽南博饼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科举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从1个方面印证闽台同俗的区域特征。

中秋博饼活动在很多地方成为1种节日习俗,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杜撰历史,有的不断提高博饼奖品价值,几乎成为1种不用投注的博彩。要保护博饼,保护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博饼_博饼 -风俗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博饼风俗

闽南博饼风俗,讲究的就是1个开心,就是博1个好彩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闽南,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月饼在闽南的博饼风俗中,有1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具体玩法

大致是这样的:

一般是10人1桌,当然可多可少,太少没气氛,太多,如超过12人,一则奖品会相对变少,二则每圈时间偏长影响气氛。

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长位高者)取两颗骰子扔出数点,如n点,由扔者开始逆时针方向数到第n个人,该人为本次博饼的起博者。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博饼规则

逆时针依次,每个人每次要把六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

是要用瓷碗骰子才能跳的起来,增加旋转次数,增添气氛),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传统是下一轮不能投,要空一轮)。

有一个“四点”的得一秀饼(秀才).拿完为止. 共3两个。

有两个“四点”的得二举饼(举人). 拿完为止.共十六个。

有四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得四进饼(进士),拿完为止.共八个。

有三个“四点”的得三红饼,拿完为止.共四个。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榜眼,探花),共两个。

现代规则

在现代的博饼风俗中,还有"追"的规则。具体而言即在其他奖品还没有拿完之前,对堂(一说三红)以上的奖品在博完之后,后来获得者可向自己前1个获得者(一说按游戏进行的反方向向离自己最近的1个对堂饼获得者)追得奖品。

状元有很多等级,以下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四个“四点”,则为状元,比较另外2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五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四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先比较相同点数的数字大小,五个红4最大,其他按数字顺序,如果相同点数的数字一样,则比较后面的点数大小,点数大者胜.

若是六个“四点”,称为“六抔红”,比前面几种状元都大,可拿走状元和剩余的所有奖品。

若是四个“四点”加上两个“一点”,则称为“状元插金花”,是状元中最大的,并可拿走状元和对堂的所有奖品.

状元的奖品要在所有的奖品全部拿完后,最后1个最大的状元博出者,可拿走奖品,如果这个状元是“状元插金花”或“六杯红”,还有拿走两个对堂的所有奖品。

博饼_博饼 -传统会饼

传统样式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一个,对堂饼两个,三红饼四个,四进(士)饼八个,二举(人)饼十六个,一秀(才)饼3两个。

“三红”饼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1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而在闽南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形式变化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花脸

在博饼中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传统的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

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起初,博饼日期只设在中秋夜,在中秋前十来天就开始了。博饼时,桌上放1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6个骰子,掷入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渗透着博饼者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中秋博饼讨的就是1个欢心,博的是1个好运。人们深信不疑,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肯定非常好,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

情形概率

6个骰子,每个六面,因此总共有6的6次方,即4665六个排列。

其中六勃红1

满地锦1

六勃黑4

状元插金花15

五子登科180,其中五子带一秀30

状元360

对堂720

三红2500

四进1875

二举9300

一秀(不包含五子带一秀)17400

空14300

概率则以各种情形的排列数除以总的排列数。

说明

1、同是五红或五子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即带6最大,带1最小。

2、同是四红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带12最大,带三最小。

3、状元插金花及五红、五子、四红带的点数相等则先博者>后博者。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博饼

4、博得红六勃或黑六勃,博饼立即结束。红六勃获未

被博取的饼,黑六勃则未被博取的饼大家吃。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2种情形就忽略。

5、如博到状元插金花可兼得还未被博取的对堂,若该选手在以后的轮次中“禄骨”[注],对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状元。

6、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两次或两次以上博到状元,取其最后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大型博饼实例

7、如果骰子跳出大碗,则该选手本轮成绩无效且要轮空一次。

再补充一点:一般来说,得状元者,中秋要捐一块饼供众人玩。不过这条规定,年轻人一般很少这样做,还是大家一起AA制的多些。

或状元买单:

有的应某些原因用其他物品代替月饼。

现多用其它礼品来代替月饼,或者用红包代替。

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再次博到状元但点数小于先前(先前的状元大于其他选手),也小于其他选手,称为禄骨。

博饼_博饼 -博饼规则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博饼
博饼

博饼的规则:每会饼设“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3两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国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

秀才。用6颗骰放在大瓷碗内投掷。博规主要有三十款: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二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状元是以出现四颗额外个如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可获状元和2个对堂共三个大饼。获状元的以出现四颗四点红为起码级,其中又发四红带多少点比大;“五子”出现即压过四红,即“五颗”除5个红四以外的任何五看到 颗一样算为“五子”,又以带多少点比大。“五红”就是出现5个红四点,压过“五子”,其中又以带多少点比大。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此外,还有极少出现的“六朴红”,即六颗四点出现。“六朴红”得主,就可得全部会饼,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和对堂,其余就分送给大家吃。“六朴黑”是指出现除六颗红四点以外的任何六颗相同的。“六朴黑”出现,大家可熄灯抢饼,但一般不再采用。

二 :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

博饼(跋饼),是闽南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历史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

中秋博饼,起源于泉州府思明州,传说由郑成功的部将洪旭发明

(www.61k.com],是闽南地区特有的由饼文化外延的1种汉族民俗活动。博饼是中秋节时的1种大众娱乐活动,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共计一会,设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3两个。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在闽南地区,中秋赌饼也已成为1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泉州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至今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在金门,金城镇吴厝社区发展协会每年庆祝中秋社区联欢晚会,都有博状元饼大赛。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来源

第1种

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 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之夜欢快一博。沿袭至今,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 关于厦门博饼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据说1660年前后,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排遣士兵在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愁绪,就想出了中秋搏饼这个游戏。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两个。会全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众人博饼简画图

第二种

在古代,“博”是1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第3种

厦门大学刘海峰则认为博饼从北方流行过的状元筹演化而来。2004年朱家麟先生等人发现福鼎市闽南语通行区域中,至今还大规模地存在着博状元拔头筹的情况。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文化渊源

中秋博饼文化在闽南一带十分盛行。在以前,闽南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为了图个开心。而且在时间上本地居民农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饼的时间正常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

博饼开始时是文人雅士的游戏,后来工商界行会、店铺也流行起来。为避免掷骰子有“赌”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饼敬财神土地,然后“卜信杯”博饼,最大的中秋饼叫“龟头”(即“鳌头”),还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还有这种活动。

闽南博饼的规则源于“状元筹”(又叫“状元签”)游戏。状元筹大概在明代出现,清代盛行。清人顾禄《清嘉录》卷1《状元筹》对此有记载。博饼一套会饼6三个,与状元筹游戏规则基本相同,即两者科名相同、数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区别是,状元筹玩的是筹不是饼,中秋博状元玩的是饼不是筹。至于用骰子做工具,可以追溯到宋代的1种牌戏宣和牌,玩的就是骰子六面的点数,而博饼用的中秋会饼,可以追溯到清代宫廷的中秋礼俗,也是由大到小叠放,按等级高低对应大小月饼赏赐。台湾史书记载的掷状元饼玩法与闽南博饼吻合。

状元筹、宣和牌、进士饼和博状元游戏结合,就有了闽南博饼。闽南博饼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科举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从1个方面印证闽台同俗的区域特征。

中秋博饼活动在很多地方成为1种节日习俗,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杜撰历史,有的不断提高博饼奖品价值,几乎成为1种不用投注的博彩。要保护博饼,保护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风俗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风俗

闽南博饼风俗,讲究的就是1个开心,就是博1个好彩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很多外乡人来闽南,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月饼在闽南的博饼风俗中,有1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具体玩法

大致是这样的:

一般是10人1桌,当然可多可少,太少没气氛,太多,如超过12人,一则奖品会相对变少,二则每圈时间偏长影响气氛。

首先指定1人(一般是本桌年长位高者)取两颗骰子扔出数点,如n点,由扔者开始逆时针方向数到第n个人,该人为本次博饼的起博者。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规则

逆时针依次,每个人每次要把六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再强调一次哦,一定

是要用瓷碗骰子才能跳的起来,增加旋转次数,增添气氛),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传统是下一轮不能投,要空一轮)。

有一个“四点”的得一秀饼(秀才).拿完为止. 共3两个。

有两个“四点”的得二举饼(举人). 拿完为止.共十六个。

有四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得四进饼(进士),拿完为止.共八个。

有三个“四点”的得三红饼,拿完为止.共四个。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榜眼,探花),共两个。

现代规则

在现代的博饼风俗中,还有"追"的规则。具体而言即在其他奖品还没有拿完之前,对堂(一说三红)以上的奖品在博完之后,后来获得者可向自己前1个获得者(一说按游戏进行的反方向向离自己最近的1个对堂饼获得者)追得奖品。

状元有很多等级,以下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四个“四点”,则为状元,比较另外2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五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四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先比较相同点数的数字大小,五个红4最大,其他按数字顺序,如果相同点数的数字一样,则比较后面的点数大小,点数大者胜.

若是六个“四点”,称为“六抔红”,比前面几种状元都大,可拿走状元和剩余的所有奖品。

若是四个“四点”加上两个“一点”,则称为“状元插金花”,是状元中最大的,并可拿走状元和对堂的所有奖品.

状元的奖品要在所有的奖品全部拿完后,最后1个最大的状元博出者,可拿走奖品,如果这个状元是“状元插金花”或“六杯红”,还有拿走两个对堂的所有奖品。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传统会饼

传统样式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一个,对堂饼两个,三红饼四个,四进(士)饼八个,二举(人)饼十六个,一秀(才)饼3两个。

“三红”饼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1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而在闽南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形式变化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花脸

在博饼中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传统的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

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起初,博饼日期只设在中秋夜,在中秋前十来天就开始了。博饼时,桌上放1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6个骰子,掷入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渗透着博饼者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中秋博饼讨的就是1个欢心,博的是1个好运。人们深信不疑,博中状元的人,一年当中运气肯定非常好,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美好的感情寄托。

情形概率

6个骰子,每个六面,因此总共有6的6次方,即4665六个排列。

其中六勃红1

满地锦1

六勃黑4

状元插金花15

五子登科180,其中五子带一秀30

状元360

对堂720

三红2500

四进1875

二举9300

一秀(不包含五子带一秀)17400

空14300

概率则以各种情形的排列数除以总的排列数。

说明

1、同是五红或五子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即带6最大,带1最小。

2、同是四红所带的点数多>点数少,带12最大,带三最小。

3、状元插金花及五红、五子、四红带的点数相等则先博者>后博者。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

4、博得红六勃或黑六勃,博饼立即结束。红六勃获未

被博取的饼,黑六勃则未被博取的饼大家吃。六抔红、六抔黑是否采用,一般依照大家意愿,很多时候,为了照顾玩家都能获得奖品,这2种情形就忽略。

5、如博到状元插金花可兼得还未被博取的对堂,若该选手在以后的轮次中“禄骨”[注],对堂不被追回,只追回状元。

6、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两次或两次以上博到状元,取其最后一次的成绩为最终成绩。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大型博饼实例

7、如果骰子跳出大碗,则该选手本轮成绩无效且要轮空一次。

再补充一点:一般来说,得状元者,中秋要捐一块饼供众人玩。不过这条规定,年轻人一般很少这样做,还是大家一起AA制的多些。

或状元买单:

有的应某些原因用其他物品代替月饼。

现多用其它礼品来代替月饼,或者用红包代替。

注:同一场比赛中同一选手再次博到状元但点数小于先前(先前的状元大于其他选手),也小于其他选手,称为禄骨。

中秋博饼规则_博饼 -博饼规则

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_中秋博饼规则
博饼

博饼的规则:每会饼设“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四进”八个,“二举”十六个,“一秀”3两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国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大小六十三块饼,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

秀才。用6颗骰放在大瓷碗内投掷。博规主要有三十款: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二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状元是以出现四颗额外个如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可获状元和2个对堂共三个大饼。获状元的以出现四颗四点红为起码级,其中又发四红带多少点比大;“五子”出现即压过四红,即“五颗”除5个红四以外的任何五看到 颗一样算为“五子”,又以带多少点比大。“五红”就是出现5个红四点,压过“五子”,其中又以带多少点比大。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此外,还有极少出现的“六朴红”,即六颗四点出现。“六朴红”得主,就可得全部会饼,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和对堂,其余就分送给大家吃。“六朴黑”是指出现除六颗红四点以外的任何六颗相同的。“六朴黑”出现,大家可熄灯抢饼,但一般不再采用。

三 : 玉兔:玉兔-词语释义,玉兔-历史来源

玉兔又称月兔,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是居住在月球上的兔子。在许多文化中,特别是在东亚(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朝鲜)的民间传说和阿兹特克神话中,常塑造成用研杵捣研钵的形象。在中国神话中,月兔在月宫陪伴嫦娥并捣药。

玉兔_玉兔 -词语释义

【玉兔】yùtù
【常用释义】月宫里的兔子
玉兔是东亚(中国、日本、朝鲜)神话中的一只兔子,中国神话中的玉兔形象是在月球上捣药。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月亮圆月指明净的月亮。

玉兔_玉兔 -历史来源

兔子幻化

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3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说罢,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嫦娥化身

传说中月宫里有一只白色的兔子,她就是嫦娥的化身。因嫦娥奔月后,触犯玉帝的旨意,于是将嫦娥变成玉兔,每到月圆时,就要在月宫里为天神捣药以示惩罚。

后羿幻化

也有人说玉兔本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

於菟传说

这也源自1个有关后羿和嫦娥的传说。后羿和嫦娥本是从天庭派到人间的,因嫦娥不愿长期过寂寞的人间生活,便偷吃了不死药,奔月后变成丑陋的“蟾蜍”(癞蛤蟆),被罚终日捣不死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失去了从前的自由,寂寞异常,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玉兔就是嫦娥,但玉兔何以成了嫦娥呢?玉兔:玉兔-词语释义,玉兔-历史来源_玉兔
神话中的月宫玉兔
据考证:“玉兔”源于“於菟”,“於菟”是古代楚地称呼“虎”的土语。上古时代,巴楚一带有的民族崇虎。他们不但自称为虎,而且喜欢将山名、地名、水名以“虎”命名,甚至对几乎所有尊崇的神灵都称为虎神,将月神也称为虎神,用其土语说即“於菟”。嫦娥奔月后成为月精,自然也就成了巴楚崇虎民族心目中的“虎神”了。嫦娥自然也就是“於菟”了。而把“菟”解说成“兔”,是晋代学者王逸注解屈原《天问》时望文生义发生的错误。后人沿用这个错误的解释,便以“兔”代“菟”了。又因“於”同“玉”相近,“於菟”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玉兔”。可见,玉兔捣药就是月神嫦娥捣药。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文中说:西岐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7年3月零28日后归西岐。中途,姬昌长子伯邑考前往见圣,供上家传三件宝物,请求纣王放姬昌归故,遭申公豹及妖狐妲己陷害,被碎尸万段后剁成肉馅加以佐料精制为肉饼给姬昌吃,姬昌为保全性命以待日后推翻纣王暴政,将肉饼吃下。后伯邑考因三魂无所,化为三兔,姬昌下令,此后姬氏后人不得食用兔肉。女娲娘娘怜悯伯邑考,命嫦娥下界,将伯邑考三魂所化的三兔,三魂归一化作一兔,接往广寒宫做嫦娥宠物。

玉兔_玉兔 -传说故事

玉兔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4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玉兔:玉兔-词语释义,玉兔-历史来源_玉兔
玉兔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1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1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1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爸爸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姐姐们,飞到了月宫陪伴嫦娥居住了!

玉兔窜竹林

古开元观位于荆州古城西门内。它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故名开元观。该观占地5000多平方米,座北朝南。观前有雄狮一对,雄伟而含秀。山门乃砖木结构,书有“开元观”3个苍劲大字。入观第一重为雷神殿,相距20多米是第二重为三清殿,第三重为天门,有3.3米的高台,登其19级台阶之上就是祖师殿(见图)。殿前是天门,为一座精巧的门楼,檐角有立雕幡龙一对,张牙舞爪,鳞片飞动,似欲升天之势。祖师殿飞檐雕龙,高插宝剑象征着法力无边。正中天花板上,绘有五彩图案,15条龙、20只凤相互盘绕,栩栩如生,金碧辉煌。现观内存有唐代碑、元明代铜钟、香炉等珍贵古物。东侧系中外闻名的荆州博物馆,有更多更宝贵的稀世文物珍藏。开元观是湖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观还有大量的优秀民间传说。传说,开元观修起,祖师殿供奉祖师爷后,神奇的雕刻匠在祖师爷面前、信士弟子跪拜的地方,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在一块汉白玉上精雕了一幅“玉兔窜竹林”的美丽图案。正当“玉兔窜竹林”铺在殿里的时候,整个大殿突然生辉,光彩异常。若干年后,图案里的精美玉兔,享受了人间香火,接受了信士弟子们的朝拜,它渐渐地产生了灵性,成了一只玲珑乖巧、活泼可爱的白色玉兔,常常从画面的竹林中窜了出来,从而在祖师爷的殿堂上跳上跳下,在天门台上跑前跑后;在天门台旁竹林里窜来窜去,在天台以东的水井中出出进进。上至道长,下至弟子,还有数不清的香客都幸运地看到过,人们都感到无限欢乐,谁都想多看几眼,谁都把它当成神仙对待。就这样相伴着观内的一代一代的道长,一代一代的弟子,过了一年一年又一年,直到日本侵略中国,战火漫延到荆州,日本兵冲进了开元观,敲缺了“玉兔窜竹林”的汉白玉雕画,从此玲珑乖巧的白玉兔失去了灵性,再也见不到它在观内活动的身影了。玉兔:玉兔-词语释义,玉兔-历史来源_玉兔
月宫玉兔

四 : 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词语解析,东亚病夫-历史来源

“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西林报》(英国人主办的英文报纸)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为英国人。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名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此外,“东亚病夫”也是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曾朴的笔名之一。

东亚病夫_东亚病夫 -词语解析

东亚病夫(SickmanofEastAsia)一词来自清末民初时期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贬称。“东亚病夫”一词是类比西方列强所谓“欧洲病夫”(SickmanofEurope,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产生的。前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提出:“过去说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中国的面貌改变了。”郭沫若《全运会闭幕》诗:“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
许多人对“东亚病夫”一词的理解是清末中国人吸鸦片,导致身体瘦弱,所以遭外国人轻视,也近似于人们所说的“鸦片烟鬼”。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为“东方病夫”,出自当时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按照梁启超的翻译是:“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然而,在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中华民国代表团参加了接近30个比赛项目,总共派出了69名的代表团。后来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了撑杆跳选手符保卢进入复赛外,其余的参赛人在初赛就已经被遭淘汰了,中华民国奥运会代表团全军覆没。这些民国运动员在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人讽刺又嘲笑民国人的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民国人,用担架扛着1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那时开始,“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蔑称。暨南大学新闻网指出:当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时,柏林火车站挤满了欢迎的华侨和闻讯而来围观的西方人。他们争先恐后地盯住旧中国女运动员的脚和男运动员的头观看,目光中充满了疑问。当时的一家外国报刊还登出了嘲笑中国代表团的一张照片:一群中国运动员身前放着1个用英文标明的“德国制造”的大鸭蛋,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女人都是小脚,而男人都是拖着一条大辫子,运动成绩当然也就更不在眼中了。但这一次中国代表团的出现,却无疑给了他们当头棒喝,中国人在纳粹首都柏林,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此外,中国的武术也给西方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当飞叉王郑怀贤表演完毕,纳粹首领希特勒还兴趣十足地要看看他的飞叉到底是何东西。
直至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凭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摘下第一金,才正式击碎“东亚病夫”的称号。
杨传广在1954年已经获得亚运会十项全能金牌后,在1960年的罗马奥运会十项全能比赛中获得银牌。

东亚病夫_东亚病夫 -历史来源

“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梁启超译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词语解析,东亚病夫-历史来源_东亚病夫
梁启超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西林报》(这是英国人奚安门(HenryShearman)主办的英文报纸,英文名字TzuLinHsiPao,NorthChinaDailyNews,1850年8月30日创办于上海)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为英国人。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1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但这一次中国代表团的出现,却无疑给了他们当头棒喝,中国人在柏林彻底抛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这个词明讽中国人身衰体弱,却也暗刺中国人思想沉疴难起,封闭落后。华人社会对“东亚病夫”此一名词的主要印象来自于李小龙一九七二年的电影《精武门》,电影里有段情节为李小龙扛了一块“东亚病夫”的招牌到日本人的武道馆,并在日人面前将其踢破砸烂的经典画面。

东亚病夫_东亚病夫 -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中国吸鸦片者吞云吐雾,麻杆身体,面黄肌瘦。1895年,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全国上下反思中国文化的声音开始萌发。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词语解析,东亚病夫-历史来源_东亚病夫
..
改良派思想家,后来担任过京师大学堂校长的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称:“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中国者,固病夫也。”
这是中国第一次被当作“病夫”。严复可是中国人,并非西方列强的代言人。严复主张“鼓民力”,对症下药治疗。
严复以后,1大批觉醒的知识分子,纷纷沿用了他的这个提法。1905年,小说家曾朴在写《孽海花》一书中,用的笔名就是“东亚病夫”,表明身体欠佳,“病夫国之病夫”,以此躲避政治迫害。由此,“东亚病夫”一词正式出现并穿越时空至今。曾朴,地地道道的中国江苏汉族人。
外国人用“东亚病夫”一词,据说是从上海的英文报上《字林西报》开始的。1896年月10月17日,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价甲午战争一文被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译发:“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就作如是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鲁迅、陈独秀等思想家也多次称中国为“病国”、“病夫”。这种并非侮辱和嘲讽的定位,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窘境。
中国人传说,
清末西洋大力士称中国人“东亚病夫”,武林大师霍元甲把大力士吓跑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一无所获,回国途经新加坡东亚病夫:东亚病夫-词语解析,东亚病夫-历史来源_东亚病夫
..,遭到当地报纸一幅漫画侮辱,画题为“东亚病夫”。毛泽东曾说中国人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说的就是要从身体与精神上解放中国人。随后,诗人郭沫若紧随其后,作出呼应,在《全运会闭幕》这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弄到后来,这个愿望竟然没有实现。可见闭关锁国,排斥西洋文明,光靠自己的文化,既弄不出1个野蛮的体魄,也搞不出1个文明的精神来。毛泽东当年说这个话,虽然有从革命策略上去考虑的一面,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对当时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是有切身的体验的。[1]

东亚病夫_东亚病夫 -误解

每逢奥运会国人揽金夺银,“东亚病夫”这一词汇,也必然被国内媒体搅得风生水起,2008年尤甚,什么“从东亚病夫到奥运强国”、“北京奥运会永远终结‘东亚病夫’诬蔑之语”1类的标题俯拾皆是。本次伦敦奥运会,中国军团战绩赫赫,类似的报道自然也不少。
这实在是个误解——西方人用“SickMan”(病夫)来形容政治改革严重停滞的晚清中国政府;国人则奇怪地将其解读成西方世界对中国人的的某种“身体歧视”。
1、西方世界确曾以“SickMan”(病夫)来描述中国,但其描述,仅限于中国政府的国力衰退和政治改革失败,而非国人的体质问题;相反,是国人自己,将“东亚病夫”与国民体质问题纠缠到了一起,换句话说,这是1种国人自我想象出来的“民族耻辱”。
2、奥运能终结国人“东亚病夫”这一自我想象出来的耻辱吗?无论是按“SickMan”(病夫)的本意(政治改革),还是按国人的自我想象(国民体质问题),答案恐怕都不容乐观——前者,奥运“举国体制”本身就是1种亟待改革的落后制度;后者,作为金牌大国的我们,国民的身体素质,欧美且不论,其实连日韩都比不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东亚病夫”的帽子,恐怕没那么容易摘掉。

东亚病夫_东亚病夫 -扯掉封号

《纽约时报》于2008年8月10日刊载了一篇由ErikEckholm编写的报导,题为"ForManyExpatriates,OlympicsSignalChina’sArrival"。原文如下:
"
InApril2008,NewYork'sChinatowntwelverespectedChinesecommunityleaders,inordertoavoidthepeak,decideinadvancetoBeijingOlympicvillageforawalk,takealookatthereisconstructionoftheworld'smostprestigious.
Whentheyenteredtheknownasthe"bird'snest"nationalstadium-thevisitorsinrecentrecallsinaninterview,somepeoplecry,becauseofthepride,becauseofthejoy,alsobecauseoftheshock:shockedeyesthattheythinkis"thesickmanofAsia"atanearlyagewhathappenedearth-shakingchangesinChina
."
“2008年4月,纽约唐人街十二位德高望重的华人社区领袖,为了避开奥运会高峰,决定提前来北京奥运村走走,看一看那里已经享誉全球的建筑。
当他们走进被称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这些访问者在新近一次采访中回忆道——有些人哭了,因为骄傲,因为欢乐,也因为震惊:震惊眼前这个他们从小就认为是‘东亚病夫’的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日的中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起,中国才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这一不光彩的称号。
东亚病夫说的思想,并非单指身体。

本文标题:来源于历史故事成语-博饼:博饼-历史,博饼-来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61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