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俞敏洪徐小平-俞敏洪:离世时如只有一个人来看我 希望非徐小平

发布时间:2017-08-04 所属栏目:俞敏洪徐小平王强

一 : 俞敏洪:离世时如只有一个人来看我 希望非徐小平

俞敏洪在洪泰基金发布会演讲上说:这个世界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不管年轻人有多少的缺陷,一定是年轻人的世界。(www.61k.com]我希望等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候,我的墓志铭一定刻上一句话:他一生与年轻相伴。如果那一天只有一个人来看我,我希望这个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个年轻人。

造势近一个月的洪泰基金11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成立仪式发布会现场,摆满了俞敏洪和盛希泰朋友们送来的花篮,颇有鲜花着锦之势。有媒体朋友回忆,这种盛况比当年真格基金成立高大上多了。前来捧场的不乏阎焱、熊晓鸽、黄怒波、王中军等创投界、企业界大咖,俞敏洪的前合伙人徐小平也来到会场,并参与了揭牌仪式。洪泰基金的21位LP随之揭开面纱,组成堪称豪华,让这支基金备受关注。

以下为俞敏洪演讲全文:

说到创业,黄怒波应该是创业者的代表,他是从国家系统出来的,其实我也算国家系统出来的。我们出来,某种意义上既是对当时体制的一种反叛,但更多是一种青春的冲动,当时我们还没到三十岁,风华正茂的时候,反叛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种时尚。

大家都知道创业也好、冒险也好,跟青年人密切相关的事情,对所谓成熟的社会、成熟的人以及成熟的体制充满了厌恶,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年轻人应该干的事情,北大已经是充分自由的地方,但我觉得空气如此沉闷。我出来时,周围很多认识的人,包括北大领导、我的朋友都说俞敏洪你身上看不出一点点做生意的基因,你出去是死路一条。很长时间,无数人叫我个体户。

实际上在那个状态下,我们也依然坚信未来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们从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50来岁的中年人,不光年龄增加了,整个身心也走向了中年。回过头来思考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绝对不能变成一个所谓成熟的人,在一种成熟的体制以及舒适的状态下生活。因为我知道所谓的成熟意味着遮蔽你的眼光、磨钝你的锐气。所谓的成熟有意无意主导年轻人的发展,所谓的成熟有意无意看清楚一些事情,而且所谓这些事情甚至是你看来的愚蠢,看来的不规矩,看来的破坏和颠覆。著名作家毛姆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你听到年轻人自信满满、目中无人地满口胡言时,当你看到他武断教条、偏执狭隘时,你生气做什么?指出他的愚昧无知做什么?你难道忘了,你跟他一般年纪的时候也是这般愚蠢、武断、傲慢、狂妄,我说的你,也说的是我。”

实际上当我们自以为自己成熟的时候,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远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跟年轻人不断打交道的人。每年新东方培训的学生总共有300万人,13岁到25岁这个年龄段的年轻孩子有200多万,我依然感到我有的时候对年轻人不断用挑剔的眼光,这是一种不自觉的眼光,你自以为你历经沧桑,自以为对这个世界有透明完整的了解,但当我们发现我的孩子在玩着ipad,玩着手机,当他们所有的交流都在跟现代世界在发生接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已经落后了,我一直以为自己打字非常快,一般人比不上我,但我突然发现我的孩子在ipad上打字、在手机上敲信息的速度居然能追上我在电脑上打字的速度,我发现自己真的落后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年轻人正在向我们走来,他们从我们身边走过,走向比我们更远的地方。过去,马云、李彦宏、马化腾这些人,第四代互联网创业者用了十年时间做到今天这个规模,是很伟大的事。而我们突然发现一瞬间(可以)做一件事情,在一两年以内他们(年轻人)就开始影响世界,他们公司的估值开始达到十亿、二十亿美金。我们到Facebook访问时,发现他们的创始人大概三十岁不到,就已经掌控了一个两千多亿美金市值的世界,并且在他们系统上影响了八亿人的生存状态,我感觉我们这代人开始变老了。

当我们变老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参与年轻人的世界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对我来说,实际上至少为年轻人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我每年都对两百多万大学生和中学生进行演讲,通过演讲我至少还能从学生中间捕捉到追求生命的火花和追求未来的期望。你的讲座放在网上有上千万去看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走向现场每年做100多场讲座?我说,他们看到网上的视频,激动只有一天,如果现场听过我的语言,他们可能激动一个月,他们的生命或许从此发生改变。

其次,每年大量学生因为新东方培训进入中国更好的大学,进入世界顶级大学。毫无疑问,我们帮助年轻人实现了更好的梦想。创业的年轻人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跟我们说,我们曾经是新东方的学生。

徐小平跟我差不多是同龄人,但他确实把自己当做年轻人,把自己的心灵和灵魂都沉浸到年轻人世界中的年轻人。当新东方上市以后,徐小平从新东方董事会离开,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样帮助年轻人。我记得这个路径特别清晰,当他跟年轻人交流时,忽然发现这些帮助是虚的时,决定用新东方上市得到的钱帮助年轻人。徐小平做的真格基金之前至少投入了十个项目,每次到银行取钱老婆都跟他打一次架,因为取的都是自己的钱。前两年你不可能有任何可能的赚钱机会,现在他爱人非常支持他,因为他投资的三家公司已经成功上市,徐小平的成功不是对于天使的眼光而是对于青春的热爱。这恰恰也是我在新东方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永远跟青春挂钩,我们必须永远相信年轻,才能跟这个时代挂钩,跟未来希望挂钩。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从年轻人身上拿钱最多的人,其实不是我投资年轻人,首先是年轻人投资我。他们把钱给我们了,我们才有钱再次投资。所以毫无疑问,我不能光拿年轻人的钱,当我们看到徐小平已经成为我榜样的时候,其实我之前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当年李开复做创新工场时,小平还没有做天使投资,我既是创新工场的GP(General Partner,一般合伙人)又是他的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后来只要觉得跟年轻人相关的靠谱的基金都投了,投了十几家基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间我突然发现,我是一个特别喜欢主导的人,我喜欢亲自有一种帮助人的感觉。我想徐小平在这个地方做的风生水起,而且他鼓动年轻人的热情和风格比我更加厉害。我想我要插一脚来共同做,我也当GP,什么时候跟GP分台的话,是不是把他风头给抢走了?(笑)另外,我觉得中国不管是PE还是VC,很多中国人真的缺乏这样的勇气,愿意把钱扔下去不求回报。坦率地讲,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不敢做,因为我没真正做过这样天使的筛选,我知道年轻人的热情,我也怕我是热情了,但把三亿人民币投进去一个没成。所以,做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其实,我和盛希泰经常见面,但总是匆匆忙忙,十几年前我们一起喝酒,家靠的也比较近。第一次打电话什么感觉呢,当时我家里来两个客人,我发现没酒了,就给盛希泰打个电话说需要一瓶茅台酒。他说,你到我家里来取吧。没想到他给了我整整一箱12瓶茅台酒,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大方。另外,他的家庭成员也跟北大有关系,所以走的近了。一来二往熟了,我跟他再次见面时,这两年他已经一门心思投入到天使投资中了,他把成功案例给我看,我想真的需要这样一个合作伙伴,后来我们决定一起做一个基金。我相信未来我们天使基金会有大量的合作。我相信由我出面来主导这样一个基金,至少把年轻人的视线跟我们紧密相连。因为我刚才说过,这个世界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不管年轻人有多少的缺陷,一定是年轻人的世界。我希望等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候,我的墓志铭一定刻上一句话:他一生与年轻相伴。如果那一天只有一个人来看我,我希望这个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个年轻人。

附文:洪泰十问

造势近一个月的洪泰基金11月26日正式宣布成立。发布会开始前,创始人俞敏洪和盛希泰接受了《中国企业家》采访,深谈公司创始人需要具备的素质、90后创业、投资泡沫、如何投出下一个BAT等十个问题。

一问:洪泰基金投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俞敏洪:我觉得就是三个部分,第一个是看人。刚开始的时候创投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初创的,但是它不断的发展中有很多方向会变,我们发现不只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刚开始拿到创业投资的时候,他讲的(商业模式)和未来不是一回事。他为什么后来做成功了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其实我觉得我们两个人在看人方面,尤其是看年轻人方面是有利的,这是新东方的专长。首先是要聪明,要有想法,其次要有价值观和核心理念,这个更加重要。第二个就是商业模式,第三个是看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商业发展大势,是不是推动社会进步。如果光想自己赚钱的事情,我们就不投了。

盛希泰:在中国创业投资很方便,但是只有1%的人适合做CEO,实际上各种O都不缺,CEO是缺的。做追随者比较容易,做老大比较难。那天我在北大有一个演讲,说创业之路很绚烂。为什么说绚烂呢?你准备过的很绚丽的日子,只有1%的时间,99%的时间你都要过烂透了的日子,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你选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失败了就是死。这和打工的成本不一样。这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心理素质,没有这个心理素质你不要出来干事情。

俞敏洪:我比较同意他说的这句话,10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能做CEO,能当企业领袖。这个事情实际上比原则还要重要。实际上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前两天一个创业者问我新东方为什么会成功?我说你认为呢?(不单)因为有团队和中国合伙人等等,其实是有俞敏洪。因为俞敏洪具备了搞教育的素质,剩下的思路都对,但是因为有俞敏洪在这里可以把这些东西整合过来。你可以说你有无数个好东西,但是这一点必不可少。黄太吉为什么会出现?因为有盛希泰。他现在作为投资领域的大颚,我们有着十几年的交往,我觉得他的眼光,他的能力和他的判断,坚持原则(很厉害),我是被他吸引过来的,尽管他也被我身上的某种气质所吸引。

盛希泰:其实你不用说创业,老大应该承担的最多,老二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是体会不到的,一半的生存压力给你的。创业的话,老大非常重要。第一个是心理素质,比如说你准备做刘邦还是樊哙,这是不同的。马云这么成功,阿里巴巴上市对政府和社会层面都是正面的,很多人觉得创业很好。包括陈欧四年时间就上市了,其实他们是踩着9999个人的尸体过来的,这么多人死掉了,但是很多人没有看到。

除了心理素质之外,作为老大必须要有一个自我激励的作用。你是一个老大,你得带动别人,你的副手和各种O需要你带动,你作为老大自己要发光发亮,不能指望别人。偶尔状态不好的时候,你要自己站起来。

第二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既然创业,想干什么就做。开饭馆或者搞一个什么高大上的事情,必须要适合你,包括你的经历和阅历,团队和成员等能力都需要(适合自己)。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团队,你当老大有当老大的本事。不管用什么手段,你可以很流氓,也可以很文质彬彬,有人愿意追随你很重要。每个人的领导力方式都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用土话来说,就是你留不住人是不行的。我觉得创业不能吃独食的,吃独食是吃不下去的,包括团队里面各种知识结构和经验结构也在改变。

第四个要素就是学习能力,当然不是空洞的。创业团队的学习能力指的是围绕你的出身说话,比如说做证券融资,然后做IPO。一个企业从创立到搞IPO,一大半是靠你的学习能力和建设能力。你作为一个船长不能把船开翻了,一旦船启航的时候,就需要你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管控能力。能不能及时判断或改变航向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悟性是改变一个人的自我调整,这非常重要。所以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即使想的再完美,直着往前走也会撞死。适应社会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

二问:俞总和盛总两人如何分工?谁是老大?

俞敏洪:基金和公司是不一样的。

盛希泰:我们是创始合伙人。

俞敏洪:基金是合伙人,可以贡献各自的长处。一个公司CEO来做,有在后面辅助的,这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因为希泰是百分之一百的精力投了进去,他把它当做终身的事业,我也当成终身事业来做。因为我后面还有一个大公司,不能一下子扔掉。所以说我的精力投入了百分之三四十就差不多了。

盛希泰:俞敏洪的精力划分,是三分之一新东方,三分之一洪泰,三分之一职业演说。其实最后三分之一要加到洪泰上,因为新东方已经不需要宣传了,洪泰需要宣传。所以一加的话,投入精力三分之二。(笑)

三问:如果有一家公司具有颠覆新东方的基因,俞总会不会投?

俞敏洪:一定会投,为什么呢?因为这家公司具有颠覆新东方基因,我投了以后等于新东方得到了转身。如果不投的话,最后我连颠覆的机会都没有。别说是外面了,现在新东方里面做的一些东西都是在颠覆新东方原有的事情,你必须做,这个都不矛盾。洪泰基金作为一个中立基金是这样的,因为它不是培养新东方的基金。如果说洪泰基金真正投教育领域公司的时候,就表明了这个教育模式和发展就有了一定的模式。第一有教育专家在里面,我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有新东方在上面做保障,第三投入的公司一定是与新东方的某种业务能够挂钩、互补,或者是未来取代新东方在哪项业务上会做的更好。如果这个东西做好了,新东方能够托底,即使上不了市,我们可以交换市场,买下来就可以了,这条线就非常正常了。

四问:俞总跟你的老朋友徐小平的真格基金相比,洪泰基金的优势在哪里?

俞敏洪:首先说天使投资永远不是一个竞争关系,因为中国的天使投资实在是太少了,跟美国相比的话。

盛希泰:美国去年是25.8万人,中国就几千人。投项目的话,美国天使项目四五万左右。

俞敏洪:咱们中国加起来连一千都不到,所以说它的领域太大了。实际上我们成立洪泰基金有两大好处:第一个是徐小平跟我是同一种思维模式,都是新东方出来的。我觉得毫无疑问盛希泰的思维模式跟我们不一样。第二个,实际上我是年轻人的核心,可以这样说才刚刚开始。每天我往团队里面发项目都挤不过来,年轻人希望到我这里来。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们想要得到资金支持,还希望得到精神支持,从我身上可以找到更多的精神支持,所以我更加愿意来做这样的事情。第三个和真格相比,我们是相互(促进)的,这么一个团队可以沿着天使的使命,我们会进一步扩大,形成一个某种意义上良性促进的局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这个基金一宣传,很多天使基金是有一定的危机感的。又杀进了两个人开始做这件事情,好像被抢走了一样。大家愿意为年轻人创业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对创业者也有好处,其实是一个好上加好的事情。

五问:据了解,洪泰有一部分资金投向了移动互联网,这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教育结合起来,风投会出现在什么地方?

俞敏洪:从两个层次来说,第一个是未来的任何产业,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还是高科技的产业,任何产业离开移动互联这个概念已经不能成为产业了。传统产业一定要与移动互联结合起来做商业模式的调整,新投入的模式一定是从移动互联出发的。

第二个刚才说的移动互联和商业的结合,其实不存在纯粹的移动互联。未来再提这个概念的话,应该说是什么商业模式能为我们的用户或者客户提供最佳、最有效、最贴心的服务、最好的模式,最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模式就是一个好模式。比如,教育领域有一些东西就必须线上线下结合,比如说中小学领域,纯粹做线上也不行。即使你做一个强大的APP,也只是免费的给学生使用。甚至你和公立学校一结合,不让你在上面做任何广告,也不让你做任何增值服务,收费模式就没有了。

但是如果你把线上的智能化学习系统、评价系统、老师筛选系统和地面的培训结合起来,学生就非常容易接触到优质老师的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这一块就会(有营收)。但是面对18岁以上的人群,纯粹的移动学习模式就会占到主导地位。比如有一门考试要过,但你没有时间每天固定去线下学习,甚至没有很长时间听线上老师讲一两个小时的课,现在是随时随地移动化的、碎片化的学习。这样的系统存活下来以及收费模式会非常清晰,要不然是内容收费,要不然是增值服务收费。游戏领域的大发展就是增值服务带来的收费体系,因为刚开始做游戏的时候,只要你上去玩游戏就收费,很多人就不去了。但不收费的话,大家都上去玩,我就收不到钱。但是增加了增值体系,我让你在游戏中间分等级,让你买道具,让你吸引姑娘,让你组建团队。很多人因为有钱也愿意买,这些买的人就把不买的人的免费成本给去掉了。

互联网的特点是通过这样的模式让更多的人享受最基础的服务,并且节约成本,教育也可以这么做。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每年上免费的基础课,可以保证他们及格。但这里面有一部分人喜欢做增值,需要加倍的服务,我要老师一对一的讲。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模式,线上老师普通单词的讲解免费,但是有学生说这个老师讲的很好,我想上他的课,点进去就是老师的收费课程,这相当于增值模式。所以,我个人觉得不存在线上推翻线下的事情,只是在部分领域,不是整个教育领域。美国MOOC网站已经有上万门课,全是美国最知名的教授上的。反而导致了地面学生去大学报这个教授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兴旺,为什么呢?因为线上基本没有解决他在教育领域其他的问题,可能要面对面解决。

六问:你们选择LP的标准是什么?除了黄怒波、王中军这样的企业家以外,还会有其他LP类型吗?

盛希泰:如果我们不挑选LP的话,基金的规模是控制不住的,搞的太大了。因为天使投资每个项目金额不大,两个亿可能投一两年,再大了的话没法玩。昨天我跟俞老师开玩笑,别的基金成立的时候发愁没有人,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想要打造一个能够给创业者更好服务的平台,我们LP会发挥能力找到一些资源,能够更好的帮助投资的企业。到目前为止,我们LP的成员是整体水平非常高,大佬很多。实际上这个基金除了我和敏洪兄以外,LP(有限合伙人)也是一部分。我们肯定要非常谨慎的选合伙人,达不到量级不行。

俞敏洪:我们有一个共识,希望这些人对天使投资的鼓励、关于创业创新的理念,能够让年轻人从内心里感觉到支持。因为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年轻人会是失败和成功交替的世界。我们不希望一个基金合伙人过来就是投一点有收益,或者你必须保证我的收益,或者说你来了就希望投的项目尽可能成功,能够赚很多钱,我们不想要这样的东西。

我们希望我们的LP本身就具备非常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对这些新鲜事物内心的喜欢。我们接下来也会吸引一些年轻富豪进来做LP。但我希望这样的年轻富豪不是富二代,而是自己创造财富的年轻一代。

七问:你们跟创业者之间会有怎样的沟通机制?有的人有很好的创业想法,但在短期内都没办法像我们一样和创始人面对面的交流。

俞敏洪:我们会有定期的交流会和定期的创业大赛,会定期邀请我们认为有希望的项目参会。我个人也会到各个城市不断地去做创业讲座。同时,我们正在商量在中关村创业一条街做出一两千平米,让那些刚开始起步,有想法的人,没有资源的人在那边有一个场所,让他们先做孵化器。因为正好在新东方边上,更方便。北大创投基金、黑马会全在中关村创业大街那里。这个成立仪式一结束,我和希泰就会飞到苏州,北大已经挑选出来四百个年轻创业者参加训练营活动。我们两个人去是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好的和年轻人交流的机会。现在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邀请评委,我们也参加。

八问:你们刚才说跟美国对比起来,中国的投资项目是非常少的。但资本市场也有另外一种说法,现在存在一定的投资泡沫。

俞敏洪:这个不怕,永远是有泡沫的。

盛希泰:有两个事实,一个是我们国家前端的创业者投资估值是比美国要高的,我们在美国也参与投资。

第二个是最近一两年以来,同样的项目估值从动作来看是最高的。从内容上来讲是有泡沫的,怎么看这个事情呢?我觉得从一个企业成长阶段来讲,从后往前PE阶段是一个投资厚重的阶段。我们国家PE机构的数量远远超过美国,金额却比人家少很多,单体少。但是PE家数太多了,VC数量也比美国多,但天使比美国少很多。刚才我说美国的天使投资人大概25.8万人,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几十万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跟人家比差距太大了。美国经济增长动力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有无数的创业者和天使投资人,我觉得我们离泡沫还非常远。基于是不是泡沫,我觉得需要投资人去引导,去怎样正面解释它。

当然,我给你提供另外一个解释,现在有一个叠加的现象。很多好的项目进入A轮投资就比较高了。第二个年龄越大的创业者,成功的概率一定大于年轻人。90后的创业者成功率一定要低于70后的,70后的创业者不想的很清楚或者不搞熟,谁出来创业呢?

九问:盛总刚才说90后创业者成功率低于70后,现在90后创业非常热,你对于90后创业者有什么意见?如果你们投90后创业者,有什么样的标准?

盛希泰:我觉得每个年龄段有不同的事情。像90后创业者的创意,80后想不到,70后也会想不到,因为它来源于生活。我投的一个项目,它的创业模式就是玩出来了,只有他这个年龄段的人知道可以这么玩,可以当一个创业项目来做,我觉得这是有不同的体验的。他们这一段的风景线是别的年龄段不能取代的。

第二个我觉得90后的问题还是太年轻了,没有社会经验。有时候是需要经验、需要感觉的,感觉不是读书读来的,一定是心里的结果。90后创业首先是自我约束能力很重要,一般跟年龄大的人相比是有些差距的。包括感情观,跟女朋友吵架了,或者怎样了肯定会有波动,不靠谱的事相对就高一些,我指的是概率。90后创业的话,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你的对话能力,他们精力旺盛我们很难跟的上,但也要努力的去跟。

俞敏洪: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说90后一定就是年轻没有经验或者情绪波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新东方上上月任命的乐词网老总只有22岁,没有上过大学,16岁从家乡跑出来,一个人在互联网打拼到今天,按照新东方现在的标准,做我们基本的员工都不符合。尽管他是一个90后,实际上在互联网领域打拼这么久,经过了很多挫折,加入了很多公司,也做出了一些成就,个性也变的比较平稳,但是又保持了年轻人玩的创意,你会发现这种人就能用。像这样的90后让我们投资的话我们马上就会投,因为他的个性成熟了,他也年轻。

十问:大家都在寻找谁能够成为下一个BAT,比如创业项目未来估值可以达到亿级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IDG或红杉跟你竞争,你怎样做到还可以理性的估值一个项目?

盛希泰:我觉得不管谁来竞争,大家对这个项目的竞争都会感性和理性结合。再牛再好的创意要把它做成也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很多人错过了BAT呢?很多人看到了,为什么没有投呢?就是因为这个创业项目很好,人也不错,但是投的时候就想能不能走到底呢?像凡客这么好的一个东西,现在其实很难了。

俞敏洪:我认为投了BAT是运气,跟水平无关。

盛希泰:就是你没有这种缘份,实际上在这个公司发展中也是不小心走歪一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天天网2011年之前的量是超过陈欧的。但是陈欧拿了一个基金,天天网也拿了一个基金,陈欧现在上市了,差的太远了。模式完全一样,各种因素混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必然。

俞敏洪:实际上这就是我刚开始的问题,在同样一件事情上,两个人同时做,看他们能够把这个事做到什么地步。我做培训课的时候,中关村已经有了几十家培训机构,和我做的一模一样。我是从他们手里生生的把学生拿过来的,后来就新东方一家上市了。

盛希泰:我们能给创业者什么,就是我们和其他投资人的区别,这个区别是比较大的。我们这种经历能给创业者提供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我们洪泰是一个中文名字,还有一个是英文名字是“Angel Plus+”。这是说对于年轻人在创业中的帮助“不只+一点”,而是三个“+”,一个是加上我们的资源、人脉、经验教训包括心理规划。俞老师是第一代创业者,而我解剖了这么多企业的IPO,这种体验是一般投资人没有的。

第二个“+”是我的一个体会。一年多天使投资的实践告诉我,创业者最需要的不是钱,是需要你帮他一块做什么。投资人的身份瞬间就过去了,投完钱之后覆水难收,不要再想钱的事情了,你要跟他共同创业,成功概率一定很高。也有很多天使投资人撒种子,这个行业布局十个创业者,成一个算一个,这个成功概率很低,你说的20%已经很高了,二八开是不可能的。其实天使投资人10%就已经很高了,我们希望达到30%的目标。

第三个“+”是就我们投资阶段来讲,因为有前面两个“+”的努力,我们跟创业者的对话能力不一样,创业者对我们的认可程度也不一样。我们可能对LP的程度不一样,因为LP是出钱的人,我们进入一个项目的成本比一般的基金要低,价格相对便宜。因为前面两个“+”会拿到便宜的项目,这是我们的一个理念比较完整的解读。

俞敏洪:我自己可以去做创业导师。我们前后端的资源比较丰富。比如,一个创业公司做大了以后,整个上市流程从基金本身就完成了,因为希泰在这方面太专业了,一般的天使投资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

盛希泰:我们不会贪多,贪多嚼不烂,因为很多创业者失败了就是那么一刹那之间,铁路岔口没有搬过来,可能搬过去的走向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更年轻的人。不要把自己搞的很高大上,做天使投资人就是做屌丝。创业者的年龄段是屌丝的,天使人觉得很牛逼的话,跟他交流的时候不会走到他心里,不能帮助他。这方面俞校长是毫无疑问有发言权。

俞敏洪:我让年轻人来跟我吃顿饭什么的还是很轻松的,我老跟年轻人有饭局。

链接1:洪泰基金LP名单

蔡晓东 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陈文思 北京思艺和文化投资公司董事长

黄怒波 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

姜 明 天明集团董事长

陆风雷 金浦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

牛根生 老牛基金会创始人、名誉会长

沈 飒 北京中科金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王玉锁 新奥集团主席

王 哲 天使投资人

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温世宽 万融集团董事长

吴少勋 劲牌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徐 勇 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总经理助理

阎 焱 赛富基金创始合伙人

曾 玉 和玉复合投资管理合伙人

张 磊 高瓴资本集团董事长

张 湧 德展集团董事长

赵文权蓝色光标传播集团董事长兼CEO

赵 勇 富华国际集团总裁

周成刚 新东方执行总裁

周少雄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链接2:洪泰基金拟投的8家项目

浙江自在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林之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博众博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思艺和文化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易后台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果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玩聚时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VV拼车。

二 : 【旧文重贴】徐小平谈俞敏洪:他不可能是个骗子




四年前,当时已离开新东方的新东方董事徐小平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谈到他理解的新东方、俞敏洪及其隐患。

徐小平曾两次离开新东方董事会,一次是2001年,一次是2006年。 第一次是徐小平在推进公司内部的企业治理,力度过分了一点,让俞敏洪觉得他应该离开董事会,之后股东投票让徐小平离开了董事会。之后徐小平写下《图穷对话录——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系统总结了新东方的留学理论,明确提出“反对‘留学无意识’”。俞敏洪读了《图穷对话录》部分章节,2002年教师节,徐小平被俞敏洪请回了董事会。新东方在2006年上市后,徐小平再次离开董事会,开始做天使投资。
在新东方面临资本市场严峻考验的当下,我们再看俞敏洪老朋友的这篇口述,或许对新东方长期存在的治理问题能微妙感受之。
没人敢挑战他,会是个严重问题
口述/徐小平
像我刚才公开地批评俞敏洪(指其后悔上市的观点),就是新东方的精神,这就是坦诚。一言蔽之,新东方的精神文化有它独特的气味。对这个文化的认同包括,在这个团队中,你是不是敢于直截了当地挑战俞敏洪,俞敏洪是鼓励这个东西的。没有人敢挑战他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新东方内失去了那么一种碰撞文化,新东方离走向衰退就绝对不远了。如果美国没有国会,那美国不可能有今天。
在新东方过去创建的过程中,我和俞敏洪的交流是一个漫长、复杂、微妙而痛苦的过程,我过去自封的使命就是挑战俞敏洪。现在我不做这个事情,我知道不做他也能成功。但在五年前、十年前,我认为没有我,他不能成功。
俞敏洪在Doing in his own way,按照他自己的方法在治理新东方。每季度俞敏洪都要向华尔街报告,报告的对象里面有我,一个季度股价掉,我微笑,到第四个季度,我就要提议召开股东大会了,我的制衡就出手了。新东方规定,(持有)10%股份以上的股东联合提名,就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当我在家里看他的会议记录时,在看华尔街每天的(股价)增长时,俞敏洪在向我报告,你不觉得这是最残酷的一种挑战吗?一种制衡吗?
我也后悔上市,我渴望新东方创业时候的那种火红生活,上市使我连董事也做不成了。我只想做董事,上市时我才五十岁。俞敏洪如果让我去做副总裁,我现在就去上班。
上市后老俞的压力更大。他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面临的质疑和询问,让他产生一种孤愤感。而我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和老俞是一样的,产生于不同的原因,他是忙得要死,我是闲得难受。
俞敏洪不再需要徐小平了,因为他有几千、几万个学生,我经常看他们买了100股、200股(新东方股票),俞敏洪必须对所有这些人负责。他负责可不是一个季度、两个季度,也不是一年两年,他不可能做假,他不可能揠苗助长。因为我对俞敏洪的基本判断是,他是个有梦想的人,他不是个骗子,他必须持续不断地报告下去,直到他光荣退休为止。

三 : 俞敏洪:2014是我的闭嘴年 徐小平:这是新东方之幸

农历春节前的一天,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大楼六层的办公区里,大部分工位空空荡荡,许多员工都已经提前休假回家。[www.61k.com]在工作区靠东边的一间十多平米的小会议室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俞敏洪时,他正在为年后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录制视频宣传片。坐在单人沙发的俞敏洪,穿着标志性的棕色毛衫外套休闲西服,蓝色工装裤和黑皮鞋之间的袜子上露出醒目的耐克标志。现在,俞敏洪与媒体的采访时间的精确度基本上控制在分钟之内,规定时间一到,他便起身离去。

徐小平 俞敏洪 俞敏洪:2014是我的闭嘴年 徐小平:这是新东方之幸

俞敏洪

一个多月前,新东方正式启动“更换基因计划”时,俞敏洪曾对外表示,“明年是我的闭嘴年。”的老搭档、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听到这话时特别高兴,他说俞敏洪闭关一年是新东方之幸。然而,当视频主持人问及如何看待家乡环境变化时,俞敏洪又没忍住,开口第一句“故乡的画面小时候是非常优美的,现在就什么都没了”。他的十几个堂兄弟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死于各种癌症。后来,这段话被搬到网上,家乡的政府官员看到了立马打电话给俞敏洪,一不注意,他又给自己惹了麻烦。

俞敏洪从来都不是怕麻烦的人。在过去30多年里,俞敏洪多以挑战者的姿态而闻名。为了上北京大学,俞敏洪高考考了三次;为了赚钱,作为北大教师,他在外“私自授课”,被全校通报批评,进而辞职开办新东方;2012年7月,美国投资机构浑水发布做空新东方报告时,新东方股价两天跌了58%,俞敏洪在微博上一方面表示浑水做空新东方没有根据,同时又感叹,“中国其实应该有浑水这样的公司,他们就像苍蝇一样,会找到臭了的鸡蛋,这样很多在A股上市的公司就不会乱来了。”

浑水风波刚过,俞敏洪又感受到了一股颠覆性的力量向新东方扑过来。“现在有几千家网络公司在做教育,都希望在未来会有所突破,这里面必然可能会出现其中一个就是颠覆式的。”俞敏洪说,这个东西你都不能去想,因为想了以后你也不可能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你能做的就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眼界之内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好,只能是这样。

新东方迷路了

放在一年前,俞敏洪对于互联网教育还真没太当回事。去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俞敏洪还曾断言,“在线教育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他的理由是,“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或者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而且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的思维是两种思维。”即便是在全线亏损、经营最为艰难的2012年,俞敏洪在这年的公司中秋聚会上仍然坚持认为,新东方的业务思路越来越清晰,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多年来,俞敏洪对新东方未来的定位,就是一个内容提供商以及地面教育商,不做平台。因此,在新东方内部,人才都是沉淀在基层,充实到各个学校,新东方各地学校校长拥有较大事权。目前,新东方在中国大陆拥有700多个教学点,俞敏洪坚信仅凭这些教学点就足够新东方支撑一段时间。他给新东方制订的风险时间表是,“网络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五到十年左右。”

早在2010年,俞敏洪告诉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新东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因为新东方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做到第一。那年,以一口东北话嬉笑怒骂而备受学生喜爱的罗永浩从新东方离职创业已经快4年,当时老罗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同样总数32次课的课程,老罗英语的收费只是新东方的1/3,而且前8次只收一块钱,即便如此,老罗英语培训当年的收入只有450万元,还不到新东方的一个零头。

在高端英语培训市场,这两年随着华尔街英语、英孚英语的崛起,新东方旗下的精英英语的优势并不明显。英孚教育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抢滩一二线城市,在中国开设学习中心数量即将超过新东方。而华尔街英语,因其母公司为英国培生集团,市场知名度较高,新东方不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作为上市公司,新东方还面临着盈利的压力。在浑水做空新东方之后的那个季度,新东方净亏超过1500万美元,当时新东方一年扩张了200多个教学点,新招聘员工超过10000人,但是近四分之三的教学点招不到足够的学生,长期闲置。对此,新东方CFO谢东萤承认,当时他和俞敏洪为浑水做空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事件分心,导致企业扩张失控。

随后新东方进行了数千人的裁员,但直到今天,新东方仍处于漫长的去“产能过剩”周期。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俞敏洪坚持内容第一、内容为王的策略就不难让人理解。做内容还是做平台,这种专业与多元的选择,历来是中国企业家难以得兼的“鱼和熊掌”。正因为如此,万科董事长王石在2009年才放出那句狠话,“只要有一天万科不干住宅,我死后也要伸出一只手表示反对。”四年后,当王石游学欧美时,主政万科的郁亮则开始悄然布局商业地产。地处珠海一隅的格力电器(27.72,-0.22,-0.79%),数十年只做空调一类产品,也实现了上千亿的销售额,性格执着的董明珠几乎把空调做到了极致,这才谨慎推出了冰箱产品。

距离那次演讲的半年后,俞敏洪也陷入了类似的抉择困境。

2013年11月,俞敏洪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内容,还是做平台,还是兼而有之,进行了涅槃般的反复思辨。尽管当时新东方刚刚披露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一年来的首度扭亏,实现了数百万的盈利。

新东方的日子刚刚好过,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在11月推出了自己的教育平台,这让俞敏洪突然间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浪潮正拍向新东方。自从使用了微信以后,俞敏洪中移动钻石卡的通讯费少了很多,他也发现了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巨大商机:“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但是,对于新东方来说,在线教育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就更别说移动互联网了。

11月16日,新东方成立20周年庆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俞敏洪后来回忆这次庆典时说因为“所有人在庆祝感慨新东方二十年不容易时,只有我一个人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因为我知道未来二十年新东方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那天,庆典一结束,俞敏洪连夜把150多名中高层员工拉到北京郊区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俞敏洪向他们发问:“新东方培训教育到底是面授教育还是线上教育?体验还是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俞敏洪也在进行艰难的抉择:“我背后有三万人的团队,如果我愿意走到线上,那三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这意味着一半人会失业。”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之前认为新东方按照内容为王思路还能支撑七八年的俞敏洪,在随后创业家杂志创办五周年年会上,若非后来媒体白纸黑字的报道,人们断难相信是俞敏洪说了那句话:“新东方基本上就要死”。俞敏洪公开质疑新东方过去成功的基因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他决定“必须更换我本人的基因,同时更换整个新东方的发展基因。更换基因这个坎过不去,基本上就要死。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手术刀式的变革太危险”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比俞敏洪更早看到在线教育的潜在市场。俞敏洪忙活着基因改造计划时,徐小平正大力投资新东方的潜在竞争对手。

大概一年多前,2012年底,世纪佳缘创始人兼CEO龚海燕宣布创建91外教网,主攻英语口语教学,当时徐小平和丁磊作为天使投资人,向91外教网注入了数百万美元。龚海燕与徐小平在2007年相识,前者说服后者投资了当时的世纪佳缘网站。徐小平和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王强2010年离开新东方,合伙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最成功的两笔投资就是世纪佳缘和兰亭集势。

除了91外教网之外,真格天使投资基金随后又投资了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一起作业网、儿童应用教育平台SmartTots、第九课堂、拓词软件。2013年11月,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徐小平说,“在线下教育领域,很难有对手能颠覆新东方,颠覆也没多大意义。但如果教育能在在线领域获得突破,那被颠覆的不仅是新东方,而是整个教育行业。”徐小平甚至预言2014年就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

俞敏洪同样也意识到颠覆者一旦爆发的惊人能量。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及他如何对抗和分散这种颠覆者力量时,俞敏洪举出零售业的例子,“国美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京东商城,新华书店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网上书店对它的冲击和颠覆。”俞敏洪意识到,颠覆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留给新东方的逃生通道是:“在颠覆者出现以前,你已经把颠覆者的一些优势吸引到你系统中来,这是最好的。”

在这点上,俞敏洪特别佩服张近东。张近东意识到电商模式势不可挡时,最先在业内采取网店和实体店“线上、线下同价”策略,这至少会让实体店损失10%左右的毛利,但也开启了苏宁成为中国版的“沃尔玛+亚马逊”超级连锁零售商的道路。张近东做出这一重要决策的这年,苏宁的销售额几乎是京东商城的3倍,但张近东依然选择了未雨绸缪。

俞敏洪会以何种方式改造新东方?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业务,俞敏洪对此并未详谈,新东方更换基因的计划,一如窗外的雾霾,让人一时难以看清。但他已经预料到“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痛苦过程,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共同获得新生,总比一个企业倒闭了,几万个员工最后突然没饭吃要更好吧。”

“实际上到最后真正教育领域所出现的真正的优质教育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纯粹的线上系统和线下系统都完不成这个任务。”俞敏洪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两个东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能利用线上的各种工具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也能利用线下学生跟老师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个人的发展变的更加轻松。这也是俞敏洪对于未来优质教育的展望。

2013年下半年,新东方内部举办了很多场交流会,俞敏洪说,他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去理解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怎样推动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雷军、周鸿祎这些互联网2.0时代的颠覆者们成了俞敏洪的座上宾。通过与越来越的互联网大佬们的思想碰撞,俞敏洪意识到,移动互联和培训教育结合起来,未来一定会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和传递模式,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教育模式,做完平台后,最重要的还是有内容。因此,移动互联战略重点在于内容、平台和机构的系统结合。

大范围、手术刀式的激烈改革方案,已经被俞敏洪排除在外。“任何突然性的革命性的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可能比变革本身还要大。”俞敏洪说,企业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老总的变革,因为企业跟国家不一样,老总的理念不变的话企业是变不过来的。

新东方上一次的企业大变革还是2002年。当时经历了十多年的创业后,俞敏洪感觉原先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于是提出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两项改革目标,为之后的上市做准备。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每一笔花销都必须走流程,过去新东方买一只圆珠笔,买一台打字机,根本不需要上报财务批准,直接买了就报销,但是按照萨班斯法案这样的做法属于损害股东利益,于是新东方花了2000多万元进行内控机制的改造。这其中,一帮创业的老员工最不适应,俞敏洪说,“因为自由惯了”,后来为了符合上市要求,这些员工都从企业退出,留下来的人“每一个人都像脱了一层皮一样”。

当时的俞敏洪饱受失眠困扰。在新东方上市前的一年,有一天俞敏洪在博客中写道:“早上起来拉开窗帘,阳光破窗而落,洒满一地。把没有睡好觉带来的烦恼消除了一半。失眠已经好几年了,几乎每天都睡不踏实,睡个好觉成了我梦寐以求的生活,但连梦寐都没有,哪里求得到。”

现在,俞敏洪的压力比新东方上市之前并未减轻。俞敏洪平均每天工作14至15个小时,竭力避免时间碎片化,每天平均有2至3个小时是在处理朋友、社会、学生和家长以及员工们的诉求。手机里的短信、微信的回复、微博、博客的更新,俞敏洪一般选择集中在一段时间集中完成,为了节省时间,他会通过和电脑连接打字回复微信。

今年2月12月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上,俞敏洪见了些老朋友不免又多喝了几杯,但这次他很克制的没有让自己喝醉。在当天晚上的主题演讲中,俞敏洪再度表达了要给自己和新东方换芯的决心:“我希望我能够产生基因突变,当然这个突变以后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不知道,但我认为在现在的商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我不基因突变的话,新东方的地面培训模式一定有一天会被取代,与其被人取代不如自己取代自己,如果我自己取代自己不成功我也心甘情愿。”

对于新东方的新一轮改革,“大部分员工都是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继续干自己的事情,我们有些岗位转到变革的岗位上,对于这部分员工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锻炼。”

理想与现实

俞敏洪的理想也许并不仅仅在于创办一个赚钱的商业公司。俞敏洪的北大校友、《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卢新宇曾经说过,“(对于北大人)我们最需要的是坚守而不是适应。”这句话就很对俞敏洪的路子。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这几年,在多个不同场合,俞敏洪都表达过后悔让新东方上市。在2011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俞敏洪对着台下的数百人说,“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他这样比喻上市:“就像你娶了一个你完全把控不住的女人一样,很难受,你又爱她,但是她又不听你的话。”此前,他在给员工的群发邮件里写到,“上市让新东方在一瞬间从对内的关注转向了对外的焦虑,从关心学生的感受转向了关注股市的动态,从关注教学质量转变为关心数据的增长……这些转变正逐渐吞噬新东方的价值体系,模糊新东方的方向。”

电影《中国合伙人》播出后,俞敏洪为了表明他并没有电影主角成东青(以俞敏洪为原型)那么窝囊,还特意撰写了一篇博客文章专门说明。在博文里,他表达了对徐小平和王强功成身退的羡慕,表示自己“只能被锁定在新东方做一个职业经理人。这和我的个性十分不符,所以曾经向媒体真情表达过,把新东方带上市一直让我很后悔”。2013年底,“曾经担负了50%行政管理任务”的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离职,这意味着短期内,俞敏洪更加难以从繁杂的公司日常管理事务中抽身。

对于俞敏洪的这种“办教育”理想主义,坊间各有说法。比如,新东方员工开完会,要宣誓效忠新东方,这时就有人质疑:“俞老师的理想主义是油,新东方的经营管理是水。”还有人提出疑问,俞老师的理想在教育,做的是却是培训,尤其在出国英语业务奠定霸主地位之后,并没有进军真正的教育事业,而是进入了培训味道最浓的中小学教育业务,这就显得有些纠结。

为开展中小学教育培训业务,2009年,俞敏洪曾带着一帮新东方高管去日本,考察日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希望能分析中日教育的不同并从中受益。尽管“小时候对日本恨之入骨,日本侵华伤害中国人民太深,到今天日本还死不认错,我们依然不能原谅。”结果他发现,“一个地理面积不大,资源稀缺的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雄居世界前列,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俞敏洪真正想干的是什么?这在新东方内部已经不是一个秘密。2013年5月,俞敏洪表示,他真正的理想是“创办一所鼓励通识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的私立文科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在最近十多年中,每三个哈佛的中国留学生中就有一个曾经在新东方上过课,数十万中国学生都曾经做过俞校长的学生,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新东方,显然难以承载俞敏洪的梦想。当初的三个合伙人,如今徐小平、王强均已经完成向天使投资人的转型,只剩下俞敏洪还在搞培训、办教育。三次高考、北大被迫辞职,这些在传统教育体制下的种种挫折,也许是俞敏洪孕育理想、做出当下选择的最初温床。

前些年,俞敏洪就曾想办新东方大学,在北京郊区看中一块地皮,可土地许可证一直办不下来,这事便一直搁置下来。2013年10月初,俞敏洪接手了北京工业大学附属独立学院——耿丹学院,开始“用后半生,打造出一所出色的中国私立大学”。数月之内,俞敏洪参加了学生的郊游、观看学校文艺晚会,还作过几次演讲,一些专业的英语课也改为新东方老师教授。徐小平说,在老俞去演讲前,只有20%的学生去阅览室,现在在图书馆都找不到位子了;过去英语课只有20%的人上,但新东方老师去了后,教室里坐满了人。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俞敏洪徐小平-俞敏洪:离世时如只有一个人来看我 希望非徐小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220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