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世民简介-李世民简介资料

发布时间:2017-10-11 所属栏目:李泰民综艺

一 : 李世民简介资料

范文一:李世民资料简介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www.61k.com”

他像荀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主要成就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

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开创贞观之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如流,在同父亲和兄弟一起谈论兵法以及如何排兵布阵时,他总是表现得见识超群,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早期从家庭中得到的良好军事熏陶,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些为他以后征战沙场、纵横杀敌提供了丰富的军事营养。

晋阳起兵

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爱民如子

法治天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

强盛王朝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吏治清廉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尤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为政举措

政治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经济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民族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25]

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人物评价

总评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吴兢(唐代史学家、官员):“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刘文静(李渊太原起兵的三个元功谋臣之一):“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

范祖禹(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学家):“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李敖(作家,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李世民与魏征

1、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

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2、 “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

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小故事:

1. 太宗初当皇帝,有人就给太宗上了一道奏本:“请求皇帝废除身边的奸邪大臣。”

不过,谁是奸邪大臣呢?这倒给太宗出了一道难题!

太宗于是召见此人:“朕的大臣,都是贤人,那么,谁是奸邪的人呢?”

那人想出了一个妙计:“臣在民间,不能确切知道奸邪的人是谁。不过,可以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畏惧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臣子;如果会顺着陛下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奸邪的臣子。”

没想到,太宗却断然拒绝:“流水的清与浊,决定于他的水源,国君好比源头,臣民就如水流。如果国君自己以谎言欺世,却想要臣下正直真诚,就好比水源混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你说得办法不错,但朕要臣民真诚纯正,若还以此方式试探君臣,又怎能作为施行教化的办法呢?”

原文地址.html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他像荀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征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

主要成就

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

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

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

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

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

开创贞观之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如流,在同父亲和兄弟一起谈论兵法以及如何排兵布阵时,他总是表现得见识超群,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李世民早期从家庭中得到的良好军事熏陶,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些为他以后征战沙场、纵横杀敌提供了丰富的军事营养。

晋阳起兵

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爱民如子

法治天下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作为一位万人之上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唐太宗不愧是一位开明的皇帝。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

强盛王朝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正因为有了贞观之治的基础,武则天才能做到“政启开元”,从而为开元盛世奠定基础。

吏治清廉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道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尤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为政举措

政治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征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经济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民族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公元627年(贞观元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25]

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人物评价

总评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吴兢(唐代史学家、官员):“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刘文静(李渊太原起兵的三个元功谋臣之一):“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

范祖禹(北宋中期著名的史学家):“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李敖(作家,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唐太宗是历史上最有„奇情‟气质的英雄人物,柔情侠骨,一应俱全。在打天下的政治斗争中,当然他有和人一样的霹雳手段,但在这些政治性的„俗情‟以外,他有许多„奇情‟,使江山多彩,为人类增辉。”

李世民与魏征

1、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

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2、 “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

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小故事:

1. 太宗初当皇帝,有人就给太宗上了一道奏本:“请求皇帝废除身边的奸邪大臣。”

不过,谁是奸邪大臣呢?这倒给太宗出了一道难题!

太宗于是召见此人:“朕的大臣,都是贤人,那么,谁是奸邪的人呢?”

那人想出了一个妙计:“臣在民间,不能确切知道奸邪的人是谁。不过,可以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不畏惧陛下盛怒,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臣子;如果会顺着陛下喜怒,迎合心意的,就是奸邪的臣子。”

没想到,太宗却断然拒绝:“流水的清与浊,决定于他的水源,国君好比源头,臣民就如水流。如果国君自己以谎言欺世,却想要臣下正直真诚,就好比水源混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一样,那是不可能的。你说得办法不错,但朕要臣民真诚纯正,若还以此方式试探君臣,又怎能作为施行教化的办法呢?”

范文二:李世民简介

唐朝李渊之后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乃李渊次子。由“玄武门之变”成为太子。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驾崩于长安含风殿,享年52岁,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1]

唐太宗 - 早年经历

唐太宗于隋皇十八年(59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武功别馆,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义宁二年三月,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2]

唐太宗

同年(618年)五月,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即皇帝位,国号大唐,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赵公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六大战役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

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陜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 -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

兵马,以防止李世民篡夺皇太子之位。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抢先一步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八月初九,唐高祖被逼退位,李世民便做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占李元吉之妻。

尔后李渊让出军权予秦王。数日后,秦王晋为皇太子,未久李渊禅位于李世民,次年改元贞观。

唐太宗 -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范文三:李世贤简介

李世贤

李世贤(1834—1865.8.23),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名将。

1834年(道光十四年)李世贤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跟随父母种地烧炭,在苦水中度过了童年。

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等领导拜上帝会会众举行金田起义,在桂平、武宣、象州等地,抗击前来镇压的清军。8月,太平军突出清军包困,在向永安(今蒙山)进军途中,路过藤县宁凤乡,李世贤与堂兄李秀成等加入太平军。他跟随大将罗大纲出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直捣南京。一路上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太平军定都天京(南京)后,他留京担任民政管理工作。

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次年5月,石达开又率数万精兵出京远走,使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受到很大削弱。1858年,洪秀全恢复了早期的五军主将制度,李世贤被封为左军主将,驻扎安徽芜湖,主持皖南军务。

这时,清廷任命和春为钦差大臣,张国梁帮办军务,在天京城外复建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德兴阿,在天京对岸的浦口,江浦,建立起江北大营,天京又陷入清军的包围之中。

1858年春,李秀成奏请天王洪秀全旨准离京,调度各路太平军,图解天京之围。李秀成出天京南门,赴芜湖与李世贤商酌军事,决定一人敌南岸,一人敌北岸。6月,李秀成部在安徽全椒大刘庄被清军打败,解救天京未能如愿。

为了统一指挥各路太平军协同作战,1858年8月上旬,李秀成,李世贤、陈玉成等将领会于安徽枞阳,商定进军策略。会上决定先由陈玉成、李世贤进取庐州,李秀成回师全椒,待陈玉成、李世贤前来会师后,再攻江北大营。

会后,李世贤与陈玉成率部经桐城、舒城北上,于8月23日一举攻克庐州,陈玉成率部按原计划前往滁州,会合李秀成部,于9月27日攻破了江北大营。李世贤没有参加二破江北大营的战斗,自庐州返回江南,担任牵制清军的任务。11月30日,李世贤军连破安徽宁国府(今宣城)附近清营,斩游击曹兴隆、郑士绉,进逼湾沘、水阳。12月14日,攻提督邓绍良大营,斩自江南来援的总兵戴文英。15日,破大营,斩邓绍良。然后分兵三路,向江苏高淳、秣陵关和江宁镇东进。李世贤军在江南的积极活动,有效地配合了陈玉成、李秀成部二破江北大营和三河镇大捷的进行。

在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和西援三河的时候,滁州守将李昭寿、江浦守将薛之元先后叛变投清,天京北路的交通又受威胁。1859年3月之后,李世贤前往江北,会同李秀成部,在江浦、浦口一带与清军作战,直到秋后才返回江南,

1859年底,江南大营对天京的包围也越来越严密,与外界的联系日趋困难。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李秀成与干王洪仁玕商议,“约英王虚援安省,而忠、侍王即伪装缨帽号衣,一路潜入杭、湖二处”(《洪仁玕自述》,《太平天国文书汇编》553页。),以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然后由小路回师天京,围攻江南大营。1860年1月,李秀成前往芜湖,召开由李世贤等将领参加的军事会议,宣布攻杭救京的战略。会后,各路将领回归原防,依计划行动。

李世贤按照预定部署向皖南进军。2月16日,会同右军主将刘官芳等占领泾县,20日占旌德、石埭。然后分军由刘官芳继续进向绩溪、徽州(今歙县),造成太平军继续南下的假象,迷惑清军。李世贤则挥师东向,占领宁国县,进入浙江境内,与李秀成部会合。2月29日,与李秀成部一起占浙江安吉后,于3月4日,再攻清军于虹星桥,进占长兴。李秀成领兵向杭州急进,李世贤则引兵攻湖州,以迷惑和牵制清军。李世贤抵湖州城外后,用炮轰城,并架起云梯,准备破城。钦差大臣和春闻讯,派出水陆师增援,也分散了江南大营的部分兵力。

3月19日,李秀成所部攻下杭州,四天之后,江南大营援兵抵杭州城外。李秀成认为凋动敌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连夜撤出杭州,疾驰北返,于4月8日在安徽建平(今郎溪)召开军事会议。李世贤和辅王杨辅清、定南主将黄文金、平西主将吴定彩等共同商定进攻江南大营的详细计划。会后,太平军分东西两路进援天京:杨辅清领西路军取道高淳、东坝,指向秣陵关。李世贤领东路军,取道溧阳,指向句容。

4月13日,李世贤率部进占江苏溧阳,击毙知县尚纳布等,接著分兵一支佯攻常州,迫使两江总督何桂清调兵堵御,然后自率主力,围攻金坛,因守将顽抗,即撤围西向,于4月23日占领句容,从而截断了江南大营的后路。

这时,英王陈玉成也自江北前来,抵达江宁镇。太平军各路先后到达预定地点,完成了总攻江南大营的战斗部署:李世贤部进至天京北郊红山、燕子矶一带,李秀成部至尧化门,刘官芳部至高桥门,杨辅清部至雨花台,陈玉成部至善桥。天京城内也派兵自东南各门出击,对江南大营进行内外夹击。5月2日总攻开始。这几天,雷雨交加,夹带冰雹,各路太平军冒雨进攻。人喊马嘶,炮声轰鸣。陈玉成部首先攻破西翼防线,白城内出击的太平军抛掷火罐落入清军营内,引起火药爆炸,清军闻声纷纷东撤。5月5日夜,孝陵卫附近敌营多处起火,兵勇焚营溃走。5月6日晨,太平军攻破城东小水关清营,钦差大臣和春等逃往镇江。清军苦心经营多年的江南大营,再次被彻底摧毁,天京之围全解,太平军军威大振。

5月11日,洪仁玎、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登朝庆贺,并在殿前商议进兵策略。陈玉成主张救安庆,洪仁玕,李秀成主张东取苏(州)、常(州),李世贤提出南取闽浙。最后洪秀全采纳了洪仁玕、李秀成的建议,并命李世贤,杨辅清等联合东进。

5月15日,由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所部组成东征军,从天京出发,经句容东进。19日,大败清军于丹阳城外,毙湖北提督王浚,帮办军务张国梁溺水死。26日,克常州;30日,占无锡;6月2日占苏州。之后,李世贤按计划继续南进,连占吴江、平望,15日占浙江嘉兴。并连占平湖、海盐、乍浦,准备配合李秀成进攻上海。

在太平军东征苏、常之际,曾国藩、胡林翼则指挥湘军步步东侵,完成了对安庆的围困。曾国藩坐镇祁门,胡林翼坐镇太湖,分别指挥皖南、皖北的战争。

1860年9月,天京方面最后确定了为对付湘军东侵的西征计划,其具体部署是:陈玉成率军从长江以北,由安徽入湖北攻武昌;李秀成率军经皖南,江西,从湖南进攻武昌。两军约定于第二年4月会师。为了配合两支大军西征,牵制清军主力,李世贤、杨辅清则先攻皖南,然后横渡鄱阳湖西进。

1860年9月,李世贤自浙东西趋。26日,协同杨辅清等攻占安徽宁国府,斩提督周天受。10月6日占绩溪。9日,败道员李元度,占徽州府。之后,李世贤一度折回浙江,经淳安攻占严州(今建德)、寿昌、桐庐、富阳、临安等地以为基地,并掩护皖南的军事行动。然因兵力不足,所克各城,又先后被清军夺占。12月7日,李世贤攻湖州不下,复入安徽徽州,会同杨辅清等围攻曾国藩祁门大营。

12月28日,李世贤自休宁逼攻曾国藩祁门大营,为湘军张运兰部所败。此时,祁门已被太平军四面围困。就当时兵力来说,太平军占有绝对优势,由于没有统一指挥,各路太平军各自为战,虽都不同程度地给敌以打击,但终未能攻破祁门大营。

1861年3月,李世贤率部进占婺源,准备绕道江西,切断皖南湘军粮道,伺机回攻祁门大营。21日,他入江西攻乐平,败左宗棠部于甲路。4月9日,攻占景德镇,毙总兵陈大富。此时,李世贤本拟回攻祁门,途中闻留驻江西的部队遭到左宗棠部反击,便又折回进攻乐平。不料,与左宗棠部交战受挫,损失万余,被迫败退浙江常山。李世贤担负进军赣东和攻击曾国藩祁门大营的任务均未完成。

李世贤入撕江后,即分兵三路东进,先后占江山、龙游、汤溪,金华等地,并在金华建立王府,以为立足之地。到9月底,浙江西部衢州、金华,严州和处州的大部地区已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下。

李世贤部占领浙西后,便向浙东发展,部将黄呈忠,范汝增等连占嵊县、新昌、奉化等府县,逼近宁波。12月9日,在保护外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保证下,分南北两路进攻宁波,城内清军纷纷溃退,太平军未遭任何抵抗即占领了宁波府城。

李世贤占据浙江大部地区后,清政府便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准备率军自江西东援浙江。

1862年(同治元年)3月,李世贤自金华率部进至衢州,阻止左宗棠部东侵。为了断左宗棠后路,他还亲率所部抵江山县,与清军大战于石门、花园港一带,互有伤亡。4月23日,他弃江山、衢州,退守金华。

正当李世贤在浙西阻击左宗棠军东进时,曾国荃已率湘军进抵天京城下,掘壕筑垒,威胁天京。天王洪秀全遂命李秀成速从苏、浙地区抽调兵力援救天京。李秀成接到天王诏旨后,调集李世贤、陈坤书等十三王的军队约10余万人回救天京。

10月13日,太平军于天京外围进攻曾国荃部湘军的战斗正式开始。23日,李世贤自浙江率军三、四万人赶到天京城外,协助李秀成猛攻东路。太平军用箱筐装土,排砌濠边,明防敌人大炮轰击,暗凿地道准备进攻敌营。曾国荃则挑选“锐卒”进行反击,破坏太平军的地道作业,并相机对太平军实施反击,造成很大伤亡。11月13日,李秀成、李世贤集中东路的部队,潜伏在天京城外雨花台,待地道轰蹋曾国荃军营墙时,便乘势猛扑,踊入缺口。湘军立即从营中冲出堵御,太平军终不得入。11月26日,李秀成、李世贤等十三王因围攻雨花台湘军45天不下,粮食又缺,只得下令撤围。李世贤率部退秣陵关,后又退至东坝。

十三王解救天京失败之后,洪秀全命李秀成“进北攻南”,而留李世贤保卫天京,故1863年李世贤一直活动于天京周围,未能返回浙江战场。1863年初,李世贤一再进攻皖南金柱关,均未奏效。随后,李世贤部即在金柱关,宁国府一带与敌周旋。

1863年夏,李鸿章率淮军自上海西侵,苏州危急。李世贤奉李秀成之命,领军前往增援,与淮军将领刘铭传、郭松林、张树声等战于无锡四郊。11月23日,李世贤会同无锡守将黄子隆和自常州来援的陈坤书等,与淮军大战失利,李世贤乃回守漂阳,陈坤书回守常州。12月4日,苏州失守,12日,无锡陷落。淮军转攻常州。

与此同时,天京形势日趋恶化,太平天国控制的地盘逐渐缩小,京城内的粮食来源日竭。李世贤分析形势,主张撤出天京,保存实力,另图生路。李秀成撤出苏州后,退至丹阳。李世贤派人力劝李秀成赴漂阳共商战略,不让他回天京。但李秀成没有采纳。1864年春,李世贤取道皖南,进入江西。

1864年7月19日天京失陷。天京周围的太平军也纷纷撤向江西。这些部队在李世贤领导下,继续高举反清旗帜,与清军进行英勇的战斗。

8月12日,李世贤从江西宜黄走南丰,围宁都,占雩都、信丰,复自梅岭入广东,攻南雄,沿粤赣边界,占广东平远、镇平、大埔。10月14日,占福建漳州府,在这里布告农商,各安所业,照常完粮、纳税,并致书英,美,法各国领事,申述太平天国的主张,准备干一番事业。在军事上,他遣军出击,攻城略地,12月1日,大败清军,毙署福建陆路提督林文察以下近千人。至1865年初,龙岩、永定、南靖、云霄、长泰皆为太平军占领,拥众十余万人。

由于太平军余部会集闽南,闽浙总督左宗棠由杭州赶赴福建督师,所部湘军分三路入闽。中路、东路湘军在提督黄少春、高连升督率下,往攻漳州。清廷为了加强镇压福建太平军的兵力,又从江苏调派提督郭松林率装备洋枪的8000淮军,由海道增援福建,在厦门登陆助攻。

4月14日,李世贤率部自漳州主动出击,遭到郭松林部的反击,伤亡三、四千人。5月,李世贤于漳州外围与清军连战失利。15日,郭松林、高连升等指挥湘淮军,攻破漳州城,李世贤率部与敌巷战不胜,最后弃城西撤。漳州周围各县也陆续为清军所占。

5月26日,李世贤部在永定又为清军所败,部众纷纷逃散、投敌,他只身逃出,昼伏夜行,于8月19日至镇平,入康王汪海洋军营。23日,为汪刺死,年仅32岁。

范文四:李昱和《幻蝶》专辑资料简介

李昱和《幻蝶》专辑简介:

【专辑曲目】:

《幻蝶》中华全总文工团青年歌唱家李昱和第二张全新民歌中国风专辑:民族跨界流行的唱法,传统融合时尚的风格,开新法,更创新风。华语乐坛第一词人方文山倾情贡献主题歌,中国风、R&B、新民歌,传统民歌的精华与时尚元素合璧,诠释跨界的新民歌理念,张扬传统现代的风尚。容纳是为了尝试,融合是为了创新,《幻蝶》则是为了树立中国新民歌界一个里程碑,纳深层传统文化主题入民歌,以艺术传承文化,融时尚现代元素入民歌风格,以音乐传播情怀。此为中国新民歌界首张汇集最全中国风作品的【时尚民歌中国风】专辑。

《幻蝶》,是艺术的跨界崇新,更是文化的传承。专辑歌曲中的传统文化精髓处处流淌。 《和润天下》之和合文化,儒家以和为本,包容不同,和而不同润天下,厚德载物传文化。 《一梦茶香》之茶文化,吟唱道家自然无为情怀,以茶联天与人,天人合一,一梦茶香山水尽在其中。

《粉墨人生》之戏曲文化,抒发悲欢离合的佛家人生情怀。生死轮回,空虚形色,如同粉墨面具下,如戏般的人生,曲终人散启幕又从头。

《觅知音》,为向老上海怀旧民歌的一次新致敬,似曾相识的老上海曲调,融合了BLUS、JAZZ等音乐元素,传唱着并非逝去的那些悠悠的旧时光。

《月牙弯弯》、《思念霓裳》、《修行》、《烟雨入梦》等,无论主题,还是音乐,以全新的精心制作再一次奠定了此张专辑新的中国风+R&B风格的基础,并在民通结合的演唱过程中,含蓄地加入了些许现代电子元素,借此彰显新民歌多元化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展无限的探索创新之精神。

《幻蝶》,开创了流行中国风音乐融入新民歌领域的先河,在中国新民歌领域上更是独领风骚。这是探索也是创新,这是传承也是开来,李昱和所提倡的【时尚新民歌】的多彩风格,正为中国歌坛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和活力。从《幻蝶》开始,也从《幻蝶》纷飞。荡漾天之外,灿烂如花海。《幻蝶》随梦开,风从东方来。

【歌词赏析】:

《幻蝶》

作词:方文山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薄雾山岚 浅浅几座山, 炊烟淡淡 枫叶染黄 垂柳轻晃 在拱桥两旁, 雨夜里风声回荡

经过牌坊 撑把油纸伞, 寒风中我一人独往

面朝北方 我寻找想象, 传说中的村庄

草桥结拜 三年寒冬, 九妹心事无人懂

山伯十八里路相送, 千年后故事依然动容

梁祝幻化为蝶 人间千年几回

凄美中烟缘 你独缺

深闺绣花心在 绣着谁

花轿里有泪 心已碎

梁祝彩蝶纷飞 誓言几世轮回

你们在生前 暂离别

身后比翼双飞 永不悔

任朝代更迭 愛相隨

红尘过往 墨迹尚未干, 我重温古老的月光

古街老巷 高耸马头墙, 遮掩了谁的伤

书院苦读 过眼匆匆, 楼台相会诉情衷

青石板路脚步沉重, 英台叹良缘无力东风

梁祝幻化为蝶 人间千年几回

凄美中烟缘 你独缺

深闺绣花心在 绣着谁

花轿里有泪 心已碎

梁祝彩蝶纷飞 誓言几世轮回

你们在生前 暂离别

身后比翼双飞 永不悔

任朝代更迭 愛相隨

故事蜿蜒一条河 月光下清澈

故事蜿蜒一条河 我们听说了

飞过的丹顶鹤 忠贞的颜色

故事蜿蜒一条河 我们都感动着

《一梦茶香》

作词:王生宁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床前明月光 洒落在他乡

一杯清茶袅袅为谁香

横笛吹落花 小窗绘斜阳

心如柳絮纷飞老地方

山水蝶恋花 烟火蒸新泉

春风不解情怀传清香

甘醇入紫砂 氤氲溢家乡

最是美丽江南好时光

品一壶茶香 念世事流转

几度春来秋往从容心中忘

醉一梦茶香 赏人间风光

一曲高山流水相随日月长

床前明月光 洒落在他乡

一杯清茶袅袅为谁香

横笛吹落花 小窗绘斜阳

心如柳絮纷飞老地方

山水蝶恋花 烟火蒸新泉

春风不解情怀传清香

甘醇入紫砂 氤氲溢家乡

最是美丽江南好时光

品一壶茶香 念世事流转

几度春来秋往从容心中忘

醉一梦茶香 赏人间风光

一曲高山流水相随日月长

品一壶茶香 念世事流转

几度春来秋往从容心中忘

醉一梦茶香 赏人间风光

一曲高山流水相随日月长

《月牙弯弯》

作词:唐心艺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一泓远方流淌的泉,幽幽清澈在我心间 月牙弯弯倒影湖面,似那多情美丽红颜

星光点点晕染天边,微风轻吻如梦如幻 问燕子谁比我思念,犹恋初遇的那一晚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为你弯弯为你而圆满 多么孤单我都会情愿,只想给你所有的温暖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守候一生一次的浪漫 听着你说到海枯石烂,但愿此情能感动上天

Rap:

美丽的你像月亮弯弯,

如此的多情让我爱恋,

还记得相遇时的夜晚,

你的美和好让我惊艳,

我发誓今生如你所愿,

只要你不管海角天边,

就让月亮见证誓言,

牵你的手心到永远。

一泓远方流淌的泉,幽幽清澈在我心间 月牙弯弯倒影湖面,似那多情美丽红颜

星光点点晕染天边,微风轻吻如梦如幻 问燕子谁比我思念,犹恋初遇的那一晚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为你弯弯为你而圆满 多么孤单我都会情愿,只想给你所有的温暖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守候一生一次的浪漫 听着你说到海枯石烂,但愿此情能感动上天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为你弯弯为你而圆满 多么孤单我都会情愿,只想给你所有的温暖

我象那月牙守在天边,守候一生一次的浪漫 听着你说到海枯石烂,但愿此情能感动上天

《觅知音》

作词: 唐心艺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春风又落在窗台,梳妆在等谁归来 思念像一抹云彩,留不住心上的爱

想你如石沉大海,寄给风随它摇摆 小曲歌唱的痛快,却也痛在了心怀

江南的雨诗一般离开,天涯的歌醉了大上海 梦里知音霓虹下徘徊,只怕我们牵不到未来

别笑我此生有口难开,那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怪我蹉跎了太多等待,辜负你的发白了又白

想你如石沉大海,寄给风随它摇摆 小曲歌唱的痛快,却也痛在了心怀

江南的雨诗一般离开,天涯的歌醉了大上海 梦里知音霓虹下徘徊,只怕我们牵不到未来

别笑我此生有口难开,那是身不由己的无奈

怪我蹉跎了太多等待,辜负你的发白了又白

《粉墨人生》

作词:王生宁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九龙口 四击头 粉墨登场面含羞

低吟唱 轻弹奏 歌尽桃花舞水袖 琵琶记 牡丹亭 爱恨一梦泪不休

琴弦催 锣鼓响 千古英雄一杯酒

一颦一笑 生旦净末丑

戏里人生 道不尽风流

满宫满调 唱人世悠悠

曲终人散 启幕又从头

台前一回眸 幕后几春秋

粉墨人生路 此梦谁看透?

台小故事多(啊)人在戏中游

倾尽所有爱 只为美长留

一颦一笑 生旦净末丑

戏里人生 道不尽风流

满宫满调 唱人世悠悠

曲终人散 启幕又从头

台前一回眸 幕后几春秋

粉墨人生路 此梦谁看透?

台小故事多(啊)人在戏中游

倾尽所有爱 只为美长留

《思念霓裳》

作词:唐心艺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梧桐摇曳旧夕阳,一缕遗落美人旁 望眼欲穿春江上,能否捎去书信香

青石板上明月光,舞一曲思念霓裳 琴声欲滴犹天上,窈窕倩影水中央

风不舍云依然流淌,红颜醉天涯各一方 千里外隔世的欢畅,缠绕在心上远远观望

好想念梦里的家乡,借给我相思化成霜 散不去温柔的惆怅,缠绵了我此生难忘

梧桐摇曳旧夕阳,一缕遗落美人旁 望眼欲穿春江上,能否捎去书信香

青石板上明月光,舞一曲思念霓裳 琴声欲滴犹天上,窈窕倩影水中央

风不舍云依然流淌,红颜醉天涯各一方 千里外隔世的欢畅,缠绕在心上远远观望

好想念梦里的家乡,借给我相思化成霜 散不去温柔的惆怅,缠绵了我此生难忘

《烟雨入梦》

作词:李俊伟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千言万语难描绘你柔情万种

千丝万缕难遮掩那一抹胭脂红 细雨如筝轻弹一曲怅惘谁在听 缠缠绵绵你的歌犹在当年记忆中

千山万水难忘却你昔日笑容

千里万里难寻觅那一夜杨柳风 月色如水洒下一地思念谁能懂 点点滴滴你的爱依然石板深巷中

又逢更漏时分看烟雨入梦

总有人孤影窗前含泪到天明

烂漫春花秋月难抵一季冬

叹红颜易老岁月不解柔情

又逢落花时节看烟雨入梦

那是谁一夜未眠还在痴痴等

遥望长亭篱外听马蹄做声

叹聚散有时梦外依然未醒

又逢更漏时分看烟雨入梦

总有人孤影窗前含泪到天明

烂漫春花秋月难抵一季冬

叹红颜易老岁月不解柔情

又逢落花时节看烟雨入梦

那是谁一夜未眠还在痴痴等

遥望长亭篱外听马蹄做声

叹聚散有时梦外依然未醒

《修行》

作词:唐心艺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雨漫过窗棂,泛黄了铜镜

墨夜半盏灯,映照着深情

怪思念太重,消瘦了曾经

花开扰清梦,何不来相逢

你吻我带泪的妆容,却不知我心有多痛 爱上你要怎么修行,才可能注定这爱情

你的眼睛雨淡风轻,看清我今生的宿命 如果这样爱会永恒,我愿为你沉醉不醒

雨漫过窗棂,泛黄了铜镜

墨夜半盏灯,映照着深情

怪思念太重,消瘦了曾经

花开扰清梦,何不来相逢

你吻我带泪的妆容,却不知我心有多痛 爱上你要怎么修行,才可能注定这爱情

你的眼睛雨淡风轻,看清我今生的宿命 如果这样爱会永恒,我愿为你沉醉不醒

《梦想之美》

作词:唐心艺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明月清风如水,心上绽放玫瑰 一场花开的美,生命难能可贵

梦想敞开心扉,在天空中迂回 我愿紧紧相随,为爱勇敢去追

梦想多么美,和你一起飞 风雨不曾累,今生相依偎

梦想多么美,穿越山和水 只为一句话,真爱永不悔

梦想敞开心扉,在天空中迂回 我愿紧紧相随,为爱勇敢去追

梦想多么美,和你一起飞 风雨不曾累,今生相依偎

梦想多么美,穿越山和水 只为一句话,真爱永不悔 真爱永不悔

《和润天下》

作词:王生宁

作曲:董 刚

演唱:李昱和

上下五千年 江山九万里 紫气东方来 和风化细雨 海纳黄河归 牡丹香四季 龙凤齐飞舞 祥云开天地

融合鼎立成一家

富贵平安满中华

古今不改仁与爱

和而不同润天下

写意山水画 对唱平仄法 唐宋元明清 谈笑一壶茶 丹青点春秋 琴弦弹风雅 仁义礼智信 飘香千万家

和衷共济蓝天下

九州绽放七彩花

千年万里情相约 厚德载物传文化

融合鼎立成一家 富贵平安满中华 古今不改仁与爱 和而不同润天下

范文五:李湘个人资料李湘个人资料简介

李湘是我们熟悉的主持人,而李湘近年来成为幕后的股东很多。李湘从主持人蜕变成湖南台的及大股东之一,真的额很厉害、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李湘个人资料。

李湘个人资料 李湘个人资料简介

李湘(1976年2月1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主持人、出品人、制片人,北京快乐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湖南芒果传媒有限公司(芒果影业)总裁。[1]

1997年主持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2003年央视索福瑞收视调查全国卫视最受欢迎主持人第一名;2003年连任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环保大使”;三次评为“最受欢迎主持人”称号;获中国“金话筒”奖主持人称号。[2] 2001年被评为湖南广播电视局“最受欢迎主持人”并立二等功。

[2]

李湘的个人情感历史揭秘

2004年11月,正式离开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2013年8月,李湘出任深圳卫视副总监职位

2004年7月,28岁的李湘向媒体透露将要结婚的喜讯,对象是一名钻石商,两人从相识到决定结婚仅仅“一个月零三天”。2004年10月,李湘透露已与李厚霖登记结婚。两人拍摄数万港元的婚纱照。2005年1月2日,李湘和李厚霖在北京举行盛大婚礼。2006年11月22日,李湘通过博客首次承认已与李厚霖离婚。

李湘与王岳伦结识于2005年年底,当时李湘推出两首新歌《不用说爱你》和《012****》,王岳伦担任这两首歌曲的MV导演。2009年3月,二人证实已在1月份正式登记结婚。[8] 2014年5月11日,李湘发出微博自曝已怀有二胎。

维度女性网娱乐八卦

范文六:世界地球日资料简介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

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李鹏总理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活动。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

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李鹏总理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活动。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范文七:世界地球日资料简介

对世界地球日资料你了解多少呢,看看下文吧!

1970年4月22日是世界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

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李鹏总理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活动。从此,我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

上文是世界地球日资料

范文八:世界气象日资料简介

201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

节日简介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

世界气象日简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由世界气象组织于1960年6月确定。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为了加强国际间的气象研究与合作,更好地把气象观测结果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1878年国际气象组织在维也纳成立,该组织1947年9月召开气象局长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于1950年3月23日正式生效,国际气象组织由此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并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决议,从1961年起将公约生效日,即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在这一天以多种方式举行庆祝活动,宣传气象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并且每年气象日都选定一个主题,号召各成员国以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主题的选择基本上围绕气象工作的内容、主要科研项目以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国人民了解和支持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唤起人们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和热爱,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气象日起因与发展

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每年的3月23日被定为“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

国际气象组织原为非官方性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在其各成员国代表签订的世界气象组织公约生效一周年之日,即1951年3月23日,改组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成为政府间的国际气象合作机构,并与联合国建立关系。

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委员会决定把每年3月23日定为世界性纪念日,要求各成员国每年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每年世界气象日都有一个中心活动内容,各成员国在这一天可根据当年的中心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如组织群众到气象台站参观访问,举行有政府领导人参加的群众庆祝仪式,举办气象仪表装备、照片、图表和资料的展览,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报道特写文章和讲话,放映气象科学电影,发行纪念邮票等。

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极地地区是全球气候系统的冷源,对全球的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两极地区冰盖上大气沉积物的详细观测,可以了解两极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2006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大部地区气候持续偏暖,极地冰层正在迅速溶化。2007年2月1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专家预测,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升高1.8至4摄氏度,海平面可能升高18至59厘米。

科学界已记录到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岛冰原正在不断消失,并发现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的结冰时间越来越短,过去基本在海冰上度过一生的北极熊开始逐渐向陆地转移。专家预测,如果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地区冰层消失,那么全世界的海平面将上升7米,这对于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意味着“灭顶之灾”。因此,保护极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提高全球对北极海冰、南极冰盖变化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国际社会对极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世界气象组织确定了2007年气象日的主题——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极地气象的影响。这一主题的确立还与2007年3月1日启动的2007-2008年“第四次国际极地年”活动密切相关。

国际社会对极地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882年至1883年,世界气象组织的前身国际气象组织就发起组织了“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活动,有12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对南北极进行了考察,标志着极地考察从探险时代进入到科学考察时代,也宣告了极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的开始。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

1947年9月—10月,国际气象组织(imo)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45国气象局长会议,决定成立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并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公约。公约规定,当第30份批准书提交后的第30天,即为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之日。

1950年2月21日,伊拉克政府提交了第30份批准书,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正式诞生。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执委会第20届会议决定,把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

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的气象工作者都要围绕一个由wmo选定的主题进行纪念和庆祝。

开展“世界气象日”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各国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活动情况以及气象部门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推动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世界气象组织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开展气象业务和气象科学合作活动的国际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拥有成员151个,中国是世界气象组织最早的创始国和签字国之一。世界气象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促进世界范围气象观测网的建立和推行气象观测业务标准化。促进国际间的气象资料交换和提出观测、统计资料的统一规格;促进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资源、农业以及其它方面的应用;促进水文业务的开展和加强气象部门与水文部门间的合作;鼓励气象学及有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员培训。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气象组织主要活动集中在以下几项国际合作计划;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人类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计划;技术合作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以及世界气候计划等。

1971年10月,第2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此后,中国陆续加入了联合国所属的一些专门机构,其中最早批准加入的专门机构就是世界气象组织。

全球气候变暖使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全球综合观测,人类可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世界气象日历年主题

1961年气象

1962年 气象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贡献

1963年交通和气象(特别是气象应用于航空)

1964年气象—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1965年国际气象合作

1966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67年天气和水

1968年气象与农业

1969年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

1970年气象教育和训练

1971年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2年气象与人类环境

1973年 国际气象合作100年

1974年气象与旅游

1975年气象与电讯

1976年 天气与粮食

1977年 天气与水

1978年未来气象与研究

1979年气象与能源

1980年人与气候变迁

1981年世界天气监测网

1982年空间气象观测

1983年气象观测员

1984年气象增加粮食生产

1985年气象与公众安全

1986年气候变迁,干旱和沙漠化

1987年气象与国际合作的典范

1988年气象与宣传媒介

1989年气象为航空服务

1990年气象和水文部门为减少自然灾害服务

1991年地球大气

1992年天气和气候为稳定发展服务

1993年气象与技术转让

1994年观测天气与气候

1995年公众与天气服务

1996年气象与体育服务

1997年天气与城市水问题

1998年天气、海洋与人类活动

1999年天气、气候与健康

2000年气象服务五十年

2001年天气、气候和水的志愿者

2002年降低对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

2003年 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

2004年 信息时代的天气、气候和水

2005年 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

2006年 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2007年 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

2008年 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observing our planet for a

2009年 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weather,climate and the air we breathe)

2010年世界气象组织——致力于人类安全和福祉的六十年

2011年 人与气候

2011年 人与气候

2012年 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2013年 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

2014年 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

2015年 气候知识支持气候行动

范文九:李晞媛资料简介,李晞媛比基尼照片

一个人的时候,世界总是很安静,安静到可以听见思念的声音。总是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决绝的说要忘记却又一直记得。落花垂地的流年,竟是这般念念不忘。李晞媛用那清澈的眸替我们回望了那些曾走过的思念,连同记忆,站成遥望的姿态,久久徘徊浙江传媒学院校花李晞媛。李晞媛资料简介及个人照片大曝光哦!

浙江传媒学院校花李晞媛

李晞媛个人资料简介

姓名:李晞媛

性别:靓女

生日:1989-11-28

学校:浙江传媒学院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湖南怀化

身高:167cm

体重:48KG

鞋码:37

三围:87/67/95cm

眼睛:黑色

专业:播音主持

李晞媛人物履历

2008年9月参加浙江传媒学院校3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点石成金”迎校庆晚会的歌唱表演经典语录网

2008年10月参加舒蕾之星选拔并进入决赛

2008年10月为毕业生拍摄毕业作品

2008年11月同湖南卫视一行赴澳大利亚拍摄外景并录制了勇往直前特别节目

2008年12月拍摄杭州雅酷摄影宣传平面照

2009年5月参加2009世界限量版物品暨定制服务博览会并担任讲李晞媛解员

李晞媛清纯照片

范文十:李丹宇父亲李雪峰简历照片李雪峰资料简介李雪峰个人资料

李丹宇父亲李雪峰简历照片 李雪峰资料简介 李雪峰个人

资料 2013-08-24 21:21 来源:

未知 作者:小道消息 责任编辑:小道消息

摘要:李丹宇父亲李雪峰简历照片 李雪峰资料简介 李雪峰个人资料 李雪峰(1907年—2003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

李丹宇父亲李雪峰简历照片 李雪峰资料简介 李雪峰个人资料

李雪峰(1907年—2003年),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二 : 李世民简介

人物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李世民军事才能卓越,助父统一中国;在位期间灭东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扩充教育机构,笼络国家人才;精简政府机构,裁汰冗官冗员;改革三省六部,朝廷政治清明,开创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农历十二月戊午日(一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别馆,爸爸是时任隋朝官员的李渊,妈妈是北周皇族窦氏。李世民4岁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位自称会相面的书生,对其父李渊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见到李世民时,书生竟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20岁时,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为“世民”。童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

公元613年(隋炀帝大业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长孙氏为妻[7] 。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李世民参加云定兴的军队,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公元616年(大业十二年),爸爸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服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晋阳起兵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爸爸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四方征战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出征,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亲自参与四场大战役。

其一,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

其二,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2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

其四,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军民的隆重欢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1个小政府机构。

玄武之变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李建成曾经下毒谋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追随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谋士杜如晦、房玄龄,将领秦叔宝、尉迟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从李世民。宰相陈叔达、朝臣长孙无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将领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边境,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已被秦王(www.61k.com)李世民收买,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告诉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马,并准备在昆明池设伏兵杀秦王。”于是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让出军政大权给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贞观之治

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唐太宗遂将其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并对太子严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李治,总结了他的施政经验,同时自评一生功过。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他撰写的《帝范》十二篇颁赐给太子李治,并对其告诫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圣哲贤王为师,像我这样,是绝对不能效法的。因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仅得其下了。我自从登基以来,所犯过失是很多的: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所有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过失,千万不要把我作榜样去效法。”

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医治最终无效,命李治到金掖门代理国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谥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加谥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的儿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贞观十七年谋反按律应赐死,因太宗不舍,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楚王李宽:母不详,出继给叔叔楚哀王李智云,早薨,无后

吴王李恪:妃杨氏,母隋炀帝女杨妃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争夺皇位被贬后,又重新进封为濮王。永徽三年逝于郧乡县

齐王李佑:妃韦氏,母阴妃,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事败,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国除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后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妃元氏。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越王李贞:母燕德妃。后来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

唐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

纪王李慎:母韦贵妃,妃陆氏

江殇王李嚣:母燕德妃,贞观六年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贞观五年薨,无后,国除

赵王李福:母杨贵妃,贵妃之位是否为追封待考,妃宇文氏

曹王李明:母巢刺王妃,妃元氏。永淳年间,因为和废太子李贤通谋,降封零陵王,贬至黔州。都督谢佑逼李明自杀。玄武门之变后,巢刺王妃居于宫内抚养李元吉庶女归仁县主。归仁县主生母去世,太宗亲写诏令安慰县主。

李世民的妃子

皇后:长孙皇后

妃嫔:

韦贵妃韦珪

杨贵妃

燕德妃

郑贤妃

徐贤妃徐惠

杨妃隋炀帝女

阴妃

杨婕妤

韦昭容韦尼子

萧美人

武才人武则天

崔才人

萧才人

王氏

李世民怎么死的

介绍李世民的文章比较通用的说法是因患痢疾而死,不过也有史家经考证,认为李世民的真正死因乃是服食丹药所致,太宗“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此说也有一些间接的史料为证,何况唐承魏晋之风,服食丹药很流行,诸多唐帝均有此好。李世民服丹当非异事。

不过舍此之外,亦不乏第3种可能性,那就是李世民在贞观19年征高丽之战中因中箭受重伤,久治不愈,加之乱食丹药导致身体更加虚弱,遂于三年另8个月之后终于驾崩了。

李世民墓

昭陵是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

昭陵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共有180余座陪葬墓;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

历史评价

杜甫:“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白居易:“圣人有作垂无极!”

欧阳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柴荣:“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

范祖禹:“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

司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之有也。”

苏轼:“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太宗之从谏近乎圣。”

苏辙:“唐太宗之贤,自西汉以来,一人而已。任贤使能,将相莫非其人,恭俭节用,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见其比也。”

曾巩:“法度之行,礼乐之盛,田畴之制,详序之教,拟之先王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取,天下莫不以为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古所不及以政者,莫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

赵弼:“传三百载之唐柞哉,太宗在位朝有贤良之宰辅,内有长孙之贤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汉以来皆莫及也。实天之时,四夷入仕及朝贡者数百人皆痛哭剪发势面割耳流血洒地,非有得于华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汉以来功德兼隆一人而已’。”

康熙帝:“朕观古来帝王,如唐虞之都俞吁咈、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

曾国藩:”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宋之仁宗,元之世祖,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三 :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

李世民(599.1.23—649.7.10),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一说狄道(今甘肃临挑),一说赵郡(治今河北赵县),史称唐太宗,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自幼习武,善骑射,尚武略,临机果断。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10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 ,隋末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各地豪强割据郡县,隋王朝土崩瓦解,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乘机起兵,世民积极参与谋划,起了重要作用。六月,与其兄建成率兵攻西河(治今汾阳),首战获胜 ,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于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 ,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郡治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世民被封为秦国公。十二月,率兵大破陇右割据势力薛举所部10万人于扶风(今陕西凤翔)。次年正月,任右元帅,与左元帅李建成督诸军十余万人,趋东都洛阳。四月,进抵洛阳,遣使招谕,守军不应。世民认为关中新定,尚未巩固,悬军出战,虽能夺取东都,也难固守,遂引军还。料定隋军将乘机追击,即设伏于途,大破隋将段达追兵,置新安、宜阳二郡(治今河南新安东、宜阳西)而还。

唐武德元年(618)五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六月,李世民拜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封秦王。七月,任元帅,领兵进击薛举父子。因部将轻敌,遭薛军袭击,败于浅水原(今陕西长武西北)。八月,薛举卒,其子仁杲袭位,世民再次率兵进击。兵至高墌(浅水原东北),以深沟高垒,坚壁不战,养精蓄锐,与薛军相持60余日。十一月,薛军粮尽,将士离心,遂遣将列阵浅水原,诱薛将宗罗睺出战,自率大军出其后,前后夹击,一举击溃十余万薛军,迫使仁杲出降。因功拜太尉,节度蒲、陕、河北诸总管兵。二年正月,出镇长春宫(今大荔朝邑镇西北),后加左武候大将军。九月,割据代北的刘武周引突厥兵攻占并州(治今太原西南),河东(泛指今山西南部)唐军屡战失利,关中震骇,李渊欲弃河东以守关中。世民谏阻,请战出征。十一月,率兵东渡黄河,进屯柏壁(今新绛西南),与刘武周部将宋金刚对峙。针对宋金刚兵精将猛,但孤军深入、军无蓄积等情况,采取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汾、隰(治今汾阳、隰县)以冲其心腹的待机破敌方略。至三年四月,宋金刚因粮尽退兵,遂乘势穷追,昼夜兼程200余里,交战数十合,于介休(今属山西)大败宋金刚,收复太原。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

是年七月,率师攻讨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先分兵扫平洛阳外围,后于四年二月进围洛阳城。三月,河北窦建德率兵十余万应援洛阳。世民果断分兵,以一部继续围城,自率骁勇3500人扼守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阻击窦建德。相持月余,建德数战不利 ,将士思归,世民又遣将抄其粮运。五月初二,诱建德出战,唐军按兵不动,待其气衰,发兵破阵,一举歼之,俘获5万人,擒窦建德。回师洛阳迫降王世充。为唐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十月,加号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上。

不久,窦建德旧将刘黑闼据洺州(治今河北永年东南)反唐。十二月,世民奉命攻讨。五年三月在洺水(今洺河)大破刘黑闼,黑闼率残部北走突厥。四月,世民引兵南下,进击降唐复反的兖州总管徐圆朗。至七月,连克十余城,胜局略定,自还京师。江淮起义军首领杜伏威慑于世民兵威,降唐入长安。十月,世民加左右十二卫大将军。

唐初,北方突厥不断南下攻掠唐境,长安受到严重威胁。高祖欲迁都避战,世民劝止。此后,开始进行消除北方威胁、统一北部地区的战争。七年秋,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众自原州(治今宁夏固原)南下。世民率军至豳州(治今陕西彬县),与突厥遭遇,见众寡不敌,乃冒雨率百骑至突厥阵,责其负约,并施反间计,使突利、颉利互相猜疑不战,引兵退去。八年,加中书令。九年六月 ,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其兄建成、弟元吉,夺得皇位继承权。八月,即帝位。颉利、突利乘世民新即帝位,再次合兵十余万入侵,逾泾州,进抵渭水便桥(今咸阳西南)北,威胁长安。太宗亲率6骑至渭水南岸,责颉利负约,随后诸军继至,同时又赂以金帛。颉利见唐军有备,遂请和结盟,退兵。世民利用休战时期,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增强国力,亲自训练将士,提高军事素质,加紧作灭突厥准备。贞观二年(628),乘突厥内乱,攻灭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同时,抚慰突厥北面的薛延陀部,册封其俟斤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以孤立颉利,对突厥构成南北威胁。三年,遣兵部尚书李靖、并州都督李绩等率兵分道进击突厥。四年二月,大破突厥于阴山,俘获颉利。随后 ,将突厥降众十余万口安置于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至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一带,置都督府,任命其酋长统领。同时,将大批突厥贵族迁至长安,封赐官爵,官至五品以上者达百余人。基本上消除了自北朝以来突厥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平东突厥后,声威远震,北方诸族多归附,尊太宗为天可汗。不久,世民致力开拓西部地区。九年,遣特进李靖率兵击吐谷浑,扶助亲唐政权,后以弘化公主和亲。十四年,遣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灭高昌。于其地置西州,建安西都护府,并置庭州。继而与吐蕃和亲 ,以文成公主嫁与赞普松赞干布。十八年,以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兵灭焉耆。二十二年,遣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等率军攻灭龟兹。确立了唐对西域的统治。

李世民在位后期,薛延陀汗国势力逐渐强盛,多次南攻归附唐朝的突厥部落。太宗连续遣将击败之。二十年,命特进、英国公李绩率兵至郁督军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支)北,平薛延陀。至此,“北荒悉平”。铁勒诸部均请求内附,太宗诏置6都督府7州,以各部酋长为都督、刺史。于漠北开驿路,称“参天可汗道”,密切了唐朝与北方部族的往来。晚年,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亲征辽东,不胜退兵。二十三年五月病卒。

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备。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统军驭将,恩威并用。对降将和少数民族将领,能竭诚相待,委以重任。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兼听纳谏,文治武功均有建树,世誉“贞观之治”。世民用兵之要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有记载。

李世民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乘机起事、夺取天。下的思想。

李世民是李渊晋阳起兵的主要谋划者和最坚定的执行者之一。他主张,在隋末天下大乱时,应乘机起兵,“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七月)。他认为,起事必须进行隐蔽、周密的准备,其中主要的是争取人才,“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为乘机起事积蓄力量。他重视起事战略的谋划与制定,在一开始就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他与晋阳令刘文静“与图大事”,赞成刘文静提出的“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以成“帝业”(分见《资治通鉴》卷一八三《隋纪七》,恭帝义宁元年四月)的起事战略,并坚决将其付诸实施。他认为,一旦兴兵起事,就要坚定不移,有进无退,坚决进行到底。在李渊率军南下途中,雨久不止,又传言突厥与刘武周乘虚袭晋阳,有人主张还救根本(太原),更图后举。李世民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七月),后果只能是失败。因此,他力主攻克霍邑,继续南下,对李渊定下继续前进的决心,起了重要作用。当军队受阻于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蒲州镇),有人主张仍攻河东时,李世民从实际出发,反对顿兵坚城,坚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入长安,也体现了他贯彻既定战略的思想。夺取长安后,他主张暂不介入关东之争,而是先固根本,再图中原。在打败屈突通后,李渊曾派他与李建成率军10余万东征洛阳,“东都闭门不出,遣人招谕,不应”,李世民认为,“吾新定关中,根本未固,虽得东都,不能守也。”(《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四月)遂引军还。在先后克平薛仁杲、刘武周,关中巩固、无后顾之优后,再出兵东击洛阳,逐鹿中原,统一全国。这无疑是正确的战略谋划。

二、灵活机动、因敌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正确料敌、因势定谋的战前决策思想。李世民认为,知被知已是兵家大要,强调临阵“先料敌之心与己之心孰审”,“察敌之气与己之气孰治”(《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为此,他十分重视平时对敌情的掌握和临阵对战场的侦察。从他协助李渊晋阳起兵的情况看,他对当时关中乃至全国的形势有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从他在战前和战中对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人情况的分析中,也可看到他平时对这些对手了解之深刻和准确。在战场上,他不仅仅满足于对间接情报的掌握,而是总要亲自进行实地侦察,了解敌军实力和战场形势。在准确料敌的基础上,作出正确决策。如在洛阳、虎牢之战中,当窦建德率军支援王世充时,诸将多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李世民由于对敌情有全面而准确的掌握,才能力排众议,做出了围城打援、一举两克的正确决策;他在此战中为引诱窦建德所采用的“牧马计”,也是在他亲临前线“察敌形势”后制定的策略。

坚壁挫锐、待哀而击的持久防御思想。对力量强大、利在速战之敌,李世民生张“坚营蓄锐以挫其锋”,“以持久弊之”(《通典》卷一五五《兵八》),消敌锐气,断改给养,提高自己军队士气,壮大自己的力量,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在敌人粮草不继、士气衰落或准备退却时,以反击取胜。如在二战浅水原时,开始众将请求出战、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士卒新败,锐气犹少。贼以胜自骄,必轻敌好斗,故且闭壁以折之,待其气衰而后奋击,可一战而破,此万全计也。”(《旧唐书》卷五十五《薛举附仁杲传》)经过60多天的相持,薛军果然粮尽,军心动摇,李世民乘机出击,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在打败宋金刚、窦建德等人之战中,他也采用了此法。

正兵相持、奇兵袭后的战术进攻思想。阵后反击,是李世民与敌决战时采取的一个重要战术。他认为,使敌乘己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己乘敌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万溃败”(《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高祖武德九年九月)。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先令庞玉于原南列阵,与敌将宗罗喉苦战,李世民“亲御大军,奄自原北”、“于是王师表里齐奋,罗喉大溃”(《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介休之战,他令李世绩先与宋金刚交手,在李世绩军开始退却时,自己“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大败宋金刚军等,都是采用的此法。

兵贵神速、乘胜追击的歼灭战思想。李世民认为“兵法尚权,权在于速”(《旧唐书》卷五十七《裴寂传》),主张正确料势,果断决策,迅速行动,使敌“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如此,则可“取之若振槁叶”(《资冶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九月)。反对犹像不决,贻误战机。在取得作战决战胜利之后,应突破竹之势,穷追猛打,务求将敌人全部歼灭。他在击败薛仁杲部将宗罗喉后、其舅窦轨劝他不要轻进,李世民回答:“破竹之势,不可失也。”(《资冶通鉴》卷一八六《唐纪一》,高祖武德元年十一月)坚持乘胜追击,迫薛仁杲献城投降。他在柏壁击败宋金刚后,有人劝他待部队休整后再追击敌人,他认为“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资冶通鉴》卷一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四月),一直追敌至雀鼠谷,一日八战。他本人两天没吃饭,三日没解甲,终于将其歼灭。

三、文武并重、积极防御的国防思想。

李世民认为:“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资治迈鉴》卷一九三《唐纪九》,贞观三年十二月)基于这一认识,为强化国家防卫力量,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上,励精图治,自强不息,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恢复并发展生产,较快地扭转了因战争造成的国家经济凋敝的局面。他高度重视国家武装力量建设,认为“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要求“农隙讲武”,“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帝苑》卷下《阅武篇》)。同时,又反对穷兵默武,认为“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义安,此乃联之甲兵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贞观四年十二月)。在对周边各部族和国家关系的处理上,主张友好相处,以文德服人,尽量不诉诸战争。贞观四年(630年),林邑(即占婆,在今越南中南部)献火珠,有司以其表辞不顺,请出兵讨伐,唐太宗说:“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汉光武云:‘每一发兵,不觉头须为白。’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言语之间,何足介意!”(《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贞观十七年(643年),有人建议于怀远镇增戍兵以逼高丽,唐太宗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未闻一二百戍兵能威绝域者也。”(《资治通签》卷一九七《唐纪十三》,贞观十七年六月)不得已而用兵时,也是“必待有罪,然后时之”(《资治通鉴》卷一九二《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十二月)。主张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批评“贵中华贱夷狄”的狭隘观念,主张对不同种落“爱之如一”,用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发展强大的国力。对表示臣服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或和亲政策,使这些地区对唐周边敌对势力形成战略牵制或成为唐抗击外来侵略的缓冲地带,为自己组织反击赢得时间。反对前代帝王“务广土地,以求身后之虚名”的行为,表示,这种虚名即使“于身有益,于百姓有损,联必不为”(《贞观政要》卷九《征伐第三十五》)。对外来侵扰,主张积极防御,反对消极保守。自唐建国以来,突厥多次侵扰唐境,唐王朝起初一直采取退让态度,有人甚至建议采取迁都的措施消极逃避,李世民坚决反对,提出“愿假数年之期,请系颉利之颈,致之阙下”(《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纪七》,高祖武德七年七月)。贞观二年(628年),颉利拥兵窥边,有人建议筑长城防御,李世民答:“当为公等取之,安在筑障塞乎?”(《新唐书》卷二一五一《突厥上》)他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良将,安抚边境,只知筑长城以备突原的消极做法,认为“朕今委任李世绩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旧唐书》卷六十七《李绩传》)在反击外来侵扰的作战中,他主张对敌务必全歼,擒捉首恶,不留后患,以求久安。唐军征东突厥之战和击吐谷浑之战等,都贯彻了他这种积极防御的国防思想。

四、重视军制建设、善于知人用将的建军思想。

在军队建设上,李世民高度重视军队的制度建设和对将才的提拔使用这两个最重要的环节,从而保证了军队军政素质的提高。李世民认为,“周氏设官,分掌邦事;汉家创制,先定章程”(《唐大诏令集》卷一○七《备御》),反映了军队建设以制度为先的思想。他在位期间,整顿完善了府兵制,健全了十二卫和东宫六率中央军事统帅机构;遵循中外相维、居重驭轻的原则,合理部署全国武装力量;实行兵农结合、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和严细的番上措施;统兵权、发兵权、指挥权相分离,以保证皇帝对军权的绝对掌握,“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新唐书》卷五十《兵志》);大力发展牧马业,建立强大的骑兵队伍等。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府兵制达到鼎盛。另外,他十分重视对将才的收罗、培养和使用,在知将、爱将、用将方面有独特的才能和建树,因此,能驱驾英才,诸将都愿为他效力。一些曾是敌对营垒的人,后来也成了他得力的将帅。他对将帅十分爱护,如他听说李绩病后,命“有昼夜视公疾大老妪遣来,吾欲熟知公起居状”(《新唐书》卷九十三《李靖附五代孙彦芳传》);听说李绩病后须用胡须灰做药引子,他就剪下自己的胡须烧化后放到药中让李绩吃,事后使李绩感动得“顿首流血”。李道宗在战斗中伤了脚,他亲自给他针灸等。在用将上,他主张舍短取长、“弃怨用才”;他善于知人而后任,既已任用,就“洞然不疑”。主张充分发挥战场指挥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反对“将从中御”。太宗赐李靖诏书中讲到;“兵事节度皆付公,吾不从中治也。”(《新唐书》卷九十三《李靖附五代孙彦芳传》)他认为天下可“逆取”,但必须“顺守”。因此,战乱时期用人偏重于才;和平时期用人要重视德。反对以卑尊取人,强调“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分见《帝苑》卷上《求贤篇》、《审官篇》),即善于因才而用。他不但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没有大杀功臣的皇帝之一,而且还善于发挥功臣的作用,使之为国家又立新功。

四 : 李泰民简介

本文标题:李世民简介-李世民简介资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803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