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成长 疑惑
时光匆匆,岁月无痕,谁又阻止的了成长的脚步?瞬间的惊叹,又包容着怎样的回忆?成长中的点滴,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回头看时,却又觉得很遥远。成长中的种种疑惑,多少次的徘徊与迷茫,这就是成长吗?
我常常在想:我是否真的在寻找那条通往诱人的终点的真正的路径?我觉得我现在是驾驶着一条小帆船,在这处处布满了危险的暗礁的人生的大海里航行,寻找着自己的梦想,却总是被一陈突如其来的狂风吹偏方向,陷入了迷茫,重复着那已重复了无数次的彷徨……
成长有太多太多的疑惑,面临太多的太多避不开的选择,这就是美国的作家弗罗斯特笔下的路吧!
成长在这时似乎已化作一张作文纸:你走过了多少,你也就写下了多少,如果你真的用心了,你成长的纸页上就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芒;但如果你只为了成长而成长,那么,我不知道纸页上的结果了,是锋芒毕露,还是碌碌无为?
终于,成长到了可以深入的思考,它为什么那样令人向往,又那样令人恐惧?向往时,偶尔想到儿时,那早已不复存在的友谊,都随着我的成长消失了吗?儿时那纯真的脸庞,可爱的笑容,自由自在的生活,稚嫩的童心,还有对自己所相信的奇迹的执着,都散入了成长的微风中了吗?
太多疑惑,太多的不想面对,厌倦的时候,又常常看到朝阳在东方升起,天边那绚烂的彩虹,成长的宝石就在前言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似乎是很近,但是,真的再前进一步就够得到吗?
成长的涟漪的再度迷茫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疑惑就让它封存在记忆中……
初一:so回忆
二 : 困惑过,成长中(抽动症个例)
抽动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的孩子是天使,他们是来救赎父母的;抽动症是磨难,也是馈赠!先介绍一下儿子的情况吧:
儿子8岁九个月,上小学三年级,身高141厘米,体重34公斤,体质正在增强,情绪稳定,很久未见持续的明显动作(幅度大的动作如弯腰、摆头等),小动作如弯手指、竖手指等也很少见,脸色开始有些红润,学习进步很大,看不出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区别。11月下旬刚刚感冒过一次,但只是前三天吃了医生开的中成药(2种:葛根汤、抗病毒口服液),鼻涕较多但不影响呼吸,未用鼻炎药也未用抗生素,前后一星期基本痊愈。(孩子目前情况不错)
去年(2012年12月),儿子爆发抽动症症状时,反复感冒,鼻炎严重得晚上睡觉呼吸都受影响,脸色青黄,情绪糟糕无法控制,张口、翻眼、摆头、甩手、弯腰、发出“嗯嗯嗯”的声音、往前走时突然停下后退几步……基本上抽动症孩子会有的症状他都有,还有掐额头、用笔戳手等自残行为。学习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对写作业、考试充满恐惧,几乎到了无法继续学业的地步。
除了2012年12月,确诊为抽动症时看过一次中医——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查、脑电图都无异常,吃了10天的中药调理以外,没再看过医生;群里母亲们熬制的粥、糕点都没弄过——儿子不爱吃软的东西。通过反复观察,我们发现儿子吃糖后情绪易变坏,控制了他吃糖的量(偶尔吃一点,家里几乎不再买糖)。我们对儿子的饮食、看电视、看书等等都没有禁忌,就是按照海夫人所说的多运动增强体质,注重心理疏导增强心力,帮助孩子重新找到自信,改变家长的观念、态度,营造让孩子感受安全、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这个过程确实很不容易,从迷茫中摸索,一点点地看到希望,在曲折中的前行……我想把我经历的、感受到的、思考过的,写一写,也许有些混乱,但都是最真实东西,希望能给同在一条战线上奋斗、受过煎熬的家长们一点思考。
一、关于抽动症原因的思考
从儿子身上以及群里的家长们的聊天内容来看,我认为抽动症的内因是神经发育不平衡,心灵脆弱,身体也相当弱,抽动症的孩子多半是有很明显的优缺点的——他们聪明、敏感、容易感受并接收的比同龄人更多,容易造成压力,而身心的成熟程度远远达不到正确处理这些压力。
针对内因,除了理解孩子、接受现实,就是帮助孩子、等待长大,没有神丹妙药。
抽动症的外因就是不良环境、不当的教育、压抑的氛围、得不到释放的情绪的累积等等。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学校的环境,但是可以改变家长的观念、家庭的环境,从而让孩子的内心由弱到强。每个孩子有其特点,每一个家庭都不同,这需要家长用心去观察、用智慧去思考、用行动去改变的。
以我儿子为例,他身心的健康在6岁半上小学以后发生了明显改变,但当时,由于我们的无知、疏忽,没有考虑到他性格中的优缺点会在刚刚进入小学的过渡期里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不仅没有给他所需要的帮助,还1个个“落井下石”,终于,母亲因手术后休息不够而身体变差、缺少精力、脾气暴躁,从“天使母亲”变成了“恶魔母亲”,儿子失去了曾经唯一让他得到温暖和支持的港湾而掉入孤独无援的困境里,抽动症突然全面爆发。
二、分6个阶段,说说抽动症前后经历的、感悟到的
(一)2012年10月以前(7年多),儿子的性格、经历,多种家庭教育理念并存,家庭氛围等等
1、儿子的优点:6岁前身体不错,很少生病,生病了吃些药就好极少打点滴,语言表达能力好,想象力好,记忆力好,知识迁移、联系能力强,善良,热情,关心他人,乐于分享,对知识充满着好奇心,没教过他认字但是通过看电视以及平时自发地问大人认识了很多字,普通话说得字正腔圆等等。
2、儿子的不足:6岁多以后容易感冒,开始有轻微的鼻炎。从小,皮肤敏感,容易长湿疹,不爱运动,身体平衡性差,精细动作做不好,拿筷子、扣扣子、系鞋带都比别人迟很多,填图总是把颜色填到线外,缺乏安全感,胆小怕事,追求完美,如破了的饼干、不完整的鸡蛋、弄皱的纸等等不要,有强迫倾向,所有的东西都要物归原处不允许改变位置,就连上街走的路线也要求往返一致等等。
3、可能跟抽动症有关的经历:
怀孕头3个月,有过少量流血,母亲心里有过紧张,此外,整个孕期一切正常。出生时7斤半,羊水早破,胎位略有不正,自然生产不成功(子宫颈只开到4指就不能再开了)被迫剖腹产。
儿子从小敏感。从他出生开始,我们发现,只要哪天母亲心情不好,比如和父亲吵架了,当晚,孩子一定睡不安稳,莫名地哭,只要母亲抱,只在母亲的怀里睡。
儿子抬头、翻身、坐的时间和别的小朋友差不多,但不会爬地。儿子的父亲小时候也不会爬地,只是坐着、缩着脚,挪着屁股前行。九个多月大,开始讲话;1岁,2、三个字的语言会了很多;1岁三个月,会流利地背儿歌(偶然发现,没有刻意教读),也许是因为儿子当语文老师的母亲喜欢和儿子说话,随口可以背很多儿歌,给了儿子较好的语言环境。
2岁开始上幼儿园,喜欢跟着老师,喜欢看电视,看图画书,拒绝跟别的小朋友追逐打闹、玩在一堆,畏惧攻击性强的小孩。
4岁多,儿子做疝气手术(全麻)。不允许家长陪孩子进手术室,是护士推着儿子进的手术室,进去时儿子唱着“小兔子乖乖……”表现很好。手术结束后一醒来,就哭得很委屈。
6岁,开始学钢琴,不以考级为目的,只为培养1种兴趣,有些音乐基础,锻炼眼口手等的协调能力,学得还算轻松愉快,把钢琴当玩具自得其乐。
上小学前,没有学业的压力,老师和同学也不强化哪些孩子是“好孩子”要向谁谁谁学习,不能像谁谁谁那样,儿子还是挺开心的,虽然他不太搭理人,多数是小朋友主动和他玩。幼儿园的老师很喜欢他,说他讲文明,有礼貌,爱干净,爱看书,爱思考,从不欺负人……也说了他思维与众不同,是真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过于谨慎,害怕运动等。
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与小伙伴格格不入。他依然喜欢观察,喜欢思考,喜欢问问题……他的兴趣集中在大脑的运转上,而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喜欢跑动,喜欢动手,喜欢成堆地玩耍在一起。不大合群,不喜欢参与活动,害怕攻击性强的小孩子,容易被别的孩子捉弄、恐吓。成绩不突出,作业经常记不完整而漏写作业,有时写了作业却忘记交,老师的批评比表扬多。
4、家里,多种教育理念并存,让孩子无所适从:
儿子和母亲:母亲温和民主,表情丰富,乐观开朗,愿意并有耐心和精力陪他,总是陪着他玩陪他笑陪他闹、耐心回答他的各种提问,不吝啬表扬,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他自主地做所有想做的事。但母亲从他2岁半到7岁半的5年里工作太忙(寄宿中学的老师,这5年做班主任,早上基本是6点10分到学校,晚上检查完学生睡觉回到家11点了),陪伴他的时间极其有限,比较固定的只有每天放学后、晚饭前以及星期七(星期六几乎都要补课)。母亲的教育理念比较西式,以人为本,和孩子做朋友,儿子和母亲的关系最好。
儿子和父亲:父亲话少,,内向,几乎不笑,有洁癖,喜清静,缺乏耐心,缺少精力,极少表扬儿子,总是约束他“别乱动……”“莫吵!走开点!”否定他“你哪那么不听话!”“这么大个孩子了,什么都不会做,要人帮!”批评他“你看你,又弄糟了!”等等,脾气上来了,甚至打儿子屁股打出5个手指印很久未消,还把孩子推出门恐吓他“不要你了!”(母亲不在家时)。父亲第一次帮儿子洗澡,是儿子4岁多时,因为母亲出差,祖母不在家,儿子困得快睡着了。下班回家后不愿出门的父亲,很少带儿子出门,包括周末。父亲的教育理念沿袭了父辈,总要体现“家长”的权威,和母亲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在过去的8年里,儿子和父亲的关系最糟糕,不喜欢跟父亲在一起(现在,因为父亲的进步,儿子和父亲母亲的关系一样好)。
儿子和祖母:祖母勤俭节约,任劳任怨,是传统的家庭妇女,话少,性子急,少有笑容,常常催促儿子;没耐心听儿子讲话,也没耐心等待儿子穿衣穿鞋、收拾东西等等,直接包办,剥夺儿子的许多动手锻炼的机会,还常常用儿子的表姐(儿子姑母的女儿,比儿子大1岁半)来对比儿子说儿子“没得用”。很多年里,母亲陪儿子睡觉,但衣食、送去幼儿园等都是祖母做的,祖母很辛苦,但她的能力停留在“养”而不懂“育”,她不能理解母亲的理念,也反对父亲的打骂,却常常和父亲一道数落儿子的不足。儿子既喜欢祖母,又讨厌祖母,他常说:“祖母很好,但是没文化,她总是不理解我,总是说我没得用……”
儿子和外婆:外婆爱笑,听儿子讲话,陪儿子玩耍,很有耐心,慢性子,对儿子做到了无条件的爱,但儿子1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才见一次外婆。儿子上小学后,外婆就很少来我们家了。外婆常常对母亲感叹:“那么好1个孩子,你们也不好好带,经常挨他父亲骂多可怜,你要讲讲他父亲;我一来你们家,他祖母也和我讲这个孩子多难带,总讲表姐能干……唉!你莫当班主任就好了,把这个孩子带好点……”
儿子的祖父在儿子两岁半时候过世了,儿子只记得祖父带他去商场买东西,记得祖父用自行车撘过他去玩,儿子为祖父因病离世感到遗憾。
儿子的外公爽朗乐观,但很少单独带儿子。
5、家庭氛围
一日三餐,祖母操心;陪儿子玩、儿子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母亲操心;母亲不在家,父亲管孩子。父亲通常只负责需要决策的“大事”——该买什么电器、买什么车、去哪里旅游等等。老人和年轻人的生活理念不同,但能相互包容,彼此关心,从未争吵,算平静幸福的了。
母亲在家,心情好,家里就会充满母子俩的笑声;母亲忙了,不在家,家里死气沉沉;母亲心情不好,家里的气氛就会压抑。而让母亲心情不好的,通常只是父亲。父亲多数时候沉默不语,喝茶、看电视等等,习惯性指责埋怨,语气里似乎总是带着不满。
很多年里,影响家庭氛围的就是不同的教育理念——父亲拒绝交流,母亲不肯妥协,祖母和多数普通老人一样“养”得太精心按照自己的经验“育”,这这点上,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孤独,很努力,很心寒,却也很无奈。
(二)2012年11月到12月(2个月),抽动症诱发期,无知的、巨大的伤害
2012年9月26日,我因宫外孕做了腹腔镜手术,9月30日出院,10月14日我开始上班,只休息了18天。
也许是平时体质太好,不注意身体,动了刀,伤了元气,气血两虚,体质下降,腿关节疼痛、感冒、痔疮等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但孩子爸不仅不体谅,还1个劲地责怪我乱吃东西,不忌口;不注意保暖,自己找凉受等等,我很难过,因为感觉不到来自他的温暖和关怀。
除了9月底住院的几天没管儿子之外,其他时间里一如往常,都是我管儿子学习、作业签字等。每天午餐后,孩子父亲就直接进了卧室,把门关上,啥也不管。我说我身体受不了,陪不了儿子,他就说“我更加陪不了……那就留他,爱做不做……”如果我强行要求他管儿子,他依旧对孩子非打即骂。当时,心里有对儿子的不满:这小子,也太折磨人了,到了二年级,注意力集中不了,作业习惯不好……心里更多的是对孩子父亲的教育方式的不满,心想:你以为就你会打会骂会威胁恐吓么?
一直肯定儿子、不苛求儿子的我,终于承受不住了,无论身还是心。我开始和孩子的父亲一样,打骂、威胁、恐吓儿子——我和父亲、祖母一样,骂儿子“没用”,是“笨蛋”,掐他拿笔姿势不好的手,拧他的耳朵说他“不听话”,他看书不认真、写字慢就扔掉他的书和作业本,还恐吓他“你再这么气母亲,折磨母亲,母亲很快就会死掉,你在再也没有母亲了!”……
我知道自己是借骂儿子的机会在发泄,我希望孩子的父亲能有所改变,悲哀的是他听不到我心底里的呼喊,只当我成了1个泼妇,依然无动于衷。而我,忽略了儿子越来越忧郁的眼神,没注意到儿子越来越青的脸色,也没注意到儿子被吓得跳起来的惊恐样子。
回想起来,儿子面对我的无知、巨大的伤害时表现出来的是超乎想象的包容和忍耐,写到这里,泪水就止不住了,悔恨,无地自容啊!
那时,我骂儿子,他不作声,由我骂;我恶狠狠地提醒儿子,他总是轻轻地说:“知道了,母亲。”我竭斯底里地吼他,他说:“母亲,你累了就去休息吧!”我丢他的书和作业本,他慌忙抢救,哭着叫我不要丢;我掐他、打他,他躲闪;我说我会被他气死、折磨死的,他说他永远爱我,他会能干的,母亲一定不能死……
多能干的儿子,多可恶的母亲,多冷漠的父亲!回想起这些,我觉得自己真不配做儿子的妈妈!儿子遭受了那么多的打击——父亲的打骂,祖母的不理解,老师的否定,同学的排斥,原以为可以一直爱着他、陪伴他、给他温暖和力量的母亲,居然也讨厌他了,这对他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
而当初,我像着了魔一样,浑然不知自己在伤害着把我当成天使一样无条件爱着我的只有7岁多的儿子。我一直说着要让儿子以自己的步伐走,要让他成长得健康、快乐一些,然而,我也会迷失自己,忘了教育的初衷。儿子承受不住了,很快,他表现出了异常——
儿子开始掐自己的手和头了,他讨厌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注意力,管不好自己的手;开始有张口的动作了,刚开始也许是想表达自己而后作罢;开始眨眼、摆头、吸鼻子、敲打桌子,一拿起笔几发出“嗯嗯嗯”的声音……
我不知道这是儿子求救的信号,不知道已经把儿子逼出病来了,我还反复责怪和恐吓他:“你要伤害自己是不是?我来帮你!”“学这些怪里怪气的动作,你就要变成疯子了!”“再做这些疯子才做的动作,我就把你送给街上捡垃圾的人!”……
儿子身心的状况,越来越糟糕,感冒,鼻炎,易受惊吓,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家做作业速度很慢很慢,在学校考试无法做完试卷,完完全全变了1个人。这个阶段里,儿子的症状有增无减。
孩子的父亲终于慌了,我们都开始在网上搜索、查询,然后知道应该是抽动症了。2012年12月3日,“抽动症”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便如晴天霹雳深深地打击了我。我们被百度出来的内容吓坏了,和所有刚知道孩子患抽动症的家长一样痛苦、焦虑、困惑、无措!
我马上联系在南宁市的妹妹以及学中医的朋友,让他们在广西首府帮了解“抽动症”的诊疗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这是1种比较麻烦的心理障碍疾病,需要到医院确诊,不要轻易吃西药,可以先考虑看中医,按摩、针灸、吃中药。
父亲也立即联系朋友,了解桂林比较有名的儿科中医医生叫古载耕,是一名退休的的老中医。我们马上预约,12月6日到桂林找古医生。
那些天,我想的最多的是:将近8岁的可怜的孩子,会不会像《叫我第一名》里的男主角那样,将面临更艰难、更漫长的考验?有没有办法治疗?……每每念及,我会泪如雨下,不分场合。
(三)2012年12月到2013年1月(2个月),抽动症全面爆发,焦急不安中遇到好医生,困惑无助中遇到海夫人
2012年12月6日,周四,见到了古医生,确诊时抽动症。古医生很慈祥,很耐心,不仅望闻问切,还花很多时间和我们讲他接触过的抽动症案例,告诉我们:药物只是辅助手段,关键在于心理疏导,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的改变很重要……古医生让我们检查了血常规、微量元素、脑电图,结果都无异常,他开了10天的中药:柴胡、白芍、当归、郁金、茯苓、白术、合欢花、61阅读上关于儿童心理、家庭教育、抽动症等的文章;只要不是在在上课,随时保持和老公的电话、短信交流。
要兼顾的太多,坚持得久了,我很累。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出现一次心情低落期。导火索通常还是老公,他的进步速度达不到我的期待,对他我还是会失望,会心凉,但我明明知道他在努力,我又不忍心像从前一样和他怄气,也不再躲到工作之中,因为家庭需要我,儿子需要我。最终,只能疲惫、压抑了自己。我求助的最佳对象就是海夫人。我一这么想之际,就在QQ里遇见了海夫人!
我告诉了海夫人我的困惑,为了让海夫人更好地知道我的情况,我发了几篇日志给海夫人看。而后,海夫人准确地指出了我的问题以及我要面对的困难。
聊天中,海夫人所说的部分内容整理(2013年3月初)
是否在潜意识中,拒绝老公,你本身即可自我丰富,好像不用依托别的。女人太强,太完美,男人的自信和威力无从表现。你的强势在骨子里,我相信你一切都处理的非常好,但是正是这个原因,让你老公感觉自己失败。如果你足够强大,你可以帮他,你可以让他有满足感,这是1种女人的技巧。孩子身上反应的就是你们之间的问题。
我老公开始也不知道关心我,因为他无法体会,他的健康开心,现在知道关心一点,我会表现出高兴,撒娇,总之让他感觉到我需要他。
身体不好对人而言也是礼物,看你怎么接受,注意休息,多运动。
爸爸对儿子不满,其实就是对妻子不满,可能你从来没意识到。就像我老公非常喜欢儿子,其实也就是喜欢我,但是我儿子不那么喜欢我老公,是因为我原来不那么喜欢老公,那么现在我在改变,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也在改变。
你可以引导他,慢慢等他成长,然后你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幸福,这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你的责任很重,他身体不好,心情容易不好,你要帮助老公成长。
我明白了,我的婚姻里维持着表面的幸福,看似平静美好,可实际上那是我用理智强迫自己接受现实,可心有不甘、情有不愿,在情感上,潜藏着抱怨的。而心底里的抱怨被聪明、敏感的儿子接收到了,爱我的小人儿也排斥他的父亲,于是,我们三人之间的情感形成了恶性的循环。抽动症的孩子有着天生的神经发育不良的问题,所以,性格与众不同,需要特别的呵护,而家庭里的不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是导火线,会点燃症状……
要不是海夫人给我指出我的错误,就算经过我和先生的努力,儿子的状况暂时好转,也容易复发,因为我的心里没有真正地接纳先生,我们的相互抱怨是罪魁祸首。海夫人的话让我审视自己,我放开了“怨夫”的心魔,让我在刹那间获得了成长。
我要做1个内心强大但需要老公的小女人,真正改善和老公之间的关系,这才能给儿子真正的、长久的温暖幸福的家。
1、理解老公难堪重负的身心
我老公的心脏有问题(曾经心跳过快,做了射频消融术,矫枉过正,结果心跳每分钟只有40多次),肝不好,所以,他心情经常不好。老公还是乙肝小三阳,他容易疲惫,受不起累,所以,他缺少耐心。这是身体的原因。
老公不是不爱我,只是他没有学会爱,这是心灵的原因。
老公的爸爸是当兵出身的,大男子主义,性格比较古怪,老公从小在“简单+粗暴”地教育下长大,尽管老公有艺术天赋,但是总是被爸爸否定、责骂、苛求,得不到认可、理解和支持,他长到将近三十岁,在家里依然没有发言权(那时候我们还没结婚);他的妈妈是任劳任怨、勤劳节俭的传统女人,包办了家里的一切。爸爸不允许老公参与,妈妈没给参与的机会给老公,于是,老公从小就没承担过家庭什么责任。上学后,因为性格文静,成绩不突出,属于被老师和同学遗忘的人;喜欢画画、音乐,却被父母认为不务正业,老被责骂,他找不到自信。也许为了保护自己,得到温暖太少的他也不会主动靠近温暖,更不会温暖别人,他习惯了紧闭心扉,他的世界是孤独的、冷清的。
其实,老公的上一代——我的公公婆婆的原生家庭也是有问题的。
公公出生在偏僻乡村的穷苦家庭,他的父母养活了3个的孩子,公公是老大,有1个弟弟1个妹妹。在公公17岁左右之际因当兵走出了农村,复员后就在乡镇、县级政府部门工作。公公是典型的“凤凰男”,他很努力地帮助弟弟、妹妹以及他们的孩子,但是得到帮助的亲人不知感恩,反而常常觉得公公帮的不够公平、做的还不够而有怨言。
婆婆出生在更穷困更偏远的农村,因亲生父母无法养活多个孩子,婆婆1岁左右就送给别人养。婆婆的养父是外地人,入赘的家庭是1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养父没有生养待婆婆如己出,但是养父在家里没地位没有话语权;养母把婆婆当丫头使唤,养母的孩子除了1个比婆婆大10岁的男孩不欺负婆婆,另外三个女孩经常明里暗里欺负婆婆——扔掉婆婆的东西,把水倒到婆婆的被子里,吐口水到婆婆身上……婆婆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恐惧、孤单、无助、矛盾中长大的,习惯了隐忍。
婆婆二十岁之际认识公公,22岁嫁给公公,23岁生下儿子(我的老公),25岁生下女儿(我的小姑子),当时没有老人帮她带孩子,公公都还在乡镇政府上班,家里家外都靠她操持。婆婆和公公年轻时候聚少离多,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公公回到婆婆身边工作了,但是能干的婆婆已经习惯了大小事务大包大揽,要做的事儿多,要表达的话儿少。时间长了,公公喜欢跟朋友在一起,谈天说地、喝酒聚会,说婆婆“表情不好”“无法交流”云云。婆婆说公公“你吃好耍好,我累死累活,还要什么表情!”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我嫁入他们家以后,婆婆总是向我诉苦,说公公不和她说话,一开口就是指责,睡觉各睡各的,吃饭也没什么交流——我注意过,确实如此。
回想起这些,我就明白了,有些伤痕,有些烙印,是潜移默化的。我的老公,那个比我年长七八岁的男人,其实没有得到过足够的温暖,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生活,他对“家”的概念,也许就是像他父亲一样——工资交给老婆,不打老婆,不参与家庭事务,在家里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允许孩子有不同于自己期待的言行举止……
2、我的原生家庭以及自己的伤痕
我的父亲兄弟姐妹共5个,父亲排行第二,他乐观开朗、热情大方,做事踏实,乐于助人,说的比做的好,人缘很好。工作之余,回到家里,父亲很喜欢给我们做菜,家务做得很好。
我的母亲的兄弟姐妹共十个,母亲也是排行第二,她善良、热情、努力、顾家,性子有点急但动作比较慢,文化较少,喜欢唠叨,喜欢管父亲但是又管不着,人缘也不错。
父亲母亲的性格还是不错的,从小对我们的爱护适度,管束很少,我生命的底色还是满温暖的,但在爱情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我还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1、择偶;2、将心中的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我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和,从我懂事起,父母经常吵离婚,半夜里爸爸推自行车、开边三(爸爸曾在乡镇派出所工作多年)离家而妈妈在一边拖着车子哭闹的场景曾那么多次那么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从我十多岁开始,妈妈就跟我说“你父亲跟那个**姨母很好……”“都是那个***闹的!”“谈恋爱和刚结婚之际,你父亲很好的……有你们了,他就开始就变了……”“你爸要和我离婚,要不是为了你们几个,我……”于是,性格开朗大方、热情负责的爸爸,成了1个负心汉的形象,久之,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对有着和爸爸性格相似男子缺少安全感的种子——这是在潜意识中形成的。
回想起来,曾经有过好几个家庭氛围很好,成长经历顺利,对我很好,很适合做老公,肯定也能当好父亲的男孩追求过我,有2个还持续了很多年,但是,我都“逃离”了。遇上他们时,我有过“喜欢”的,自己却不敢面对,不敢像别人一样勇敢地去“爱”或者说接受“爱”,从未真正给机会给自己或者别人;而老公,是在合适之际,出现的1个和爸爸性格完全不同的男子,于是,给了机会,也就走进了婚姻。
有了孩子以后,慢慢才知道,性格相差太多,成长经历相差太多,会带来许多矛盾,而老公拒绝交流,有时,我便将怨气压在心底,藏不住了就发泄到了儿子身上……
现在的我明白了,父母的行为确实会影响到孩子的幸福。
我和老公都受到了我们的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我不像他的妈妈那样隐忍,他也不像我的爸爸那么温暖,他控制不了家庭的氛围于是紧张焦虑,我恼火于他的冷漠而逃离,多年里,我们经常在“暗斗”,谁都没有胜利,反而在两败俱伤中伤害了我们都深爱的儿子。
我由衷地感谢抽动症,否则,我不会遇到海夫人,不会思考自己和老公的问题,不会思考家庭的教育……儿子抽动症爆发后,我和老公才开始有深层次的交流。那时,我跟老公说,得到了海夫人的指点,我坦言曾经被理智强压在心底而日渐累积的对他的抱怨……他说:“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不知足。”换做以前,我又要和他争了,但现在心情依然平和怡然,因为我面对了曾经的自己,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也理解了他的不理解。
几个月下来,我思考了很多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很多。
我才知道:我最大的幸福感、归宿感、成就感应该来源于我的孩子和家庭……
遗憾的是我曾忽略,或说“被”忽略。
请记住:温馨、和睦、宽松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海夫人说的对!
妻子对丈夫的不满,孩子也往往不满丈夫;丈夫对妻子的不满,常常洒在孩子身上;看1个家庭是否幸福,看孩子就知道……
我一直困惑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原来有着1个我未曾预料到的原因——
夹在麻木的父母中间的孩子,有着敏感的心灵,就在不经意间吸收到了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怨”气!
我们的怨气,潜滋暗长,尽管并未对我们造成明显的伤害,但是,在日积月累中却伤害了我们最爱的人——身心皆幼小的孩子!
感谢海夫人!
感谢儿子!
感谢CD!
怨,是毒,是无孔不入的气息,即便没有挂在嘴边的怨言!
怨,会屏蔽掉阳光、温暖、爱和幸福,也会阻碍成长和福分!
还怨什么呢?
既然相爱,就不该相怨;走在一起是缘,一起在走不该有怨;
既然爱孩子,就不该让怨有藏身之处,而要共同为营造充满爱意的温馨氛围努力;
爱孩子,首先是爱孩子的爸爸(妈妈)!
借用很多年前看“子午书简”时听到的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日志:
爱1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而不是忍受;是宽容而不是纵容;是支持而不是支配,是慰问而不是质问;是倾诉而不是控诉;是难忘而不是遗忘;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提诸多要求。
那些你未必知道的(2013.5)
就像孩子无法选择父母一样,父母也无法决定孩子的天赋。
细胞结合的刹那,孩子所携带的基因就决定了她的生命密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
所以,不管你遇到的孩子是天资过人,还是天资平平,抑或是有着明显的优缺点……那都是无法选择的,也是不该抱怨的,遇到的,就是最好的。
曾以为,儿子作业时1个字大1个字小,一笔重一笔轻,卷面总是乱七八糟,还常常bd、pq不分是他不认真,于是老师频频告状,“屡教不改”的小龚自然不得不面对父母的语言暴力甚至不时地被巴掌相向;
后来才知道,这不是孩子的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儿子的空间感知能力比较差,在他眼里,他是不能很好地想别的小朋友一样把握字的高低大小,又如对于别人而言,填充图形颜色时不漏色、剪纸时线条平直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对儿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以为,儿子注意力难集中,做作业拖拖拉拉,是源于主观上不喜欢学习,是故意违抗老师的命令,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他的心力弱,控制不了自己,也控制不了过于活跃的思维;
曾以为,识字、阅读、理解、表达能力不错的儿子,不愿意写作业特别不愿意写大板大板的汉字,是偷懒、不爱学习;以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作业方面遭受否定、打击、责骂之后,他就逃避困难——拒绝写作业,甚至拒绝考试;
后来才知道,他的记忆力好,对感兴趣的东西过目不忘;他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好,源于语言发展好;而他的精细动作能力自小都是弱点,加上平衡性不好,握笔、写字对别的小朋友而言不难,也许一2个月即可学会,而小龚在一年级之前没学过拿笔、写字,一年级时我没意识到他面对的困难之大而疏于帮助,后来,花了大半年,不断地纠正拿笔姿势,不断地鼓励,他才基本学会拿笔、懂得用力、学会写字;
曾经,别人都以为小龚的普通话说得好是因为有1个当语文老师的母亲,其实,他的普通话的发音是我以及他的老师都无法教的,因为我们的音准不如他,他的听觉相当敏锐,他的普通话是看电视时自然而然跟电视主持人学到的,有相关科研人员研究表明:是否能够说某种语言是1个和听觉有关的问题,因为它是1个纯粹的听觉系统上的问题。
……
对于孩子而言,越是有着突出优点的孩子,也同时有着越突出的缺点;
反之,越是有着突出缺点的孩子,其实往往也有突出的优点,就看家长是否意识并发现。
这是发育的不平衡。
尽管在青春期的前后,所有的孩子都会获得1个黄金发展期,那些不平衡之处往往可以得到修复、发展,但在年幼之际,发育不平衡的孩子,在弱项上特别需要理解,需要等待,需要帮助,关键是让他们不要被生活里常被放大的弱点所伤害而自卑,要多提醒他们关注优点以获得自信。
龚科任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有缺点并不代表不能成功,人是靠优点成就自己的梦想的。”
我自叹弗如!小小的孩子,竟然说得出如此深奥的话语!如,菲尔普斯患有多动症,朱德庸患有自闭症……这样的孩子,如果总是要求他们“补短”,而忽略了他们的长处,他们的梦想如何成为现实?
以1个孩子的眼光,去看1个孩子的成长,我才真正地知道古人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多么精辟!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2个人,就孩子个体而言,存在着自身差异。
我想起上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语文老师发言结束后坐到了我的前面,我拿起儿子桌面的自制卡片,在背面写了几句话递给老师:何老师,我听到了你对学生的爱和关注,也听到了你的压力和无奈,别难过太多,别否定自己的努力,教育孩子不是你1个人的责任,你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孩子的成长更是家长的责任,同时还要看他本身的先天条件、发育情况和成长的步伐……
(六)2013年7月到现在(5个月),坚持努力,家庭氛围温馨和谐,效果喜人,甚感欣慰
我意识到,家里心力更强大的那位,是可以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的,一定要换位思考,理解心力相对弱一些的那位的不容易,帮助,等待。心力弱一些的那位,要尽快成长,以跟上对方的脚步,这样才能琴瑟和鸣。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儿子面前表现对他父亲的欣赏和崇拜,在每1个可以展现父亲男子汉气概的时机里不吝啬表扬,让儿子慢慢感受到父亲的智慧、绘画和音乐的细胞、爱思考等等优点,也让儿子知道父亲的身体不好,工作累,我们要相互关心和理解。几个月下来,父亲的形象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儿子接纳父亲甚至有时会为父亲打抱不平了。
我也适时地表扬老公,说儿子的进步多亏了他,要不是他,我不会遇见海夫人;要不是他,我不会发现吃糖对儿子的影响;要不是他,我不知道自己会无助迷茫到什么时候……我说我们俩是取长补短,缺谁都不可。老公开始体谅我的难处了,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冷漠”“无视”于我的需要,我的耳塞坏了,他主动给我买;我的u盘坏了,他马上送1个给我;我想去兜风了,他很乐意当我的司机……
当我们的关系越来越温暖之际,儿子的表现也越来越好。我发挥我的长处,继续在情绪调适方面帮助儿子;让老公也有用武之地,让他更多地陪伴儿子去运动、去亲近大自然、去指引儿子思考等等。
几个月下来,偶尔会见儿子一点动作,但是他的情绪整体还不错,学习上也蛮轻松——再也没有一年前畏惧做题、考试做不完试卷的情况发生,每次作文都可以当做范文。老师都说儿子在学校的表现和以前比简直判若两人,对他的表扬比批评多得多。段考后的家长会,老师还要请我作为家长代表,发言说说怎么帮助儿子成长和进步的。
我想,我们的孩子学习不会有问题的,那么多有抽动症的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都那么出色,关键是要解决身体、心理上的问题,当孩子身体好了,心理觉得安全、温暖、有力量了,只要有正确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不会比别的孩子学的差,甚至还学得更轻松、更好,海夫人的儿子以及他那个当班长的同学也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经常让他去跑步,并开始坚决戒糖——我们发现他一吃糖,情绪迅速变坏。别的一切照常,没有什么特殊的。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健康开心的孩子所在的家庭是相似的,出了问题的孩子源于出了问题的家庭。
我的儿子还没完全好,他还需要我们的帮助,只是我们不再恐惧、茫然,因为我们也发现了:可怕的不是抽动症,而是我们不自知,不知道孩子的需要,不知道又发孩子“抽动”现象的根源所在。
时光不会倒流,我们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需要一点点地去修复,帮助的不仅是孩子,更是我们那颗需要修炼的心。就像我在QQ空间的“说说”里说的那样——
爱=适当的陪伴+真正的理解+心灵的沟通+需要的帮助+耐心的等待+……你要知道,你所爱的人,缺少的是什么。
我的心里从未缺少过阳光,但曾经,阳光炙烤的是一篇荒漠……而今,荒漠已成草地,但愿我能用文字把我心中的绿意呈现给大家,让依然在荒漠里艰难跋涉的有心人看到更多希望,坚持努力。
非常感谢这位群友的分享,她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细心整理,因为篇幅太长我做了些删减,因为她表达的详尽清晰,所以我没有补充的点评(再点评有点画蛇添足)。
祝福这位群友以及她的家人,他们全家都在进步,孩子现在情况稳定,各方面都在提高!我相信这个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真正在感受沐浴阳光的滋味,阳光中有爱,有温暖,生命因此更加强而有力。
海夫人QQ615739433
2013年12月30日
三 : 个人成份是什么——填表的困惑
今天女儿添一个表,要父母的资料,比如个人成份、政治面貌等。填到个人成份的时候我愣住了,我们家长的个人成份是什么?工人、农民、地主、富农,这个现在应该没有了吧!要不填学生(早不是了)?老师、职员、老板...(可以这样填吗)?愣了一会儿,就想到上网查查“个人成份”的明确定义。结果查到一篇很有趣的文字,说出了我想说的,拿到这儿和大家共享。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