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发布时间:2017-09-05 所属栏目: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一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要使基层党建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夯实组织基础、队伍基础,提供制度保障。

  一、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夯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不放松,大力推进各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功能,焕发活力。在农村,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检验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在非公企业,要以促进发展、提高效益为目标,重点加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三推”活动,带动促进其他中小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增强党对非公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在社区,要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服务群众、优化环境、维护稳定为目标,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建立服务群众的网络,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学校,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建设,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着力夯实推进科学发展的队伍基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习好、领会好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把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发展、促和谐的实际行动。要充分利用党校、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形式,加强对广大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和能力。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要全面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承诺卡”活动,着力构建“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当好表率。

  三、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组织制度建设是推动基层党建的重要保证。要按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把组织制度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各个方面,以制度体系的科学性来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加强组织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核心,以推进党内民主为重点,突出系统性,体现科学性,注重实效性。要着力维护组织制度的权威性,增强组织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执行组织制度情况督促检查的力度,确保组织制度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落实。要认真总结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深入分析基层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着力以组织制度的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

二 :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1992年11月20日,21岁的我按时上班,走进工商所办公室前先到厨房拎了一把热水瓶,跟老宋开了几句玩笑,然后就成为一名工商行政管理战士。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次日起,我就成为工商行政管理文秘一员。

特别是1995年4月5日,走进老河口市工商局办公室以来,更成为标准的工商行政管理文秘一员。从1995年以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之外,几乎年年为总结工作、新闻报道、理论调研和不断地布置新任务,工作忙的晕头转向,不过倒是忙得不亦乐乎。

从事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十七年,服务四任局长,很少在工作上与领导教真,既是碰到一些尴尬事,也往往是一笑置之。然而,去年以来,确实因认真对待一些事情而引发一些棘手的事情。沮丧之极,想到逃避环境,离开局办公室这块是非之地。从零开始的事业其实以前也经历过,但是感觉现在多费了好多心力,毕竟以这种方式离开,会让许多人有看法,更会让自己心里不是滋味。

2010年是(县)市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年,我们局从春季干部培训会作为切入点,领导安排了培训会。我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认真反思,尽管十七年的工商行政管理文秘职业生涯,自己在工作上,以前调研、信息、新闻、公文上取得过一定的成绩,但是现在自身仍有许多值得完善与探索地方。如:感到素养、统御、协调、指导、组织、培养、选拔、境界上,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究其根源:长期以来,自己没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耕耘自己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生活。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绩效观,正确的绩效观核心是“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工作与生活上,我都没有把工商行政管理文秘职业作为绩效观的灵魂和指南;把提高自身综合服务能力,作为根本目的;把实现规范化写作实践作为实现绩效的重要途径。这些天,自己认真学习、思考“科学发展观”,感到它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更应该是我个人的工作与生活指南。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脱离了中国国情。教训让我们党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

作为个人成长中,我从进入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那天起,一直在追求个人事业发展,也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脱离了市(局、个人)情。教训也让我的头脑清醒了,从左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实际情况,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回顾一下,从工商所到工商局、从工商局到组织部、再从组织部回到工商局;业余从爱好写作到爱好法学,从爱好法学到爱好玩石、从爱好玩石到爱好健身,再从爱好健身回归爱好写作与爱好法学。

是啥原因能坚持下来这么多年,就是个人想更好地发展的思想,才让自己在这些事情上,找到乐趣的泉源。

前一段,一直在思考这五年多来,辛勤的工作不被认可,还被陷入是非的漩涡而引发一些棘手的事情。体会着这不被尊重的滋味,情绪特低落,一直无法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我从来不想让自己太耀眼,凡事总希望做到尽善尽美。结果一些棘手的事情,让自己多年建立的一切归零。很多人都问我:事业中和生活中,接下来还有什么梦想,还要往哪走?我答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现在看来,无不证明了自己的不成熟。

其实,自己预测陷入隧道视野效应(一个人若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上级一位关心我的领导一语道破天机:“长期以来,靠一、两个写手单打独斗,来支撑全局材料写作任务(宣传、调研、公文、信息),是无法完成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局繁重的写作指标的。况且一无奖励、二无写作队伍,是谁换上你的岗位,迟早都会发生你所遇到棘手的事情的尴尬局面。”创新写作体制,是领导的事情,我一再建议要培养一支写作队伍,可没人采纳。那么,身在这种不利的境地,以前抱着“埋头干活,少说多做”的思想,一直独撑了十几年。结果,现在看来“不拓心路,难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美国企业家阿什法则:“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你愈是躲着问题,问题愈会揪住你不放。”基于目前写作队伍没有建立,写作人员出现“断档”的不利局面。如果还是一如既往,单兵作战,到了等上级考核写作指标出来后,还是落领导埋怨、指责。如:前年我一人完成写作任务,上级考核写作指标出来占第二名,领导说没占第一名;去年,一个人太累,省级以上300字用稿上级认可的是28篇,上级考核写作指标出来排第四名,落领导埋怨、指责。自己心里很清楚,这些年,上级考核写作指标全靠自己一人在完成。“好汉难抵四手”,况且,人到中年,咋写作都是落领导埋怨、指责。所以,今年开始停写,思考自己以后的路子。

问题出现并不可怕,自己必须正视问题,还要有勇气和突破、改变惯性的态度,以及打开视窗和心胸,找到合适自己发展、存在的地方。做人诚信是最最基本的,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耕耘自己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与生活,我应该怎么做?

作为党员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这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作为个人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重点解决各种影响和制约自己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务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

一要在加快思想解放、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上求成效。人们常说,“腿脚走不到的地方,眼睛可以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思想可以走到”。可见,“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前苏联心理学家达维多夫:“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由此而来,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我个人思想必须改革。俗话说,“想法对头,办法不愁”。那么,作为一名老文秘人员,前一段,思想出现偏差,甚至于消极、反动。尽管写回忆文章来填补、自我矫正心理,但是还是没真正从思想的漩涡中走出来。这些天,无论是局领导,还是市委、政府、报界编辑老师、外省文友都在开导,鼓励我振作精神,好好写作,让我领悟到美国管理学家吉宁:“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名言的哲理。通过学习科学发展理念,我感到,自己起码应当想“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想昨天,哪些做得是好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对照科学发展规律哪些是应当剔除和克服的;想今天,各项工作做得又怎样,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自己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看有哪些矛盾和难题迫切需要去破解;想明天,瞄准未来自己发展大目标,想想有哪些事需要从现在起,就应着手一点一点去努力、一步一步去登攀。

二要坚持高标准做好规定动作和创造性设计自选动作相结合。美国股神巴菲特:“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特色不特,优势无优。美国管理学家古特雷:“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这些哲理名言,说明人的一生渡过的道路必然面临的一些问题。法国管理学家列文:“如果没有能力去筹划,就只有时间去后悔了。”说明计划的重要性,作为个人接下来的几个十年,大的计划就是既要按照上级及本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严格遵循自己工作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资源,选准和创新自选动作,确保工作与生活有声有色,既见成效,又出亮点。眼前的计划就是要想“三条”:破几条、立几条、干几条。要总结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想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思想观念上破几条、立几条;想自己在本职工作上要破几条、立几条;作为局办老文秘人员,要想在本单位、本部门的各项工作中有哪些需要切实加以改进的,迫切需要抓紧干几件什么事;要把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现在老河口市工商局科学发展的问题搞清楚,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想具体,把推动现在老河口市工商局科学发展的思路弄明白,真正把春季干部培训会的过程变成“破”和“立”的过程,变成推进自己与现在老河口市工商局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以后,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还在局办写作,还是调到其他岗位上,务必想法对头、科学,要思维正确而敏捷,找到破解难题、攻克“瓶颈”、渡过“河”去的“船和桥”,帮助领导找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又好又快推进老河口市工商局各项建设科学发展的“金钥匙”。

三要坚持深化学习与深入实践相结合。美国企业家沃尔森:“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说出信息的重要,这些天,重新学习业务刊物,细读全国各地同行写的最新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文章之后,感到自己理论研究能力的确落后了许多,甚至于变成了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外行”。无论是新闻报道、公文写作,还是理论研究,近期我都想停写一段时间,多学学外单位同行及工商写作同行文章。作为最底层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爱好者,先从30年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历史起步,结合长期写作经验,借鉴襄樊地区市委、政府等理论研究前辈路子,学会运用规范法和实证法(规范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强调价值判断,研究事物“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实证法是以统计分析为主,强调经验证据,研究事物“是什么”的一种侧重定量的方法。)尽快建立起适合自己写作与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工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事业的发展。

四是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又要着力建立自己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大胆破除制约自己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积极探索建立支撑自己科学发展的思想机制。要重点解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问题、解决利益驱动问题、解决服务效能问题,增强发展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和效

三 :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经济社会方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高校的发展实际,如何理解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在发展中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和做法,如何实现高校的科学发展,这些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是必然遇到的,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一些思考,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必须有发展,才谈得上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讲“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意义了”,因此,不考虑如何实现发展,而大谈科学发展是没有价值的。那么,什么是高校的发展,或者说怎么样才能说高校是发展了?我们应首先分析什么是发展。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即是发展。现在大学排行榜、高校教学水平评估,评价高校发展无非是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考察,但具体落实起来却是一些数字化指标,如,学位点的数量、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论文、课题经费数量等等,围绕这些数字化指标,各高校展开了竞争,谁达到了相关指标,就说明这所高校有了发展。不可否认这些数字化指标可以从一定方面反应该高校或单位的发展情况,但一定就能说明该高校或单位确实发展了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我认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应分为显形的发展和隐性的发展,所谓显性的发展,就是指标志该单位发展的一些显性的数字化指标,隐性的发展是指不能用数字和指标显示出来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应该是显性发展和隐性发展的整合,应该是整体的发展、全面的发展,才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和真实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这样,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评价一个教师或一个干部的发展现状,主要以他个人职称职务是否晋升、工资津贴是否提高、有无荣誉称号、有无获奖等等,这些在一定方面反应了他的发展情况,但决不是他的全部,甚至有的并不名副其实,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是教授职称,但他的个人水平真的与教授相符吗,平时我们看到某一个领导干部,他的真实水平与其职务相称吗?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就像一座海中的冰山,海平面上是显露的冰山,海平面以下则是未显露的冰山,要想知道这座冰山的全貌或真实大小,就要清楚海平面上下所有冰山的情况。而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味追求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甚至把实现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的目的去追求,这样的现象相当普遍,由此就会造成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可否认,单位和个人的显性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从某些方面反应发展的程度,在实现真实发展的前提下,追求显示发展的一些外在数字、指标和荣誉是必须的,特别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的激烈使机会比黄金还重要,实现了显性的发展,争得别人的认可以和尊重以及取得相应的地位,就等于把握了机遇,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从这个角度说,实现显性的发展是我们实现真实发展的手段,而决不是目的。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手段的重要,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一种争先创优的精神,在脚踏实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让别人认可自己,决不可保守和固步自封。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高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都有一个全面发展的问题,都要避免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蔑视追求显性的发展,二是一味追求显性的发展。在当前,重要的是我们要警惕把追求显性发展作为终极目的,忽视单位和个人真实的发展。所以,当前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是非常正确和及时的,我们在追求外延扩张和显性发展时,一定更要重视内涵和真实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大学如何体现?现在形成共识的是大学培养以育人为本,学生为中心;大学教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因此,以人为本在大学实际上是围绕两个主体进行的,一是学生,二是教师,做到两个“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实现、教师发展主体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我个人认为,在当前,重要的和紧迫的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满堂灌”。如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教学的理念、方法、师生关系已悄然发生着根本性变化,而大学却还在固守着自己多年的教学培养模式,重在灌输知识的现象很普遍,应该来一次大学的“新课程”改革。因此,要真正落实学习过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下力气进行大学教学的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以学生为中心,还要有效落实大学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大学的本质或生存价值是培养人才,当然还有其它功能,如,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者不可偏废,但三者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三者不应是并列的关系,培养人是中心、是目的,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围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而进行的,相对于前者,它们应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假设一个高校如果没有了培养人才这一功能,只进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那么它就不能是高等学校,而只能是研究所或公司,而如果一个高校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功能体现的不理想,但重视了如何培养人,那么,该高校的本质就不会发生变化,只能说不是很理想的高校。现在的情况是,在大学的办学理念上,虽然理论上和口头上认识到了大学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实际工作中,往往更强调了科研和如何服务社会,原因一是没有从根本上深刻认识大学功能,二是大学的评价体制和机制再作怪。评价大学的办学好坏,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更是显性和容易实现的,而大学培养学生的质量则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这样就会导致大学把科研的指标和服务社会的指标和评价作为目的。由此,造成这样的现象,大学以完成多少科研论文、课题数量、经费数量为最终目的,而很少思考如何把完成这些工作与培养学生对接,高校的教师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科研论文、申请课题数量和拿到多少经费为最终目的,很少考虑自己教学的效果和如何把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实际上,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大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目的是什么?大学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知识的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科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如果仅限于此,该机构就是一个科研院所,大学更重要的目的是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那么就需要把进行科研的方法、手段以及前沿成果等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过程中来,要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使高校的科研成果恰当的内化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去,形成教学中有科研,科研中有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也是这样一个目的,让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而不仅仅把为企业和社会作出多少贡献作为终极目的,否则的话,就与公司没有差异了。因此,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对科研和服务社会如何与培养学生对接进行研究和探讨,实现通过高水平科研和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推进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

  如何使教师成为发展的主体?现在大学热议的话题是大学的分类评价和管理,高质量的大学是一个模式吗?中国有几千所大学,每一所大学都应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不应“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等等,由于其功能有不同侧重,不应是一个评价标准和体系。实际上针对每一所大学内部,也有一个教师分类和评价问题,高校中教师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有差异,个性、特长和兴趣有差异,职称有差异,发展条件有差异等等,有的教师可能擅长教学,有的擅长基础研究,有的擅长应用开发等等,要体现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就要有“人人能成才、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应该使每位教师发展成为他们所能够成为的最出色的人,教师成功的模式应是多元化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应是单一的。当然,这里说的教师的分类评价与管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即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都应有所涉及,只是教师有所侧重,而不是只搞一方面,而不涉及其它方面,高校单纯搞某一方面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这里强调的是尽量突出教师的某一方面特长,同时要兼顾其它。另外,要有效落实教师发展的主体,还要转变观念,即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强调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在观念上要剔除教师的工具理性,树立教师的价值理性。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如何在高校有效落实?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和学院应有比较具体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应定期分析师资队伍现状,目前应加强师资队伍的有计划培养。要统筹兼顾教学与科研、服务社会,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统筹兼顾重点与一般,统筹兼顾教师与学生。

本文标题: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607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