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市委市政府“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材料总结

发布时间:2017-10-24 所属栏目:心理疾病

一 : 市委市政府“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材料总结

全州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二十五种表现,中央活动办梳理的37条问题,秦光荣书记指出的二十五种现象、二十种典型特征以及省委活动办梳理的十一个方面121条“四风”问题清单,按照秦光荣书记提出的“十种方法”找问题的要求,深入群众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收到了较好效果。

截至4月底,全州共征求到对各级领导班子的意见3.37万余条,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见4.44万余条,通过深入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共查找到各级领导班子“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1.68万余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4.34万余条。

根据各级各部门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情况和5(www.61k.com)月11日省委督导组情况通报会上反馈的意见,州委活动办通过集中梳理,形成十九个方面112条具体表现的“四风”问题清单,经州委第77次常委会议审定同意,提供全州各级班子和党员干部作为对照检查和专项整治的重要参考。

各级各部门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工作中,要对照“问题清单”,按照“五不列”的要求进1步找准找实存在的“四风”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谈心交心,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边查边改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一)正确的政绩观存在偏差

1.思想不够解放,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讲“普通话”多,讲“本地话”少,过去丧失了一些发展机遇,现在也未能完全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导致经济发展不够好不够快。

2.片面追求GDP,以数据看干部;简单地压任务,忽视了宣传引导,如跨越发展目标、农民增收目标、农转城、新农合等,层层加码、压任务,而对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一些体现科学发展的指标不太重视。

3.朝令夕改,换1个领导换1种思路、调一次规划,不能一张规划蓝图抓到底,“新官”不理旧事;“指”到哪里,就要求下面干到哪里,职务高的领导说了算,政策文件摆一边,随意要求基层改变思路迎合。

4.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路边工程”,只重视修大路,而忽视修便民的小路;不切实际盲目上大项目;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多安排在公路沿线,造声势、搞样板、刷墙面、戴帽子,追求“视觉效果”、“轰动效应”。

5.好大喜功,不计成本、违反规律追求速度规模,在发展规划、目标定位上,提脱离现实的口号、定脱离实际的指标,目标一任比一任高,与实际情况、经济发展条件不相匹配,基层难以落实,到处争产值,重复统计、虚报数据,一级骗一级,最终劳民伤财。

6.急功近利,急于出政绩见成效,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重视“显绩”忽视“潜绩”,忽视抓基层打基础,搞“短平快”,破坏生态和环境。

7.只对上级领导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开展工作揣摩上级领导的心思,迎合上级领导的喜好。上级领导重视、关注的就抓得多、抓得紧;上级领导不太重视、不太关注的,就抓得少、抓得松,只是发文、开会、喊口号、编数字、报总结,应付了事。

8.责任状多、“创建达标”多,各层级、各系统都争着在基层挂牌、授牌,各种荣誉花样繁多,奖牌发了1大摞,什么作用都不起。

9.搞花架子,安排部署工作简单地分指标、摊派任务,压得基层喘不过气,只好造假应付,把功夫下在建台账、报数字、写汇报、讲成绩上。

10.决策缺乏深入研究论证,与客观实际和群众意愿不相符合,不顾当地的资源禀赋、自然条件等盲目跟风。

11.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视野不够宽,缺少统一长远考虑;干部管理需要改进和加强,一方面对干部监督管理教育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有问题苗头的干部没有及时打招呼提醒,另一方面对干部有求全责备的情况,激励调动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不够。

(二)文山会海,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1.文件多,相同内容层层发文,文件简报“满天飞”,可发可不发的多,重要的、管用的少,虚的多、实的少,不结合实际的多、能落实的少;虽然“红头文件”有所减少,但又改头换面成“白头文件”、“白头通知”,实际文件数量没有减少。

2.文风没有体现短、实、新要求,文件质量不高,贯彻上级决定囫囵吞枣、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制定贯彻措施不结合自身实际,“上下一般粗”,甚至“文件打架”,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难以落实;征求意见流于形式,成为“公文旅行”、“公章往返”。

3.习惯用信息简报“看”工作,把报送信息简报作为各类考核检查的重要内容;下级为完成任务而编信息,大量信息报喜不报忧,夸大其词,失去参考作用。

4.上级安排一项工作、下发1个文件,动辄要求下级制定工作方案、实施意见、责任分解、报进展情况、报落实情况、报先进典型、报总结材料,有的甚至文件刚刚收到就要求报送贯彻落实情况,基层干部忙于编写材料,苦不堪言。

5.会议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单位也要求参会,什么会议都要求主要领导必须参会,以主要领导是否参会评判对此项工作是否重视,陪会现象突出。

6.会议时间长、效率低,讲话的领导多,官话、大话、套话、“正确”的废话多,管用的就是几句,听的受罪,参会的思想开小差、玩手机、发微信、打瞌睡、随意出进、提前退会的情况突出;会议准备不充分,事先没有充分沟通,议而不决,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7.以发文、开会作为落实工作的首选措施,满足于开了会、发了文就算贯彻落实。

(三)工作不实、落实不力、弄虚作假

1.多数部门都从各自角度出发,层层签订各种责任书,开展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考核,看似合理,实际大量重复,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效;综合绩效考核的指导性、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考核对象重当前、轻长远,“寅吃卯粮”,应付了事。

2.考核注重看材料、看数据、看台账,不注重实际效果,加重基层特别是乡镇、村(社区)负担,导致基层单位每年要花大量时间应付上级检查,忙于在办公室编造材料。

3.不考虑基层实际,要求基层上报的材料和数据报表多,而且往往要求时限非常紧,“张口要闭口到”,下面没有时间落实,被迫“编材料”、“凑数字”应付。

4.制度建设与实际情况结合不够紧密,制度定得多、条款多,但具体管用的少,“带电”的少;领导带头示范不够,抓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时松时紧。

5.工作中安排部署多、具体措施少、检查督促少,不讲实效,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不办实事;对相同工作重复督促检查,给基层造成负担,且都要陪同,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精力抓工作落实,也加重了基层接待负担。

6.作风漂浮,习惯“遥控指挥”,唱功好、做功差,对工作布置多、计划多、规划多,落实少、推进不力,对重大项目、重要工作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抓而不紧,落不到实处。

7.工作底数不清、基层情况不明,不抓落实、不想落实、不会落实。

8.时间观念差,执行能力弱,办事效率低,工作推、拖、滑,不求上进,一项工作压在手上半个月甚至1个月不闻不问,缺乏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四)学风不浓、学风不正

1.不重视学习,学习风气不浓,学习意识淡薄,应付式学习,学不进去,把学习放在一边,为完成任务而学;领导干部在线学习不想亲自完成,由他人代学;个人交流材料、讲话稿、调研文章、心得体会由工作人员代写或到网上下载。

2.学习流于形式,学用严重脱节,学习与日常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两张皮”现象突出,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还是老一套;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谋划发展、推动工作的思路不宽,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办法主意不多,碰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束手无策。

3.学习方式、方法陈旧,内容枯燥单一,学习制度不健全。

(五)调研浮于表面,不解决实际问题

1.习惯于“被调研、浅调研”,走的路线、看的点、见的人、听的话都是事先设计安排的,热衷于“门面”和“窗口”,不关心“后院”和“角落”,都往路好走的地方去,偏远、路不好、问题多的地方不愿去,基层也不愿意安排,使调研浮在表面;有的领导不喜欢听真话实话,基层也不敢讲真话实话,汇报中报喜不报忧,调研中听不到实话真话,辨别不出真话假话,获得的情况不真实。

2.调研方式局限于听汇报、看材料,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求实精神,深入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搞网上调研、材料拼凑,调研文章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调研的不写材料,写材料的不参加调研,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写出的调研报告对解决问题没有实质作用。

3.把随机调研搞成随意调研、随便调研,问题导向不强,没有调研目的,没有调研主题,失去调研意义;下乡调研不仔细、不认真,回来后乱讲不切实际的话,在干部群众中失去威信。

4.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多停留在作批示、提要求上,忽视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不够,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1.执行上级要求和政策阳奉阴违,合意的就执行,对影响自身利益、削弱自己权力的政策搞选择执行、逃避执行、歪曲执行,甚至找各种客观原因和借口拖着不执行。

2.搞表面执行,执行制度有意放松审核、忽视监督、推卸责任,使制度规定流于形式。

3.搞双重标准,严于对人、宽于待己,执行刚性制度规定只盯着别人,对普通干部监督多,对自己及身边人员监督少。

4.机械执行、生搬硬套、呆板教条,落实政策缩水走样,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二、官僚主义方面

(一)疏远群众、脱离基层、对群众缺乏感情

1.不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是“密切联系领导”,看人“下菜”,对上对下2个样,对领导阿谀奉承、唯命是从,只要上级满意,什么条件都满足,什么事都能办到;对待下属高高在上,对待普通干部和群众官气十足,颐指气使。

2.衙门习气重,工作太摆谱,在群众面前拿架子,不愿深入群众、不愿接触群众,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对待群众不热情、不耐烦,态度不好、语气生硬。

3.办公不开门,开门不办公,怕与干部群众接触,习惯于办公室听汇报,酒桌上谈工作;不能经常深入基层,即使下基层,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愿意深入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4.坐在办公室写文件、施号令,强迫式、命令式安排工作,不了解基层工作实际,自以为是,想当然、打官腔、瞎指挥;制定政策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执行上级决定照本宣科,不注意结合本地区实际,群众听不懂、不理解,致使惠民政策落实成效打折扣。

5.联系群众只注重在重要节日送慰问金、送米、送油、送化肥,平时不倾听群众心声,不知道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对群众没有真正情感。

6.遇事不同群众商量,听不到也听不进基层群众的意见,代民作主,决策部署没有完全从维护群众利益、体现群众意愿、回应群众期盼出发,研究重大项目往往重视领导、投资方的意见,对群众的要求重视不够,甚至忽视群众的利益。

7.没有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做群众工作“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用压服代替说服,激化矛盾。

8.服务基层、理解基层,主动支持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不够,对一些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过多强调属地责任、部门职责,只注重下达指标、交待任务、规定时限、施加压力,而没有深入帮助基层分类指导、分析问题、研究办法、破解难题。

9.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及时,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推动解决事关民生的项目、工程和工作力度不大,锦上添花的事搞得多,雪中送炭的事做得少,关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存在对群众的承诺兑现不到位、反馈不及时的现象。

10.联系群众不够主动自觉,直面群众、倾听民声、问计于民、体察民情还有差距,了解社情民意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多年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怕字当头、 不敢担当

1.怕字当头,怕干事、怕负责、怕创新,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等待观望、患得患失、退缩不前。

2.工作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拈轻怕重,能推就推,面对热点、难点问题,缺乏信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有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明哲保身、敷衍塞责、推诿耍滑,绕着走、躲着走、拖着走,不去解决棘手问题,不去触及尖锐矛盾。

3.精神懈怠,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当“太平官”、做“维持会长”,工作按部就班,不善于创新突破,满足于四平八稳,满足于现有成绩,“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盛行,满足于老经验、老办法,习惯于老一套、旧框框,凭经验、惯例、老套路办事。

4.回避矛盾和问题,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不少问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解决,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5.习惯于动嘴指挥,不愿动手,满足于安排布置,工作中一味压担子、压任务,对下级交任务提要求多,教方法、帮助解决困难少,对基层反映的问题不解答、不表态、不负责,检查督促、狠抓落实不够,对布置下去的工作跟踪问效不够。

6.无事嫌官小、有事嫌官大,困难和问题面前不敢负责、不敢担当,矛盾上交,责任下推,在决策、处理问题上,谈原则问题多,谈核心问题少,绕山绕水无观点,怕担责任、风险。

7.见好事就上、见问题就让,问题都是别人的、好事都是自己的,一旦出点纰漏就想方设法找理由、找客观,往别人身上推责。

8.不敢讲真话、不愿讲实话,讲情面、讲感情,对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听之任之,只栽花不栽刺,上捧下拉、左右逢源,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面对违反政策规定的现象和行为不能据理力争,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9.缺乏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愿接触也不敢接触群众,面对群众诉求心中无底气、手上无招数、解决问题无办法,怕群众给自己惹麻烦添乱子,怕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

10.落实工作抓而不紧,存在畏难情绪和观望思想,言重于行,重部署轻督促,工作“虎头蛇尾”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抓工作始终慢半拍,不追不动,不催不办、办起事来拖拖拉拉,缺乏“紧抓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激情。

11.当“甩手掌柜”,任务层层转交,自己浮在面上搞“遥控指挥”;怕出乱子,怕惹麻烦,满足于“搞定摆平”,导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一些群众长期反映的热点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

(三)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办事层层审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1.便民服务窗口不便民,一站式服务不到位,一些服务窗口成为摆设,办事还得跑单位,有的群众办一件事要跑两三趟甚至七八趟;部分服务窗口单位无办事流程公示,工作人员不一次性交代清楚,让群众来回折腾。

2.“吃拿卡要”、收回扣、拿红包,不给钱不办事、给了钱乱办事;通过专项整治后,“门好进、脸好看、但就是事难办”,服务不主动,办事效率低,有时故意设置门槛,采取拖、滑、推的态度,群众对此“望事兴叹”。

3.不能及时落实政策,承诺的事项不兑现,有政策规定的事项找客观原因顶着不办,对普通干部和群众的事情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办,逼着普通干部和群众到处找门路、托人情。

4.部门之间不讲协调、不讲配合,缺乏“一盘棋”意识,存在各吹各打的现象,遇事相互推脱,非得等到上级领导出面才能解决。

5.部分行政审批事项过于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接、管、放”还不到位,审批效率不高,有的部门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企业落地难、项目审批难。

(四)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办事不公

1.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政策有条件也不认真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老大难”问题没有信心和决心,消极应付,该办的不办,承诺的不兑现,失信于民。

2.执法不公,办事不公,以人情代替原则,在征地拆迁、廉租房分配、低保办理、救灾物资发放、扶贫慰问等方面优亲厚友、厚己薄人,不能一碗水端平;政务、村务、财务不公开,致使公平、公正得不到体现,损害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3.下基层看望慰问,没有深入真正困难的家庭,有重复看望慰问的情况,而部分困难群众得不到关注和关心。

4.办事首先考虑的是部门利益,不从群众利益出发,不从大局出发,只强调部门客观原因,有利的争着干,没利的相互推。

(五)不讲党性原则、追逐名利

1.班子成员之间沟通交流不够,不太协调,工作合力差,互相补位意识差,工作配合不默契,导致工作决策判断不够准确。

2.领导干部没有严格按要求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3.抓工作静不下心、沉不住气,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追逐私利争先恐后,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1个新台阶。

4.只谋人不谋事,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套近乎,热衷于依附同乡、同学、战友等为纽带建圈子、找圈子、钻圈子,编织“关系网”、营造“人脉”,通过圈子和人情关系搞个人升迁、谋取私利。

5.上级对下级护着、宠着,下级对上级捧着、迎着,同级对同级哄着、抬着,相互迎逢讨好、吹捧抬举,看到问题不指出,有了错误不批评,隔靴搔痒提意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

6.习惯于揣摩上级和领导意图,习惯于事无巨细地在上级和领导面前表功,只喜欢干领导看得见的事、不喜欢干群众期盼的事,做表面文章,不干实事。

(六)作风不民主、决策不科学

1.民主决策听取意见不充分,凭经验办事,要求过高过急,工作推进不理想,甚至半途而废。

2.听不进不同意见,长官意志浓厚,个人说了算,不顾地方实际和群众意愿,工作中盲目主观,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存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桌子命令、拍屁股走人的情况。

3.充分听取民意、反映群众诉求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还不健全,决策前调查研究、决策中民主讨论、决策后考核和责任追究衔接不够紧密;决策系统性不强,就事论事、见子打子、顾此失彼,导致一些决定事项难以落实,一些困难问题研究解决不彻底。

4.独断专行,强调个人威信,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借口,“人、财、物、权”一把手说了算,在工作中搞“一言堂”,听不得不同意见,甚至对坚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另眼相看。

5.把批项目、给资金作为对基层的恩惠和施舍,在项目审批中存在不公平、不规范,谁跑得多、谁沟通得好、谁找领导打招呼、说情,就把项目给谁。

三、享乐主义方面

(一)玩心重、玩风浓,贪图享受

1.沉迷于打麻将、“斗地主”,花大量时间搞不健康的娱乐活动,在群众中影响极坏。

2.存在攀比心理,斤斤计较个人待遇和得失,比权力、比资历、比福利、比待遇、比条件的多,比工作、比能力、比干事、比业绩、比贡献的少。

3.不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标准控制不严,大手大脚、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情况还时有发生,甚至假公济私,私客公待。

4.工作不在状态,成天忙于应酬,讲吃讲喝,有请就到、有酒就醉,流连饭桌酒局,经常醉醺醺、昏沉沉、轻飘飘,有时饮酒误事。

5.讲究工作和生活待遇,认为到一定的职级讲享受理所应当,甚至心安理得,工作只说不干、光说不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6.在公车配备上有攀比现象;公车改革试点后,车照坐,钱(交通费)照拿。

7.公车私用,不但自己用,家属也使用,甚至用公款为私家车加油。

(二)作风涣散、纪律松弛

1.对自身要求不严,自律性差,工作纪律松散,上班时间脱岗串岗、吹牛聊天、吃早点、办私事、买菜、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票、聊QQ,乡镇干部“走读”,群众有事找不到人。

2.不遵守保密纪律规定,不该看的乱看、不该说的乱说、不该打听的到处打听。

3.部分从领导岗位上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居功自傲,摆老资格,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不服从安排,长期不好好上班、不认真干事,放任自流,有的还坐而论道,评头论足,在干部职工中影响极坏。

4.长期不参加或极少参加组织生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甚至还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三)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1.有求稳怕乱的思想,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争先进位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不够强烈,习惯于自我满足、长期自我感觉良好,标杆树立不高,缺乏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的竞争意识。

2.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干公事精神不振,做私活劲头十足;工作怕苦怕累,逃避责任,情趣低俗,玩物丧志。

3.习惯于按部就班,上级没有安排的、文件没有着明确的、领导没有指示的就不敢主动去做,不敢先试先行,安于现状。

4.工作标准不高、节奏缓慢、效率低下,遇事不温不火,懒于深入钻研,懒于探寻规律和探索创新,脑不勤思、眼不勤学、手不勤写、腿不勤走,摆一摆,看一看,慢慢来,慢慢做,缺乏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四)拈轻怕重、不愿吃苦

1.每逢安排蹲点、下派挂职、交流任职等工作,就找各种理由,不愿到边远艰苦地区,不愿到基层一线工作;有的党员干部虽然到了基层,但心思不在工作上,有混日子的想法,吃苦奉献精神不足。

2.只求工作生活安逸,工作中挑肥捡瘦,工作压力小、工作相对轻松的岗位争着去干,工作压力较大、条件艰苦的地方都不愿意去干,工作怕苦怕累,逃避责任、回避矛盾,不干事专挑刺,甚至拨弄是非,阻碍干事。

3.工作上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开口闭口讲回报,拈轻怕重,不愿吃苦出力,见到荣誉抢着要,碰到难题往外推,遇到矛盾绕着走。

4.工作中讲享受,不是自己分管或负责的工作随意应付、推诿,无车不下乡,没有好处不办事,工作消极应付。

四、奢靡之风方面

(一)节俭意识淡薄

1.勤俭节约教育不够,艰苦朴素意识淡化,自我约束不够严格,干工作较多考虑完成指标任务,较少考虑行政成本。

2.艰苦奋斗、以俭为荣意识有所下降,认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已经过时了,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个人收入增加,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理所应当的,谁不多为自己打算、不多享受谁吃亏,喜欢玩、喜欢攀比,崇拜和追求物质享受。

3.公共资源利用率低,有的单位内部简报、刊物、文件汇编、工作手册、规章制度、宣传画报等印刷份数大大超出实际需求,积压在仓库或变成废纸,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公文、资料重复印刷、发送,办公无纸化程度低;机关白天开“长明灯”,人走不关灯,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取暖器等长期不关。

4.压缩“三公”经费不到位。部门预算工作不够科学合理,“三公”经费压缩的措施不够具体、明确,接受各方面监督做得不够好,公开透明力度还需进1步加大。

(二)挥霍公款、铺张浪费

1.热衷讲排场,要面子,认为讲排场是身份的象征,容易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追求高规格、高标准。

2.有超规格接待、陪同人员过多的情况,办事、接待开支精打细算不够,还有改进的空间;开会不注重节俭,违反规定置花草、摆水牌、做布标。

3.部门之间相互请吃、吃请,个别单位转入单位内部或隐蔽的地方,变换花样,吃喝照旧,仍有“舌尖上的浪费”; 接受基层赠送的土特产品、纪念品依然存在。

4.公车管理不够规范,办公用房超标问题还没有完全按照要求整改到位,还不能完全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车轮上的浪费”还不同程度存在。

5.把异地培训、外出学习考察当作福利待遇,轮流安排,搞变相旅游。

6.铺张浪费,使用公款大手大脚,甚至巧立名目,公款报销玩“变脸”,公款买烟和高档酒,什么花销都敢公款报销。

7.“小金库”治理还不够坚决和彻底,利用“小金库”改善隐性福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以权谋私、借机敛财

1.利用婚丧嫁娶、孩子入学、建房搬家、家人和自己生病等事宜借机敛财。

2.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和物资采购中“打招呼”、搞暗箱操作,为亲朋好友谋取私利。

3.个别村干部滥用职权、乱卖土地,村内账务不公开,对低保资金进行二次分配,导致民怨极重。

4.监督检查和惩戒力度不够,审核审批手续过多过繁,滥用公权、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二 : 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

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

1、会议多、文件多。存在文山会海问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和文件重复,内容空洞、照抄照搬、照转照发现象普遍。要精简会议数量,提高会议质量和会议决策效率。进一步加强各类文件、简报统筹和精简合并。文风应更为务实,增强可操作性。

2、检查多、评估多。达标验收、检查评估过多,干扰学校正常工作。有的项目前期、中期、完成都要评审,学校忙于填表汇报、跑专家。评估方式单一,建议不仅要注重对标志性结果的评价,还应该以学术为基础,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对高校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要进一步减少专项评审和检查评估。对“985”高校实行免检制度或自查制度,充分相信和授权重点高校。

3、项目多、评审多。人才计划项目、竞争性科研项目、评奖评优项目、示范性学校项目、工程项目繁多,学校和教师跟着项目跑,导致学校风气浮躁。有的高校反映,去年仅差旅费就1、41亿元,大部分是跑北京。建议精简整合项目,对大学实行预算制管理,将“211”、“985”经费转变为经常性经费,改变项目指挥大学的现象。

4、狠抓工作落实不够。花了很多精力,开了很多会、发了不少文,但是抓落实力度不够,缺乏具体检查指导,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高教三十条规定的鼓励高校利用自己土地资源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几乎没有进展。

二、在享乐主义方面

5、缺乏苦干实干精神。有些干部工作拈轻怕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争功诿过,不愿意吃苦受累、出力动脑,不愿意深入思考谋划重大问题,工作重点不突出,缺乏方向性、计划性。

6、担当精神需要进一步增强。存在老好人思想,怕丢选票、怕得罪人、怕伤和气。工作中怕冒风险、怕承担责任,胆子小、忧虑多,患得患失,不敢决断、不敢拍板。希望教育部大胆一点,敢试敢闯,勇于突破一些政策规定。

7、改革勇气不足、动力不够。教育改革还需要深化,力度还需要加大。【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希望教育部抓住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机遇,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

8、攻坚克难力度不够大。对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敢于攻坚克难,采取有效措施,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

三、在奢靡之风方面

9、铺张浪费比较严重。工作讲排场,追求高规格,为了所谓的“好事办好,亮事办亮”,不计成本,小事大做,追求奢华。开会不注重节俭,滥发公文包、笔、本、标牌,甚至送礼品。机关公文印刷发送存在浪费现象,应尽量通过电子政务系统、网络等形式传递文件简报,减少纸质公文。有干部反映机关干部办公室很拥挤,但部领导办公室过大。

10、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够牢固。受社会风气影响,部分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党性观念不强,自我约束不严。应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干部的基层锻炼,进行精神“补钙”。

四、在官僚主义方面

11、缺乏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入一线、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不够,听座谈汇报多、看媒体反映多,多为接受二手信息,缺乏与基层干部、师生员工、学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直接倾听基层诉求不够。部领导和机关干部要定点联系省市、高校、直属单位等基层单位,定期与师生、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增进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感情、直接体验。有机关干部反映,司局级干部和处级以下干部不应划分两个餐厅就餐。

12、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存在深入基层调研少,调研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要减少一般性活动安排,更多深入一线蹲点调研、专题调研、现场推进,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强重大决策出台前的调研,科学论证政策可行性。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开展调研。调研中要适当增加专#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家学者、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文章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改进国外调研方式,将组团短期国外调研、驻外教育处组调研、国内研究机构的课题式调研结合起来。

13、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不到位。存在管得过多、过细、过死,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要加快取消和下放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快落实部领导在中管高校书记校长培训班报告中提出的十个方面的放权内容,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让地方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在中高职衔接上给地方更大的自主权。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尽快建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扶持相关社会团体,建立购买教育服务的机制。

14、司局职责关系不清,工作协调难。存在司局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叠问题,跨司局的政策很难协调,司局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各自为政、相互掣肘。例如硕博连读好协调,本硕连读由于涉及两个司难协调;试点学院改革政策没有落地,具体事宜司局分工不清晰;在医学教育八年制后三年的补贴问题上,几个司局意见也不一致;高校教师人事工作不知道哪个司局归口负责。要进一步明确司局职责,理顺司局关系,加强司局间业务衔接部分的统筹协调,强化综合研究、管理和服务职能。教育部内部机构改革时,要注意听取高校意见。

15、直属单位作用发挥不够。对直属单位重视不够、信任不够、作用发挥不够。要统筹处理好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职责关系,尽可能把机关某些工作交给直属单位去做,充分依托和发挥直属单位的专业咨询、支撑服务作用。进一步关心支持直属单位事业发展。加强教育社团建设。希望有综合司局统筹做好司局和直属单位的沟通工作。

16、领导亲自动手撰写文稿较少。一些同志反映,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很少自己直接动手撰写讲话稿和署名文章,要提倡领导干部深入思考,自己动手、亲自撰写。

17、办事办文服务效率低。对基层请示事项存在回复不及时,甚至长期搁置、不解释不批复的问题。个别司局和窗口服务单位,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门户网站“政策咨询”栏目意见不及时回复。要建立限时办理、批复制度,对高校提出的要求要给予明确答复,对不能批复的问题要及时解释、作出回应。要进一步优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报备环节。建立首问负责制,加强督办落实。

18、布置工作不注意给基层留出合理工作时间。布置工作时间要求过急,基层刚收到通知就要求上报情况和材料,疲于应付。建议给予基层单位留出合理的办理时间。部里派出的访问团组,应尽量较早地确定具体行程,以便教育处组对外联系。

19、有些现行政策标准陈旧过时。现在仍在沿用计划经济时期陈旧过时的政策标准,比如高校办学基建标准、修缮经费申报审批程序、高校编制标准、高校生师比计算口径等。【机关干部四风问题主要表现】群众路线。建议要抓紧修订完善。

20、需要进一步加大与其它部委沟通协调力度。存在许多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教育部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争取有关部委支持,但力度仍显不够。希望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委联系合作、沟通协调,为教育和基层单位创造更好的政策支持。例如高校科研经费预算问题、教师人事制度问题、教育电视台的发展问题、传媒集团的税金等问题。

21、与新闻媒体及社会的沟通联系不够密切。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机制不够完善,主动发声不够,回应媒体反映的问题不够及时。要加强信息交互、定期沟通。建立教育宣传专家库,并与新闻媒体共享,让专家主动发声宣传。建立教育媒体记者行业组织,以团队力量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要加强信息公开,构建与群众沟通的平台。要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好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22、民意反映渠道不够通畅。建议设置部长热线电话、开通听取意见建议微博、部领导和司局长亲自接待来信来访群众。有的建议将巡视组巡视工作常态化,直接倾听党员干部意见。老干部建议建立定期同老干部座谈听取意见的制度。

三 :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简介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先来看看四风是指什么。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三是享乐主义;四是奢靡之风。要彻底避免四风问题,我们先要搞清楚,具体的表现有哪些。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知识点
细心,专注,观察[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详细知识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一
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
群众反映最突出的表现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工作不抓落实。具体包括:1、班子团队深入基层调研不足,调研的时候蜻蜓点水、流于形式。2、在开展活动时注重形式,表面热闹,实际效果不佳。3、理论学习求形式,不注重实效,学习被动。4、以会议代替工作落实,而没有实际督促跟进,责任人工作追求短、快效应,没有从整体考虑。5、有时在执行上级规定是机械执行,死板操作,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二
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
群众指出,办事推诿,经常扯皮,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礼貌差是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还包括:1、个人本位主义,主动服务群众意识太弱。2、倾听群众意见不够多,以家长作风做事,不和同事下属交换意见。3、工作方法有时太过简单,没有耐心做群众工作。4、工作完不成任务是或碰到难题时,强调客观原因多,寻求主观原因少。5、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对群众礼貌太差。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三
享乐主义的主要表现
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具体包括:1、缺乏艰苦朴素精神。2、各种公务往来用公款请客吃饭。3、利用开会、考察、参观等理由出游。4、节日用公款用公车送礼。5、处事不讲原则、讲人情,贪图享乐。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四
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
群众反映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具体包括:1、追求奢侈的生活,不爱学习。2、受到各种欲望的危害。3、开展工作,不讲究节俭办事。4、讲排场,接待安排超标准。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五
防治四风问题的制度建设
1、端正“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要做到深入人心。
2、完善可操作的制度建设,构建科学体系,结合自身实际,对有关制度规定进行梳理,细化贯彻八项规定的具体办法,确保转变作风有章可循。
3、牢牢把握好监督问责,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要严厉问责。
4、要深入剖析,切实整改。
[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注意事项
解决四风问题对策及建议要结合实际情况,坚决执行。

四 : 乡镇干部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

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四风”问题自查报告

XXX

根据县食药监局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和具体部署,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深入学习和自我反思,并通过群众提、自己找、领导点、互相帮,深入查摆、认真梳理“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www.61k.com]

一、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政策、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学习流于形式。平时不注重政治思想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虽能按时参加,但平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内容不系统不全面,联系实际也不够紧密。学习中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工作联系紧的学的多,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的少。对待学习,往往是上级要求什么就学什么,不求甚解,使各种学习流于形式。对食品药品监管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较多。监督检查流于表面,没有从严从重查处,执法不严。对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办事效率不高,缺乏积极进取精神,有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精业敬业精神。

二、官僚主义。主要表现在联系群众意识不强,宗旨观念谈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到各经营户中检查的多,查处得多,现场教育指导的少,查处违法案件的能力不够,深入调查了解的少,工作不深入,不细致。

三、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工作上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多的想的是个人的安危福祸,很少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费在对工作的监管上。有时上班时间干私事,工作缺乏主动性。

四、奢靡之风。现在生活水平改善了,忽略了对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继承与传扬,比如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前,有时在开会、培训方面住宿、就餐花费多,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财力物力上的浪费。在亲朋好友红白喜事上,单位迎来送往中随波逐流,花费多,有铺张浪费现象。

五 :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表现,心理问题-主要类别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也称心理失衡,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和暂时性,常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常有一定的情景诱发,脱离该情景,个体的心理活动则完全正常。根据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个体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三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表现

目前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造成社会心理方面的若干“缺失”,并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

一项针对100万在职工作人员工作现状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二的人感到压力较大。尤其在警务、义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职业群体中。70﹪—80﹪的人都感到压力大,表现为失眠,记忆力衰退,容易紧张、焦虑和抑郁。许多感到调整自己原有的心理定式和行为模式越来越困难,心理放松,宣泄郁闷的机会和渠越来越少。

由于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加之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社会转型期,传统的价值观、就业模式、保障体系等,正在发生急剧变化,人们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对未知充满恐惧,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对多元化心理认同不够,易产生焦虑、恐惧、迷茫心理,出现信任和诚信危机。

一项对“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认为与过去5年相比,生活幸福指数略有下降和下降很多的占36%;快乐正悄然离一些人远去,焦虑已渐渐占据某些现代人的心理。有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整体的47%。他们因为收入较低,难以承受较高的生活消费,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重重,更容易滋生心理问题。同时,人口流动范围加大,生活环境变化加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都会使人们增加社会陌生感带来归属感的降低,进而导致孤独感。特别在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生活着一些被高就业门槛和高生活成本边缘化的“社会隔离”人群,或称心理“无根”人群,这种现象得不到消解,易使一些负面情绪蔓延,甚至危及社会秩序和安全。

某些心理精神疾病病患者常因“羞耻感”而不及时就医,延误了诊治。而患者的亲友和同事也没有及时表现出该有的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还存有偏见和歧视。精神疾病康复者不能顺利回归社会大家庭,则又成为导致心理健康疾病复发增高的1个诱因。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主要类别

根据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个体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为3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与障碍性心理问题。

发展性心理问题

所谓发展性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个体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对自我能力,自我素质方面的认知,其心理素质及心理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全面的发展。是管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特别是现代积极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

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帮助个体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完整的人格,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个体。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自负或缺乏自信、志向愿望过高或偏低、责任目标缺失等几个方面:

(1)发展性心理问题针对的是心理健康、身心发展正常的个体,但在发展方面仍有潜力可挖,心理素质尚待完善。

(2)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在引导个体在1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开发因为更具有突破自我认识局限性的特征,往往使个体在能力发展,信心重建等方面实现一定的飞跃,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强调发展的原则,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虽然也对个体的工作、适应、发展等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但更侧重于“发展”方面,即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它对个体所作的一切工作包括指导个体调节和控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建立自信心等,都是以个体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发展为目标的。

适应性心理健康问题

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1种良好、有效地生存状态的过程。而适应性心理问题则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所带来的心理困扰。主要是健康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

哈特曼认为:适应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以无须付出太高的代价去处理1个具有一般性及可预期性的环境。由此不难发现,适应是个体与环境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的过程,既然是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的应该是双方。但人们在谈到适应时,心目中想的主要是个体的改变,是个体改变自身去顺应环境的变化;个人与环境的关系体现为1种状态,即个人与环境之间的1种和谐、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时机体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与环境所取得的,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某1个水平的平衡成为另1个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自身以重建平衡。

适应性心理问题的特点:

(1)适应性心理问题针对的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个体,或者说“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2) 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注重的是个体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是在个体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3)强调教育的原则,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解决,重视个体自身理性的作用,教育者并不是要亲自帮助个体直接去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其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4) 适应性心理问题的内容,侧重于工作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个体在这些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障碍性心理健康问题

障碍性心理问题有的时候也称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是变态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科研究的范畴。

其特征:一是个体持久地感受到痛苦(一般以六个月为界线);二是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人际关系糟糕,容易产生对抗甚至敌对行为;三是表现出非当地文化类型的特殊行为。

当个体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始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异常愤怒甚至冲动报复。有的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就容易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的产生,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个体障碍性心理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焦虑性障碍:

焦虑是1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焦虑和焦虑症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把自己的紧张或者焦虑称为神经衰弱。焦虑是面对未来,紧张是面对现实。什么情况可能产生焦虑呢?一般讲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不确定未来事件,就容易产生焦虑。广泛性的焦虑症一般指持续性时间超过6个月(短时间的一般只称为1种焦虑现象),总是有对可能性不高的无理由的担忧,明明不可能也要过份地担忧。特征主要有:

(1)思绪狭窄、紊乱;

(2)长时间过分担忧;

(3)情绪急切、过于激动紧张(有的时候歇斯底里);

(4)往往伴随失眠、反复恶梦等。广泛性的焦虑症几乎是一切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一般特征。恐怖症也是1种以焦虑为基础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和应急障碍”,亲临车祸、凶杀、战争、地震等都容易产生这样类似的后遗症。

当今学术界还认为焦虑性障碍还可以包括十分典型的病态“完美主义”人格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如:

(1)过度的自我批评、过多的体念失败、自我强加的过高标准或者过高的目标追求;

(2)恐惧失败;

(3)不顾后果地追求成功;

(4)饱受应该得到目标的折磨;

(5)一般都很难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

(6)喜欢把意志强加给别人。如华为集团追求完美事件、绵阳一高考“机器”等例子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典型事件。

② 抑郁性障碍:

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主要表现特征有:

(1)心境恶劣;

(2)对事物没有兴趣;

(3)人际关系紧张,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缺乏亲情感;

(4)自我评价降低,无自我价值感。

③恐怖性障碍:

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个体,所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仍出现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

④强迫性障碍:

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

(1)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

(2)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

(3)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

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⑤疑病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

产生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会遇到,较长时间内不良心境的持续积累,就可能会造成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怪异等等,这些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即身心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判断标准

如何判断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情绪反应强度由现实生活、 工作 压力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的不良情绪反应,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 心理障碍 ,体验着痛苦情绪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时间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者间断地持续两个月情绪体验超过两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行为受理智控制程度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泛化程度情绪反应的内容对象没有泛化情绪反应的内容对象被泛化

如何判断心理疾病与精神病

在严重心理问题之上还需要判断区分严重心理问题和精神病区别,其中若是属于精神病范畴需要由具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病医生提供专门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在心理学界与精神病学界有普遍公认的判断病与非病三原则,即:第一、是否出现了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或妄想;第二、自我认知是否出现问题,能否或是否愿意接受心理或精神治疗;第三、情感与认知是否倒错混乱,知、情、意是否是统一,由此社会功能是否受到严重损害(即行为情绪是否已经严重脱离理智控制)。重点在于对幻觉妄想与情感是否倒错混乱2个方面,对于是否有自我认知的判断应是在这2个重要判断基础之上。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的基本辅导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表现,心理问题-主要类别_心理问题
健康心态

心理健康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1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

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

门诊辅导

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星期集中固定时间进行

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

书信辅导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表现,心理问题-主要类别_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解决途径

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人群,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

电话辅导

公布办公室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

专栏辅导

专栏咨询是结合实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辅导对象共同完成。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

开展团体心理讲座

即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群体对象的实际开展团体辅导项目。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主要原因

“心理作为人的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是生物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的1种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反映机能与产物。生命漫长的矛盾斗争历程,进化出了能够识记、思维、体验情绪的物质器官──人脑。人的一切心理、行为活动只有在意识和潜意识的本能协同协作下,遵循“需求—斗争—奖赏”这一规律,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人脑才能体验到自信、愉悦等积极的情绪,才能成为正常人。否则,就要受到惩罚。就像人的胃这一器官,是生命进化的结果,是用来消化和吸收食物,满足生命体生理需求的。如果像厌食症患者那样毫无食欲、味同嚼蜡地进食(类似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斗争的抑郁症),或专门吃些生鱼生肉等消化不了的食物(类似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斗争的神经质症),违背了作为生命进化发展结果的胃的活动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

“需求斗争奖赏”是人类正常生存发展进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需求,没有斗争,没有奖赏,人类就不会进化和发展。同理,进化发展到今天的人类,如果迷失斗争方向,丧失了需求动机和斗争热情,不愿再进行斗争;或者违背规律,选错斗争对象,斗争了而毫无进展,不能获得愉悦奖赏,就必然要产生副面的消极情绪,乃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需求斗争奖赏规律是指具备不同现实条件的人,为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斗争,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长此以往,则会形成不同类型相对稳定的需求斗争方式和精神情感状态,进而影响着人的身心和生活。根据需求斗争奖赏规律,可以把人的需求斗争方式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它们交织交错,充斥人生,但总应以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为主。一旦其他类型的任何1种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习惯,成为常态,那就是不正常的生存生活方式,会使人产生不正常的精神情感。

1、为有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正常人)

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是:为满足有意义的合理性主导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这样的人生才会充实、幸福、有价值。“需求、斗争、奖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不可偏废。一旦严重分割、长期不协调,即说明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式,就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凡事有度,正常人的“需求斗争奖赏”总处于整体平衡状态,即便偶尔有所偏激,也是应激性、过渡性的行为。比如,无所事事会百无聊赖,必须做不感兴趣的事会郁闷,面对强大敌手的威胁会害怕,面对弱者的无理顶撞会愤怒,面对不称心而又左右不了的客观事实会急躁和无奈......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基于生命的本能认知、判断和反应,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遭遇不顺心的事而产生相应的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也比较容易被感知和消解,但如果长期感受着不适情感,那就要警惕了。量变引起质变,积劳易成体疾,积郁易成心疾,长久地劳累能引发相应的生理疾病,长久地体验不良的情感势必要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无论是从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还是从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角度,都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现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立足现实,实事求是,为满足有意义的主导性需求而斗争。

2、为无意义的需求,进行着有动机和兴趣、有进展和奖赏的斗争(麻木颓废)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乏味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将会更有条件去追逐更高层次的需求,以实现自我、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为满足需求的斗争中,要警惕“游戏人生”的生活方式。把娱乐游戏当成人生常态的生活,虽有主导需求,有为满足需求进行斗争的动机和兴趣,其间,也能体验到相应的刺激和愉悦,但这种主导需求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娱乐游戏总归是“游戏”,它不承担责任,也产生不了任何的正面效应和建设性贡献。玩乐只能是业余的1种放松性休闲方式,而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常态,沉迷其中只会使人麻木沉沦,虚度年华。“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转瞬即逝,万事成空,既然能幸临人世,就应该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用心去学习和工作,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的生生不息上,用在有价值的兴趣上,唯此,才能不虚此行,无憾终生。

3、脱离斗争(平庸困顿)

劳动创造了人,人不能脱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没有压力和动力,无需求,无斗争,那是懒散,是碌碌无为,这样的人生会空虚无聊,生活会苍白索然;有需求,无斗争,那是空想,是做“白日梦”,这样的人生会迷惘困顿,生活会虚幻潦倒;有需求,但茫然无措,脱离具体斗争对象,进行空泛的斗争,那是浮躁,这样的人生会纠结虚无,生活会焦灼郁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就是1个奋进的过程,只有追寻需求目标,从事自己热爱并对社会有益的工作,才能安身立命,体现价值,才能感觉充实和幸福。

4、无主导需求,进行着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抑郁症)

无主导需求,并不是没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某种目标得以实现或换了新环境后,患者没有了能提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性需求目标。虽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须斗争的心理和环境压力,但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解决对社会或个人具有的现实意义,产生不了斗争的动机、兴趣和热情,总提不起精神,缺乏斗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了主导需求,他们长期进行着1种无动机、无兴趣的斗争,即便有时也有进展或成果,但患者却没有渴望进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体验不到应有的愉悦奖赏,形成不了“需求斗争奖赏”的良性循环。抑郁症患者,或者极为孤独,或者疲于应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着的价值所在。

高尔基说:“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场满足需求的斗争过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是通过斗争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1个人不再有能够激起斗争兴趣和热情的主导需求时,他的生存空间也就被剥夺了。

5、有主导需求,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神经质症:包括普通神经质症、强迫神经质症和焦虑神经质症)

神经质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观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认知感受为主导需求,偏离了正常人的需求斗争方向,选错了斗争的对象,进行着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神经质症的症状。如初次在众人面前演讲,会感到紧张;经过辛苦努力,学习成绩仍不理想,会感到自卑;听说别人发生煤气中毒事件后总觉得自家煤气阀口没关好,不反复检查就放心不下;遭遇不幸后,难以接受和面对现实,不安于现状;等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现象,事过之后就会淡化和消失。但某些特殊素质者则会主观上把那些正常的反应和感受视为逆端,会威胁到自我个体的成长发展,因此,总想拼命消除之,否则就会心理不安,甚至会有危机感。而这种无能为力、无进展奖赏的斗争,只能使人进1步产生焦虑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适情感,更加过敏,形成精神交互作用(精神的交互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奇异的感觉),陷入恶性循环,从而使这种不安感被病态地固定下来,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经质症。因此,神经质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其结果只是不断地创造着神经质症状,并使其迁延不愈。

对神经质素质者来说,讲道理和认知是不会奏效的,因为患者本人完全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是在杞人忧天、作茧自缚。“顺应自然,为所当为”能阻断精神交互作用,避免陷入恶性循环,其实质就是使人不再进行无进展、无奖赏的斗争。

6、逃避斗争(癔症)

遇到所谓的危机或压力时,癔症患者也有趋利避害的主导需求,但他们却不自觉地采取了逃避斗争的方式,昏迷狂乱、神游物外、蒙蔽视听、痉挛痛苦。针对某种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对象,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或许临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发病者本人有一定的好处,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是无济于事的,只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失和伤害。举1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癔症患者在荒山野岭遭遇了虎、狼之类的猛兽,这种逃避斗争的方式则很难使他有逃生的机会,因为猛兽是不会被这种现象吓退的。

7、无法正常斗争(精神病)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精神病患者的脑功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进行正常的认知、感受、思维,也就不存在遵循规律,因而也无法正常斗争。这种人思维紊乱、神志不清,甚至对保护照顾他的人也“翻脸不认”,难免要被环境、被社会无情地淘汰。法律规定重症精神病患者不应当结婚或者暂缓结婚,除了基于婚配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虑外,精神病在遗传上影响人口素质也是1个重要原因。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表现,心理问题-主要类别_心理问题
重视儿童心理问题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妈妈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是

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 成失聪。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21世纪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但是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1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期是1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1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1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1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据专家估计我国目前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在心理咨询中,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致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心理障碍

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常见也严重的要数青少年抑郁征,因为由其导致的自杀可给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和损失。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到心情不愉快、高兴不起来、烦闷;对平时感兴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思考能力下降、脑子变钝了、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减退;学习失去了动力、人变“懒”了甚至厌学;对成绩下降变得无所谓或对什么都无所谓、;以及失眠、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甚至感到活着没意义、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及早求教于专科医生,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和疾病的进1步的发展。

对人恐怖症

也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见到异性表情不自然、感到脸红、怕跟人目光对视或怕被别人目光注视,控制不住用“余光”看人或控制不住目光看对方的敏感部位,觉得别人能看出她(他)的表情变化和窘态,能洞察到他内心的想法等等,于是避开他人,影响和别人的交往,非常焦急痛苦,但往往因症状难于启齿而不敢就医,通常要到出来社会工作之后,感到实在无法忍受才寻求治疗,从发病到治疗已煎熬了多年甚至十余年,强迫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

性烦恼的产生是由于性意识觉醒之后青少年的生理需求与社会行为规范的矛盾所致。性困惑的由来是青少年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奇感及探索心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和对性教育的神秘化,常会导致青少年的心理冲突。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长辈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通过对各种神经质症的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由错误的性观念而引起的对手淫、性幻想等的严厉的自我惩罚(心理的或生理的)是导致产生神经质症状发生的心理温床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严重的自卑感、对人恐怖症等症状。男孩对手淫、遗精、性梦的错误认识,女孩对月经、性幻想、自己体象的消极认知和评价,偷看黄色录像,早恋及过早性行为等,是青少年期较为突出的心理行为问题。改变对性的态度应是人生心理修养的1个重要内容。净化社会风气,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性心理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高尚情操以及家长改变传统观念,早期给孩子予健康的性教育等,对中学生的性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必要时应接受专业心理咨询,不要耽误孩子。

学习压力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唯一的任务就是读书。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压力常来源于他们对学习现状的不满和不恰当的比较,不能接受自己的现状,过分注重结果,而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整个社会、整个学校都在比较的氛围中,要学生真正做到放弃比较,接纳自己的确不易。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力问题等,是青少年及家长前来咨询的常见问题。这些情况在期末、期中、升中、高考、周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父母关系发生突变等)时更为集中和突出。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反抗情绪,形成家庭暴力,有极个别甚至消极自杀。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压,希望情况会有所好转。

人际交往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强,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社会交往、发展亲密的伙伴关系是青少年1种精神需要。因人际关系压力而烦恼的年轻人通常表现为自卑、过分注意他人评价、容易受到伤害、虚荣心强、怕丢面子等。

一方面,他们要求独立,希望能够摆脱依赖父母的生活,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缺乏信心,害怕挫折。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集体中感到压抑感和孤独感,被这种心理阴影笼罩而不能自拔。家长、教师或心理工作者应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有失败,有可能丢面子,完善的人不存在,不要过分苟求自己,也不要对外界寄托过多过高的期望,在行动和实践中增强信心培养技巧。沾染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

青少年期虽然心身发展较快,但此时他们思想尚未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时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强。使他们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易养成不良习惯和沾染不良嗜好。现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电子游戏、电脑游戏或上网而不能自拔,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损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窃等违法犯罪之路。另外,具有行为问题(如反社会行为、家庭内暴力、出走、自杀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过太多的批评、指责,他们对成年人几乎都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往往较难纠正。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常见问题

(1)逆反心理:青少年处在青春发育期.也是不稳定的时期,由于大脑发育已趋于成熟,有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从童年期单纯的正向思维逐渐发展为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在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交往中,也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同时也就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为对父母的再三叮嘱话反感。

①不喜欢按照别人的吩咐做事;

②做某些事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做,不顾别人的反对;

③喜欢与众不同,好表现自己;

④违反了学校或社会规则感到愉快;

⑤爱冒险,喜欢别人注意,认为自己不好惹,我是最棒的;

⑥对别人的批评反感,愤怒;

⑦给家人或学校增添麻烦感到快乐。

(2)焦虑抑郁状态:青少年从儿童期转型到青少年期,从依恋父母转向同学和朋友(尤其住校生),逐渐接受社会适应性,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表现为:

①经常头痛、肚子痛;

②多梦,梦见家中发生了不幸;

③食欲下降,胃痛;

④害怕上学,和同学说话时紧张;

⑤担忧、胆怯;

⑥担心不能把事情做好;

⑦遇到高兴的事也不快乐;

⑧手脚发颤、发麻、多汗;

⑨注意力不集中;

⑩觉得生活没价值,感到自卑,经常内疚自责。

具体原因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经济收入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青年阶段则迎来生命周期中,“需要与拥有之间得倒错规律”,即在有不同阶段所构成的人生发展的过程中,在最急需各种资源的青年阶段,个人能拥有的东西还非常有限;而到了对各种资源需求较少的“成功阶段”,个人则又拥有了很多东西。因此,青年阶段正处在1个百需待补的特殊时期,金钱“焦虑”成为1种很现实的心态。

在传媒发达、信息爆炸今天,青年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都超了中老年人,但是,这种“现在感”的过于强大,则造成了青年对于国家历史、甚至是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和任务的知识量很少;在我们当今的各类教育中,缺少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传播方法,则是导致青年难以形成相关历史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加强和丰富具有历史感的各种教育,以及进1步创新爱国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在当今这个时代,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近年来,诚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研讨的热点,青年中的“失信”现象也时有“曝光”,如个人贷款中的违约现象等,尽管我们逐渐增加了更多的法律法规来调整社会行为,但是,作为现代社会中有效交往最重要的心理机制,诚信仍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较高的诚信度,不仅是人们减少交往代价、提高活动效率的基础,而且也成为更高级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成员造成了各种压力,从而较易引发心理问题。当今青年由于出生和成长在较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所以,心理承受力便显得相对较弱,而这一点又会成为导致心理疾患的重要原因。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的心里障碍者占21%——32%;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而且还呈现上升趋势,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格发展,严重时还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出现。因此,增强青年的心理承受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无疑成为需要各个方面给与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为人生历程中的1个关键时期,青年期的1个重要任务就是个体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在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眼中,这种心理任务的完成在传统社会里通常能够比较顺利,因为传统社会具有较高的同质性、稳定性,而在现在社会则不可能顺利,因为现代社会表现出较高的异质性、变迁性。因此,现代社会青年想要迅速而明确地确立自我并非易事。

在社会转型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有些青年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中出现了某些困惑现象,其原因主要有2个,一是社会转型期的规范缺失,由于旧的标准或规范有的已经失效,新的标准或规范一时还不完备,而使一些青年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多重困境,由于社会的日益开放所带来的多样化,往往造成1种1种相对化情境,于是,就会产生某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青年出现困惑感,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当今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老人心理问题

1、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2、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1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4、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2个相反的趋向。1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另1种趋向是因为自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5、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6、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男性心理问题

男性常见心理问题

1、对生活上的事情,大多取负面的态度,或者太在乎小事情。比如空调坏了,没有煤气了,别人从卫生间出来忘了关灯。这些小事也足以使他们产生不悦的情绪。

2、态度保守,拒绝新事物的发生。对任何家里要添置的东西都抱否定态度,不喜欢新的变化。对于工作上任何细小的变化也感到无所适从。

3、对别人的要求,不懂得说“不”。有些事情明知道自己做不好,但是还是碍于情面答应下来。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4、非常刚愎自用,自己什么都说了算。有的时候即便是错了也不愿意改正。

5、经常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喜欢跟人接触。不关心除了自 己之外的任何事情。

6、约好的时间经常迟到。哪怕是跟女友约会,也要找出理由来说明自己迟到是有原因的。

7、把自己的痛苦无限放大,身体出现毛病,就重复地向不同人讲述入院经过,手术过程和病后生活。渴望别人照顾自己。

8、在听别人讲一件事或者1个笑话时,常常打断对方的话并说,自己已听过。

9、任何人谈论的问题,都表示知道。并且见解总是与别人不同。跟人争论时,显得气急败坏。

10、碰到一点困难就闷闷不乐,不能用1个常人的心态来对待问题。 处理方法

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发现6个以上类似的情况就要注意,需要找一位心理医生去谈一下。有些是人的性格所造成的,比如内向。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知道,甚至每1个儿童都是快乐的,因此,如果不快乐,就一定要找出原因来。

在问题发生的最初,就努力解决它,可以下意识的处理。比如如果发现自己太在乎小事情,即可做一些心理暗示:煤气坏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我犯不上为此生气。可以省去做饭的麻烦,吃两天快餐不也很好吗。总之,要学会自己给自己1个正面的暗示。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女性心理问题

除了疾病,职业女性最突出的1大生命指征就是精神压力。此次的体检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女性都存在大大小小的心理问题,每个人都有心结。加了“职业”2个字的女性,似 乎多了些许无奈。所以,由职业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也似乎多了几分特殊性。

年龄恐慌女人都担心衰老,所以由年龄而产生的恐慌正在女性中弥漫开来。她们面临随时被老板解雇的风险,又因年过35岁而被众多招聘信息排斥而沮丧。

心理疲劳随着阅历的增长,职业女性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减少,不少人出现了莫名的疲劳。她们担心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力。

惧怕寂寞这也许是现代人为了获取物质上的富足而付出的代价。尽管生活和工作繁忙而紧张,可是,一旦闲下来,就会从内心渴望将心中的烦恼、幻想和情感向人倾诉。但是,又苦于找不到可靠的、有耐心的、能够沟通的听众。

缺乏自信事业发展不顺利的时候,很多女性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正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过多地消耗了她们的精力和时间,减弱了她们追求成功的动力。信息时代随时随地的知识更新,而这也正是许多职业女性所欠缺的,由此而产生恐慌。

目标游移许多职业女性爱跟别人比,总觉得自卑,处处不如别人。这种来自内心的干扰,容易使职业女性被外界的目标所迁移。

薪水少大多数的职业女性还处于工薪族,但来自家庭的压力却让她们时刻感到薪水缺乏,囊中羞涩。

紧张中年职业女性徘徊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角色。她们承受着各种压力,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常常使她们处于莫名的紧张状态。

不平衡同样的学历、工作经验甚至能力的人,会下意识地互相比较,但这种比较往往会造成心理不平衡,心态很 容易出现紊乱。

处理办法

全面安排,量力而行。首先要正视自己的精力,能力有限,凡事不要勉强,把所有事情尽量进行全面安排,分清轻重缓急。同时,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讲究方法,寻求支持。在学会合理地安排生活、工作时间的同时,要相信家人和朋友、同事,不要事事亲历亲为,而是要发动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好。

生活有序,忙里偷闲。无论生活、工作再紧张再繁忙,也要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有张有弛,尽量避免做过多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尽量挤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约上朋友去郊游,彻底放松自己,享受自己的时间。

注意饮食,合理调节。日常饮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定时定量,别因为忙碌而放弃正常的饮食。营养不良只会影响精力,不仅不利于工作,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及时宣泄,找人倾诉。心理压力最好的排解方法就是宣泄。当感到有悲伤、愤怒、急躁、烦恼、怨恨、忧愁、恐惧等情绪时,可以大声地喊出来或哭出来,同时要勇于向亲友倾诉,或是向心理医生唠叨,在他们的劝慰和开导下,不良情绪便会慢慢消失。

心理问题_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

第1个问题:不能面对和接纳现实

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在择业过程中并未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与以后从事的职业是否匹配,没有深入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产生不安或不满的情绪,失去竞争勇气。

个人价值的实现是必须以社会认同为基点,如果不能在工作中通过相应的职务、职责的实现来达到认同,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适,不能正 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

第二个问题:缺乏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

很多同学对自我的期望值很高,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他们往往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希望一毕业就进入好单位,在较短时间里一举成名,沉溺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却不能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从现在做起。殊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怎么可能成功。

大学生刚步入工作岗位,单纯地攀比薪资、工作环境和频繁跳槽,不仅不利于自己正确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同时,工作经验和知识也得不到积累。在职场中没有核心竞争力,职位总是处在1种最低且没有安全保证的级别上,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同时,也不利于健全的社会职业人格的形成。

第3个问题: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一入社会,就面对就业的不景气和择业的困惑,使得应届毕业生在经历了短暂痛苦的职业历程后,往往会选择继续深造。有的人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迎合社会热门需求,盲目追求“本本”,借考证来缓解对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恐惧。

第4个问题: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

有专家表示,恋爱受挫,不堪忍受身心重病、学业或就业压力过重、人际交往困难是导致大学生心理崩溃走上绝路的4大原因。有的是单一原因诱发,也有些是多个原因重合所致,其中绝大部分都与恋爱失败有关。

大学生一般都比较优秀,智力水平较高,成绩较好,思考问题比较多,但是个性中大多都有完美主义情结。家长、老师以及自我的期望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压力,他们不允许自己有半点闪失,有半点不如别人。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心会很累,如果遇到适宜的刺激,就会觉得活着没任何意义了。因此,大学生应当为自己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

大学生越来越脆弱,家庭与学校教育难辞其咎。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以及中学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人的全面培养。因为有高考指挥棒悬在那里,家庭和中学片面重视智育,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意志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的培养。上述品格和能力培养的缺失,使大学生在遭遇恋爱、学习、就业、经济压力时,不知道怎样调节,导致产生心理压力。

解决办法

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呢?首先要客观评价自己,树立良好心态。大学生之所以在进入社会后,遇到职业困惑会频繁的跳槽,是因为他们面对工作压力时,初期进入社会的激情不持久,所以容易在重复无绪的工作状态下产生职业厌倦。只有在对于自身的性格和专业方向上有明晰的认识,把握住正确的职业方向,才能够有1个很好的心态来迎接工作中的挑战。

其次要正确认识社会,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要1个环境来培养增强社会竞争力,工作的初期对于所选择的行业必须有个清楚的认识,针对目标企业的有明晰的职务分析,并结合自身的资源做1个最佳的匹配,这样才能胜任工作,找到自己真正的社会角色。有1个为自己活的最高价值的问题。那么,终极关怀就是你所关心的东西了,所以必须实现终极关怀,使个人具有更高的人生价值。

本文标题:四风问题的主要表现-市委市政府“四风”问题主要表现材料总结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7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