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疯子在左天才在右-天才与疯子

发布时间:2017-09-03 所属栏目:呼吸系统

一 : 天才与疯子

毕业整整半年了,我只记得学校车库旁边的麻辣烫很好吃,麻酱多多、辣椒多多。至于其他的,要说忘记了,也不可能,但是记忆好像不是很迫切的要翻出别的事,非要翻的话,我就找一个人来调侃一下。

去年冬天,偶然认识了一位研友。我的书经常放在马扎上,马扎我是经常不往回拿的,就那么明目张胆地摆在教学楼的大厅里。那天正好我从教室出来,要拿书背考试内容,看见一个男生低头翻看我的《新闻传播学概论》。

这个人说来也不认生,上来就问我,

“这是你的书啊。”

“嗯,怎么了?”

“没事,我也是考这个专业的。”(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哦。”

后来就经常在大厅里看见他,带着圆圆的小框眼镜,嘴角留着绿豆大小的胡子,身材在我眼里是矮小的,看起来像个读书先生。说话倒是彬彬有礼,有条不紊,不过时间长了,就发现他有点娘。

我做事是比较索性,不过还招架不了他的评价,“你这人挺马大哈的。”

我一笑置之,头一次听人这样评价,心里倒是惊了一下,我这样的人还算马大哈?一回生,二回熟,聊天的机会越来越多,不过都是屁大的事。比如,他让我替他占个座啊,他要借我一些资料看啊,有时他没事找事给我长篇大论啊,借个暖壶打杯水啊……后来就近乎成了好朋友,纯研友。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他的书从来不叫我看,确切的说是因为他书上写有他的名字。开始我心想,不看就不看,说不定名字很女性化或者和哪个名人重了怎样的。不过,我还是逮着机会偷偷地看了。没什么啊,挺正常一名字,除了他来自唐山师范学院,我就更纳闷了。后来得知,这个人在师院是很有“名气”的。(那时,我们教学楼条件比较好,很多师院的学生都往我们那跑。)

他和我说过很多叫我印象深刻的话,其中有关于他的才能和梦想(目前为止,他是我见过少数有才华且让我佩服的男生之一)。但是每次谈到他的英语才能和他的梦想的的时候,他就会不自觉地压低声音。我说,你有梦想何必说的这么鬼鬼祟祟,为了保证和我说话的声音清晰,他故意咳了一声,把声音调到更小的分贝,凑过来说:

“我怕一说出来就不灵了,难道你就没有这样的感觉吗?”

我其实心里一惊,这句话是我自己也这样想过吗?但我为了维持在他心目中前后一致的形象,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有梦想就应该说出来了,这样就会给自己动力啊。”说完这句话,连我自己都不信。有些梦想确实是要埋藏起来的,你只需要做发酵剂,慢慢注入你的梦想里,待到梦想实现再说出来不迟。

不过让我更为吃惊的是,他曾经让我为他纠正他的那些比较娘的行为和动作。那天我们在楼道里开始尝试去做这样一件事,直到今天我仍然可以肯定,在有限的今后的人生中,我不可能再遇见这样一个近乎不同常人的神经质的男生。

“你走路很娘,说话和打招呼都很让人觉得奶油小生。”

“那我现在开始重新来认识你,你就帮我参考一下这样做好不好。”

他转身就走了出去,之后很快又走进来用一种怪异的眼光跟我打招呼。“不好意思我问一下,现在几点了?”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自己没有手机吗?”

结果他马上变严肃为大笑, “我这是在重新演示认识你的过程,你咋能这么说话呢?”

我当时就有点智商吃力。后来,他竟然又缠着我给我演示了好几遍,让我从中挑一遍感觉最好的,作为他以后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方式及模板。

这件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某些东西,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随着眼前的这个人产生了。前一段是时间看美剧《生活大爆炸》以及《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突然再次重新感受并再次确定了这样一个无能为力的事实:

每一个看似正常的人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会变得神经质,这种神经质就像《大爆炸》里sheldon的强迫症以及他“怪异”的思想。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的行为虽然怪异却有着强大的说服力。放在常人堆里,他们的表现就像疯子,而事实上,在人类的某个重大的专业性的问题上,他们常常是无人能及的天才。

二 : 盗尸者————摘自《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我按下录音开关后看着他:“你为什么要偷尸体?”

灯光的原因使他看上去有点阴郁:“我想制作出生命。(www.61k.com]”

我:“像科幻小说写得那样?”

他:“我很少看小说。”

我:“《弗兰肯斯坦 科学怪人》你看过吧?”

他:“没看过,知道。”

我:“说说看?”

他:“一个疯狂的科学家,用尸体拼凑出人形,一个完美的男人。疯狂科学家企图用雷电赋予那个人生命的时候,雷电太强了,把人形弄得很丑陋恐怖。最后虽然制造出了生命,却是丑陋和恐怖的,但是他却有一颗人的心。”

他态度的温顺出乎我的意料。

我:“你是看了那个受了启发吗?”

他:“不是受那个启发,最初我也没想那些。”

我:“那你打算怎么做呢?不是用尸体拼凑出吗?”

他:“科幻小说可以随便写,但是实际不能那么做的,很多技术问题不好解决。”

我:“例如说?”

他:“血液流通,心脏的工作,呼吸系统,神经传递,毛细血管的激活,各种腺体,营养供给 很多,那些都是问题。所以我不打算用拼凑尸体的方法来做,因为那不可行。”

我:“哦?既然没用,你偷尸体怎么解释?”

他抬起头看着我:“用来实验。”

刚见到他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看上去这么斯文的一个人,神态上甚至带着腼腆和懦弱。而就是这个看上去腼腆懦弱的人,在被抓获前至少偷取了20具以上的尸体 在半年的时间内。警方搜查的时候在他家里发现了很多截断的肢体,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点:这应该是一个变态恋尸狂。不过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有些疑点。例如那些尸体并不是凌乱地扔在那里,而是有清晰的标号和分类。有些还被接上了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机械装置。这也是驱使我坐在他面前的原因。我就像猫王的那首歌唱得一样:“一只追寻的猎犬 ”

我:“什么样的实验?”

他:“制造生命的实验。”

我:“对,这个我知道,我想问用那些尸体怎么做?”

他:“机械方面的实验。”

我翻了一下资料,他是搞动力机械的,“你是说,你用机械和生物对接?”

他:“嗯。”

我:“为什么?像科幻电影那样造出更强大的生物来?或者半人半机械?”

他:“嗯。”

我:“好吧,怎么做到?”

他低着头没回答。

我觉得他似乎很排斥这个问题,决定换话题。

我:“你偷尸体有什么标准吗?”

他:“有。”

我:“什么样的标准?”

他:“年轻人,死亡不足72小时的。”

我:“你经常去医院附近吧?尸体很好偷吗?”

他:“一般人比较忌讳那种地方,所以相对看管也不是很周密。”

我:“就算是那样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弄出来的吧?”

他:“我有医生的工作服,还有我自己伪造的工牌。”

我:“最后再运到车里?”

他:“嗯。”

我发现一个疑点,但是想了一下决定等等再问。

我:“你家里的那些尸体 嗯 碎块,都是用来做实验的?是和机械有关吗?”

他:“那些就是我用来实验的,也就是通过那些实验,我发现最初的想法行不通。”

我觉得他有要开口说的欲望:“你这方面知识是怎么掌握的?还有实验,能说说看吗?”

他低着头想了好一阵:“最初我有了那个想法后准备了一下,然后自己看了一些书还有各种材料,我决定做。不过细节的部分超出我的想象了。血液流通不仅仅是有压力输送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毛细血管网把养分送到肌体部分,我实验了好多次,没办法做到那些。神经系统的问题我倒是解决了,但是还缺成功的例子 ”

我:“你停一下啊,神经系统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他:“神经系统其实就是弱电信号,我把人的神经用金属线连接起来,如果电刺激的话,肢体会有反应。但是那种反应是条件反射性质的。因为没有肌肉的配合,只能抽搐、痉挛,也就是缺乏由意识控制的电刺激。”

我脑子里是一幅恐怖的画面。

他:“所以单纯的电刺激对神经是没意义的,

大脑控制下的电刺激才会有效。”

我:“那你怎么模拟大脑呢?嗯,你不是用程序吧?”

他:“是用程序,你说对了。”

我:“原来是这样 其他问题呢?”

他:“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在人死后都凝结了,形成血栓了,所以即便用机械替代心脏输送血液也没意义。我曾经尝试过用水蛭来活血,效果不是很好。除非 用新鲜尸体。”

我:“嗯,这部分我知道了,你就是因为这个被抓住的。那么呼吸呢?”

他:“呼吸系统我提议完全用机械装置替代。呼吸也是供氧,也需要血管。所以最初的时候我为了血管的问题头疼了好久,我研究解剖学,还看了好多有机化学的书,但是我觉得没希望,太复杂了。”

我:“这么算来,没多少部位能用人体了?大多数都得是机械替代了?”

他:“差不多。很多人体是很难再次激活的,尤其内脏,消化系统我从一开始就放弃了,那没可能的,太复杂了。”

我:“大脑,没办法用机械替代吧?”

他:“那个我也没打算用机械替代。”

我决定问明白那个疑点。

我:“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跟你接触我觉得你心理上没问题,也不是神志不清醒的状态,但是你要做的事情却不是正常的,你为什么要制造生命呢?”

他一直镇定的情绪有些波动,脸上的表情也开始有了变化。我知道我抓住了关键问题,我猜,这看似反常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什么事情作为原动力。

我:“我猜你不是要制造生命吧?”

他紧咬着嘴唇没说话。

我:“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的那些实验,你偷取尸体,你研究有机化学还有准备的那些培养皿和你所有的尝试,都是为了复活吧?”

能看到,他带着手铐的手有点颤抖。

我:“是不是?”

他沉默,我耐心地等。

过了足足十分钟,他才抬起头。我看到他眼圈有点儿红。

我:“是为了复活她吗?”

他点了点头。果然,我猜得没错。

在他开始偷取尸体2个月前,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能复活。不过在确定之前我等着那个关键问题:他没打算用电脑或者程序来替代大脑。
我:“从你刚才说的,我猜你保存着你妻子的大脑,对不对?”

他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你说对了,我的确留着她的大脑。我知道人有脑死亡一说,但是我还抱着一线希望。也许在你们看来我很疯狂,但是我用弱电刺激试验品大脑的时候,我看到试验品的眼睛睁开了,虽然好像没有视力,就那么直勾勾地看着前面,但是的确睁开了。我承认那次被吓坏了,但是也看到了希望。我想也许有一天真的能复活她。”

我:“你们怎么认识的?很久了?”

他轻叹了一下:“十二年了,从我上大学,第一次见到她,我就喜欢她。后来她也告诉我,第一眼就喜欢我。这么多年,我们从未离开过彼此。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我也知道这看上去很变态,也很疯狂。但是我忍不住想去试试,我想也许真的有希望也说不定。我想给自己活着的勇气,我想再给她一次生命,我想她能活过来,不管什么样子,只要是她就好 ”

看着他在那里喃喃低语,我觉得胸口像是堵着什么东西,透不过气来。

我:“假如,真的复活了呢?你,你们怎么办?”

他眼睛湿润了:“不知道,我只是想她能够回来,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想。”

那次结束后,我熬夜整理出资料交给了负责鉴定的那位精神科医师朋友,我希望这些能够在量刑上对他有些帮助。虽然我知道很可能是徒劳的,但是出于感情,我还是熬夜做了。朋友什么都没说,只是接过去,并且嘱咐我注意休息。

这件事之后,我总想把他,或者他们写成小说,几次坐在电脑前好久,依旧是一篇空白。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对我来说,这很难。

-------------------------------------------------------------------------------------------------

三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简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又称《精神病人的世界》。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叛逆,又有谁能说我是正常人呢,这本书,从精神病人了解这个世界,也许他们是疯子,但是他们做到了我们未曾做到的事,他们是独特的、唯一的,没人敢说天才不是疯子,疯子不是天才的。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内容简单介绍

(www.61k.com)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是1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不过必须注意的是:看似。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简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作者简介_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高铭多年前我曾经收到过一张生日卡,上面写的那句话很动人:最精彩的,其实就是世界本身。也就是看到这句话不久,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因为总觉得有必要认识下自己生活的这个星球。也就是有了这个愿望后不久,我想到了刚刚提到的问题: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和方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答案。但是我发现,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就在我为此困惑之际,某次听1个是精神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然后好像明白了一些:明白为什么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了。
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
看来,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于是我开始饶有兴趣地问身边那些熟悉的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不过,并没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
为什么呢?大概因为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也很少有人真的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因为大家都在忙着挣钱,找老婆。升职……很少有人在乎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更多的人对于我这种不忙着挣钱,不忙着找老婆,不忙着升职的行为表示不解,同时还半真半假地表示关注:你疯了吗?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简单介绍

高铭,男,汉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
自认为死心眼一根筋,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从学龄前就已经有了至今仍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21世纪以来又开始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
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了这本书的内容。
原文名《精神病人的世界》,2009年8月17日在天涯鬼话上发表,作者为塔塔的死亡周刊(作者的网名)。里面是楼主整理的与精神病人谈话的内容,后于2010年2月经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更名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著作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铭,1974年生于北京,初二辍学,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
从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间,高铭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接触,2010年2月出版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内容引起剑桥物理研究院等机构的关注。
“有人说这本书有意思,我觉得这本书不好玩,我在写1个大悲剧。他们知道很多东西很了不起,但是他们没有释放出来,你不能了解到他们的目的。我跟他们接触很多,并没有看不起他们,我很尊重他们的存在,但并不代表我认同。”
本职工作是影视策划的高铭,2004年纯粹出于好奇,开始接触精神病人,也不抱什么研究的心态。“起初是在跟1个精神科医生朋友聊天时,她说起1个病例,我当时听了觉得真有意思,我们一般看东西是从外往里看,精神病人直接钻到东西里面,从里往外看。”
带着复杂的心态,他开始接触精神病人这个特殊群体,从1个正常人的角度窥探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4年里他密集接触了一百多号精神病人,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搭在这上面。“就像有的人喜欢去K歌、泡吧一样,与精神病人聊天成为我的乐趣。”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图书目录

序言:更多、更多的世界
1.生命的尽头
2.梦的真实性
3.四维虫子
4.进化惯性
5.三只小猪——前篇:不存在的哥哥
6.三只小猪——后篇:多重人格
7.女人的星球
8.最后的撒旦
9.角色问题
10.飞禽走兽
11.苹果的味道
12.颅骨穿孔——前篇:异能追寻者
13.颅骨穿孔——后篇:如影随形
14.角度问题
15.永远.永远
16.生化奴隶
17.真正的世界
18.控制问题
19.时间的尽头——前篇:橘子空间
20.时间的尽头——后篇:瞬间就是永恒
篇外篇(一):有关精神病的午后对谈
21.雨默默的
22.孤独的守望者
23.超级进化论
24.盗尸者
25.表面现象
26.在墙的另一边
27.伪装的文明
28.预见未来
29.迷失的旅行者——前篇:精神传输
30.迷失的旅行者——中篇:压缩问题
31.迷失的旅行者——后篇:回传
32.死亡周刊
33.永不停息的心脏
34.行尸走肉
35.双子
篇外篇(二):精神病科医生
36.双面人
37.满足的条件
38.还原1个世界——前篇:遗失的文明
39.还原1个世界——中篇:暗示
40.还原1个世界——后篇:末知的文明
41.萨满
42.朝生暮死
43.伴随着月亮
44.灵魂深处
45.偷取时间
46.永生
47.果冻世界——前篇:物质的尽头
48.果冻世界——后篇:幕布
后记:人生若只如初见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_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角色问题

作者高铭她是非常特殊的1个案例。至今我都认为不能称之为病例,因为她的情况特殊到我闻所未闻。也许是1种返祖现象,也许是1种进化现象,我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甚至我对这个案例成因(可能,我不确定)的更深入了解,也是在与她接触后两年才进1步得到的。
从我推门,进来,坐下,到拿出录音笔,本子、笔,摆好抬头看着她,她都一直饶有兴趣的在观察着我。
她是1个19岁看上去很开朗很漂亮的女孩。感觉就透着率真,单纯。直直的长发披肩,嘴巴惊奇的半张着,充满了好奇的看着我。容貌配合表情简直可爱的一塌糊涂。
当我按下录音键后发现她都还在直勾勾的盯着我时,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我:“呃。你好。”
她愣了一下,回了一下神:“你好。”然后接着充满兴趣的盯着我仔细看。
我脸红了:“你。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她似笑非笑的还是在看:“啊?什么?”
我:“我有什么没整理好或者脸上粘了什么吗?”
她似乎是定睛仔细看了下我才确定:“没啊,你脸上什么的都没有。”
我:“那你的表情。还有那么一直看着我是为什么?”
她笑出声来了:“真有意思,我头一次看蜘蛛说话哎。哈哈哈。”
我莫名其妙:“我是蜘蛛?”
她彻底回过神来了,依旧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奇:“是啊。”
我:“你是说,我长得象蜘蛛吗?”
她:“不,你就是。”
我愣了下,低头翻看着有关她的说明和描述,没看到写她有痴呆症状,只说她有臆想。
她:“不好意思啊,我没恶意,只是我头一回见到蜘蛛。说实话你刚进来我吓了一跳,有点怕,但是等你关门之际我觉得不可怕,很卡通,那么多爪子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摆本子之际超级可爱。哈哈哈哈。”看她笑不是病态的,是真的忍不住了。
我:“我在你看来是蜘蛛吗?”
她:“嗯,但是没贬义,也不是我成心这么说的。其实我知道你们觉得我有病,可是我觉得我没病。”她停了一下压住了下一轮笑声才继续:“我也是几年前才知道只有我这样的,我一直以为大家都是这样呢。”
我:“你是什么样的?”
她:“我能把人看成动物。”
我:“每1个人?”
她:“嗯。”
我:“都是蜘蛛吗?”
她:“不,不一样。各种各样的动物。”
我:“你能讲一下都有什么动物吗?”
她:“什么动物都有。大型动物也有,小型动物也有。昆虫还真不多,蜘蛛我是头一次见,觉得好玩儿,所以刚才没脸没皮的傻笑了半天,你别介意啊。”
面对这么漂亮可爱的女孩我怎么会介意呢,要介意也是对别人介意嘛——比方说我们院的领导。
我:“我不介意,但是我想听你详细的说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她终于表情平静了很多:“我知道你们都不能理解,觉得我可能有病,但是我不怕,大不了说自己看人不是动物就没事儿了。我觉得你没恶意,那就跟你说吧:我小之际,从我记事儿之际就是这样了。我看到的人,是双重的,如果我模糊着去看,看到的人就是动物,除非我正式的看才是人。你知道什么是模糊的看吧?就是那种发呆似得看,眼前有点儿虚影儿的感觉。”
我:“你指的是散瞳状态吧?”
她:“散瞳?可能吧,我不熟你们那些说法,反正就是模糊着看就成了。大概因为我从小就是这样,所以没觉得怎么可怕。但是找了不少麻烦。我们小学有个老师,是个翻鼻孔的大猩猩。哈哈哈哈,他上课挠后脑勺之际太逗了,他还老喜欢挠,哈哈哈。我就笑,老师就不高兴。那时候小,也说不明白,同学问我为什么笑,我就说大猩猩挠后脑勺多逗啊,结果同学都私下管那个老师叫大猩猩,后来老师知道了,找了我爸去学校,很尅(音kei)了我一顿。回家的路上我跟父亲说了,还学给他看,他也笑得前仰后合的。不过后来跟我说不许给老师起外号,要尊敬老师。”
她连说带比划兴奋的讲了她在小学的好几件事情,边说边笑,最后我不得不打断她的自娱自乐:“你等一下啊,我想知道你看人有没有不是其他动物的?就是人?”
她:“没有,都是动物。哈哈哈~”
我:“你能告诉我你的父母都是什么动物吗?”
她:“我妈是猫,她跟我爸闹脾气之际后背毛都乍起来,背着耳朵,可凶了;我爸是1种很大的鱼,我不认识,我知道什么样,海里的那种,很大,大翅膀、大嘴,没牙。不是真的没牙啊,我爸有牙,我是说他动物之际没牙。很大,不对,也没那么大。反正好像是吃小鱼还是浮游生物来的1种鱼,我在《动物世界》和水族馆都见过。”
她的表情绝对不是病态的兴奋,而且不亢奋,是自然的那种表达,很坦诚。坦诚到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力有问题了。
我:“那你是什么动物呢?”
她:“我是鼹鼠啊。”
我:“鼹鼠?《鼹鼠的故事》里面那只?”
她:“不不不,是真的鼹鼠。眼睛很小,还老眯着,一身黄毛,短短的,鼻子湿漉漉的,粉的,前后爪都是粉粉的,指甲都快成铲子了,这个是我最不喜欢的。”
我:“你照镜子能看见?”
她:“嗯,直接看也成。我自己看自己爪子就不能虚着看,因为我不喜欢,要是没指甲就小粉爪就好了。”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一脸遗憾。
我攥着笔不知道该写什么,只好接着问:“你有看人不是动物之际吗?比如某些时刻?”
她认真的想着:“嗯。没有,还真没有。对了。有。我看照片,看电影电视都没,都是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我觉得我有点儿费解,看她很正常,没有任何病态表现,既不急躁也不偏执,性格开朗而绝对不是亢奋。但是她所说的却匪夷所思。我决定从我自己入手。
我:“你看我是什么样的蜘蛛?”
她:“我只见过你这种,等我看看啊。”说完她靠在椅背上开始“虚”着看我。
我观察了一下,她的确是放松了眼肌在散瞳。
她:“你。身上有花纹,但是都是直直的线条,像画上去的。你的爪子。不对是腿可真长,不过没有真的大蜘蛛那种毛。你像是塑料的。”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她:“嗯,你刚才低头看手里的纸之际,我虚着看你是在织网。你眼睛真亮,大灯泡似得,还能反光,嘴没大牙。是那种蚂蚱似得2大瓣儿。”
我觉得自己有点儿恶心就打断了她:“好了,别看了,我觉自己得很吓人了。”我低头仔细看对她的简述。
她:“你又在织网了。”
我抬起头:“什么样的网?”
她停止了“虚着”的状态,回神仔细想着:“嗯。是先不知道从哪儿拉出一根线,然后缠在前腿上,又拉出一根线,也缠在前腿上,很整齐的排着。”
我:“很快吗?”
她:“不,时快时慢。”
我猛然间意识到,那是我低头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我:“你再虚着看一下,如果我织网就说出来。”
我猜她看到我的织网行为就是我在思考,我把各种可能性挨个理顺希望从中找出个解释。
她:“又在织了。”
我并没看资料或者写什么,只是自己在想。
我:“我大概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了,你有没有看见过很奇怪的动物?”
她:“没有,都是我知道的,不过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奇怪的。还真没有。”
我觉得她可能具有1种特别的感觉,比普通人强烈得多的感觉,她看到的人类,直接映射为某种动物。但是我需要确定,因为这太离谱了。
后面大约花了几周的时间,我先查了一些动物习性,又了解了她的父母,跟我想的有些出入,但是总体来说差得不算太远。
她的“猫”母亲是个小心谨慎的人,为人精细,但是外表给人漫不经心的感觉;她的“鱼”父亲是蝠鲼(fúfèn)(属软骨鱼纲、鲼科,是鳐的近亲。)平时慢条斯理的,但是心理年龄相对年轻,对什么都好奇。关于“鼹鼠”的她,的确比较形象。看着开朗,其实是那种胆小怕事的女孩,偷偷摸摸淘个气捣个乱还行,大事绝对没她。出于好奇,让她见了几个我的同事,她说的每1种动物的确都符合同事的性格特点,这让我很吃惊。
想着她的世界都是满街的老虎喜鹊狗熊兔子章鱼,我觉得多少有点羡慕。
最后我没办法定义她有任何精神方面的疾病,也不可能有完全拜她开朗的性格所赐。不过我告诉她不要对谁都说这件事,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是我没告诉她我很向往她惊人的天赋。
大约两年后1个学医的朋友告诉我1个生物器官:鼻犁器(费尔蒙嗅器,vomeronasalorgan),很多动物身上都有这个器官。那是1个特殊的感知器官,动物可以通过鼻犁器收集飘散在空气中的残留化学物质,从而判断对方性别、是否有威胁,甚至可以用来追踪猎物、预知地震。这就是人们常说很多动物拥有的“第六感”。人类虽然还存在这个器官,但已经高度退化。我当时立刻想到了她的自我描述:鼹鼠嗅觉远远强于视觉。也许她的鼻犁器特别发达吧?当然那是我瞎猜的。不过,说句有点不负责任的感慨称:有的时候眼睛看到的,还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四 : 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
内容简介: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豆瓣)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作者简介 · · · · · ·
高铭,男,汉族。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目前任职于某公司项目总监。
自认为死心眼一根筋,对于探索未知事物总是有无尽渴望。从学龄前就已经有了至今仍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为什么?”成年后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21世纪以来又开始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边缘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强烈好奇。
2004—2008年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正常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并加工整理出了这本书的内容。
“我从未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鼓励并欣赏这些内容,长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疯子。但是,我很欣慰。”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韩冬[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看过,作者极度神话了精神病人,其实,精神病人中喜欢思考有思想的概率不会高于普通人。李白爱喝酒,很多文豪爱喝酒,但并不意味着爱喝酒的人文学修养高于普通人。

书中很多厉害的精神病人(不是全部),是作者创造的文学形象,虚构的。但是作者非要写成报告文学的形式,让人以为不是小说是真实。

作为一个曾经的理论物理学的科研民工,我最讨厌的就是把量子物理学神秘化,另外把物理学家疯子化。作者虚构了一个理论物理学教授朋友,该教授还经常和各种精神病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对他的刻画多次暴露了作者对现代物理学的无知。

另外,里面厉害的精神病人很像民科,我们都称之为“大帝".每年都有大帝到科研机构和大学砸场子,声称自己发现了宇宙真理。

如果你对书中一些想法感到非常新鲜和激动,请关注《科幻世界》(入门级), 黑客帝国, 特德·姜,刘慈欣,威廉·吉布森亚瑟,希拉里·普特南,·查理斯·克拉克,阿西莫夫……你会发现真正的大61阅读友欣然[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几年前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惊为天人,感觉原来世界还可以这么看,顿时脑洞大开,但我这人看书喜欢两面看,不懂的就查查,结果这本形象就破灭了,下面是在查这本书真实性的时候看到这篇读后感,说的很尖锐但直白,也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可惜来源已不可考,在此向这位作者致敬。

-----------我是淫荡的分割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所谓启迪,恰恰不是想象力那一面,而有可能是毒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我对这本书在豆瓣上的很高评价感到深深的担忧。我想,这么多人给它打了高分,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新的题材,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负面影响的那面。精神病人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人仅仅只是病态,我当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很天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病,所以对它好奇甚至是浮想联翩.。我想我很有资格深入这个问题,因为我在16岁时,是个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小孩。我曾经深深地陷入了现实和理想的纠缠中无法自拔。我也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这么生活?为什么不建立一种新秩序?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但是由于当时很年幼,我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我曾经花了2年时间,几乎脱离了现实的网。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或者我不太聪明或者我很走运,我没有形成自己的网。但是,我花了4年时间说服自己和完全正常,彻底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彻底分清楚有益和有害的思想。那6年,是人生最如花的年纪,从17岁到22岁。我没有读过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的书,但是我不断的在和自己沟通,在说服自己,在帮自己找到回归现实的路。这是个非常漫长和无比痛苦的过程。没有体验过的人,根本就就无从知道其中的艰难。但是精神问题非常复杂,我只是其中一种。我在初中是个成绩特好的小孩,年年年级第一。我当是的状态是拼了命也要考第一,我的生活全部内容就是学习那些书本的东西,完全忽视了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时,我在大家的眼里是个优秀又漂亮的小女孩,好像什么都好。几乎来自所有人的夸奖,让年幼的我自信心膨胀到无限大。但其实这种自信心的唯一根基,就是我成绩第一。所以我拼了命也要保持这个记录。噩梦从高中开始了。这也让我相信,当人生的轨迹走到顶峰时,后面就是不断地下落、下落。高中是一所省重点学校,我的成绩本来进校也排在中后的位置,支撑我自信和自尊的那个唯一一下就没有了。再加上我性格非常内向,且极为单纯,我发现--很多人不光成绩好,还有性格好,外表好,家境好;而我什么都没有了。我的那个本来就脆弱的世界观,就在不断的坍塌和崩溃。于是,我就开始问自己,究竟人活着意义(是什么)?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由于我本来就很内向,几乎自闭,我没有从家庭、朋友、同学的渠道去了解社会,去寻求答案,我只是通过了书本来寻求解答。当时我就胡乱的看一些书,反正很杂。但是看了后我就更加迷茫,我在逐渐陷入一个怪圈,就是我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究竟要怎样生活?社会目前的状态是合理的吗?又是如何形成的?我每天就在不断的想,上课想,下课想,简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我觉得这些问题关乎人类生死存亡,自己有非常重大的责任去想清楚。甚至觉得,为什么就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小孩都只是埋头在备战高考--所以,足于证明我的特殊性和我的重大责任。但其实,我什么结论都没有得出。因为这些问题都太巨大了,以我当时的水平是无解的。但我当时并不这么认为,我执迷不悟,疯狂求索。其实,这是脱离现实和编织那个怪异的网的开始。这其实就是个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我更加与现实格格不入。我当时的问题是缺乏世界观和严重的性格缺陷,但思考这些无解的问题,只是更加加速了我滑离现实的脚步。我开始觉得现实很肮脏可鄙,人类的行 ... 展开全部> 为很丑陋可憎,只有那个理想才是高贵的。于是,我要彻底放弃现实,投奔理想。我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但是肯定高于常人。这样的想法也会导致我表现在行为上。有些同学觉得我有病,家人也觉得我有问题。但是由于我表现的并不明显,且我一直都是很逻辑的在思考一切(我本身就是一个理性远多于感性的人),所以我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理智。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出现任何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大脑里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思考斗争,和感受来自现实的极大压力(高考和我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但是理智和逻辑一直在稳住我的整个状态。高考后,我进入了一所野鸡大学。由于在军校内,所以实施封闭管理,导致我没有任何独处的时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脱离现实的问题。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命运安排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和我同寝室同班,所以我们自然而然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个非常有主见、有理想、性格也很好的人,军校和她,可以说是导致我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军校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我找不到地方独处,几乎任何时候周围都是人。由于封闭管理,我想跑出去也出不去。而她的非常正面的思维和性格,成了影响我和让我模仿的榜样。高中的我几乎不被同学接受,没有朋友。因为大家都忙着考试,所以很正常的觉得我很怪、很可笑,迟早要出问题。但是,他们的态度和我当时面临的高考压力,让我更加觉得现实可憎,更加陶醉于脱离现实带来的快乐。但是,当我开始有了知心朋友,和我开始逐渐被寝室人接受以及喜欢的时候,我觉得现实对我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我开始逐步告诉别人我的困惑。由于我一直在行为上都很正常,且我有可爱的一面,大家都完全的在接纳我。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以及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这就是我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开始--纠正和建立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改正我的性格缺陷。我是三月底出生的白羊。俗话说三月黄,人痴狂。人到了三月份就容易亢奋和活跃,很多人犯病也是在三月份。三月份出生的人,本质上就有进入精神歧途的潜质。我也是个非常典型的白羊,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内心活跃,喜欢思考本质的问题,容易偏走极端,内心单纯。这样的本质,必须搭配一个非常外向和开放的性格。我内向的性格很早就让我感到无比压抑,我也意识到一定要成为外向的人。但是,改变性格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已经成功的把自己从一个内向、封闭、自卑、几乎没有朋友的人,转变为了一个很外向、活泼开朗、很讨人喜欢的人.。小打岔了一下,重新回到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其实,正常人很难理解和体会--脱离现实是种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罩在那个无形的和让你察觉不到的大网,这个大网就是在你从小长到大、外界给你成功输入的、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而言,全世界的人都有类似的关于如何生活的概念。但有些人又是如何脱离这种网的呢?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本身世界观就很脆弱,人生观模糊,以及现实的失败,会导致他们开始反思眼前的这个网。很理智的病人,就开始逻辑上构思新的网。这就是书中提到的,那些貌似逻辑无懈可击的天才在进行的事。但是谁也无法证明那个网的正确性。当然,书中提到了人类的证明本身就很可笑,那我们凭什么相信那个网是天才的、是有预见性的、是真理呢?这也是当时我走的路,只是我走了个开头,就由于外界的因素给拉回来了。但是很多人只是越走越远,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网越编越大,越编越无懈可击。但其实,所有的一切说白了,都是妄想、臆想、假象,也就是胡思乱想。但是,由于他们的网看起来非常无懈可击,很有说服力,如果想让他们回归正常,就必须有一个更加强大的逻辑,把他们的网一点点粉碎和推翻,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但是,很多时候精神科医生都很难做到粉碎和推翻他们的网,所以也无法让他们正常。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网会貌似无懈可击呢?因为织网是他们对抗现实的唯一手段。他们要抵抗现实,必须不断织网;他们只有把网结的足够强悍,才能抵抗现实的入侵。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做一件事,肯定在这件事上会有很大进展,这也是规律。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办法证明自己的网存在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很多网都是有漏洞和问题。但是,很少有人或者医生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或者是破解他们的那些网,并且捣鼓那些东西也是危险的,会把你不小心带进去。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只能让他们继续像个忙碌的蜘蛛在结网。但是,我只是脱离了,还没有形成网,或者只是非常零星的点。所以,导致只要我感到现实还有空隙接纳我,我就会想着回来。当然,也许是我不够聪明或者天才才结网失败,呵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人由于巨大的刺激让它无法面对现实,由于精神的自我保护让自己处于休克状态,于是也飞出了网。前种情况的离开现实,是缓慢的脱离,也是理智地;但是后者的飞就是瞬间的,这种也容易发生在过于感性敏感和性格脆弱的人身上。但不管怎样,脱离现实都是目的和结果。我大概花了2年时间,在说服自己要看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我也会找很多理由,去说服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肯定有人要质疑--为什么要花这么久?因为,一旦脱离了心理,就会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力。当我越想回来,我心理的那个反力就越是往后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和自己沟通,其中的过程也非常痛苦。其实,回到高中我开始想结网和每天胡思乱想的时候,那时的脱离对自己是种解脱,让人觉得很轻松很快乐。并且,思考一些貌似伟大的问题,会给与自己自信和自尊。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到了一种空旷辽阔和无比美好的状态,是和当我面对现实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现实,只是大家都不喜欢我,家人的失望和高考的逼迫;但是一旦我出来了,或者开始思考那些问题,我就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当时,我也看王小波的书。我很坚定的觉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家园和那片干净的沃土。所以,我要呆在那个地方,放弃现实。面对现实,我就感觉很自卑和挫败感;而我的自负、积极、奋进,只能在那个看不见的理想中弥漫和伸展。但其实,关于那个理想是什么?在哪里?我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只是处于结网的开始。但是,当我决定,我要重新回到现实正常生活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心理拉锯战中。虽然,我一直都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是我心里还是想着,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如果要完全正常,你只有完全接受现实。我的潜意识在说,不要放弃理想,那是种堕落,因为现实是可憎和平庸的。实际情况就是,当我大脑里有一种力量告诉我,要完全认可和接受眼前的现实时,另一种力量就在奋力反驳、否定现实、寻找理想。我当时真的很不愿意完全认可和接受眼前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要不同的东西,但是不同的是什么,却是个空白。但当时,我已经停止了脱离的脚步了,我在逐渐回来,我每天就像个唐僧一样的告诫自己--完全接受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暗示,才可以让自己完全记住我该做的。之后,我又花了2年时间,让自己完全正常,我让自己完全的感受现实的力量和接受现实的网的约束。我当时觉得,只有接触户外才能快点找到回来的路。于是,我上课都挑些靠窗的座位,我尽量花时间和同学在户外散步或者休息。后来,学校管的不严了,我就想办法出去,到大街上胡乱走。我当时觉得,在大街上走路,是回归现实的最好的途径。我一条街一条街的走,有时一天走4-5个小时,就是多感受现实的力量。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正确,但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我也几乎走了大概2年。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可怜,一个20岁左右的女青年每天在大街上四处游走,寻找回到现实的感觉。但这也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极端无奈的方法,我也是在不断说服自己,在和心理的那个反力做对抗。看着别人都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我只能纠缠于让自己接受现实这类破事,我就觉得很痛苦。但是,我没有其它的办法了,这都是我为成长和自己步入精神歧途所犯下的错误的更正。但是,我已经越来越正常。使我真正完全接受所有的一切的是,我开始参加工作的半年后,我已经和常人想的完全一样,心里的那个理想或者说是恶魔(我当时就觉得那是个恶魔)已经被我完全的抛弃了。但其实,整个过程也是我改变性格和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这就是回到了那个导致我犯错的原点了,我绕了很大的一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浪费了非常宝贵的6年青春,高中和大学几乎什么都没学进去,只是在现实和那个如恶魔般的根本不存在的理想中挣扎。但我也成功的解决了我的性格缺陷和世界观的问题。这6年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痛苦的片段,有太多拉扯的疼痛。准确说来,就是我首先必须意识到我病了,然后我要分析我为什么病,之后是怎么去治好。其中,要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过去,剖析成因,要不断的和自己沟通,去说服自己接受和面对现实。我想,如果不是靠着我顽强的意志力和非常乐观的性格,以及理智的分析,是很难完成的。也许我现在已经彻底崩溃了,或者还是陷在那个泥潭中苦苦挣扎。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正常,我也成为了一个非常独立、有主见、认真工作和生活的女子。其实,我把我的整个经历写出来的原因,只是想说明,脱离现实和误入精神歧途是件非常可怕和悲惨的事,绝对不是什么想象力的问题。因为,他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对他自己和社会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相反,他只是在不断欺骗和麻痹一个人,就是他自己。他不断地让自己相信,自己的网有多么好多么伟大,但是社会和现实是不会被欺骗的。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真的非常聪明智慧,想出了有可能正确的东西,但是他完全可以在现实的过程中去继续一切啊!为什么要剑走偏锋呢?总之他们就是病了,即使天才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天才,要回归现实才是唯一的王道,这对他们、对社会都是最好的结果。并且,这本书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其实书中讲述的很多人的想法都很怪异,看世界角度也很诡异。但我觉得首先这就是种病态,虽然我现在没有摆出很多强大的理由来反驳。当然,我也不想花那个时间研究。但是我觉得,如果在人群中弥漫这种思维,只是让一些精神脆弱的人误入歧途。所以,建议这本书只能当小说来看,笑笑或者吓吓就够了,然后忘掉它。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个群体。首先,他们真的非常非常可怜和悲惨,所谓的脱离现实、也就是在精神和认知上被世界抛弃了的人。他们比一贫如洗的穷人更加可怜,他们在社会中找不到认可和安全感,所以才编织自己的那张网。不管那张网看似多么强大,他们都是极端孤独和脆弱的。因为我们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动物,但是他们住在只有一个人的网里,他们其实非常渴望现实的接纳,那是让他们有可能回来的唯一要道。但是,如果这些人不幸生存在一个被排斥、被打击、被侮辱的环境里,只能是让他们彻底放弃眼前的生活,死心塌地的继续织网。我想特点说明的是,精神有问题的人有个共性是--都排斥现实。他们都会觉得,现实如何如何,给你描述他的想法如何如何。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保有任何奇思怪想、但是很现实的生活。因为现实并不排斥任何奇思怪想,只是你要很现实的去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学会把奇思怪想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就行了。很多人在物理学上、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想法在当时看也很奇怪,但是他们还是很现实的生活。人要学会辨别有益的奇思妙想和纯粹的妄想臆想,虽然它们有时长的很像,但有本质区别。当然,这也是个很巨大的话题,我们也不深究,但肯定是有区别的。所以,任何放弃现实而追求纯粹理想的人都是有病的人。因为现实不拒绝任何理想,只是你自己如何处理的问题。而他们之所以排斥现实的唯一解释,就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在现实中生活,而绝非他们有什么奇特或者思想,更与天才没关系。所以,这是我非常讨厌书的作者冠之以天才或者有可能天才的原因,这只会对大众形成误导。而书这样起名字,也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在经济利益前忘记了做人的本分。最后我想说明,我没有读过什么心理或者精神学之类的书,我也懒得去理解那些貌似高深的东西。文中所述的各种观点很可能错误,因为这只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但是都是真实的,我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杜撰这么个并不好玩的故事。我也觉得,这样的一本书会对20岁以下的青少年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通常工作后还会读书的人,都是比较上进和积极的人,读这样的书也只是猎奇,过后就忘了。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观很脆弱,任何小事或者小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就会被自动放大。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去读书,如果也模仿书中的怪异甚至病态的思维去看世界,恐怕只会误入精神歧途。


网友匿名用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长期以来一直有人问「物理学三维是不是长度、温度、时间、质量?」这样的奇怪问题 http://www.61k.comquestion/19862489/answer/13186785 我一直错以为只是翻译弄错了,多谢 @高淞云 知友提醒,才知道原来这本奇书功不可没 …… 还有人因此去改了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曹文雯 和我已分别改正词条) …… 整个中文互联网充斥着所谓「物理学三维」的说法,坑爹啊!!!!!!!


网友蒙面大侠[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此书内容真伪莫辨,写的有些精神病人貌似很有思考能力,但还是暴露了作者对现代科学的无知,同时很反感这种打着真实的牌的伪纪实。


网友张群[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民科之所以有市场,就是因为作者这样的人多


网友匿名用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这本书挺好的,高中时我坐左边,同桌坐右边,我就把书放中间。


网友灵吾玄志[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首先声明下,我对这边书的大概内容,已经忘了十之八九了。但我个人挺感谢这本书的作者,网上看完后,还专门买了一本珍藏。

高中时候,曾经一度很爱胡思乱想,现在想来是潜意识里为了逃避高考压力。开始思考宇宙,思考人生。想着是不是有一群更高级的生物,在观察着我们卑微的人类;想着是不是有外星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想着人和生物为什么就要一代一代繁衍下来,是不是有人在饲养着我们,给我们的基因里写上要活下去要生下一代的命令;想着是不是我眼前的世界都是假的,眼前只是一场梦,或者我们是别人梦里的配角;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死后就是梦醒来的时候。。。。还有好多好多

大学后我整个人就平静下来了,后来偶然看到此书,突然间发现自己曾经的一点一丝成形或者不成形的想法,居然很多都能在书中找到,找到组织的感觉。即使真是一群神经病的想法,也莫名感到欣慰,总有人想得和我一样了。看完此书,就对曾经的那些奇怪想法,突然释然了。

学习到“科学知识”,其实是件挺无聊的事。知道了镜子原理,就不会想着那边其实有着另一个世界的人,在没有镜子的地方,那边有人偷偷谋划着什么反人类的阴谋;知道了做梦的无聊机理,就不会想着,其实梦的时间和现实时间,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们两边到点轮岗。

长大,有时真实一件挺无趣的事。


网友谢骅[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让我见证了初中同学的智商……


网友mon[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关于真实性,作者在后记已经说明了,近20篇是真实案例,也就是说是三分之一左右。当做纪实的访谈手记只能说是营销噱头吧。

关于神话精神病人,作者也在序言中就表明了,这些是筛选后的结果。

作为一个世界观很open的人(也就是极易被洗脑的人),我自己在阅读这书的时候还是觉得很愉快的。除了一些有趣的世界观,其中也不少都是很有情的故事,觉得是可以和朋友分享的书。用知乎的一句广告:发现更大的世界。


网友卓小灼[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把刚才写在豆瓣的书评贴过来把——

『这是当对每一个学科都一知半解时的唯一表达方式』

我一向不大愿意用文字的方式给书籍或电影以差评,不经意的思考并未成熟并且带着些许冲动的语言,往往会给创作者带来不小的困扰。所以本文只就书的内容而论,不是差评,只是没有跳脱出“刻意”这个圈子。

首先我想作者大抵是想写科幻来着,只不过出版商或者编辑觉得科幻的效果应该没有“精神病人访谈手记”这种题材来得赚眼球。所以本文也做不得精神病人精神世界探究的参考。其实最明显的一个BUG,中国人再多,作者想找出半本书数量的有量子力学基本知识储备的精神病患者,也不见得靠谱吧。

其实我很理解作者的状态:因为旺盛的求知欲,开始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等。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去领悟到那些专业教授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核心概念呢,更遑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当代科学尚未能给出完美解释的。所以全部是皮毛,一知半解。我不否认作者为汲取这些知识所作出的努力,事实上我很钦佩这种努力,因为我也在这条道路上。作者关于目前物质世界的很多猜疑和假设,我本人也都有过。

可是要知道,这些猜疑,这些假设,从专业的角度看未免太过于幼稚。我相信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作者选择了假精神病人之口这种表达方式。

我宁愿相信作者是被编辑或者出版策划带上了这条路——毕竟把自己所想形成文字没有错,我当年狂热的时候还曾经把自己关于平行世界和文明嵌套理论的假设长篇大论地发给一位读基础物理的同学(笑)。

谨此希望未来国内的出版商可以更良心一些。小说便是小说。


网友孙一鑫[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哭惹,没有人觉得这本书写的其实很好吗??

真的不太能同意最高分的几位站在鄙视链顶端对这本书完全嗤之以鼻的观点。
可能从专业人士看来,本书不过编造了一个不真实的立场,利用读者猎奇的心理编纂了一堆神化了的神经病的故事,以堆砌术语的方法强行贩售其哲学世界观。严格的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科普读物,要是我来分类,能分到‘科学小说类’这个类目最多了。这个批评确实不过分。

但是从通俗作品的角度说,我觉得它真的写的很好。
在中国单调苛刻的教育体系里,一切皆是‘有用法’的体系里,一个普通受教育的学生能够涉猎的书能有什么,以《中学习必读课外书目》为圆心向外散发,最多读些经史子集,古外历史。。。有多少人真的会对什么宇宙起源,量子力学 生发出真正的兴趣来?

一本幻想集,启发了那么人追问时空,宇宙,追问这个世界起源的兴趣。

他们只是普通人,坐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他们每天早上挤在拥挤地铁上奔赴一日有一日的奔忙。突然有一天,他们读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启发了他们的思考:哦,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也许存在另一种维度的解读,我生活的这个宇宙,也许存在另一个平行的投射。时间有没有尽头,历史是不是真的存续,那些既定了的因果关联会不会有一日能被打破再重建?

一本书,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放下手机,放下股指大盘的数据,放下马云告诉你的25件事,放下霸道总裁爱上我。
抬头看一眼星空。
我觉得这本书还蛮伟大的。


网友美第其[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无论正确与否,感谢作者和书中的人物,给我提供了另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


网友Jobs Bill[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谢谢xiao5。
我属于最普通的那类读者,即:没有专业的量子物理学知识,不了解宗教,没有心理学知识,没接触过精神病人,没看过《梦的解析》,并且我都大三了,也很少没事就想什么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过一直以来我活的都挺积极向上。
目前我看了一半,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好奇。我很好奇,想去读读量子物理学方面的书,高中也很喜欢学物理。虽然我现在分辨不清书中讲的是对是错,但是我很想去自己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我很好奇,想去看完之前没看完的耶鲁《心理学导论》公开课。我想自己去吸收第一手的知识。由于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不太可能耐着性子啃书本,我觉得看视频更容易接受,最次也能练练听力。我很好奇,想了解一些关于各种宗教的故事,各种cult也算在内。还让我想起了初中时看《达芬奇密码》的日子。总结:我没从这个书中收获什么特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这书也没改变我的思考方式,我觉得通过别人的经历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终究不能通过文字变成读者本身的吧。所以,我还是我,我也不想去评论那些人是天才还是疯子。不过这本书让我收获了一份好奇,驱使我想去了解未知的知识,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吧。
That's enough.


网友盐不懂味[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里面的精神病人对世界的认知不过是盲人摸象,却以为发现了整个世界。
而我却神经病地以有过这些观点认为自己真是个天才。
知道这不过是假的后我想说:
我真的是哔了狗了!


网友熊建[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如何评价《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一书?给出的答复:
正在看这本书,不敢看了,觉得只要有一个偏执的想法,而且一直坚持下去,估计就是精神病了。我担心自己有这样的潜质

本文标题:疯子在左天才在右-天才与疯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0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